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第1篇

1.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1.1物流概述

物流是一个新的科学分支,它最早起源于美国。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效的物流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通常是指一个产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为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所在地是不同地理位置而产生的实践差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现代物流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以外的界限分离,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对企业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以实现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物资与信息的流动,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品的销售以及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的活动周期。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物流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企业战略计划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观点看,企业物流是企业中的一个属于支持性质的部门,仅仅只是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起到一种支持和促进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连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关键,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改造,使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本回报率,使企业从物流中心获得丰厚的利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

受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制约,物流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一般都存在着经营成本大、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模式落后、交货不够快捷、安全性差、缺乏竞争力等缺点和劣势。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服务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3.2企业物流管理滞后,现代化设备不足

许多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纸笔时代,或者一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但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更不用说通过网络管理企业物流的方方面面。虽然有些企业应用了现代物流设备,但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长期以来物流专业人才稀缺,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没有得到相关企业和部门的足够重视。

3.3物流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落后

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这一因素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也阻碍了物流管理服务方式、运作模式的组织创新和发展,制约了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4. 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4.1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规划,采购到仓库管理,目前的物流管

理业务和库存控制操作系统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点,依靠人工记忆的处理是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购买,验收以及保证货物质量和交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致使库存堆积,交货延误,成本增加,进而企业就会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要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的情况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4.2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物流管理知识

首先,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的思维模式,加强对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实际业务的现代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其次,企业应重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要加大力度管理,并积极与供应商和用户进行及时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整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树立绿色物流的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强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

中小企业需要的综合物流专业的管理人才稀缺,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物流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还应设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使工作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人员资格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体系,并运用相关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再次采取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4.4改善物流管理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升级,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的关键。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第2篇

(一)现代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观念的起源是在二战时期的美国,主要作用是进行美国的后勤管理,以满足战时军备的需求。这种理论随着战争的发展传入日本,而我国物流概念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留学生带入的,将物流第一次引进中国,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的加快、物流产业不断的进步,形成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体系。物流管理理论的形成,将传统意义上被动、从属的物流管理进行总结和上升,使其发展到管理学层次,形成系统的理论。现代物流管理学理论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目标,将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指挥和控制,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工作效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主要对物流管理进行总体的规划,统一指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商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

提高顾客满意度: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的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顾客满意度的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对顾客满意度较为忽视,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顾客的感受。在货物配送的过程中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在配送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造成顾客信心的缺失。现代的物流管理对满意度重视程度较高,售后的服务也较为到位。合理利用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对信息重视起来。现代的物流管理对信息的利用较为合理,许多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宣传,而且可以使顾客随时了解物流配送信息,增加顾客的信心。同时,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平台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物流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造成团队协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复和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提高工作效率是节省成本的关键,在相同条件下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源。现代物流管理在进行人员安排和科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与传统物流相比在企业责任落实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物流管理建议

(一)加强体制创新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分工较为细致,在物流管理方面也设置了一些部门和体系进行指导,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混乱。因为物流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部门,如果因为部门分工过于细致造成协作的中断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各个物流部门只服务于本部门或者是本区域,只是对其上级本部负责,这样就造成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沟通较少,使得整个管理体系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制定相关的措施将物流相关行业进行合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进行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全国的流通网络,对物流的横向网络的建设要重视。最后就是政府对物流产业要进行扶持,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进行侧重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资源。

(二)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

中国的物流管理,现阶段来讲还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效益,多数的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降低销售成本和增加利润上,对管理的认识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其中不仅包括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包括管理方法的借鉴。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

(三)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是当今社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重要的职能。资金、物流、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物理管理在信息收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效率较低,流失了大量的资源,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和效率等方面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视。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也要大力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全国物流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提高。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国际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为其垄断经济做准备。我国目前是人才的需求高峰期,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物流方面的人才,毕业生的数量和社会的需求存在比例的失衡。但是许多的企业为了自身成本的考虑往往拒绝引进人才,造成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往往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改变自身观念,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在进入企业以后,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且提出自身的建议,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专业。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关系

因为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服务市场格局不断被打破,各区域内的运输公司和仓储已经和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因为自身发展需要,对区域内物流产业进行收购,使得物流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区域经济的收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区域经济中,物流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且和本土产业形成竞争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水平,和本土产业保持战略合作的关系,使自身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二)与区域信息的关系

信息的共享对物流管理非常重要。区域经济中,企业经营优势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本土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与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形成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在体系中的企业都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的效率。因为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的物流企业,本身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配送等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区域经济的资源,对于物流管理中信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与当地税务关系

