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探究分析
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环节中的前沿阵地,因此较之于门诊部,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突发事件,比如各类创伤、意外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而且接待的患者流量更大,护理人员受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则更重[1]。而为了降低急诊分诊护理的风险率,实施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护理风险,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优化急诊护理的服务水平。本组探究通过比较实施分诊安全管理前后我院急诊护理的综合效果,以对安全管理模式做出有效评价[2]。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分诊护理人员24名进行临床探究,均为女性,年龄23-44岁,调查其学历水平,中专8名,大专6名,本科及以上10名,其中护士1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1名。开展探究的时间段为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此期间,排除收治患者人数、临床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所取得的前后两段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调查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探究方法:在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所有急诊护理人员均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记录急诊护理工作的综合资料;而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结合安全管理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首先改善急诊分诊护理环境,要明确划分门诊与急诊的分诊区,以此减少门诊患者前往急诊分诊区进行咨询,这样能够减少急诊护理人员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将急诊分诊流程图置于醒目位置,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咨询的盲目性[3];其次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比如接诊创伤性出血的患者,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再比如在患者流量大的时候需要带好口罩,防止发生呼吸道传染;再者定期进行风险教育和专题讲座,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辨别处理能力,并且结合实际护理风险案例进行言传身教[4];还要制定急诊分诊标准,将所有管理措施变得有据可依,而且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管理标准的掌握情况,以严格的监督和评判制度来规范分诊护理;最后提高分诊护理人员沟通技能,注意与病患沟通的谦逊礼貌,可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出有效回答。评价与比较方法:对前后两段时间急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各自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10.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果
3 讨论
急诊分诊是公认的高风险科室,由于接待的患者流量较大、而且患者伤病程度与种类参差不齐,使得分诊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有时仅仅因为沟通存在一定问题就导致了医疗纠纷的产生,进而影响分诊护理的效率[5]。本组探究通过比较实施分诊安全管理前后护理效果,根据探究结果,认为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切实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一般来说,对急诊分诊护理产生风险影响的因素很多,除了来自患者方面的,还要护理人员自身的,所以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就从这两个方面出发,采取对症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我院采取的分诊安全管理,首先优化了急诊分诊的流程,避免了与门诊护理相互混淆的现象,使一些希望前往急诊分诊进行咨询的患者可以更有效的获得帮助,而且还加大了对护理人员的保护,通过佩戴手套和口罩,减少护理人员感染的风险;之后完善了我院分诊管理的制度和加大了对分诊护理人员的教育监督力度,通过改革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急诊分诊风险教育,从本质上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护理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同时注重护理人员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日常分诊护理服务中,能够以更优质的护理质量来帮助患者,进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还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梁金清,李月明,等.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2,07(5):555-556.
[2]朱春莉,许芳,李琴.加强急诊分诊管理提高患者对分诊的满意度[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403.
[3]顾巧云,李晓燕,范晓,等.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与分诊标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4):3163-3165.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防雷击应急预案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7.十月:“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冬季道路安全保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8.十一月:冬季锅炉技能及防火培训。对象:锅炉工
除雪防滑应急预案
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我乡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我乡建立健全了安全应急体系,强化了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和指挥,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班组领导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我乡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应急处置小组的关系;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指令。应急处置小组长为各班组分管领导,小组成员为各班组成员,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逐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我乡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制订了部分预案,目前应急预案增加到了29个。
由于我乡地质条件复杂、群众分散、气候多变等特点,随着汛期的到来和实际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程序,对人员进行了明确责任和分工,推进了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
为了保证应急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了包括应急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等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各应急机构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了紧急情况发生时相关应急救援工作能够得到及时落实。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演练
为了保证应急情况发生时,救援及时,我乡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乡成立了应急抢险突击队,各预案明确了救援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主要人员发生变动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执行有力。
因4.20以后,我乡地质灾害频发,如遇汛期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为了提高员工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各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杜绝和尽量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群众身安全,我乡根据现场情识及时组织进行了《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演练。对应急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了检验。根据演练情况,对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修正。事实证明,通过对预案的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今年初,我乡党委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了总体部署,进行了“防汛”“防震减灾”等专项安全大检查,强调按上级要求上报事故隐患情况、落实处理措施、反馈处理结果。深入基层排查隐患,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我乡还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做到安全检查层层把关、隐患处理层层落实。
五、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进展进行适时修订。
2、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安全意识较差,需要加强培训教育。
【写作格式】
一、标题
写清楚对什么项目的自查报告
二、写作内容
1、企业/部门/个人的基本情况介绍
2、本次自查的依据,自查范围和内容
3、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4、整改措施及整改计划
三、结尾
一般用语:特此报告,也可以省略不写。
四、落款
自查单位名称与日期
【自查报告范文】 安全自查情况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我洗煤厂根据安全生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全厂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并针对安全生产硬、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洗煤厂是一座年入洗原煤120万吨的重介工艺洗煤厂,于20xx年9月投资5500万元开始动工建设,于20xx年8月23日以x环审[20xx]106号文对《xxx厂年入洗原煤120万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试生产进行了批复。各项手续齐全,安全设施到位。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
我厂建立了以厂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的安全员负责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程、安全措施的监督检查、违章、违纪的监督检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协助每月组织一次全厂的安全大检查并监督问题整改和复查验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安全事故追查、分析、处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机电科具体负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保证体系。做到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确保了安全、文明生产的顺利进行。
2、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1)为了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细,我厂制订了《安全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及发放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及职业病定期检查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及档案》、《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管理制度》等,印发了《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考核办法》、《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奖罚办法》,编制了《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2)制定了完善的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票证、动火、高空作业、电气、设备内检查检修、吊装等危险作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各种规程齐全完善,做到了全体职工在上岗前严格依据《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进行安全培训,一般岗位职工经过相关技术培训和《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的学习、专业人员经过特种作业技术培训都能确保熟练掌握其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
