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外建筑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民族院校;中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118-02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和要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给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社会化管理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民族院校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异域文化的留学生尽快融入到我国民族地区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助于提高民族高校师生与外籍友人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的水平。

一、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流。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西部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验和探究。随之也带来了许多跨文化交流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低效率的交流、沟通和相互间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容易导致外国人对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认识的偏差和误解,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声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理解与合作。民族院校做好中外交流主体间的跨文化交流工作,对于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前来学习交流,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我国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积极排除来自境外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意义深远。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一)尊重认可原则

“对其他文化的尊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倡导的跨文化态度,因为这是和谐的跨文化教育的基础。”文化尊重的表现形式是对民族文化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对民族感情与民族意识的尊重。

(二)平等心态原则

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行为,“跨文化交流不是对目的语文化认识、理解和接纳的简单的单向过程,更不应是一味地迁就和顺从另一方文化”,而是在互相认同彼此文化、平等相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否则,就会滋生各种形态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形成文化冲突。只有在保证对方不失去本民族特征的情况下,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使对方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

(三)包容借鉴原则

“包容的本质是对异文化的一种接受的心态,特别是对于本民族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态的公正认可,以及对这种对立性、否定性的接受。”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要提倡双向、多向及互动的宽容,即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克服彼此的文化偏见,消除各种形态的文化冲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二、对跨文化差异分析

(一)对认知多元化差异的分析

来华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多样化越来越广泛。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我们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惯用大熔炉的观点和方式来描述组织,认为不同的人在组织中多多少少地会被自动的同化。但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会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放在一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发达国家的学生来到中国,特别是到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无意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与国家的优越感,发展中或落后国家的学生而有一种自我封闭的心态。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事物的多元化特点,积极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把来华留学生作为相同的个体不同的群体而对待,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对文化差异做出反应,从容以对。如果管理得当,多元化会提高组织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如果鼓励不当,就可能出现沟通困难和更多的心态对抗。

(二)对时间观差异的分析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时间观也不一样。有学者指出,在时间取向上,我们是过去取向,而西方人则是未来取向。这种差异还表现在对时间的利用方面。以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为例,由于游牧生活方式的相对自由性,对空间与时间概念的认知不去刻意精确,所以在时间的支配、利用方面比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使用时间十分精确。我们在工作中对未来时间的安排往往是“另行通知”、“过几天再说”、“以后在议”等,缺少具体化的安排。对我们来讲,这一情况由于司空见惯而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和适应,但对于留学生来讲,常常无所适从,很难理解。这无形中加大了民族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对思维方式差异的分析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缺点是笼统思维,强调直觉,轻视分析方法。”这对于民族地区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而言,表现较为突出。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其思维模式呈线式。而东方人见长于整体式,富有想象和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与西方人那种或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不同,由于儒家文化“贵和尚中”精神和各民族追求和睦交融而表达礼让心理的引导,我们往往偏重迂回、含蓄和笼统的表达观,这种思维差异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常有体现。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加强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实践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实现绿色建筑,是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新问题,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

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在中国,建筑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来自建筑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如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不少学者和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和方法。虽然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少有项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但作者还是收集并筛选出85个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设计的案例,大多数案例为国外的建筑项目。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了解和实践绿色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设计案例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建筑设计案例中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这些设计方法经常被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2)尽可能利用自然地貌,如山丘、溪流等;(3)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4)利用自然采光;(5)利用自然通风;(6)采用热回收;(7)使用建筑遮阳;(8)使用高性能玻璃;(9)使用太阳能;(10)减少资源的消耗;(11)资源的重复利用;(12)资源的循环利用;(13)使用本地材料。

通过统计上述设计方法的使用频率,我们可以进行排序,进而发现哪种设计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表1、图1是对85个建筑设计案例的统计和排序的结果:

表1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图1建筑案例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从上表1我们发现40%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设计方法,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建筑遮阳;

从上述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6项常用方法中有5中与建筑节能有关,如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使用建筑遮阳。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紧缺现状,已引起了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节能意识的提高带来了节能技术、产品、工艺的发展,从而为降低建筑能耗创造了条件。

2.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我们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

表2不同种类建筑设计情况的统计

图2办公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图3居住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

图2、3显示出了在办公和居住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的排序情况。从表2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在22个办公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利用自然通风;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使用建筑遮阳。

从表2和图3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太阳能;资源的回用,特别是水的回用。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对于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可以考虑利用自然采光来节能。因此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和最佳的方案。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5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

2.2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

表3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统计

图4中外绿色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对比

这也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为找出中外在绿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从表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方法:

在我国: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地貌;使用建筑遮阳;

在国外: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资源的回用。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避免走弯路。以下的这些设计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