传统的物流管理在纳税方面只需要缴纳营业税即可,但是随着课税制度的改革,按照行业的不同将营业税分成了不同的税目,采用了不同的纳税比例,而且每个区域纳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运输业统一执行的是3%的税率,而其他服务业就需要5%的税率,物流产业是集仓储物流和配送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因此在税费缴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因为地域的差异,各地对物流配送中各个环节的税费缴纳标准存在差异,给物流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后中对税务的核算要变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税务的核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第3篇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的复合型产业,它几乎涉及到物质资料生产和流通的所有部门,成为联系各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的主要纽带。国际上,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美国、日本、欧洲是全球现代物流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物流产业发展各具千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产业的国家之一,2004年物流产业总成本为10150亿美元,占GDP的8.6%,美国物流企业在世界10强中有4家,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两家最大的公司UPS和FedEx。

日本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据统计,目前日本的物流产值是42万亿日元,其中企业自营物流21万亿日元,第三方物流21万亿日元,各占50%。

德国是欧洲物流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德国邮政集团已攀升到欧洲最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宝座。2004年,物流产业规模达150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GDP的7.2%,并占据欧洲物流市场25%的份额。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这些国家的贸易物流的国际竞争力也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欧洲主要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最高,如荷兰为4.18、德国为4.10、英国为3.99;日本为4.02;美国为3.99。而同期高收入国家的平均物流绩效指数为3.67,中高收入国家为2.85,中低收入国家为2.47,低收入国家为2.29,中国的物流绩效指数为3.32。

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高效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借鉴其经验,将给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体制的特征与制度创新

1、美国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美国是物流概念和物流技术的起始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高效地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支援任务,被概括为“后勤供应”(Logistics),后演变为现在的物流概念。战后,这种组织管理手段被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物流在“放松管制”经济管理政策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1977-1978年《航空管制缓和法》的实施,拉开了物流管制放松的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1982年通过了《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根据这两项法案,运输公司可以灵活地决定运费和服务。1984年《海运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运输市场的全面自由化。80年代后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物流的现代化。

美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健全,联邦设有多种管制委员会。例如海运委员会负责国内沿海和海洋运输,联邦能源委员会负责州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联邦法院宪法及运输管制法律的解释、执行、判决和复查。联邦交通、商务、能源、国防等行政部门负责运输管理的有关行政事物。联邦物流机构与州际物流机构一起构成美国的物流管理体系。美国物流产业发展一般来说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信息技术革命、质量创新理念和企业联盟竞争战略,但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制度创新与制度环境的优化。1980年通过的《汽车承运人规章制度改革和现代化法案》,即通常所说的《MC-80法》和《斯塔克司铁路法》大大减少了联邦法规对运输业的管制,使作为物流服务重要手段之一的运输业更为接近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进而导致运输费率总体的下降。有资料表明,从1981年到1986年,美国的物流费用占当年GDP的总水平,从16.2%下降到了11.6%。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物流费用总支出基本上稳定在当年的11%左右。与此同时,物流服务市场的容量则从1981年的约5060亿美元增长1997年的8500亿美元。考虑到这一时期正好是美国新经济的成长期,从里根政府开始的刺激供给、放松管制、减轻税负、降低利率、鼓励创新等,使市场更接近于充分竞争,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西欧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在西欧,由于欧盟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物流管理政策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欧盟在促进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制定并大力推行的统一贸易政策、运输政策、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构成了欧洲物流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基础,进而有力地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二是西欧各国政府积极为本国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英国的物流管理体制与美国有相似性,但集中管理的程度要比美国高。60年代后期,由经济发展部和管理协会共同创建了物流管理中心。该中心最初以工业企业高级管理顾问委员会的形式出现,积极协助制定物流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地区性、全国性物流专业会议。在此基础上,于70年代后期正式成立了物流协会。英国物流协会的会员主要是从事进出口业务和货物流通、运输、装卸等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协会的工作包括举办年度巡回讲座、设置物流管理奖、出版发行物流管理通信刊物等,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西欧的其它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荷兰,物流管理体制也各有特色。在荷兰,政府运输部门对分散的、按不同运输方式管理的政府职能进行调整,按照货运和客运的要求分别组建了货运管理司和客运管理司,并把由不同运输方式管理的基础设施投资职能全部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司,便于政府按照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运输管理和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形成了高效的物流管理体制,而荷兰的物流绩效指数在欧洲国家是也是最高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各国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各国物流产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运输领域,英国铁路方面的私有化改革是相当有影响力的。随后,意大利等国放松了对运输价格的管制,荷兰、德国等国家也减少了承运人资格的管制,这些放松管制措施直接推动了欧洲运输业自由市场体系的形成。同时,各类运输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获得了竞争发展的宽松环境,不断延伸与扩展物流服务,促进了整个欧洲物流绩效指数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3、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现代物流的理念虽然发起源

