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盾构施工;土体变形;地表沉降;邻近隧道
随着城市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盾构施工,盾构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的现象明显增多。应用盾构法建造隧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土体变形和地面沉降。地面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同时,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前应该很好地预估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掘进面土体失稳
(一)问题分析
1、正面土压力选择不当
2、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3、掘进速度、出土速度
4、施工机械出现故障
(二)对策
1、正确地计算选择合理的舱压,舱压应采用静止水土压力的1.2倍左右;掘进由膨润土悬胶液稳定,水压力可以精细调节。膨润土悬胶液由空气控制,随时补偿正面压力的变化。
2、流砂地质条件时,要及时补充新鲜泥浆。事前检验泥浆物理性质,包括流变试验,渗透试验,成泥膜的检验。测定固体颗粒的密度,泥浆密度,屈服应力,塑性粘滞度,颗粒大小分布。泥浆可渗入砂性土层一定的深度,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一层泥膜。这种泥膜有助于提高土层的自立能力,从而使泥水舱土压力泥浆对整个开挖面发挥有效的支护作用。对透水性小的粘性土可用原状土造浆,并使泥浆压力同开挖面土层始终动态平衡。
3、控制推进速度和泥渣排土量及新鲜泥浆补给量超浅覆土段,一旦出现冒顶、冒浆随时开启气压平衡系统。
二、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一)地表沉降的原因
1、地层性质
在岩土甚至一些软岩非挤压地层的隧道中,沿隧道纵向发生的不均匀变形很小,对隧道还未发现能构成大的危害;但在含水松软地层(粘土,软粘土)中,特别是在饱和含水、灵敏度较高的软土地区,施工阶段对土的扰动及使用阶段沿线新建工程的影响,使得隧道的不均匀沉降不容忽视;并且,地层分布越不均匀对隧道的纵向沉降不均匀性的影响越大。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扰动地下原状土,改变地下水位的分布,地下水位的改变,引起土的固结沉降。这在饱和含水、灵敏度较高的软土地区施工中应密切注意。
2、掘进过程中出土量原因。一般情况下,掘进一环的出土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根据地层的不同其松散系数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掘进过程中出现超挖而出土过量,必定会引起地表的不同程度的沉降。
3、衬砌环背后注浆量原因
衬砌环壁后进行同步注浆一般对地表的沉降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因掘进时出土量过大而且注浆量不够,地表的沉降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反之,如果注浆量过大也会引起地表的隆起。
(二)地表沉降的控制
1、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包括隧道周围土体的加固和建筑物地基的加固。前者通过增大盾构隧道周围土体的强度和刚度,以减少或防止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和松弛,从而减少对近邻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后者通过加固建筑物地基,提高其承载强度和刚度而拟制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这两种加固措施一般采用化学注浆、喷射搅拌等地基加固的方法来进行施工。
当地面具有施工条件时,可采用从地面进行注浆或喷射搅拌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当地面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不便从地面施工时,可以采用洞内处理的方式,主要是洞内注浆。
2、掘进速度
掘进速度的设定是控制土压的主要手段。当在无结构物下面正常推进,速度可控制在20~40mm/min之间。盾构纠偏时,应取较小速度。同样,不同的地质条件,推进速度亦应小同。根据螺旋输送机转速(相应极限值)控制最高掘进速度。考虑盾构机设计掘进速度、地质状况、并参考以往盾构施工经验,盾构通过重要建筑物等的掘进速度应控制在10~20mm/min,相对正常条件下掘进速度减缓不少,确保盾构比较匀速地穿越建筑物,同时保证刀盘对土体进行充分切割,以减少开挖扰动。
3、出土量控制
盾构排土量多少直接影响到盾构开挖面稳定盾构正面土压力,控制排土量是控制地表变形的重要措施。它以土压力为控制目标,通过实测土压力值P1与设定的推进压力P0相比较,依此压力差进行相应的排土管理,其控制流程如下。
4、同步注浆
及时同步注浆以及二次补浆。同步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加固土体、减少土体沉降的重要辅助工法.根据地层特点,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浆液配合比和恰当的注浆方法、工艺是保证注浆效果的关键。不同地层需要不同的注浆材料、配合比和工艺,例如砂土层孔隙率较大,土的渗透系数较大,在相同的注浆压力下,较其他地层的扩散范围大;而粘性土渗透系数较小,需要的注浆压力则较大。另外,注浆材料不同,其适应性也不同,如水泥加膨润土与水泥加水玻璃适应于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在注浆材料中加入其他有机高分子材料,可获得不同效果,如缓凝剂可减缓浆液的凝固等。浆液的配合比不同,其理化性能也不同,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注浆工艺对注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同时,注浆工艺又受到施工场地、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应根据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注浆工艺,以确保注浆效果。
5、地表沉降监测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以往经验和地质情况,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管理。在隧道中线上及两侧范围内布设测点进行水准测量,并将其结果尽快反馈应用到后续施工管理中,根据实际地表沉降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监测对控制地表沉降有着指导性意义。
三、盾构机与帘布板间的漏水
盾构机顶上工作面后,盾尾未完全进入洞门前仍然存在漏水情况的隐患,特别是盾构机外侧注浆管的保护套穿越帘布板时,由于帘布板与盾构机外壳接触不会太紧密,当盾构机外侧水压过大时有可能从注浆管外壳与帘布板之间发生漏水,发生漏水后要首先检查流水有无带砂现象,并确认流水有无异味。
