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合作的教案

家校合作的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校合作的教案

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术后恶性脑胶质瘤; 放疗; 替莫唑胺化疗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 目前该肿瘤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1]。其中分化程度较低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Ⅲ级) 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Ⅳ级) 在临床上统称为恶性脑胶质瘤, 年发病率5~8 /10万[2], 一般患者生存2~3年。手术是恶性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神经系统解剖的特殊性及胶质瘤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手术难以完全切除, 术后复发率很高。术后放射治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很重要, 但是放疗不能完全控制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生长, 其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期仍较短[3]。术后化疗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局控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由于常规静脉化疗不良反应较多, 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以致不能顺利地完成疗程, 随着研究的进展, 人们发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化疗药物, 替莫唑胺。本研究对比恶性脑胶质瘤术后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和放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的52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中, 男37例, 女15例, 年龄36~70岁, 健康指数卡氏评分≥60分。病理分级: III级34例, IV级18例。手术全切除30例, 部分切除22例。随机分为1、2两组, 每组26例。

1. 2 治疗方法 所有1、2组患者均在术后2~4周内开始放疗, 放疗的靶区为手术区, 总剂量60Gy, 每次2Gy, 5次/周, 共治疗6周30次。此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2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替莫唑胺化疗, 放疗前1 h空腹服用, 第1周期:150 mg/m2, 1~5 d口服, 28 d为1个周期; 第2~6周期:200 mg/m2, 1~5 d口服, 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地塞米松和(或)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治疗, 口服抗癫痫药物预防或控制癫痫发作。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 心、肝、肾功能。

1. 3 观察疗效指标及标准 疗效:按WHO制定的实体肿瘤化疗敏感度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4]: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并以CR 和PR 的总例数计算总有效率(RR)。以上指标在化疗后1个月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颅脑平扫及增强核磁。

1. 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

2 结果

2组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11例, 有效率为69.23%;1组完全缓解4例, 部分缓解6例, 有效率38.46%。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脑胶质瘤首选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对于明确诊断、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肿瘤负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恶性脑胶质瘤对神经髓鞘纤维亲和力高, 因此它能向更远范围侵袭, 并且因瘤周多伴有明显的水肿, 使肿瘤组织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明显。单纯手术治疗疗效差。术后复发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虽然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 但是由于恶性脑胶质瘤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以及需要尽可能保留重要的神经中枢的原因, 因此无法切除所有的肿瘤细胞。即使在脑胶质瘤全切除后肿瘤细胞还存在于周围的正常组织中[5]。放射治疗是脑胶质瘤术后控制复发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放疗受到剂量的限制, 再加上部分肿瘤对放疗不敏感等原因, 大多数肿瘤在放疗后也会复发。化疗在进一步杀灭残存肿瘤细胞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血脑屏障能阻止大部分化疗药物渗入脑组织, 所以传统观念上对于化学药物在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性一直就有争论, 临床上主要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药物还停留在传统的烷化剂类药物上[6], 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故难以在肿瘤组织内达到满意的药物浓度, 加上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 易出现严重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院已开始用替莫唑胺作为主要化疗药物, 它是一种新型的口服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 口服后迅速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 且有广谱抗肿瘤活性, 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代谢便广泛分布于全身, 而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通过血脑屏障, 使得其能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7, 8]。通过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协同作用, 有很好的耐受性。能够提高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近期疗效确切, 但由于本临床研究入组病例不多, 随访时间短, 对患者更长期的生存率、远期疗效及毒性仍需大病例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Ohgaki H.Epidemiology of brain tumors.Methods Mol Biol, 2009 :323-342.

[2]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第3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00.

[3] 曹永珍,姜炜,吕仲虹,等.143 例脑胶质瘤立体定向加常规放疗的疗效观察.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6,15( 5):375.

[4] 江涛,刘福生.脑胶质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02.

[5] Asthagiri A R,Pouratian N, Sherman J,et al. Advances in brain tumor surgery .Neurol Clin, 2007, 25(4):975-1003.

[6] Stupp R,Mason W P,Van Den Bent M 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05, 352(10):987-996.

