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知道,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科研经费大量流失于项目之外,用于项目本身的科研经费仅占40%左右(邱晨辉、雷宇,2011)。虽然这一数据可能比实际情况小了一些,但也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浪费的严重程度。在我国高校教师中,收入的多少不看工资,而是看承担课题的多少。课题越多,经费越多越富有。由于工资收入差距很小,课题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收入多少、富有程度的“标志”。这说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大量的科研经费进入了个人的腰包。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侦结了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科研人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冒用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8.24万元(涂铭、李江涛,2011)。财政部、科技部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修改和完善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国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但是,如何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项目中去,高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关键。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即纵向课题经费,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经费即横向课题经费,以及高校自主安排的校级课题经费。目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横向课题主要是由项目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与高校内部审计共同进行课题审计。
一般地讲,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制衡可能更具效力(石勉,2010)。但三者作用的层次、领域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审计一般侧重于把头把尾的事前与事后控制,而事中审计如果也由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承担的话,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会由于“鞭长莫及”而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审计效果。通常的审计结果是找到了管理漏洞,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科研经费支出已经发生;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倒下”。这种审计监督无法对日益增长的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审计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实时监督,明显具有审计成本低和审计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
但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数额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排名”(石勉,2010)。因此,各高校均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如给予配套科研经费、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评审费、用科研分数来控制校内津贴的发放等。考虑到科研项目的争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力申请来的,不属于学校的钱,因而一般情况是当科研经费到账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余额由项目负责人审批,课题组支配。同时,课题组也认为学校仅仅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代管”,不同程度地对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其结果是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也有所顾虑,走过场、形式化居多。
因此,要想将科研经费真正完全用于科学研究,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其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甚至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审计与财务这两个存在着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部门合并或由财务部门主管,这显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地讲,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不受干扰和限制,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也就越能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科研经费越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树立起为科研发展服务的观念,避免因过分强调或夸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而使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停止了科研工作。要知道审计的目的是让科研经费完全合法用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支出上,并不是要抓出某个科研人员。审计监管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让科研人员知晓哪些项目可以支出,哪些不可以,并将常见的情况印制成册,发给科研人员,便于查阅。只有高校科研人员知法并自觉遵守,高校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
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生命线(郭银清,2012),是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内部审计进行监督的核心。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围绕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在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具体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监督:
(一)重视科研课题经费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经费预算、课题合同要求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是由课题负责人于立项时依据完成课题所耗费的各类项目费用编制的,由于使用范围和开支项目组成会因科研课题的不同而差异性较大,专业性也较强,所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掌握各类课题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审计把控能力的同时,目前重点应放在预算的真实性审计方面。当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需要部分变更预算时,审计监督则需要更加关注其变更的合理性。也可依据国家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规章制度等通用性财务制度,审计科研经费开支的合规性。
(二)重视对与课题研究活动无关的支出审计,严查套取课题经费的行为
重点审查劳务费支出项目中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名单来套取科研经费以饱私囊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大比例列支学生或外单位人员劳务费,将科研经费装入个人腰包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虚假业务发票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较大比例列支会议费、接待费、赞助费的现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用与实际发生业务不符的票据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重点审计课题经费是否存在以购买实验材料为名或挂账等形式向校内外截留转移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分摊学校水电费支出等超预算支出项目;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办公经费、基建等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科研人员奖励资金的支出,若是学校为了激励教职工科研积极性从学校自有资金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从科研课题经费中列支。
(三)重视科研经费转拨、结题决算及余额支出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特别审查是否存在运用虚设子课题或以科研协作费或测试费等方式,将进入本校财务账户的科研经费转到并非真正进行合作研究的单位账户,甚至是个人的银行账户,从而成为个人经济收入的行为。同时,审计部门要严格审查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决算所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审查是否存在结题不结账或已结题但仍未将净结余经费归还原资金渠道的现象;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个人或集体境内外观光旅游,或以购买办公用品、购物卡、手机充值卡、汽油票、各种消费卡等方式用于科研人员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牟取私利等。
(四)重视对科研课题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情况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依据科研课题合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审计,审查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是合同所约定范围内的,是否及时办理了资产登记并纳入到了学校的资产管理中;审查科研人员在工作调动时是否办理了资产交接手续,是否存在着物随人走的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并未办理领用手续却被个人长期占用的情况;重点审查固定资产购置时有没有购销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完整性;视课题情况审查其科研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存在重复或闲置现象,当无力判断时内部审计可以外请熟悉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把握。审查科研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是否进行了及时的清理等。
(五)引入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关注课题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审计
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石勉,2010),更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的努力方向(郑继辉,2007)。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重视课题立项后的绩效评价(夏秀芹,2012)。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题项目不太注重管理,重申报、轻成果、轻验收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多数课题经费是一次性拨付(经费数额较大项目分期分批拨付)。当课题主持人将课题申请成功后其研究工作则可能是由其所带的博硕士完成的,这样主持人就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课题项目,课题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回报纳入到课题研究绩效审计中来,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这就需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财务决算报表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课题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科研经费监管体系
