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维护

随着现代电力的不断需求,电力工程负荷不断地增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智能型水平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智能化为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提供了更新的技术支持,为现代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能够实现电力系统故障最小化目的,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的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正向着网络化在线监控的方向发展。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论述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应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晶体管继电保护器并取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后开发出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保护逐年取代了晶体管保护器。微机保护继电保护器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关于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微机相电压补偿方式高频保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与发展正闲着电子化、网络监控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

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2.常规接地距离继电器的特点,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正确测量距离增加领前相电压作辅助极化量和极化回路实现记忆作用,都十分有利于消除电压死区,增强允许接地电阻能力和保证反方向故障的方向性。在这种故障时的基本性能,和相间方向距离元件在相间短路时的情况相似。在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选相,可以用作选相元件。在重负荷长线路情况下,如果整定值较大,送端母线两相短路时要失去方向性。发生两相短路经电阻接地故障时,领前故障相的元件要发生超越,等价电源阻抗与线路阻抗之比愈大时,超越愈严重;极化回路的记忆作用和领前相辅助极化电压作用更使超越增大。而滞后故障相的元件要缩短保护范围。因此,如果要利用这种继电器作距离测量元件,需要在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时将领前故障相元件退出工作。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

1.根据电力系统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选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中,如何根据系统需求进行设备选型是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基础。首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应当能够履行其功能与任务。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系统运行状况监测、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自动切除等任务需求。随着现代网络监控系统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保护装置还应能够支持网络监控系统,实现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化监控需求。因此,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中,应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基本需求人手进行设备的选型。同时注重继电保护装置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与可靠性的分析与评价。选择适宜的设备型号与品牌实现继电保护装置功能,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功能应用探讨;在现代电力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应用中,主要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线路保护功能、母联保护功能、主变保护功能以及电容器保护等几方面。利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实现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过程中变电站设备的保护,减少了变电站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首先,继电保护装置采用二段或三段式的电流保护,有效的预防了短路等情况是对设备的损坏。其次,母联保护、主变保护等利用继电保护装置保护了输变电设备,预防了电路故障造成的设备损害。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以及现代微电脑处理技术下的继电保护装置实现了自动监控、快速保护断开等功能,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的安全。

3.针对现代网络化需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应用与发展中,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也需要相应的保护功能。引入单片机、计算机技术的继电保护装置利用快速数据处理以及通信功能实现对变电设备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并利用网络通信功能模块方便中心监控人员的监控与故障信息收集。在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稳定供电的重点。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与中心监控系统进行连接,方便监控人员的监控与调节。

四、结语

随着现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与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现代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需求,电力企业应加快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紧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脚步,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降低故障发生时经济损失奠定基础。运用现代继电保护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实现我国输变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网络化监控等目的,促进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冉小康.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No.21703:164.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现状 工作原理 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现有的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存在着控制手段落后、机械传动机构多、结构复杂、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而且执行机构的全程运行速度取决于其电机的输出轴转速和其内部减速齿轮的减速比,一旦出厂,这一速度固定不可调整,其通用性较弱。反过来,电机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从19世纪末期起,电动机就逐渐代替蒸汽机作为拖动生产机械的原动机,一个多世纪以来,虽然电机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但是电机的类型增加了许多,在运行性能,经济指标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而且随着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一般旋转电机的理论基础上又发展出许多种类的控制电机,控制电机具有高可靠性﹑好精确度﹑快速响应的特点,已成为电机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很多。电机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发电机﹑电动机,﹑压器和控制电机四大类。电动机的功能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它可以作为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动力,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最多的动力机械,也是最主要的用电设备,各种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70%。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电机的结构或转速分类,可分为变压器和旋转电机.根据电源电流的不同旋转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交流电机又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拖动各种生产机械运转,可以采用气动,液压传动和电力拖动。由于电力拖动具有控制简单﹑调节性能好﹑耗损小﹑经济,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大多数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力拖动。

