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消费水平、经济发展、建议、对策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目前我国存在积累过度的现象。
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粗步估算,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成比例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某些物价上涨程度还高于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因而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而下降了,我国目前物价已由低谷逐渐缓慢的向上攀升,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有所回升。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 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 , 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 1000 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 427 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 395 亿元, 36 亿元, 85 亿元, 57 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 1000 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 2008 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三、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⑴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⑵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 1400 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 、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一般 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四大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消费经济学原理》 尹世杰、蔡德容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居民消费统计学》 易丹辉 中国人大出版社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量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79-0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必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否则推荐城镇化进程就失去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徐凤等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1]。付波航等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这些人口消费环境或制度变量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刘厚莲指出,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3]。田青等利用1999―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购房支出、医疗、教育支出、收入波动及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而收入波动及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4]。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并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问更长也更稳定[5]。储德银等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6]。潘明清等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证明了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7]。祁毓等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2002―2008年和1997―200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8]。
二、相关变量叙述
(一)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劳务或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发展、享受和生存需要达到的程度,可以用劳务和物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消费过程中消耗的货币量反映出来。本文所采用的就是地区居民消费的货币金额数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城镇化程度
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比如,人口学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理学上是指城市景观的比重。本文依据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程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采用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变量数据来源
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站的统计数据,有些是根据需要对网站的数据进行了简化计算,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数据不平稳,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必须对其差分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用JMXF、CZH和JJFZ表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DF-Fisher 卡方检验、PP-Fisher 卡方检验、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和Levin,Lin&Chu-t 检验[6],本文依据数据的特征选择ADF-Fisher 卡方检验与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作为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JMXF、CZH和JJFZ都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Kao检验、Pedroni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本文采取Kao检验,结果如表2。
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JMXF、CZH和JJFZ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模型估计
本文依据一般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形式,构建模型如下:
通过Eviews7.0软件对构建模型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JMXFit=-3625.236 + 12207.27×CZHit+ 0.261261×JJFZit 。JJFZ与CZH都和JMXF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城镇化程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都对提升人民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人均消费水平依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2):109-113.
[2] 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日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08-114.
[3] 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资源,2013,(6):63-70.
[4] 田青.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5] 胡日东,苏桔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6] 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关键词: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是指使用物质资料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又可以分为广义的体育消费和狭义的体育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狭义的体育消费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如购买运动会人场券、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和服务数量。体育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体育生产资源,体育劳务和居民体育消费能力的结合程度。体育消费水平包括社会集体体育消费和居民个人体育消费的数量和质量。本文主要是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与研究。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来探索如何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从而振兴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经济。
一、现阶段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特点
1.体育消费主体的多样性
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由于受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兴趣爱好、收入状况以及职业、年龄、性别和社会性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因而每个人的体育消费需求都不一样。因而在体育消费需求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多样性。体育消费产品根据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也表现出其多样性,如:竞技表演类产品、健身娱乐类产品、咨询培训类产品、康复体疗类产品以及体育旅游类产品等等。
