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策略

一、宿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2012年宿迁物流业的发展成果

2012年,宿迁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23.4%,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9%;规划引导、政策驱动、项目支撑、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市14个物流业重大项目累计投资1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沭阳县物流产业园、宿豫区通联国际物流中心、京东360全国客服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投资进度均超过全年计划;全市培育物流业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达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家;新批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家(沭阳物流中心),创建国家4A级物流企业1家(中联物流);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市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物流业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沭阳百盟物流、泗阳粮食物流、泗洪波涛物流、宿豫通联物流等项目相继落地;市发展改革委和宿城区引进传化公路港、全峰快递总部基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个项目成功签约。

(二)宿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相互依赖支撑,是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宿迁地处江苏北部,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势,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意义重大。

1.水系优势突出

宿迁市境内水系发达,京杭大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洪泽湖西线、柴米河、淮沭新河、北六塘河等构成了主要水运网络,京杭运河宿迁段长114千米,位于全段的中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内河港资源优势初步显现

目前,宿迁共有年吞吐量2万吨以上港口25个,478个泊位,码头岸线总长6847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完成吞吐量2000万吨,较大码头6个,分别是皂河港、宿迁港、洋北港、泗阳港、青阳港、沭阳港,已全面进行规划建设内河港区。

3.合作机制推动强劲,铁路带动效应明显

自2007年宿迁市与连云港市签订共建共用口岸合作协议以来,两地联动合作模式推动强劲。宿迁将连云港口岸的服务功能延伸并优化海陆多式联运模式,推进了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建设,建立了“无水海港”。宿淮铁路新建将大大提升对外交通条件,有助提升综合运输水平。

4.物流市场供需两旺,潜在物流需求亟待释放

随着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为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二、宿迁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近几年,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滞后

宿迁市现代物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特别是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宿迁对现代物流所包含的信息化、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业务流程再造等高端业务涉及很少。在内部管理、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尤其是在综合物流服务设计、社会化物流服务与顾客企业供应链的衔接、全社会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差距较大。这些问题使得宿迁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与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竞争的能力。

(二)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完善水平直接决定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体现在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地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上。宿迁市物流交通以公路交通为主、水路交通为辅、铁路交通为补充,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目前,境内的五条运输通道除京沪通道外,其余均普遍存在通道供给单一、运输保障性较差等问题。公路、航道等级偏低,港口建设相对滞后,且主要港口缺少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高效的集疏运方式,导致未能发挥水路运输的作用。境内新长铁路仅在泗阳有小型货运站,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大大制约了宿迁市物流业的发展。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

宿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还没有公共的货源、车源及交易、管理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调研过程我们中了解到,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如中联物流、交通物流企业等,都在准备构建公共信息平台,但是缺乏资金扶持和政府引导,目前还没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现代物流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从先进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看,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物流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水平与实践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宿迁的现代物流企业除了极少数企业以外,多数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另外,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这同样是制约宿迁现代物流社会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物流园区中心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宿迁市有关部门对全市物流业做过整体发展规划,但宿迁市物流业物流园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地区尚处于松散管理的状态。 因此,宿迁市物流园区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物流业还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体现不出规模效应。

三、推进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现代物流产业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理念,本文提出推进宿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加强新建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等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完善中转联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积极打通跨地区的交通通道,努力建成公路、水运、铁路、空运、港口相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依托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徐宿淮铁路的建设,加快延伸专用线,实现与内河港口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公铁水联运的发展。加强物流中心仓库的改造和建设,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等,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搭建物流企业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对于监管机构、行业中介机构及物流企业均意义重大。企业对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主要包括与物流运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海关信息、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运输网络信息和环境信息等。监管部门及行业中介组织要把握和分析交通物流的总体情况,要从信息平台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进行科学决策,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政策法规信息。针对公共信息平台投入高、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建议由政府牵头兴建该平台。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将该项工程交由第三方企业承建,平台建成后,通过向使用平台的企业收取使用费的方式逐渐回收成本,使用费要留足必要的备用金用于平台的日常维护。

(三)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土地利用、税收支持、技术开发、软环境治理方面多做工作,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将物流业培育成为宿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安排专项产业基金对重物流项目进行扶持,对于经营业绩良好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对于资金短缺的物流企业,政府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中外合资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在物流企业融资困难时,主动与被融资对象( 银行) 进行沟通协调,为企业融资搭建一条绿色通道。在税费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减轻物流企业的负担。

