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广告理论与实务

1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市场企划工作所必需的广告调查、广告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广告效果监测等知识及相应技能。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2012年转化为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已被制作成智慧职教云课堂,并向学生开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本课程以麦德龙有限公司襄阳商场(以下简称“麦德龙”)广告企划为载体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与实施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项目的组织和安排,真实展现广告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学生通过完成麦德龙促销广告真实工作任务来习得广告策划技能。

1.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以下特c:在认知方面,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逻辑性思维方式初步确立;思维独立性开始形成。学习状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力集中时间短;实践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动作性、技能性兴趣高。在媒体操作能力方面,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能熟练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在知识基础方面,通过在麦德龙“厂中校”学习,学生对麦德龙企业性质以及客户对象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已有一定的了解。

1.3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为五个项目:广告调查、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效果监测。制定媒体计划属于项目三中的任务。媒体计划作为现代营销的重要部分,在《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有效地运用广告媒体。完善的战略规划和好的广告创意,需要合理的媒体选择及恰当的媒体组合来支撑,否则广告传播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本次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3学时,校内课堂教学1课时。选用的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4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课程组教师经验总结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确定了制定媒体计划任务的知识目标为了解媒体计划的原则、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理解选择广告媒体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能力目标为能根据麦德龙的客户对象特点、广告宣传目标、经费预算,结合媒体特点及报价制定麦德龙万圣节促销广告媒体计划;态度目标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教学重点是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难点是广告媒体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

2 教学策略

制定媒体计划任务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讲授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行师生之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为任务实施完成以下资源的自学:

通过互联网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及节日主题,为完成工作任务储备主题文化知识;进入麦德龙微信公众平台了解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信息,为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做准备;登陆广告网了解广告媒体报价,为经费预算做准备;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手机APP,学习媒体计划案例,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通过云课堂自学媒体计划理论知识并完成在线测试,为完成工作任务做知识储备。

学生完成以上资源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任务――麦德龙万圣节媒体计划书并上传至云课堂,团队之间开展互评(见图2 课前学生自学)。

图2 课前学生自学

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云课堂-课堂互动中的讨论功能,与同学、老师、企业导师交流讨论。

在此期间,教师完成以下工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通过云课堂讨论功能参与交流答疑,进行线上指导;批阅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收集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前教学环节,师生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2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包括六个环节:教师检查课前学生自学情况;新课导入;教师点评学生课前提交的工作成果并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学生修改完善,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课堂小结。

3.2.1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点评云课堂理论知识在线测试结果;公示媒体计划案例下载量;提问万圣节的主题、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内容、广告媒体报价。以此来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

3.2.2. 新课导入

播放天猫“双十一”各种新旧媒体广告,信息化时代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

3.2.3.点评成果,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展示、小组讨论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为学生完善工作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3.2.4.修改完善,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3.2.5.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

在课堂上,教师联系麦德龙企业导师,通过云课堂视频功能发起多人视频群聊,请企业专家点评学生的工作成果。

3.2.6.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进行小结,梳理本次课的知识点、技能和重难点。

3.3 课后教学

课后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企业导师的评价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形成定稿,上传至云课堂,为完成后续工作任务做准备;登录云课堂手机APP,完成制定媒体计划线上作业,并预习广告创作理论知识的课件和教案。

课前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初步习得制定媒体计划技能;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线下指导,学生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媒体计划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课前学生自学完成情况(30%)、学生互评(20%)、教师评价(20%)和企业专家评价(30%)四方面组成。(见图3 教学评价)

图3 教学评价

4 教学反思

本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任务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 微课 混合式教学

一、引言

我院电子信息专业自从2004年开办至今,每届至少都是两个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照顾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而是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讲授,造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师生间有效的互动交流缺乏,同时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不是十分容易理解,需要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重复。加之我校招生规模的增长,新增学科专业多,这些都给我校的教学师资队伍带来了严峻挑战。那么推行混合式教学可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二、混合式教学及其优势

1、混合式教学。Internet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在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又称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混合式学习最初指的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现在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学习技术的综合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师生角色固定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线上教学学习模式,而是实现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

2、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借助微课学习视频,能较好地避免传统课堂“一刀切”的情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自己定制开展个性化学习,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使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互补。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和线上教学平台上学习知识体系,又能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接触大量辅助学习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者上课没听懂的,在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来重复学习;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自己的任课老师课堂讲授,或者带着问题在课后去回放微课视频,使学生更有效率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混合式教学结合了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包含不同技术手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这为学生操作计算机学习、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而且要更科学地利用好信息技术,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三、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线上微课设计。1设计并制作微课、PPT等教学材料,明确相关任务和知识点。在微课中设计练习和思考环节,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提供线上微课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微课的学习和问题反馈,以便教师合理安排线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2、线下理实一体教学。1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反馈的问题以及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去掌握理解。2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分组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

3、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考核,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的效果。2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看法。3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得出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第3篇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of Surface and Admitting Class in Medical Found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MEI Xin-lu LI Hong-wei YAO Xiao-min WANG Fang GUO Qin CUI Xiang-yi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Ningbo Zhejiang 31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in medical basic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setting of teaching standards,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nd finally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refle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adopts the refined teaching video course,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improv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medical course.

