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现代物流

简述现代物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现代物流

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第1篇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的程度,这就使孕妇面对产前检测时左右为难。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一项新的产前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它又被称为游离胎儿DNA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在怀孕第10周就可以进行了,准确率极高,这将引领未来孕期检查的科学革命。

第一批无创产检的孕妇

家住纽约的坎迪斯从未发现自己有出生缺陷的家族遗传背景,直到她怀孕时胎儿因唐氏综合征意外流产。唐氏综合征,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患者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而不是通常的2条,这就使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迟缓、平脸、短颈、手和脚较短,易患有心脏缺损、听力障碍。对此,坎迪斯很担心。所以,当她再次怀孕时,医生密切关注了她的情况。

有很多像坎迪斯这样的高危妊娠,比如年龄在35岁以上。她们大多会选择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活检,检查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但是这些检查有造成流产的风险。坎迪斯很无奈,不过也只能接受,直到她怀孕第10周时,医生告诉她,“现在有了一种新方法检查胎儿是否染色体异常,比如唐氏综合征。这项检查唯一需要的就是简单的抽血。”

那时候,这项检查刚问世,坎迪斯勇敢地接受了检测,成为最早一批抽血检查染色体的孕妇。一周后,医生告诉她胎儿确定患有唐氏综合征。一番挣扎之后,坎迪斯决定终止妊娠。这时她怀孕12个半星期,除了他们夫妇没什么人知道她怀孕了,幸运的是怀孕初期的流产手术相对简单且伤害小,孕妇对胎儿的情感粘结也不像后期那么密切,对她的情感伤害也小一些。

在坎迪斯进行的这种检测出现之前,成千上万名孕妇都面对这样的抉择:是冒着流产风险确定胎儿基因正常,还是让孩子顺利出生即便有出生缺陷。好在今后更多的孕妇会像坎迪斯这样,选择无创的游离胎儿DNA检测。产前科学发展了上百年,终于有了安全与准确并存的方法了。

产前科学的历史

1896年,X光技术被发明,让人们有条件看一看婴儿出生前的情况。当时,医生发现,当胎儿发育到一个阶段骨骼形成,X光就能显示胎儿的“概况”:胎儿在骨盆中的位置,是否存在骨盆畸形,是否是多胞胎,有时甚至还能看出胎儿是否发育不全。

这之后,X光被常规性地用于产前检查。当然,那时的放射学技术是如此原始,以至于孕妇需要在长达1小时的时间内保持双腿放在凳子上、肚子朝着机器这样的姿势。最初,医生只在孕妇怀有双胞胎时为其终止妊娠。到了1916年,一个外科医生发现她的病人在怀孕7个月时就再也没有感到胎动了。他给病人照了X光,发现胎儿头骨缺失,最后胎儿流产了。这是第一个胎儿畸形的诊断,这个外科医生表示,X光将成为产前医学的有力武器。即便上世纪50年代科学证明辐射对胎儿有害,这项产前检查技术依然被用到了80年代。

随后,更多的产前检查方法出现了。不过孕妇还是需要担心:结果准确么?过程安全么?比如,羊膜穿刺要在怀孕4个月后进行,医生需在超声波探头的引导下,用一根细长的穿刺针穿过母亲腹壁、子宫肌层及羊膜进入羊膜腔,抽取包裹着胎儿的羊水。在显微镜帮助下,这项技术能发现一定几率的染色体异常,不过从这项技术开始发展的上世纪80年代起,检查造成流产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而同样兴起于80年代的绒毛活体检查,可以在怀孕较早期进行,但是同样需要穿刺针进入母体子宫,胎儿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除了这些侵入式的检查,还有比较温和安全的方法,比如血液检查,它又被称为多标记物筛查检测。这种方法测量母亲血液定的荷尔蒙和蛋白,如果数值异常就表示需要进行“终极检测”——羊膜穿刺或绒毛活检。遗憾的是,血检虽然安全易行,却有着比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有些严重的疾病被忽略了,而很多正常胎儿被认为需要进行侵入式检测最终导致流产。