按照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电力拖动系统分为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两大类。

纵观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交,直流两种拖动方式并存于各个生产领域。在交流电出现以前,直流电力拖动是唯一的一种电力拖动方式,19世纪末期,由于研制出了经济实用的交流电动机,致使交流电力拖动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精密机械加工与冶金工业生产过程的进步,对电力拖动在起动,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精度与范围等静态特性和动态响应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交流电力拖动比直流电力拖动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这些要求,所以20世纪以来,在可逆,可调速与高精度的拖动技术领域中,相当时期内几乎都是采用直流电力拖动,而交流电力拖动则主要用于恒转速系统。

虽然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性能优异这一突出特点,但是由于它具有电刷与换向器(又称整流子),使得他的故障率较高,电动机的使用环境也受到了限制(如不能在有易爆气体及尘埃多的场合使用),其电压等级,额定转速,单机容量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交流技术的交流技术的交流调速系统得以实现。尤其是70年代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交流电力拖动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诸如交流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各种类型的变频调速,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等,使得交流电力拖动逐步具备了调速范围宽,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以及在四象限做可逆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在调速性能方面完全可与直流电力拖动媲美。除此之外,由于交流电力拖动具有调速性能优良,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它今后将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并逐步取代直流电力拖动而成为电力拖动的主流。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梯 安全保护检验

一、电梯运行中安全保护设备装置

(1)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分开。当电梯发生故障时为了使电梯停止运行,必须切断电源,但这时只是切断了动力电源使电梯无法运行,而同时必须保证轿厢内的照明、通风、报警装置有电,避免电梯失电后轿厢内一片黑暗及无法与外界联系,造成乘客恐惧和慌乱。另外此时还必须保证轿顶插座、机房内照明插座、井道内照明均有电,使设在井道壁上的照明灯亮着,当人们通过安全窗撤出轿厢时避免再出事故。

(2)限速器与安全钳。限速器和安全钳种类很多,常见的限速器有抛块式限速器、抛球式限速器;安全钳有瞬时式安全钳(用于低速梯)和渐进式安全钳。它们共同的功能就是制止轿厢失控下滑降。当轿厢超速下降时,轿厢的速度立即反映到限速器上,使限速器的转速加快,当轿厢的运行速度达到115%的额定速度时,限速器开始动作,分2步迫使电梯停下来。第1步是限速器会立即通过限速器开关切断控制电路使电机和电磁铁制动器失电,曳引机停止转动,制动器牢牢卡住制动轮使电梯停止运行。如果这一步没有达到目的,电梯还是超速下降,这时限速器进行第2步制动,即限速器立即卡住限速器钢丝绳,此时钢丝绳停止运动,而轿厢还是下降,这样钢丝绳就拉动安全钳拉杆提起安全钳楔块,楔块牢牢夹住导轨。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与之同时也迫使安全钳开关动作也起到切断控制电路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限速器动作的第一步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尽量避免安全钳动作,因为安全钳动作后安全钳楔块将牢牢地卡在导轨上,将会在导轨上留下伤痕,损伤导轨表面。所以一旦安全钳动作了,维修人员在恢复电梯正常后,将会修锉一下导轨表面,使表面保持光洁、平整,以避免安全钳误动作。为了防止由于绕在限速器上的钢丝绳断裂或钢丝绳张紧装置失效,在张紧装置边上装有断绳开关。一旦限速器绳断裂或张紧装置失效,断绳开关动作,同样切断控制电路。该装置使轿厢运行速度正确无误地反映到限速器上,从而保证了电梯正常运行。

(3)轿顶安全窗及安全窗开关。在轿厢顶部设有向外开启的安全窗,作用是当电梯发生事故时专供救急和检修使用,人们可从此窗撤出轿厢内。此外当安全窗开启时将设在窗边的安全窗开关动作,它也能切断控制电路,使电梯无法起动,另外此开关也能使检修或快车运行的电梯立即停止运行。在轿厢顶部还设有排气扇,留有空气进出的通道,使轿厢内人员不会有气闷的感觉。

