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主角是何许人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4年里,这家公司实现了2000%的增长。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198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两次创业失败,两度进入百度,最后创建了一亩田。7月,他在极客公园的一次演讲里说:“你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也正是这次演讲,让一亩田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2011年到2013年9月,一亩田主要靠农产品的“去哪儿”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的白菜价格信息。现在中国大概有70万个自然村,一亩田已经覆盖了3万多个。

去年7月,一亩田一个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现在一个月已经达到100亿元,日交易额突破3亿元。目前,活跃在一亩田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如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

据一亩田公开发言整理,它们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数据来建立一个信用体系;二是用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三是用规模来制定行业规则。目前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每个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来自广告、金融、大数据和物流。其中,广告是卖家和买家投放的。

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曾说,一亩田平台上大宗农产品的买家客户有25万家,在线的卖家用户有210万家,每天的交易规模达到3亿元。明年实现5000亿元的交易规模没有悬念。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亩田现在大肆“收编”种植大户,把它们的供应品放在一亩田平台上。当它们“收编”了足够多的SKU和足够大的量之后,它们其实想的是干掉批发经销商,从产地直供餐厅或者果蔬零售终端店,甚至直供消费者。

有哪些玩法

自2013年来,农业市场与电商结合,开始产生效应,一波生鲜潮席卷这个未被开垦的蓝海市场,一亩田是其中顺势而起的一棵新竹。众多的玩家中,目前农产品电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B2C模式,典型代表为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这类平台本身不参与农产品的种植,产品均来自其他品牌商或直接采购自某些农场。第二种也是B2C模式,但是自身有农场,平台亲自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和牲畜的饲养中,代表平台有联想控股的“佳沃市集”,前不久还在北京举办了会。第三种是B2B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管理环节,通过电商平台撮合供应商和采购商进行交易。一亩田就是第三种模式。

撮合交易模式是典型的中介模式,相比前两种商业模式相对清晰,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撮合交易为主要职能的平台并不少见,大多数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从交易额中抽成,也就是“中介费”,这种模式目前仍普遍存在于房产、医疗美容、金融等行业,不过这种模式被一亩田所抛弃。一亩田平台对交易双方都是免费的,目前并未考虑盈利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亩田的盈利模式问题也一直为媒体所关心。

事实上,国内农产品电商仅有1%实现盈利,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涉农电商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但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在一亩田副总裁高海燕看来,“农产品电商仅有1%盈利只是现象并非问题,目前农产品电商不赚钱并非经营模式造成的,而是由于电商平台发展初期都具有类似特征,因为农产品电商需要对整个行业进行架构充值、资源重配等,距离盈利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国内物流成本本身已经很高,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的售卖价格又很低,导致运输成本占了商品整体成本的100%甚至更多。这个因素也是导致“高买低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农民抱怨收购价格低,而城市居民又认为瓜果蔬菜的价格过高,双方都满腹牢骚。对于农产品电商平台而言,这个问题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会因其意志而发生改变。它有赖于国家对农业电商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新能源车辆等方式优化物流环节,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回到一亩田的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中介平台,但却放弃了中介的盈利模式。它有一个口号叫“先交易,后服务”,意思是先培养平台上用户的交易习惯,给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收入,然后再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从中寻找盈利点。比如,平台有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涉足农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这是个十分具有想象力的设想,但很显然现在讲还有些遥远。 一亩田离让“每一亩田都有价值”的目标还很远。

一亩田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供应商和采购商始终在自己平台上进行交易。难道一直靠“返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以“撮合交易”为主的平台还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即当第一次交易发生之后,买卖双方会不会绕过平台进行交易?比如一个以加工土豆为主的餐厅,在平台上购买到产品并与卖方取得联系后,下一次需要采购时有什么充足的理由,需要再通过平台采购而非直接与卖家交易?一亩田前文中的豪气来自于哪?

