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的建议和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 投资项目 风险管理 市场定位 金融风险
一、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构成因素
旅游投资项目管理具有一般项目管理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根据对于旅游投资项目特征的归纳研究,旅游投资项目具有关联性强、敏感性、专用性、依托性、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旅游投资项目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据一项数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在2005年~2010年期间以每年7.3%的速度在增加。
根据旅游投资项目特征及其对于风险管理领域和内容的影响和作用的阐述,构成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项目环境风险,其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和自然风险;项目核心风险,其主要包括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外在风险因素与企业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状况一起构成了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
二、目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
我国旅游投资主体对于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始于2003年随着加入WTO步伐和程度的加快加深。数据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2010年期间我国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投入增加幅度年均达到了5.7%,2010年总水平达到了2004年全年投入总额的11.3倍,旅游投资项目主体中超过30%的比例初步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识别防范机制,风险管理所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在2010底达到了48.3%。但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对于生态环境风险的评估应对机制及其实施方法等还缺乏有效的方案和模式。目前旅游投资项目投资和开发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影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有的甚至出现了旅游项目开发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采和过度开发问题,同时反过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给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带来了巨大负面作用,有数据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期间全国旅游投资项目开发中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的整个旅游行业的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2.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旅游项目市场定位不够清晰、价值定位趋同化问题严重。目前在伴随着旅游业快速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投资项目开发的重复性建设和市场定位趋同化现象已经影响了整个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工作。数据调查显示,2008年~2010年期间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中约有48.3%的旅游项目的市场定位趋同率在87.9%以上,这与同期国外旅游投资项目的市场定位创新存在较大差距,改期间欧美国家旅游投资项目的市场定位集中化系数只有0.23,呈现出较弱的趋同化程度。
3.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对于项目工程建设中的金融风险及其融资方式估计不足和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目前我国旅游投资项目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国家金融资本市场管制等方面的影响,其项目施工和工程进展中的财务风险较大,与国外该项指标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了20%~30%之间的幅度,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旅游投资项目过窄的融资渠道和治理机制。
根据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构成因素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旅游市场风险管理知识和理论特别是对我国旅游市场项目管理深刻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统计分析,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在生态环境风险方面,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从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角度出发衡量旅游项目的开发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影响及其相关硬性指标的达标要求,以创造旅游投资项目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对于项目本身的支持程度。旅游投资项目与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但是衡量一个旅游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标准,也是按照日益严格的大众环保意识和不断升级的国家各级政府的环保法规的需要,为此需要研究如何在旅游投资项目开发中融入和表达对于生态环境关注和重视的解决方案和模式。
2.在市场定位风险方面,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在对于旅游市场产品服务组合和旅游市场细分需求深刻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差异化营销策略将旅游项目的开发定位在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鲜明需求特征的旅游细分市场之上。当前旅游市场产品和服务组合结构层次相对单一、新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以及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相对集中,加大了旅游投资项目开发中的市场经营风险,使得旅游投资项目所开发产品的差异化缺乏足够的表达方式,其所向目标客户提供的有区别价值和利益缺乏有效载体。
3.在金融风险方面,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应该针对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和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及其高通胀压力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于旅游项目特别是其工程施工阶段的金融财务风险做出适当评估,同时积极拓宽旅游项目开发中的融资渠道。旅游项目投资别是施工阶段由于目前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其中的金融财务风险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旅游投资项目目前相对狭窄的融资渠道,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都与正常指标值产生了较大的偏离。
四、总结
本文对于新形势下的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就当前旅游投资项目中的生态环境风险、市场定位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新时期下旅游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保科技;生态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呈现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这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还会对城市产生各种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结合环保科技的投入找到适合农村环境管理的办法对于加快生态农村的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
一方面,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膜等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最求高产和经济效益,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的数量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畜禽养殖业排泄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的程度明显扩大,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未经处理的禽畜粪便随意被排放,造成水体大片被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将粪便撒到池塘喂鱼,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空气也被粪便产生的臭气污染。
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由于乡镇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污染问题就尤为突出。珠江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的地方,造成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恶化。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差,很多村镇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丢弃或排放到路边或河流,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2.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还很不健全,县级以下的政府很少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环境质量检测工作也没能力开展。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也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农村环境监管差不多处于空白状态。
2.2 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资金投入不够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有些用于环保的资金甚至被挪作他用。农村社会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农村环保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最大因素。
2.3地方政府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秩序混乱,环境保护措施贯彻不力
