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下面笔者从教学方式、传播途径、产生的教学效果等不同方面阐述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对传统课堂产生的影响。

一、微课和翻转课堂

1.微课

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教学核心,把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各种教学素材以及课堂测验、学生反馈等资料组合成新的教学资源,再加入教师点评等辅资源,将其构建成单元式、主题式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微课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和发展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调换课堂与课外的时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不再通过课堂时间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视频等方式在网络中上传教学资源,并由学生自己下载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节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保存和整合,并以网络形式在学生中传播。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等载体在任何适当的场合中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翻转课堂还可以通过线上答疑的形式让教师为学生解惑,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后问题滞留等现象。

二、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应用

高职学校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通过微课资源整合的全面性与翻转课堂模式课下的教学力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微课素材的重点选择及特色选择,向学生传播知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组合方式受到高职学生的广泛关注,其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被学生在课下不断进行阅览、学习。高职院校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解决了课堂教学的繁琐和无聊,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教师打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微课及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课堂上的繁琐和冗长,节省了大量时间,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原有知识提供了便利。

高职学校当中的教学难点在于其知识面广,知识高深且复杂。微课的特点是资源量小,可以供教师方便地读取和阅览,减少了其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更便于教师在准备课件过程中资源的整理和衔接。微课对学生也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教学资源,更能在课间或者课下的任何地点将教学资源下载到移动终端当中学习。这样的方式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快、知识点多所造成的学生对知识点的遗漏。这种随时可以查看的特点能让学生很好地查漏补缺,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

翻转课堂不同于微课,它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以移动终端等工具为载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避免时间过长就忘记了的现象发生。同时,其资源庞大且全面具体,能对学生的查询做出有效回复。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帮助其节省备课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教育学生。

2.不利影响

微课本身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明显优于教学重点多且不明确的传统课堂教学,使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被高职学生所接受。但微课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延续,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也对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

翻转课堂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也会发现其优点,从而更多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学生通过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也更难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将把更多的精力和教学经验放到教学平台上,难免对传统课堂造成冲击。

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发现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舍弃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必须将传统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9(5):26-32.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式课堂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5-02

高等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强的科目,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工程等专业却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在入学前时数学成绩大多不太理想,给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带来了难度。教师单一的教,学生枯燥的听,导致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学生上课也越来越不集中听讲,课堂氛围越来越呆板,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随着“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从国外引进以来,引起了中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师的注意,高等数学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索,引入“翻转式”课堂模式,觉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一、“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翻转式”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通过视频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学视频需要短小精辟

大多数的教学视频都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每个视频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集中讲解,对于多数高职学生学习持久力相对较差的特征,短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而视频的暂停、回放等功能让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对知识点的掌握进度做到游刃有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教室的各种物品等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要求录制视频唯一能看到的是书写所涉及的数学符号,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是屏幕的主要内容,视频使整个教学信息明确化、清晰化。

3.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行为完成了知识的传递,取代了教师现场讲授过程;第二,原来学生课下作业完成的过程现在需要课上完成,这种完成的过程并不是仅仅有学生单一独立完成,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或者交流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改变了以往课上授新知、课下写作业的流程。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我院部分高等数学教师在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后,认为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高等数学课程设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数学科目逻辑性思维强的特殊性,再加上我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我们并没有对数学课堂全面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科目特点和我院学生特点采用了翻转式课堂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或者知识点我们在课堂上一次性完成教学,因为对于较容易掌握的章节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师直接面授,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改变往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多注意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讲解新知识点时,要结合“最近发展区”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例如讲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时,可以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消元法进行复习,由简单的数学例题让学生亲自逐步体验消元法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作用,从而解线性方程组的实质,并由学生讨论得出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而对于某些复杂的概念、公式、图形,则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教学中,学生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课下看视频掌握知识,遇到复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对视频暂停、反复看的方式,慢慢吸收新知。在此基础上还有未能理解的问题时,可以把它带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分组、小组讨论、小组解决问题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在学习定积分 的几何意义即被积函数 及 四线围成的面积,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通过视频展现,把整个围成面积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反复看视频,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课上分组讨论并解决相关习题。能够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并计算定积分。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二重积分的计算及其几何意义。

