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生 写字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写字训练现状及其原因
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人们敲打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而且写字姿势东倒西歪,甚至严重到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错误地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甚至脊柱弯曲。那么,造成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学校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老师会认为写字课只是常规的写字训练,对考试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写字课往往被挪作他用;其次,老师对于学生写字训练要求不够严格,其本质仍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第三,有些老师自身的板书都潦草不堪,甚至难以辨认,特别有些老师的书法知识有限,对学生无法做深入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入门阶段,因此要先入为主,把握好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否则将来纠正会非常困难。
二、小学生写字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1.学生写字基础差
上文中也提到,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写字训练都未加以重视,所以导致学生书写能力差,无法适应正规的写字基本功训练。这时老师就要充分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竖立榜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以老师为榜样:老师在每堂课都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课下坚持书法练习,定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以其它优秀的小学生作品为榜样:选取校外少儿书画学习班的优秀作品来班级中做宣传、张贴,激励学生进行写字练习;也可以随时从身边找出榜样:比如高年级同学的作品,或者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品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
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批改,尽量从学生的作业当中找出学生的进步点,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其学习自信心。评语要具体、明确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进步较快、写字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赞赏,对于表现稍差的同学加以辅导,帮助其快速提高;而对于书写不合格的学生,则要单位“开小灶”,写一些范字给他们临摹,再加以思想教育等。这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会带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
2.未形成良好的写字和练习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坐姿以及执笔方法都不正确,如果写字课上训练临摹则等同于抄写。这时就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入手。严格遵守“一寸、一尺、一拳”的要求。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过程非常之漫长,但这个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的难得机会,要在小学阶段就要养成良好、正确的写字姿势的习惯。但现在却有很多学生已然养成了一些“恶习”:写字时弓背、塌腰、斜肩、埋头,眼睛距离书本过近,本子放正就是写不出正字,等等。这时老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细节开始抓起,抓住练习写字的最佳阶段,帮助学生矫正写字姿势。
具体做法如下:老师先向学生明确写字姿势不规范的危害,严格做到姿势不对不写字的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集中指导。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爱动、好玩,对于老师的话容易转眼就忘。这时最原始的方法就中不厌其烦的加以叮嘱,让学生知道写字姿势不正确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比如驼背、近视、斜肩等,耐心地引导孩子逐步养成“姿势不对不写字”的习惯。
老师还可以寻求其它学科老师的配合,做到每个科目的老师对于写字要求的一致性。即写字不只是写字课上要讲究姿势,它要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请其它老师协助要求,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时规范和纠正其错误的姿势。
3.写字训练量不足
写字是一种技能训练,要想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要坚持天天训练,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训练量才能达到写字教学的目标,但目前写字课在小学课程的安排中是严重不足的,上文中笔者也提到过,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本就聊聊无几的写字课还经常被挪作他用。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坚持把写字课上下去之外,平时的作业练习也要抓紧,更要利用一些自习、课余时间,选派一些书法功底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到各个低年级段进行辅导和帮助。可以先从铅笔来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小学低段学生训练量不够的问题,又让高段学生有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而因为是学生教学生,会让孩子们没有距离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练习写字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写字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纠正其不良的姿势和执笔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学生从小就能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丽霞.改进小学生写字教学的几点意见.字词教学,2009,(2).
关键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师范生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等。
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训练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培养者和人生发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懂学生学习与发展心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能成为“教书匠”,最终也将被淘汰。
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为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仅自身无法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更不会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针对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超级秘书网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徐英。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0—101.
[2]钟贞,谢龙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2):96—99.