于美国,最近几十年来却在日本获得了飞速发展。总的来看,在现代物流方面,日本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情又能与欧美等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发展道路。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是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状况、产业格局和具体国情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更是出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虑:日本是一个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型国家,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贸易立国”和“海运立国”思想的确立。与此同时,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也需要高度发达的物流产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运输方式和仓储业的革命性变化来提高经济效率,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物流管理体制。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拟定了《仓库业法》,在《商法》、《民法》中也有关于仓库的消防法及一系列的法规和法令。1997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综合物流对策”,目标是在亚洲建立最先进的物流体系。2002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一个5年计划,通过利用数字化来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作为改革国家经济进程的重要一环,并提出了“综合物流管理”的观点,即把生产以及生产以前的过程,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售后服务、销毁回收等全过程,设定为一个系统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使日本物流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更进一步。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中心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如日本最大最新的综合物流中心――和平岛货物中心建设总投资572亿日元,其中70%由中央财政出资,20%由东京地方财政出资,10%由企业投资。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在完善道路设施,改善城市内河运输条件,缓解城市道路阻塞、发展货物联运等方面,日本政府出台了许多放松政府管制、建立政府部门协调促进机构、提供政府援助等可行的鼓励政策。

三、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体制带来的启示

对于现代物流的管理,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方面。在宏观方面,政府对现代物流的管理强调计划性、整体性与协调性;在中观产业层面发挥以行业自律为宗旨的物流管理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微观方面,企业需要现代管理理念的支撑,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理念,要应用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技术。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物流管理的差别,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有很强借鉴意义。

1、在宏观层面构建和形成具有协调功能的物流产业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

现代物流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很难想象有一个部门能进行各个环节的管理,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说明,现代物流发展产业的统一性虽高。但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相关各部门的管理活动协调性实现的。因此,从国外物流产业的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主要具有宏观调控、管理分散、组织科学、协调统一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管理体制在分散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效率。从发展现状看,经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这种高水平的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对物流产业未进行集中管理,而是根据其经营的具体内容,通过物流各个环节的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协调配合,形成全国、地方通畅的物流管理系统,共同管理物流活动。如美国,物流涉及的安全、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工农业产业、商业贸易、海关等多个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通关、运输组织、仓储管理、安全管理等,均由相关的部门统辖管理,各司其责,表现出了很高的效率。总之,迄今为止,国外物流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除部分国家如日本等是在国家制定的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在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方面给以政府扶持外,各相关部门并未有特别管理方法,而且政府干预不很明显,美国更是因在80年代中期放松运输管制,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2、在产业层面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宗旨的物流管理中介组织

大量物流管理中介组织的存在是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创新和传播物流知识为物流行业服务:举行年会、研讨会则是其传播和创新物流理论的主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该协会将遍布于国内外各大物流公司中的美国物流协会成员组织起来,讨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交流物流的新理念,促进物流理论的新发展。日本物流协会(JILS)与美国CLM相比,在政府与企业间的行业管理功能更趋明显。日本物流协会是经通产省和运输省认可,由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三方共同组成的专门从事物流发展研究的全国性行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在政府引导和授权下参与物流管理工作,并由此成为政府对物流管理的有力助手。例如,它可以对有关组织创立的物流系统进行调查,可配合政府拟订有关日本物流产业系统标准的草案,可以对物流设备的生产和配送活动进行数据统计,还可以向政府提出制定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并通过这类建议的形式在实质上参与国家对物流的管理。可见日本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物流产业进行较为集中的管理,效果非常明显。

3、在企业层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企业外部的供应链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第4篇

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何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中途陨落,有的历经坎坷仍生生不息?纵观中外名企,现代化物流管理极其重要,尤其是供应链管理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业等组成的物流供应链在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创新和调整。

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最大程度实现客户要求服务水平是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提升企业的战略优势。按照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客户。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已成为目前很多国内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面对激烈竞争、高深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传统企业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统的生产、采购、销售模式,已没有办法适应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到流通的周期,降低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已成为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和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仅物流活动的功能范围不断扩大,物流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现代物流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从企业内部来讲,它是对信息、运输、物料供应、搬运、存货管理、包装、仓储、实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业流程的综合协调整合;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企业物流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物流作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