造假风波

5000亿元的豪言还未落下,高曝光率中的一亩田,在台上不小心就露了“短”。

围观这个“商业奇迹”,细心的人开始研究,并指出一亩田交易数据存在造假。在网站成交动态的数据中,有一些数据看起来有些不正常。比如“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9小时前王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如此种种令人对其平台交易数据的真实性生疑。

对于公众的疑问,一亩田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些诡异的数据其实是产品的Bug(漏洞),它只是版本更新期间的测试数据而非真实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会影响平台交易,因为前台显示的数据和后天交易的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据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说,目前一亩田PC版还是去年6月份的版本。换句话说,一亩田PC站点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更新。

一亩田在对造假风波的回应别强调了“平台日交易额集中在移动端,不存在造假现象”。按照这个说法,从2014年4月开始,一亩田便开始将移动端作为发力的重点,所以PC端长达1年时间没有更新并不奇怪。而根据其公布的后台数据,截至今年6月,一亩田交易流水达到153亿元,仅6月20日至7月21日期间,一亩田的流水总额就达到99亿元,完成订单65602笔,日均3.2亿元。这样的数据真的没有问题吗?

苍白的解释并没有为质疑者释疑,后续的调查更揭开了一亩田“暴增”数据的面纱,这些快速增长的业绩大部分是靠刷出来的。在有人假装与一亩田交易的时候,工作人员特别说明“有偿转账”,即签约发货后可以给予交易额的部分作为返利,甚至暗示可以代为介绍供应商,一笔交易能进行多次转账返现。而新发地的一位经销商也证实了一亩田“走账即可返现,且上不封顶”的说法,曾有一些供货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返利的同时,帮助一亩田刷流水。

看起来事情并非造假与否那么简单。一般来讲,造假或者没造假,只有一种可能,但在电商行业中,通过返利等方式刷流水做大交易额已经是行业默许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创业团队而言,这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拿到更大笔的融资。你很难通过“造假”来定义这样一种行为,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操作行为。知乎上一位自称一亩田员工的匿名用户称,“创业公司需要数据来吸引投资,然而急功近利的结果相信你们都知道。”

造假风波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话题热度的消失而平息。8月27日,一亩田传出突然裁员1500人与投资方撤资的消息,次日传言被证实并见诸媒体,一个被辞退员工致信媒体,爆出一亩田如何刷单造假。29日公司发表声明称是地推销售违规被辞退,并声称投资方并没有撤资。一亩田从大红大紫一落千丈,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危机过后

一如所有风波一样,对于一亩田的质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这是一个注意力被高度分散的年代,人们在同一事物身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舆论漩涡中脱身的一亩田,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一亩田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亩田也很容易被当做时代典型而赚足眼球。就在8月初,一场由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北京国际农业・农产品展览会”上,一亩田还作为嘉宾企业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做了发言。一亩田集团副总经理表示,为鼓励采购商大批进货以解决农民“难卖”问题,一亩田将对在某一地区采购量突出的采购商发放现金奖励。

现金奖励、交易返利,这是频繁被一亩田提及的关键词。奖励机制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平台交易额的提升,但长远来看对平台的发展却很容易形成一个怪圈,返利刺激交易额提升,停止返利交易额下滑,然后继续返利。最终的结果是,平台的交易额和估值节节攀升,但是距离盈利却仍然遥不可及。

一亩田的模式在现在看来是十分超前的,但是如果不弱化平台的中介色彩,仅停留在撮合交易上,非常容易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行业规模越来越大,总会有更“激进”的对手将其“颠覆”。比如,放弃中介模式,仅提供信息交互平台,让采购方和供应商直接对接,进行交易。这样的例子在其他领域已经不胜枚举,租房、招聘行业中涌现出的一些新平台已经全然放弃了中介模式的盈利空间,直接让供需双方对接需求。

