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建筑过程

高层建筑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层建筑过程

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城市的土地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问题,这就促使着城市的建筑不断向高空发展,城市区建筑建设的格局也随之出现了高层化,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密集。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表征,是建设者和广大居民的骄傲。但是,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小视的,是当前摆在全世界建筑工作者面的一个共,需要建设者们认真思考,不断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特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规定,所谓的高层建筑是指那些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交叉施工多、施工工期长,用火用电多、承包单位多等“5多”特征,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其消防安全对应具有以下特点:

1.1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没有安装防火门。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1.2施工现场的有些搭临设施采用了木板、毛竹、塑料布等可燃材料,而且搭临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往往影响消防安全。

1.3施工现场由于深基坑的开挖和建筑材料的堆放影响了消防车道的畅通,使消防车难以靠近火场,阻碍了灭火行动。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较多,且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1.5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民工临时宿舍人员也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事故。

1.6施工现场使用的是临时施工用水,供水水量、水压等都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消防供水条件[1]。

2.施工组织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头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高层建设施工总的部署,其中应包括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从施工总平面布局、消防设施、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消防安全问题:

2.1施工总平面布局

施工总平面布局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能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

2.2消防设施的配备

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施工用水池可兼作消防水池;施工水泵可准备两台(一用一备)兼作消防水泵,应保证消防用水流量和一定的扬程;施工输水立管可兼作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毫米;高层建筑周围应设一定数量的室外临时消火栓,每个楼层应设室内临时消火栓、水带和水枪。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重点部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器材。

2.3建立消防安全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建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

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了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2]。

3.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火灾易发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易发场所主要有木材加工场所、电气焊割场所、油漆作业场所、木料堆场、用电场所及民工临时宿舍等。

3.1木料堆场及木材加工场所

木料堆场应分组分垛堆放,组与组之间应设有消防通道;木材加工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刨花、锯末等易燃物品应及时清扫,并倒在指定的安全地点。

3.2电气焊割场所

操作工应该持证上岗,焊割前应该向保卫部门申请用火证后方可作业;焊割作业前应清除或隔离周围的可燃物;焊割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对装过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焊割前应彻底清除。

3.3油漆作业场所

油漆作业场所严禁烟火;漆料应设专门仓库存放,油漆车间与漆料仓库应分开;漆料仓库宜远离临时宿舍和有明火的场所。

3.4用电场所

电器设备的使用不应超过线路的安全负荷,并应装有保险装置;应对电器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检查是否有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当电线穿过墙壁、地板等物体时,应加瓷套管予以隔离;电器设备在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

3.5民工临时宿舍

民工临时宿舍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准使用电炉和乱接电源;夏天使用蚊香一定要放在金属盘内,并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应使用可燃物体作灯罩。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位参加施工人员防火意识的增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  防范措施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矗立,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管理问题。生产和安全共处一体,哪里有生产,哪里就有安全问题存在,而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场所之一。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 加强安全生产人员的教育及完善管理制度

        1.1全员安全文化的培养 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1.1.1 安全思想教育。以全体员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从多角度对全员进行安全文化渗透。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阐释安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认真实践安全文化,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1.1.2 安全知识教育。应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教育,从而使员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

        1.1.3 安全文化氛围。研究、规划和建立一些安全文化气氛浓、艺术性较强、有益于人们增强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宣传标志,开展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1.2 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①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方面各层次人员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队伍思想业务文化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②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形成上下结合,奖惩严明,对各层次能进行有效监督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体系。③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

        2 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办法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带来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②管理形式的变化带来设备使用管理的缺位。③管理措施滞后带来管理难度的提高。

        2.2 采取的办法

        2.2.1 坚持制度管理。应该从加强管理着手,从企业的合同签约开始,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订、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制定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由于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切入点,有了规章制度,管理有依据,操作有方向,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应显示出其威力。

        2.2.2 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始终以抓人的教育为根本。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体现的,因此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法。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使设备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点,使安全生产也有了质的保证。

        2.2.3 以机为对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自身素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证了设备在施工生产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要根据每台机械的情况,规定设备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制度,使设备在进场前都具有可靠的性能,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物质保证。

        2.2.4 设备事故的分析。设备事故虽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有其共同性,因此,要重视收集各类设备事故的信息,通过对各类设备事故的分析,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安全教育,起到“他人之亡羊,我们及时补牢”的作用,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制订相应的补充措施,为本单位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增加新的内容。

