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

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

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第1篇

为做好xxxx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迟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习。

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衔接?

在开学复课之初,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评测、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诊断线上教育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分学科对每一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建立学习档案,教师科学、准确把握学情,以利线下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找准知识遗漏点、能力欠缺点、习惯不足点、发展最近点等,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克服学习困难。

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

学校要根据线上教育教学中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完善学科教学计划,耐心释疑解惑,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措施,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营造宽松和谐的线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丰富多样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不是线上教学才有的,但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准确把握学生在线上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是保障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开学复课之初,任课教师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全面分析线上学习情况,教育教学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因故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学困生等要实施“一生一策”,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基本达标。

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及时加强考试升学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要及时对学生返校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出现新的辍学。

继续推进家校共育

开学后,学校、教师、家长客观总结线上教育教学期间家校共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有针对性指导家长树立并践行正确家庭教育观、全面育人观,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与状态,做好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之间的衔接,尤其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的调整和优化,尽快适应线下教育教学。

加强对线上教学研究,开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新天地。在教学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维,在家校共育内容、方式、观念上有新突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个性化教学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学校要落实好主管、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细化指导,有效引导,及时评估本地本校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成效,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指导有方、衔接有招、落实有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篇五

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疫情缓解开学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是当前防控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的一项特殊应急措施。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实施“零起点”教学;

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对在重点疫情国家或地区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

返校后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摸底调研计划开学返校后各校将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

各学校立即做好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的各项准备,原则上开学后周内完成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报告,以便对线上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及时调查开学后教学进度。

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好大学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2689所高等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成人高等学校384所。其中,公办高校约1800所,民办高校800多所。他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的高校在教学质量、社会声誉、规模、专业设置、办学条件、收费及资助等方面可能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圆心,按质量和社会声誉或者说综合实力来划同心圆的话,这些高校依次可以划分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九校联盟”;“985工程”高校(副部级高校);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11工程”高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一般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而言,其综合办学实力依次递减。对一般普通本科学校以前的各层次而言,为后一层次包含前一层次,越往前,层次越高、水平越高、实力越强。

二、如何选择大学

在数千所高校中,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高校,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其实,面临高考的考生,对选择高校都有一定的想法,只是有时理不出头绪而已。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选择高校,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选学校。经过十多年的连续扩招,我国年招生人数已经达到扩招前的6倍左右,平均录取率超过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5%。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大学多了,大学生也多了,社会认同的所谓人才,只能是好的大学中的优秀学生。因而,选择一所好的大学,比选专业、地域要重要得多。

首先,确定学校的段位和类型。其次,参考社会上流行的大学排行榜。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大学排行榜,褒贬不一,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广东管理科学院武书连课题组的排行榜、网大排行榜、中国校友会排行榜、武汉大学的排行榜、中国人民大学的排行榜等。其实,还有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的排行榜,以英文版为主,在国外的影响力较大。第三,看学校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这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反映学校的学科水平,由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严格的程序评审出来,国家和社会都比较认同,数量越多水平越高。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明确的国家重点学科区别于省部级或学校自己设立的所谓重点学科。第四,看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如科研经费、科技成果获奖情况。拥有的两院院士人数也是一个指标。但近年来,部分学校通过双聘或多聘的形式,搞了很多虚假的院士“装门面”,真假难辨,普通群众分不清楚,该指标弃之不用也不可惜。

此外,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只看学校的名称,望文生义。由于各种因素,我国高校的命名并不规范,因此一定要从上述几方面仔细考察学校的层次和综合实力。例如,按大的行政区命名,东南大学(南京)排在全国第十几名、东北大学(沈阳)是三十几名、西北大学(西安)是五六十名,而西南大学(重庆)则“名落孙山”;同样按区域命名,东华大学在上海,由原中国纺织大学更名而来,为全国重点大学,而西华大学、北华大学、南华大学均为其他学校重组升格而来,与前者不能相提并论;南京大学强于江苏大学,武汉大学强于湖北大学,吉林大学强于长春大学,山东大学强于济南大学。此外,冠以“中国”、“中央”字样的高校不一定比其他同类学校强,在北京的高校不一定比外地的强,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学科并不是全国最强的,中央财经大学的财政金融学科也不是全国最强的,中国美术学院不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不及中央音乐学院等等。

(二)选专业。选专业有两层含义。一是选择学习和将来所要从事的专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礼会形势的发展,其重要程度正在逐年下降。高校,特别是好的高校,开始强调通识教育,宽口径、厚基础,按大类招生和培养,专业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成倍增长,用人单位在选择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时,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受过更好专业教育的研究生。选择专业,要考虑个人的兴趣、个性特点、相关学科专业基础以及将来就业的前景等等。二是从专业的角度去选择学校。在当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可以优先选择好的学校;但那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选择好学校的难度比较大,可以从整体水平一般但某些学科专业比较突出的学校中进行选择。比如,四川大学并不是全国最拔尖的,但该校的口腔医学却是全国最拔尖的;长安大学是第一批本科重点院校里比较一般的高校,但它的公路交通专业是全国最好的。如果以相对一般的成绩,选择一所不是特别拔尖的学校,但接受的是全国一流的专业教育,将是巨大的成功。当然,前提是考生要喜欢这个专业。

(三)选地域。一般而言,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对于地域,只要适当考虑其交通、气候、饮食习惯、消费水准即可。但新疆由于历史、经济、自然等因素,在高校的选择上有非常强烈的地域倾向。有的家长在向专家咨询高考志愿时甚至提出,“新西兰”不考虑,只选择北京的高校。此处的“新西兰”泛指整个西部地区。虽然西部的整体教育水平并不高,但也有不少很好的高校。

综上所述,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建议首先选学校,少考虑或不考虑地域因素;在考分不突出、选择学校余地不大时,优先从一般学校里挑选特色专业;当考分没什么竞争力,在本批次最低控制线附近,选学校和专业的余地都不大时,可按地域喜好来选择。

三、挑选学校的具体方法

挑选学校的具体方法,就是“线上分差匹配法”。首先估计考生的考试成绩。对考生来说,考察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第二学期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尤为重要。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都会有差别,考试结束后,学校或年级一般都会排名次、计算平均成绩,估算类似于高考一本控制线或参考线。考生用自己的成绩减去这个估算的参考线,就可以得出自己本次考试的“线上分差”。然后,考生可综合考虑历次考试的发挥水平、发展趋势,对线上分差进行适当修正。

每年,自治区招生办公室都会印发一个载有前几年各在疆招生高校实际录取分数线详细情况的本子。家长和学生可根据各高校最低提档线上的各分数段的人数及分数估算出实际录取大致的平均分数。

分析这些分差,会发现一个规律,即一年大、一年小,往返波动。特别是对招生人数不是特别少、也不是特别多的学校,规律会很明显。这也是业内常说的“大小年”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某些学校今年录取分数线比较低,明年考生在研究填报志愿时,比较多的学生会填报这些学校,造成当年录取分数线偏高;次年,考生发现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较高,报考的人数就会减少,录取分数线也会下降。这和市场经济的波动规律是相同的。如果学校招生人数太少,就很难找出规律。当招生人数非常多时,录取分数线会有所波动,但微乎其微了。但改用平行志愿后,这个分差虽然仍有波动,但会越来越小。如果考生的考试成绩与某些高校近几年的平均分差用大小年规律进行修正后的结果相当,其填报志愿就有相当的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