2.高等数学课堂小组课堂展示讨论结果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验证,但同时更体现了对学生的公平评价。

课堂讨论后,各小组拿出各自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学生自学的核心,但翻转课堂中,为避免有的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老师也要随即参与进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抛出相关问题随机点学生回答问题,小组根据各个成员的表现给出评价,教师综合各小组表现给出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知识领悟力差的同学,通过视频的反复,为课下自我吸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同时也节省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让老师与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接触,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公正的评价他们,同时他们也更容易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局限性

由于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有的学习习惯没有在高中时养成,以至于进入大学后学习习惯也有问题,他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必须有老师督导才能进行学习,对于没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课下并没有通过视频做好吸收内化,课上参与讨论往往是形式化,人云亦云,无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另外数学毕竟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理论推理、空间想象力于一体的科目,特别是一年内学习从一元函数到无穷级数多章节,如果课下自主学习不及时主动地跟上,也会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院结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向,翻转课堂的实施有一定的必要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并反思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但是整个理念是持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的转型, 如果适时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晓 白宝钢.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工学结合,加大了实验实训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考虑却比较少。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改革。本文分析了高职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课堂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正以令人始料不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的领域。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了很多的优势.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讲到零部件的结构与组成.往往需要学生看一些挂图或课本上的插图自己构建立体感。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刚开始学习《机械基础》与《机械制图》,因此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结构模型,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利用课件可以采取三维建模和动画的形式,对零部件进行翻转、缩放、剖视、拆装帮助学生了解具体解构与组成。

(2)突出重点、加深记忆。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则较为方便我们可以采用加大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并可在课堂前后进行提示和总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复刺激帮助学生记忆。

(3)层次分明、突出联系。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各系统内容层次分明.通过子标题、知识树等形式,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同级子标题,可以进行分析比较以不同字体颜色来突出它们的异同点将“知识点“编织成为“知识网”让学生从零碎的记忆知识点变成系统的学习知识体系举一反三降低工科课程学习的难度。

(4)灵活练习、及时反馈。如果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情况.那么可以针对里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和答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将里边的知识点做成习题形式,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过程然后“轻点鼠标答案飞出”,既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检查又让教师及时得到了课堂的反馈。

(5)模拟拆装、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可以引进一些教学软件和实践活动的视频资料,先让学生通过视频掌握零部件拆装的顺序与注意事项然后在软件中完成零部件的拆卸与组装为实践教学进行一定的知识积累.节省实践教学时间降低实践教学的操作难度。

多媒体在某些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会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反而束缚师生思维、限制师生互动。多媒体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1)教学过程单调,不注重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由教师事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都早已设计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课前设计的流程谨慎的操作鼠标在每张幻灯片播放后讲几句串词整堂课跟着课件走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想走下去,甚至害怕学生的提问会影响自己的时间安排。对于高职高专教学来说如果增加一些分组讨论、实物观察,那将更有利于课程的进行。

(2)课件干扰性过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但有的幻灯片切换全用“飞出、旋转“等效果‘并配有“鼓掌、激光“等音效这些元素喧宾夺主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满足于感官的刺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听的声音、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动画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把握不好信息量与播放速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课件的信息t进而导致无法准确把握课堂时间。一位年轻教师的授课过程是这样的,刚开始讲解比较详细.但后来发现时间所剩不多,而准备的课件还有部分没有播放.只好简化讲解过程加快幻灯片的播放速度而学生在频繁的幻灯片切换中也缺少了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的“观看”教学效果明显不好。我个人认为一节课50分钟的教学幻灯片控制在20-25张,效果会比较好。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解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型高校