【Key words】Flip classroom;Online and offline;Mu class;Medical foundation

?榇俳?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定,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网络慕课平台课程,上传视频课程资料,学生可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机客户端在线学习平台中的视频课、作业、测验等资源。而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疑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完全学懂、学透教材中的内容[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飞快的发展,正逐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普及。

1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传统的大班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整体教学效果,缺少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关注,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由于时间和场地等原因所限,不能够充分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没听懂的内容不能反复学习。近几年,为提高各大高校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各大视频网站,省市级课程平台都陆续开放了网络课程,让学生近距离学习名校的课程资源[2],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仍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没有课堂作业、测验、教师互动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难以达到要求[3]。

因此,很有必要将医学基础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翻转课堂任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通畅。[4]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2.1 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是浙江省最大的高等学校课程共享平台,教师可在该平台上创建课程班课,并在线慕课视频,布置作业、测验,学生可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机客户端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笔记及发帖交流。该平台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对师生均免费开放使用,容易得到推广应用。师生均可在笔记本电脑登录,也可在平板电脑、手机上下载客户端登录,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课程创建、班级及学生管理、考试管理、视频课程、测验、笔记、发帖讨论、作业等内容。

2.2 包含线上线下互动的新课程标准的建立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技术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目标就是学习和掌握医学基础的诊断、治疗基础技术、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完成诸如诊断、问病荐药有关的工作任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为2016-2017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将医学基础课程安排在1学期,每单数周安排一次网络慕课,总学时为48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原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形成以解剖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病理学等六个部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六大单项技术可构成技术链,完成不同岗位的有关医学基础的工作任务。

为有效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不容易讲解的或演示的知识点做成短视频或微课、动画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笔记本电脑、手机上自主学习,遇到不懂的内容也容易不断重新学习,改变原先的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模式。

2.3 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前,教师上传各章节教学视频及相关测验、作业等,并公告,学生根据公告要求在电脑或手机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测验,并获得分数。教师可通过线上平台后台数据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记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醒未按时看视频或测验的学生。若发现是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而造成进度慢的问题,应该单独辅导;若发现是学生主动性差,惰性引起的进度慢,则与班主任一道分析原因,找出??题所在并予以解决,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在讨论区发帖求助,与其他同学、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面授课堂上进行翻转课堂,学生针对网络课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自己不能理解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巩固效果。

2.4 考试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考核分为线上学习以及线下学习,按照7:3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学习主动性评价主要通过视频观看时间,测验次数,作业提交情况,互动与讨论发帖来考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不是单一的使用期末试卷考察。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将更多的个人时间转移到线上课程的学习。课堂学习评价以发帖、作业、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和测验完成等情况作为评价依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考核情况,及时给予督促、鼓励及个性化辅导,确保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3 使用中存在问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好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首先要保证是内容是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精炼,能满足学生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特点;教材中可印有二维码,满足学生随地观看视频的需求。

(2)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例如,PPT,照片,课外阅读笔记。定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对于做的优秀的同学,给与一定的奖励。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宫婷,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杨海能,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课为主,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能发挥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窥视: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效果不理想

行政法学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行政法学涉及多个领域,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将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之后。传统行政法学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学生预习;二是课中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基于课件内容进行行政法学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知识;三是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热情,这也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教学情况见表1:

表1:传统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工作情况

总的来说,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授过程的中心。课堂中教师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系统的讲述行政法学课程知识重点,而学生只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中心,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实践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很少参与行政法的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很难真正理解案件,这就导致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知半解。[2]因此,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向相对单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而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听课中理解不深,长时间之后便会对这门课程有了抵触、畏难情绪。

(四)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积极创新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以课堂为场景,基于课件进行课堂教授,[3]教授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脑课件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很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仅为考取较高的书面成绩,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应用等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4]

二、原因检视: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教学观念滞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整个授课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最后学生通过背笔记的方式应对期末考试。[5]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他们对行政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识,实践运用能力不强。

(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授课过程乏味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表现为课堂提问,学生对课程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参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生机不足。

此外,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的了解,教师讲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老师以PPT展示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由原来的口动式灌输转变为多媒体式灌輸。讲授内容上主要是对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实践因素的限制,学生对具体案例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许多教师讲课内容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很少结合视频网络手段,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措施不足