一亩田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设想是一种时髦的说法,它紧贴了大数据的潮流,制造出一些想象空间,但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从单纯的盈利角度思考,摆在一亩田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转型,参与到农产品的种植环节,作为平台的供应商之一获得盈利;要么以58、赶集等分类信息平台的模式,在撮合交易的过程中收取部分“服务费用”。前一种模式理论上行得通,而后一种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并且至今仍为主流。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农产品物流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但是,相比其他行业,由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大宗低值特点以及地域广、资源分散等原因,一些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理念、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未能与之全方位结合,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运用方面,还非常滞后。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挡在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面前的首先是标准化难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大趋势,但是要做农产品标准化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标准化就很难实现线上交易。我国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程度不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如面粉、玉米、棉花、菜籽等,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大多已经形成了工业化流通的标准体系,并借之走入生产与生活的消费中。但蔬果、鲜肉、海鲜等大多数农产品,目前仍以非标准化的状态存在,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形成规模流通。

――农产品质量管控也是横亘在农产品交易平台面前的一大难题。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电子商务平台必须控制好网上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旦平台做大,企业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精力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将多而散的农户与消费者对接好也是一大难题。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农民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过7成以上的农产品仍由散户提供,而消费市场上最末端的消费者也是数量庞大,如何对接好需求两端是一大难题。

――盈利模式也有待探究。如今,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流通主体多、渠道长、技术手段落后、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要攻克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利用好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构筑起基于电子商务化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战略新举措。同时,电子商务在我国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B2B、B2C还是C2C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利用因特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通过对现代商务活动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最终达成网络交易,对于构建我国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日渐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短板,专业化、个性化农产品配送服务也成为衡量农业企业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专业化配送水平,使其顺利对接网上交易过程,已成为现今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当务之急。

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亟须整合

201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涉农网站3.1万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出现了多种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自行组建配送系统,并对整个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有资金实力的电商公司自建物流;二是实体经济体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或者批发企业自建渠道。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也称这种模式为外包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提供商主要包括一些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等)和国内邮政体系(e邮宝)两种。

“O-S-O”物流模式

这一模式与中国物流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客户需求水平相联系,从最初的业务全部外包、到中期的选择性自建,到最后业务趋于平稳、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要求电商企业开放自身的物流服务渠道以供全社会使用,同时对于自建渠道的不足又会吸纳优秀供应商进入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生鲜电商模式

2013年以来,以顺丰优选、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商家相继进入生鲜电商竞争。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风、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各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如电子菜箱、智能菜柜、“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平台+自营+直销”模式、跨境生鲜电商模式、移动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等等。

总之,农产品随着电商的融入,目前已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各种发展模式很难说孰好孰劣,期间既需要竞争亦需要整合,而竞合的过程则需要共同打造一个行业平台:即以联盟的方式,以“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做大做强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整合优化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物流资源,强化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构建完善的全国性农产品电商物流网络服务平台。

抱团发展,唯有联盟可以做到

农产品电商联盟本身不是企业,正由于此,它也就能做到任何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近年来,一些地区性行业联盟的实践已经证实了此言不虚。

如广东梅州市农业电商联盟今年初与广州市元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约,达成了共建农产品电商联盟合作协议, 将传统农业全产业链与农产品电商(营销)、产品包装、品牌打造、农业金融、物流配送、社区便民等独立的商业模式,融合转化为多元化互补的综合服务性的功能性平台,广州市的居民通过电话、智能手机、网站预订等就可以实现梅州安全农产品直配到家的愿望,并实现联盟内部会员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业企业)的互动,达到“虚(虚拟经济)实(实体经济)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农产品供应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营销方式,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只要进入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便可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

联盟这一平台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业内人士称,今后市民从网上购买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有望比市场便宜20%以上。对农产品供应商而言,抱团销售可以极大降低农产品大量积压和损耗的风险。与此同时,联盟将整合各农产品电商的配送体系、仓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顺利打通城市配送的“最后100米”环节。联盟还将设立专门的品牌包装、法律支持、信息拓展等平台,为有产品无销路的小微企业打造品牌化农产品体系。

