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消费倾向;消费市场

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中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先后经历了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历程,其中1964年的人口普查表明我国还处于年轻型人口结构类型,而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年龄结构也逐渐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

二、我国老龄人口消费状况

首先,老龄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降低对日常生活用品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适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产业需做出相应的产量的调整,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准备,从而利用这一人口发展趋势找到新的增长点。其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未来家庭服务行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人均学历水平的整体提升,导致进城务工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后从事了脑力劳动工作。这直接导致进行家庭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的急剧减少,针对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和自我生活能力的减弱这一趋势,我国必须着力提高我国家庭服务行业不断上升以应对这一趋势。最后,我国制药业和健康卫生服务业也应及时调整产量和规模。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必然结果就是更多的老年人疾病的发生。所以我国制药业和卫生服务行业须扩大规模,完善保障机制。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

(1)老龄人口个人消费状况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进行计量分析预测,在未来40年内随着老龄人口生活来源的增加,老龄人口的生活消费总支出将大幅度上升。(2)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个人消费市场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尚处于初期,但我国此时的经济状态也还不太发达。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我国老龄化进入较快。面对社会还需要保持稳定、经济和社会也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前提下,老龄化对我国发展极易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导致个人消费市场跟多的是偏向老年人的消费品的增多。其次,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讲,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必然导致消费市场上满足老年社会成员的产品、服务和劳务等需求将越来越多样化。这时,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不断的向开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用品、医疗用品、保健用品,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

如果我国的老龄产业得以有效开发,老龄消费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其对拉动我国内需、化解当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很可能对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参 考 文 献

[1]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市场与人口分

析.1999(5)

[2]金晓彤,王贺峰.中国老龄化人口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2010,10(5)

[3]孟双见,吴海涛.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5(4)

[4]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0(8)

[5]王兰英.老年消费市场特征及企业营销策划选择.现代财经.

1999(8)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第2篇

(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从全国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比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速度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状况,东部发达地区远远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月日,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4%,远远超过衡量老龄化程度的世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目前,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上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6%。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况则不同。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和流动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参加学习和培训等。

(二)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河南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由的771万逐渐增加到2050年的2432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将成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群体。老年抚养比将从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河南的老龄化特点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都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深远影响。根据预测数据,河南2030年以前0岁-14岁、15岁-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呈现少儿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年龄人口则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下降态势。从短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不会给河南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龄化速度快,河南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局面也将在2015年前后结束。我们应该认识到河南省劳动力短缺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体力或精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衰退,不宜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二是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容易生病误工,加大企业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增加利润,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劳动力高龄化后带来的知识老化,这将会给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科学史表明,青年人才对科学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时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河南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导致现有农村的农业的人口减少,并且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河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中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无论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还是数量的短缺,都说明适合这种产业的劳动人口在减少。随着河南的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养老负担的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来进行衡量,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实际上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河南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同期,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少儿人口抚养比从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由于老年抚养比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导致总人口抚养比从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还体现在养老金的支出上,随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迅速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河南的养老负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龄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加严重,使得农村的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目前,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在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与城镇相比,农村面对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四)对储蓄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储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国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从2020年前后开始,我国将由目前的高储蓄率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国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高0.37个百分点,远远不及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高1.47个百分点。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老年人自己的储蓄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中年轻人的储蓄行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于家庭来说消费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老年人的消费特别是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储蓄减少的同时,将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河南人口预测数据表明未来少年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未来老少扶养比的总体是增加的,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家庭的储蓄。

(五)对消费的影响

按照消费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水平的基础是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龄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领取的退休金、养老金只及原来工资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要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劳动年龄人口低。现有研究的结论中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是劳动年龄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是0.8,这个数字在数据上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估计检验。

三、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问题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河南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创新步伐。对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的解决办法是是刺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红利期发展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经济积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河南的经济有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对于老年人也要加强教育培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实行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让健康低龄老年人中的高级专家和经济社会高级管理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龄化给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老年消费的特点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鉴于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正确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遇。

第四,促进河南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老龄化积累更多的资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养老基金及证券、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证。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财产性收入。