1、当水流较小时,派专人观察漏水情况,但水流保持恒定或有减小趋势时,保持盾构机正常推进。
2、当水流较大出现带砂现象并无异味时,可以初步判段为地下承压水,需要马上采取堵漏措施,减小漏水,以减少地层损失引起地面沉降,堵漏方法可采用快硬水泥加引流管的方法进行,然后利用洞门预留注浆孔或直接插入注浆管的方法,压注聚氨酯。压注聚氨酯时,盾构掘进须暂停;聚氨酯的压注须注意少量多次,直至漏水大幅度减小,盾构恢复掘进;在盾构恢复掘进后如遇洞门再次漏水,则反复采用压注聚氨酯的方法,直至盾尾全部进入洞圈为止。
3、当水流较大有异味但无带砂现象,可以初步判断为潜水,需要采取堵漏措施,减小漏水,堵漏方法可采用快硬水泥加引流管的方法进行,然后同样使用地面袖阀管进行注浆,以减少漏水量,然后加快推进速度,直至盾构机尾部进入洞门后10m,采取隧道内二次注双液浆直至漏水停止,最后正常推进。
四、地下水喷涌问题
在富含水砂卵石地层地下水位较高,地层含水丰富容易造成喷涌现象。针对此难题可采取做止水环。止水环从盾尾后十环开始连续三环采取管片注双液浆方式完成,注浆完成后在预留十环管片里上部打孔观察渗水情况,如果没有水渗出说明注浆效果良好,起到止水作用;如果渗水严重继续做止水环,直到观察孔没有水渗出为止。双液浆配比为水泥浆―水玻璃=1:1,水泥浆液配比为水泥:水=1:1现场使用时根据浆液凝固时间需要调整配合比,水玻璃稀释到30Be?,水泥浆液拌合要充分。
五、结束语
盾构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直接反映了行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的盾构施工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准,但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随着盾构施工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提高设计、施工人员的科技水平;其次要开发研究自动监测和将监测数据即时传输给盾构操作系统和后续补偿注浆系统的控制软件,力争达到盾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趋近于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兴.盾构隧道对环境的影响[J].地下工程与施工,2008(2).
[2]侯学渊,廖少明.盾构隧道沉降预估[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03).
[3]腾延京,姚爱军,衡朝阳,毛利勤.地铁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方法及改性方法[J].建筑科学,2011(27).
[4]李鸿威,刘树亚.地铁工程中盾构法隧道的质量缺陷和改进办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年龄39~55岁,平均48.5岁。均未得到系统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教育。
资料评估:收集与患者有关的详细资料,包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学习需要及是否有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以问卷形式完成对患者的优先评估。
健康教育的方式:①讲座:每月召集社区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她们进行交流,针对患者缺乏的知识,采取疑问解答或循环重复的方法进行教育,消除她们的恐惧与疑虑,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对待。②座谈:每半年召集她们及其家人进行座谈,主要是对她们的丈夫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妇女出现的症状,应给予关怀、安慰、鼓励和同情,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谈饮食、运动习惯,让患者及丈夫从多种渠道受到教育。③健康咨询:发放给每位患者社区医护人员联系卡,可随时咨询,定期走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达到和减轻患者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的内容
基础知识的教育:对病情轻仅出现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者可给予耐心解释、安慰,以消除其顾虑。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她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适度的文娱活动。同时可根据病情给予以下药物:安定5mg睡前服用,谷维素30~60mg/日分3次服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心理素质的教育:与病人进行个别交谈,给病人以精神鼓励,解释科学道理,帮助病人解除疑虑,建立信心,促使健康的恢复。建议病人采取以下措施延缓心理衰老:①科学地安排生活;②学会幽默,转移注意力;③遇事客观分析,做情绪的主人;④多参加社会活动,丰富社会内容;⑤学会适度发泄,避免身心疲劳。
药物知识的教育:目前医疗界已取得共识,恰当地补充性激素可望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心理平衡并有益于身心健康。对症状明显长期不能缓解者,可采取性激素替代疗法,在应用药物的同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用药后的注意事项。要遵循:①个体化处理;②生理性补充;③以最小量达到最好效果;④联合应用[3]的原则。鼓励患者在医师的检测下长期应用,同时增加钙剂的补充。
性保健知识的教育:和谐性生活对妇女的卵巢功能、垂体-下丘脑的调节起到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还能延缓衰老,改善神经精神症状,指导妇女学习性知识、性保健,坚持每日做提肛锻炼,重新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希望。
定期门诊复查:定期为患者体检,包括防癌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帮助她们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还要教会患者自我检查的技巧,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讨 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之一,门诊患者停留时间短,得不到足够的医学指导,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人群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延缓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扩大知识面,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健康状态[4]。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9.
