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现状;对策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及各个工作环节,都是在教练员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教练员既是这个过程的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能够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管理水平,能最终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水平。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体操教练员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6年-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竞技体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期刊和互联网权威网站、阅读国内外关于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结合2006-2009年的《中国体育事业年鉴》对有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

(2)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收集的有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分布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东部地区一线队伍教练员人数占一线教练员总人数的67%,说明东部地区一线队伍的教练员比较充足,但是二、三线队伍教练员人数相对偏少,因此不利于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所占比例分别是23%、26%、28%,总体看一、二、三线教练员分布比较均匀,但是人数偏少,特别是一线教练员人数较少。西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比例分别是10%、22%、17%,西部地区一线教练员人数是东部地区的1/7,教练员人数差距明显。从东、中、西部教练员人数总体来看,二线队伍教练员人数整体偏少,而且我国东、中、西部的教练人数差距非常明显,体操教练员人才分布呈东强西弱的态势。

2、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年龄结构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东、中、西部40岁以上的教练员分别占总人数的47%、47%、49%,30-4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34%、32%、33%、20-3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19%、21%、18%。4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多,平均年龄稍微偏大,一般在30-45岁是最合理的年龄结构。从上述比例来看,三个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年轻教练、中年教练及大龄教练比例相对合理,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数量偏少。

3、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文化层次

东部地区:研究生学历有1人,本科学历有186人,占全国教练员的61%;专科学历有23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1%;中专以下学历有7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9%。从文化程度来看东部地区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高,但是高学历教练员偏少。中部地区:各个学历人数占东部地区的1/2―1/3。西部地区教练员学历层次与东部地区对比相差很大,教练员的数量不足。本科学历教练员人数偏少,专科以下学历也明显不足。

4、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职称结构

东部地区国家级教练员有11人,是中部地区国家级教练员4人的3倍,是西部国家级教练2人的5倍。高级教练员82人,中级教练员只有214人,初级教练员112人。中部地区有国家级教练员4人,高级教练员40人,中级教练员86人,初级教练员7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97%、19.70%、43.36%、35.97%。教练员结构相对合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总人数仅有127人,教练员严重短缺。国家级教练员和高级教练员人数仅有14人。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人力资源欠缺的特点。然而技术职称的高低,是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与业绩、学历直接连接在一起。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要有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指导训练。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训练指导,也很难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

三、结论与建议

西部地区教练员人数和东部教练员人数差距较大,教练员整体人数普遍不足。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较少。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以促进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注重对年轻、高学历教练员的培养。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使我国各地区的教练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 65-68.

[2]吴燕波.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1) 56-58.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教学楼;防雷保护;具体探究

目前很多学校教学楼内都配备了一些电子设备和建筑自动化系统,这些设备和系统易受雷电的影响,若不做好教学楼的防雷保护工作,会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并且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一旦发生雷击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损失将不可估计。将学校防雷工作做好是学校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

1 雷电的破坏形式

雷电对于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主要的破坏形式是雷电波、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的入侵。如果是直击雷,破坏形式就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对建筑物进行入侵,产生电效应和热效应,导致建筑物出现受损。另外,如果建筑物受到直接的雷击,强大的雷击电流就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具体的原因是电流会沿着接地引下线,接地后就会让电位瞬间提高,会产生极高的电位,这样就会造成电力设备的损失,甚至会引起人员的伤亡。

建筑物在受到雷电的攻击的时候,就会出现雷电感应,雷电感应是在雷电发生的时候,会在相关的导体上产生一定的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金属部位由于摩擦就会出现火花。雷电感应既可以是来自对地雷击,也可以是来自云间放电。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地雷击的发生,会出现较大的感应浪涌,这样一来其电压就会增大,其雷击半径也会逐渐的增加,在500m这一范围内的设备都可能会被破坏。而云中放电的电压相对较小,但是其发生的概率也更高,雷电的破坏也会极强,因此,云中放电也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十分严重。

雷电波的入侵在雷电灾害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形式,这是因为雷电会沿着各种线路,如架空线路,或者金属管道等有导电性质的线路侵入到建筑内部。这样一来,将会对很多的教学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2 教学楼及其雷电风险评估

学校的教学楼是用作教学科研用,一般教学楼内部的人员都相对较为密集。因此对教学楼的安全设计要求一般都会很高。现如今,学校的教学楼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设计一般要在五层左右,屋内要有电脑、语音室、图书馆和办公室,还要设置阶梯型的大教室,属于智能建筑物。