近十年来,普通医学高校的逐年扩招使得医学基础学科,尤其是人体解剖学专业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与此同时,参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被提上日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导因素[1]。目前,较多的教学改革多围绕在以“学为主体”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以“教为主导”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近年来青年教师参与人体解剖学教学所具备的利弊

近年来,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来自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少数引进其他医学专业的博士。他们年纪轻,热情奔放,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融入“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学历高,科研能力强,可以很好地将科学研究的先进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如手机QQ、微信等网络运用至教学实践[2,3]。但是由于他们在研究生阶段重科研,解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大的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低,上课容易照本宣科,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不佳[4,5];同时青年教师在工作前几年要面临完成学校的考核工作量和职称晋升等压力,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6];还要从事兼职辅导员管理学生,参加科室间的轮岗等,使青年教师对待教学精力不足,态度敷衍,责任低下。此外,他们还面临自身的生活压力,如买房、成家等。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与当前“90后”大学生的学习相适应,是当今解剖学教学需解决的燃眉之急。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教研室是青年教师工作的主要环境,提高人体解剖学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应先从本

教研室层面抓起。解剖青年教师三年要过教学关,短暂时间内要充分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包括授课前、授课中和授课后。

1.授课前

(1) 熟悉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实施导师负责制下的听课和备课。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掌握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解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资深教师的带领下,随堂听课,虚心请教,分清重点和难点,对解剖学知识深入探究其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吸取经验老师的经验,用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参与实验标本制作,完善解剖学基础知识。标本制作是解剖学青年教师必备的实战技能。课前虚心学习标本制作,从标本这个“无言的老师”身上可以更快更深入更系统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进而将连贯的解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从理论到标本在到理论。

(3)广泛收集资料,制作精美PPT课件。在备课的同时,广泛参考各类各级人体解剖学专业教科书,熟悉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查阅解剖学教学相关网站,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借鉴重点高校的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深化教学风格。在良好的教学风格上,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听课、备课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展现,将课堂教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4) 坚持说课和试讲,模拟课堂教学。授课前将授课内容进行说课和试讲,请教研室其他教师对授课教学大纲的把握度,知识掌握的准确度,授课技巧及精神面貌进行指导。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修改,反复演练,全面备战课堂教学。

2.授课中

(1) 加强青年教师的授课形象。青年教师授课一定要得体大方,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由于解剖学知识不足,很容易照本宣科,语速过快,对授课进度的把握度不高,课堂组织能力差,因此在授课前通过说课和试讲等认真规划,把握大局。

(2) 根据解剖学不同章节的授课特点,适当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响应研究性教学改革。鼓励青年教师将前沿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如PBL教学方法、临床案例分析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学生讲授法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授课的积极性。同时引入不同的学习记忆法和逻辑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教师本身做起。

(3)巧妙引用临床知识并合理拓展科学研究。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尽可能联系临床,引入相关临床病例,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又能做到基础联系并服务临床。其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在适当的章节合理拓展科研知识,引入解剖学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早科研”的基本素养。

3.授课后

(1)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完成教学评价。课后及时总结,与学生积极沟通,寻求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邀请其他教师听课,吸取实践教学经验。

(2)巧妙利用手机QQ和微信等途径与学生在课堂后做到有效沟通,充分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学生的问题亦能反过来促进教师成长,随时随地积累教学经验。

(3)合理运用教学评价体系如形成性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要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有效组织,合理设计,借助多种渠道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给出合理评价。

三、关注青年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

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所具备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知识储备与授课能力上尚有欠缺,应该通过一系列途径来完善和提高。目前,我校促进解剖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培养主要基于学院和学校水平,具体表现在:

1.举办教技比赛,促进互相交流。教技活动是青年教师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教学和集体备课公开观摩、青年教师授课技能比赛和说课比赛、教案评比和多媒体课件评比、青年教师实验技能大比武等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良好平台,促进相互交流。

2. 积极申请教学课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在老教师的带领下,鼓励并帮助其申报校级、省级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改革课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便于进一步将科研理念和科研思维引入教学中。

3.通过攻读学位、国内国外访学进修和参会各种教学学术会议等途径,让青年教师了解教学的最新动态,拓宽国际化视野,更新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谢立平,姜杨,张婷,沙峰,姚立杰.开放式教学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2012,50(3):129-130.