(4)上下终端超越层保证装置。当电梯运行到最高层或最低层时,为防止电梯失灵继续运行,造成轿厢冲顶或撞击缓冲器事故,在井道的最高层及最低层外安装了几个保护开关来保证电梯的安全。

(5)缓冲器。在以上所有安全装置都失灵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极少),电梯轿厢或对重直冲井道底坑时,就由最后一道安全装置缓冲器来保证电梯的安全。缓冲器安装在井道底坑内,一般为3个,在对应轿底处安装2个,对应对重下面安装1个。缓冲器分弹簧缓冲器及液压缓冲器。当轿厢或对重压在缓冲器上后,缓冲器受压变形,使轿厢或对重得到回弹,回弹数次后使轿厢或对重得到缓冲,最后静止不来。 对重缓冲器还起到一个避免轿厢冲顶的危险。在轿厢冲顶前,对重架子撞上了对重缓冲器,避免了轿厢冲顶撞击机房地面的危险。

(6)通讯设备。轿厢内装有警铃、电话,它们直通机房或值班室。当发生故障时人们在轿内可通过它们和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尽快解除故障,使电梯尽快投入正常使用。

(7)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井道高度时,为了安全对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这2个尺寸有所要求。顶层高度为电梯最顶层平层位置至井道顶面的距离,这距离保证了当轿厢冲顶时,对重被缓冲器缓冲后轿厢撞不到井道顶面。底坑深度为建筑物最底层平层位置至井道地坑的距离,这一距离一方面使轿厢撞击缓冲缓冲器时有一个缓冲的距离,另一方面为了当轿厢压缩缓冲器到达最低位

二、四大安全部件的检验

门锁、限速器、安全钳与缓冲器四大安全部件。根据多起电梯案例分析,电梯伤人事故多与电梯门有关,而其中十有八九出在电梯的层门上,所以层门门锁就成了电梯安全检验中的重中之重。GB7588规定门锁装置的电气触点必须满足安全触点的要求,证实门扇锁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的元件,应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只有当机械锁的啮合深度不小于7mm时,电气触点方能接通。检验过程中,应手动将机械锁紧装置向锁紧位置缓慢移动,当电气装置触点似接未接时,用直尺测量锁紧元件的啮合深度,7mm是能够满足确保机械锁将层门锁紧的最小啮合深度,注意,此处的7mm是电气元件刚刚接触时的深度,不是锁紧后的啮合深度,测量时应注意区分它们的区别。

限速器,包括电气与机械动作速度的复验和机械动作后钢丝绳在绳轮中或在夹绳装置内的附着力检验,对生产或改造企业,无论国产或进口的限速器必须逐个进行检验,并应出具一份检验合格证书,同时检验试验台(或装置)的测速与测力装置必须经过国家计量检验合格,而对已有型式试验合格和检验合格证书,且已安装在电梯上的限速器原则上不再需要动作速度年检,对无型式试验合格证书的限速器建议由电梯质量责任单位作一次现场检验,并补一份合格证书。

安全钳是当前最难以做好试验的部件,首先是渐进式安全钳,从设计角度来说应该注意到安装原因或导靴磨损状态及轿厢偏载等各方面原因,所以对制动楔块应能有适当摆动利于与电梯导轨导向面正常摩擦啮合,对安全钳的允许容量的试验可以考虑采用模拟方法,否则以后对高速及大吨位的渐进式安全钳的试验就难以实施,而且应该对模拟试验进行研究与实际对比验证,在有经费时应开发这项工作。