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第2篇

教师交流合作一、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合作与竞争共存。学校与学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影响教师间的合作,在升学率被视为评定学校优与劣的标准下,影响学校间的合作,会给合作筑起一个壁垒。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评优,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他们因为有自己工作而感到自豪。所以,国外的教师合作与交流要比我们容易得多。我们应该取他们的长处补己之短。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成果进行交流。

我们教师在一起也常常探讨成绩差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但是没有从深层次探讨成因、解决方案。学生成绩差,家长、社会的批评此起彼伏,教师的心理压力就更大,教师教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费时又费力,不出成绩。没有什么好经验和别人去交流共享。碍于面子,也就很少与人交流合作。

教师的工作量大,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批试卷以及写各种材料,所剩时间无几。没有时间交流,所以每个人都工作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自己研究教材、教法,与其他教师分割开来。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我的长处你也不晓得,你的优点我也不了解。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即使有机会,也会变得积极性很低,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与外界联系也不学习当今最新的教学理念,怎么能教好学。要不断更新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得交流与合作。2006年,《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A课程就着重对学生进行探究、交流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必须相互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能力“创新”,教师没有创新的思维怎么能胜任指导学生去创新。教师责任重大,教师之间有必要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合作。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多达300亿美元,先后参与此项目的企业有2万家,大学有120所,共有40万人参与。使用的计算机600台,共有700万个零部件。这样庞大的工作没有所有人的合作,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见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培养学生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学校里,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种合作是按着学校制定的有连续性培养的计划,培养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但是都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例如,幼儿教育以接触社会为第一步,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也是为小学一年级打基础的教育。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小学毕业时,学生的思维方面,与社会交往及身体素质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发展。作为高年级的老师要了解低年级教师教学及教育的具体情况,以各种方式帮助低年级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工作有着与其他工作不同的连续性,对这种连续性,有人说:“教师工作是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间、空间界限。”教师工作是连贯融合的,教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教师之间的工作不能分割开来,各自为政。小学升初中过程中,部分学生成绩较好,这个功劳是小学教师辛辛苦苦教学的结果。使学生学会了基础知识又掌握了一些技能。升入初中后,初中教师再教这样的学生就感到特别好教。这就是小学教师为孩子们长期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种和初中教师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无形的,是小学教师考虑到为了孩子未来发展而做的有意义的工作。尽管这些工作暂时看不到成绩,又不能被纳入学校教学考核中去,这种合作就是教师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合作性。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学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出发,各个学年段、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进行合作,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各学科教师的合作。现在的学校教学是分成若干学科教学,这些学科有交叉、有渗透。我们知道,数学是物理的根本,而物理、化学都是以数学作为运算工具,数学又不仅仅为运算工具,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更高级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什么问题是专门的数学问题、化学问题或生物问题。现实生活是把各学科融合为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合作与交流作为学习的方式,需要每个教师群策群力,由个体的智慧组成一个整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帮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解决个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有更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被解决。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些教师曾经参加过一些培训,也涉及到一些关于合作与交流方面的知识,这都是理论方面的东西,是理性的、观念层面的。要把这些东西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容易的事情。就得通过实践的操作,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从而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合作学习。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例子。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那里学到新的思维方法,新教师从老教师那里可以学到一些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同伴互相帮助、学习、交流与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合作不仅局限于学习和学习方法,教师在其他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交流与合作。优点是每个人的经验可以互相分享,又可以充实教学方法。也可以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了一个捷径。因此,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合作与交流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有合作经验的教师可以成为组织者、推广者,把你的经验与体会介绍给其他人,使很少接触到或者不理解合作学习的人成为你的合作者。组织更多的教师,共同学习与交流,把你在教学中的独到之处与大家分享。也可以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别人合作解决,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答,使每个人从中受益。教师可以把这个方法介绍到学生中去,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合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合作,都是为了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及学习方法,这是我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学习中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可以是同年级同学科,也可以是不同年级或者是跨学科的教师。

这样小组的优点是:教师教学经验、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性格爱好有所不同,就会有多元化的观点,合作的互补性大,优势互补,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立合作小组可以用下面不同的方式:

1.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设计一个综合的多学科的主题课,如高中地理课中的天体运动,物理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天体运动的万有引力定律,说出运动规律;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天体运动是什么样的轨迹方程,从数学角度来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由教师们同上一节丰富多彩的地理课。

2.同年组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集体备课、共同写一份教案,对这一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先讨论,之后整合。写一份集体备课教案。各自在不同班级上课,课后及时反馈这节课成败和经验教训,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第一手可靠的材料,以完善教学方法,做到资源共享。

3.有兴趣的教师可以组成课题组。就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一个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工合作,把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每个人各研究一个子课题,定期集中,讨论研究的进展,以便决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最终达到完成课题的研究。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满意的研究成果。同时,合作者也能体验合作的乐趣。这种合作方式显得更加重要。

4.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本地区不同学校的同年组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学习。不同学校的优势不同,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集体备课 有效 策略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对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之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提高教学绩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操作中,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资源,没有利用好合作的优势,集体备课低效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集体备课,探寻有效集体备课之路。

