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而物流业也顺势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评定标准之一。而吉林省由于深处东北内陆,在物流行业发展中不能与市场发展有效接轨,因此其物流行业目前所运用的模式仍以传统物流为主。但传统物流存在有物流产业发展结构过于单一,服务标准不够完善等弊端,再加之没有注重加强投入运用现代物流的意识,结果就导致了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缓慢发展,这更加突显加紧吉林省在物流业方面向现代物流转变的重要性。
一、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吉林省的物流行业也被逐渐带动发展起来,当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在物流发展总额上,其整体的发展趋势是呈平稳的增长走势,但这种增长比较缓慢,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另外,运输业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吉林省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成果,它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运输设施都在不断发展,每一时期相较于前一阶段的基础设施都有所完善。在吉林省的物流发展环境方面,吉林省政府虽然积极鼓励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其经营的方式还是主要以传统物流为主,不能做到顺应物流市场的发展潮流,投入对现代物流的运用发展。
二、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对现代物流运用的理念也还不够完善,导致吉林省等地区的物流经营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物流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尽管吉林省的物流业已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其本质上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速度较缓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2.2物流行业的人才的缺乏
当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还集中表现为物流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较缺乏,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吉林省的大部分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在物流行业相关的开设课程上内容较单一或是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不注重对实践的应用,导致了很多技术人才的流失。
2.3相关物流企业服务结构单一,信息技术水平低
吉林省的传统物流在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发展理念不完善,服务结构较单一,以及服务意识较低等问题。现代物流要求能够投入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整个物流工作过程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呈现系统化的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吉林省的物流行业还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在服务标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达到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探索顾客的需求心理及需求变化,力争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吉林省的物流发展在这一方面也还有所欠缺。
2.4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合发展水平低
吉林省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医药及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的领头羊,对其本身而言也是本省的经济支柱,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因此,物流业的发展与其他的行业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由于吉林省当前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在同一层次,从而就无法很好的实现之间的联合发展。
三、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展望
3.1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中投入对信息网络运用的特点足以说明其跟上了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与现代社会是相适应的。因此,吉林省政府应加大对物流信息的建设力度,为物流企业间更加畅通的交流物流信息而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物流工作进行的效率。
3.2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
在对消费者的服务上,服务者的服务意识是尤其重要的。因此,应先提高吉林省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要明白顾客服务的重要性,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在现有的服务标准上加以完善。其次,吉林省政府也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做好对本身物流企业的引导规范工作,更快的向现代物流转变。
3.3加快物流产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做好物流产业与其他支柱产业的融合发展,吉林省政府起着很关键的一个纽带作用,政府需要对物流企业进行大力扶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提高物流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使其加快前进步伐从而能够与其他行业并肩发展。
3.4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
我国的教育部门主要就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因此,要提高物流行业的人才素质,就应从各个高校开始抓起。吉林省政府应适当的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物流课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除此之外,各物流企业也应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培训,国家也应制定政策以保证国内的物流人才不流失,同时在国外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
总结: 现代物流相较于传统物流,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缩短吉林省物流行业与西方发达之间的差距,就要认清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建设信息技术,以及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物流业赶超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 》吉教科文[2014]第236号
参考文献:
[1] 邵扬,梁亮等.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3-175.
[2] 钟伟,丁永波,沙颖.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01):82-84.
关键词:物流软件环境存在问题思考
去年以来,随着30万吨的原油码头、20万吨的铁矿石码头以及30万吨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广湛高速以及湛渝高速的相继通车,湛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者认为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有码头以及深水航道,还有陆路通道等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和改善外,还必须加紧对港口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
一、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湛江只有发挥后发优势,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湛江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才能够以港口物流业为突破口,实现湛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生产行业,并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组织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相关物流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尽管物流的重要性在我国受到极大重视,但是现代物流效率较国际水平仍远远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相应地区的资源和经济状态,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和规划。科学、合理地分析一个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对该地区发展物流业、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浙江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近年来,浙江的现代物流理念已初步树立,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物流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我们以浙江为例,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指标、外部环境和物流企业等三个方面来探究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 产业发展的指标
(一)现代物流业增加值
我国自2004年开始,物流业增加值的数据开始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下简称“物流业增加值”)表示。2004到2010年,浙江物流业增加值从444.6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6.67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左右(见表1)。2010年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9%,物流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表1 2004-2010年浙江物流业增加值情况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指在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总体分为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现代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标。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差、周转慢等都是造成这一比例偏高的原因。
2008、2009、2010年浙江物流总费用占浙江GDP的比重分别为18.1%、17.8%、17.6%。2010年比2008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而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8%,浙江的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虽与发达国家的10%左右相比,比重仍然较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已经很低了。近几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数据显示,浙江物流运行效率逐年提高。