变地区性联盟为全国性联盟

去年,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组织当地20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建立农副产品产销联盟,通过统一的采购、质量标准、运营模式、物流配送、资源整合,抱团参与电子商务。目前,该联盟在泉州地区有3000多个线下网点,“线上+线下”可一定程度上破解新鲜农产品的配送难题,但目前还仅局限于泉州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原因是囿于地区性联盟,企业少、市场规模小,生产过剩和流通不畅。

为此,专家建议,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各个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总量平衡警示,让农民通过信息手段能了解到周边地区所要种植的农产品饱和还是不饱和,从而减少农产品滞销风险;同时组织电商通过一个全国性的联盟大平台在全国各地设立直销点,甚至覆盖居民区的便民菜店,以拓宽销售渠道。

笔者综合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认为这一依托于联盟旗下的农产品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其基本模式不外乎三大平台、五大系统: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农产品大宗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诚信认证系统、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物流园区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信用交易系统。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创立于2010年的优菜网是我国最早一批尝试生鲜产品B2C模式的电商企业。在其创立不久,便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随后便宣布实现盈利。然而,好景不长,优菜网这一曾被业内看好的细分领域电商模式在接下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却经历了从辉煌到彷徨的过程。

像送牛奶一样送生鲜

优菜网刚开始做的是中高端产品,主要是有机和绿色。

每到下午4点多,家住北京市西四环北路世纪城小区的居民便会收到前一天从优菜网订购的蔬菜、水果等新鲜农产品。如同北京消费者习惯订购的三元牛奶一样,优菜网配送人员会将打包好的生鲜商品放进客户家门口专用的小箱子里。优菜网的配送模式被丁景涛称为“像送牛奶一样送生鲜”。

据了解,优菜网的消费群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35-45岁之间,家有小孩子的上班族,此类人群占到了优菜网客户的一半以上;另一类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约占30%的比例。“不要以为中老年人不是主流用户,他们刚开始通过电话来订菜,我们客服人员通过电话介绍之后,尝试几次,他们便能够通过网络自主下单了。”丁景涛表示。

优菜网与北京一家有机蔬菜生产商签订合同,由该蔬菜商为优菜网提供有机食品。

每天上午,生鲜供应商将当日生鲜商品送到优菜网的加工车间,经过简单的分拣、加工和包装之后,优菜网的厢式货车将商品运输到小区指定卸货地点。而此时,负责该小区配送的小三轮车早已待命,将货车上自己负责单元所订购的商品分拣到小车上,并挨家挨户进行配送。由于一般厢式货车三点左右到达小区门口,因此小三轮利用一个多小时,也就是在下午五点之前,便可将蔬菜送到消费者门口。

为了降低配送成本,增强“最后一公里”配送灵活度,优菜网还与一些快递三轮车和小区居民的个人三轮车进行合作。“我们采取2+3%的模式给第三方配送人员进行提成。也就是说,只要他负责送一单商品,他首先会获得两元钱的基本费用:另外,他还可以获得按照商品售价3%比例的提成。以金额为100元的订单为例,只要他完成配送,便可以得到2+100×3%的配送费用,共5元钱。”丁景涛说。

天使投资的进入,让丁景涛觉得模式完全没有问题,开始盲目扩张,此时,问题出现了,“我们发现供货商给我们的并不都是有机蔬菜,以次充好严重,所以果断停止了合作。另外找有机基地才发现,问题比我们想象得复杂,经常缺货,品类太少,客户满意度下降。”

转让的直接原因:融资困难。创始人丁景涛当时表示,转让价格预计在150万元左右。尽管如此,丁景涛称公司的困境是经营方式造成的,他本人仍看好生鲜电商这一细分版块。生鲜品类一直因为其配送、保鲜、用户购物习惯等问题而被认为是比较难做的电商细分品类。优菜网寻转让的事情,引发网络上热议,网友纷纷谈了各自看法,除了感慨,还有“吐槽”。有人认为转让价150万元太低了,远不如北京一栋房子!