        2.2.5 加强对机械设备主要危险源的控制。针对违章违规作业情况,加强对施工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落实,把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可有效地提高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投入,确保机械设备安装和拆卸施工必须有施工方案,机械作业有操作规程,机械验收有相关制度。

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建筑形式,其施工质量的保障对于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工程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1工程量大、工期长

据统计,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大约是多层建筑的6倍,且高层建筑的工期一般都为两年,大大超过了多层建筑单栋10个月的工期。

1.2高空作业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是必须的环节之一,其需要着重处理好对于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垂直运输,以及用电、用水、临时厕所的问题。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坠落事件。

1.3深基坑施工

高层建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地基的处理以及深基坑支护施工,其对于整个工程的造价以及质量的影响十分大。

1.4市区施工

高层建筑往往都是属于城市中的繁华地区,而该处的施工用地往往十分紧张,建设单位必要对现场的暂设工程进行压缩,减少材料、设备的储备;其次,城市地下管道、线路十分错综复杂,这也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

1.5商品建筑大多使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现浇工艺,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模板、钢筋施工,重点把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后期养护。

1.6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项目十分多,使得其设计到的工种、单位较多,管理上就更为复杂了。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通常是设计、准备、施工同时进行,多家单位参与,这就更需要加强管理。

2、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高层建筑显然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方向,随着高层建筑的深入发展,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屡屡被媒体曝光,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缩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某城市的高层建筑的业主在一次装修过程中发现了自家楼板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本应该是纯混凝土浇筑厚度约为120ram的楼板,混凝土的厚度的最薄的部位竟然只有40ram,取而代之的是强度和承载力都很多的砂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同时,政府相关监理部门和验收部门也应该加大对高层建筑隐性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3、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3.1模板工程质量问题

高层建筑模板工程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质量评定标准,这使得模板质量问题很难追究责任。其次,当前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或是支架都是多次使用的,难免会出现缺损、变形等情况,但是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得此类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在对模板进行安装时,部分施工单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是管理不到位,使得模板支架施工质量不达标,例如:模板的强度、刚度不够,稳定性较差,使得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容易出现开裂或是垮塌的情况;若是模板支架的尺寸出现问题,则容易导致跑冒滴漏问题的出现,最终也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出现问题。

3.2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的使用是十分频繁的,这也就使得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十分大。首先,若是对钢筋选择不够严格,一旦钢筋质量不达标,就会对整个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在对钢筋进行焊接时,若是其焊接质量不达标,也不利于构件的稳定。

3.3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混凝土本身的质量会对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首先,若是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则会对最后施工质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工程量较大,对于各项材料的需求也十分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若是材料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则容易导致大量的材料出现问题,从而带来施工隐患。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时,有的搅拌站为了减少成本而私自降低了混凝土的配置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若是在雨季进行施工,搅拌时没有重视对水分的扣除,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过关。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够规范,出现过振或是漏振的现象,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离析等现象。

4、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4.1在施工现场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其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其施工效果。其主要控制内容包括:工序作业条件、工序作业过程以及工序作业效果。首先,工序作业条件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施工中的工作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的控制;其次,工序作业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了对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保证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最后,工序效果控制的操作主体还是施工方本身,其必须注重对施工项目的自检,监理方则是在接到了自检通知单之后,在一定时限内对施工工程进行抽检,以保证其质量达到要求。

4.2制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工期较紧等方面的影响,致使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十分的复杂和繁琐,部分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忽视了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制定标准的混凝土工程管理制度,明确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使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标准化、流程化,力求能够做到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一旦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的查明问题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降低混凝土工程故障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

4.3建立混凝土工程施工复核制度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技术复核制度的建立健全。首先,应将技术复核当作一项经常性的任务纳入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例如:隐蔽工程的施工、项目的交接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技术复核,从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4.4工程质量预控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应实现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预控。指的注意的是,在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时,可以采取建立质量预控对策表的方式,明确工作任务。

5、结束语

高层建筑迅速发展,混凝土工程逐渐成为了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其在整个高层建筑项目的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使用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胡小刚.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1)

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TU208.3]

引言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应当充分地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的尺度,满足人的安全、舒适、美观的要求。如何做出既舒适、安全同时又符合人们精神物质要求且经济实用住宅的设计,以适应住宅市场的变化,满足住宅消费需求,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新规范,力求掌握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一、正确认识高层建筑的受力问题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 垂直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特性看, 垂直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起量的增加;而水平荷载可来自任何方向, 当为均布荷载时, 弯矩与建筑物高度呈二次方变化。从侧移特性看, 竖向荷载引起的侧移很小, 而水平荷载当为均布荷载时, 侧移与高度成四次方变化。由此可以看出, 在高层结构中, 水平荷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垂直荷载的影响, 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结构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拉应力和压应力应有较大的强度外, 同时要求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 使随着高度增加所引起的侧向变形限制在结构允许范围内。

