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现状

继电保护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电保护现状

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趋势发展;现状;重要性;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132-02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其中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而继电保护既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又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继电保护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1.1 发展现状分析

在60多年前是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进步和广泛使用的时期。葛洲坝水电站的建造施工使用的就是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设备厂共同研制的500 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技术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技术。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此项研究结束了靠进口施工的时期。之后10年间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一个非常完整体系,逐步取缔了晶体管保护时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仍然处于电力行业主导地位。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探讨和实践研究起始于1970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在理论上成功通过审核鉴定,之后也成功运用到了系统中,翻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篇章,开拓了微机保护新道路。继电保护技术成功进入到微机保护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同依据、不同型号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更优良、更安全的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深入研究和试验,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科学成果。

1.2 发展趋势的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进展的方向也朝着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前进。微机继电保护对技术的更高要求紧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信息化的保护和网络化的设计上,因为采取光纤取代传统导线,检查网络通信取代了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继而使继电保护装置具备了更加完善的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这也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样,与守旧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具有它自己的优势和亮点:一是把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发挥到了最大。它的内部存储空间很大,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在故障分量保护上能更有效采取措施,同时在自动控制上的使用,也使得运行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是结构更优化,消耗低。三是提高了其真实性和灵活度。比如温度升高可降低对数字元件产生的影响。而且更加适宜人为操作,还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时有效监控。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及基本要求

2.1 继电保护的主要条件

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具有真实可靠性、判断选择性、灵活敏捷性和速动性。各个要求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①真实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最核心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由配置精确、性能优良的装置以及定期的维护和管理来实现。②判断选择性基本含义是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去除,让系统中没有出现故障的部分继续正常运行,最小范围内减少停电户数。③灵活敏捷性是指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④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在接受到短路情况时第一时间切除短路故障,以减轻损坏程度。

2.2 继电保护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和各种非正常情况,如短路故障和短线故障等,从而破坏了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瓦解。继电保护的作用体现在:①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和各种不正常工作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会自动发出警报信号。②发出警报信号,继电保护装置通知运行人员进行处理,能准确、迅速自动将坏掉的部分从系统中中断,从而确保其他部分能够正常的运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③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的将备用电源投入进行重合闸,以确保电源不会中断。

交流电、直流电输入和输出是所有装置不可或缺的,并各自要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其中一套继电保护装置停止运行时,有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控制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下,要求这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有不同的直流熔断器供电。由此看出,虽然继电保护不是电力系统的唯一装置,但在确保安全运行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措施

继电保护的发展在集成电路型时期之后,现在正处于微机型时期。根据现在发展的现状,也为了未来能发展的更好、发展的更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做好验收工作

继电保护中的验收工作具体要求是工作人员在对其调试完毕后,还应通过专业、严格的验收和质检,填写验收单,然后提交到后台,让专业的后台进行检修、运行、生产及做开关合跳试验,并且将试验中的详细资料写成报告转交给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以方便完善电力系统。

3.2 强化继电保护的运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利用全部电力系统智能装置收集有效信息,自动对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并调整继电保护的运行情况。由于该系统的功能非常强大,是解决安全性能否运用此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作人员必须采用双机热备用方式来保证调度端服务器的安全,在进入此系统时,也要输入个人验证密码,从而增强传送定值的可信度,以及各个人员的责任分配。

3.3 加强继电保护根本管理

继电保护设备配置、科学技术及其实际运用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循环系统,每个枢纽都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是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作,保证一切工作按照秩序开展,所以我们也要非常注重其根本管理,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对继电保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培养,它对促进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保障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它也直接关联到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继电保护的作用更加高效,我们必须从根本着手,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②做到将数据更细致化的管理,推动继电保护的最大发展,我们还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电保护基础资源库,网路信息化管理才会更加完善。这对我们深入了解目前保护装置情况及是否安全运行非常重要。③强化继电保护现场指导工作。现场工作是继电保护中最核心的环节,在运行时要特别注意调试配置等问题。

4 结 语

电力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电力的存在,社会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保护十分重要,继电保护也是电力系统能否安全、正常工作的关键。所以只有继电保护发展的更好才能适应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 贾智彬,胡汉梅.某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状况及其分析[J].电工技术应用,2007,(8):28-29.

