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认为,首先,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商业模式应该具备我们所说的“四句真经”特征:(1)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2)数据决定发展空间;(3)社群带来流量沉淀;(4)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基于此,进一步,我们看好专业医疗移动互联硬件、医患互动软件,不看好当前绝大多数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泛健康管理软件。
其次,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于就医全流程的各主体诉求之中,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5大角色,越刚性的需求,越容易产生合理商业模式。
第三,在盈利空间方面,向药企收费的模式是目前中国空间最大的收费模式:2014年估计为37.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558.7亿元
第四,在切入点方案选择方面,我们认为以软件形式还是硬件形式切入互联网医疗并不重要。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服务3个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并且通过形成产业链条闭环,向5个对象:药企、商业保险机构、医生、患者、 医院收费。当然,海外模式中还有一些在中国不很适用的收费主体,比如向企业雇主收费,因为雇主承担了一定员工医疗保健费用,因此有降低费用的诉求。
向患者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创新点多
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消费者刚需。我们已经多次提到,患者的刚需可以从整个就医流程环节拆解,收费的切入点非常多,医疗健康服务的 9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都可以作为盈利的突破口。而无论哪种盈利模式,真正解决了患者就医痛点的服务都会获得盈利空间。患者的核心诉求无非是治好 病、省钱、省时、便捷、互动。此外顺人性机制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核心点。这两者可以判断向患者收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程度。另外,我们认为,在切入方式上, 对于原有就医环节的互联网化改善,胜过对消费者新习惯培养。
对消费者收费的具体收费方式大类上可分为:硬件销售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1)硬件销售模式已经众所周知,但硬件出售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可能面临挑 战:渗透率提升后,更新需求非刚性。由于存在其他潜在衍生盈利模式,可以用来补贴硬件,因此可以判定硬件售价在长期应该会持续下降,因此硬件出售更多是体 现出获取用户入口功能,本身的盈利能力在长期会越来越难。但硬件销售本身的市场空间较大,例如血糖仪全球市场空间可达200亿美金,短期内依然可观。 (2)软件服务模式,例如春雨医生等,以基础服务免费(获取流量和粘性),增值服务收费(刚需)的模式进行。(3)社群模式,这部分的收费模式仍在探索之 中,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尚不明显,但一定是趋势所在,具体社群商业模式的威力,可以直接参考《罗辑思维》节目的几次重量级实验。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eo
1.公司简介:Zeo是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移动应用,通过一个可佩带的硬件,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Zeo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个性化睡眠指导。
2.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 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另外,对于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个 性化的睡眠指导,通过一些测试找到可能的问题。
3.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Zeo在盈利模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软件即服务(SAAS)――通过用户订阅以及持续性盈收,二是用户购买设备产生利润。但采用第二种模式非常困难,因为公司为其头戴设备开价99 美元,利润率并不特别理想。公司在八年内共融资超过3 千万美元。
4.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1)服务是健康管理,非刚需,没有充分利用人性,技术优势无法体现。 Zeo在研发过程中审阅了大量科学研究资料。Zeo的分析数据精准度接近于睡眠实验室的权威数据,而腕部活动记录仪测量得出的数据相对不精准。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些研究结果。这样一来,像FitBit 这样的竞争设备就会做的更好。
(2)佩戴麻烦,逆人性。Zeo所强调的产品价值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人网上睡眠指导。但消费者需要登录它的网站,输入更多的关于自己睡眠以及其他变量的信息。每晚戴着特制头带睡觉也很不方便,用户反而会产生不适感。
(3)不能忽视艺术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数据视觉化促进行为变革很好很强大,但它更多是一项艺术,而非科学。这类企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用户界面设计专家以及心理学家的帮助,而非仅仅是技术突破。
向医生收费:市场空间不大,且盈利模式单一,难以成为主要模式
向医生收费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医生的核心诉求。包括(1)增加合法收入、(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 (4)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 求。但从刚性程度上来看,仅有第1条需求可能产生盈利模式。
向医生收费的切入点主要包括辅助诊疗以及预约平台,辅助诊疗层面的需求是持续的,基于此的盈利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预约平台类服务存在一定的需求,等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和放开后,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向医生收费的公司的具体收费方式主要是会员收费。在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自由,所以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客源、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的限制非常多,所以针对医生的盈利模式还是限制在辅助诊断用 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而在预约平台上收费的模式目前发展较好,但存在着会受到政府监管的风险,未来发展并不乐观。目前针对医生收费的企业,例如 Epocrates、丁香园、杏树林等,对医生收费都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积极开发其他盈利模式是现存公司的普遍特征。总之,针对医生的盈利的创新点较 少,盈利空间也较小。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ocdoc医患对接平台
1.公司简介:初创企业融资“新王”。Zocdoc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线上医生预约平台,服务遍及美国的2000个城市,目前每月要向500万用户提供寻找医生和在线预约的服务。在2014年6月完成的D轮融资中,Zocdoc募集资金超过1.5亿美元,市 场估值超过15亿美元,成为纽约初创企业中名副其实的“新王”。