无创产前检查

跟过去这些检查相比,无创产前检测,也就是游离胎儿DNA检查完全是颠覆性的。它的原理听起来有点恐怖:孕妇血液中充满着胎儿的遗传物质。当胎儿的胎盘细胞死亡并脱离的时候,这些游离细胞携带遗传物质进入母体。事实上,母体血液中10%的游离细胞都是来自于她们的胎儿。而孕妇生产第二天,这些胎儿的遗传证据就在母体肾脏中消失了。

美国Sequenom是第一家提供这项检测的公司,每天,公司都会收到成箱的孕妇血液样本,它们被存放在零下80华氏度的环境下。检测时,这些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使得血液成分分离,再用测序仪寻找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这种方法安全,又能达到侵入式检测的准确度。

如今,这一方法不仅能像坎迪斯那样筛查引起唐氏综合征的第21对染色体,还能检查第13对和18对染色体的问题,后者又被称为帕陶氏综合征和爱德华式综合征。它们比唐氏综合征更严重,大多数患儿出生几天就去世了,90%的患儿等不到他们的第一个生日。此外,还能检查性染色体异常,如XXY。

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体经济;发展

Abstract: Transport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eal economy, but also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a clear station of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Twelfth five-year" planning is presented. In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modern logistics, and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of transportation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modern industry provide guarantee and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22.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落实“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组织推进。

1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建成并发挥效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公路方面: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断头路”)建设。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水运方面: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

民航方面: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

邮政方面:加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和增强快递发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

2加快推进结构调整。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一条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二五”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1)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2)深化现代物流发展。

(3)深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4)是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

(5)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围绕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消化吸收前沿技术,加强基础性、引领性重点项目研发,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4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运输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要领域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体系,保障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畅通。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

5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开放。按照中央大部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继续积极落实好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责,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综合运输法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消除制约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

6持续推进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和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好“学树建创”活动。

二、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交通运输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中,要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1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在现代物流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强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连接采购、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现代物流诸多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有利于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拓展转型,做强做大物流企业,增强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第3篇

21世纪物流发展新趋势: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的应用

一,引言(简述本文的观点)

简述21世纪物流的竞争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竞争.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的应用是物流经济利益新的增长点.电脑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如果把一个物流中心看作是一台电脑,那么它的位置选址,仓库的布局,规模的大小则是它的硬件系统,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系统,快速响应的程度,客户服务水平则是它的软件系统,一台电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软件系统.物流作业中心的选址与布局是战略问题,是一个物流中心在成立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好的.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流程,决策支持则是一个战术问题,是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所以物流企业的真正竞争是它的信息技术自动化应用与快速反应.

二,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在物流环节中的作用(具体阐述是如何实现其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现代物流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它包括对信息,运输,存货管理,仓储,物料搬运,包装等作业领域的综合管理起任务是把具体作业任务有效地组合,实现其各个环节顺畅,使其各环节进行有效衔接.

1 与采购环节的衔接.

2 与库存环节的衔接.

3 与运输环节的衔接.

三,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提供论据)

(1)沃尔玛全球定位系统和互联网的应用案例.

(2)日本物流发展的几个阶段.从中分析可以得到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科技的发展过程.

四,具体技术的代表

(一) rfid技术.(信息技术的代表)

(二) 自动分拣系统 (自动化系统代表)

五,结语(进一步总结本文的观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业的发展会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物流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提纲拟定原则

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转贴于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简述现代物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

物流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产业的发展直接引起了地区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物流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生长点。而港口物流作为联结水陆运输的核心枢纽更是举足轻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的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依托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港口寻求长远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港口在现代生产、贸易和运输中的地位

(一)国际贸易服务基地

港口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服务基地。在物流方面,港口为火车、船舶、汽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运输、装卸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在商流方面,为用户提供如、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和金融服务。

(二)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

由于港口运输优势,世界许多最重要的港口都有“前港口,后工厂”的布局设置,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选择港口城市作为发展之地,世界重要港口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现代港口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汇集了最佳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为区域乃至国际性的商务中心。