我们也发现太阳能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在发达国家比在我国运用得更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可以得到优惠政策的鼓励,因而太阳能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在我国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对于缺水城市,不少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住宅生活废水回用,因此我国中水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3.结语

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出,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探索尊重环境和高效使用资源,也能帮助建筑师进行理性设计,例如,解决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趋于理性。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建筑。

【参考文献】: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外墙 防渗漏技术 措施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整个趋势是逐渐的从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社会城市化了,人民的居住条件是最重要的。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必定带来大量的建筑需求。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外墙施工由于不容易积水,往往使施工单位忽略了外墙的细部施工工艺,这就给外墙渗漏埋下了隐患。在整个房屋防水中外墙防水才是重点,因为外墙渗水严重的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同时还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并且一旦渗漏,维修相当困难。一直以来,外墙渗漏问题都是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常见因素,也是时常困扰住户的老大难问题。在目前推广使用的节能型材料蒸压加气砼,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为实际施工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这就更加重了外墙防渗漏的难度,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更需要加强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1,防止外墙渗漏技术措施的材料选择和养护

在新型节能的要求下,目前的建筑物基本上都采用蒸压加气砼作为外墙砌筑材料。而市面上的加气砼,由于受原材料和工艺条件差异的限制,各厂家生产的砌块干缩性差异较大。在工程选用砌筑材料的时候,应该选取抗压强度等级较高和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的产品,以保证所选取材料的质量。对于加气砼的养护,为了减少干缩引起裂缝的机会,要求在出炉后必须有28天的养护期,然后才能上墙砌筑。同时,加气砼的养护还应该做到防雨、排水、遮盖堆放。在上墙砌筑之前,仔细检查加气砼是否有裂缝或缺损,保证无裂缝和缺损之后才能上墙砌筑,并使用砌块配套的界面剂。

2,防止外墙渗漏技术措施的施工过程控制

2.1剪力墙混泥土施工过程控制

剪力墙混泥土施工过程控制首先要控制好混泥土的振捣质量,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麻面、蜂窝、烂根和孔洞现象,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大量气泡。然后要控制好水灰比,以及混泥土的坍落度。剪力墙的混泥土施工中,还需要控制好混泥土内外的温差,及时进行养护。使其成为质量良好的混泥土,让混泥土具有一定的自防水能力。

2.2墙体拉结筋施工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墙体出现渗漏的途径之一就是外墙与柱交界处。因为墙体材料和混泥土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在不相同的热胀冷缩作用下,外墙与柱之间就很容易出现裂缝,导致渗漏。所以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对于必要的墙柱连接处,还可以设置钢丝网片20cm~30cm宽。

2.3梁底与砌体间斜砖顶砖嵌缝施工控制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砌块砌筑至距梁底20cm左右的时候,应该等待一周以上让砌体变形稳定,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继续砌筑。再砌筑的时候宜选用同材质辅助小砌块,采用斜砌挤紧顶牢。同时,在交接处连接钢丝网片20cm~30cm进行加固,防止因材料间伸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使梁底与砌体之间不够密实而造成外墙渗漏。

2.4砌筑前加气混泥土砌块上墙砌筑时含水率的控制

按照有关规定,加气混泥土砌块含水率应该在10%~25%之间,砌块含水深度表层在8mm~10mm之间。而加气砼的特点是砌块容重较轻,内部封闭毛细管较多,孔隙率大。导致加气砼吸水速度快,但是挥发时间缓慢。这就要求实际施工过程中,在砌筑之间24h对加气砼进行浇水,控制加气砼有40s的时间浸泡从而达到含水率的要求。浇水过量或则饱含雨水的加气砼禁止直接使用。

2.5加气混泥土墙体抹灰施工工艺控制

在抹灰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先对墙面进行清刷,主要清除墙面的松散物、污物和浮灰,以免影响砂浆与墙面的黏附力。然后通过浇水润湿墙面,待剩余的粉状物冲洗干净后,采用专用的界面剂对基层面进行处理。随后修正不平墙面低凹处,对墙面进行抹灰。抹灰的厚度要严格控制,过厚则会引起龟裂、干缩裂缝,从而导致外墙渗漏。抹灰前应保持墙面的湿润,可以通过淋水的方式来完成。