在我们国家,政府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程度加剧的局面是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主要表现在环保执行机构分工不明确,机构设置混乱;个别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出台了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多个环保性法律文件,但远远无法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
2.4 我国农村居民素质普遍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在农村地区公众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环境污染潜在的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很模糊的。这些都难以适应农村环境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在有些地方,农村社区领导的家庭成员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利益获得者,他们对这些环境污染的行为自然就采取默许和妥协的态度,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局面,使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恶化。
3.加强我国生态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既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促进和改善农村生态平衡。同时生态农村环境建设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它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政策条件、制度条件和科学技术等与之配套。依据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应该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3.1增加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
在各乡镇设立合理高效的环境管理机构,深化环保部门的体制改革,逐渐的使环境监测部门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这样有利于他们依法办事。并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专职人员,有计划地组织环保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要确保环保资金专款专用,努力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可以把地市级环保部门换代或淘汰或旧仪器和设备投入到县级环保局,改善他们的硬件设施。另外,可以在乡镇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村设立一级环保办.配备环境监察员,通过分集中执法、分散管理,来强化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力度。
3.2 加大环保科技的投入,推广切实可行的环保技术
生态农村环境的发展,科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借助科技手段,让我们能逐步弄清楚农村环境如农药、农膜、畜禽养殖等的现状和基本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同时,我们只有依靠科技的进步,农村的各种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首先,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和研究队伍的建设,组建高水平的环保专家队伍。同时要增强对环境基础科学的研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和合理开发的力度,,着重解决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做好植被恢复和退耕还林、还草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要增强对防治病虫害防治、经济林业、多种植物共生等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生态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做好农村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工作,确保环保技术的切实可行。我们都知道农村的污染处理技术不能同大城市相比,大型的污染设备无论从运营成本方面,还是从建设成本方面考虑,农村都没办法承受。因此农村的环境治理设施尽量要求规模小、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再者,要推广成熟的农业技术,减少农用化学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同时推广污染处理技术,降低治理成本,让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护中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
4.加强环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应从孩子抓起,结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其次,借助多种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再次,要多开展环保行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晓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天然林业资源 问题 工程实施 对策
我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试点,国家对此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工程经营的方向以森林保护与发展为主。经过几年的运作,长江、黄河流域已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遏制,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良好的改善。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环境,百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虽然林业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更重要的是全面实现了林区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前景是广阔美好的。
一、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问题分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也给林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其中包括(1)森林木材的产量下降后,经营利润会相应减少,引起经济效益的滑坡。再就业难的矛盾会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2)多年以来一大部分林区下岗人员始终以林业种植业为主,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一些超坡土地转成林地,在转产中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技术,也会给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3)由于受到传统、陈旧的林业经营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存在着短期利益的思想,同时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都会给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带来阻碍。(4) 天然林资源要受到保护,但由于传统的习惯的影响,林区生活燃料大都还以木材为主。这给天然资源保护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改变。
这些实际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加剧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的难度。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够,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规模小的企业由于迫于生计,私自开采资源用于解决雇工的工资问题。二是部分转产职工和许多下岗职工由于找不到新的工作,迫于生计,会有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动物资源及伐盗木材,破坏森林资源等天然资源的行为,三是少数企业单位的领导由于受短期利益的影响,私自挪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影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四是个别企业存在“等靠要”及盲目乐观的意识,不去主动开发企业内部的潜力。在原路上停滞不前。
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参考建议及对策
如何解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后续问题是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稳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及相关对策。
(1)大胆解放旧思想、旧观念。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过去是以生产木材为主要标志,现在是以发挥森林生态资源效益为主要标志。要实现两者的转变,必须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目光,坚持保护森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全力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2)加强决策者的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结果如何,决策者是重要因素。在新的形势下,要确保决策者干部手中权力的正确实施。与此同时,在建立健全合理结构、科学配置、严密程序运行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确实保证监督到位。把保护天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升到一新高度。抓好这项跨世纪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理林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要得到顺利实施首先以法律为依托,首先要深入地宣传、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依法执政,在强化法律监督的同时,对破坏天然资源的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按照《森林法》有关规定,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土地,对已经违法开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还林。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全力抓好森林防火的工作。
