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作用

1生态文明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资源的共享,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国际社会,每一个国家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既然生态文明在如今的生活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首先来对生态文明的定义与建设来逐步进行解。

1.1生态文明的基本定义

对于生态文明而言,准确是是指人类在不断遵循着自然界、人类生活社会之间的秩序进行相应建设,并保证和谐发展从而不断获取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不仅是人与人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共生,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化伦理形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应该从意识上尊重环境,并建设新的可行性生态平衡。

1.2生态文明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要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更应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没有生态文明,那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难以维持一个平衡框架。因为在经济化的世界里,能源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框架。如果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那么整个能源系统也会遭受到破坏,而且如果没有完善的能源系统,那么生态文明将无法为我们这整个和谐社会提供能源支撑。既然生态文明在我们的人类社会中占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文明呢?

2林业对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林业在解决气候问题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因为森林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碳器,它可以极好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众多温室气体,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林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缓解荒漠化。因此无论是对于哪个国家,防沙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而且研究也证明,林草覆盖在沙漠地区是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提供着可再生能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展林业这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可以降低我们对于煤炭和石油的依赖程度,对于发展和开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有重要意义。此外森林在某种程度上自成一个复杂的小型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3有效的发挥林业产业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作用

在生态文明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林业产业建设对于生态文明体系来说,是与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充分有效的发挥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呢?

3.1从安全隐患上减少林业的破坏

森林害虫和害虫以及森林火灾是影响林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如果要有效的保护林业,那么科学的杀灭这些害虫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国家可以在积极寻找和开发科学的灭虫剂时,专家也应该随时根据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随时对森林进行监测,避免因温度等原因造成森林安全隐患,此外也要加强对守林人的教育,要随时关注森林中的火灾问题。

3.2减少砍伐,增加绿化

只要经过合理的开发和有计划的抚育,可以将森林资源无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下去,但是商业的采伐,开垦,砍伐等行为使得森林的消耗量远远高于森林的生产,而有数据曾显示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对森林进行开采和破坏,那么在几年内全世界的生产性森林面积都将要被迫减少一半。也有数据显示现在全世界每分钟要破坏1100万公顷的森林,如果任由现在的消耗量让她一直这么下去,那么在不久的未来森林将消失,而森林中的多样性物种也会随之消失。而国家可以加强林政管理,制止乱砍乱伐,对于毁坏森林的行为加强惩罚力度。而除了要减少森林林木的砍伐行为外,国家也可以要求多植树造林,以减轻商业性采伐和乱砍乱伐对林木的压力。同时国家也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此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丰富的物种资源。国家与人民要以复活岛为警戒,复活岛原本森林茂盛,构成一个复杂的小型生态系统,里面物种多样化。但是随着最后一棵树木被砍到后,复活岛如今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派荒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对人们对治理水土流失,促进降雨,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物种多样性都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国家与人民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全面去推动林业的改革,创新林业体系机制,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段燕玲 单位: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林业环保站

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农民;参与

党的十报告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国家战略,充分显示出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提升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首要问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15年我国农村常驻人口占总人口43.9%,我国农村面积占全国面积80%以上。由于多年来我国只是重视农村的经济建设,忽视农村生态建设,导致现在农村整体上处于环境较为落后的状态。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而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如果农村人口素质全面提升,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就能大幅度减少生活垃圾排放,节约资源,从而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反之,如果农民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漠不关心,就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现象发生。可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

近几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中的主体地位尚没有得到体现,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障碍。

(一)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多年来根植于农民头脑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只重视财富的积累和创造,不重视创造财富过程中的环境改善。

农民生态建设意识淡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忽视生产生活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如农村很多地方的养殖户,在饲养的动物死亡后为了图省事省钱,不经过处理乱扔死亡动物尸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年长江下游江面、河面上总会漂来数百具甚至上千具动物尸体,这些动物尸体严重污染了水源,给下游地方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农村地区垃圾乱扔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有些地方随处可见成堆垃圾。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肥使用后的残留物随处乱扔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些都说明许多农民生态建设意识淡薄。他们不太关心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缺乏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实现了集中居住。许多新建的住宅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居民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进行规范。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村居民忽视这方面的宣传,对于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居民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置之不理。比如有的农村居民甚至在自己的住宅小区里饲养家禽等,这些做法都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背离。可见,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思淡薄已经影响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较低