(四)促进物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宿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滞后,这与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因此要促进物流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鼓励大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股份制改造,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争取实现企业创效益、人民得实惠、城市得发展。中小企业也要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合并、重组,学习先进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企业效益。

(五)培育新型物流人才

针对宿迁物流人才匮乏这一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进,不可急于求成,让培养人才真正服务于实际需求。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采取各种方式,强化对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物流发展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交通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引进交通物流专业人才。同时,采取高等院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有针对性地强化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宿迁市交通物流发展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文忠,任海林.北京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莱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发展现代物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就目前来讲,我市的综合物流还处于较低水平,现代物流刚刚起步。因此,如何结合莱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进而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建设经济强市

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首先,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生产业,每增加5.68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2000多亿元的社会财富。其次,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推进资源、信息、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增强区域竞争力。第三,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改进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第四,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加强原材料和产品流进流出的源头监管,进行市场综合管理。

(二)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第一,发展现代物流能更好地推动物资合理流动,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二,发展现代物流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产品的流通,从而将农民的更多精力和资金集中在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发展现代物流为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行业提供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机会,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和流通企业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加强企业竞争能力。

二、莱芜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需求丰富

莱芜矿产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闻名的“三辣一麻”产地,据统计物流总量已超过32000万吨。其中钢铁行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拥有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辖区内主要有莱钢、泰钢和九羊钢铁三大企业,钢铁总产能已达2000多万吨,每生产1吨钢,就带来5吨的物流运量,产成品及原辅材料的年货运量达到1.1亿吨左右,这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二)区位及交通独具优势

我市交通区位优越,离济南都市圈距离最近,截止到2008年底,莱芜市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397.7公里,形成了以莱城为中心,济莱、青莱、博莱、莱新、泰莱等5条高速公路与普通干线及城乡道路有机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与周边各市快速互达互通,直达重要交通节点,如济南机场,青岛、日照等港口,使我市成为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铁路连接全国铁路网,货物运输快捷方便。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我市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提高在全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莱芜产(商)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近几年来,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市物流业发展基础平台已初步形成。齐鲁钢铁物流园、鲁中“三辣一麻”交易中心及农产品信息公共平台、十八乐物流配送中心、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钢城商贸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通信网络逐步完善。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工程的建设都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四)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随着物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为指导的物流企业崭露头角,以提供工业、综合物流服务为主的莱钢汽运、泰捷信、联众储运等物流企业已初具规模;以提供商业、农业及专业化物流服务为主的铁农物流和医药、烟草、中邮、畅达石化物流等企业发展迅速;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一批新型物流信息企业快速成长。全市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已经达到近300家,年营业额达到32亿元以上,其中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这些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已经成为全市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市场主体。

三、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制约因素

由于我市的现代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度低,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绝大多数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的社会化率偏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物流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现代物流是一个复合产业,人才匮乏,认知不到位,目前“小、散、弱”的状况还普遍存在。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信誉度不高、专业人员少、素质低和服务水平待提高。

三是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不能实现物流设施自动化和物流经营网络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络还停留在电话和传真水平上,运营成本高,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渠道落后。

四是物流人才匮乏。由于现代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概念,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综合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受到很大局限。全社会物流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有专业理论,又懂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的人才奇缺。

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研究用好相关政策,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市物流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金融危机,国内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我们应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政策动向,结合莱芜实际,用好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营销策划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规划对物流业发展非常重要。建议政府牵头协调,突破行政、部门和行业的隔阂限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去进行全面统筹、整体设计、详细规划、合理布局与分工和整合资源,以期形成物流业发展合力。

(三)强化载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一要政府大力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引导投资。二要完善物流装备。特别是物流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设施或场所,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化运输网络、空间场所和标准装备设施。三要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

(四)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我市的物流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竞争优势,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可放在推进一批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上,将专业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并加强整合,组建综合服务型的现代物流企业。

(五)构筑物流信息网络中心平台。应尽快构筑全市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增强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运作。通过这个平台,物流链上货物运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流通领域企业、海关、税务、银行等单位和部门都可以连接起来,实现物流信息、物流功能的共享。

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河北省;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 F252.1 [文献标识码] A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新时期我国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规划》的实施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针对如何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九条发展意见。彰显了我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背景下,各地区也开始提出了新的产业调整和规划。河北省也是在此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措施。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实现我省产业升级改造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总量分析