一、集体备课三忌

(一)忌准备不充分。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在个体解读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参与人员若没有形成个人较为成熟的教案,会造成集体备课泛泛而讲,费时而低效。所以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二)忌共性取代个性。新课程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若教师主动性不强,集体备课异化为共用一个教案,不加选择,全盘吸收,那么教学就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集体备课的优势就难以体现。所以,集体备课应在明确统一目标和要求下,提出符合学生个性的不同方案。

(三)忌拼盘式教案。集体备课不简单是教案的准备,而是用教师之合力设计教案。所谓拼盘式教案是备课组长将教材各章节内容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组员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所谓的"共性教案"。这种"承包式"的方法,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智慧的碰撞和理念的交锋,有形无实。

二、集体备课的二辩证

(一)"集体"不等于"统一"。集体备课是借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以促进个体认识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虽然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教材对象解读、分析、研究,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或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很深的个性化痕迹的。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在集体备课中拿来用的只能是思想、精神、理念的至高点,牵涉到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有变化的,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

(二)"集体"不否定"自主"。有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有这样的感受:集体备课时大家哑然无声,或人云亦云,缺乏问题的发现和主题的深入探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个体的先行钻研或备课,没有个体的思想存在。

三、集体备课的三落实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确定是关键

1、课标和内容纵向一致。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地位及要求,分析教材的落实方法,找准课标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演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重在使所教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寻找质量提高的潜力所在。

2、学生和教法横向统一。要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人因地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3、共案和个案内化融合。基于集体备课时形成的教学共案没有考虑到班级的学习差异性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而且许多设计思路,非自己主动建构,所以每个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自己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理顺思路,把教学共案形成个案,这样教师在课堂才能操作自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落实是抓手

1、分层备课和分类备课相结合。分层即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群体会因为有更多的共同教学话题而产生合作优化的效果。分类即根据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进行分类,由教学业务水平相当的教师组成一个备课集体,如我校有由教龄3年内青年教师组成的"青研班",由两学段教师组成"存真""觉明"教研组,定期开展活动。但无论是那种层面或类别的备课,都需努力创设条件,让骨干教师或教学专家进行适时引领,这样教师才能在活动过程中既可享受同伴合作,也可体验先进经验,真正做到有效备课。

2、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有时,教师临近上课会突然发现新的教学疑难问题,对此,集体备课小组需要启动应急机制,全体上阵,力求在课前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解决疑难问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后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反思发现教学方案的漏洞,寻找教学手段的缺失,思考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究教学问题的解法,对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中没有注意到或没有重视、没有解决的问题,重新审视,重新提交备课组讨论。

(三)集体备课的制度健全是保证

1、健全周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应明确规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总时间,并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学案、统一检测、统一评价。

2、建立检查督导机制。一是检查集体备课的开展:在规定时间内教师是否在共同研究教学;二是检查集体备课的成果:集体备课记录及生成的教学预案存档备查情况;三是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老师是否按生成的预案准备自己的教学案,并按教学案组织教学;四是检查课堂教学反思,包括对自己课的反思,听其他老师课的反思等。

3、建立评价和奖惩机制。对教师个人的检查结果,如主讲人发言材料、教师的"个性教案"等,作为学期教学奖发放、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对教研组、备课组的检查结果,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组内的"共性教案",记入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业务档案,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之一。

"教师的备课功夫,是制约教学高度的瓶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窦桂梅),无论是"教学高度"还是"专业素质"都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和努力达成的。所以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身体力行,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建构自主、和谐、高效的集体备课新机,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个体的备课功夫。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第4篇

以下就是我经历集体备课的一个相关的教学案例的片断,以及几点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我校是一个年轻人占教师队伍比重较大的学校,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经验都非常匮乏,而且对于教学的重难点也难以准确把握。要解决这个问题,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而集体备课这种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这种作用。与此同时,年轻教师有思维活跃的优势,反过来也会对激发老教师的教学灵感有极大的帮助。

(北师大版Module 7 Unit 20 Lesson 1 Futurology. 阅读课)当备课组上到这一课时,由于我比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慢一节课,所以我就询问了一下各位老师上完这节课后的体会,大多都反映课堂及其沉闷,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有两点:1)文章内容抽象,不是很能吸引学生;2)集体备课时,大家的思维定势禁锢了该节课的发挥的自由,因为平时阅读课的流程是四个环节:生词泛读(设置一到两个概括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回答)精读(设置一些更细节的问题,以求学生对文章有更详细的了解) 学生划出文章当中不理解的短语及句子,恰巧这节课课文中设置的问题又很无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很自然会排斥这节课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对第二、三个环节作了局部调整,保留了一、四环节。

