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多样性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森林采伐;生物多样性;措施
在地球上任何生物都是不能单一存在的,其一定要依赖于其他生物,这样就使得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森林也是如此。森林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资源,同时也能对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行保护,因此,森林对人类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森林生产的时候要对其多样性进行更好的了解,这样在生产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一种物种过度开采的情况。
1 森林采伐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活动形式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在森林采伐过程中,活动的形式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情况的,通常情况下,采伐的措施能够对采伐活动的强度进行影响。为了更好的对采伐活动形式进行了解,对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更好的掌握,能够更好的对这些活动形式进行更好的分类。在砍伐形式中,有一种是全部砍伐,这种活动的形式对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全部砍伐以后,砍伐区域内的气候条件是会出现很大变化的,主要是温度和湿度情况的变化,这样对生态系统也产生很大影响。全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也会导致原有的森林资源由封闭性的多层次结构转变成为开放性的单层次结构,这样是会导致森林资源出现很大的破坏,同时导致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改善能力失去作用。森林资源的消失也是会导致出现的大风天气无法进行控制,对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影响,同时对人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破坏。
在全部砍伐以后,生态会出现非常快速的变化情况,在土壤和地形等方面都会出现改变,这些改变情况是会出现一系列的反映,对砍伐区域的种植环境进行影响,然后对整个气候条件进行影响。在进行森林采伐的时候采用全部砍伐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而且导致的后果也将是非常严重的,但是这种方法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的,在进行砍伐的时候对出现的森林成过熟林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砍伐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森林中的生物进行更新换代,这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是处于后期的,对其进行全部的砍伐能够更好的实现森林资源的更新换代,同时,森林中很多的生物都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的,对出现的不符合物种进行砍伐能够更好的保证生物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的稳定性。
还有一种砍伐的方式是有选择性的,这种砍伐方式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同时,对森林构造的影响也非常小。有选择性的砍伐能够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在作业过程中是能够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这样能够对水土进行更好的保护。有选择性的砍伐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进行砍伐的时候对间距过小的树木来说,会导致其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进行砍伐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对树木带来危害,同时要做好安排工作。对出现的处理不当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样能够避免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影响,同时,在采伐过程中进行有选择性的采伐,也能够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1.2 采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在采伐过程中,有选择性的活动方式是非常科学的,对生物物种的影响非常小。采伐活动中出现不科学的方式会导致物种出现灭绝的情况,同时,在开展采伐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使用大型的机械进行开采的情况,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动物搬迁的情况。很多的林区在进行采伐的时候经常是会导致林区中的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采伐的时候是会出现很大的噪音的,这样会导致动物受到噪音的影响出现搬迁的情况。在对采伐的设备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也非常多,要避免出现噪音过大的情况,同时不能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很多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很多的油料,在进行采伐的时候要避免出现漏油的问题。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只是对优良的树木进行采伐,这样是非常容易出现树木生长过程中遗传受到侵蚀,会导致优良的树种出现灭绝,这样非常容易资源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集中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有很大影响,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如果不能顺利进行,这样是会导致土地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的,导致土质情况受到很大的影响,水分情况会出现含量降低。
因为水分不多,所以树木等无法获取充足的水,就影响到生长活动的开展。而空气含量也很低,会使得土层中氧不足,进而不利于进行活动,使得植被枯死,许多地表下的小动物和微生物也会受到破坏。与此同时,作业也会造成水土流失,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影响森林更新,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干扰和破坏。伐区集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但是,如果这种外界干扰较小、仅产生微小的变化,还不至于影响林木等生物更新生长;如果超限地干扰和变化,不仅影响林木等生物生长,而且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控制超限干扰,使暂时性的不利影响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有利影响。例如,大兴安岭、塔河等林业局应用森林生态干扰梯度理论,利用集材相当于整地的有利作用,使大量的拖拉机集材道上非但没有因为破坏地表、压实土壤影响森林更新,反而集材道上的新情况相当好,并未受到超限干扰。
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在未经破坏或破坏较轻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中,采用绿色保留地作业法,保留木的侧重点在站干、倒木及其他粗大枯死木,保留木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也可以为种子发芽、生长提供苗床,保持水分乎稳,并通过缓慢分解,不断地向土壤中释放各种养分等。应采取“近自然林”的采伐方式,像是有选择的砍伐。该项活动规定在经济上要确保连续,以提供稳定持续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现在这种砍伐方式非常常见,不管是管理活动或是经济性特征上都有非常显著地优势。该项活动不会对动物等产生非常大的负面效益,非常轻微的活动对多样性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意义,所以和我们倡导的内容是一样的。加强森林作业方式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科研工作。生物多样性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规律,有利于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结束语
采伐活动对森林生物的多样性进行影响并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看到的,因此,在进行采伐活动的时候要进行长远的考虑,对采伐活动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整个采伐活动加以掌握。对采伐活动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更好的方式,这样能够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进行预防,这样也能更好的对森林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赵晓波.论森林采伐作业对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4).