(二)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把养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应当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险;农村也要积极推进老年养老保险,探索和土地结合的养老保险,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把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积极老龄化

一、引言

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经悄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高达9062万人,比例达总人口的7.1%。2011年全国人口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2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5%。国际上通常将年龄在60岁以上人口比例10%以上,或者将年龄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7%为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标致,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在这个状态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状态,这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同时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老龄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热切的关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

1、对劳动力结构和劳动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从而引起未来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供给不足。我国目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已超过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联合国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2000年已下降到0.93%,到2050年将降到0.42%。21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每年将平均减少100多万,这必然对生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对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及需求的波动,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从宏观来看,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使得社会总的消费负担变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家庭中老年人比例增加会使家庭中劳动人数减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家庭内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在总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老龄化会促使整个社会的人均消费水平下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护理及医疗保健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特高,老年人对旅游、心理咨询、家政服务等消费需求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这些对于现有的消费结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根据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储蓄倾向存在较大差异,劳动年龄阶段为退休而储蓄,储蓄率高,老年阶段则储蓄率降低。从我国现状看,老年人的储蓄率低于整个人口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储蓄率不断下降。因此,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储蓄率提高,降低总储蓄水平。同时根据经济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的减少则相当于投资减少,从而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筹措养老基金,强化储蓄养老,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4、对财政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老负担增加明显。1982年我国每100个劳动人口只需负担8个老年人,2000年要负担10.6个老年人,2025年负担18.5个老年人。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9.4,同时,我国退休职工将超过1亿,每年支付退休费用将达到18万亿人民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替位》报告中的测算,我国养老基金中的统筹部分在未来30年里将出现年均1000亿元左右的赤字。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覆盖面窄,统筹层次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农村居民没有被纳入养老体系,目前养老制度只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远远低于世界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农村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这意味着,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压力相对于城镇更为突出,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

三、结论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该研究主题具有长期性的社会意义,同时也颇具有学术价值。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对我们的社会保障能力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又是社会进步、人类寿命延长的必然表现。如果重视老龄化问题,积极和主动地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重视老年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帮助他们改善参与社会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则可能发挥老龄化其正面的积极功能,实现人口老龄化的框架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如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亚研究院,2010;5

[2]付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月28日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抚养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着来自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1世纪在人口问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对于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预期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使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重方面不断上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人口老龄化。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10%;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0.3%,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属于“老年型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同的学者都进行了预测,其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要分为具体的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在1999-2010年,属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器,人口老龄化平均每年要增长0.1%;第二个阶段是在2010-2040年,属于高速期,人口老龄化每年增长0.4%,第三个阶段是在2040-2060年,属于减速期,这时候的人口老龄化则每年下降0.1%;第四个阶段是在2060年以后,属于稳定期,老龄化人口将停止增长,基本稳定下来。基本总结出来,有以下两个结论:1.在未来的5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总体来说属于发展阶段,而到2060年以后,则逐渐开始稳定下来。2.我国老年人的具体人口巨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

(一)统筹全民,对标准进行平均

首先在农村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为我国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对于养老保险不够重视,单纯通过宣传的方式是不够的,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农民还是不够馥郁,所以有关于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补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将具体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进行结合,形成健全的养老保险政策。在我国全国地区建立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全国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当中,使缴费比例和缴费方式以及结算方法进行统一,对于各种养老保险的难题进行解决,将各种人群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不断进行统一,对于保险的政策和保险的账户进行统一,使各个层次的人群都可以不受到身份的限制。

(二)加强资金管理

在立法的角度上,对于养老保险的资金的管理要明确,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法律的保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建立具体的管理部门,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要严格规定不能随意占用,对于养老保险的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过程要不断进行透明化,使其得到充分的监督,实现资金的健康运作。要将多元化的资金投资策略尽快的实施,将投资渠道不断进行拓宽,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的具体途径要不断得到创新,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对于银行利息和国债等方面的低收入投资要尽量减少,可以更多的尝试股票投资,将国家的政策扶持项目作为重点的投资项目,还可以对于以政府角度发行的保险基金二购买的利率较高的债券多尝试一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三)将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那么我国从业人员的比例就会有效的得到提高,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进行缓解,将我国的年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鼓励性或者阶段性的方法,使我国退休年龄得到提高,对于那些有技术或者能力较强的人眼,要鼓励他们申请延迟退休,与此同时将养老政策适当的进行调整,规定退休越晚的人员就会得到更多的养老金,这样人们就会主动自愿的去延迟退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可以采取每三年提高一岁的方式,这样,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冲击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主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其具体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使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冲击不断进行缓解。

参考文献:

[1]汪伟.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金融研究,2012,10:29-45.

