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因素职能整体效应

1、前言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2、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实现的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育,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3、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文化至上,升学第一”影响严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伯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累,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似可分别概括如下:

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不时了解、激励、教导、指引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公民意识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谁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媒介手段,凡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4、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前已述及,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揭示驾驭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点,提高整体效应。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据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尺实地考虑58所中学后发现,其中只有27所环形田径场,而6校田径场上仅有一个沙坑;只有5校(8.6%)能基本保证雨天上体育实践课;95%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数量不足而不方便组织体育教学;初三、高三毕业班停上或少上体育课学校比例分别为69%和89%;教材使用比例,田径、篮球占89.11%,武术2.91%,韵律体操舞路0.57%,器械体操0.9816,典型学校的体育课经常是“教师发球,学生自由”,观察98节体育课,69.38%属于“放羊”,课上学生练习密度小,初中19.89%—25.16%、高中17.63%—27.19%;专项练习密度更小,如跳远5.55%—7.4%、跨栏5.11%—6.91%、投篮4.16%—7.88%,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0校占17.2%无法开展,70.6%学校经常只有少数学生活动,业余训练清一色田径,79.3%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只对代表队训练和比赛感兴趣。观察大专院校体育课21节(42学时),教学内容上二项基本教材16节,一项基本教材的5节;课上教师讲述教材对学生身心作用者5节(占23。2%);运用评估指导学生、刺激其积极性者7节,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只重技术技能教学,而不能同时兼顾教育、教养双重任务。且所观大中学119节课,仅35节(占29%)是在单独教学环境中进行,余则2—4个班挤在相邻场地或挤满一堂,在彼此干扰情况下教学。这些现象进一步揭示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因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首先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指标体系。因为只有个体功能好,其整体功能也才可能好。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又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的追求单因素夺魁可以获得的。例如,教师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学生积极性高或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或根本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结构,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集体矢量,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总之,由于认识上、操作上的原因,各因素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因素间的有机结合上,尚待研究的问题也许更多。但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加速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对其相关因素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乃当务之急。

5、结束语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①贺强、张燕生、朱永杰主编《西方管理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②崔伟《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年第1期

③《体育管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④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教学;特点;组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76-02

一、引言

与其他教学过程不同,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堂中进行各种练习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是对学生体力和智力的融合,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而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对中学生的作用,并对体育游戏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将其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作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主要是以运动和练习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增强学生的体制具有重要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按照游戏规则,通过智力和体力的比赛达到自己的目的。体育游戏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可见,体育游戏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普及性、目的性、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特点,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够通过一定的规则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和应用

(一)体育游戏的合理组织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合理选择体育游戏,必须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个性特征、中学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保证游戏足够安全,突出纪律性和自主性,另外,游戏也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应注意这种竞争性与体育竞技的竞争是不同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竞争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其次,由于游戏的过程是复杂的,而每个学生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组织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场地条件、教学设施、学生自身因素等,对游戏做出周全的安排和组织,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流程,告知学生游戏名称、目的、意义和方法,必要时向学生进行示范,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应认真解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游戏类型对游戏进行合理的安排,可分组开展游戏,每组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游戏的客观、公正,对于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和批评。当任务完成后或者到了下课时间,教师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对学生优缺点的分析,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学生也应给予鼓励。在体育游戏进行中,要确保游戏的纪律性,引导学生在遵守纪律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享受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还要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游戏场地、游戏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在开始和准备环节的应用。在体育课开始前,由于受到上节课、课间活动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将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师首先要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充分投入体育活动中去,尽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懒惰情绪得以消退,这样才更有利于体育游戏的组织。这个环节为基本热身环节,可开展视觉、听觉、姿态等方面的游戏,为之后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教师应注意热身游戏的简短和简单。学生只有把开始环节的活动做好了,他们内心的惰性才会得以消除,然后可带领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对上节课学习的技巧再次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也可通过投掷练习、传球练习、小型竞赛的活动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为基本环节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2.在基本环节的应用。基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多方面的情况将体育游戏合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保证游戏选择的科学与合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学生各项技能的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进行短跑教学,教师可组织你追我赶、接力等与短跑有关的活动;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组织接力传球、分组对抗、绕物投球等活动。