(三)综合物流供应链中最大货物的集结点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水运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综合物流不仅在海上形成了枢纽港的分离,而且在陆上形成以港口端点,以内陆的物流中心为集散点,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为运输通道的内陆网络体系,因此,港口也是最大货物的集结点。

(四)重要的信息中心

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商、批发商、物流企业、海关、商品检验机构及其他各有关机构,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使港口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港口物流优势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北部湾港,包含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大港口,这三大港口具有优良港湾岸线,通过有重点分层次的港口物流的发展,以点带线,以线促面,能够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建港条件优越

广西北部湾港口群拥有大型专用泊位、集装箱泊位以及深水航道。随着“十一五”交通规划的实施,北部湾港口群资源逐步得到优化,港口吞吐能力进一步提高。港口资源优势为发展临海工业、临港工业,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建设辐射西南地区和湘、鄂、粤西南的国际物流节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钦州港大榄坪1#和2#泊位、北海铁山港1#和2#泊位、防城港18#和19#泊位等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2009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407万吨,增长16.3%。,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建成亿吨大港目标,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标准箱。

(二)物流市场前景广阔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腹地主要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进出口市场潜力极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大气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没有受到现代化大工业的污染,自然资源状况良好,并且环境容量大。据资料统计,中国西南地区的外贸货物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广西北部湾沿海港口完成的,这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三)区位条件良好

广西北部湾港口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广西北部湾港口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运距短、运费低、时间短的特点,使其成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便利,北部湾港口群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近达中国内地沿海及港澳地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远至美、欧、非及大洋洲等地区和国家,到目前已经与50多个国家、地区的港口建立贸易往来。铁路方面,港内勒沟专用线、鹰岭专用线经钦港线可通过南防线、钦北线、黎钦线等铁路与南昆、黔桂等全国铁路联网。公路线方面,贵阳、重庆、成都、昆明和长沙等至钦州港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干线公路均已贯通,形成了北部湾港口群连接西南的公路网络,与港口、铁路形成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航空方面,南宁和北海机场距钦州港高速公路里程均约100公里。

三、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西南腹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前列。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差距仍十分明显。对于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先有货源再建港口,而西部港口大多是先建港口再培育货源。广西北部湾港口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以临港工业、商贸、全程物流、信息服务等互动发展,产生裂变效应,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港口集疏运条件、基础设施不高

广西三大港口的货源主要依靠云南、贵州、川的大型企业,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与很多大型港口城市不同,接入北部湾三大港口的铁路由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修建,属地方铁路,主要有南宁至钦州、钦州至防城港、钦州至北海三条线路,实行的是高于国家铁路网络的运价,加大了货主的运输成本。公路方面,主要是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南北高速通过钦州,在钦州又兴建一条高速公路通往防城港,称为钦防高速。目前能够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北部湾城市联系在一起的高速公路也只有这条。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我国宏观经济的好转及广西外贸出口量的缓慢回升,作为货物集疏运主要渠道的沿海港口疏运铁路运力明显不足。另外,港口基础设施较落后,口岸配套不完善,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造成效率不高,未能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经常出现港口船舶和货物严重压港的现象,港口不能正常运转。

(三)港口物流的配套软环境欠缺

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具有多重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但是仅在广西区内进行了宣传,国内其他地方及国外对其并不十分了解。另外,物流人才少,也成为制约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尽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整个广西的多所高等院校虽均已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物流管理本科教育事业才刚刚起步,专业的设置也不够全面,专业的研究机构数量偏少。因此,对物流人才的引进仍然困难。

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的建议

(一)优化港口物流配套硬环境

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组合港,需要依托港口城市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部门,以及经济腹地的大中型企业和商贸公司联合,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港口物流的有效发展需以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因此,当前应加快建设更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减小运输车辆的行进里程,节省物流成本。同时,针对运输的个体经营模式,应当引进相关企业及其机制实行统一化管理,尽量避免单程式运输。

(二)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没有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物流系统,就没有港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建立面向货主,与经贸、口岸、航运等业务联网的开放式物流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港口物流的强大支撑。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有效提高港口运作效率。使各个港口能从传统的港口装卸、运输、仓储和港站企业,向现代港口物流转型。

(三)重视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