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孩子学习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通常认为,孩子的真正实力都在初中以后体现出来,而小学阶段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孩子的真正实力。过去是否这样我不大清楚,但现在的情况可不是这样的。学习好的孩子,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基本上都是优等生。
我的儿子柳相根从小学阶段就被看成是一个优等生,而且还担任班长的职务。已经习惯于受到表扬的孩子,为了继续受到表扬会不停地努力,这变成了他巨大的原动力。如此以来,在小学六年当中,相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学校的第一名。
在升入初中之前的假期期间,我们让他参加了辅导班、预习班学了几个月。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这一期间的预习很重要,因此这一阶段选择辅导班也就变成了一场战争。我们所住的城市的教育热情本身就比别的城市高,所以为了能把孩子送进一个好的辅导班,家长之间早已经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听说哪个辅导班不错,哪个辅导班干脆都不接受学习不好的学生,辅导在向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提供支持方面是不遗余力的……这类消息在家长中间广为流传。我从中选择了一个口碑最好的辅导班,并让相根到那里去学习。相根在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仍然考了全班第一名。这次的第一名,让他确信自己也能学好初中的课程。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能行”这种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种自信,即使成绩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或者稍微放松了紧张的学习,也都能带来重新发奋的机会。因此,得了第一名的记忆越多越好,第一名得的越难越好,得第一名的时间距离现在越近越好。成功累积成功,成功的记忆越多越好。
关键词:初中阶段 学困生 特点 转化策略
学困生,从字眼上说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通俗地来说,指的是那部分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其实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就能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完成了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初中阶段学困生的生理特点
他们身高增长快,一个学期之内,可长高3-4厘米;体重增加也比较明显,初中毕业时,他们的体重已接近成人;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发展,尤其明显的是进入青春期的性器官的发育,女生会有月经初潮,男生会有首次遗精;他们的大脑发育在重量上增长虽然不很明显,但是脑的质的发展却很快,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明显增强。
此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逻辑思维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随着青春期生理特点的变化,学生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二、初中阶段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生理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例如他们开始注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外在形象,开始注重穿着打扮,例如模仿电视电影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例如偷偷和同学暗中攀比。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外表上,就疏忽学业了,慢慢地,对学习的兴趣变淡,然后无心向学,最后后悔不已。
总的来说,他们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在日常行为方面,表现为:①不合群;②易激动或易消沉,爱感情用事;③丢三拉四,不能很专心地完成任务;④服装打扮上追求时尚,一味扮酷;⑤常常违反校纪校规,特别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二、心理方面表现:①自卑;②脆弱;③敏感;④封闭。三、人际关系:①对待教师,敬而避之;②对待同学,疏远、捉弄、欺负;③对待家人,随心所欲或欺骗;④结交社会问题青年,甚至抽烟、喝酒或出现违法情况。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把学困生分为几种类型。
三、初中阶段学困生的三种类型
1、低智力型:(1)记忆力方面:对要学的知识记忆得慢,记得不准,不够牢固。(2)观察力方面:观察没有目的,没有系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3)想象力方面:表现为 "无米之炊"和"有米不会炊"。(4)注意力方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做小动作。(5)思维能力方面:只会机械记忆而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理科成绩特别差。
2、非智力因素薄弱型:(1)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不积极,求知欲弱,私心杂念多,属于被学习型(2)学习动机低:认为学习没有用,高分低分没区别,读大学与否不重要(3)情绪化:学习劲头不足,成绩不理想,越是对学习无兴趣,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退学。(4)意志不坚定:成绩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使没有诱惑,遇到困难还是容易打退堂鼓。
3、课业成绩差,动手能力强型:此类学困生在初级中学经常见。他们学业成绩很差,但在非功课领域有自己的特长,比如修理器械、各类手工制作、棋类竞赛等方面。
四、初中阶段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1、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帮助孩子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变化。另外父母还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以身作则,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总的来说,父母要支持学校的工作,要常和班主任或科任沟通,创造良好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往往因学习成绩不好,比较自卑,不太亲近老师和同学。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注意和理解。因此班主任要多找其谈心,科任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鼓励他们参与活动,他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就会认识到学习的责任和意义所在。教师本人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千万不要对学困生冷嘲热讽、过于指责,不要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
3、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每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行为表现不同,学习中感到困难的科目不同。教师在具体科目教学中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在指导。例如:文科差的学困生,老师可在识记方面指导他们,根据"小步子原则" 鼓励他们前进。理科差的学困生往往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理解,老师要指导一些方法,指定辅导计划,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困生"思想上一有转化,老师就要趁热打铁,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班主任要跟进,科任要跟紧。