受到长期以来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由此导致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不高。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低。许多农民科学素养较低,看不懂农药使用说明,不知道每亩地科学使用化肥的数量和种类。结果是造成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造成了土壤和水体污染,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统计表明,每年我国每公顷土地施用的化肥数量是美国的4倍以上,每年都有一些因为不会正确使用农药而导致的伤亡事故发生。

二是不能有效行使农村生态建设的相关权利。有些地方遇到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时候,当地农民要么选择默默忍受,要么以非正常的手段抗争。前者如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周边钢铁厂粉尘污染严重,造成当地农户庄稼绝收,水体污染严重,本地农民正常生活受到限制,当地很多人患上癌症。当地人有条件的都搬走了,没有条件的只能默默忍受。后者如许多地区因为环境污染严重,当地许多民众自发起来围攻当地政府,要求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或者直接与造成环境污染单位发生冲突。这些现象都表明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缺乏。他们缺乏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争取自己应当的权利的能力。结果是许多地方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此外,由于相关能力的缺乏,很少有地方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相关环境治理自治组织,履行当地环境治理职能,也很少有农民能够严格督促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相关环境治理责任,督促地方人大代表通过正式会议提出相关农村环境治理的议案。

(三)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狭窄

梳理当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和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依然不够畅通。当前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散乱状态,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撑。随着农民生活的逐步改善,许多地方农民越来越重视当地环境治理,但是苦于没有完善的渠道,这样就影响了农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如农村环境出现问题谁负责?如何负责?向谁反映?如何监督相关机构是否履行了职责?这些问题的界定都比较模糊。众所周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中滥施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二是农民生活垃圾随处排放造成污染,三是养殖业造成污染,四是农村周边工厂造成的污染。现在对于周边工厂造成的污染可以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但是前面三类污染由谁来治理,农民反映的渠道是什么,在许多地方无明确答案。

(四)缺少相关法律制度支撑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宏观性的规定,缺乏微观性和可操作性的针对性规定。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和制度对农民参与农村生态建设进行规定。如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是什么?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哪些权利?有哪些义务?该如何行使这些权利,承担这些义务。这些都缺乏系统化的法律和制度支撑。

三、农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这个群体的积极性,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应该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多管齐下,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意识

农村基层政府相关部门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极力提升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一是利用社区报栏、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当地农民群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当地群众有什么样的影响,每个个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提升农民的生态意识。二是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利用农村村级管理组织的平台,进行宣传。地方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规划,利用村级组织召开会议的时间进行宣传,或者在适当的时候集中宣传。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近些年来的电视公益广告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目前电视公益广告基础上,还可以创作更多的适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通过经常播放,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垃圾集中分类堆放,采取家庭节水节电措施,不乱扔农药化肥包装物等。只有大力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够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要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有各级政府部门,也有社会组织,还有广大的农村居民。其中农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应该进行系统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培训应该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提升农民生产能力的培训,比如如何正确施用化肥、农药,如何灌溉、播种,才能达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相关农技推广人员可以订立计划,集中进行培训。由于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这种培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通俗易懂方式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提升农民生活素质的培训。包括生活中如何节水、节电,如何减少生活垃圾,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和集中处理等方面的培训,让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实现低碳生活。三是提升农民参与社会监督和建言献策方面的能力。可以印发相关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农民遇到相关的环境问题时如何监督、举报和处理的程序,如何行使民利,选取代表民情民意的人大代表,如何通过人大代表反应相关农村生态问题等。可以将这种宣传手册发给每家每户,并对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真正理解宣传资料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监督的能力,有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

(三)建立完善相关机构,为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当前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机构进行完善。一是成立农民自治组织。各个农村地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自发成立相关组织,职责是维护本地环境良好,监督本地生态建设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充分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村一级的村民自治组织。在现有的村级组织框架内,可以设立专人负责本地生态建设方面的监督和联系,也可以由村委现有成员兼任这项职责。主要是负责接受本地农民关于本地生态问题方面的举报,协调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是上级相关结构应该开辟专门渠道,方面群众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如在现有的地方政府热线基础上,增加农村生态建设项目,方便农村参与当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参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和法律支撑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很少,对于农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规定几乎没有。现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主要着眼于各级政府方面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和义务的规定。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保护。如美国政府在《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法》中作出专门规定,要求环境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开。这些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防治环境污染的积极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策略

