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1.1科技产业园的城市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规划。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对该区域城市的现阶段发展起到一个助推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时候,要合理分析现有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在规划设计上力求为城市带来更高层次的创新理念。同时从建筑设计上来看,更要与城市现有的功能性建筑相结合:而从空间设计上来看,要努力突破原本较为封闭性的规划设计,力求与开放性的城市设施相融合,以至于达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技产业园规划。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产业。对城市产业化的类别分析是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以劳动力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则尽量在规划相应的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面积大,地皮廉价的郊区为主要参照物。反之,如果是高新技术型的新兴城市,则在规划设计科技产业园时要以高新技术聚集的研究所或者是大学园为主要参照物。3)科技产业园与城市功能。从功能上来说,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通常是围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投产来进一步创立,而作为城市功能则是科技、文化、历史的交叉性融合。因此,在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中就要有对城市功能性区域的明确性规划,从而为日后的商业中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科技产业园的生态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环境。对于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始终要秉承“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科技产业园的前期规划,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打造,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更为广泛的城市生态辐射圈。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绿植和水路等生态设施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生态环境中去,是当下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2)科技产业园与城市生态。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一直都在寻求一个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一种“城中园”的良好生态效果。城市生态要素有很多,包括水路,绿植,景观环境等等。作为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师,则是要把科技产业园的各种技术,人员,配置等硬性因素与城市中的生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之更有活力和效率。

1.3科技产业园的企业策略1)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结构。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核心便是要满足相对应的企业要求,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了解相应企业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发展模式,从而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科技产业园:如大型企业总部式的科技产业园,小微型企业生产式的科技产业园,以及软件园区式的科技产业园等等。2)科技产业园与道路交通。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一般要有园区独立的交通道路体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城市的交通道路网络进行严密的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对科技产业园中的道路设施做出相应的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分级设计,确保方便安全的人车分流园区模式。3)科技产业园与企业特点。所谓企业特点,就是在对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企业的规模,生产性能,发展方向等等。从而在科技产业园日后投产创立时,能够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一个较为高效的结合率和利用率。

2我国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趋势

2.1关注城市化发展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变相延续和传承,充分考虑城市得以可持续化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把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周边区域的各项设施和地域性特点相结合,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整体态势下,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2.2重视生态环境生态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建立更高的节能减排指标,注重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尽可能达到国家对绿色建筑所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打造未来全新的“田园式”科技产业园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2.3注重以人为本从大的方向上看,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而从小的方面来看,高知识高水平人员则是科技产业园得以良好运作和发展的根源。只有优秀的科研人员才能将科技产业园变得更好更强,当今新时期,人才毫无疑问才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产业园在规划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和谐相处,在这个格外注重人权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把科技产业园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结语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 long way to go work, the future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layout, such as siz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relations, plan as a whole the construction, finally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 the task of ecological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sha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content, planning and design index system, made clear in the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w carbon economy fully implement the idea down, for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reate conditions.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城市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是一个从根本上要求城市的生活环境、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到自然环境统筹考虑的复杂系统,从而做到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有效使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营造稳定、和谐、文明的氛围,同时保证社会、生态以及经济的高度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与传统城市相比,概括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为转换系统,能够保证高效益运行。生态城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从塔底到塔尖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在投入产出的转换过程中,生态城市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并且废弃物排泄量少。

2)作为流转系统,能够保证高效率运转。生态城市借助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保证物质、信息、人才、能源的快速流通和运转,为确保各种流动的有序进行创造和提供必要条件,同时降低生态污染和经济损耗。

3)在规划方面生态城市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生态城市不仅追求生活环境的优美宜人,更加重视整体协调发展;不仅重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更加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会为发展而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4)环境质量指标高。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管理水平、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各种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日渐国际化,严格标准考核环境质量。同时为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须高效管理城市人口、劳动保障、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等。

5)生态城市中各要素之间关系和谐。生态城市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以和谐为指导思想,重点强调自然融于城市,人回归大自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社会。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人为地去创造一个适合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充满了人文气息,建设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的基础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继而提高和完善生态环境,通过人为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将生态观念融入规划设计理念中,在设计创作中体现出来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主要的目的就是发挥好自然生态的循环再生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环境为本,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本身的基础作用,尽量维持城市原有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保护和延续生态建设。环境的质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态城市建设重在完善基础生态景观的设计,完善生态功能,提高整体生态效益。