【论文摘 要】近年来,在高速公路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在内部控制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而引起了有关人员的重视,不断采取有关措施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高速公路项目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内部控制的同时,高速公路也开展探求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措施,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整体上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的现状
1、对项目内部审计监督的认识不够
当前,高速公路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是公司化运作,特别是江浙一带很多是民营经营。在单位内部,多数领导都将财务和审计视为一家,缺乏应有重视。
2、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高速公路各个管理处并未设置比较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而其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并非专职,基本都是各个管理处财务人员来兼任。从而造成财务机构的负责人就成为了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负责人,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对下级单位进行监督。
3、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当前的市场大环境要求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而从高速公路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拥有全面的掌握财务、施工、工程技术以及收费管理等许多方面的知识。然而,在实际审计监督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没有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通常只做到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而导致难以适当运用好审计方法,或者运用的审计方法比较单一等现象的出现,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审计程序,无法抓住审计的重点,更无法准确找出问题的隐藏领域。
4、审计监督方法不恰当,不能符合交通事业的发展需求
因为缺乏具体的准则,因此审计方法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对于违纪违规事项的纠正,只可以产生事后的监督作用。在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以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一般差错的出现机会不断减少,若仍旧沿用旧的审计方法与思路,必将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新形势。
5、缺乏审计责任感
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较强的审计责任感,因而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瞻前顾后,逐渐地淡化了自身职责,以为了追求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未顾及到审计的质量。
二、加强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措施
1、加强监督,提升关于内部审计的认识
高速公路单位只有强化了内部审计在经济上的监督作用,在问题的萌芽状态就将其解决掉,才可以提升相关负责人关于内审工作认识的程度。如果有关人员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监督,就可以将其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营造较好的内部审计监督的外部环境。
2、强化审计机构的建设,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关于审计组织体系及其管理方式,应与高速公路实际情况以及组织管理需要相结合,找到有效可行的审计组织体系以及管理方式,从而不断推动审计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建设内部的专职与兼职审计网络体系。同时,还应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加到具体工作中,从而及时地发现并抓住管理过程中有关的热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以促进内部审计监督更好更准确地找准审计定位。
3、加强审计基础建设,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有序顺利地发展,必须要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不断改善人员的结构,并加强人员培训。事实表明,单纯的、旧的财务人员发生器难以满足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需求,因此应配备工程技术、法律、征费管理、以及计算机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审计人员也应积极参加到各种业务培训当中,以更新自己的审计理念,提升业务能力,拓宽视野,从而促进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
4、抓紧审计重点,促进审计职能的全面履行
关于高速公路项目制度的建设,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入手,加强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以及评价,并将其作为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基础,结合合理科学的审计方法,促进审计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
5、制定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作为审计跟踪的核心,在审计监督质量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成为审计监督的一项主要依据。所以,制订审计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加以全面和周密的好驴,保证在内部审计机构规定的总体框架范围内按照确定的进程实施跟踪审计。审计实施方案需具备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及重点、审计实施时间、审计方式、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等要点,并作为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正式条款。
6、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改变以往事后审计方式,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至工程实施前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可以指导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速公路项目内部审计监督有效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但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因此,高速公路相关负责人应针对其内部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状,为高速公路的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志孝,牛秀敏,岳汉萍.试析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及防范策略[j].甘肃科技,2010;01
[2]胡汛.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劣势及风险规避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01
[3] 顾建荣.风险导向内部财务审计在小规模企业中具体应用[j].知识经济,2010;01
[4] 李永红.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02
(一)对权力进行审计监督制约是由高校内部审计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高校内部审计是审计的一种形式,在高校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一是内部审计行为的独立性。审计署和教育部均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其能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各种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内部审计方式的灵活性。内部审计部门既可运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方式,又可以采用定期审计方式进行审计监督,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国家和学校利益的行为。三是内部审计监督的日常性。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一般是有了线索、出了问题才介入,主要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查处。而审计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不管被审计对象有无问题都要接受审计,这就使得所有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地方都很容易暴露在审计视野中,从而使高校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二)对权力进行审计监督制约是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和各种创收逐年增长,特别是随着二级管理模式的推行,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可支配的经费数额急剧上升,由于办学、培训、咨询以及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对社会实行有偿服务项目增多,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有些高校还直接和企业联合办学,致使高校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化。近来年,高校各种恶性经济案件频发,其中基建、采购、招生三个领域成为高校职务犯罪“重灾区”。这些腐败问题的出现固然有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更是一些高校内部审计不力、监督管理弱化造成的。