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98-03
一、引言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日渐紧密,人员交往日益广泛。伴随着我国对日贸易额的逐年攀升,快捷方便的传真和电子邮件在国际商务贸易往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开办日语专业的高等学校中,几乎都开设有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由于商务日语函电课程具有很突出的实用性,所以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日语专业大学生系统而完整的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对日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以至于胜任各种商务日语函电往来的工作,从而加强在中日经贸往来方面的业务能力。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要特别注意从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并掌握一些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商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关注世界经济的动向。
二、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现状是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快,客观上导致了商务日语函电课程建设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硬件实力与培养目标的不相协调。对于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来说,存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实际的教学现状,尤其在一些地方高校中,这种现状更加突出,归纳如下。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分配不合理
在本世纪初,各高等院校才陆续开设了商务日语函电课程,因而商务日语融入社会的程度不高,国家在这方面储备的人才非常匮乏。本科高校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一点是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共性。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应该通过在教学实践摸索中快速提高自身水平,从而保障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队伍中,有的年轻教师是非重点大学毕业或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他们要想把商务日语课程上好,上成优质课,往往需要更加辛苦的探索研究,以及更加积极地参加培训和进修。也就是说,一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的年轻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毫无疑问的也限制了商务日语函电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普通本科高校商务日语函电教学方面,由于教学环境、教师待遇、奖惩办法以及其他因素,导致不能吸引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严重阻碍了师资力量的提升。即便是吸引到了重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却没能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奖惩实施,这些人才也很容易被其他实力相当的院校挖走,人才的流失必然给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死板
商务日语函电是日语和商务函电的有机结合,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中,要求学生要加强日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更要高度重视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些商务日语函电教材老套,没有针对性,没有在教材内容上进行改革调整和创新,也是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一种教学现状。在商务日语函电中,现代气息的电子邮件已经取代了曾经的电报、电传。有些老版的教材没有把教学内容的重点从电报知识调整为电子邮件知识就是一种落后,有些老套的教材没有介绍一些新开发的即时聊天软件(阿里巴巴、SKYPEE、Google Hangouts、中亚语言通)更是一种失误。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负责老师应该选择新版本权威教材进行教学。
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方面,笔者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堪忧的教学现状。有的年轻教师错误的认为,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模式就是商务日语的教学模式,只要把关于商务日语函电方面的知识点、语言点以及专业词汇等给学生讲明白就行了,这是很不正确的。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手段的选择问题上,有些年轻老师很不灵活,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看懂的问题,教师还花费许多时间在课堂上讲个滔滔不绝,这样只会使得学生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依赖老师,越来越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盲目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不知变通,因循守旧,也是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事实。
(三)学生缺乏必要的商务函电关联知识
商务日语函电课程将日语语言知识,书面表达能力与中日贸易实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内容涉及面广,涵盖物流、商贸、文化交际、公共关系等方面。要学好商务日语函电这门日语课程,就要在学好日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与商务日语函电往来关联的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在日常日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状况。因为学生缺乏商务知识,缺乏和商务函电关联的其他知识,所以学生在上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时候往往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学生对商务日语函电课程失去信心,课堂就会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笔者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死板;学生缺乏必要的商务函电关联知识三个方面对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所做的分析,阐明了影响商务日语函电课程预期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外在或内在的因素,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究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学策略,提出有关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方面的一些教学建议。
三、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策略
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策略改进方面,不应该墨守成规,只讲形式主义,忽视教学实际,要敢于在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要关注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一)加强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既与经济、金融、财政等偏向宏观的经济科目有关联,又与贸易务实、金融投资、生产品质管理等微观的经济科目有关系。即便是在重点的财经类大学,经贸类大学,政法类大学,系统学习过对外贸易知识的日语老师也是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普通本科高校了。