4、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1)对于智力高成绩差的学困生,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心理学暗示技术塑造学生的学习信念行为,使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升华,从而改变学习生活方式。例如,辅导时,在放松的状态下,暗示他们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注意体会自己的优势、长处等。(2)对于个人情感和情绪方面造成学困的那部分学生,例如对某个科目不感兴趣,不喜欢某个科目的老师,由于某些小事对某个科任有了偏见,造成埋怨和误解,甚至对抗这类学生。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认识"ABC理论",认识到改变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针对学习行为障碍的那类学困生,例如课堂学习"走神",自习强迫性"分心",应试过程强迫性"分心"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可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基础上,引进程序性知识运行原理及相关辅导技术。
5、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学校可开展全校性的人格教育讲座,或者科任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格教育,班主任在班团队活动中开展人格辅导,形成一种全校性的人格环境熏陶。老师也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符合自己的实际目标,这样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可以体会更多的成功经验,从而加强自信心;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力、情绪、抱负水平,在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总之,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了解他们形成的原因,要抓住他们各种不同的特点,分清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转化学困生是一项任道重远的工作,还需家长和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深圳市龙华中学《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2]刘守旗主编《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
[3]《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4]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
[5]皮连生主编 金洪源著《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
[6]郑雪 主编《人格心理学》
[7]刘小菁《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8]陈文君 杨雅清 编著《完善自我》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就是纠正初一的缺点,巩固初二的知识点,打下初三的理想基础。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无论初二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是好是坏都已经是历史是过去,初二下学期到底该怎么学呢?
新年之后,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初二下学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问题的最终答案,利用所学的识和曾经解过的题型,找出解题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将答案表达清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阶段的过期,课业负担重,学习特别累,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级的学习?
工具/原料
一个良好、上进的心态。
方法/步骤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8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其他20%的时间留给其他的科目。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初二下学期除了听好课,还得多关心时事,如关注一些新闻等等,中考会涉及奥运的考点等。这些国家大事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一下。
第二。学习生活时间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记性最好的时候,建议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最好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就抄下来以积累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轻松多了。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一些男生比较粗心、对简单问题过分轻视、学习热情不能长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学习上容易分心、不专心等问题。另外平时准备错误集锦本,遇到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了。初中二年级抓孩子的学习习惯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三的时候,孩子就相对容易冲刺上去。
第四。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和辅导。
第五。课后温习加巩固练习。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的辅导书。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适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会选择,可以咨询以下老师。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的学习初三、中考的试题,并分项对相关中考题类整理,进行阶段性复习。初二物理要结合奥物的题目,系统了解初二物理下学期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的中考试题。
结语: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好”与“差”在初二下学学期就能被具体的显现出来。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情况是代表一个学生在本学年所付出的努力的客观体现,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于主要知识点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等。在初二结束时,可以通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让学生思考在即将到来的初三中,该怎样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在中考里取得出色的成绩,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科学习中哪方面还理解得不够深刻,要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不能对任何一个掌握得不够的知识点轻言放弃。并且,初二下学期的成绩也可能会是将来所要报考的高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凭据之一,初二代表了初中学习的中间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稳定、初中前半段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初二下学期的学习,考察自己基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因为到了初三是没有时间再进行基础知识补充复习的。