2.体育消费需求的主观性
首先,追求身心健康、防病治病、愉悦性情、丰富生活和社会交往是人们参与体育消费最直接的动机。其中,中老年人对健康和交往的需求最为强烈,参与体育运动的选择以健身的、舒缓的群体性慢跑、练操、舞剑、舞蹈等居多;少年儿童则以娱乐身心和学业需要的球类活动、跑、跳、投掷、跳绳等运动为主。女性在进行体育消费时更看重其健身与健美的价值,追求形体的美化;而男性更强调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性,追求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会交往的作用。这些都体现了消费需求的主观性,它是随着消费个体对体育消费的目的不同而体现其体育消费的独特性的。其次,正因为体育消费个体在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欣赏能力、兴趣爱好、性别、年龄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选择体育消费的种类时不可能完全一样。
3.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在体育消费水平上也呈现出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而且各地区收费的体育经营场所为了利润往往收费过高,阻碍了很多消费者的进入,尤其是阻碍了大批的不受时间限制的休退职人员、下岗工人和无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在支付体育消费的费用方面,无经济来源或收入水平低的群体,一般会选择免费的或低值的消费产品;而收入较高的群体则会选择 个性化的、高值的产品来消费。
二、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
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要受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体育传统、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等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
(1)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上的消费指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任何一种消费都必须有足够收入即支付能力为前提。体育消费作为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生活消费,也只有在人们收入水平足以支付生存资料,并有一定的剩余后才有可能产生和发展。因此,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2)居民收入增长的波动性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个人收入增长是具有波动性的,居民消费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大幅增加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随之增加,相对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就有所上升。反之,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也跟着降低。(3)体育消费品价格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价格因素也是制约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体育消费品的价格越高,居民购买能力就越低,相应的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就越低。倘若将消费支出分为生活必需品支出和奢侈品支出的话,体育消费属于奢侈品支出,由于奢侈品具有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再加上对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将加剧降低这类奢侈品的消费倾向,从而进一步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体育消费水平。
2.非经济因素
(1)居民消费倾向性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倾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充分反映了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费意愿的大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促使其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影响因素。,个体只有对体育有了持久稳固的兴趣,才能真正推动个体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赛事。才会有效的提高体育消费水平。(2)居民的消费素质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在体育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个人特征,其个好决定了体育消费的种类,以及形式。除此之外,消费者文化教育程度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体育消费的态度与观点。受教育程度与体育消费态度构成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倾向休闲体育消费的比率也增高,体育消费必须要求消费者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3)居民空闲时间比例对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有效的体育消费不仅包括可支配的收入、休闲体育需求的欲望,还必须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体育消费实质上也是一种时间消费。而闲暇时间的缺乏是制约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闲暇时间增多为体育消费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但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在比较贫困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更多地选择如何增加收入,选择收入就是选择劳动,真正的闲暇时间就会减少.只有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收入,而更多地选择闲暇,这时体育消费才会有更多的时间保证。
三、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
第一,开拓群众性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新兴体育行业。积极开拓群众性体育消费市场,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兴趣体育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发组织不同层次体育劳务消费品的生产,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体育行业,如体育广告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业等。积极发展这些新兴行业,不但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首先,应重视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必要帮助,以积极稳妥的途径引导广大居民的体育消费。对待我国的体育消费,既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不切实际地加大体育消费的规模层次,也不能听凭经济的制约,对体育消费报自然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其次,积极引导居民的家庭体育消费。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民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此针对不同家庭需求建立社区辅导站、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等多种组织形式,丰富群众的体育消费。
第三,完善体育场所设施建设及经营管理。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没有场所,即使人们有了消费意识和消费动机也不足以产生消费行为。以体育场馆为阵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场馆是有形的体育市场,是当前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发展体育产业,特别是本体产业,必须坚持以场馆为阵地,充分发挥场馆的综合效益。一要抓好场馆建设,特别是大型综合性体育设施建设。二要抓好体育场馆的开发、开放。所有场馆都应该向群众开放,主动做好服务,吸引群众进馆健身消费。同时,要做好场馆的开发工作,要全方位地开展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活动,要不断的开发新的项目,培育新的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利用率。三要抓好场馆的经营和管理。经营场馆必须要树立市场的观念,把握市场定位,合理定价,创造品牌,运用市场机制,改革经营方式,提高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提高体育劳务生产者的素质。提高体育劳务者的素质也是促进居民体育消费需求,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的重要方面。居民通过体育劳务消费后,是希望获得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的满足。然而,一些体育竞技水平不高的运动队和技能不突出的运动员,一些质次价高的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组织,是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因此,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生产者,不提高服务质量,不提高竞赛水平,不增强其竞争性和观赏性,不加强自身科学 技术和文化素养,很快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所淘汰。
第五,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消费者是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的主体,因而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再次加强体育市场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有序。针对体育市场部分产品质量低劣及收费不标准等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只有体育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证,才能提高居民对体育消费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5-120.
