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实训得与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66
1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趋势,电工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因而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教学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现在的高等教育仍存在着某些基础教学环节薄弱,特别是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弱化,使得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开设以电工技术为理论的实践课程――电工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培养方案
北京服装学院是艺工类专业结合的院校,我们既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电类专业,也有高分子材料、轻化工程、服装工程、工业设计等非电类工科专业,还有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会计学、广告学等文科艺术类专业。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相应《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培养方案。
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及完成电路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该实训课程使他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对于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及完成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的训练及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基本焊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中学物理电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了解、电工工具的使用、电线的连接、通信线材的认识及开关与插座等多功能组合插座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换接家庭用电器、保险元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3相关实训内容的安排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编写了《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实训指导书、《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实训指导书和《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实训指导书。
(1)对于电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日光灯的安装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日光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练习安装日光灯电路和排除简单的故障。
实训项目二电灯的异地控制
目的及要求:熟悉实训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照明路线的基本接线;进行异地与三地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实训项目三家用吊灯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了解家用吊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吊灯数码分段开关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吊灯的连接电路及采用分控器的控制电路。
实训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的结构及其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学习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学习利用万用表检查控制电路的方法;初步培养分析和排除实际电路故障的能力。
实训项目五电路配线与安装
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照明灯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的配线方法;熟悉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操作。
实训项目六家用电器安装专题(以波轮式双桶洗衣机为例)
目的及要求: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结构;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电路;学会检测洗涤电动机、脱水电动机及定时器的方法;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2)非电类工科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包括电气装置检修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工具和常用仪表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和绝缘恢复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能正确恢复接线头绝缘层。
实训项目四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目的及要求:认识功能较简单的电路图;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结构;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识别;掌握使用万用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方法。
实训项目五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和调试
目的及要求:了解焊接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用途,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形式,引脚的处理与成型。
(3)文科艺术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及通信线材的认识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
实训项目四开关与插座及多功能组合插座的拆装
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的照明装置、开关、插座的安装;掌握单控开关、双控开关的安装、接线。
实训项目五照明电路的连接
目的及要求: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照明路线的基本接线。
4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特色
41构建前续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有机地把电路实验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强化基础训练、注重培育创新能力。
(2)对于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把电工电子学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于文科艺术类学生,把中学物理电学知识与电工实训课程相结合,进行基础训练,消除他们由于电知识的匮乏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诸多不便及存在的用电安全的隐患。
42设计分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组织不同层次电工实训内容。
(1)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仪器仪表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电工仪器仪表,正确设计电路并能准确测量电路参数,能整理分析数据、说明实训结果、排除实训中出现的故障并对实训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2)对于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中现象的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工具和常用仪表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和绝缘恢复等方法,正确识别电路图,学习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并进行基本焊接训练。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训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说明实训结果、撰写实训报告。
(3)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中现象的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等方法,学习掌握开关与插座等多功能组合插座的使用。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或资料,做好实训前的预习;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能够正确纪录实训数据、说明实训结果、撰写实训报告。
(4)通过电工实训课程的训练,培养各个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43建立有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方法
在开展电工实训的教研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对实践教学及教改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组织有学生代表参加的教研活动,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和正确建议,给予采纳,及时调整实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5结论
电工技能实训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还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已被很多工科院校所认同。但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手段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以逐步提高电工技能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本实训课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电气设备的技术发展,根据企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引入课堂。
(2)进一步探索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电加工实训;工作过程;设计理念;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43-02
0引言
高职教育主要应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应突出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需求,尽量缩小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据此,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一直以来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吸取经验并完善提高,目前已形成成熟、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
《电加工实训》是模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模具制造能力为主,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典型零件为主线,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电加工工艺、编程、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和质量检测全过程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零件的线切割与电火花加工技术与技能,“懂工艺、能编程、会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也可作为机械类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通过充分调研模具及机械制造企业,基于线切割机操作工、电火花机操作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结构,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实施人才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并坚持“四化原则”(课程内容任务化、教学资源模块化、教学方法行动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实现“三个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实训室与教室一体、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
2.1 以职业资格为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实施“课证融合”,工学结合本课程依据电火花机操作工、线切割机操作工职业资格标准,将中级工内容融合到本课程教学中,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电加工工艺、编程、机床操作、零件加工和质量检测全过程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中级工水平,直接参与中级工鉴定,真正实现“课证融合”。