(三)运输业务量
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务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表2所示为2004—2010年浙江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情况。
表2 2004-2010年浙江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情况
据上表可知,4个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只有货运量在2008年和2009年有些许回落,这与自2008年开始公路货运量按新的调查方法进行统计有关,这两个数值的微小变化基本上可以忽略。2010年铁路、公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117.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7%;全省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1250.7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5%。不断增长的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等指标表明,浙江现代物流的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四)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浙江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040.68亿元,比上年增长6.23%,增幅同比下降了26.01个百分点,与当年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1.09%相比也非常低。因此,浙江还应大力提高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表3的数据显示,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增幅较高,均高于物流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增幅高达93.74%。可见,物流服务行业内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表3 2010年浙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三、 现代物流业的外部环境
(一)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浙江经济逐年稳步增长,且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浙江GDP为27722.31亿元,人均GDP为51711元,GDP增长率为11.8%,高于全国平均GDP增长率1.5个百分点。2001—2010这10年,浙江的人均GDP基本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其次,产业结构也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一般来说,物流需求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商业,所以二、三产业在GDP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的地区,其物流需求也比较大。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年浙江第二、三产业的总比重为95%,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89.8%。因此,浙江物流需求量巨大。
表4 2010年浙江和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物流求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制造业、餐饮业、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居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是研究物流需求的重要指标。2010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同时,2010年浙江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405.44元,约为全国人均的2倍。因此,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快、产量丰富、流通活跃,存在较大的物流需求。
下午好!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提出一点思考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我市现代物流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是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城市转型、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基础要素和重要战略措施。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彼此互动,相互促进,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发挥的尤为突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而且保持快速稳定发展之势。这有利于提高当地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有利于调整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形成安全通畅、舒适便捷的消费服务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和消费升级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快速成长中不断得到提升,实力壮大后内驱力随之增强,加速了“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难以享受到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更多优惠政策,致使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多数停留于原始基础物流发展阶段,基于技术和能力的第三方专业综合物流服务发展缓慢,时至今日,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是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区域物流配载经营实力相对较差,物流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偏小;各类批发市场物流功能较弱,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不配套,物流管理和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供应难以满足需求;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因此,我市亟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修改完善《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2020年),加快制定有关扶持发展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大力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并带动社会分工和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从物流政策保障、基础建设、行业培育等方面进行规划指导,初步建立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协调配套、技术先进、安全高效、覆盖城乡”并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我市发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
通过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将我市发展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剖析资源优势和缺陷,探讨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一)我市构建现代物流基地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s)
(1)政策优势。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最近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省市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近年来,我市制定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15)、《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8-2020)》、《市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市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2008-2012),《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2020年)》也通过了专家评审,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很快就会出台。
(2)环境优势。《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淮政办【2009】12号),发挥政府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积极性,引导多渠道资金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
(3)基础优势。去年全市批零、住宿、餐饮实现增加值29.01亿元,物流中的交运、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25.55亿元,两项合计占三产服务业的比重为51.8%,占全市GDP的15.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达2个百分点。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工业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剥离“瘦身”,将物流业务逐步转向第三方物流;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市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4)整体实力优势。我市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和规划建设中的物流中心,正在迅速成长和崛起,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大。主要体现在:
百路物流有限公司在青阜线百善火车站投资近亿元建设的农产品物流基地,是铁道部400个战略装车点中唯一的面粉物流基地,是上海铁路局唯一集信息、仓储、贸易、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
皖北煤电集团百善物流项目选址在濉溪县工业集中区内,拟投资1.8亿元,占地303亩。初步定位为快速消费品、IT及通讯产品、消费电子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
市粮食物流中心,占地120亩,总投资7500万元。建设0.9亿斤的容量仓库,建造交易场所198套,电子商务楼、散装散运配套及附属设施。
润恒农副产品物流园。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主要为宝迪食品等大企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
相山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凤凰山食品工业园企业、酒类企业、纺织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专业化冷链物流、物流方案信息服务。总投资1.8亿元,计划2009年投入1.5亿元,建成一期。
蓝宇物流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建设约20万平方米(300亩)淮海经济圈大型物流中心。将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在第三方物流中奋力开拓。