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探索

电力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繁琐的系统,不仅结构复杂,构成的部件设备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极为繁杂,例如,变压器、发电机、输配线路、母线、用电设备等,而且,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每个区域、每条线路中的电气设备配置也有所不同,各个构件都需要通过电或磁进行相互联系的,而继电保护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重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研究

继电保护具有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安全运行的保护作用,一旦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不正常,或是出现运行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都会向运行人员或是主控设备发出相应的信号,而继电保护的断路器也会根据相应的信号做出正确的动作,对电力系统异常状态以及故障运行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例如,三相短路故障的保护动作,三相短路公式如下:

式中的 代表正序综合阻抗;E代表相电势。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需要有着较强的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这样才能在判断的过程中,不会耽误时间,能够及时处理电力系统的非正常运行。但是,就当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来分析,虽然继电保护的应用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发现,继电保护由于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原因影响,使得继电保护经常发生误动作或不动作的现象,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探索

2.1 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

继电保护误动作或不动作的现象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非常大,如果在日常缺乏对继电保护管理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继电保护的运行效率,从而,对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实践中发现,继电保护的管理对继电保护的运行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效率。首先,要加强对继电保护现场的管理,在继电保护现场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如,电源插件;调试装置;二次回路等问题,在对继电保护的现场管理中同时还要注意对二次回路放电间隙的校验,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效果,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其次,要做好继电保护的数据管理,继电保护在运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需要数据库的存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在对继电保护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到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继电保护数据的管理,是传统的继电保护数据保护无法比拟的。

2.2 要加强继电保护的推广

在未来的发展中,供电企业在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的话,必须要注重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要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必须注重电力系统的改进,继电保护是改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继电保护的推广。首先,要充分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切实的运用继电保护,将继电保护的功能充分应用到供电企业的电力系统中,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非常的关键,这也是将继电保护应用到电力系统的关键。其次,要将继电保护功能综合到自动化系统,这样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能够利用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检修,一旦发现故障可以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帮助维修工作人员尽快补修电力系统故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继电保护的功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对电力系统运行保护的作用;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形成,能够实现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分析,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检测到电力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对电力系统故障维修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提高故障的恢复速度;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应用和辅助的功能,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线路运行参数发生故障的话,可以对线路的运行参数进行修正。

另外,在继电保护得到推广之后,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继电保护还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并且,会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辨别系统运行故障,并且,能够全面的记录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以及动作顺序,不仅如此,还能有效的记录电压、电流的波形,这些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故障分析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3 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才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运行的关键,例如,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维护的技术人员、电力系统的维护人员、故障维护检修的技术人员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尤其是自动化系统控制中心运行的人才更为关键,因此,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此外,在对人力资源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人才的技能培养,更要注重人员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电力企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但是,在从本文的分析中以及在电力系统的实践中也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了解和掌握,主要从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要加强继电保护的推广、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等方面来适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任美青.浅谈电网继电保护发展趋势及综合自动化系统[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32)

[2]白润波,郝文斌.继电保护热点研究问题简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第3篇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 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 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 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

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字:微机继电;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进行安全正常运行的最重要保障,目前为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继电保护技术日益的呈现出向网络化、微机化、智能化,控制、保护、数据通信和测量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微机继电保护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微机继电保护的现状

我国的微机保护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才开始,但是由于我国继电保护工作者的努力,进展却很快。到了80年代末,计算机继电保护,特别是输电线路微机保护已达到了大量实用的程度。我国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从70年代开始,各大学校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的新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在主设备保护方面,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因此到了90年代,我国继电保护进入了微机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2继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从电压互感器方面来说,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PT二次回路时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出现在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根据相关的运行经验来说,PT二次电压回路的异常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在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其主要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在有关变电站接地网方面相关的原因,更多的则是由接线工艺所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之间产生了电压,该电压是由各相接触电阻和电压不平衡程度来决定的。而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的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的变化,从而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误动或拒动。