[2]武锐,王薇.人口老龄化视阈下的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238-242.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银行;影响;经济新常态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我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9%,这是由于劳动力平均工资增长和可劳动人口数减少而造成的,据有关数据预测我国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口将减少9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催生养老产业发展。银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人口老龄化将会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银行部门要立足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此实现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1.人口老龄化与银行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龄化速度快、人口绝对数大推进速度不平均以及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的特点,我国已经成为东亚太平洋地区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彭希折(2006)经过研究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良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存储、消费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等经济变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样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也会通过特定的经济变量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属于金融核心,因此人口老龄化与银行经营管理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性:

首先,银行经营管理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而效益的获取必须要以开展服务为根本,因此银行服务的对象是成年人。根据对银行经营活动的调查,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获取存贷差实现,而银行存款的大部分来自于老年人,他们习惯于储存。另外,基于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年轻人更加倾向于投资消费,因此在老龄化阶段银行经营服务的对象将面临多样需求的变动。例如:在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下,劳动供给将影响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劳动供给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一般年轻人选择提前消费,而老年人则更加倾向于稳定的银行储蓄。

其次,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养老产业的支持,当前我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银行发展模式必须也要结构调整,改变以往的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信贷的盈利模式,而是要把握市场新兴产业。人口老龄化催生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例如:养老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养老地产等业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人市场产值规模已经远远高于常规产业的发展,因此银行必须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通过创新与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方式等为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银行经营管理与老龄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银行必须要把握养老产业的市场价值,通过有效的财政手段调动老年人资金的市场流动性,以此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人口老龄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虽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银行发展呈现多样化特点,尤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提高了银行盈利途径,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对象包括多种业务,这些业务根据种类分类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贷款)、负债业务(存款)以及中间业务,因此人口老龄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2.1人口老龄化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房贷上,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老年人的收入将降低,进而影响到精神层面的消费,这样一来对于银行业而言将会产生新的挑战:(1)贷款需求疲软。根据最新贷款数据显示,我国贷款需求总体集中在购房贷款上,而其他方面的贷款需求明显不足,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年龄断层严重,使得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下降。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环境下,社会抚养负担更加重,基本形成一个子女抚养4个老人的现状,增加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尤其是因病致贫社会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2)加剧了银行贷款违规。以房贷为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四二一”结构将更加突出,年轻人不仅要承当较高的房价压力,而且还要担负父母的各种费用,这样必然加剧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而房贷属于长期信贷业务,因此迫于各种生活资金的压力,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的风险也就越大。

2.2人口老龄化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银行存款业务是银行发展的基础,存款决定了银行盈利空间的大小。基于经济新常态发展,民间资金的投资不完善性比较突出,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民间资金对于房地产和股市的投资,使得我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阶段下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量的降低,这主要是源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虽然短时间内可以为银行增加定期存款,但是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人们用于存储的比例将下降,取而代之的各种消费性的支出(医疗费用、生活费用以及养老费用等等),社会存储量的下降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威胁:(1)资金来源问题。长期以来银行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储蓄存款,每到年底银行都会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储户,而人口老龄化将加剧银行争夺资金来源的成本,资金来源成本的上升和资金来源渠道的降低将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业务,导致其盈利降低甚至亏损。(2)加剧银行风险。资金是银行存在的生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因此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银行资金来源的降低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企业融资难则会加剧不良信贷的出现,进而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人口老龄化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中间业务是银行与中介或者人的身份为客户进行各种服务项目,并且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中间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不需要承担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盈利的重要部分。根据调查老年人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对象,这主要与老年人的理财需求强有关。老年人除了固定的消费之外,他们习惯将剩余的退休金等购买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以此增加自己占有量。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例如在养老人口不断增加的环境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已经达到3.1万亿,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也会促进银行的发展。