关键词:农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4.7;F1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引言
跟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2013年海南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343元,同比增加了935元,名义增长了12.6%,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了9.7%。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非农经营,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农民的收入结构已向更稳定的方向转变。2013年海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467元,同比增加了731元,名义增长了15.4%,扣除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9.3%。从消费类别看,享受型、发展型等非食品类支出增长快于食品类支出,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虽然海南农村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农村消费环境改善缓慢,农村消费水平难有提高。我国农村的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分析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海南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模型
1.模型估计
分析1993-2013年海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
由数据分析,建立模型:
Yt=β0+β1X1+β2X2+μt
β0为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β1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β2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μt是随机扰动项。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结果以下:
Yt=1387.978+0.793391 X1C13.14005X2
(704.3340) (0.024215) (6.597850)
t=(1.970625) (32.76379) (-1.991566)
R2=0.984346 Adjusted R-squared=0.982607
F=565.9392 DW=0.698484
根据以上模型,R2=0.984346,Adjusted R-squared=0.982607,可决系数高,拟合度较好。说明了海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比较显著。
参数β1=0.793391,β2=-13.14005,而且0
由H0:β1=β2=0,设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F分布表可查出自由度为k-1=2, n-k=18的临界值Fα(2,18)=19.4,由上表知F=565.9392> Fα(2,18)=19.4,所以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0,回归方程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结起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针对H0:βj=0(j=1,2),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的自由度为n-k=18的临界值tα/2(n-k)=1.734.由上表知β1、β2所对应t统计量分别是32.76379、-1.991566,它的绝对值均大于tα/2(n-k)=1.734,可以分别拒绝各个H0,说明了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下,解释变量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都显著。
2.计量经济意义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令Y分别对X1、X2做回归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1、X2的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如图:
Y和X1的组合是最优方程,虽然X2跟Y的拟合度不好,但是引入了X2后,R2=0.984346,大于Y和X1回归后的R2=0.980897,对整体模型来说X2这个解释变量具有改善作用,并且t检验也符合,因此解释变量X2不能舍弃,模型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异方差检验
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
可得出nR2=8.606542,由White检验知,在显著水平α=0.05下临界值χ20.05(5)=11.0705,比较统计值与临界值,nR2
(3)自相关检验
由上得DW=0.698484,若给定α=0.05,查表得DW检验临界值dL=1.125、du=1.538,因为du
二、结论
通过模型说明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于消费水平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受到通货膨胀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王真.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学年论文.2011(5).
[3]肖毅.石海峰.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庞浩.《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
[5]韩红梅.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国民消费,消费结构,消费需求
一、研究国民消费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消费政策和观念等严重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既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缩减,也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中央经济会议曾指出增加居民消费是重点。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 模型建立与求解
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下表给出了从1991年到2010 年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于其三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y?4672.999?0.736x1?5.937x2?52.900x3 农村:y?470.486?0.721x1?1.793x2?8.827x3,得知,其中x1前面的系数0.736与0.721分别表示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平均增加0.736元(0.721元),与理论中描述的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上面分析数据知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4、0.998,调整文秘站:的决定系数为0.992、0.998,可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非常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9.4% 99.8%的离差做出解释。
(2)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给定显着性水平?=0.05,由表中可以看出F=823.034(3195.1),查F分布表中自由度分别为k=3,n?k?1?4的临界值2F?3,4??6.59 ,由于0.05
F>F0.05?3,4?,所以认为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Y对x1, x2, x3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是显着的,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影响。
(3)变量显着性检验—t检验给定的显着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出自由度为4的临界值t?4?=2.776,由于回归分析表中: 0.025
城镇: t1?25.622,t2??0.371,t3??1.956
农村: t1?37.832,t2?0.812,t3??1.838 由检验可知,城镇t1?2.776是显着的,而t2?2.776,t3?2.776都是不显着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的,农村t1?2.776,t2?2.776,t3?2.776也是不显着的,即可以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着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引进模型。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