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产生了异常,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处断线,有机械上的原因,其短路则与某些习惯做法有关。在电磁型母线、变压器保护中,为了达到零序电压定值,往往将电压继电器中限流电阻进行短接,有的则使用小刻度的电流继电器,从而大大的减小了开口三角回路阻抗。当变电站内或出口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比较大,回路负荷阻抗较小,回路电流较大,电压(流)继电器线圈过热后把绝缘体进行破坏从而发生短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就会烧断线圈,从而使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在该处断线,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也发生过。PT二次失压;PT二次失压可以说是在困扰使用电压保护中的最经典问题,纠其根本就是各类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所引起的。

3系统保护措施

由于微机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过程不同于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对造成微机保护装置所发生的故障也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及在处理方面的特点时,主要在于要掌握其规律性,进行快速有效的对故障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由于继电保护的原因而引发相关的设备或电网事故的可能性,要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运行。微机保护与常规保护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常会发生一些简单的事故是很容易被排除的,但是对于少数的故障仅凭自己掌握的经验是难以进行排除的,对其应该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解决。

3.1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事故

有些继电保护事故发生后,要按照现场的指示信号灯来进行处理,要是无法找到其故障发生的原因,或者在断路器跳闸后没有相关的信号灯进行指示,无法来判断其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设备引起的事故还是人为所引起的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跟工作人员的运用措施不利、重视的程度不够等相关的原因有关。如果是人为的事故就必须如实的向上级进行反应,以便分析事故的原因和避免的过多浪费时间。

3.2在故障的记录方面要加紧落实

微机的事件记录、装置灯光显示的信号、故障录播的图形,是事故在处理方面最重要的依据。根据有用的信息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通过一、二次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一次系统的故障使继电保护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则不存在继电保护事故所处理的问题。如果判断事故出现在继电保护的上面,应尽量的维持其原状,要做好记录,要在故障处理的计划完成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开展工作,从而避免了原始状况被破坏的可能性,造成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应该充分的利用站内的设备功能,进行综合的对事故的现场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4继电保护新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

4.1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2人工神经网络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基于生物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该故障诊断系统利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和断路器的状态信息来进行故障范围的估计。这一系统可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辅助调度员对故障范围进行判别,及时地采取措施对故障进行处理,以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安全性、经济性。

4.3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

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已成为可能,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

目前,用于变电站的监视、控制、保护,包括故障录波、紧急控制装置,虽然已实现了微机数字化,但几乎都是功能单一的独立装置,各个装置缺乏整体协调和功能的调优,且功能交叉,输入信息不能共享,接线复杂,从整体上降低了可靠性,同时不能充分利用微机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和速度,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

结束语

本文主要根据电力系统现场实际的运行状况和以上的事故与故障的经验和方法,对微机保护系统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一般性的分类,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总结了处理事故的思路和方法,还介绍了有关在提高处理相应的事故和故障的最基本途径以上的思路和方法,都具备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杨奇逊,黄少锋.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继电保护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155-01

未来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电网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而智能变电站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节点。智能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装置更是作为智能电网中保护三道防线中的第一道防线24小时不间断运行,作为重要的补给备品备件的状态也必须保证良好,如果运行中的继电保护突发异常,为缩短保护停运的时间,工作人员必须快速、准确找到相应备件予以更换,快速恢复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1 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现状