从近10年统计数据来看,河北省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这也得益于河北省经济总量的迅猛发展。从三产增加值来看,2011年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83.17亿元,2002年该值为2149.75亿元;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来看,2011年河北省该产业增加值为2046.22亿元,2002年该产值为554.91亿元,所以,这些指标方面都比2002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分别增长了294.6%和268.7%。从货物流量来看,2011年货运总量为21.23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为9840.5亿吨公里,分别较2002年增加了152%和244%。从发展变化趋势看,无论是从产值增加额或者货物流通增加量来看,均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货物周转量和货运总量在2008年之前都是增长的,但是增长趋势不稳定,部分年度增长较慢。从2008年以后,开始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三产增加值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幅度,且增长度比较稳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度比较平稳。(本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河北经济年鉴)。

二、河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政府重视。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方向和指导。

2.区位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河北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两大经济发展区域。河北省既是连接晋蒙和东北三省入关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联系其他地区的必经之地。所以具有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双重地区优势,也具有独特的对内对外沟通信息,实现货畅其流的区位优势。

3.基础设施优势。河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水平。“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增长了2倍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增加120%、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加159%。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有铁路和公路主干线为骨干辐射分布,兼有地方铁路、水运、管道和航空运输方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河北省在港口方面也存在着区位优势,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区、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都发展很快,基础投入和港口辐射范围在逐渐增大,2012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49亿吨。河北可利用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构建起连接华北、东北、西北的现代物流基础网络体系。

4.产业基础优势。从河北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矿业加工、原材料工业、制造业占较大的比重,这在客观上需要巨大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流通,需要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基础,这些都是河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物流企业竞争力弱。河北省物流企业相对数量较少、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多数企业大都局限于简单的物流活动,在物流增值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是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和技术方法应用较少,难以提供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影响了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2.行业内企业相互竞争大于合作。受到传统经营思想和企业规模的限制,河北省很多从事物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企业间总体上缺少联合协作,无法形成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省整体物流业水平的提高。另外,政府缺少有利的政策引导,投入的资源有限,调控和支持手段较弱,不利于供应链企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仍然存在,这也造成了行业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低。

3.政府部门间协调能力差。由于物流业要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体制方面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产业管理机构。河北省物流业大都处于分散或多元的管理,涉及到交通部门、商务部门、工信部门、铁道部门、航空部门、发改委等多个综合部门。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和利益冲突,多数物流建设项目存在着铺摊子,搞重复建设现象,而非在现有资源上进行整合和提高。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部门利益分配不均而相互扯皮。

(三)机遇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深入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这有利于促进流通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流通秩序,促进现代物流业的繁荣和大发展。尤其是中央政府将现代物流业定位十大支柱发展产业之一,这为地方政府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加快河北省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2.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国家大力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河北省可以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这也是河北省委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任务和发展要求。

3.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医药、纺织、钢铁是河北省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优势产业。石家庄作为全国药都、重要纺织工业基地,将推动石家庄的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唐山作为河北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其发展壮大及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以促进与周边区域商贸物流的良性互动;这些将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发展机遇。河北省还规划了环渤海地区港口物流产业基地等3大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加快推进全省26个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也将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四)面临的挑战

1.国外物流企业的冲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给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国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将会涌入河北市场,抢占和瓜分市场份额,加剧行业内的竞争,并有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新洗牌。

2.吸附效应。尽管河北地处京津边缘,但京津地区的三产贡献率远高于河北,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属于高层次的。而且,京津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尽管京津冀区域合作一体化时常被提起,但是受多方面制约,三地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实质的合作机制,区域交通运输资源还未有效整合,不具备符合区域物流发展的跨区域复合型现代物流产业。所以,优质资源和物流人才向这些高发展地区涌入也是常见的事情,这也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造成一定挑战和威胁。

三、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品牌化战略

河北省想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要从物流业企业着手。只有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具有了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那么全行业的竞争力也就会提升。由于河北省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还较小,品牌知名度和提供服务的能力都还欠缺,应该在打造品牌竞争力上下功夫。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物流企业,都要明确市场定位,在专业领域创新管理和服务,形成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提高品牌竞争力。还要鼓励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健全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增强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尽快结合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形成在钢铁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和商贸物流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也只有形成品牌影响力,才能够留住和吸引人才与技术,真正做大做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

(二)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物流是指不同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由于河北省很多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相互之间合作化程度较低。政府可以采用企业兼并和重组的方式,从政策上推进物流一体化进程。包括从全地区层面统一规划物流业布局、统一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进物流一体化的合作。其次,在区域和区域之间,可以选择易于突破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联合开展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逐步构筑联系各地的快速交通通道,形成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在完善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础上,应形成区域网络化物流服务格局,以便不断降低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经济要素流动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效率。所以,河北省应当依据自己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以通过发展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的一体化战略,来提升河北省现代物流业水平。