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也是重要组成和重要标志。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过程中,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永葆生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途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重要成果的取得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建树。在生态文明的推动之下,中国将会建设的更加美丽和富饶。

1.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现况要求人类对自己的生态破坏行为进行反思,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才可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要求是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水发展过程中达到的文明和良性发展的状态。所以,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就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到各种治水活动中,尊重自然和水生态平衡,对水进行利用和治理,使水更好地造福社会,保护水生态系统,真正实现水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握好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正是水生态文明要坚持做到的准则。科学发展观是最根本的思想指导,也是社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准则。第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是和谐公正。和谐的意思是说水利建设和发展要做到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公正是指要尊重人类和生态环境,既要考虑好当代人的利益,也要努力维护后代人的环境。第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促进我国水利建设的发展,进而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第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手段是思想和行动一致。在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时,一方面要让人们树立水利发展要兼顾自然环境的思想,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实际的行动,积极投身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水利建设时要尊重自然、尊重社会,要保障当代也要保障现代。

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2.1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

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阶段就是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要实现人类和水的和谐统一,将河流的社会和生态功能都要照顾到,要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恢复利用,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危害降到最低,让水资源可以为人类永世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需要实现巨大的转变,人与水的关系从斗争走向和平,对水的管理从供水变成需水,对水资源的开发从种种利用高注重保护,从水的利用上从工程利用到现代可持续利用发展。要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要在思想升提起重视,用正确的指导思想认真建设水生态文明。

2.2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强制和规范的制度的指导,因此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发展必须,也是建设的关键内容。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将取水、用水、节约等环节的注意事项和规范写入水资源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完善,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水资源管理要设定红线指标,也就是水资源利用总量线、水资源利用率线和治水区纳污线。

这三条红线必须要严格控制,对于水资源的控制目标要形成体系,上下级要进行任务的分解,并且共同贯彻控水目标,将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贯彻和执行好四项制度,并且将制度的作用最大化和效益化。一是,用水量控制制度,这一制度将重心放在了水资源的取水和用水的规划和管理上面,做好水资源的治理保护、调用和用水总量的控制。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制度,它的工作重心是建设水资源节约型社会,有计划地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促使产业升级,摒弃而实行强制的节水措施,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三是,治水纳污制度,它主要是控制好污水排放,做好污水的管理,对污水处理中的错误行为进行严格的治理,对于饮用水源要加强保护。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制度,这一制度是要将水资源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提出和确定适宜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贯彻责任制度,将责任制度化,提高重视和执行力度。

2.3鼓励生态水利建设

要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在进行水利建设时就要鼓励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建设主要是指在进行河流的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使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发挥好经济、社会 和生态的效用,推进工程水利过渡到现代水利的步伐。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准备工作就要把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生态节水技术的应用,将工程建设的破坏作用降到最低;用生态建设的标准要求设计方案,协调和处理好防洪、发电和生态的利益冲突,减轻移民的受灾情况;在建设生态水利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沿岸的制备和设施,保护河岸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河道的治理工作时,要注意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不能盲目治理,侵占河道;加强水库的联系,促进水体的交换,一高水资源的质量。

2.4提高水利发展技术和信息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技技术为依托偶与条件的限制我国在水里开发和建设方面缺乏专业的科技技术的指导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的技术建设,惊醒技术的创新和改革,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科技的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水文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文监测;加强水资源的总量监控和管理,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总量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流域模型,用先进的数字信息模型为水利建设提供指导;加强水利建设的信息库的完善工作,加强数据的分析和监测。信息化建设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具有实践保障。

2.5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一个行业就可以完成的,它要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倾力合作和广大人民的参与。水生态文明的意识要在社会范围内传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为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全社会共同合作,水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实现跨越性的进展。

3.总结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建成生态文明社会。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必须要在水资源管理理念、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水利建设、科技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践行水生态文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3,7(4):89-9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第4篇

摘要: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论述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笔者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丰富,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从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减排有力推进。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1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资源利用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减低;环境质量局部改善,2002年7大水系重点监测断面中,仅有29.1%满足一至三类水质要求,2011年提高到61.0%;2002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9.7%,2011年提高到62.8%;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提高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全国沙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7.16万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二)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我们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