确定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授课老师时,应该优先考虑那些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尤其是在日企有工作经验的或是在日本有留学经验的老师。选择这样的老师的原因是,他们对商务日语函电有较高的感性认识,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较多的日本企业文化,中日贸易实务等方面的商务日语函电知识。实践表明,教师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学中,实证举例越丰富,越受学生的欢迎。另外,有过留学经验,学历越高的老师,往往学术水平越高,人脉越广,邀请中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座以及安排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方面越具有优势。
高校对于辛苦培养出来的讲授商务日语函电课程的优秀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集体认同感。现实中,年轻老师常常工作认真,勤奋踏实,任劳任怨,但他们也有一个普遍的共同劣势:不善交际,这往往会给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埋下危机。一些优秀的年轻老师流失状况的发生,常常与他们没有被适时适当的褒奖,反而被莫名其妙的惩罚有关。也就是说,在加强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光要培养好,更重要的是要留得住。
(二)选用权威教材,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就商务日语函电课程而言,课时较少,要兼顾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容易的。这门课程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选用权威教材,这些教材版本新,与现今的中日经贸实务同步,对学生商务日语函电的学习帮助大。《国际商务日语函电》(主编:张新华中国商务出版社)、《新编国际商务日语函电》(主编:郭正义南开大学出版社)等教材严格按照国际商务业务的流程顺序编写,从建立业务联系开始,历经资信调查、询价、报价、洽谈、签约、付款、交货、装船、海上保险、索赔等步骤,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还及时增加了新时代所出现的业务内容,这些教材都是可以采用的权威教材。
商务日语函电课程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注重语法理解、翻译教学,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缺陷和弊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日语学习的需要。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教法选择上,不能盲目采用这样的传统教学法。教师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观念上、内容上、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究教学方法的改进。
笔者在教学方法选择上,着重采取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以进出口业务中的具体项目为主线,先由教师介绍进口或出口的项目概要及完成项目的知识准备,再由学生在真实的业务项目中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和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手操作,缮制单据。当结汇项目完成时,学生已在真实业务情景中将所学知识掌握,做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法主要是,在教学中对进口或出口业务项目提出具体任务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制单工作任务,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并设定实施计划,学生在临模中完成制单任务,让学生有现场感、真实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分析法则要求,在实际的外贸业务中,相同的一单业务,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掌握技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单证员,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外贸进出口业务,学会处理外贸进出口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三)加强学生商务日语函电关联知识的学习
在商务日语函电课程中,学生既要学习商务日语函电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锻炼贯穿操作过程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商务日语函电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务实、国际市场营销学有密切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把与之关联的课程予以有机衔接,开设与之相关的选修课。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文书设为专业限选课程,把商务日语阅读、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设为任选课。这样非常有助于加强学生商务日语函电关联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综合驾驭各学科知识能力的不断加强。
【关键词】 英语语音;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语音是语言的外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学好英语的基础是能够正确地发音。要掌握英语这一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就必须学好英语语音。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好英语语音的重要性
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培养方向。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并能在其它英语环境中承担工作的应用型能才,能在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中担任英文口译,熟练的对书面材料进行英汉互译,并参与企业商务外事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看来,将来的就业环境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要求很高,然而能说一口漂亮流利的英文的前提是掌握好英语语音。
2.语音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英国语音学家A・C・Gimson曾对语音做过精辟的论述:“要学会讲一种语言,只需要学会50%~90%的语法,10%的词汇就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近乎100%的掌握。”可见语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的实际发音水平跟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好语音有助于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巩固和提高。语音是语言能力的载体和外化形式,词汇需要语音去识记,听说需要语音帮助传递,学好语音,外语学习就有了基础和动力。
二、英语语音教学中出现的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底子差。高职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源整体综合水平是比较低的,特别是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生在头脑中没有什么是好的英语语音的概念,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障碍。很多学生不但语音语调不够标准,地方口音浓,语言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差。有的甚至连基本的48个音素的发音读都不准确,更别说知晓语音的重读、节奏和语调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语言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语音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许多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彼此之间的水平差异不大,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却很突出,这就妨碍了他们听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以考级为导向。目前大部分工作岗位都要求有四、六级证书,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尤其如此。这就导致了学生围着考级转,很多学生以词汇和语法为学习重点,根本不想再语音学习方面付出努力。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考四六级,同学们疯狂地背单词、做模拟题,通过题海掌握了一些考试技巧,一考就过关,考完就忘记。实际上培养了一种考试能力,对提高英语能力毫无帮助。