2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6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nursing care on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Guangzhou Tumo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like emotional nursing, diet nursing, point massage, otopoint bean-embedding, disease observation, body-fitness, oral mucosal nursing,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were operated 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each stag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General symptom, sign integral 24 h and 48 h after opera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inpatient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were record and observed. All the data was modeled and analyzed by SPSS 21.0. Results General symptom and sign integral of observation group 24 h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general symptom and sign integral 48 h after operation (P > 0.05). All dimensions scores of family function scale and global quality of life scale of the two groups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Physical, emotional, social function and global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Scoring of service and technology, care and love, environment and guid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Applying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nursing care o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an improve postoperative symptoms,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 It deserves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al nursing;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erioperative period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患者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加剧,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宫颈损伤、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手术仍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患者的身心会造成重大创伤。因此,患者能否快速顺利地度过围术期成为广大医务人员讨论的热点[1-3]。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科100例中晚期宫颈癌围术期患者,临床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34~65岁,平均(44.6±7.1)岁;病程22~38个月,平均(30.6±1.2)个月;Ⅱa期24例,Ⅰb期26例。对照组年龄33~67岁,平均(46.3±5.2)岁;病程21~37个月,平均(30.1±0.8)个月;Ⅱa期25例,Ⅰb期25例。全部患者均有生育史,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广州市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 干预方法
在围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包括:①情志护理:在日常护理时,多体贴关心患者,正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同时引导患者掌握深呼吸训练疗法和音乐放松疗法。②饮食调护: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提高人体免疫功能。③穴位按摩:采用揉、按法,按摩患者百会、肝俞(双)、脾俞(双)、合谷(双)、太冲(双)、内关(双)等穴,各穴按摩5 min,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每天1次。④耳穴埋豆: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先用75%酒精消毒耳廓,选取神门、肾、交感三穴最敏感点,以王不留行籽压贴,睡前按压1 min/次,以灼痛发热为度。⑤病情观察: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并及时反馈病情,不断改善治疗方案。⑥口腔黏膜护理:口腔溃疡是常见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需患者使用软质牙刷和含氟的牙膏,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淡盐水漱口,保证漱口3~4 次/d。⑦并发症预防:鼓励患者卧床时多翻身,活动四肢,以减轻腹胀等不良反应。⑧锻炼体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排郁解忧的活动。见表1。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围术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48 h的全身症状体征积分、入组时和术后1周的生活质量得分和住院满意度得分。上述指标按照《新编护理学基础》(2006年版)中的相关要求作为评价依据[8]。其中,全身症状体征积分以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正常活动为0分,症状轻、生活自在且能从事轻体力活动为2分,能耐受肿瘤症状、生活自理且白天卧床时间≤50%为4分,症状严重、部分生活能自理且白天卧床时间>50%为6分,病重卧床不起为8分,死亡为10分;患者功能领域各生活质量积分以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作为评价标准: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良好为8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24 h及48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48 h两组患者全身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
与入组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的功能量表、总体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活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疲乏、疼痛、睡眠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呼吸困难和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住院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总体评价评分及满意度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受孕率
[中图分类号] R71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b)-008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e in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ostoperative pregnancy rate.Methods Altogether 118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tomy;while,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through 1-year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pregnancy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uration of surgery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43.57±12.68) min and (71.32±15.91) min respectively;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45.68±5.80) ml and (165.30±17.14) ml,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Ectopic pregnancy;Laparoscopic surgery;Laparotomy;Pregnancy rate