(4)要努力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实施科教兴林。在大力宣传普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科技知识的同时,积极与有关院校及科研单位成立科研联合体,在此期间,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人才的培养,应用先进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科技成果,努力培养和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天然林优良品种,推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技术,加快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步伐,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Abstract: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people's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plays a huge role, but als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uman lif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在享受着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河流生态系统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水利工程本身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河流生态系统连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常规的水库调度方式没有专门考虑生态的需求,从而引起了一些生态问题。结合实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确保水利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即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亦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1、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貌形态和岩土体的天然结构,从而产生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开采石料时,岩土剥离后会加速风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开挖基坑和高陡边坡时,岩土体会产生临空面和裂隙,可能造成滑动破坏。弃石乱堆乱放会引发泥石流,基坑排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2、水利工程施工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承包商采取的环保措施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中的有关条款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施工放炮,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在居民集中点用药量过大,炮声震动使部分民宅受损,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施工弃渣,在施工中大部分承包商是按规定将弃渣倾倒到渣场的,但也有部分承包商不按规定将施工弃渣乱堆乱倒。生产废水未达标就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倾倒在营地周围,施工机修场地附近油迹斑斑,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随处可见油迹。部分施工营地周围废纸、烂塑料袋在树丛中乱挂乱飞,灰渣、废物、塑料、纸屑、烂鞋破袜随地乱扔,卫生状况堪忧。
3、施工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将破坏一部分土壤和植被,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砂石料场开采,施工设施的布置,修扩建公路,修建临时及永久性建筑,施工场区及生活区的布置等施工环节。此外,施工噪声惊扰库周陆生动物,对其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坝基、围堰、截流等施工过程均向水中投入大量的砂石料,料场开采对植被的破坏使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加剧,使一部分泥沙进入河道;若弃渣场位置选择不当,遇暴雨或大洪水冲刷时,亦可能挟带大量泥沙入河,污染河流。
三、加强生态水利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水利工程规划水平。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资源的控制、开发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经济、高效。水利工程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各种治理和开发目标,按照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选择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安全、经济、运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应首先做好被治理或开发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2、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应真正把加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根本点和切入点,对严重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水电建设项目,应该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而言,业主不可能对工程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3、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因此考虑社会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或采取70%~80%开发率。对能源的开发,不可仅仅盯着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4、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通过预支若干年应得的收益来解决。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保准入;调控;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7502
1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珍稀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2009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用“刻不容缓”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这是中国首次在中央会议和文件当中使用这样的词汇。“两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切入点,将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运行过程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打造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实力,关键在于理清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而强化环保准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2强化环保准入的建议与对策
2.1突出行政引导
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坚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相结合,通过采取产业政策引导和投资、环保、土地以及绩效考评等综合措施,加大力度、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建立完善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和调控机制,严格控制污染增量,严格项目准入,把有限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优先配置给技术装备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且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有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保障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2强化规划环评
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产业园区的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及时重新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环评批复已满5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编制园区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对新设立和升格的产业园区,应抓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相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作为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入园建设项目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应与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查意见协调相符。
2.3实施一票否决
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生态红线”和“总量控制”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生态红线保护规定要求,确保水源地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安全;环评审批与总量减排挂钩,要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明确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氧氮化物(NOx)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指标获取途径,新建项目必须通过现有项目的污染物减排量来抵消建设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减排量必须大于新增量,以达到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动态平衡、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建设项目COD、NH3-N指标必须按照省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购手续。
2.4提高准入门槛
加强新上项目的投资、环保、土地、资源与产出的综合绩效考评。严控“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及涉及重金属污染等行业项目。明确不符合产业政策及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两高一资”项目不得审批;逐步提高水资源费,促进节约用水,新、改、扩建项目需要取用水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编制节水措施方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对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节能评估和履行相关审查手续。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实施环保、节水、节能的三同时管理。
参考文献:
[1]施祖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李克国,魏国印,张宝安,等.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