所谓生态城市应该是指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含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
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2 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 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要想建设好生态城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其规划不仅仅局限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而是将其思想渗透于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生态化,也就是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3.1 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3.2 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3 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3.4 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4 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的规划内容
4.1 规划的框架:
4.2 规划模式的配置: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类型主导功能目标进行城市结构、模式配置的设计,以实现综合功能优化为目的,利用丰富的小区多样性进行模式配置,形成多方位复层结构模式、多样式混和结构类型的接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因地制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基础上,更加注重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主旨,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把提高生态效益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利用生态定位理论,营造多种模式的城市生态配置类型,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如在城市交通方面,在做好视线诱导、遮光、缓冲的基础上,注重生态隔离、噪音隔离、抗污染、抗灰尘等生态效果。并建立基于游憩主导功能、隔离主导功能、美观主导功能、文化主导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导功能的城市生态交通环境。
关键词:塞罕坝;资源保护;生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全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其营造的大面积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有效地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和风沙对京津的侵袭,涵养了滦河、辽河水源。经过六十年的经营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已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动物资源。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8l科303属618种,陆生脊柱动物66科261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1]。本文将在介绍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1.自然概况
土壤、植被、立地条件。林区内母岩多为玄武岩、凝灰岩,并有少量花岗岩和变质岩。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和山地棕壤,也有部分草甸土、沼泽土,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2~2.0%之间。林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以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山杨、桦木类等为建群种。灌木主要有山刺玫、绣线菊、小叶锦鸡、黄柳、金露梅等;草本主要有针矛类、菊类、蒿类、披碱草、沙打旺、草木犀等。人工栽培种也成多样化,乔木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
2.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
塞罕坝地区属典型的北温带气候。目前有藤本植物9种,木本植物102种,草本植物507种。具体来说,有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自生维管柬植物8l科303属6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89属、59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227属、462种,单子叶植物10科、62属、13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在河北仅本地区有分布的植物有30余种。该地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野大豆、蒙古黄芪、刺五加和沙芦草;有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即光萼山楂、长柱多裂叶荆芥、围场茶藨子和黄花胭脂花[1];保护区植物群系中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7科,含1~19种的较大科有8科,含5~9种的较小科有13科,含2~4种的小型科有25科,仅含1种的科有28科。含10种以上的大属共有6属,含5~9种的中型属共有13属,含2~4种的小属共有124属,区域单种属163属,真单种属6属[2]。
该地区有陆生野生脊柱动物4纲24目66科261种,鱼类5科24属32种,昆虫12目114科660种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42种[3]。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隶属于4纲21目51科。其中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3科4种;鸟纲14目33科118种;哺乳纲5目12科26种[2]。
3.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植物种类较少。当地林地主要以人工纯林为主,林分郁闭度较高,因而林下植被种类较少。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处也未见较多的针阔叶、乔灌木和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种类少,种群密度不高。
野牛植物资源乱采现象严重。不少游人、当地农民和职工在林中任意采挖药材、各种山野菜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物种。
存在次生污染。随着当地旅游的兴旺发展,出现了许多度假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度假村建设出现无序状态。垃圾处理不足,在景区内经常见到建筑和生活垃圾,造成次生污染。
4.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A.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以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林政执法为主,经常性的开展打击破坏林区违法行为的活动,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保护观念,必须宣传到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把保护植物资源工作提高到全民的高度,使全民具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金莲花基地,在利益驱使下有村民竟然夜里偷采,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来保护这些植物资源。离村落近的森林资源包括幼龄林地,要设立防护栏防止牲口践踏。
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奇特植物资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塞罕坝地理优势及特殊的气候优势建立繁育基地,扩大繁殖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根据植物特性和市场需求,分类筛选培育不同物种、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具备发展规模生产的苗木,为植物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奠定基础,如坝上白蘑、紫蘑、肉蘑、肉香远销国内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探索其菌种的永久保存方法就可保证这些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加大造林、营林新技术投入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树种选择上首先以乡土树种为龙头,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主要是落叶松、云杉、樟子松,采用这些树种造林是人工更新获得成功最大的保证。挖掘本地植物资源,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实现不同地段、不同树龄、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有营养袋造林技术、保水剂造林技术、新型节水容器植树技术、ATP生根粉、抗旱造林粉、土壤强力增墒剂、地膜保水、茎干缠膜法等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 伐区作业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伐区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员应根据伐区设计的数量、要求,在伐中负责监督检查,做到勤上山勤检查,制止违规行为、控制采伐类型,确保伐后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达到设计要求,防止越界采伐、超强度采伐和异地采伐。