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评价中,课程完成情况是衡量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而对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效果等内容重视不够,容易产生教师敷衍、期末划重点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而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其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期末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程度、实践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路径:构建行政法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行政法学和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一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案例事实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实践、角色重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行政法学案例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交流分享、情境模拟式等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不仅是被动接收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行政法学教学方法上,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共存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6]在线下教学中,教授要将线上与线上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与线上课题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小组、分配任务、交流分享等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高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生效率,必须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8]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结构,以及线上和线上课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线上课堂内容与线下教授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行政法知识章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组分配,由小组成员自主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派代表进行内容讲解,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分享,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行政法学课程知识构建的参与程度,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课堂监管,健全线上管理监督机制

线上学习不同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拖延、应付甚至是章节测试抄袭等情形。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教师作业和截止时间的提醒、课堂签到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监督功能,以此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程作业。此外,可以考虑给行政法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分担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监督管理工作。[9]

(五)实施动态考核,创新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立和健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侧重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共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通过对教师线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教师和学生依托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10]

2.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的特点,应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考核。线上平台的成绩应综合考虑课程视频的完成情况、签到学习情况、线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线上测试等。线下的考核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如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合知识的应用能力。[1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范文第5篇

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全国10余家航海高职院校、20余家行业主管机关和航运企业共建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icve.com.cn),为广大学生、航运企业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该资源库设有“专业园地、课程中心、微课中心、职业认证、岗位晋升、素材中心、航海博览、企业案例”共8个主模块,其中课程中心为航海技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职业认证为海员基本能力训练、值班水手、GMDSS通用操作员课程,素材中心涵盖了丰富的教学视频/动画、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清图片等,航海博览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从航海历史、船舶文化、航海地理、航海技术、海员心灵之窗等方面对“航海”这一词汇进行了全面形象的阐述,资源库容纳了大量的试题库、考试样卷、各类航海案例以及行业标准和国际规范。

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广大航海类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也为院校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作为一名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师,也应顺应潮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手段,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老大难”问题,变堵为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可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和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优势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教云”网络平台,在高职院校、特别是航海类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来进行课程搭建,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开展混合教学可为授课教师提供比较完整的航海实训设备、实训场景和模拟情境等素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不足。最后,开展混合式教学也能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为方便教师更加高效地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更加客观、系统的对学生的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资源库进一步研发了利于教师授课的“职教云”平台。“职教云”平台以院校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课程搭建和内容设计,也可由教师自己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自我创建课程。在调用资源时,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契合性、课程素材的多样性,教师可根据需求,在各大类专业资源库、各门公开课程甚至每一个素材点中来检索合适的资源,筛选保存在个人资源库中以便后期资源调用,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1 课程前期搭建

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在线提问情况设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互动内容,来编制授课计划。

在进行课程搭建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授课情况和学生学情,通过对资源库素材的检索、收藏,丰富课程素材;然后,教师可以在资源库的公开课程中选择需要的内容直接导入为自己的课程;再次,教师对导入的课程进行个性化设置和编辑,可以随性添加自己的素材资源,也可删除冗余的素材资源;最后,教师可通过资源库或者自己本地导入相应的测试题目,完善课程。

2.2 线上自主学习引导

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合理的线上自主学习计划。教师基于“职教云”平台,在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设置自主学习方式,如学习安排、学习程序、学习方法等。“职教云”平台设计开发了功能齐全的终端app,为学习者提供了基于“职教云”app的碎片化移动学习途径,自主学习可以个人为主,也可划分小组合作进行,这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完成每一任务点的任务单,以便使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任务单的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直观的演示,也可通过小组任务、问卷测试等形式。例如可以将任务目标云航在通过雷达模拟器模拟物标跟踪与碰撞危险判断的真实航行环境中,建立学习与虚拟现实的关联,这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W习兴趣。

最后,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或者终端app来查阅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在讨论区或者答疑区查看学生的提问情况,归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疑点,结合这些疑难点进行课堂混合教学的设计。

2.3课堂混合互动教学

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混合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职教云”app可以以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学生线上学习中突出的内容和问题;其次,教师以提问、抢答、投票等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读和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现场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注重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教师在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应的投票活动和随堂测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线上学习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自主掌握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电子白板、拍照上墙、实物投影等各种方式对疑难点进行解答总结。教师在课后根据任务内容设置相应的测验内容来验证线上线下学习实际掌握情况,学生可利用电脑、手机在“职教云”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作业测验。

2.4 状态跟踪与测评

在混合式教学的环境下,对学生的线上线下全过程学习状态跟踪尤为重要,因此,课程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时,结合“职教云”平台数据统计建立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的多维评价体系结构。教师通过平台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状态跟踪,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从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航海?x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其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全程动态跟踪,施行课程学、做、测、评一体化考核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考查功能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互相完善的功能作用。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教云”平台全程自动记录并统计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形成性考核实现学生边学边测,及时反馈,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2.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在该考核模式应用之初,就已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已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操作虚拟实训设备,很容易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通过讨论区,学生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大量资源的支撑下,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

大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通过手机终端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查找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回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前预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模式中期末终结性考核仅占比30% ,促使学生在线上学习、课堂互动和平时作业努力,就可以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