@屋檐在滴水(四川零食网运营总监):一大早上,看到了@优菜网丁景涛的优菜网面临关闭,求转让150万元。因为此前未关注过此网站但同是兄弟细分领域。我不得不说:①一期200万元太容易了;②此网站估150万元,太多了,最多值15万元,什么值这么多?渠道还是用户?(未算其线下和加工资源),优菜网从网站本身来讲无价值;③像送牛奶一样送菜模式还需要调整。

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向东:生鲜农产品电商很难,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案例。Webvan创立于1999年,在线销售生鲜食品等,亏损超过十亿美元后于2001年破产,最初的投资者包括红杉、Benchmark、软银、高盛、Yahoo等。AmazonFresh于2007年8月开始在西雅图近郊Mercer Island提供配送到家服务,现仅扩展到西雅图及附近,业务进展缓慢。

良食网CEO唐忠:我们也在探索中,管窥之见供大家探讨――我们有多个自己的农场,因此可以高质量并且稳定地提供生态,有机产品。至于“冷冻事件”,被冻坏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冻后配送常温,冷热反复造成的。

@品途网首盛执行宣刘宛岚:可见创业这条路上不能急,行业经验慢慢积累,还是用自己的钱摸索出来的经验最稳当。

@北极星83:中国的这些网站就跟小作坊一样。

@登基Style:要做就做全产业链,从源头到桌面。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掌控不了货源,就把控不了质量。

@菜易家的菜小二:在菜易家,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中有一条铁律叫作:供应商才是上帝!

@北京晶馆餐饮有限公司董事李未:一个菜,一个蛋糕,一个水果,都是不适合电商卖的,别说电商不卖,24小时便利店都不卖,开个只在夜里送货上门的电商估计能赚钱,还不堵车,哈哈!

离神太近,距人太远

乐活村,位于国家级生态县――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是一家以自由放养健康蛋鸡养殖和生态玫瑰种植为主营业务的会员制农场。农场占地1500余亩,拥有两个山林放养鸡场和两个玫瑰园。乐活村的“乐活先生”(北京乐活净田农庄负责人)看了丁总的微博后,感慨说――

让我想起一个做鸡蛋的朋友,也亏了不止百万,几近停业。为什么?离神太近,距人太远。种菜卖菜过日子,越土越俗越好,没有好的农场,渠道就是无源之水。

“渠道为王”,这句电商的四字真言,在这儿不灵,真正好的农产品,绝对还是卖方市场。我对您的运营情况还不了解,多有冒犯,见谅!如果您还有二百万元,就建议您再坚持一下,也许到六月就能峰回路转,前提是,调整战略,控制几个小农场……我曾对业内几个渠道商讲过,至少把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到专业化小农场,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可是没有人听懂。他们仍然天真地认为,只要有了渠道,小农场们就会纷纷投奔而来,他们还习惯在写字楼里,而不是在农场和菜市场里做农业。说穿了,他们对农场和菜市场都不懂。我跟几个渠道商讲这些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我这个农民不懂营销呢。其实,我做过十几年农资企业的市场企划总监,我服务的两个企业,销售额都过亿元,利润都在千万元之上……优菜网的困局,其实就是用不适当的模式销售了不适当的产品给了不适当的人群。

@嘉世有机农业:生鲜电商是目前电商中最难的一块,还是不要坚持了,短期之内是无法克服保鲜、冷链(自身物流薄弱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把控)标准化运作等等问题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五年后会崛起。困难亦是机会!行业本质是建立产品信任机制,价值的传递!

@努力的柯西:从大型社区群做起,逐步扩大,规定提前预订时间,采用便捷的交通工具。人工费用占去大部分成本。

@Raanan:我的构想是,由电商和各大城市的大型超市,还有餐饮直接对口,配送直接由超市或餐馆承担,电商只提供订单与信息平台,顾客钱打给电商,再由电商与加盟者结算,电商只按订单数量抽成,保证加盟商利润,配送的质量标准化,网上商品信息由电商考核后,毕竟保证鲜活,只有从所在城市最近地方送最快。

@Paddy_Zou:概念貌似很好。不过大家去超市买个菜,透过包装袋都要捏一下才能放心买的。这种方式要人接受,估计得先亏个三年,拿高一档次的东西收低一档次的价钱才能打开市场。我家楼下也有个类似的,放了几个月我就没见过人去拿菜。

@冯宏:农产品电商,一条艰辛的路!先求生存,再图发展。控制好风险,小范围试错,只要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总有一天能抵达终点!