三、英语教师语音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1.培养兴趣,启发式教学。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英语语音教学的首要位置。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些诗歌、绕口令、童谣、歌曲、电影插曲、电影片段等,让学生聆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美的熏陶中获取英语语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领略到良好的英语语音的美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强调实践性,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多种语音教学方法促进语音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语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英语语音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妨采用夸张发音法、手势模拟法、对比听辩法、模仿法、以及录音法等多种语音教学方法。绕口令、韵律诗、歌曲等都是很好的语音教学素材。伴随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音教学,这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课堂内的实践-语言实验室的实践、网上练习的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二是通过开展“语音语调大赛”、“语音语调模仿”、“演讲”、“电影配音”等旨在通过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英语节奏、语调的教学。通过调查发现80%的大学生在语音上的最大弱点不是单个音素的发音以及辅音群的发音,而是重音与节奏问题。必须强化重音与节奏的训练,多让学生做掌握英语重音、重音模式和节奏模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英语话语中重音与节奏的模式与规律,提高学生语音识别的流畅度,帮助学生学会自觉地模仿正确的重音和节奏,提高话语的流利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以达到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调知识,比如一般问句要读升调,特殊问句要读降调等。还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一些特殊的规则,如一般问句读升调时表示疑问等。除此之外,就是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跟读训练。
4.一对一的纠音。做好学生基本情况摸底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英语教师在新生开学后应该立即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语音水平进行摸底,建立每个学生的语音档案,然后根据这个语音档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做到重视大家,照顾个别。
四、结语
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的问题势必对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其在英语综合能力上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灵活掌握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系统的讲解,并突出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和规则,同时积极发现个别同学的发音障碍和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给予耐心的指导,积极有效的运用先进设备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参考文献
[1]国伟秋.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理论与实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6)
[关键词]新工科;混合式深度学习;学习活动;“金课”
在《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中提出“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中要求“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教高〔2019〕8号)中又进一步强调“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这就意味着新时代高质量新工科专业“金课”教学观是以混合式教学为平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世界知名混合式学习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中的线上线下学习比例分配问题、怎样混合才能取得最好效果,是混合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亟待深入研究”[1]。黄荣怀教授认为“学习活动设计在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混合式学习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2]。据此,学习活动设计是解决柯蒂斯·邦克教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深度学习理论蕴含着新工科专业“金课”的混合式深度学习活动是工程实际问题驱动的[3]。美国教育技术学家戴维·乔纳森的从良构到劣构问题连续统理论的教学设计思想[4]为从浅层到深度、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活动无缝衔接奠定了问题驱动的理论基础。即问题连续统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的相融合为高质量新工科专业“金课”混合式学习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一、学习过程性理论
(一)混合式学习理论
根据《“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的“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精神,混合式学习就是线下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线上的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其建设宗旨在于融合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各自优势,综合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培养21世纪学生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问题连续统理论
美国教育技术学家戴维·乔纳森认为是问题驱动了深度学习的发生,并提出了从良构到劣构问题连续统理论[5]。该连续统由逻辑、运算、故事、规则应用、决策、故障排除、诊断、策略绩效、政策、设计及两难共11个不同类型问题组成,从良构到劣构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能力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良构问题趋向静止和简单,而劣构问题趋向复杂和动态。尽管两个问题解决的认知方法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良构问题是解决劣构问题的基础[6]。这是因为,解决良构问题的认知对应着具体领域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结构性知识:解决劣构问题除了解决良构问题的认知成分外,还包括情感、价值观、动机、情绪和态度等非认知成分。正是两个问题共享了认知成分,才使得解决良构问题是解决劣构问题的学习基础。此外,德雷福斯的七阶段职业能力成长模型理论也说明了情感等非认知成分对专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新手和专家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多寡之分[7]。尽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习得是以传统教学的良构问题解决学习为基础的,但也不是一个简单线性迁移,需要一定的教与学策略指导,这也是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关键所在,即采取什么样的教与学策略,才能帮助学生从解决良构问题能力向解决劣构问题能力迁移。