根据相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在进行学校教学楼的安全参数进行计算的时候,要计算出学校预计可能发生的雷击次数、有可能会对教学楼电子信息系统产生影响的雷击次数等一系列关于雷电风险评估的计算。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教学楼的防雷类别进行分析和确定,从而采取更好的防雷措施。一般来讲,教学楼往往会被认定为是二类防雷级别,教学楼里电子信息系统的发生防护等级要求一般是B级。

3 设计指导思想

设计指导思想需要按照区域进行基本的划分,建筑物的外部主要是雷击的主要区域,发生雷击的时候,会出现损害,而且外部设备的危险较高,是直接与雷电发生基础的区域。这一区域是暴露区,暴露区是0区,如果是非暴露区,例如建筑内部,就要按照1区和2区进行划分,可以按照危险的程度来判断并确定防雷设计方案。

4 学校教学楼的综合防雷措施

4.1 防直击雷措施

学校教学楼按二类防雷级别保护设计。在教学楼顶部设避雷带,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屋面避雷带采用F10mm镀锌圆钢,每隔1.0m用支撑杆固定。利用结构柱内两根F16mm主筋作为引下线,以焊接的形式从柱顶直通到柱底,与基础钢筋焊接相连,并与大楼基础钢筋、梁柱钢筋、金属框架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教学楼内竖向金属管道应每三层与圈梁的均压环相连,均压环应与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相连。

4.2 学校教学楼的内部防雷保护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针对于网络系统的防雷,从可能引雷的三条途径:电源线路、网络线路、通讯线路,根据每一类设备的特性、需要的防雷等级程度,选用性价比合适的防雷产品,做到以合理的价格达到充分的防护,确保设备对直击雷、感应雷以及线路操作过电压的全面防护。设备集中的机房应设在顶四层以下。机房设备应摆放在房子中间,这里雷电电磁场最弱,不能靠窗口太近,不能靠楼立柱太近,不能离主地线及没有安装的外线太近,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4.3 电源系统保护

从总配电房开始,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设置四级雷电电涌保护器。在学校教学楼总电源配电柜安装一组低压电源避雷器作为第一级雷电电涌保护;在楼层分配电柜处安装电源避雷器作为第二级雷电电涌保护;在特别重要的校园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室等配电盒处安装电源避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并且对网络中心主服务器采用防雷插座细保护。这些保护起到对从电源线上进入的感应过电压的拦截、泄放保护作用。SPD的三相分别并联空气开关后面相应的线路端子,中线接N端,地线接至配电线路接地排、机壳或PE端。

在安装SPD时应注意:第一级SPD相线连接线及地线截面不小于25,第二级SPD相线连接线及地线截面不小于16,第三级SPD相线连接线及地线截面不小于10。

4.4 信号防雷

学校教学楼里一般都会安装电视、网络、监控等设备,这些设备会接收一定的信号,雷电易沿着管线和信号传输途径而被引入教学楼内部。因此教学楼还应当做好信号防雷。一般要采取直击雷防护和屏蔽措施。为抗御直击雷和降低雷电电磁干扰,教学楼应采用法拉第笼进行电磁屏蔽。比较重要的信号设备机房须采取防直击雷措施,但不能盲目以高塔来避雷,传统的金属避雷针高高耸立在建筑物屋顶,这样反而会增加落雷的概率,造成对楼内及其周围更严重的感应雷击。对此,教学楼顶应该敷设避雷网做为接闪器,避雷网由不大于3m*3m的方形网格构成,每隔3m与避雷带焊接连通。网格由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交叉焊接构成。

5 结论

雷电灾害已成为破坏性日趋严重的灾害之一,面对日趋严重的雷灾,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特别是学校,在防御雷电灾害方面学生更是弱势群体,学生们肩负着家庭的期盼,肩负着祖国和社会的期待和希望,所以做好学校防雷工程,增强校园抵御雷电危害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对学生安全高度重视和负责的体现。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读图能力,培养,提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学会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着眼长远,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地图能力和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阶段七、八年级的地理教学。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仔细分析了近年来部分省、市的地理中考试卷,我认为读图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现就初中年级地理教材有关地图的教学作出部分归纳,以便于和广大地理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几种常见的地图