二、案例过程

考虑到文章的篇幅太长,不符合我们平常阅读字数的规定,首先,我将文章分成了两部分,且对两部分作了不同的处理。

第一部分,文章的难度不算很大,为了节省时间(因为处理第二部分的内容是重心),我将泛读与精读合并成一个环节,因此保留了原课件中的两个代表性的问题:1.What is happening this weekend? 2.What will be the experts discussing about? 既能高度概括,又能兼顾细节。其中第二个问题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答案是:They will be discussing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of the future. 于是我紧接着问了一个问题:If you were the experts, could you predict what the endless possibilities are in the future? 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环节。

第二部分,我引入了竞争环节,将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组,指导他们在合上课本的情况下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发挥想象预测,然后各组派代表陈述预测结果,中间可以补充,我负责将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各组陈述完成之后,学生要返回到文章第二部分中去阅读,去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和专家们的预测吻合,吻合度高者获胜。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课堂气氛也很好,文章的阅读任务也轻松地完成了。

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样的一节课,笔者认为,单纯的依靠集体备课是不够的,教学中的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一节课下来,既要将课程当中精髓的东西到位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顾及到尽可能多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反思了以下几个问题:

1.集体备课绝对不能取代个人备课,必须是两者结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集体备课固然有它的价值,但太过依赖它将会使其流于形式,从而忽视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通过个人与集体融合的备课加上独特的风格,使教学可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目的。

2.个人备课应当更多地容入自己个性化的东西,体现教学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而且个性是不能替代,也不能复制的,你的课堂也应该如此。

3. 个人备课时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到有取有舍,重点突出,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内容。

家校合作的教案范文第5篇

一、读书学习,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捷

加强理论学习,把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一直很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工作室的成员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本着专业需求、各取所需的原则,特别在各成员学校之间开展了教育专著类书籍阅读漂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教师的谈话》、《语文教学谈艺录》、《教师的人整魅力》等多部精选理论书目,要求各位成员不断充电,认真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采用漂流阅读方式,解决了各成员校分散不易集中学习的难题。

二、扎实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教师研修群,让教师的交流更快捷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为了弥补平时集中研讨的众多不便,创建了工作室研修群,利用研修群进行网络教研,突破了教师之间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使教研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流变成了现实。研修群吸纳了热爱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改变骨干教师在课改中演“主角”的局面,即最大化地实现思想共享、全员参与,让更多老师得到了好处。利用网络把教师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全部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了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库,如课件库、试题库、最佳教案库、优秀案例库等,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

(二)四级备课,促使教师不断反思

工作室实行分组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四级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正教案―课后反思。第一级是个人备课:是由工作室成员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个体层面上的备课,是所有备课的基础;第二级是集体备课:是工作室内集体层面上的备课,体现的是同伴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以达到资源共享为目的;第三级是修正教案备课:是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再对教案进行个性修正,使之更适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第四级是课后反思:是教师授课后进行的交流,以课后记载的形式不断反思,有利于找准研究课题和总结教学经验。

(三)依托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打造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交流为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主攻语文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着力强调两点。一是课堂上教师高效教学,包括教法研讨、高效提问、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评价等。二是学生有效学习,包括课堂听讲、课堂练习、课堂思维等。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教师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实现工作室研修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三、建设网站 为教师交流实现共享

1.加强网站建设的学习培训,使研修网站能够尽快建立并运行。组织全体研修员就网站的基本情况、网站内容的上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培训,使每位教师尽快熟悉网站的基本运行,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良性循环。

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网站导航栏,使网站的运行切实为成员的发展服务。围绕高效课堂的研究目标及各兄弟校教学实际,确立了备课中心、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运行轨迹、活动掠影、交流空间等栏目,并设立了具体的内容分类。使网站内容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大家交流经验、共享智慧的乐园。

3.注重运行管理。工作室把开展网上交流和研讨活动办成一项常态活动,通过成员上传精品教案、教学札记、读书笔记等供大家交流。为了有效地运作和管理,将内容进行分类,并适当搭配,滚动上传,管理员及时备份,为工作室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科研引路,影响辐射兄弟学校教科研工作大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教师对工作感兴趣,必须引导其走上科研之路。”课题是科研活动的一个载体,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练兵场。因此,学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并建立了“工作室――片区组――成员校――实验教师”四级科研管理网络,开创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新局面。

(一)教师人人有课题

工作室倡导“校校有课题 ,人人做科研”的办学理念,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老师们立足教学实际,着眼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价值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提高后进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小学生诵读能力的策略的研究》……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研讨”的研究活动,教师头脑中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被激活,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得以形成,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学生有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动手实验,验证书本理论有浓厚的兴趣。鉴于这一灵感,便成立了学生课题研究管理小组,指导学生从书本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去探究问题,确立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