伐区台账登记及时、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应把好伐区验收关,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B.加强塞罕坝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强化对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教育与宣传,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民教育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此外,还要特别加强对犯罪分子集中区和野生动物分布区周边社区群众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就地保护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设立森林公安局;在州、地一级设立管理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在核心区、缓冲区设立管理站,下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网络,进行就地管护,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
坚持依法保护,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中心,以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配套法规为补充的法制体系,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甚至采取公审、公判的形式,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并且,我们每一个执法者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利剑来保护林区野生动物。
[1]刘春延,聂鸿飞.塞罕坝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6
关键词:区域,自然植被,恢复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森林采伐,放牧过渡,天然植被大量垦殖的现象日益加重。人类面对严重的生态退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规模浩大的生态建设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其范围之广可以说是从南疆到塞北,从干旱的荒漠到湿润的沿海,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举,可谓成绩斐然。
然而,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洪水、干旱以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大自然的警钟不仅让人们产生了日益深重的环境危机感,更迫使人们不得不去进行新的思考和反思。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往往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强而发展蔓延的,人为的不合理的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人类的经济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开展更大规模的生态建设,种植更多的人工树林,也不可能遏制住生态退化的态势。可以说,即使是我们以往所采取的举措可能奏效,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挽救,也只能是十分有限的。现在人们终于走出了这个困扰了我们多年的认识误区,开始进入了新的认识境界。这就是必须要从解决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调整人的经济行为,解决人为的生态破坏因素,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的生态保护新理念。
1.区域自然植被状况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地域辽阔,富饶美丽,国土面积45.4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生态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是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孕育了丰富的草甸草原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分析,主要有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六种植被类型。它的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
2.植被恢复误区的困惑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进而形成的。生存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和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体系。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比例绝不是随意的。人们必须从植被恢复的误区中走出来。
2.1引入和使用外来物种的潜在危机
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能够自行繁殖和扩散,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改变,通常具有抗逆性强和繁殖能力强,能够迅速扩展和蔓延的特点。就一个区域而言,外来入侵物种既可以是来自境内,也可以是来自境外。我省目前具不完全统计,只有豚草、三裂叶豚草、辣子草等有零星分布,还没有带来明显的影响。外来入侵种如若占据了其它植被的生长空间,生长良好的森林也就变成了被单一物种垄断的平地。最麻烦的是,一旦外来物种大面积入侵后,失去人类的控制,往往是想尽所有办法,仍然无法限制其继续扩散。
2.2忽略了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的交互作用
物种组成的异质性特点,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有立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而恢复和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天然林对异质性的要求,树木之间自然难以形成自然竞争,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结构,限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过于单一的植被,将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论文大全。
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是因为生存其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作用关系,物种间的这些交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得以传播和扩散,依赖的是传播种子的媒介动物;而控制病虫害的天敌动物,控制着蚕食植被或引起疾病的生物的数量,使生态系统不会因为某种昆虫的过度繁殖而崩溃;特别是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加速土壤营养循环的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内的正常营养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农业区的植被恢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面积连绵不断的农田,而频繁的虫害,使农业依赖于杀虫剂,土壤营养只是消耗没有返回,又使农业依赖于化肥。20世纪50年代,我省黑土带的土层深度为60-70cm,现在已减少到30cm左右,目前黑土层每年正以0.3-1cm的速度流失,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层可达0.4-0.7cm,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1/3-1/2,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地的生产力大部分喪失。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黑土地将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消失。如今农业区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当务之急不仅要尽快停止开垦新的农田,也要尽快恢复不适宜农耕土地的恢复,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持工作。在农业区保留当地天然植被带或斑块,以供作为控制害虫和授粉媒介的野生动物所用。这样既可以改进水文,为农作物庇荫和防风沙,还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景观价值。
2.4城市绿化很少考虑植被的生态功能
现代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共园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生花卉和常绿物种,大量引入外来树种和草种,却没有考虑到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价值,能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以及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而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而是盲目的修建大量花街和物种单一的绿地,忽视了城市植被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实现城市植被的完整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城市的绿化应该以恢复自然生态为主,应该把非自然的展示限制到最小程度。除了发展各种观赏植物,也应该从改善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出发,充分重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3.天然植被的恢复要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3.1植被恢复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导向