维护财经纪律是审计的重要职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加强审计监督,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办经济案件,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使高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二、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对权力监督制约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和国家审计机关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然而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仅仅是查账而已,纯粹是自己找“麻烦”,把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经费使用部门人为地对立起来,忽略了内部审计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正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在权力监督制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认识不足,致使实际工作中重视不够,工作部署落实不力,直接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制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高校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规范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制约的本质特征,是有效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许多高校审计部门与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组织机构设置不独立,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与审计范围的拓展不匹配高校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化,内部审计的重点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领域扩展,内部审计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泛,而高校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无法与审计范围的拓展相匹配。一是高校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审计覆盖面广、审计工作量急剧增加的现实需求。二是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加上长年忙于审计项目,与外界交流和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都比较少,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势必导致审计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审计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高校内部审计思路与技术方法不适应高校发展需求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事后审计,在工作思路上还习惯于就账查账、就事论事、就问题查问题,很少介入到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经济活动的实施过程,难以做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尽管经过多年的实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审计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审计技术手段仍然相对滞后。一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工作不够熟悉,审计还停留在对传统手工账的审查阶段,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五)高校内部审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可以为高校领导层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人事任免和调整、纪检监察部门处分或澄清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现实情况是高校内部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有效运用,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少数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认为审计工作会打击被审计对象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因此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不给予充分的支持,导致审计成果的浪费。二是被审计对象不予配合。被审计对象是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的实施者,因而审计成果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对象是否配合。三是审计成果质量不高。高校内部审计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影响了审计成果的可用性。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环境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环境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领导层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及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人员配备及经费保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改变内部审计单一的监督职能,树立内部审计是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于一体的理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围绕高校发展目标及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开展工作,积极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财务等部门协调配合,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内控和管理现状,争取被审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并经常主动向学校领导层汇报工作,为内部审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合理设置内审机构,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监督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基本点,要使高校内部审计能够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就必须从保证这两者的独立性开始。一方面,高校要努力争取设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以实现内部审计组织上的独立。另一方面,高校要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的年终考核、职务升迁等受被审计对象测评的模式,实行由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直接考核的模式,以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影响。通过上述两方面的举措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三)加强“人法技”建设,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水平,关键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注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创新内部审计思路和方法。在实施审计时,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全过程的审计监督,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最后,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为适应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其工作方式、业务程序、检查内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变革,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审计工作新任务。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科学评价、考核、监督、任用干部开辟了良好途径,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层次高、内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是多部门联合开展的一项工作,要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审计、人事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是要完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三是关口前移,加强任前任中审计,以离任审计为辅。实行任前和任中审计,能够更好地为客观公正评价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同时还能更好地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无论是财务核算方式还是内部管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问题不断突显出来,不仅预算管理存在不严格的问题,而且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来加强内部控制,运用科学和规范的方法来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一、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义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把有效的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通过审计监督来对核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不符合规定的经济活动进行纠正。通过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违规和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和查处,有效的确保了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加强,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及时发现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对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价,为事业单位领导提供科学的建议,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决策的失误机率。另外内部审计充分的利用风险预警方式来为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对事业单位利益的维护。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与审查对象具有隶属关系,这就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再加之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控制职能的重视度不够,这就导致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更多的归属于财务部门,这就导致其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工作不能正常的开展,使其监督检查的职能不能有产的发挥。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而导致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的制约。
2.内部审计标准缺乏规范性
由于受当前行政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指派来进行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临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再加之缺乏规范性标准,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缺乏可以参考的依据,很多时候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来进行审计,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3.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监督意识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机构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内部审计处于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其发展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再加之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审计监督意识较差,对内部审计控制职能没有明确进行定位。同时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缺乏,执行上缺乏主动监督意识。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较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仅依赖于自身的财务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审计监督工作,这对于审计人员自身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强化审计控制的独立性