2)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布局合理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自然融入城市,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循环再生规律,在追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降耗、无污染。在规划设计时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要素以及长期发展计划,力求做到布局合理。

3)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追求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城市建设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平衡、循环再生以及自我调节规律,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亦然,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坚持用生态理念处理环境、能源、废弃物等问题。

4)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合理产业链

建设生态产业链,引导产业向倒金字塔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出发,积极实现转变,由高能耗向高科技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5)贯彻生态理念,营造和谐环境

革新旧的发展观念,贯彻执行生态新理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包括低碳经济、新能源开发、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减排低耗等内容。在全社会加大生态和谐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以及低碳生活理念,营造生态和谐环境,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发展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传播。

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指标体系

3.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将低碳经济与生态优先运用到其中,建设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全新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人口容量规划、绿化系统规划、建筑、交通规划等。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因素;设计;意见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不同于传统城市规划,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遵循生态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让城市规划设计中多一些“绿色”,使环境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才能使规划与环保和谐发展,否则将会给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 某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尽管其考虑了环境的因素,却仅仅针对的是住宅小区的施工、运营等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外界环境对小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住宅小区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地点,在其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选择好建设地址,以防受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由此,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

2.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方向

(1) 人工环境的设计考虑

无论是城市规划这种大项目的设计,还是个人房屋的布局安排,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实施,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少不了人工环境因素的考虑,在其设计中应该利用美学原理,参考园林建设的方法,使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平面、绿化、路网规划等设计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布置,进而达到既推动社会良好地运转又创建出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2) 社会环境的设计考虑

而除了要考虑人工环境之外,还要全面意识到社会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定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 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行政机关的规定要求,区域规划的设计标准等都有可能对规划设计带来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尽量去满足适应这些要求与规定,协调有关部门的配合与管理,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具合理、实用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3.针对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意见

(1) 构建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大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若不加以及时治理,无论对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是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所以,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应该在依靠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构建出城市的生态系统,让城市的建设多一片绿色,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模式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的时候了,否则当环境污染达到无法补救和挽回时,在进行转变和处理已为时过晚,所以,对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并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使环境和发展不发生矛盾和冲突,例如: 城市规划部门与环保等单位要及时沟通交流,协同合作,一起商讨发展与环保的规划设计问题,对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做到有效的人工处理销毁,防止其挥发、堆积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同时扩大城市绿色植物的栽种面积和规模数量。让城市免受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打造全新绿色环保城市,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圈已成为发展趋势,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继续推行完善。

(2) 重新规划工业发展布局

尽管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营业利润,但是随之产生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却是长久而难治理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其结果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从前的惨痛的教训已经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布局首先应该从改变产业格局、分布现状开始,长久以来,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所以是时候对工业体系进行一次彻底地分析、反思及结构调整了,抓住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方向,将一些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市转移到郊区,远离城市中心,并且注意污染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同时加快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将不同工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合理分区规划,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细化统一管理,另外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全面倡导企业实行无污染、低功耗、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 城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旅游、科教、商贸等第三产业进行扶持与大力发展,如此,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3) 维护基础设施,增强规划执行力度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辅助与供应,因此,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支撑城市中各生产企业的稳定运转,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污染和废弃垃圾与日俱增,所以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安装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们是保障工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增强城市环境垃圾污染的处理能力,才能使环境基础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 可以建立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把大量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要增强规划执行力度,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后,要避免因为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原因影响规划设计的正常执行,否则在合理正确的规划得不到真正实施也是空谈。

4.结束语

总之,面对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必须加以重视并想办法解决,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环境因素的考虑要求,从而使城市的建设多一份环保的意识,为构建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常琳娜,高丹,周嘉. 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6:254-259.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发展设计思路

1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1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舒适、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如何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需要成为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1.2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

1.3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而社会文化特征正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现代城市要更加注重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1.4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文化城市方向发展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2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2.1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合理划归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的规模和布局;其次要努力做好生态城市的内容设计,其基本的内容有城市景观的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同时要用生态建筑的科学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

2.2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城市规划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2)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最终要追求的目的,社会发展过程除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2.3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手段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手段也由传统的画图和利用木头、纸板等制作成精细的城市模型,发展为电子沙盘和虚拟城市模型等,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新技术都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计算机根据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生成交互式三维虚拟的环境,继而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感觉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使参与者感受到由景物或模型组成的虚拟环境逼真的存在,也能实时准确地响应参与者的操作和行为,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CFD本身理论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精度的不断提高,CFD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在内的许多流体流动相关领域。CFD的优点是为使规划方案更趋合理,它能够提供大量的附加信息。