(三)绿色物流战略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及资源的过度消耗,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政府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物流的发展也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角度规划和改进物流体系,创建一个环境共存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

河北省在八届五次会议上指出,河北省发展必须建立在大幅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所以,应该鼓励企业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在税收政策和技术引进上给予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优势物流企业一定的优惠和倾斜,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物流和绿色物流,降低物流相关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以此来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竞争力水平,真正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献士,陈礼丹.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2013(3):53-55

[2]毕贤忠.长吉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J].中国商贸,2012(4):143-144

[3]王月霞.河北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J].河北学刊,2008(1):221-224

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现代物流业作为融合现代运输业、现代仓储业和现代信息业等在内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其基本特征为经营全球化、系统网络化、供应链简约化、企业规模化和服务一体化,现已成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基础性支撑产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拓展利润空间的“第三利润源”。株洲发展现代物流,将提高株洲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促进株洲城市物流和整个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株洲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一)物流区位优势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 湘江中游,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湖南“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是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通道,人称“北有郑州,南有株洲”。株洲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拥有日臻完善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交通网络。株洲素有“被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与北方铁路枢纽城市郑州并称"北郑南株"。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同时,武广高速铁路在株洲设一等站。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国家计划建设的京广高速铁路和上瑞高速公路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绕城而过的长江第二大支流“湘江”,四季通航,沿江上溯衡阳、广西,下通洞庭湖、长江,株洲港为湖南省港之一。千吨级船舶顺湘江、经长江、通上海达世界各地。

(二)物流产业优势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支柱工业,株洲市城区工商登记的物流企业有421家、个体经营户850家,企业规模小,运行效率低,费用成本高,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严重。据统计,去年该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高达34.2%,而全省平均仅为18.5%。整合物流资源和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成为株洲当务之急。该市出台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6%。株洲市2013年启动实施9大整合力强、带动力大的物流项目,包括普洛斯物流园、安得现代物流园、物流中心、株洲烟草物流、太平洋药业仓储物流基地、株洲神农千金药品食品交易中心、湘江金属物流城、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株百物流二期工程,这些项目集纳仓储、配送等多项功能,总投资达100亿元。其中,株洲神农千金药品食品交易中心总投资10亿元,首期主体工程已封顶,集运输、配载、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商品展示、物流科技等于一体,建成后货物周转量每年可达200万吨。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也在抓紧进行,建成后将拉伸株洲服饰产业链条。

二、株洲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分析

(一)株洲市物流产业发展低端化

虽然株洲市物流企业量较多,但普遍实力弱、规模小,大部分物流企业处于物流供应链低端,存在服务单一,理念落后,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株洲市应鼓励独立企业整合组成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集中货运业务量,增强企业的议价权,增加企业利润,推动行业发展,整合供应链发展,推动整合当地产业链条的物流业务环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实现株洲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效益规模化、组织网络化和手段现代化。

(二)株洲市大专院校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株洲只有湖南工业大学和几所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物流专业的学生,其规模小,层次低、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因此要注重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物流人才,倡导学校企业之间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联合办学,将不同层次的物流学历人才教育制度与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其他物流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多元化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区域物流水平。

三、株洲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分析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给株洲现代物流带来的机遇

株洲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株洲市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及“四个株洲”的目标,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先进的专业物流企业,积极推进和发展绿色物流,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大力提高株洲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将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株洲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化两型”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长株潭物流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长株潭绿色物流圈,深入推进长株潭物流业发展。“两型社会”要求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两型”产业,这对改造、优化株洲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无疑是重大机遇。在这个趋势下,株洲的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二)株洲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协同带来的机遇

物流业是产业联动、协同、融合的行业。将物流业列入到四大产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整体上来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随着株洲加工制造业和服装等产业的发展,株洲的企业意识到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物流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发展趋势;是推进现代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是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提升相关产业价值,加强各大产业体系平稳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通过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合作,促进物流金融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开展,加强金融监管,拓宽物流融资渠道,实现物流与金融的双向平衡发展。

四、株洲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威胁分析

(一)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他们普遍缺乏基于顾客服务价值的物流服务思想,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服务标准,但是这些服务标准并非来自对顾客期望的理解,而是来自物流企业自己内部的期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物流向买方市场转变,传统的两点之间的单一货物运输已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要,顾客对物流服务质量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要求将更为严格。怎样更好地服务于顾客,是物流企业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现代化高层次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已成为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除了满足降低成本快捷及时、安全可靠满足客户一系列要求,还应带动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二)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威胁