2.6其他施工过程的控制

为了防止外墙的渗漏,还有其他的一些施工过程需要控制。比如外墙铝合金门窗的安装,应该在门窗框安装固定后,对门窗框与外墙之间的空腔、门窗拼缝处等进行填充和密封。还有水电预埋管的安装,应该在预埋过后进行填砌抹平处理,并将20cm宽的钢丝网片连接固定在预埋管长度方向上。另外,外墙套管和穿墙螺杆洞口也应该作密封填实处理,以防止雨水通过洞口渗透进墙体内。外墙面砖勾缝处同样需要防开裂、防漏处理,可以在打底砂浆中放置纤维网,以防止砂浆层开裂导致渗漏,,然后施作防水砂浆层以加强防水性能,最后可采用专用胶泥或复核性砂浆铺面砖,其勾缝材料可选用专用胶泥或防水勾缝剂,勾缝施工时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勾缝处须饱满密实。

3,住户二次装修施工的控制

住户在入住房屋的时候,都要进行如空调、排烟、太阳能能的安装。为了不对外墙造成损坏,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住户的二次装修,从而预留下相应的空调管孔、排烟孔、太阳能热水器管孔等。同时,还需要对住户进行引导,让其合理设计和精心施工。

4,讨论

建筑施工中,造成外墙渗漏的因素很多,要做到建筑施工中外墙渗漏的防治,需要实际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从实际施工过程中摸索出切实有效的防治外墙渗漏的技术和措施。在外墙防渗漏的技术中,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用多道设防、复合防水、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严格控制各项指标,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一丝不苟,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解决好建筑工程中外墙渗漏的问题,提供给住户满意、使用放心的房屋。

参考文献:

[1]王新泰.建筑物外墙防渗漏技术措施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291~292

[2]高建国.李小刚.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163~165

[3]邓晓春.赵丽慧.对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391~394

[4]江河.某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与管理对策[J].福建建筑.2009(04):105~108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幕墙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影响

随着幕墙设计的逐渐发展,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工程外立面设计效果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需要建立在满足建筑工程基本性能与要求之上,同时还要达到优化建筑工程外立面的效果,积极探究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工程外立面设计的影响,对于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同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我国幕墙设计的现状分析

幕墙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社会建筑设计要求以及标准的逐渐提升,目前设计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逐渐显现出许多问题。首先,我国缺乏专业的幕墙设计人才。在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设计过程一般都是由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的,由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一定差异,由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设计出的幕墙设计作品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整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幕墙设计一般都是在建筑工程的主体部分完成之后,在建筑工程主体工程完成之后进行的幕墙设计不能够在建筑外墙上设置预埋件,在幕墙设计施工时只能够通过锚定固定,利用该方式进行施工的幕墙不仅施工成本高,且幕墙施工质量较差。此外,即使有专业的幕墙设计人员进行幕墙设计,但是,在幕墙设计过程中,幕墙设计人员与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以及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幕墙设计人员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不够了解,因此,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效果十分有限。

2幕墙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

幕墙设计在建设设计中应用对于外立面设计的影响十分重要,幕墙设计中的核心与关键主要有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功能的综合考虑以及护结构的设计。幕墙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项外墙设计环节,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幕墙设计对于建筑设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十分关键。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对于外立面设计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幕墙设计对于设计人员设计思路与设计视野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设计理念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施工成本的影响,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性能的影响四个方面。

2.1幕墙设计对于设计人员思路与视野的影响

幕墙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中较为先进的一项设计技术,因此,幕墙设计的理念以及幕墙设计中对于材料的应用相对较为先进。积极将幕墙设计应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拓展建筑设计人员的知识面与视野,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幕墙设计过程中涉及许多新颖的材料与技术,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也能够将幕墙设计中的新颖技术与材料带入建筑设计中,进而促进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 建筑设计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2.2幕墙设计对于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影响

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建设设计与幕墙设计理念与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必然会加强建筑设计人员与幕墙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随着建筑设计人员与幕墙设计人员交流的加强,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人员的理念也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对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的有机融合十分有利,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2.3幕墙设计对于建筑外立面施工成本的影响

幕墙设计应用与建筑设计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存在冲突。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的冲突不仅会影响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的效果,其还会增加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的结合,一般都是以建筑设计为主体,幕墙设计需要建立在不改变建筑设计主体基础之上,而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由于缺乏交流,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一般都是以改变幕墙设计为主,而幕墙设计的效果也随着两者之间的冲突以及目前设计的更改而大大降低。建筑设计与幕墙设计存在冲突之后需要对幕墙设计进行修改,而修改过程以及幕墙设计效果的降低都会增加建筑施工的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尽量将幕墙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融合,从而降低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成本,同时也提升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的应用效果。