3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批准的城市规划

应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防止认为地对其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会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的牵扯而违反规划,应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2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试金石和重要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完善。

3.4城市的社会公益设施必须得到有力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县域产业结构;城乡规划;关系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是指各城乡的产业构成,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和联系。由于各产业之间的构成、联系、比例关系各不相同,他们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把包括县域经济的产业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结构特征称之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做好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和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城乡规划

1.1、规划体系变化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城市和乡村的规划都是遵循“规模预测、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和配套设施规划”的规划体系,是基于以城市或乡村的发展为目标的单一路径推演。但是城乡问题相互交叉影响,城乡间的联系也不仅是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等物质方面,还表现在政策差异等非物质方面,城乡之间的联系是多元与多层次,在整体规划中不可能完全遵循单一的路径,因此县域城乡规划要在多元互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规划模式。现阶段最主要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和专项的城乡统筹规划,其余的基本上是在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深化内容,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扩大管制区域,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突出空间属性。这些规划基本上实现了空间的全覆盖,将乡村纳入到了规划的范畴,城乡产业整体布局,特别突出农业产业布局,结合地域特征提出了适于乡村发展的模式,并将各支撑系统如交通、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等延伸完善到全域覆盖。

1.2、城乡一体化

20世纪80年代,麦基提出了“desakota”概念,即城乡一体化区域。它是一种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现象。这种建立在区域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城市化形态,实质就是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和一体化发展。其主要特征是高强度、高频率的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混合的农业和非农业活动,淡化了的城乡差别。它们借助于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带动工业、服务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增长,实现居民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的转变。其次,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追求经济数字而要使非农人口达到百分之几,不是为城市化而城市化,而是通过城市化改善民生,消除城乡之间的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

2、城乡产业结构变化

2.1、农业

规模化、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导向是市场,中心内容是提高比较效益,结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目标是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其次,农业有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向商业化发展,通过市场机制下的选择以及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地方优势的优质品种,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基地,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加长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绩效和竞争力,使农业产业走向更大的区域。

2.2、工业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形成了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整体局势,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承载了外溢的制造业。迁出的制造业同样也需要规模化的发展,为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与农村地区紧密相连的距离优势,使农村劳动力农忙回家、农闲进城务工的“两栖”模式,真正从农村和农业户转移出去,实现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空间转移和职业转变,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3、服务业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出现了更多的生产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如金融、物流、设计、信息等生产业和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现代消费业,同时还出现了动漫游戏、移动增值、体等新型服务业。同时,服务体系也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在产业的发展中,增加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服务业增加了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更大范围内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3、县域产业结构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3.1、规划模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确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在同等建设条件下,资源的分配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而城乡规划设计思路的确定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乡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能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处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深入实际调研,依据现状布局结构,引导和确立产业部门空间结构,从根本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例如,某县县域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域经济特色县”,从项目、品牌、环境三大战略出发,突出扩张工业规模、提升农业级次、放大旅游效应、激活商贸流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城发展格局以来,紧紧依托自身优越的交通区位,合理的产业结构,良好的发展基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投资,大力发展以镇域南北两端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国道为轴线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利用优越的农业条件,发展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现代使农业提级上档,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同时,工业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全镇工业企业达到80余户,初步形成了水泵、碳素、铸造、运输、仓储等多个行业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县城整体经济发展。

3.2、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一些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从城市转入农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城乡规划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生态化建设也是城乡规划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县域产业结构是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再生,使城乡规划呈现为一个可持续的状态,同时,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增添新的动力。此外,产业结构与规划设计是紧密相连的,城乡规划布局对产业结构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更好地推动城乡规划合理的布局。

3.3、城乡规划设计能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规划设计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除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外,还应考虑到产业结构中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使他们形成一个产业链条,达到不断循环促进的目的。县域产业结构规划设计不仅要立足本县,而且应参考整个省、市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一个大的网络框架,这样才能促进其长远的发展。如某镇加快推进试验区、率先发展区、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和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4、结束语

城乡规划设计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又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应把产业结构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使城乡规划设计和产业结构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有江,王峰.城镇产业结构总体规划的优化调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