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全民动员,共同行动。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布局,是我们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

(二)加强媒体宣传。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应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高度注重舆论引导和宣传平台建设。比如,通过创办网站、杂志,发表绿色书等形式,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拓宽宣传渠道。二是抓联动。要以重点区域、行业、单位为切入点,单独或联合主办相关的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就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国策方针的探讨等进行交流;同时以重要节庆、重大活动为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直接参与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三是推典型。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生态系列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继续组织好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用鲜活的事迹教育人、感召人。

(三)政府体制改革。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同时,要强化评价结果在政绩考核中的运用。要将体现节约环保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承载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任务,而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阵地,所以,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大学生发展角度考虑,高校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都负有特殊历史使命。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伴而行,共同组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最要基地,理应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于高校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镌刻生态文明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为国家培养生态化人才

大学生生态素质不断确立与提升的过程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从课程设计到制度建设,从物质文明到校园文化软实力无不体现着人文关怀,处处为培养生态型人才服务。大学生的课程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其实质要求大学生要具备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具有保护生态的责任感,坚守保持自然界平衡的道德准则。高校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形成生态观念,积极投身于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生存环境中去,将良好的生态文明观贯彻学生学习教育的始终,大力推崇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发展生态化的高校,培养生态化的人才。

(二)建设生态化高校

生态化高校的建设理念就是要可持续。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先考虑到切身的基本发展问题才能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生态的可持续意味着高校发展的可持续,这是首要条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高校无论肩负怎样的国家梦想,社会责任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保证自身的发展,没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切都只是空谈。新时期的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新时期的高校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高校。生态文明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支撑,认真贯彻这一原则的过程是高校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具备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完整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渠道,无论从内容、环境到文化氛围以及学生的培养等方面,都为学生量身打造了最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不仅培养学生会学习,能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已,保护他人,保护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教”与“学”中很快成长,具备健全的人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求拥有过硬的文化知识,还需具备道德,良知与信仰,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自然、国家、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无论以前,现在还是未知的将来,高校发展的宗旨都不会变,生态文明的脚步不会停止,不断为培养高素质、高觉悟的生态型人才而努力。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对社会、对人、对自身发展都具有显著成效,是全面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中心环节,认清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建设生态高校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路径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念,所以深入探究有利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势在必行。

(一)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无不忧虑地说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①自然告诫我们两点道理:一是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规律。规律是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个环节也都是必然联系的,在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时善于发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善于发挥优势,使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二是凡事都有度。度是衡量事物的标准,也是量变与质变的关节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要组织师生进行调研,利用调研的成果制定相关建设生态文明高校的发展计划。通过计划指引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坚守度的标准,把握分寸,争取事半功倍。

(二)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任务,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建设生态高校,从学校生态环境的物质文化到高校教育体系的软文化,无不体现“生态”二字。一是以马克思生态观为基础搭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正确把握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悟生态观的内在意蕴与价值取向,使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追求与所提倡的生态观相契合。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所有大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涉及到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历来就包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包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崇高理想,融入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三)加强生态文明实践

马克思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高校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有利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是最终旨归。首先,加强大学的社团活动。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号召、校内组织活动与课外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认识,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义务。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宣讲。时时、事事地举办生态文明宣讲活动,可采取公开演讲比赛等形式,唤醒学生注重生态文明的觉悟,激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的热情。再次,宿舍生态文化,班级生态文化评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宿舍、班级等公共场所的管理,每学期定时进行宿舍文化及班级评比活动,对优秀宿舍和班级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优化学习、生活环境,为生态文明高校献出微薄之力。最后,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周。可在新学期、学期中或者学期末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周,组织全体师生对校园环境进行分区域清扫,或者每个学院师生负责各学院的清洁、建设工作,亲身体验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将“做中学”贯彻到底。

生态文明高校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每一位师生都肩负着建设高校生态文明的责任,每一份责任都承载着师生们的关心与关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过程中,必将遇到一些困难,暂时摆脱不了的困境,但始终如一的信念和责任感是战胜一切阻挠的有利武器。高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脉博,审时度势,不断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成果及经验教训,建设现代化“新型绿色高校”,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崇高使命。(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学院)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