目前潍坊电网现有的常规继电保护装置微机化率已达到100%,微机保护其所有的保护数据采样,逻辑功能都由装置内部的DSP与CPU芯片完成,经过长期发展,保护厂商都规范了其硬件标准,出口继电器也全部更换为全密封型继电器,这样提高了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二次回路的复杂性。但是保护装置的厂商众多,如南京南瑞、南瑞科技、北京四方等十几家;而且保护的种类根据功能分类也复杂多样,如主变保护、母线保护、线路保护、低频保护等十几种。在同类型保护不同厂商的现实情况下,如线路保护就有RCS系列、CSC系列、PRS系列、ISA系列等,现在维护的继电保护装置型号多达几十种,每种型号装置的备件种类少则三四种、多则五六种,体积由4U到8U、半屏或全屏等都不统一,造成了备品备件总体物理特性复杂多样的现状。但是同一厂家同一种型号同一种功能的保护装置插件可以互换,这样极大限度的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库存数量。

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现状

根据国家电网基建部要求,2011年以后新上的变电站全部建设为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是设备智能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通信协议标准化,与常规的变电站最大不同之处是其保护装置基于IEC61850规约需要接收SMV数字量采样,然后通过GOOSE发送跳闸命令给操作箱去跳闸,这样保护插件由原来的电气量的输入输出改为以光纤为介质的数字量输入输出,所以为了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网络联接的畅通。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都有独自的ICD文件,而且每一个插件都有自己的控制和通讯芯片,为了实现网络高速联接,保护厂商为每个插件都设置了通讯地址,这样与常规保护只有通讯插件上需要设置通讯地址相比,即使同一厂家同一种型号同一种功能的保护装置插件也无法实现快速互换,变相的增加了备品备件的更换难度。这样当保护装置出现异常的时候,也只能由保护厂商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及保存的记录对需要更换的备品备件进行程序写入和地址配置,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将无法及时准确的对异常装置进行处理。

3 备品备件管理难点

目前潍坊电网的常规继电保护装置的备品备件采用仓库式存储,人工进行出入库登记,随着多年来备品备件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人工管理工作量极大。而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如果为了保证正确分析处理设备状态存在问题,则需要将站内保护全部备件,这样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备品备件数量将成几何倍数增长,这样将面临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为智能电网保护的备品备件储备需要将占用大量的资金;二是许多备品会因日常存放不标准,导致一些长久存放的备品备件老化加快,或由于存放时间过长而造成技术性淘汰,导致报废损失;三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按特定条件进行定期保养和试验,来保证备品能随时可靠地投入使用;四是由于智能电网发展迅速,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目前的智能保护生产周期变短,产品淘汰过快也不利于备品备件的储备。所以目前现有的保护自动化备品备件仓储式管理难以满足当前迅猛发展的智能电网需求。

4 解决方案

根据对所有备品备件物资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省供电公司可以根据全省地理位置及保护装置分布情况,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几个继电保护备品备件储备库。通过对全省已有继电保护装置分布及备品备件仓库现状的进行全面了解,在对现有备品备件信息数据分析,并考虑将来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仓储主体的应用辅以其他通用存储设备和管理手段,来实现继电保护备品备件物资供应仓库的自动化、信息化。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全省地区保护备品备件的全面合理规划,通过备品备件透明的管理、精准的库存、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率。

2)由于智能变电站内可以实现温度、湿度的智能调节控制,这使室内环境满足备品备件存放要求,所以可以在智能变电站内设置继电保护备品备件存放处,单独存放本站特有的保护型号的备品备件。如果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了智能保护插件的配置技术,则存放数量不需要很多就能满足日常保护异常或故障的处理需要,最大限度适应智能电力网发展的需求。

3)由于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与保护厂商签订协议,在保护装置使用期限内由保护厂商提供备品备件的供应,这种方案虽然不能及时处理保护的异常或故障,但是不会占用企业资金及人力资源,可以作为一种备用方案来实施。这种方案需建立高效、高品质、多功能的物流配送模式,优先满足配送条件的保护厂商在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

5 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储存继电保护的备品备件,是保证智能电网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所以要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目前备品备件储备的不利因素,盘活备品备件占用资金的利用率,减轻供电企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沈青竹.继电保护备品备件自动化仓储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25).

[2]杨增力,汪鹏,王丰祥,周虎兵,王友怀,赵严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运行维护管理[J].湖北电力,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