近年S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异位妊娠,在妇产科较为多见[1]。其中约有95%的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中最为常见的急腹症,若妊娠包块破裂可引起大量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也具有极大的威胁,可见对异位妊娠的治疗以及术后患者生育功能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3]。目前临床上对于不适合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且术后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4]。由于腔镜技术的日益进步,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应用逐渐增多,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疗效差异,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18例进行分析,采用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2±3.7)岁;停经时间(42.8±6.1)d;初产妇22例,经产妇37例;异位妊娠部位: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8例,峡部妊娠12例,间质部妊娠12例,卵巢妊娠7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9±3.6)岁;停经时间(41.3±5.5)d;初产妇24例,经产妇35例;异位妊娠部位: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6例,峡部妊娠13例,间质部妊娠11例,卵巢妊娠9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异位妊娠诊断;②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从性符合本研究随访时间。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②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副高职称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均具有丰富手术经验。
1.2.1对照组 接受开腹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于下腹正中位置作5~8 cm长切口,逐层分离组织进入腹腔,需要进行输卵管切除的患者,沿着输卵管系膜切断和缝合;需要进行输卵管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将输卵管切开,取胚,对腹腔盆腔进行充分清洗之后关腹。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并选取臀高头低位置进行手术,经脐孔行气腹针穿刺并注入CO2以形成气腹,术中保持患者腹腔内压力约1.6 kPa,于脐孔将10 mm Trocar孔,腹腔镜由此孔进入,对内部情况进行探查。患者转为头低位,在下腹两侧分别作2、3孔,然后将5 mm穿刺孔置入2、3孔内,作为手术操作孔。针对腹腔镜探查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患者沿着输卵管系膜进行电凝电切,对于需要切除病灶的患者,在妊娠包块底部、输卵管系膜的对侧行2 cm的纵行切口,将妊娠包块取出之后,将盆腔充分冲洗之后,关闭各操作孔。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③本研究随访时间设置为1年,1年后统计两组术后受孕情况,包括宫内妊娠及异位妊娠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术后受孕情况的比较
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研究组1年后宫内受孕率为7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6%,两组受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 卡维地洛 QTd
扩张型心肌病为临床上常见的特发性心肌病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临床预后较差。QT间期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良好指标卡维地洛为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被广泛运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卡维地洛对QTd的影响来评价其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中的预防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例选自我院5年1月~7年1月住院期间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者心功能NYHAⅡ~Ⅳ级其中男例女18例。包括酒精性心肌病5例围产期心肌病例年龄~75岁。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例两组年龄和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B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排除标准:①非窦性心律平均心率
药品:卡维地洛1mg商品名妥尔。
服药方法:起始剂量.5mg每日1次口服口服1周后每次加量.5mg每周加量1次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
检测方法:A、B两组分别于入院时静息1分钟及治疗个月后行同步1导联ECG检查并进行分析ECG走纸速度5mm/秒增益1mm/mV。
QT间期测定[1]以QRS波群起始点为起点T波结束点为终点。①在T波结束点清楚的导联取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②在U波比较明显的导联取T波与U波之间切迹的最低点。③当T波双向时以T波回到等电位线为准。每位患者最少测量9个导联同导联最少测量个心动周期。所有测量值均用Bazett公式校正取每份心电图QT校正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QT离散度。为消除误差固定专人测量。
检测指标:QTc=QT/√R-R;QTd=QTmax-QTmin。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用SPSS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两两比较及组间比较均用t检验P
结 果
入院时A、B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个月后A、B两组均较入院时QT间期离散度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
A组治疗个月后QT间期离散度较B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已发现本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染:动物实验中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不仅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且可以引起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临床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长期随访中发现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几率显著大于一般人群本病患者心肌活体标本病毒检查有炎性表现不少本病患者血中柯萨奇病毒B中和抗体滴定度比正常人高;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本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肠道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的RNA以上均说明本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密切本病有可能是感染的持续存在。
基因及自身免疫:研究发现本病与组织相容抗原有关与非本病患者相比本病中HAB7、HAA、HADR、HADQ各位点增加而HADRw6位点则减少。HA的变化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可以解释部分本病患者的家族性倾向。另一方面可以有免疫反应的改变增高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导致心心肌自身免疫损伤。
细胞免疫:本病患者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减弱机体的防御能力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减低由此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先有柯萨奇病毒侵蚀心肌在心肌内增殖并引起心肌细胞坏死第二阶段在心肌内不能找到病毒但有淋巴细胞增多此种细胞对心肌细胞致敏引起免疫反应并致心肌细胞坏死后期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纤维化与肥大或减少的心肌细胞相互交织构成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变。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虽是目前主要发病说但还有许多问题未弄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QTd为标准1导联ECG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间存在的差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Campbell等[]于1985年发现并首次提出QTd的概念。199年Day等[]证实QTd在心肌病和心衰危险评估中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在扩张型心肌病中被广泛应用。其机制为心肌纤维化、心功能减退及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延迟、复极化过程延缓心肌各部位复极延迟引起QTd增大复极程度越大越易发生折返使心肌电的不稳定性增加致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因此若药物治疗能够缩短QTd则会减少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