三、应急救援方面
1、我厂在危险源管理工作中严格依据《危险源应急预案》进行操作,各种标识挂牌规范,监控合理有效,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做到了按规定进行监测、评估、审报并建档。
2、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能按规定组织演练。
3、按规定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了必备的救援器材。
四、人员管理
1、企业正、副厂长,特种作业人员经过了有资质单位的安全培训,并具有资格证。
2、在用工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劳动法》,并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3、给固定工作人员缴纳了相应的保险,以确保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任何损害。
4、各种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并遵守其相应的作业规程。
5、对职工所从事岗位的危害性、可能发生的事故做了充分的学习与预防性演练,并具备一定的紧急处理能力。
五、职业危害的管理
1、我厂职业危害场所重点是准备车间,项目建成试运行的同时已严格按“三同时”要求全部落实到位。已经进入监测验收程序。
2、为了有效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不受职业危害,按规定配备了符合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3、我厂重大危险源为工业用放射源,在试运行前已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了报警装置、防护器材,配备了个人剂量仪、并参加了由省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完善了暂存库,确保人与源的双重安全。
4、根据国家对有毒有害岗位的明确规定,抱着对职工负责的严正态度,完善了有毒有害岗位职工的体检体系。
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台帐、档案不完善。
整改措施:责成机电科尽快规范台帐,建立档案。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整改措施:责成相关部门及人员编制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管理人员缺少有资质单位的安全培训。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对策措施
1.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不同敏感度的信息,规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每个系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将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形成一种习惯。制定系统安全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或行政处分,情节特别恶劣的可提起法律诉讼,对违规制度者进行举报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院内每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系统不安全现象和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中心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子系统使用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登记制度、应答制度、考核制度等。做好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检查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及用户的监控记录等。
2.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应急预案
充分考虑各种系统故障,设计与各管理岗位相符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常规处理预案和紧急处理预案,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适时采用,以保证正常的服务和秩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将系统中断时间、故障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由分管院长、相应科室及计算机中心组成故障排除小组,当灾难发生时应用应急预案进行恢复。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查找问题,加以整改,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应急预案包括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系统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具体的协调部门及相应的工作、常用的应急电话等。应急预案须明显张贴,使应急操作人员方便地看到。
3.建立系统安全监控体系
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对那些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的行为和人员进行重点管理和监督。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和数据操作员、职能科室、部门领导三个层次的数据质量监控层,对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考评和反馈制度。建立合理的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信息系统安全领导小组,在硬件、软件、数据、网络等各个方面合理配置系统安全管理人员,选择适当学历和专业的人员担任并让其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使用方法。论文参考网。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系统安全培训工作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合理配备技术人员,保证维护力量。同时,专业人员应对每个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熟练系统操作。目前员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利用业务系统登录口令过于简单的漏洞,私自访问不安全网站,下载并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私自接入不安全设备等问题,这些都给信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因此,要下大力气做好员工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员工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强其系统安全意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对系统安全培训不太重视的,今后应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时间和频率的选择,适当增加培训投入,做好相关方面的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加强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的实际情况每年编制合理的系统安全预算,避免投入的盲目性。加大对重要设备如服务器等的投入,提高其可靠性,防止因设备档次低而引起的可靠性问题,避免设备的核心部件为伪劣品最终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检测机制
可采取与专业安全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策略实现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安全信息沟通与共享,积极利用其在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信息系统安全实际,建立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不断研究和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缺陷以及面临的风险与威胁,并积极寻找相应的补救方法,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应制定安全检测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成专门的检测小组,在领导和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系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信息保护、安全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认真测试与核查。
做好硬件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论文参考网。定期对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内部除尘,更换老化的零部件。定期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优化硬盘设置,优化每个工作站子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5.加强系统重要信息和文档的管理
完整的系统文档是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基础,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应加强系统文档的管理。论文参考网。系统文档包括计算机资料、驱动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安装盘、应用软件安装说明书、程序使用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及详细说明、各计算机的IP地址、计算机名、服务器配置说明书。
6.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根据各级操作员的操作范围,合理设置系统软件的权限,慎重考虑系统功能,如在财务收费报表中及时反映收费票据号码,退费、退药票据号码,以便核查,禁止票据重打功能。
根据备份原则,不能只有一个人能进行系统管理或数据库管理。严格限制超级用户数,系统超级用户只能由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并定期更换口令。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审批单”为各工作站子系统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严禁帐号及密码外借他人,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
7. 强化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保障
硬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对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同时,对内部局域网中的医疗网络系统和办公网络系统进行物理分割,封闭医疗网络系统中所有对外的接口;保证存有重要数据的子系统只能使用内网而不能使用外网。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策略,预防硬盘损坏等风险,保证服务器长期可靠地运行。数据安全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损失的最佳途径。不同的数据备份方法如双机热备份、异地备份、磁带备份等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的实际情况适当采用。
软件方面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符合系统安全要求的操作系统并及时更新。客户端安装远程监控软件,帮助系统管理员实时监控和记录系统各个终端的运行情况,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同时,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和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范围和期限,及时发现并去掉一些设备共享或文件夹共享,尽可能地制止一切与信息管理无关的现象和行为,减少网络的安全隐患。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在服务器及每个客户端都安装相应的防病毒软件,定时更新病毒库,周期性地对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检查,利用病毒防火墙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选择和使用更为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并严格规范使用制度及方式。采用适宜技术与设备保证链路安全。强化桌面系统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臣. 略论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管理, 2007, (05) .
[2]李华才.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 2002, (02) .
[3]袁永林. 军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解放军管理杂志, 2003,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