(三)深度学习理论
深度学习是相对机械式记忆的浅层学习而言的,该概念是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在1976年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我国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8]。在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人的认知被划分为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9]。从学习活动角度来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六个层次学习也就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到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的动态发展过程,构成了学生认知学习活动连续谱。深度学习是从布鲁姆的“应用”教育目标开始的,也就是说,应用既是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迁移的起点,也是浅层与深度学习的结合点,但仅有应用这个认知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分析、综合及评价认知活动的能力。
二、混合式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
(一)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
结合问题连续统和乔纳森工程问题类型分类方法,可形成符合工科专业课学习的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表明,新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良构问题能力学习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学习动态转化过程。在良构问题学习中,习得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规则问题训练,掌握了结构性知识;上述三种知识用于故障、设计及两难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劣构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利用了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六个认知层次,其中,应用起到浅层和深度学习的结合点作用。以此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学习利用教材上的习题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考试成绩,但仍属于解决良构问题的浅层学习阶段,这也是《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的教学设计问题所在。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理论上可以指导线下、线上或混合式学习。为了指导混合式学习,还需要根据混合式学习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二)混合式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迈克尔·富兰的新教育学认为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以‘现实世界’的行动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和乔纳森的利用技术开展课堂问题化学习环境设计,但他们指的也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线下课堂深度学习。段金菊将深度学习理论用于线上学习,形成了网络深度学习理论。目前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下教学或线上学习,从上述深度学习活动连续谱理论来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深度学习活动研究有助于柯蒂斯·邦克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中的线上线下学习比例分配、怎样混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等问题的解决。混合式学习兼融了线下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点:线下教学的优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但缺点是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尽管线上可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难以开展深度学习。开展深度学习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灵活个性化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这一混合式学习理念在线上浅层学习和线下深层学习的混合式深度学习中的体现是:线上浅层学习、线下深度学习分别对应着浅层学习内容和深度学习内容,线上线下的问题结合点是规则应用问题,认知目标的结合点是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混合式学习任务设计时,将浅层学习内容留给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学生通过浅层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和解决良构问题的能力,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劣构问题学习主要还是在线下进行。
三、教与学策略
根据混合式学习活动的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线下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了问题驱动混合式深度学习教与学策略。
(一)教的策略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运算、故事问题,规则应用问题和工程问题原型三个问题分成三种学习组织方式:运算、故事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规则应用问题建议学生进行线上小组合作学习,该部分的问题类似于教材课后作业习题,但要强化工程背景介绍。通过该形式进行学习,学生了解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要的程序规则;工程问题原型也就是没有教学化处理的复杂工程问题实例,该部分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指导下的线下合作学习。教师根据每次授课内容,将教的策略落实到学习任务单上,并于课前几天在学习空间向学生,便于学生课前学习。但这个教的策略也仅仅是指导性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修正。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属于初学者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会识别大量职业能力所涉及对象的客观特征,并接受在相关事实和特征基础上进行行动的规则;线上小组学习阶段依然缺乏工程背景的情境化学习,但通过规则化问题解决,掌握了怎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规则方法;线下指导合作学习属于熟练、专家、精通、实践智慧学习阶段,该阶段更依赖于学徒制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互相体验学习、解决工程问题的风格,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非认知内容。
(二)学的策略
根据大学生学业指导理论,大学生在校学习是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方式上进行指导的,使学生科学地“忙起来”。因此,线上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也不是盲目的,需要依据深度学习策略指导。美国学者EricJensen、LeAnnNickslsen[10]提出了开展深度学习的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得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及评价学生的学习七种策略路线图。尽管七种策略是指课堂深度学习,但也有助于混合式深度学习的开展。其中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前三个策略符合教师的教的策略,后四个侧重于学生怎样学的策略。1.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学生拿到教师在学习空间上的学习任务单时,应根据任务单的导学提示,回忆自己以前所学过的相关课程知识,通过线上学习资源或教材学习,再次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建构性自主学习准备好先前知识基础。2.获得新知识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线上或教材学习资源学习新知识,并尝试与自己先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线上小组学习,公布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完善、丰富自主学习内容。3.深度加工知识、学习评价深度加工知识阶段是以线上小组合作学习为起点、线下指导合作学习为中点、学习评价为终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自主学习所得的知识解决了带有工程背景的规则性问题,掌握了布卢姆的应用教育目标;经过线下教师有效指导的合作学习,习得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经过小组互评、教师指导及自己反思评价,实现解决问题能力迁移。