甘肃毅源农副土特产有限公司首兰牌兰州百合总经理、创始人张博文:难度和前景成正比,需要的是不断反思修正定位、盈利模式。新鲜蔬菜电销,搞了一年多我感觉品质把控和营销是最需聚焦精力的地方。

单一农场不能满足电商需求,联合才是解决方案

后来,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在线答网友提问――

网友:现在在与哪几家公司接洽?你比较看重他们的哪些条件?

丁景涛:有几十家公司了,我比较看重资源和做电商的决心。

网友:想与你合作可以吗?

丁景涛:好啊,欢迎啊,我的优势,最早是IT,研究了几年农产品电商,目前补了农业和农业电商这两个短板。我觉得这个行业好,未来会更好。

网友:您缺少新的思路,可以找人合作,没必要出售。

丁景涛:您好,我有了新思路才考虑出手的。

网友:请问丁总,你们网站是用户订菜,你们送货上门吗?你的货源是如何组织的?是自己的生产基地还是也在市场上批发?

丁景涛:最早是一家北京比较大的有机供货商,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合作了。进货就选择在新发地市场。单一基地无法保证网站的发展,这是瓶颈。这方面思考了3个月才做了这次出手的操作。

网友:你进货选择新发地市场,那还有什么优势?这个平台有形没神了。

丁景涛:其实,并不是新发地菜品不行,好菜坏菜新发地都有,北京90%的蔬菜来自新发地,好坏都有,但是,因为采购时间有限,在采购区间内,可能就没有合适的菜。路边那些没进入过新发地市场的才是最危险的。

网友:“品类扩充以及线下加盟等方式,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具体原因是什么?

丁景涛:基地有基地的困难,我和北京很多基地都做过交流。基地应该把精力放在种菜上,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上。而且,很小的基地都要种很多种蔬菜。联合是一种解决方案,也是我未来发展的思路。

网友:请问丁总,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景涛:有机的问题,这我们都知道,优菜网最早就是做有机的,后来发现了供货商的问题,转做普通菜的;标准化问题,这我多次提到,比如苹果,这次买的很甜,想多买点,第二次买的就完全不好吃;环节太多了,进货,仓储,装配,物流,IT,客户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你的货源不稳定造成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一定需要有自己的基地,或者是可靠的合作伙伴,现在农村大量的合作组织最难解决的是销售的问题,如果能够合作,合作组织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的质量也容易控制,是个不错的优势互补。

营销方面也有短板

网友:做优菜网之初考虑过哪些困难?当时做了哪些举措解决这些困难?

丁景涛:其实,在创立优菜网前,考虑过两年。前期最大的困难是物业,我们在世纪城做得顺风顺水,但是物业关系没处理好,被迫扩张,出现了后续所有的困难。蔬菜标准化问题,其实想到过,但是实际操作才知道其中困难,生鲜电商想打败线下,这是必须的。其他的困难还都容易克服。对了,货源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很严重。

网友:优菜网的客户留住率有多少?

丁景涛:我通过优菜网在研究客户流失问题。流失有几方面:菜不稳定(我们没有稳定货源);不标准化,每次买到的东西,不一致,所以,以后需要标准化种植和标准化标注。

网友:优菜网是如何解决配送的?

丁景涛:缩小经营范围,只做很小区域;通过厢货和电动三轮车配合;通过提供取菜箱等。

网友:我记得丁总在帖子里说优菜网在营销方面也有短板,导致市场打不开。你们在营销方面做过哪些尝试?除了投央视的广告?