2.提供的主要服务:Zocdoc提供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基于地理位置,Zocdoc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通过Zocdoc网站或是移动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附近医生,并查看医生的资质认证,服务点评,空闲时间等信息,并在线与医生预约服务。
3.盈利模式:Zocdoc对患者用户免费,对注册医生则要收取250美元/月的费用,目前有超过530万名医疗从业者在Zocdoc上向患者提供服务。2013年,Zocdoc的在线预约量增长200%,移动端的预约量的增速则达到500%。
4.经验总结:目前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等待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可有发展空间。除了受到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 的支撑,Zocdoc的兴起与美国医疗行业的环境以及供需状况有很大关系。首先,在美国,大多数医生是自由执业,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从属于医院,医生与患者 是直接对接,而不必通过医院,Zocdoc正是大大提高了这一环节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比起中国,美国的医疗资源供给相对充足,医生需要Zocdoc这 样一个平台来接收患者资源。基于以上两点,Zocdoc可以以向医生收费的方式持续盈利,并且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平台的粘性也 进一步增强,闭环商业模式逐渐稳固。
向医院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空间大,但盈利模式只能满足中短期发展
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在这两个层面,医院的需求较强,针对此产生的盈利模式都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基本上与医疗信息化更相关,而非纯互联网模式。
目前向医院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软件销售以及维护运营收费;二是硬件销售;三是远程监测服务收费。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Vocera医院移动通讯,向医院收费
1.主要产品功能:Vocera可帮助大型医院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是如何在医院内部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以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Vocera可以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是一个可以让医护人员戴 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的设备,可随时收发信息,随时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医院过去使用的BP机。
2.Vocera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医院收费实现盈利。2012年Vocera共拥有医院客户875家, 包括大型医院、中小型诊所、手术中心和养老中心等,其中775家在美国本土。公司2012年收入近1亿美金,主要来自向医院的Vocera硬件/软件销售 以及维修服务。公司2012年上市,现市值为3.3亿美金。
3.经验和教训总结:vocera近年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总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净利润亏损显着增加。我们认为这主要原因来自于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 升,大量替代性、低成本解决方案不断产生,因此原有基于通讯技术的产品可能会大面积受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替代,因此医疗新系统企业更多可以向互联网方 向转型。
向药企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
向药企收费的存在基础,是满足药企的营销、研发需求。药品的营销、产品的研发是药企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基于此产生的盈利模式市场空间大。向药企收费是目前软件类移动医疗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无论是针对医生、患者、医院哪个环节的服务,均可以依靠流量和数据采用向药企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药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于流量的广告收费;二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推送收费;三是研发数据收费。短期内,广告是向药企收费 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向药企收费的公司是目前盈利模式切入点最好的公司,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 该盈利模式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向药企收费是在产品获得流量以及数据基础上建立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壁垒,一旦企业获得了足够的用户及数据,跨越了盈利模式的壁垒,就能在移动医疗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Epocrates基于软件的双向服务
1.公司简介:Epocrates于1998年由两个斯坦福学生创建,2011年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2013年1月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以近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
2.主要产品功能:Epocrates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手机软件向专业医疗从业者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药品相关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医疗实验室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和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服务。目前有超过一百四十万的临床医生使用Epocrates的手机软件。
3.主要盈利模式:Epocrates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手机软件销售。2012年,Epocrates收入 1.2亿美元,其中80%来自向药品企业提供市场解决方案(包括60%的广告和20%市场调研服务),剩下20%来自软件销售。基于掌握的医生客户资源和 软件平台的数据资源,Epocrates可以通过DocAlert信息服务向医生传递药品审批、临床试验数据、治疗指南、处方规定变化等简短的信息,并根 据药企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医生再教育内容投放,已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同时,为药企开展针对特定地区或对象的市场调研也是Epocrates的重要收入来 源。