四、结语
新时代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人们生存的必备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也成为新工科学生的工程核心素养。混合式深度学习既是教育现代信息化带来学习革命的必然选择,又是培养新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主导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忙起来”进行混合式深度学习需要理论指导,学习活动连续谱理论为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深度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加]迈克尔·富兰,[美]玛利亚·兰沃希.极富空间:新教育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M].于佳琪,黄雪锋,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美]戴维·乔纳森.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M].刘名卓,金慧,陈维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18.
[5][美]戴维·乔纳森.学会解决问题:支持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设计手册[M].刘名卓,金慧,陈维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17.
[6]盛群力,魏戈.聚焦五星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49.
[7]徐献军.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5-76.
[8]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9][英]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M].汪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6-17.
为做好2020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
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
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
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
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
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
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
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
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
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
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
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退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
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
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
学校课堂学习。
中小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建议
针对小学,建议“线上教学”期间已经完成的作业不能要求学生
重新做一次,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针对初中,建议
根据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
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针对小学,建议要根据学校问卷的调查、学生作业状况、参与率、
学生座谈等,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制定学校
线下与线上教学衔接方案。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
学生对象与人数,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线上教学”期间已经
完成的作业(如课堂作业本),不能要求学生重新做一次。对全体学
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提出针对性的视力保护措施。
建议提出,各学科要梳理线上教学内容,结合班级实际精准分析
学情,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不能简单窄化为纸笔测
试的手段)。结合作业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重新制订学科
学期教学计划。不主张开学后,各学科任教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
重讲。
初中: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
针对初中,建议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
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
学效果。
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
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
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
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跟进辅导措施。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教师教学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
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
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在线下
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
对性的查漏补缺。
家长: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另外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使
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或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充分关注
互联网+教育
1.“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数字化空间里,参与主体和信息都是虚拟的,因而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不尽如人意。将线上和线下进行平移复制,即把线下的课程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播,貌似操作简单,成本也很低,但时空的隔离,主体身份的虚化,使信息成为教育唯一的驱动。认知过程是会影响学习的,如果无法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紧密结合,则“互联网+教育”的梦想将难以实现。
因此,“互联网+教育”不只是为教学寻找一种替代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让一切参与教育的“人”“泛在物”,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2.O2O――最值得期待的学校“互联网+教育”模式