南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依托南坪港,将水路运输、公路运输、中转、仓储、加工、配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流的集约化。
段园现代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占地约9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发展仓储、包装、配送业;二期主要发展加工业、综合服务和信息服务。目前入驻情况,投资1200万元,占地1333平方米的肖淮鑫鑫商贸有限公司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8月建成运营;投资15亿元,占地1500亩的大汉汇通钢材物流贸易有限公司,已签约即将入驻物流园区;投资15亿元,占地3000亩的金黄淮现代物流中心项目正在洽谈进驻。
(5)节点优势。我市置苏鲁豫皖四省之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之腹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金向中西部转移的中继黄金地区,是泛长三角政策规划区,可参与泛长三角分工与协作,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辐射,受东向带动日趋明显,物流区域互动双向辐射前景广阔。
(6)通道优势。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我市交通、客货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主要以铁运和高速公路运输为主。地处陇海、京沪铁路交汇地带,铁路密度为19.6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省之首。全国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铁与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连霍高速与京福高速交汇于此,与合肥、南京、济南、郑州构成3小时经济圈,周边有南京、合肥、郑州、徐州4个航空港,距连云港天然深水码头200公里高速路程,是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01、202、303等6条省道的总里程达211公里。境内汴河、沱河、浍河、萧濉新河等构成了市内的主要水运网络。
(7)高地优势。我市煤电、煤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为物流业提供要素保障。
(8)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低,职教发达,为未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三产加速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9)城市品牌优势。省首届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
2、劣势(w)
(1)我市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不高,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高;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2)物流配套能力不强。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半机械化和人工操作多,规模实力雄厚的现代物流企业少。为数众多的个体私营运输企业构成“散兵游勇式物流企业”,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物流市场,造成混乱局面,对物流“正规军”成长壮大构成冲击。
(3)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缺乏专业超大型批发市场支撑的商贸流通业,没有足够的人气、商气,没有批发的大量吞吐,贸易量难以大幅提升,对物流业的带动力与影响力较弱。
(4)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尤其缺少具有成就霸业、富有霸气的领军人物。缺少有经验,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技能,具有过硬的外语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专业物流人才。
(5)土地开发成本较高:除塌陷区填埋地和主城区外,土地征地成本较高,平均价位在10万/亩以上,甚至更高。
(二)市构建现代物流基地的机会与威胁
1、机会(o)
现代物流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加快我市物流业成长与崛起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1)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
(2)社会各界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提高。无论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对物流现代化的需求都在上升,社会关注度很高。在思想认识趋同、舆论环境导向方面进步很大。
(3)新的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升级。我市商贸物流项目调度发展频率加快,调度层次上升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出击,由去年的10大商贸项目,发展为今年的28个重点商贸项目,预期投资额达到90多亿元。目前,我市商贸物流进入快速发展期,物流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大小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市工商登记成立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企业,包括个体户、服务部、办事处等,约50家),贸工互动,增强了区域市场竞争力。一大批重大物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百路物流等发展前景较好的物流企业正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正朝着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市现代物流重点储备项目也日渐增多,扶持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2、威胁(t)
(1)从周边看。现在我市周边城市物流都在初始规划发展阶段,真正构成垄断能够冲击我市的超级物流企业为数不多,都处在竞相迸发、你追我赶的起步阶段。为实现各自目标,周边市均通过采取财政支持、土地支持、规费减免、环境打造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引导,相互比拼,竞相成长,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抢占一席之地。
(2)从辐射能力看。一方面,由于周边落后地区的商贸物流本身都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减弱。另一方面,市商贸物流尽管纵向比较发展迅速,但是主要处于自发状态,规划引导不足;发展速度横向比较趋缓。辐射是双向的,谁的势头发展强劲,谁就能率先崛起,谁的辐射作用力就大,否则,就只能接受对方的辐射与渗透。
(3)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周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比较优势不突出,相对优势较弱。周边地市都可能对我市构成一定威胁,连山东临沂对我市的辐射都在加大,如果现代物流业发展再滞后,后起之势受到遏制,将面临更为被动而艰难的处境。
四、加速发展我市物流业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工作重点。通过新建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成若干个大型专业化物流节点;构筑较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初步形成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及物流通道、配送通道所组成的较为完备的网络构架,物流信息平台运作通畅,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的比重逐年上升。
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总额稳定增长,流通业存货周转次数逐年提高,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逐年下降。培育出5-10家能够为流通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物流企业;连锁企业生鲜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普遍增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控制能力和效益得到提高,组织化、集约化、区域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更好的物流环境,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组织,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组织设在市商务局,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组织协调物流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研究。建议成立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区(县)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市物流行业协会;制定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促进政策;制定《市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认定暂行办法》,筛选5-10家重点物流企业重点培育,筛选5-10个大重点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调度。
二要按照城市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提升物流规划。紧扣城市转型的建设要求,突出服务“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重点,策划、提炼、筛选龙头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项目,达到物流产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运作规范、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
三要整合物流资源。科学规划交通、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提高仓储设施标准化和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重点发展市级以上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根据不同产业定位,发挥集聚作用,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力的物流产业集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努力构筑全市性、行业性、跨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要抓好项目的协调促进。支持具有区域和专业领域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对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仓储设施、冷链设备的购买、建设、升级和改造项目,支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对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项目。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对在建且比较成熟的项目,力促早日建成投产,早日见效,进入省市物流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更要加快开发建设进度,组织全市在建物流项目单位申报省市重点项目,进一步规范物流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用地。鼓励大中型企业剥离内部物流机构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