一、启发型辅导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近似于采用“越俎代庖”的方法,如教孩子写作文时采用口述式:“你要这样……写……那样……写”,这根本不是辅导孩子,而是误人子弟,容易使孩子养成懒动脑筋的不良习惯。科学的辅导方法应该是启发型辅导,以点到为止为好,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
二、检查型辅导法:对一贯具有自觉性学习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书店选购一些数理化方面的习题、参考解法,或搜集一些其他学校的各科课外作业练习题,每两三天让孩子试做几个题目,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借以检查孩子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提醒孩子注意。
三、督促型辅导法:对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自我约束的孩子,督促他在家中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在未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和未完成家庭作业前,说服孩子不做其他事情。家长切不可呼朋唤友来家里打麻将赌钱,以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扩展型辅导法:基础和智力都比较好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尚有余力,家长可以从孩子没有自学过的参考书上选择同等难度不同类型的习题供孩子选做,以扩展孩子知识面和培养孩子在解题方面的应变能力。
五、深化型辅导法:对基础扎实、智力突出的孩子,扩展型辅导不能满足其求知欲望,为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可以选择一科或几科令其提前自学。比如,自学一个月以后老师才能讲授的课本内容;一年级时自学二年级的课程;初中生自学高中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自学超前的时间和科目,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化转移是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留守儿童的规模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扩大。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2013年5月,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人,占全国儿童20%左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生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这就更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学术界予以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成绩越好,在进入工作岗位时收入可能越高[1]。在儿童发展的国际性测试(PISATIMSS)中表现越好的国家,其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表现也越突出[2]。因此,关注“留守儿童”成绩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但多数谈及的是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对其学习方面的讨论明显不足。比如,父母外出打工是否会对子女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大部分学者认为,师资力量、监护人文化水平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推断父母外出打工是导致孩子成绩明显弱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3][4]。另有学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影响或者影响不显著。认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是因为他们对于父母的想念和随之而来的孤独寂寞感造成的,又或是父母外出造成孩子学习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父母是否外出对孩子成绩影响不大[5][6]。从样本选择来说,多数研究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即算做留守儿童[7]。少数研究则认为,父母单方外出并不代表其家庭教育就缺失,应该从父母角色是否缺失来定义留守儿童[8]。本研究以西部某欠发达县为调查样本(以下简称为调查县),走访了被调查县6个乡镇,着重从留守儿童的成绩表现以及相关的学校教育、家庭护理和政策需求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将小学和初中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学校成绩登记册,可靠性强。另外,本研究首次将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定义为“留守”,单方外出的定义为“半留守”,区别对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最后还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留守儿童成绩表现差异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成绩表现的差异性和阶段性
根据调查县2013年的统计数据,该县共有留守儿童15204人,其中高中以下学龄留守儿童11310人。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7038人,占留守儿童的62.2%;父母双亲外出,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4272人,占留守儿童的37.8%。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各年级留守儿童人数呈递增趋势,三年级以上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学校住宿,寄宿学生5883人,占52%,且80%以上在农村。本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总共访谈了调查县中的骆驼巷村、娟岭村、十里铺村、金山村、赵塬村、权垣村等6个村落;并以十里铺村的十里中学和十里小学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十里中学总共发放问卷316份,包括留守和半留守儿童共158份,非留守儿童158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83份,其中包括143份留守和半留守儿童。十里小学共发放问卷300份,总回收有效问卷265份。这里定义父母一方外出者为“半留守”,双方都外出者为“留守”,而留守儿童和半留守儿童相加成为“总留守儿童”。小学阶段留守、半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三者成绩相差不大,留守和半留守儿童整体成绩表现比较靠前,由高到低基本呈“倒金字塔”分布。而初中阶段,三者成绩表现差异却十分显著,总留守儿童的成绩分布由原来的“倒三角形”转变为“正金字塔”分布,大部分总留守儿童成绩表现不佳,总留守儿童整体排到了后50%。图3是被调查中学相对于小学成绩表现的一个对比统计数据。数据显示,60%的留守儿童和53%的半留守儿童较自己小学成绩而言,都明显下降。而这一现象在非留守儿童中仅占37%。充分证明了对于总留守儿童,在初中的成绩表现明显劣于小学,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留守儿童”成绩表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面对以上数据和案例,可以肯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确实存在成绩表现的显著性差异,且“留守儿童”的成绩在初中阶段有更为显著的劣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一)初中学习难度加大,家庭辅导缺失