2.2 教学资源项目化,模块化,便于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电加工实训主要包含线切割编程加工和电火花加工两大模块(七个项目)的学习,每个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产品,但又高于真实,是经过适当改造的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项目的系统化设计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在教学内容确定时,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选择典型载体对教学内容细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但载体的选择是动态的,各个专业或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项目和载体来完成教学目标。
2.3 教学方法行动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完全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通过导入典型载体,引导和检验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设计――编程――加工――检测”全过程,任务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学生主观能动性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设计有创意的零件,并加工出产品,成绩的评定中对有创意的图案采用加分制。
2.4 以实训基地为课堂,教学环境真实化,以企业管理为依据,教学管理员工化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环节全部安排在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电加工实训室进行,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完成由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的加工,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在整个教学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贯穿始终,完全按照企业员工标准对学生进行项目过程考核,既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也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按照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要求来组织,在职业素养方面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5S管理;职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七个情景(项目)来实现(如表1所示)。
各学习项目均按照“下达项目任务单――零件设计――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加工――质量检测”的零件加工过程来组织教学。学生实作时每个项目中载体的选择是动态的,学生可根据任务单要求灵活设计符合要求的零件,并独立完成零件的编程、加工与质检。
3.1 下达项目任务单提出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用到的知识点,完成的任务目标,零件的尺寸精度、周长范围等设计要求,提供的材料及毛坯尺寸等。
3.2 零件设计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灵活设计符合要求的零件,教师鼓励学生开阔思维,设计有创意的零件,并加工出产品,成绩的评定中对有创意的图案采用加分制,学生作品可留作纪念。学生自己设计零件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避免了抄袭现象,同时,对于不同零件工艺与编程也有所不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学之间也可互相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3.3 工艺分析与程序编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零件分析零件工艺,选择正确的引入引出线位置、切割方向和装夹位置,编制程序。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编程中的典型错误作统一讲解。
3.4 零件加工与质量检测学生完成程序编制后,上传到机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装夹和机床的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给予实时指导。同时,也可根据机床数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辅助老师指导本小组其他学生的加工,这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加工完毕,学生先完成工件的自检,然后老师检测评定成绩。
3.5 成绩评定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形成性考核+项目过程化考核+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进行。企业5S管理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计入考核内容。考核成绩评定表如表2所示。不同项目、成绩评定表会有少许不同。
4改革特色
4.1 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完全实现“课证融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企业调研,选择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可直接考取线切割工中级工证书,学生取证率高。
4.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零件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保证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实施5S管理,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增强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4.3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引入创新式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4.4 考核形式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考核+项目过程化考核+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企业5S管理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与考核过程中。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做到了对学生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5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虹.职业院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初探,职教通讯,2007(4).
[2]许春龙.“电加工双证融通”实训教学探索――以高职模具专业为例,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0(21).
一、电工电子实训概述
电工电子实训是机电类、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核心实训课,涉及的基础课程有“电工电子”、“电子技术”等。学生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应当能熟练识别各类电工电子元件、分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搭建典型电路回路、设计和装配简单功能的电路和电子产品、熟练掌握仪器仪表使用。通过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学生形成其专业核心技能。
二、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概述。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是崇尚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倡导教育应从传统的“陈腐公式”中解放出来,以科学技术应用作为中心,通过实物,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精确操作的能力,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设定的教学项目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团队完成项目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各类知识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学习变成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理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职业素养。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担任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从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主动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而典型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由企业的生产产品直接或转化而来)的跨或者不跨学科学习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方案设计,项目教学思路设计,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现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关系的认识。在现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学生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和一部分典型的电工回路,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楚,止步于对纸面上回路的理论分析,没有意识到在实践中回路分析与搭建的特点,对实训的兴趣不高,往往对实训课程中的课题的主要目的和应用特点搞不清,很难达到实训的要求和实训技能的培养。
2.教师教改和业务进修缺乏积极性。作为电工电子实训的指导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我院电工电子专业开设较早,课程结构比较成熟,教与学的关系处理较好。但是,这在一定程度是使得教师的自我进修的动力变差,实训教学课题变更较慢,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生产需求;教学过程空乏,师生关系定位不符合新教改要求;评教手段单一;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在实训教学中的紧迫性不强。
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优化及实践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改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必须以切合企业需求的实训项目为核心组织实施,运用项目教学法,整合学院现有实训设备和实训条件,以期达到实训预期效果。在实训教改的优化及实践中,应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加强实训教改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建立并优化实训的课程体系
1.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对电工电子线路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优化。满足企业岗位要求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必须积极探索并创建一种将基础、综合和工程应用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将实训分为基础、综合和工程应用三个层次,基础实训随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综合性和工程应用实训依托于具体而典型的企业转化来的项目,该类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实施中,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层次教学,在保证基础实训条件下,逐步完成较大的项目,体现因材施教。
2.项目实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根据实训项目内容和项目实施过程,从所需“器件(性能、参数、选用)”、“测试仪器(选用、性能参数、正确使用)”、“实训原理方案”等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准备,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加强实训操作指导,提高操作独立性。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教师可由一些问题导入,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案,最后再指导个别特殊问题。指导学生重视实训的评价分析工作:全面完成实训项目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实训总结等内容的实训报告,同时请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相关软件将实训项目实施结果与实训分析结果整理,加强信息技术在电工电子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气工程;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49-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Sang Lin, Fu Qiang
Abstrac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 is intended for wide range of professional,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 reality, its practical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in our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we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proposed the “professional-oriented hierarchical approach”,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ctive use of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is truly enhanced.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reform of teaching; hierarchical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China 150027