1.经纬网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P5-8页“纬线和经线”这一框题,主要讲述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的有关知识。在上课过程中,讲授这节内容时,经常觉得学生难以接受,仿佛有一种看“天书”的感觉。课后我和同事交流探讨,认为学地理犹如有一道“高门槛”。那么如何上好这节课,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就结合图1.10和图1.11这两幅图,重点分析经线和纬线的排列变化方向;记住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它们是分别取英文东(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h)的首字母。然后结合地球仪详细讲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同时利用经纬网图解决实际问题。并借助经纬网图的有关练习来训练学生,以便于更好的掌握。

近年来部分省、市地理中考试卷,发现每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出现在试卷上,而且分值也较大。可见有关经纬线知识的掌握和训练不可小看。

2、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

七年级地理P49-56页讲授的是“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师可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百叶箱、雨量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让学生注意观察连续的气温情况,每个小组只要求关注一天的气温情况,最后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老师发的表格中。

上课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记录的气温变化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右图(图1),在这几天内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图1

在什么时候,最低大概什么时候、这几天气温有没有变化。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完毕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时,可以结合图,再结合实际生活,联系部分地区的干旱、洪涝发生,让学生自己归纳降水的时间差异和地区差异。通过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以及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最后分析总结一下一个地区的气候。

3、地形图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表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和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①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②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材暂不作要求,则要求学生记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根据这一个规律掌握地形的陡缓。

(2)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的,它表示沿地表某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如八年级上P22页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七年级下P6页6.7“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和6.8“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等地形剖面。

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的?(如图2),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 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通过这个剖面示意图(图3),就能够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论文发表。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4、景观图

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地理景观图片较多。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则是十分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西双版纳地区景观图、北京旅游景观图、黄土高原的窑洞、七年级下册图8.11“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图9.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等。通过这些大量图片的展示小学教育论文,更加直观形象、一目了然。通过这些图片,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5、结构图

这种图形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也比较多。如八年级下图6.28“台湾省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图7.3“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5“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8.13“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等。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就可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6、区域地图

区域地图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几乎每一节区域地理都有区域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这些地图,充分利用地图获得大量地理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区域的内容,掌握本区域的知识要点。

二、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图文结合

所谓“图文结合”,即地图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地图图像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可以引起学生对图像内容的好奇心,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印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进行教学——图图结合

所谓“图图结合”,即教学挂图。地图册和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相结合。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由于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无图不成课

通过以上运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如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着捞不着边”。

五、加强地图知识应用的指导——地图随我行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尤其地图的应用更为普遍。据调查,我所教的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家里都有地球仪,很多学生家里都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少数学生家里除了学校发给的地图外再没有别的地图。看来地图是绝大多数家庭必备的文化用品。当拿到一幅地图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读懂,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有图且会读图,可是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运用地图呢?据一次问卷调查,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有36%的学生要查阅地图,而54%的学生则是问别人怎么走,还有10%的学生跟着别人走。可见,能在平时自觉使用地图的学生还不够多,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应用地图的指导。当学生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时,53%的初一学生和82%的初二学生能知道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位置,其余的学生则只知道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区市的位置。地图就在家里,怎么不查查呢?看来向学生提出这项要求是很必要的。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当然,要做好它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还有许多方法,教师还要做出很多努力。。以上是个人浅薄的认识,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指教。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3.10。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李峻峰、石高俊:人教网。

4.《试论地图学习能力的结构与评价》,蔡国霞:广州教研网。

5.《中学地理教学探索》,金正杨:上海教育出版社。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学习教育情况

开发区于3月12日召开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传达了县委对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对全区活动的开展作了全面部署。3月18日召开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学习辅导会,认真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关键环节及分类实施、组织领导等内容。各办局分别召开学习会,学习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及县委书记李晓雷《始终聚焦“”,大力倡导“三公”》的讲话精神。3月21日上午组织区机关全体党员参观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4月2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鹿楼烈士陵园进行了扫墓活动。自3月25日起,每周六全体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至今在会上已集中进行了“答三问,强五心”讨论,“三学三问”笔谈,学习了重要讲话及党的群众路线相关理论,观看了《焦裕禄》、《大无大有——身边人眼中的》、《之害》、《失德之害》《权位误区》等专题教育片及《认真开展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讲座。目前共进行了8次专题集中学习,观看了6次教育专题片,开展了一次群众路线教育考学活动。撰写心得体会60多篇。并按照“回头看”要求,针对目前在存在的教育活动开展机关好于社区、社区间开展不平衡的情况;个别社区对学习重视不足,征求意见、查摆问题不到位的情况,指定学习材料、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全面扎实开展,讲认识、找差距、明方向,切实做到了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四落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二、征求意见情况