调查显示,该县小学生平均每学期5-6门课程,初中则增为7-9门。同时学习难度也由小学阶段的认知性学习提高到了运用性学习,对于所有刚进初中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学阶段,或许仅存在学校教育孩子依然可以完成学习,成绩差异不大。但是初中的课业难度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监护人的辅导能力。突如其来的繁重课业让留守儿童极其不适应又无处可诉。这样,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落差,从而出现焦虑、自卑、厌学等等症状。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平时有人监督您学习吗?上表中的调查数据差距已不小,但是经过实地了解得知,所谓的监督学习,在很多留守儿童家庭也就一句话:“作业写完了吗?写不完小心老师收拾你!”很多的监护人从来没有真正仔细地检查和核对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从未和老师交流过孩子的在校表现。数据还显示,只有36%的监护人积极参加家长会,其余64%的监护人态度消极或者拒绝参加。他们过多地依赖学校教育,从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辅导性作用。
(二)“青春叛逆期”,情感需求无法满足
被调查中学的初二年级学生李某,从初中开始留守,留守时间2年,她和弟弟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小学期间父母还未外出打工,每天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后就心无旁骛地玩,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父母外出后,再也没有人督促自己学习,加之父母出于补偿心理,给的零花钱比较多,自己也刚学会了上网,每天穿梭在游戏厅和网吧之间,一个学期下来,不仅成绩下滑严重,在同学眼中的形象也大不如前了。父母知道后,对她大加斥责并且削减了部分零花钱,可是李某觉得父母不仅不照顾自己,还对自己特别苛刻,心里充满怨气。为了赌气,她依然每天来往于游戏厅和网吧,而且变本加厉。班主任老师表示跟李某家长进行过多次沟通,起初家长很重视,但由于教育方式欠佳,只会一味地训斥,效果不是很好,再发现多次训斥无效加之父母身在外地,交流不便,家长便有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本来李某的变本加厉只是为了赌气和引起家长的关心,看到父母渐渐放弃了,李某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她没办法和远在他乡的父母及时交流,同时也不想主动和老师交流,因此她只能跟班里的好朋友倾诉,同龄人之间的倾诉只能得到安慰,却得不到解决办法。多亏班主任细心,主动与她交谈,才使她又回到学习的正轨上。这个案例中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形式简单,而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交流,暴力手段不仅用处不大,还会适得其反,伤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误区,易使孩子带着埋怨去生活和学习。而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孩子的一些细微的变化特别容易被父母察觉,父母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一些小毛病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扼杀在萌发期。同时,非留守儿童在出现问题后也有充足的时间跟父母沟通,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三)多数留守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法负担多余补习费
通过走访发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当地的低保户。这几年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所有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基本免除,农村学龄儿童还可以享有免费的“营养午餐”以及免费的“集体宿舍”,这就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调研发现,家里每个月给留守儿童的生活费平均在100-150元之间,如果每个月在校时间按20天计算,那么平均每天5-8元,而孩子的早餐和晚餐还要包含在内。绝大部分孩子没有多余的钱去补习功课或购买学习资料。由于农村课业负担很重,初中生每天在校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所以基本没有时间满足孩子开小灶的需求。同时,留守儿童家庭条件都比较差,他们无法负担城里高额的补课费。据了解,如果每学期补课费在100元以内,家庭还是可以接受的,一旦超过100元,绝大部分家庭会选择放弃补课。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留守儿童的成绩只能由学校来负责,而且一般的农村家庭也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和孩子自身的责任,成绩好坏无所谓。加之农村学习资源相对匮乏,课外辅导资料不易获得,学生学习途经单一,更没有其他兴趣班。而学校教育很难照顾到所有同学,一旦学生无法跟上进度,想要弥补起来相当困难。
(四)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自我放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现象:当我们问及想要读到什么样的程度时,留守儿童总是犹豫不决、欲言又止。经过了解,他们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虽然我自己很想上大学,很想去外面上大学,但我觉得自己肯定不可能去的,所以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当问及为什么觉得自己肯定不可能去时,他们会说我每次考试中哪个科目总是考不好,自从一次成绩不好后,每次考这个科目会特别害怕,越害怕越考不好,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受挫来源不仅仅是学习上,人际交往和家庭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受挫缘由。很多留守儿童由于自幼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经常会被同学挑刺,跟同学发生矛盾后不懂得如何处理,同时又不愿意跟老师父母交流,只能采取闷不吭声、吵架等手段进行发泄,最终致使小摩擦变成大矛盾,人际关系恶化。长期心情处于抑郁状态,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不喜欢待在学校,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将演变成辍学、厌学[9]。初中阶段,正是儿童成长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也正是孩子心理、性格、行为的塑造期。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也能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有良好依恋关系的家庭,当孩子面临挫折时,他会寻求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也会相信家庭和社会给出的建议,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良好的依恋关系,遇到问题很可能会钻牛角尖、会悲痛、怨恨、焦虑等等,导致自己不合群、孤僻,长此以往,便对于所处的环境感到厌恶,迫切想要逃离目前的环境,这就是留守儿童容易自我放弃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