缓冲器的试验,对液压缓冲器试验与应用均比较成熟,但对弹簧类蓄能型缓冲器则存在问题较多,对0.75m/s及1.00m/s的电梯,撞击时减速度较大,容易造成乘梯人员伤害。这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漏电保护器 配置方法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电器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触电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对漏电保护器的使用要求也越严格。漏电保护器在我国应用已经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在不少电器设备中未引起重视,为避免触电带来的危害,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应重视电器设备及供配电线路设计中对漏电保护器的配置及应用。

1. 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接地故障有金属性和电弧性两种形式。①故障点熔焊,故障点阻抗可忽略不计的接地故障为金属性接地故障。金属性接地故障能使外壳带危险性接触电压,其主要后果是人身电击;②故障点不熔焊,而是产生电弧、电火花的接地故障为电弧性接地故障。电弧、电火花的局部高温可高达2000~3000℃,很容易引燃旁边的可燃物质,引起电气火灾。电弧性接地故障只能引起电气火灾,而不会引起人身电击事故。

无论是保护接零还是接地措施,其保护范围都是有限的。例如“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并在电源侧加装熔断器。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则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由于短路电流很大,迅速将保险熔断,断开电源进行保护。其工作原理是把“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从而获取大的短路电流切断保险。然而,工地的电气碰壳故障并不频繁,经常发生的是漏电故障。如设备受潮负荷过大、线路过长、绝缘老化等造成的漏电,这些漏电电流值较小,不能迅速切断保险,因此故障不会自动消除而长时间存在,但这种漏电电流对人身安全已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需要加装灵敏度高的漏电保护器进行补充保护。

漏电保护器作为直接接触防护和火灾保护措施的附加保护,表现在达不到主保护动作值时,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因此不能撤掉或降低对线路、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要求,不能代替主保护。漏电保护器在规定条件下,当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其给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2. 漏电保护器的分类及选用

漏电保护器按不同方式分类来满足使用的选型。如按动作方式可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按动作机构可分为开关式和继电器式;按极数和线数可分为单极二线、二极和二极三线等;按动作灵敏度可分为高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30mA以下)、中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30~1000Ma)和低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1000mA以上);按动作时间可分为快速型(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延时型(动作时间为0.1~2s之间)、反时限型(随漏电电流的增加,漏电动作时间减小。当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动作时间为0.2~1s;1.4倍动作电流时为0.1~0.5s;4.4倍动作电流时为小于0.05s。)

选择漏电保护器应按照使用目的和根据作业条件选用:按保护目的选用:①以防止人身触电为目的。安装在线路末端,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②以防止触电为目的与设备接地并用的分支线路,选用中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③用以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保护线路、设备为目的的干线,应选用中灵敏度、延时型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场所

(1)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器的设备:漏电保护装置的防护类型和安装方式应与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相适应。对有金属外壳的一类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者强腐蚀等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工地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宾馆饭店、学校、企业、住宅等民用插座、游泳池或浴池类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以及医院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疗设备等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设备。

(2)不应该安装漏电保护器的设备: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电源和应急照明电源、消防电梯、防盗报警装置电源以及其它不允许突然停电的场所或电气装置的电源,应当不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者安装只报警不跳闸的保护装置。

(3)可不安装漏电保护的设备: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的设备、使用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使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设备、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措施的场所等可不安装漏电保护设备。

3. 漏电保护器的设计配置方法

3.1漏电保护器的分级要求

电气线路和设备泄漏电流值及分级安装的漏电泄漏电流特性和时间特性配合要求如下:①用于单台用电设备时,动作电流应不小于正常运行实测泄漏电流的4倍。②配电线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小于正常运行实测泄漏电流的2.5倍,同时还应满足其中泄漏电流最大的一台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泄漏电流的4倍。③用于全网保护时,动作电流应不小于实测泄漏电流的2倍。④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适应日久回路绝缘电阻降低、用电设备增加以及季节变化等引起的电流泄漏增大。