丁景涛:优菜网没做过花钱广告。营销问题是我们自己问题,前期扩张后,菜品质量无法保证,就停止营销了,这次主要是寻求好的、稳定的、适合优菜网这种电商的货源。补充一句,适合客户的产品是最好的营销,优菜网做不到这点。

网友:现在再回头看优菜网的整个运营,发现了哪些最初没有考虑到的困难吗?如果回到两年前,您会做哪些调整?

丁景涛:还是会这么做的,只有这么做了,才有今天的经验啊,不经不觉。

做小生意,收支平衡很容易

网友:优菜网每月的运营成本有多少?包括哪些?

丁景涛:主要是人工、车辆、厂房。

网友:很多人认为做生鲜电商的头几年应该先烧钱,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丁景涛:哦,优菜网其实做到3个月的时候就盈利了。蔬菜水果毛利还可以,又不需要打价格战。

网友:丁总,你们网站运作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还是有风险投资?你觉得做农产品生鲜电商,多久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呢?

丁景涛:我们是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如果做小生意,专注一块,很容易收支平衡的。

网友:“线下超市的毛利率一般是150%”是怎么算出来的?

丁景涛:是菜市场的毛利率,我做过一个月的菜市场,是加价150%,不是毛利。优菜网加价100%左右,我说蔬菜。

网友:如果在一个区域或小区进行精耕细作,假如能实现这一区域内60%以上的用户成为会员,并采取定时配送,能降低物流费用、人工成本及损耗,能否实现盈利?

丁景涛:一定能盈利的。优菜网最早就是这么做的,而且盈利了。后来菜品没保证,才到今天这个结果。

新方向是规划本地化生鲜平台

网友:生鲜电商与超市相比,其优势在哪里?如何扩大、巩固这些优势?

丁景涛:方便,这个不多说了;损耗小,也没有人为挑拣损耗;可想象的空间大,毕竟超市受地域和面积限制。

网友:消费者+中间商+生产者,三者必须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中间商才有存在的意义,否则,跟到菜市场买菜差别不大。这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说的。说话有些直接,请丁总见谅。

丁景涛:您说得很对,电商必须比传统的方式提供更大的价值,这是优菜网目前无法独立做到的,寻求资金等合作,我有解决思路。

网友:现在也有不少尝试农产品电商的公司,您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丁景涛:我不看好独立一家做农产品电商了。我新的规划是一个类似淘宝的本地化生鲜平台,It架构已经差不多了。现有的平台包括淘宝、京东等都不适合做生鲜,因为都是“全局”电商,没有“本地化基因”,而生鲜非常适合本地化经营。

丁景涛的QQ个性签名是有“任运自在”、“往事随风,未来随缘”等,或是他的心情心境写照。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宽带中国”建设面临两大挑战

目前电信运营商在“宽带中国”的建设中面临两大挑战,分别为“最后一公里”建设与“明星业务”匮乏的问题。

尽管当前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进宽带提速工程,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城市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而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快速完成,其中“最后一公里”建设困局明显。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则在于,电信运营商之间、广电和电信之间、央企和地方政府之间都在宽带建设中进行着利益博弈。物业、开发商垄断宽带接入小区的权限,坐地起价甚至要求与运营商进行宽带收入分成。另外,部分宽带用户对高速率网络需求不明,担忧光纤宽带价格高昂,部分用户还抗拒光纤网络改造带来的工程问题。

在宽带业务的运营方面,目前我国宽带市场普遍存在着网络内容匮乏,内容服务提供商缺乏盈利模式,宽带“热建冷用”等问题。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缺乏“明星业务”已成为发展宽带业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电信运营商目前普遍缺乏丰富的高宽带业务和应用,而宽带提速实际上可以明显的提高用户体验。在该研究报告中对此认为,电信运营商应将宽带提速与丰富的业务提供结合起来,通过高清视频、高HIPTV、3DTV等带宽要求高且用户乐于尝试的业务,带动用户需求,早日形成“明星业务”对宽带业务的拉动效应。

中国本月起正式启动5G研究

尽管被称为4G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制式还没有正式商用,但被称为5G Wi-Fi的第五代Wi-Fi研究却已启动。