在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不断调整,从而使其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审计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职能部门,需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审计控制的执行力,行使审计监督权力,所以需要将审计机构严格与财务管理和经律检查部门进行区别,而且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要做好部门之间的沟能和协调工作。
2.加快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化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针对财务状况来进行,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控制开始向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方式方向延伸,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要从传统的观念束缚中跳出来,不能再局限于监督控制,应该向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从而更好的提升审计的职能,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
通过控制审计质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所以需要制定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利用质量标准来对审计工作进行约束。这样不仅有利于审计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审计责任的落实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降低了审计工作随意的发生,对审计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端正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能意识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提高审计控制工作质量,就要建立起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并提高经济活动变化的敏感度。事业单位要尊重内部审计工作,并对于内部审计控制的职能给予高度重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审计监督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积极地配合以正确地处理,同时还要建立起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熟练操作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具有较强的执行性,通过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加强,将有利于事业单位负责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运行。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作为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是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得到较好的履行和发挥。笔者经过各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以下几个观点,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审计监督,增强服务意识,改革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内部审计;地勘单位;探索
内部审计是国际审计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的基础,能够对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地勘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协同单位各领导对经营活动进行更加有力的监督,在各个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制约和监督地勘单位内部工作,并且保证地勘单位经济稳定发展,明确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必要的手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应遵循:以党的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大方向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国家颁布法律法规;在小目标上坚持各种规章制度,灵活的开展地勘单位的工作,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帮助它们提升自身。首先,作为地勘单位的领导,更要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审计知识有所了解,对于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时刻支持、关心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对待内部审计部门给予关注,对本部门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及时的提供,在工作实践中支持改革并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树立清正的工作作风。
二、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从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的二十多年以来,围绕着发展地勘产业经济这一工作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维护了财经秩序,加强了廉政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劳。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多种经营规模的飞速发展,经营项目、生产经营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渐渐开始不适应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工作出现削弱的现象。究其本源,避免不了一些经济实体对审计人员持有对立和抵触情绪,难以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和审计监督加强的唯物主义原理,以至于出现了一些错误观念。另外一部分领导难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更有甚者,把发展经济与加强审计监督放到对立面中来,形成了一种不良现象。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在独立性、审计权威和审计方式上都有着很大差异。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起到的预防保护作用,服务促进作用和评价鉴证作用。作为地勘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维护本单位合法利益的必要性,进行的自我约束行为,通过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公布会计信息,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对各部门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正确的信息。内部审计通过进行自我监督工作,促使单位各级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和遵守制度规定,通过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经营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从而促进和深化内部的改革,挖掘单位潜力,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与引导,要对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保护和促进单位的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当局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各级领导也要善于利用审计工作,使之形成足够的管理性权威,便于内部审计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加强审计监督,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地勘单位在转换经营机制进程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已经成为客观需要,对经济活动和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检查,服务于经济发展。审计监督与服务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形式是监督,一种出于对经济建设进行服务的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进行审计监督,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内部审计以监督为形式,服务经济师目的,两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且公正,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是处于当前新旧财政政策及经济法规交替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更是尤为重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学习党的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对于有关的经济法规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敢于突破旧的思想糟粕的束缚,灵活、全面的利用政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单位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四、改革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地勘单位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对相关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在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广泛运用审计方法。将现在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之中,提高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和正确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
作者:李桃 单位: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参考文献:
[1]高莉.浅议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08:40-42+48.
[2]颜建军.浅谈地勘单位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的结合[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01:129-130.
[3]詹强.浅谈地勘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01:133-135.
[4]高四新.地勘单位内部审计技巧与方法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