3.2二极和四极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电气安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尽量减少开关电器的极数和触头数以及线路的连接点。开关触头之类的活动连接和线路的固定连接由于种种原因都可能因导电不良而成为事故起因,而三相回路中的中性线导电不良危险更甚,这是因为中性线导电不良时设备依然运转,隐患不易被发现,当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时将导致三相电压也严重不平衡而烧坏单相设备。所以应尽可能限制在中性线增加触头。

3.3实施等电位联结

漏电保护器对于单相220V线路只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同时还存在因机件磨损、接触不良,质量不稳定寿命较短等因素而导致动作失灵的种种隐患,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护措施,因此尚应实施等电位联结,才能有效地消除漏电的电气线路或设备与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之间电弧、电火花的产生,即消除漏电电压引起火灾的可能。等电位联结是指将保护接零总线与建筑物的总水管、总煤气管、暖通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用导线联结的措施,以达到均衡建筑物内电位的目的,尤其是对于易燃易爆场所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要使漏电保护器保持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除加强提高保护配置技术水平之外,在日常的运行管理方面同样也十分重要。作为电器设备使用人及电气线路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漏电保护器的保护,防止出现故障或事故,以保证电器设备及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伟华.李俊毅.张晓静.电工技术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肖耀南.电子技术[M].2001年7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许泽鹏.电工技术[M].2002年8月出版.人民邮电出版.

继电保护重点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二次接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通常包括用以采集一次系统电压、电流信号的交流电压回路、交流电流回路,用做对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等设备进行操作的控制回路。二次回路虽非输变电设备主体,只是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控、控制、调节和保护,但它在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等方面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次回路的故障或错误接线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若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和保护装置接线错误,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则可能会引起断路器误动或拒动,造成设备损坏甚至电力系统瓦解的事故.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继电保护装置生产企业对熟练掌握继电保护的识图绘图和接线工艺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了适应着这种要求,“继电保护二次接线”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

高职教育就是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其中改革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笔者根据所在院系自身条件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探讨“继电保护二次接线”课程教学,逐步摸索出适应高职继电保护及动作化专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3]。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三大主张之一,陶先生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陶行知主张把“教学做”这三者看做是统一的,统一在做上,教学做是合一的,这些观点在大力倡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今天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我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的实施融为一体。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教学过程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

学生在教学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这一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初步学到独立从事企业工作的本领;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让他们学会终身受用的求知方法和具备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继电保护二次接线课程的应用

“继电保护二次接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根据原理图和展开图来完成继电保护设备二次回路接线的能力。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二次线安装的基本知识及工作内容,学会阅读二次回路原理图、展开图、盘面布置图、盘后接线图等,掌握二次回路安装图的绘制方法,二次接线施工工艺及检查、调试方法,掌握控制屏、保护屏的安装初步技能。

这门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和《电工工艺接线》这两门课程,学生必须具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与性能以及保护的基本原理,另外,在电工工艺接线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接线工艺,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

在“继电保护二次接线”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上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授课,学生学一知一,所学知识在整体内容中的作用、地位模糊不清,学习目标不明确,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本课程的特点,也不适应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量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比较适合“继电保护二次接线”课程教学。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按照任务驱动将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解构、重构。以继电保护二次接线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任务中,通过完成一个个接线图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72页)兴趣。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探索知识,学习设计技能。再通过老师检查,小组之间互查这样的评价形式,既保证了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相关知识、职业素质的需要,又保持了原有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课程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设置三个学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由若干个子任务构成,每个子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载体,将知识内容体系融入到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按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设立了多个工作任务,结合每一个任务所需的知识逐步解决总任务中相应的问题。

这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思想。这些子任务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逐步推进的展开主要教学内容。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重点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子任务进行点评,包括所绘制二次接线图的正确性、绘图的规范性以及接线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一个个子任务,从而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1所示,3个要执行的任务,多个训练子任务,全部以任务带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课程教学主要在实训室完成。以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带动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三、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继电保护二次接线课程中的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

[2]董汝萍.高职高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业,2013(05).

[3]郑燕华,龙京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02).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1―),硕士,现供职于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