自然恢复就是无需人工协助,只是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封山育林、宜荒则荒是自然恢复的典型方法,可以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强自然更新,缩短实现森林覆盖所需的时间,保护珍惜物种和增加森林的稳定性。论文大全。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只要是人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就将逐渐恢复并失陷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不过除了自然恢复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人工恢复的方法。人工恢复不能是仅仅以简单的目的而种树种草,主要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和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
3.2增强天然植被重要价值的认识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如此之少的天然植被正在默默地为我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些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有些甚至不为公众所知。据测算,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高达15%-40%,而灌木和地表草木层拦截并保留的雨水比树冠层更多。论文大全。地表植被如苔藓层,更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过去我们忽视了枯枝落叶层,实际上厚度只有0.5-1厘米的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的效率可以达到80%。地表层和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缓解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其本身也可以吸收并存储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持水能力。湿地作为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人工环境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地表植被覆盖很差,保持水的能力较弱;生物多样性匮乏;营养循环过程受阻断;生态系统状况十分脆弱。
3.3加强对当地物种进行生态恢复的研究及实践
中国幅员辽阔,黑龙江省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也很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也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目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式。要优先保护现有天然生态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加速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现实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付诸行动,在进行一些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不断提升天然植被恢复的意识和理念,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除了有关主管部门和专门的研究机构有责任加强对当地生态的研究外,为全社会及普通民众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和提倡大家更多地去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是极其重要的,让人们多了解自己周围的生物,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和作用,恢复中国天然植被的梦想也才不再遥远。
关键词:案例;核心概念;生活实际
生物学科本身也具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但是学生仍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参与意识往往并不强烈,甚至对多媒体也失去了最初的兴趣。教学方式难免又走回原始模式之中。这样教师就很难将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核心概念的构建工作进行到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巧用案例,认真筛选甄别,就能灵动生物课堂,轻松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
“案例教学”最早在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脱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是指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针对一些具体的教学片段,列举一些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到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利用教学案例的情境感染学生,体现出语言与情感的作用。
案例:受伤的巨星姚明――可用于《动物的运动》一课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曾经是NBA火箭队中锋的姚明身高是229厘米,是很多学生的偶像。我在讲动物的运动一节课的时候,捧个篮球进教室,学生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接着我就先后播放了两段录像,一个是姚明打球盖帽的漂亮动作的录像,还有就是姚明受伤的录像,引出动物行为,动物运动的知识,并且关注对运动系统知识的学习。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很顺利地进行核心概念的教学。在教学的最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几个讨论题:①肌肉拉伤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动,为什么?②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③大家喜爱的姚明为什么退役,是运动系统的哪些部位受伤了?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运动不但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作为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聚焦生物学的“社会热点”,给学生与众不同的生物课堂呈现方式,突出核心概念的教学。
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如果我们懂得与时俱进,总是走在时代的前端,那么我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就会影响着学生。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动物世界,看体育新闻等,那么我们就改变他们的这种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他们的漠不关心,我们用时事热点话题的案例去刺激他们的敏感神经。
例如,讲“保护生物多样性”时,我选取的案例是一本书,书名为《希望》,这是珍妮古道尔近年出版的新书,她在扉页上写到:此书为纪念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最后一只瓦顿小姐红疣猴和最后一只白鳍豚而作。它们孤单而无奈的结局,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工作,防止其他珍稀动物面临同样命运。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在封底也写到:与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物和谐相处是人类的必修课,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不合格的学生。为什么会选择一本书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呢?因为我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像是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一样,一节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就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初识这本书与书中的故事,就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我就从另一个视觉展开了教学,运用一本书开始一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旅程,感觉和学生在心灵上有了更多的交流,感觉能够让学生构建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概念,在情感上能唤醒学生的意识,我觉得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更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捆绑和局限。这个案例的应用我觉得是非常可行的,我也在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