传统学校教学发展的瓶颈是班级授课制度,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使个性辅导变成一纸空谈。因此,寻找或建设中游在线平台,是学校教育成功进入在线教育的关键之一。而物联网空间里任何“主体”的全息化呈现和知识的情境化状态都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佳契机,全息的物联网可以实时地了解学生,可以把教师从了解学生的复杂工作中解放出来,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发展性评价也能在物联网环境中轻而易举地实现。
线上和线下的深度整合,成为学校突破班级授课瓶颈,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校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它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互联网与教育深度整合的模式。
学校教育O2O模式的演进
互联网时代的K12教育机会在于线下和线上的紧密协同(O2O)。线上教育永远不能取代线下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它们一定处于一个共生的、不断进化的生态中。
1.O2O模式下学校互联网教学探索
(1)1.0时代:简单低效
1.0时代,是互联网和教育简单加合的时代。学校将名师的课录成视频,放在网上,实现了线下向线上的转移,用线上代替线下,这充其量算作学生学习空间的变化。但是,教育并不是信息驱动的,学生不是只看看教师的讲义、听听教师的课就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营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同伴间会相互影响,教师则要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通过各种交流及时诊断、反馈,促成教学目标的完成。
1.0时代的O2O教育,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学生是知识和方法的被动接受者,这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理念。
(2)2.0时代:教育创新的雏形
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让教师有更多机会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痕迹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样也能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技术监测学生的个性化方案执行情况。线下,教师的任务是编码策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存储和提取信息。线上检测、个性化推送、学习智能评估等一系列环节共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因此,2.0时代的互联网教学基本上实现了线上到线下,或者线下到线上的半闭环。
(3)3.0时代: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生态
2.0时代的弊端是没有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都整合到教学系统中,因此,O2O模式3.0时代就是借助物联网,打通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整合。
在O2O的高级发展阶段,传统学校必然会形成一个泛物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图1为整合学习过程的数字化平台示意图,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将学校管理、教学服务、资源服务及家校沟通整合成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提高对学生跟踪、评价、反馈的速度。
由此形成丰富的子生态系统,通过评价、反馈形成学习数据,以大数据跟踪技术和云计算进行智能化诊断,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推送,制定个性化方案,开展个性化辅导,实现线上和线下的闭环。图2为一种以突出质量管理和监控(学习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物联网生态系统示意图。
该系统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和监控系统,基于大数据跟踪和云计算技术,它包括三个子系统:①服务和支持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②中枢执行系统,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数据的过滤、数据分析、智能化诊断和个性推送决策;③资源库,如教学资源库、学习行为库、学生信息库等。学生、教师、课程构成一个微观生态系统,通过评测(Evaluation)产生数据链,利用云端大数据存储、分析,精准诊断(Diagnose)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生成个性化推送和智能指令,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通过自学(Self-Study)和教师辅导(Guidance)不断同化、顺应结构。学校、家长、社会(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是数据的使用者,通过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履行检查、监督的作用,另外,他们也在不断更新数据,经过教师、学生过滤,进入云端,通过对个性化数据链的补充,修正个性化智能指令的产生,这是外层生态系统。
2.3.0时代下O2O教学模式的应用
3.0时代,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参与教育各个环节的人和物都融合进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信息传递快和信息透明对称的特点,实现多角色参与、学习过程全程监控、教学个性辅导科学性,并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加工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对学习情况的监控是全程的、智能化的,所以云端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组成个性化学习小组,从而将教师从繁琐的个性诊断工作中解脱出来。笔者根据“以质量管理和监控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模型,结合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特点,提出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O2O模式下的学习模式。
(1)线上―线下―线上模式
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情境性知识(学生的经历)和言语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是最底层的信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加速学生对感觉记忆的过滤,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编码策略(保持性复核、精细复述、记忆术等策略)和使信息高于激活水平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主动参与才能够明确如何解决。对于具有个性特征的信息存储质量和检索速度,线上的测量技术是最佳的。因此该部分内容可采用图3所示的线上―线下―线上模式设计教学流程。
(2)线下―线上―线下模式
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是更上位的知识,它们涉及一系列子例程,以及“为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是对关系的学习。学生认知的个性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感觉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取并解释视觉信息的速度,因此在工作记忆阶段,如何使更多的有意识的加工向自动化加工过程转化,是提高信息加工速度和质量的最重要的方式。信息编码的组织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教授不一定能使学生将策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组织策略进行教授,是促使成功编码的重要手段,所以线下教育中,教学的精心设计、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是该类知识成功编码、顺利存储和提取的重要保证。线上根据大数据立的常模,结合学生及时的测试情况,通过个性化推送和学生自学,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流程再次回到线下的目的,是再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新情境中应用知识,提高信息的扩散激活能力,最终重建信息命题网络(如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