关键词:萨克斯;传统文化;融合
萨克斯是一种将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进行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西方乐器。其既有铜管乐器的特点,又具有木管乐器的特色,音色柔和又十分厚重,表现形式虽然较为简单,却也不失精致。随着时间的流逝,萨克斯从最初的引入,已经在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1]。萨克斯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以及别具一格的风格,为中国民众带来了与东方乐器不同的艺术享受,并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从萨克斯的引入到逐渐为人民所接受和为人民所喜爱,其不仅仅代表了一个乐器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本文从萨克斯的艺术特征出发,介绍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情况,最后,对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一、萨克斯概述及其艺术价值
萨克斯由比利时的一位名为阿道夫的音乐家于1842年发明的。当时阿道夫的最初构想,只是要设计出一款较为低音的乐器,来适应室外的演出活动。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完成预期的设计效果,却意外地使萨克斯得以问世。萨克斯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很多音乐家和作曲家的强烈支持和一致认可。从萨克斯的发展历程来看,与很多西方传统乐器相比,其历史还很短暂。萨克斯经历了由最初的单簧管向圆锥管体的逐渐演变过程。萨克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从作品方面看,早期的萨克斯演奏作品是由萨克斯的创造者,阿道夫本人进行选择的。这些作品在演奏时,不仅情感生动而且音色十分浑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凯丽﹒金的作品《回家》堪称萨克斯作品中的经典,由于这部作品简单清雅的特点,不仅使其自身迅速为人们所熟知,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萨克斯这一乐器。从萨克斯的认可程度上看,萨克斯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价值。首先,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将萨克斯的演奏列入了军队乐器之中,这足以证明萨克斯在乐器界的重要地位。其次,萨克斯成为爵士乐表演中的标准乐器,在一场基本的爵士乐演奏中,对萨克斯的使用是必不可缺的。最后,萨克斯已经逐渐得到了广大作曲家和音乐家的喜爱[2]。很多音乐方面的学者被萨克斯独特的音域特征所吸引,不仅对萨克斯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这些音乐家也积极地对一些优秀音乐作品进行了改编,使其能够适应萨克斯演奏的特点。
二、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情况
长期以来,西方乐器的演奏家们都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兴趣。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者来说,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西洋音乐的变化形式,并希望从中借鉴一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经验。中国和西方通过相互的借鉴和交流,逐渐意识到不同文化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西方学者通过将本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慢慢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努力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流,并将优秀的成果应用于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中国和西方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使各国文化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三、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1.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
19世纪90年代后期,萨克斯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但是当时我国是把萨克斯作为一种舶来品,并没有对其加以利用和重视。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上海的歌舞厅才逐渐出现萨克斯的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用萨克斯对西方音乐进行演绎,也开始尝试用萨克斯演奏中国音乐,当然这种情况在当时还比较少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新事物、新思想的逐渐涌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国和西方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国将萨克斯首次应用在军队乐器中。萨克斯的出现,与中国传统乐器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空白。萨克斯凭借西洋乐器的特点,奠定了其在中国乐器史上的重要地位。萨克斯应用到军队乐器以后,人们又开始在爵士和流行乐器中对萨克斯进行使用。随着萨克斯的普及,凭借着一些较为优秀的音乐作品,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在各类传媒活动和商业演出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萨克斯的身影,萨克斯作为一种西方乐器,也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熟知。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著名萨克斯演奏家和一些知名乐团开始来我国进行商业演出。随着演出影响的扩大,萨克斯也渐渐为一些小学生所熟知。萨克斯在中国的演奏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小学生把萨克斯演奏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有很多小学生能够用萨克斯进行较为娴熟的演奏。从最近三四十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正在逐渐地为世界所熟知。我国的一些优秀曲目,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改编成了用萨克斯进行演奏的曲目。我国萨克斯演奏家杜银娇以及王清泉等人,利用工作的空余时间,对我国大量的优秀曲目,进行了改编。在改编过程中,他们将有些中国古典曲目改编成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萨克斯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也将一些传统的知名曲目直接改编成了萨克斯独奏的形式。这些改编成功后的作品,不仅深受广大萨克斯演奏者的喜爱,也使我国的一些优秀音乐曲目逐渐为世界所熟知,可谓一举两得[3]。
2.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探索
在对萨克斯进行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学习后,笔者认为萨克斯与很多西方音乐不同,它没有西方摇滚乐器中较为嘈杂的元素,也没有为了去追求所谓的流行而对自身做出改变,它是一种兼具高雅气息与民俗气息的音乐形式。要想真正对萨克斯进行了解,演奏出较为成功的艺术作品,就要对中国和西方古典乐器进行深入了解。在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了很多不理解,甚至是一些质疑的声音。很多人认为萨克斯是一种西方的传统乐器,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可言。还有的人认为,中国自身的乐器更加符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萨克斯进行结合,会阻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主体性。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担心是十分没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温和、中庸,待人要以谦谦君子之道,而萨克斯的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无疑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在萨克斯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从萨克斯音乐的本身情况来看,它的音乐非常简单、流畅且较为单纯。但是在单纯的同时,也兼容了世界上很多不同音乐的特征,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不谋而合。为了将萨克斯演奏不断地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笔者在对萨克斯的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为了使萨克斯演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在风格上能够得到有效的统一,笔者在萨克斯的演奏中,合理加入了民谣演奏的形式,并将中国地方戏曲的表演形式加入到了萨克斯的演奏过程中,为萨克斯表演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加入中国元素以后,萨克斯的演奏略显突兀,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笔者把流行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摇滚音乐与萨克斯的演奏进行了二次结合,对《旋转激情》这支音乐作品,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得到了不错的反响。我们应该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萨克斯,不能因为它是西方的乐器就对其怀有不满和偏见。同时也应该在已有的对乐器的演奏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外国音乐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我们要努力寻找中国乐器与萨克斯演奏之间的契合点,并尽量为这两者之间创造一定的联系。只有这样我国的乐器才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也可以将萨克斯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就对萨克斯的演奏人员以及相关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国内已经有一少部分音乐家将萨克斯与本民族的音乐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但是我们对于萨克斯的改编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层面,对于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博.浅谈萨克斯在我国发展受到的误解与原因及解决方法[J].大众文艺:理论,2009(6).
[2]李雨生.论萨克斯管在现代器乐体系中的定位和发展[J].音乐探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