当然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加快的环境下,银行经营管理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出台系列的促进银行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例如推动养老保险金的市场化操作等;二是鼓励与创新发展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老龄保障领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具有保障功能的金融服务创新市场前景广阔;三是互联网金融市场日益完善,促进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银行经营管理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进入金融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银行经营模式和调整增长方式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银行要立足于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3.1转变银行服务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基于人口老龄化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冲击,银行要立足于老龄化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银行企业的整体效益:首先深化银行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对国外先进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分析,中间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0%,中间业务已经成为衡量银行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银行要改变以往的过分追求贷款额的模式,积极发展适应于人口老龄化特点的中间业务。例如养老理财产品的推行受到老年人的喜爱说明了养老金融产品的市场空间;其次拓展服务对象,重视中小客户的价值。传统的银行将重点放在高端大客户上,不可否认高端大客户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人口老龄化发展环境下,老年人占有的资产比例非常高,同时再加上他们保守型的资金管理特点,老年人是银行存储的重要客户,因此银行要重视老年人的市场价值;最后将服务老年人作为银行管理理念。基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银行要将服务老年人作为经营管理理念,围绕服务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在工作中开展便民服务,例如:银行可以开展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2健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开展个性化服务

发展老龄金融服务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银行在增强老龄保障、满足老龄消费以及服务老龄投资等功能上还不健全,因此基于老龄化发展的要求,银行要进一步健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开展个性化的服务。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动力,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人,基于老龄化发展,银行服务必须要重视老年客户,通过开展人性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开展便捷性的服务。基于老年人行动迟缓、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以及安全防范意识不高的现状,银行部门要加强对老年人的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在硬件配置上考虑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室、应急药物箱以及设置老年人提取养老金窗口等。另一方面开展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避免老年人的资金被不法分子骗取;二是积极开发适用于老龄人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种类据决定了银行存款比,在老龄化社会中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推出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例如中信银行推行的阳光养老理财计划,经过三年的发展,就已经达到预定的规模,实现了银行利润的。又比如近期推出的“以房养老”计划就是通过抵押房屋的方式获得养老资金,以此实现安居养老的目的。

3.3建立银行风险控制制度,降低经营风险

基于人口老龄化下银行存在的各种风险,银行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提高经营风险意识:一是银行要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比不断上升,再加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银行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存在,具有自负盈亏的特征,因此基于社会稳定、资金安全保护的角度,银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存户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不良信贷出现。银行属于盈利部门,不良贷款影响银行的利润,因此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信用的监测,例如:通过构建信用体系实现对信贷者的信用监测,及时消除不良风险;三是国家要出善的政策法规,为银行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尤其是要加大对典型诈骗活动的打击力度,消除各种网络诈骗行为。

3.4提高银行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危机意识,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作为审计人员不仅要提高审计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积极学习各种计算机技术知识,以此满足大数据技术工作的要求。当然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意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加大对培养“两师”队伍的培养。做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就必须要构建一支具备数据挖掘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数据分析师”队伍和一支负责业务知识研究和分析思路构建的“专业分析师”队伍。

3.5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养老金融服务发展起步较晚,因此我国要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通过借鉴与吸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德国为例,从德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发展来看,人口老龄化提升了德国居民对保险产品和养老基金的需求,使客户在银行的储蓄相对出现下降,进而使银行体系的融资来源发生变化,由此推动银行进行兼并整合,业务实现转型并迈向国际化。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德国银行体系的内部结构和业务模式出现以下转变:一是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内部进行合并整合,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000-2009年,德国合作银行数量从2039家下降到1157家,储蓄银行数量从580家下降到431家。二是州立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并走向国际化,如德意志银行转向投行业务,德累斯顿银行转向银行保险等。大部分州立银行开始发放跨国贷款,参与国际市场运营,开展国外分支机构的扩张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