3.在结束环节的应用。在教学结束环节,学生都完成了任务,这个阶段学生已耗费了大量体力,承受着一定的负荷,这个时候,只有放松才能使他们投入到下一堂课中,所以教师可组织一些比较放松的体育游戏,加快学生体力的恢复,放松学生身心,使体育课在欢悦的氛围中结束,那么学生对下节体育课的到来就会更加期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在教学中,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中对体育游戏的理念进行完善,加深对游戏的理解和普及,根据学生的需求、身体素质、年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合理选择体育游戏,将其与体育课程的安排融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辰,李权.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3,15(4):123-124.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因素 职能 整体效应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不等。根据系统“要素-结构一功能”基本理论,不同观点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本文试图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出发,通过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及其过程,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并根据系统原理和效益原则,就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1.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2.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报、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如此控制往复,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

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鉴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考察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对此,国内习称教学的“四大要素”,早已形成共识。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度,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即言之,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

3.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第4篇

体育游戏中学体育运用一、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包括慢跑和准备操,这些模式都是课前的热身运动,让身体产生一定热量,但是如果这种模式总是一成不变,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所以,为了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进体育游戏,来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上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有利于将复杂技术简单化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教中学生体育技术动作时,中学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练习才能将其掌握,加之技术动作的定型规律性,让中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耐心,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将中学体育的基本动作编创成游戏,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练习,从而牢固掌握体育的技术动作,针对那些比较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技术动作相类似的游戏来做铺垫,让学生的大脑中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初步印象,从而把动作简单化,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项器官、生理和心理机制还不完善,对于比较难的练习和过高的负荷,青少年还不能承受,巧妙的运用体育游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走、跑、跳、攀登、钻、爬等人体基本活动的技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体育游戏的快乐,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从而学到体育技能,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表现特征

1.健身性和趣味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体育游戏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加强中学生的健身性。体育游戏主要是通过身体的练习作为基本的手段,一般的活动内容有走、跑、跳、投等人体的基本活动技能。任何一种游戏,都是由人事先设计好的,并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和游戏说明,促进身体的运动技能和和身体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进步和发展。所以,处于正在发展的中学生,要经常性的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一方面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体育课上一定要精心设计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完成体育游戏后,产生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心境,从而享受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学生在充满热情和激情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上,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熟练掌握体育技术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教育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对中学生有很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给中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时,事先一定要将体育游戏规则和游戏说明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对游戏规则和游戏说明在大脑中有一定的初步印象,游戏的设置是以中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为中心点,精心设计出适合中学生体力、智力和运动水平的游戏规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欲望,挖掘中学生的运动潜力,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主人,培养中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成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勇于为国家奉献的人才,从而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三、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开始环节的运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育课的开始环节,为了让学生对体育课持续保持着热情和激情,教师可以采取“反口令”“姿态比”等类型的体育游戏,但是选择简单和短小的方式进行。在体育课的就开始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兴奋起来,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中来,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同时身体各个器官都要得到有效的活动,促使中学生在整堂课上保持着精神饱满的状态,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体育游戏在准备环节的运用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育课的准备环节,需要中学生做一定的热身运动,从而克服人体内脏器官的惰性,促进身体各个器官进入完善的状态。在准备环节,教师运用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技术的动作,为后期的技术训练做好一定的铺垫。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内容选择予以适当扩大,以利于学生身体得到面发展。如小型竞赛、投掷练习、上下花式传球、左右传球练习等。通过此类练习,学生的身体器官与机能快速融入工作状态,进而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以迎接基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3.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在此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特定的项目或动作,为了熟练地掌握动作要点学生不得不多次重复相同的动作,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因为感到单调乏味开始厌倦练习,课堂效率随之下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地穿插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他们形成动作技能的速度,提高教学质量。

4.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在教学结束环节,学生都完成了任务,这个阶段学生已耗费了大量体力,承受着一定的负荷,这个时候,只有放松才能使他们投入到下一堂课中,所以教师可组织一些比较放松的体育游戏,加快学生体力的恢复,放松学生身心,使体育课在欢悦的氛围中结束,那么学生对下节体育课的到来就会更加期待。

总之,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集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体育游戏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运用,对更加合理选择和组织体育游戏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建议加大体育游戏的研究力度,加强体育游戏的普及,真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向黎.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家教世界,2013,(6).