业内人士认为,在5G强大的网络传输速度支撑下,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难以估量。

5G,指的是移动电话系统第五代,也是4G之后的延伸。尽管目前5G还没有具体标准,但各国已经开始了针对5G的角逐。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专家曾表示,韩国成功研发了NoLA技术。NoLA可作为铺设5G网络的基础技术。使用NoLA技术下载一部DVD格式标准电影只需要几秒时间。今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5G不仅是速度的进步,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具体来说,它可以帮助无处不在的计算成为现实。这也意味着,一旦5G研究取得突破,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将打开。

物联网

2013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六领域

农产品电商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众筹一词来自英文中的crowdfund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投融资模式。从2009年最早的网络众筹平台Kickstarter的设立到美国出台《企业振兴法案》(JOBS法案)正式将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融资模式纳入合法范畴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在合法化的同时,新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众筹的融资规模也急剧扩大,2013年行业总募集资金已达到51亿美元,世界银行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60亿。

典型的众筹募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和网络平台三方构成。具体的运营模式是发起人一般是创业者在众筹平台自己项目的信息,在网站工作人员对信息的真伪作出调查鉴定后由网站用户也即是潜在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判断自行决定是否支持。发起人设定投资的标的十分自由,可以是资金、物品,甚至也可以是创意,募集成功后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回报。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募集的标的不能达到发起人自己设定的数额,募集则视为失败,已经接收到的投资将会返还给用户。

(一)国内外众筹发展的差异

众筹最早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2011年,但是经过一年的时间,众筹才随着互联网进入的概念开始真正为大家的所关注。作为舶来品的众筹模式在本土的发展与美国有着一定的差异:

1.法律与文化的差异

在美国,众筹的模式受到了法律保护。人人都可以作为天使进行投资并且可以以股权、资金作为回报的方式,而在中国,众筹目前更多的是物质回报方式,监管层对众筹尤其是股权众筹还没有明确的态度。文化上,国内用户更倾向于“逐利”,打算出售梦想的创业者和投资方很难通过众筹平台产生良性的互助。因此,这些差异导致国内众筹在当前阶段的运营策略上略为单一,不能将众筹网站的实际作用完全发挥。

2.项目选择上的区别

国外众筹总是出现募资额上百万的明星项目,这些项目集中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新型电子设备;相较之下国内项目的发起人缺乏创新意识,项目不能吸引大部分投资人的眼球。但国内项目在农业电商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众筹网”联合“本来生活网”进行了农业众筹的尝试,投资用户在农产品成熟第一时间就能最先享受到刚收获的水果蔬菜,通过双方的共同宣传,无形中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有效实现了资源的互通。这一众筹案例对于国内农业电商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模式、

3.盈利模式的差别

事实上,国内外众筹网站的盈利模式都还在探索中,区别点在于,Kickstarter、Indiegogo等知名众筹网站采用按照百分比收取佣金的方式,而国内的众筹网站大多数还是免费的,这是出于新平台需要建立信任机制,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的考虑。另一层次上符合了国内互联网不收费模式的大环境。

(二)众筹模式的作用与发展桎梏

1.众筹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一直是市场交易的核心,相比较传统融资市场的标准化的工具、评级公司等信用中介,众筹模式主要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信息。首先,互联网信息传播更为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而且互联网有着极为庞大的用户基数;然后,网络用户的交互性强,通过众筹平台,发起人与出资人可以即时交流互动,充分抑制信息不对称。

2.众筹模式降低了融资风险。传统模式下,项目募集金额高,投资门槛也高,参与投资的投资者少,项目的风险就集中在几个投资者上。众筹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众”这个字上,互联网上大量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众多的项目参与者,极低的投资门槛更加每有利于通过分散项目的融资风险。

3.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新的渠道。传统金融市场中,参与投资主要是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大多通过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众筹模式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直接参与项目的新渠道,而传统模式民众一般只能通过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间接地对企业项目进行投资,众筹模式实现了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的直接联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市场对于小额融资的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