1 引言
黑龙江省提出的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也是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发展任务与目标。作为本科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切实落实国家提倡的应用型教学、应用型创新的教学培养目标,也是高校工作者不断探索与研究的动力。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肩负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结合电气工程实训的具体实际,探索出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也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贴就业实际、提高实训质量。进一步推进省级示范中心建设,提高示范效应。本文对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电气工程实训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
2 教学改革策略
目前,很多学校在电气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管面向的专业是否相同,实训的内容与模块却完全一致,忽略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就业需求,缺乏专业的训练体系。因此,应切合所教课程特点、学生的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2.1 提出以专业为导向的“层次教学法”
教学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尽其才。传统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不同专业的背景特点,对所有专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对于实训课程而言,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建设必须与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由于不同的专业的后续课程不同,将来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各专业的专业特色进行研究,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实训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增补,确定相应的具有特色实训模块[1],使实训模块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比如,对于采矿专业,应针对该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与方向,开设一些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实训内容,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在实施“以专业为导向的分层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对不同专业背景有很好的了解之外,还要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针对特定专业的学生,哪些属较高要求,需要完善和充实的。只有围绕不同专业的特色,不断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训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努力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2]。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学生多年来的学习和思维定势,一到实训场地,往往失去创新意识。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指出解决的思路与方向。比如,“自动往返控制线路”是较为复杂的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其作用和本质,就可以了解到以上电路是已做过的“点动连续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变形、拓展,在讲解这几种典型的控制线路的过程中,通过提出诸如“如何使电机连续运行?如何操作能使电机实现反转?怎样通过行程开关实现自动往返控制”等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而转变为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的“授之以渔”。
2.3 多媒体与板书合理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在传统教学难以观察到的事物能够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更细致、全面地了解所学课程。比如,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低压控制电器的构成及电气线路的功能原理较难理解。因此,可采用Flas等技术将交流接触器等较难理解的电器动态表示出来,同样,在电机正反转及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图中将所有触头、开关做成动态的,学生通过观察触头动作,更好地理解电气线路的控制方法。
但在使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注重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合理结合。比如讲授电路分析,教师分析时一步一步地板书,使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逐步领会。所以,不同的内容应以不同的教学手段为主,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4 将PLC引入到电气控制实践教学中
在实训内容方面,可增加相应的新技术、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教学中充实PLC及其应用的课题势在必行。将PLC引入电工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PLC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的各个领域,也逐渐成为工科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将PLC技术应用引入电工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入PLC教学内容后,学生可根据教师要求,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翻阅有关参考书和资料,才能进行系统实验的设计和编程,这无疑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并使其感受到新技术的优越性。
3 结束语
非电类专业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对他们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3]。现实条件不可能让全部学生到实际生产环境中去接受真实的电工基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完善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建立教学体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地充实和创新,很好地增强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玲,王瑾.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6):88.
[关键词] 电工工艺实训 精品课程 工学结合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Course|》, and describes the idea of curriculum reform by fostering skills cultivation;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superiority;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 appraisal, through the hierarchy and modularization teaching; Using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s media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nd keeping paces of content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job positions.
[Key Words]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Excellent Cours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对《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电工工艺实训》是我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专业要求,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突出高职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使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该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循序渐进,合理构造实训内容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在电力企业典型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电工工艺技能要求组织该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构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入手,实训内容分为电工工艺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用性技能训练及综合性技能训练等四个层次,逐级递进,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实训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电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2、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就要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环境和充足的生产实践岗位。近年来,学院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泉州亿力电气公司、泉州七星电气公司、泉州亿兴电力公司及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地方电业局等单位合作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借此与地方电力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合作关系,其中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们既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又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是学校的技术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生产安排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等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将实训教学搬到企业现场,指导教师结合现场进行教学,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电力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实践类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即分析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即确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和设计学习情境。在《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电力行业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道德和服务生产一线的思想定位,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采用以任务为驱动、按项目为导向,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缩短差距,将进网电工鉴定内容引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体系中,这样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考核标准参照鉴定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其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取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受到企业及学生的好评。
5、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推行 “双元教师”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工程专业人员“请进来”。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贴近生产企业,同时学院聘请了泉州电业局、永安发电厂、泉州亿力电气公司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三、结束语
总之,《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目前,该课程组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星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154-157.
[2] 孙立功. 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