开发区班子成员坚持开门搞活动,主动带头查找“”问题,将“”问题作为听取意见的重点内容,深入包挂社区、企业,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把“面对面”和“背靠背”结合起来,“真听声音”和“听真声音”结合起来。班子成员由党工委书记张复俭带头,分别对各自包挂的2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于4月9日和4月12日分别在开发区召开了20家重点企业代表座谈会和17个社区支部书记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社区和企业党员干部对开发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社区、企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了指导。通过向辖内17个社区和20个重点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班子成员走访、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社区支部书记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在征求过程中,将流于形式的意见全部退回,要求重新上报。经详细整理共得出重大意见56条,其中:“本地本单位自行整改”的意见46条,“需与其他单位合力整改”的意见4条,“需上级牵头整改”的意见6条。针对在征求意见环节存在的党员征求群众意见、支部征求党员意见不到位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按照“回头看”的要求,全力做好“三征求”工作。在原有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新增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社会民生、企业发展、开发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103条,其中“本地本单位自行整改”意见83条,“需与其他单位合力整改”的意见9条,“需上级牵头整改”的意见11条。

三、即知即改情况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网络;稳定性;无线局域网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已成为局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院在已经拥有的有线网络上,为满足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共享教育网络资源的需要,在校园的教学楼、会议中心、图书馆建立了无线局域网。

本单位的校园无线网络因有用户广泛、使用地点范围广、移动设备参差不齐、使用者素质水平高低不同等特点,对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措施能有效避免无线网络因稳定性引起的相关问题。

1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因为无线网络的特殊性,无线电磁波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或者是非法入侵,从而影响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因此,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无线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这两个指标也影响到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率等其他性能指标。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是指无线网络中信号应该是持续良好的,信号强弱程度应该是保持不变的,信号强度不受外界干扰而影响,即使是信号弱的地方也不能出现一会弱一会没有一会又良好的现象。

2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要使无线网络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就必须对影响无线网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网络稳定性的原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解决对无线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带来的影响,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学院的校园网,使校园的无线网络能更加可靠安全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2.1 环境及干扰

无线网络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只在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范围下才能稳定工作,特别是南方的夏天,设备容易因为受潮及散热必不好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的情况。

环境及干扰是影响无线网络信号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两种干扰源会影响无线网络的信号,从而使其稳定性下降。

一是网络周围其他类型的射频信号干扰,如区域内的空调、蓝牙设备、电子遥控器和电教的无线扩音设备、无线话筒等,其工作的电子信号频率和无线网络的频段很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对网络信号造成干扰,特别是对支持IEEE802.11b和IEEE802.11g协议的无线网,其采用的是2.4GHz的频段,由于家电、微波炉和高频治疗仪等装备也运用这一频带信号,因此同时运用这些装备时,就会相互争夺同一带宽,从而就会造成通信速度和质量的降低,影响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在大多数学校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教学实训室和电教多媒体教室,这种干扰占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例如,在教学楼相邻的教室中,其中有一个教室的教师在使用无线语音设备进行教学,会对相邻的教室的无线网络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基于2.4GHz频段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无线语音系统,与大多数无线网络频段是相同的。

二是网络本身之间的干扰,如区域周边存在的其他无线网络、区域内相邻无线接入点(AP)之间造成的干扰,相邻两个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如果使用相同的信道,也容易出现干扰,这种干扰是最难发现的,但是只要设置好区域内无线AP的信道,这种干扰在学校出现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2.2 设备及安装位置

无线网络是靠无线设备的高频无线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无线设备本身及其安装位置也是决定无线信号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无线设备本身,二是设备在无线网络区域内的安装位置。

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与设备如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天线等设备本身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无线设备本身的参数及性能指标如连接速度、信号强度等是影响信号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设备内部自带的软件如驱动程序等都是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无线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不仅与无线设备也有很大的关系,还有无线网络终端的无线网卡本身的驱动程序和连接速度等都是影响无线信号稳定性的因素。