[2]孔德生,阂聪聪,汪静,周志伟,孙权,姚立杰.微信订阅号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2016,30(1):38-39.

[3]陈洁松.运用QQ、微信平台开展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8):52-53.

[4]崔英健,赵前进,朱涛.医学高校解剖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 33(17):20-21.

[5]何阅雄,蒋云良,马志和,朱礼敏. 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四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97-102.

翻转课堂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必将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教育部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研究生虽迫切要求在学术方面能自由地与国际上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交流,却始终无法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这主要表现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用英语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方面。从本质上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教学质量,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学理论及启示

目前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可从两个维度来界定:一是从教学所耗与教学所得的维度;二是从学生学习出发点的维度。本文将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角度,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显而易见,以学生学习出发点的维度来判断课程是否有效,是以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学得好不好为衡量标准。倘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最终没有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即便教师教得再费时费力,也都被视为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二是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帮助并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四是运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三、有效教学视阈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1.设定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满足四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与相关知识水平;具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兼顾语言知识、技能与内容;具备系统性与逻辑性。研究生阶段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适应社会需求,兼顾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制定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显然不现实,也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此外,同一个学校的研究生在英语水平上可能存在差异。从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来看,为了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往往需要设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来适应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重点高校可设定较高层次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将“培养研究生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非重点高校或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较薄弱的高校,可适当降低要求或设定多层次的课程目标,将“培养研究生的英语基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将“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较高层次的目标。实际上,在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以涉猎本专业的国际化研究成果;有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强的听说写能力以适应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等。由此可见,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多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为确保研究生英语教学实现最有效产出而量身定制的,应体现课程教学是为了适应需求。

2.制定有效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具有差异性、多层次性和灵活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多样化。在制定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与内容时要兼顾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专业背景及本校的课程教学目标。《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指出:“各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已通过基础英语学位课程考试的学生,开设实用性更强的提高性质的阅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等英语选修课。”诸多学者就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梅(2010)提出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是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方向,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研究生阶段的ESP更侧重于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朱葵、吴军赞(2012)提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开设以“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同时兼有以培养研究生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素养的中西文化类课程。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分为三类:一是基础语言技能课型,如听说、读写、翻译课程等;二是学术类课型,如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专业文献阅读课程等;三是文化知识类课型,如中西文化赏析课程等。作为一门语言课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肩负着培养研究生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素养的重任,同时要实现“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制定有效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与内容时,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3.选取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和互联网覆盖校园的时代,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需要与时俱进。学校要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多样化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课型和课程内容灵活选用多重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其次是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近年来,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微课(mini-lecture)及慕课(MOOC)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成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备选教学模式。可见,有效课程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动态发展的。此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是有效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更迫切地需要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具个性化,教师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允许和协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式的英语学习。

4.运用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有效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有效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课程考试是衡量研究生英语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滞后,无法客观地反映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发展状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来确保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转变课程评价的观念,确立帮助促进研究生英语学习终身发展的目标;其次,课程评价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兼顾不同课程评价方式的利与弊。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是具有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估。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学生学习档案、自评/互评、访谈、教师观察、读书笔记等。同时注重课程评价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有效课程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对课程教学实践也有反馈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倡导的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是否满足了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进步与发展,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最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是否满足了社会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应结合办学目标、本校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需求构建相适应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同时各高校需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地探究适合本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Shepard,L.TheRoleofAssessmentinALearningCulture[J].EducationalResearcher,2001

[2]国家教育委员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贾连庆.有效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