第二、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当今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物流动作在产品生产组织的基础上也同时向企业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特别是增加了产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现代物流将更多的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强调物流动作客户导向性,成为客户驱动物流。

二、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手段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国内市场而不断发展,企业的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将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需取得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来获取。沿着价值优势的轴线,物流管理创新能够缩短提前期,增加可靠性,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一、现代物流管理创新的中心在于对现有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创新。从工业化以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被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步骤。这些分割了的业务流程,差错多、步骤多、周期长、反应慢,这些都是竞争力的杀手。创新就是要缩短周期、减少步骤、加快速度。伴随步骤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也就相应减少了,从而得到了更高生产效率。现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总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整个供应链物流的管理。要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技术创新和生产线的优化上。向生产要利润、要成本降低的空间有限,我们要着手物流管理,通过卓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越的物流效率,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能比其他竞争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成本高低差异来显现。对于顾客来说,价值可以独一无二的服务,也可以是低价格。价值优势就是与竞争对手的价值差异化能力。一个物流管理技术娴熟的企业,如果在存货的可得性、递送的及时性和交付的一贯性等方面领先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伙伴。一个拥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

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直扮演辅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途径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范文第5篇

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并将其看作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战”期间,物流以“后勤管理”的概念出现,在战争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谓“后勤”即针对战时物资的各个环节共同构成的整体进行统一的布置,具体包括了物资生产、物资采购、物资运输、物资配给等,以求达到降低战略物资管理费用,提高物资管理速度、优化物资管理服务的目的。之后,物流的概念逐渐改变为“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从发生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也是保证物资管理合理有效并以较低成本对物资进行计划和管理的过程。”这也意味着物流的概念已不再是对活动的总结,而是管理学层次上的概述。物流的概念随着“市场营销”的理论由欧美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将物流定义为“将物品由供应地向消费地流动,并进行关于该物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和配送等相关活动的整体过程。

2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

2.1生产、经营环节管理力量不集中

生产、经营环节管理力量不集中的问题在我国物流企业之中有着普遍的存在,生产、采购、运输、存储等方面物流管理力量的分散导致经济发展的规模无法扩大。例如:某些物流企业存在着部门仓库闲置的情况,但企业的领导层对该部分闲置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导致仓库的利用率降低以及经济损失的发生。

2.2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不够有效

从我国整体的物流管理水平来看,我国物流工作的服务质量不够高,与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符。这是因为部分物流公司仅仅重视运输和存储工作,却未对其他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仍然不足,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2.3物流管理硬件条件不够优秀

目前,企业在对生产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环节中往往忽视了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仅仅围绕生产的流程进行设计和规划,这对企业物流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保证生产的工序与现代管理的要求相符合,克服企业内部交叉作业、迂回运输等现象的发生。对进行自营物流的企业,尤其需要重视硬件设备的整体水平,在完成物流过程的同时不仅需要以人力为考虑主体,也要对物流管理的硬件条件进行优化。但无论是何种企业,都不能脱离人工的配合,完全进行机械化的操作,这也是十分不可取的。

3关于我国物流管理发展对策的研究

3.1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先进的物流管理观念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众多战略性内容中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一部分。企业需要在内部尤其是领导层树立起先进的物流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成本、质量和销售为主体的方式,积极进行物流管理,详细的方法如下:其一,企业的领导层需要重视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领导力,不仅需要对生产和技术进行创新,还要积极优化物流管理。其二,企业要采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能仅将其看做是“功能性活动”,而要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努力为客户创造利益。

3.2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管理部门机构体系

要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管理部门机构体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使物流管理部门与企业生产和经营流程相适应。这要求企业根据整合物流功能的原则,调整物流规划,在整个运输、存储、装卸、包装和流通的过程中体现出物流管理的职能。只有将物流的各个环节相整合,统一进行控制,才能提高物流管理的执行力。第二,区分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的业务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情况,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专门负责商品交易中的一项特定活动。

3.3采取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若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第三方物流,就能够突破地区的界限,进行物流的长途配送,从而发挥出企业物流高速、高效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能够节省各方面措施的开支,从而企业能够从物流业务分离中得到收益。第三方物流的供应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计划和高效率的物流运输手段,从而使企业的库存减少、现金流量增加。

3.4提高物流管理的技术水平

要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企业不仅要积极进行物流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加大投入,提高物流管理的技术水平,从而将物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此处以沃尔玛为例,作为世界著名的百货公司,沃尔玛公司有着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将各地的分店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形成了高效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企业可以积极向沃尔玛学习,加大投入,提高物流管理的技术水平。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