4.经验教训和结论:Epocrates被主攻EHR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Athenahealth 收购后,收入下滑,总部裁人,短短几年间,一颗耀眼明星已成明日黄花。互联网医疗的App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委身下嫁给各种HIS,EHR,EMR 系统,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服务更多地植入“移动化”元素,与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这很可能是一个未来的重要趋势。
向保险公司收费:市场空间较小,盈利模式单一,处于探索阶段
向保险公司收费的存在基础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支出。具体操作上的主要切入点来自于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上的优势,移动医疗能够对慢性病进行长期监测,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从长期上降低保险公司的赔率,所以衍生出了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险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硬件销售以及远程监测服务。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来源于美国,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市场占比超过50%,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移动医疗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与盈利模式。而中国商业保险覆盖人群不到2%,市场空间较小,一些公司例如九安医疗、中卫莱康试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盈利模式,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尤其是能否将移动医疗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如果能够打通社保市场,移动医疗行业将获得质的突变。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WellDoc:向保险公司与企业雇主收费
1.公司简介: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向用户提供手机APP,并在云端建立糖尿病管理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糖尿病管理。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WellDoc通过自身开发的平台和系统帮助用户监测血糖,利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医生建立专门的合作,协助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2.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5年成立,在移动医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糖尿病管理的经验。2008年6月,在DiabetesTechnology&Therapeutics发表短期临 床试验报告,证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降低。2010年10月,软件通过FDA认证。2011年9月在Diabetes Care发表临床试验报告,证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控制血红蛋白水平的显着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差异达到1.2.如果一个糖尿病新药 上市能证明和对照组差异达到0.3,疗效就足够显着。糖尿病管家系统是第一款通过FDA对照试验的APP。2012年8月,和AlereHealth疾病 管理公司合作向300000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2012年8月,列入保险公司的报销目录,和处方药物并列。2013年推出了App版本的糖尿病管理软件 BlueStar。这也是美国市场目前唯一一款通过 FDA认 证且需要医生处方使用的糖尿病管理App。这款产品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该方案由WellDoc拥 有专利的自动化专家分析系统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实时消息,行为指导和疾病教育,推送至患者的移动设备。2014年1月,WellDoc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并获得新一轮来自默克公司全球健康创新基金(MerckGHI)和风险投资公司温德姆(WindhamVenture Partners)200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WellDoc总计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3.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Blue star是一款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糖尿病管理软件,专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患者将他们的药物和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等数据输入到安装有blue star软件的移动设备中,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为患者提供自动实时的虚拟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同时,患者的数据会被定期发送到患者的医生那里以帮助填补在复诊间歇中产生的信息差距,并促进疾病管理的讨论。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移动互联网 商业模式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快迅速崛起,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同时门户模式成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一、移动互联网概念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
1.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AD或者其他手持终端)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网络接入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
1.2移动用户发展情况
2015年21日我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同比2013年增长231.7%。全国平均每部移动设备上安装34款应用,每台设备平均每天打开应用20款。2014年,移动互联网已迈过基础通讯社交的萌芽期和简单购物娱乐的初步发展期,进入多元化生活服务的高速发展期,用户需求多元化释放,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为用户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重心逐步向着移动互联转移,各种新型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带来海量数据的爆发。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谁能够更高效地整合数据资源,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整个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胜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对企业在竞争中有很大的帮助。。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是企业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高效且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中,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从商业模式的本质上来看,就是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这种包括客户价值创造逻辑、企业自身价值创造逻辑以及合作伙伴价值创造逻辑。