2.4幕墙设计对于外立面效果与建筑功能一致性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要求的逐渐提升。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幕墙设计需要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与要求,二是幕墙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外墙的美观性。根长时间的经验显示,在建筑主体设计与幕墙设计之间进行外立面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外立面设计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满足外立面设计以及幕墙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近年来国际文化的变化,建筑设计中的审美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美观性能的直接表现,建筑设计中外立面的设计受到国际文化以及艺术的影响较大,因此,根据各国艺术与文化的不同,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各国建筑设计中外立面设计风格以及理念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外立面设计需要贴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功能与性能要求是共同的基础条件。幕墙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外立面效果与建筑功能的一致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设计中幕墙设计水平的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与建筑工程的性能逐渐一致化,外立面设计不仅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要求,其还大大提升了建筑外墙结构的美观效果。

3结束语

通过对幕墙设计影响建筑外立面设计的探究,探索提升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的途径与措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宋克威,孟强.谈幕墙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中外建筑的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国际工程工程管理跨文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全球竞争与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将各个国家与商业组织摆到同一个竞争舞台。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企业已经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质量过硬、技术先进、重信用守合同,但是中外在文化上的差异却一直是阻碍着我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上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国际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除了应精通工程的“成本、质量、工期”的控制外,还必须深谙不同文化背景必将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研究文化差异对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要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管理者必须具有并发展相应的对文化的敏感力和驾驭沟通的能力,采取相应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国际工程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一)谈判风格

在国际工程建设和管理中,谈判是经常进行的,但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谈判模式。中方在谈判开始时会讨论双方所共同遵守的总体原则和共同利益。中国人习惯于从大的方面入手,主要关心的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因此他们避免在一开始就讨论细节问题,而具体的细节留到以后再谈。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对具体细节非常注意。谈判一开始就急于讨论具体的条款,在谈判中充满信心、明确果断,以经济上获利为目的,善于讨价还价,而且热衷于一个条款一个条款地谈(他们用的最多的词语就是one by one),最后达成协议。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谈判中对待争论的态度也不同。

(二) 对待合同的态度存在差异

(1)对待合同文本的态度

对合同文本的态度,中方是看重总体原则,这反映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的。具体的表现是中方的合同文本往往只有一薄本,而西方的合同文本是几厚本,他们的合同详细到图纸文件的份数、图纸的材料(如蓝图、软盘、Email、胶片) 、制图人的联系方式等。在履行合同时,中方的态度往往是,在实质上不违反合同条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而西方则是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合同文本态度存在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倾向于整体性,一些小小的细节通常不是很重视。而西方人则习惯正确、精细和理性的线性思维模式。

(2)对待合同索赔条款的态度

中国人听到”索赔”两个字时,往往联想到争端的仲裁和诉讼等法律行动。因此他们就认为应尽可能地避免索赔,以避免法律行动引起更多的麻烦或是经济损失。中国工程管理人员不愿索赔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管理模式和计划经济惯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去。西方人认为只要某一方的行为不符合合同、规范、标准的规定就一定会给对方发函指出,并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要求索赔。

(三)人际交流

不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人员没有认识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对跨文化交流的特殊性缺乏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接触必然产生文化上的差异或冲突。很多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乎逻辑的、适当的,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是反常的、不合逻辑的。还有的人认为,只要掌握了对方的语言就可以和他们沟通了。其实不然,正确的使用语言要求大量文化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跨文化交际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是一种特殊的场合。这种场合的交际,要求参与者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人同西方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别。在国际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切活动都是以人际之间的交往开始的。如果交流的双方对中西文化缺乏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人际之间的交往规则就会导致冲突。

二、跨文化管理的探索

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的各方人员,为实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总结了几种跨文化管理策略以作参考。

(一) 跨文化培训。工程管理经营在当地国的环境,其最重要是一种学习过程,即外籍人员文化的学习。对于各种规范、标准、规定尽量使用国际惯例(例如执行FIDIC 条款)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

(二) 多元文化认同。工程管理的文化冲突源于工作团队的文化差异,因此务必使内部员工了解多元文化之差异,尊重并包容文化之间差异,甚至将多元文化认同之理念列于项目管理的信条中。

(三) 跨文化融合。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要求与工程管理内部不同文化群体之间,透过异中求同创建共同的公司文化,融合后的文化既能表现出明确而一致的特征,以消除文化冲突的产生。

(四) 忽略、缓和文化差异。忽略文化差异就是按照合同规定的方式以某一文化为背景来对待所有人。当然,忽略、缓和文化差异只是各种文化在企业中相互融合前的权宜之计。但是在国际工程中则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毕竟工程项目具有短期性和目标性,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

(五) 跨文化沟通。要消除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必须发展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共事,应建立跨文化沟通的机制。工程管理者需要有意识的建立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工程的建设。成功的工程管理必须实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消除文化差异的冲突。在国际工程的管理中能适应多重文化的挑战,减小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度,降低项目工程管理运行的成本,更好地完成工程的既定目标,让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蒋敏.国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跨文化管理[J].建筑经济,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