随着市场不断的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纷纷来到中国,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的中小物流企业进入内地物流市场的速度加快,给国内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如2012年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投资1亿美元在株洲云龙示范区建设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这些外资企业的加入,使得本地物流企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因为本地物流企业在业务网络、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完善,本土物流企业目前还不具备与国际巨头抗衡竞争的实力,这对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业;基础设施;规范市场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08-02

安徽省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对接,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网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经济地理位置。近两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GDP达到8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这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随着分工的深入,各类企业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物流服务商,专业物流企业依托并整合社会原有的运输、仓储等资源,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物流业。

一、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居华东首位;公路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二位;水路航运较为发达,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通全国9个省市,运输能力居中部地区第三位;管道运输从无到有,建成西气东输安徽段主管道和合肥等支管道;开工建设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达567公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信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

(二)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现代物流园、芜湖港物流园区、安庆市光彩大市场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徽商集团外,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芜湖港储公司、蚌埠现代物流公司、阜阳汽运集团等。安徽省主要运输货物包括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属等,属运量大、运距长、金额高的货物,物流成本较高,现代物流则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网络优势,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依托黄金水道,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

(三)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一批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省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一批全国较为知名的物流企业和外资大型物流企业在安徽设立办事机构、分公司,物流网点逐步延伸至全省主要城市。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省物流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逐渐减少,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产业初具规模,市场需求旺盛。安徽拥有6740多万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是我国中部地区较大的消费市场和物流中心。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市场供给总量基本满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货运枢纽站建设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运输系统;经营主体过于分散,缺少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集装箱车辆、厢式车辆、冷冻车辆等各种专用车辆所占比例较低;全省范围内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业户很少。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只有少数运输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市场间缺乏物流信息平台,造成相互间信息数据是孤立和静态的,难以形成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订单处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服务功能较弱。

(三)物流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政府没有专门机构协调物流产业发展,分部门、分行业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造成布局不合理,社会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矛盾突出。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现有的物流中心在综合运输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功能较为单一,提供增值服务能力较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投入还微乎其微,在物流人才的引进方面还缺乏有吸引力的待遇和工作环境。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安徽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安徽货运乃至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交通物流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合肥、芜湖港、安庆港、蚌埠和阜阳五大物流园区及合肥新港物流中心、芜湖长江物流中心、蚌埠新港物流中心等13个物流中心;改造一批具有良好物流发展前景的货运站;建设以合肥货运交易所为中心,以16个地市货运信息中心为依托的三层次货运交易市场体系。 构筑五大物流服务系统重点培育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服务系统。发展快货运输,率先建设合肥、芜湖、安庆、蚌埠和阜阳五个省级货运中心之间的快运网络,以此为基础,逐步建设沿江、沿淮之间的快速货运网络,形成连接17个地市的全省快运网络。在快件和零担货物运输领域积极推广应用聚焦运输(集中再运输,即二次分拣)组织方式。发展专业化运输,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运输,以及危险品、冷藏、冷冻食品运输体系。

(二)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

在生产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重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农业、农村的运用,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以城市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和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物流市场。破除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保证物流过程的顺畅。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

(三)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各种物流要素,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围绕规范、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定期向社会公布鼓励与限制发展领域的导向目录;围绕规范物流市场,制定市场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围绕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设,制定财税、土地、融资、通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

(四)多渠道增加投入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股票上市、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物流项目。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安排一部分资金,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

(五)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物流产业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希望教育部门密切关注国外物流理论和国内物流最新动态,培养高水准物流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大中专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加快高职类物流专业学历教育。鼓励举办各种类型的物流研究生课程班和短期培训,培育高端物流人才。聘请国际一流物流专家、物流企业家参与我省物流人才的培育,加快培育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人才。开展并规范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

(六)建立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体系

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技术创新,降低物流企业的应用成本。支持物流科研工作,鼓励物流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咨询机构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加快物流系统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步伐。发挥重点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条形码、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等公路运输领域新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我省物流装备技术水平。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对包装类型、规格等给予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措施。依据国家标准,在物流相关的专业术语标准、物流的计量单位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仓库、站台等基础设施的专用标准以及与仓储相关的作业标准。进一步完善电子数据交换、代码、自动识别技术等方面的标准。

综上所述: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物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从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郁玉兵,曾有挥,曾言红.安徽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8,(1).

[2]四川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川办发[2007]15号.

[3]安徽物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