2.2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类别
2.2.1移动终端商与运营商合作分成盈利模式――以iPhone为例
iPhone是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的智能手机,截止到2015年,已经推出第六代苹果智能手机,手机有效融合了通讯、音乐视频播放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主要盈利模式是采用与运营商收入分成的商业模式,提供“终端+服务”一体化服务。
2.2.2广电集团与运营商分成包月套餐收入模式――手机电视
广电总局主推CMMB标准手机电视业务,从而确立了全国运营的组织框架,中广移动规划了多个服务包方式,包括免费包、首月免包、信息包等,具体模式如下所示。盈利点主要有用户包月套餐与运营商分成收入、广告费、注册费等。
2.2.3移动门户内容收益共享
这种模式可见I-Mlde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由于它具备完善的技术架构、合理的收费模式、丰富的服务内容和终端手机厂家的支撑,已成为移动门户成功运营典范,其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基本服务费、流量费以及信息服务佣金。基本服务费为用户申请移动互联接入功能支付的门槛费;流量费是其最大的收入,大部分是按照包月形式收费;信息服务费佣金是指用户在订阅费中提取的一部分佣金。
2.2.4广告收入模式
2004年年底百度公司宣布国内任何一款智能手机用户都可以通过“”搜索互联网内容,这种搜索服务将传统的互联网栏目移植到WAP中,所以整体的盈利模式是围绕比价搜索开展的手机购物。
2.2.5手机游戏收费模式
控制网的手机网游在2008年拿下了“金翎奖“,同时连续12个月位居游戏论坛人气榜首,其主要盈利点为手机游戏业务,主要包括按游戏时间来收费和虚拟物品来收费,收入非常可观。
2.3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启发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远远超出电脑,但手机用户对用信息服务的使用活跃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所以提升ARPU值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以如何从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中获益,是大势所趋。
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商首先要基于自身的资源进行长足发展,用好、发展好资源。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基于自身资源发展的业务,均需明确业务的整体运营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直接影响业务发展、收入的决定性因素。最后要说的是,随着“客户价值“的深入,我们更多应该考虑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业务,从客户感知出发,或者价值并分享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伟,李政. 运营商大数据战略 个性化营销机制成核心[J]. 通信世界. 2013(12)
[2] 李政,李继兵,丁伟. 基于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05)
陈适点开的是手机里一个叫“医口袋”的APP,不仅包括各类病情的详细介绍,还包括及时更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条款,看病的时候具体记不清的条目就可以调出来随时翻阅。之前,陈适跟病人解释病情时则需要事先准备一些小纸条,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如何治疗和预后等。然而每天接诊的病人很多,他基本上没有时间给病人做详细讲解。
移动互联网让陈适等医生随时通过手机浏览国内外最新医学资讯成为可能,而患者则可享受在线挂号、查看化验单、缴费、咨询等服务。除了让医生和病人建立起更方便的双向联系外,不少移动医疗APP的业务模式是搭建面向全国患者和医生的开放平台,可以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服务,同时还能满足患者术后恢复、慢性病调理等需求。
无疑,移动互联网热潮正在席卷医疗领域。在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健康服务的同时,移动医疗发展中遇到的盈利模式、门槛过低、政策约束等难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火热市场
“本轮总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未来双方将共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深耕,这也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
“互联网医疗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依然是丁香园。今天刚宣布的某个号称‘一亿美元’的投资信息披露是公开的忽悠人”。
一个多月前,丁香园CTO冯大辉连发数十条微博对挂号网的腾讯融资提出质疑。有意思的是,此前丁香园刚刚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创下当时该领域融资新高。
一场口水战直接把目光移向了移动医疗领域,一种利用移动终端和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健康咨询、疾病评估、挂号缴费等医疗健康服务的新兴行业兴起并迎来爆发机遇。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就频获融资。除丁香园和挂号网之外,春雨医生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5U家庭医生完成近千万元首轮融资、九安医疗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获得小米公司2500万美元投资
互联网企业对移动医疗表现出的兴趣还不仅仅如此。除腾讯、小米入资创业者之外,阿里巴巴联合北京友谊医院和东华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未来医院”。
阿里巴巴的目的是希望打造基于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年内将会有约50家“未来医院”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10个城市。阿里巴巴还斥资1.7亿美元战略投资中信21世纪,之后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
百度则主打“大数据”,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医院、健康咨询机构、减肥机构、健身机构等健康服务机构,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该项目为北京祥云工程重点项目之一。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与其市场快速发展不无关系。目前该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元,而且增速还在逐年加快。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增长率接近30%。到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5.3亿元。
此外,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资源的供需缺口明显加大,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都对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
原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双刃剑