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瑜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5-02

瑜伽是普通高校一门新兴的阳光体育课程。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系统地教授瑜伽课程,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发展,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求,优化并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说法不一,毛振明教授以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建立模式并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1]。肖焕禹教授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2]。两者在体育教学模式定义表述中都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本文引用杭兰平2006对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实现体育课程多元化的目标为依据,并为完成目标的任务,对有利于发展和实现课程多目标需要的单一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体现某些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以新目标为指向,突出灵活性、可模仿性、实现目标多样性”[3]。

二、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

普通高校瑜伽课多为32学时,笔者将教学进度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导入单元(4学时)。本单元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教师通过系统讲述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确定本轮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通过身体素质的基本测试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引导每个学生为自己设定个人健康目标。(3)建立呼吸练习、体式练习的正确概念。

2.基本单元(22学时)。基本单元综合运用自主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下面以多种教学模式在一堂瑜伽课中的应用进行说明。瑜伽课主体教学包括“入境——暖身——基本体式练习——休息放松”四个环节。入境部分先通过5分钟的呼吸练习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练习状态,同时为后面体式练习中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该环节要求学生自测连续腹式呼吸的次数并对能否有效感知自己的呼吸状态进行自我评价。基本体式练习环节教师打破“先复习后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类型体式所产生的能量效应规律来编排练习的先后顺序,因此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是错杂在一起的,以保证课程的练习密度和给学生带来的健康效应。暖身和简单练习部分均采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一般一节课安排6~8个简单,每个2~3分钟,加上暖身部分,一节课连续练习的时间可保持在30分钟左右。这里说的简单动作也包括新授动作,由于动作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跟着教师的口令和示范模仿练习;而对于复习姿势,教师挑选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领做,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练习,并将重点放在教学观察及个别指导上,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需要在课的后面重点纠正,此时不打断练习的节奏。瑜伽练习通常在每一个结束时通过呼吸和反姿势进行调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专注程度,呼吸配合流畅程度,动作给身体的感受等方面。新的难点动作,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纠正。教师在引入新的的学习时,先提出问题,如在战士二式的学习中,教师先提出问题:重心在哪,身体哪些部位控制在一个平面内,脚如何用力,腿如何协调用力?再示范并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动作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然后分组练习体会动作如何用力,再针对性地讨论,最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整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的指导不光是语言上的更应该是亲自去给学生纠正,帮助学生找到动作用力的感觉。练习结束还是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般一堂课安排1~2个难度较大的动作。

3.发展单元(2学时)。教师在该单元主要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自由分成4个组,发挥学生“互动、互助、互争”的群体功能,要求学生在课堂集体编制出一套15分钟的瑜伽健身计划。

4.考核单元(4学时)。该单元主要采用自主式教学模式。教师提前明确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课基本上先由学生自主热身备考,然后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通常必考动作和集体编排安排2学时,自选动作考试安排2学时。

三、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在瑜伽课程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著名的瑜伽大师艾扬格曾说过:“身体好比弓、心灵好比箭靶,体式就是穿过身体,直达心灵的箭”。因此合理的持续练习更有助于提升体式给身心带来的健康效应。瑜伽课堂阶段性运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上保证了学生每堂课基本达到30分钟的持续练习,持续练习有助于延续并积累体式给身体带来的能量效应,并通过身体层面渗透到心理层面甚至是智力层面。瑜伽体式的锻炼可以有助于提高人的感知能力、判别能力和行动能力。这里感知能力指的是在练习过程集中注意力感觉自己身体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对肢置,肌肉用力感觉的敏锐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练习过程容易视线游离,投入程度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教法上“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循环重复,容易使学生总处于一种被打断的状态,可能在刚刚进行的某个动作的练习中,学生正处于逐渐投入的状态,但是一切换练习学生又被打断了;虽然教师也强调练习过程专注于动作体验和呼吸配合,注意语言的引导,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然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运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馈练习过程自身的自我感知能力明显提高。其次是判别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判别能力主要指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体式及呼吸状态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瑜伽体式锻炼有助于提高人的判别能力。实践证明教学中结合运用自主式教学模式,突出练习中的自我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自我的判别能力有明显提高。最后是行动能力,这里主要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以及主动获取瑜伽学习资料来反映。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了身心的良好体验,切实地感受到了瑜伽对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且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得到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外锻炼中,主动地复习、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分组练习相比,通过小群体教学模式以及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更多地参与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更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普通高等院校瑜伽选修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感知能力、判别能力、行动能力、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8.

[2]肖焕禹,等.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