另外,无线设备的安装摆放位置也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和稳定性,因为无线设备天线发射的信号是一个圆形的区域范围,发射天线放在室内区域某个角落,就只有半圆的空间,影响了无线信号的覆盖面,使无线性能下降。还有在室内区域空间有墙壁或柱子等拐角时,每个拐角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使信号的传输性能下降,从而影响了无线信号的稳定性。

2.3 其他因素

其他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除了环境干扰和设备及其安装位置的因素外,影响信号稳定性的还有其他因素,包括网络利用率太高和信号覆盖有盲点(盲区)两个因素。

正如有线网络一样,当无线网络区域内的用户太多或操作占用带宽过多的应用时,对网络的应用会达到接入点的最大容量,在这种条件下也会影响到网络的性能,从而影响到稳定性,同时也影响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另外,因为无线网络的覆盖特点及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某些区域内仅有微弱的无线信号存在甚至没有信号的存在,这些也会影响到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 无线网络稳定性的保障

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是无线网络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又是安全保障的基础,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

3.1 环境的保障措施

对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主要的措施除了采用抗干扰强的设备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排除周围的射频干扰,在专业仪器的辅助下,找到与现有无线网络使用相同频段的其他家用设备,如区域内的空调、蓝牙设备、电教的无线扩音设备、无线话筒等,根据其使用的时间频率相应的处理,能改变频段的设备改为与无线网络不相同的频段,如多媒体教室的语音设备,可将其改变为其他的频段。

(2)更改无线AP或天线的信道或采用其他频段的无线设备。对于区域内当无线AP的信号相互覆盖造成无线AP之间的干扰时,对于支持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网,可将相邻的无线AP信道分别设置为相邻的1、6、11信道,这样就可以避免因AP之间产生干扰造成的稳定性下降,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办法。

对于环境影响因素,在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具体的环境,做好适当的规划,特别是整个校园区域都采用无线网络时,更要考虑此因素。

3.2 设备及安装位置

无线设备(主要是无线AP和无线路由器)在区域中的摆放位置也是决定无线信号是否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无线AP和路由器最好安装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中间位置,不管是信号覆盖面还是传输速度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我们所在的房间中会有很多个墙体拐角,每个拐角都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所以在设计无线网络和设备摆放位置时应该尽量避免拐角。因为无线发射天线的信号覆盖是一个圆形范围,如果把设备放在区域的一个角落的话就等于白白浪费了一半的空间,自然严重影响了无线信号的覆盖面,无线网络的范围也从默认的整个圆变成了半个圆,使无线性能和稳定性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因无线信号的外泄造成安全问题。在图书馆阅览室的无线AP安装位置,发尽量位于房间的中间,同时还要注意房间内建筑结构,如柱子和梁的影响,两个AP的采用不同的信道。

对于因无线设备自身的问题影响无线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网络终端的无线网卡两类设备进行优化配置或更新软件。

对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本身的问题,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到无线产品厂商的官方主页去下载最新的补丁包或firmware驱动程序。升级驱动法对于因无线路由器本身信号不稳定或者每间隔几分钟无线网卡自动掉线的情况特别有效。

对于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网卡,主要是更新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和调节无线网卡的速度。无线网卡的驱动程序一定要用随产品附带光盘上的驱动或去产品的官方主页下载驱动来安装无线网卡,而且安装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的操作系统。还有就是无线网卡的速度选择,一定要与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的速率相匹配。

3.3 其他措施

对于无线网络,还可以用其他的措施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其他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高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当无线区域内的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数目及安装位置受限时,可以用提高发射功率的方法来提高稳定性,减少信号的盲区或盲点。当然这要取决于设备本身是否具备此类功能,还有提高了某区域的信号功率,也有可能影响或干扰其它区域的无线网络信号,造成其它区域无线网络信号的不稳定,故要综合对整个无线网络的性能进行操作。

二是增加无线设备的数量,在经济及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无线AP或路由器的数量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但要注意相邻AP之间的信道设置。本学院的教学楼无线网络就是采用此方法来实现信号的稳定性,本学院教学楼原来每层AP数目1个,增加至2个并适当调整位置后整个教学楼无线网络的信号稳定性增强,同时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利用率。

4 总结

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相互联系的,有了稳定的网络,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安全措施,提高无线网络安全性。

本文只是根据本学院的校园无线网络为实例,结合本人管理无线网络的经验,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信号稳定性的方法,但并不能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适应,毕竟无线网络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很难一步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瑞生,刘晓辉.无线局域网搭建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15,23-45, 2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