无疑,移动医疗市场这块蛋糕是诱人的,但其尚不明确的盈利模式却阻碍着移动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问诊模式就是证明。“好大夫在线”虽然收录了近30万医生,积累了几十万用户,但在其信息查询服务、专家咨询服务、预约挂号和电话咨询等产品中,只有电话咨询服务是收费的,其他服务都无法产生利润。“春雨医生”则采取部分在线服务付费模式,但付费用户比例不到5%,且全部交给医生;免费问答也要向医生支付报酬,并一直倒贴钱。
除了在线问诊模式外,广告、增值服务等模式也是目前国内移动医疗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睿峰科技CTO马泳宇表示,企业靠庞大的用户量来卖广告的模式并不能长久,而应该深入诊疗环节,因为移动医疗的核心还是医疗本身。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国外的移动医疗产品已经有盈利模式,企业会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进行收费。ZocDoc是美国一家在线医生预约网站,采取对患者免费、向医生收费的商业模式,每个月医生需要支付250美元使用这个平台。WellDoc的主打产品是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机方便地记录和存储血糖数据,该公司主要向保险公司收费。
不过国内企业很难借鉴这些模式,这和中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不无关系。国内一家医疗企业的高管说:“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不能和美国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国内现状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医生资源主要限制在公立医院,同时,商业医疗保险业不发达,根本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
门槛过低是阻碍移动医疗发展又一原因。在移动医疗行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解答内容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信任度。目前的医疗软件中,有的软件比较规范,在线解答的医生标明了工作单位、姓名、专业等信息;但也有不少软件信息并不全面,还会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
这和处于缺失状态的监管不无关系。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均未涉及互联网医疗行业。
事实上,政策约束是移动医疗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何风志在由“健康界”与北京安贞医院联合主办的健康圈媒体训练营上表示,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卫生叫事业,而不叫市场,所谓事业是指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
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丁康认为,受限于国内医疗体制、治疗等环节的障碍,目前的移动医疗还不能算真正意义的移动医疗。真正的移动医疗在于能够实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交互,通过采集病患的身体健康数据,智能地给与患者健康管理建议,而不仅仅是将挂号、问诊、治疗等环节的打通,解决中国大城市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
2009年原卫生部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医疗保健信息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这就意味着在线问诊的医生,只能给患者提供与健康相关的指导意见,以及提醒患者就医前和就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而不能给患者开处方。
对于在线诊断是否触及非法行医红线,法律和政策层面一直未给予明确的答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同时,移动医疗所属公司在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行医行为,系行政违法,应受到卫生行政机关行政处罚。
这意味着在移动医疗APP上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因为其所服务的APP服务商不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行医行为也属于非法行医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医生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承担刑事责任。
监管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杏树林CEO张遇升提到:“应尽快出台相关监管政策,至少可以明确‘黑白’,让我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可为的就尽快打住,别浪费投入。”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
对于嗅觉灵敏的市场而言,痛点意味着商机。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更受到当下资本市场的追捧。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信息软件、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健康保险及互联网医疗等企业在商机面前,都开始强势抢滩分级诊疗,意图从数万亿的大健康市场分一杯羹。
但商机归商机,能否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取决于对痛点的把握是否精准,盈利模式是否明确可行。
上海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旁边,是一个健康小屋,每天都有一两百人来做自助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肺功能、骨密度等,体检前刷一下健康卡,每项数据就会实时传送至信息化平台,家庭医生可随时调阅并按照健康、高危、患病和恢复期人群进行分类管理。
“与碎片化、非实时更新的健康档案不同,这里的数据是连续、实时更新的,是记录健康状况的‘活档案’,而不是碎片化难以利用的数据。”闵行区卫计委人士介绍,居民什么时候做过体检、有无慢性病、看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产生多少费用以及需不需要转诊等功能,都可以在“活档案”中被随时找到。
这一系统是由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搭建的。据了解,创业软件2005年开始规划区域卫生信息化战略,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县市,3000多家医疗机构,20多万家庭医生。
创业软件副总裁余鑫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盈利和现金流远不如医院信息化,但在分级诊疗政策大背景下,这一体系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有助于精准发掘居民的健康需求。
基于医疗信息化体系,创业软件正在探索尝试2C的市场布局――筹备健康服务平台。“通俗的说,就是搭建一个医疗服务的淘宝网,由家庭医生开店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健康咨询。这符合分级诊疗政策的支持方向。”余鑫说。
春雨医生首席医疗官范晶则表示,分级诊疗核心在于更加有效整合配置医疗资源,资源下沉对互联网医疗是利好。
“互联网医疗公司未来的潜力就是利用好大数据。但目前健康数据的归属、分享机制都没有明确,病历分散在各大医疗机构,不流通,没有应有的价值。”范晶认为,政府需明确健康数据的归属,明确医疗和咨询的界限,不然互联网医疗公司不少业务都处在灰色地带。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分级诊疗带来的机遇也显而易见:强基层,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