二、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在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但对小高层住宅采用短肢抗震墙结构体系,只要抗侧力构件布局合理仍然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结构体系,但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中,剪力墙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因此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要求设置剪力墙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和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

短肢墙的布置应合理、对称、均匀,力求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因此应加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加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主要抗侧力结构(筒体或长墙)一般利用楼、电梯间,但要注意刚度的均衡性,不要集中在一处布置,使建筑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同时筒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其平面尺寸不宜过小,要使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 0%,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短肢墙受力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承担水平荷载为辅,其截面尺寸要适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宜在5~8左右为好,且墙厚不应小于200MM,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小于等于3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短肢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因其延性更为不利,因此轴压比限值要相应降低0.1。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主要目的是从构造上改善短肢剪力墙的延性。对于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不仅底部加强部位应按规范调整,其他各层也要调整,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主要目的是避免短肢剪力墙过早剪坏。

短肢墙之间的梁应根据跨高比的不同分别按连梁、框架梁计算内力和配筋(即一般情况下当短剪力墙洞口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连梁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短肢墙仍属于剪力墙的范畴,配筋可采用一般剪力墙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长宽比小于3的短肢墙则必须按柱的方法进行设计。

三、轴向变形问题

任何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都包括弯曲、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三部分。在低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只考虑弯曲变形,而忽略铀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因为一般结构构件的轴力和剪力产生影响较小,可不考虑。而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轴力大,再加上沿高度积累的轴向变形显著,轴向变形会对高层结构的内力产生很大影响。此外,高层结构中的剪力墙的截面也往往很大。因此,剪切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

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向压力往往大于边柱的铀向压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的中间支座产生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故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轴向变形不能不考虑。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中,根据所选计算手段,所计算的构件变形因素是有区别的。对于简化助手计算方法,一般只计算最基本的变形。采用计算机方法计算时,计算的变形因素要多一些。当用空间协同工作方法时,考虑了梁的弯曲、剪切变形,考虑了柱、剪力墙的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当用完全的三维空间分析方法时,除考虑了前面全部变形外,还增加了梁、柱、剪力墙的扭转变形,以及剪力墙墙体截面的翘曲变形。

四、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无论选择哪个部位作为结构嵌固端,都可以通过结构计算程序获得相对准确的计算结果,但是我们期望的是计算结果较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而使结构体系安全合理。正确选取结构嵌固端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层建筑在进行结构分析计算之前应该先确定结构嵌固端的所在位置,而影响嵌固端位置的因素也很多,如有没有地下室,地下室层数,基础形式等。结构嵌固端的条件通常情况结构嵌固端通是选择在地下室顶盖标高处,但地下室顶盖能否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设计中也经常遇到结构转换层设于大底盘的屋顶标高处的情况。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中,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地下室周边土应对地下室侧墙有足够的约束。上述半地下室顶板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的原因通常就是不满足此条件。

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问题

地震是难以预测以及精确计算的,地震作用而使建筑物承受的力,因地震作用的大小、地基的坚固度,以及建筑物固有的周期而异。地震作用的大小被评估为静态的水平力,通常都会随着建筑物的高度的增加,建筑物水平力的比例就会变小。对于某一方向的地震作用,相同方向的抗震要素的抵抗,会与其刚度成正比。1.施加于建筑物的地震作用

由震源传来的地震波,当地表附近的地基越软弱时就越会增强,而且随着建筑物增高及固有周期变长时,摇动的力就变小,而且越到建筑物的上方楼层,摇动的力(加速度)就有变大的倾向。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定出施加于建筑物的地震作用,这被当作施加于建筑物各楼层的水平力来评估。

2.抗震因素的配置

毫无疑问,建筑物会从各方向承受地震作用,如果将整体建筑物当作是二维框架的集合体去考虑力的传递就容易使人理解。与地震作用的水平方向平行的框架负担着水平力,各层柱子与抗震墙等则按刚度比例负担地震作用。

3.构架的变形抵抗

对结构体施加水平力时,若超过其支承的弹性限度,变形就会急遽地增加,达到最大强度。在设计时,对于频度高的地震,通常都停留在支承力的弹性极限以下,大地震时则不要超过其最大强度。

4.构件的强度与韧性关系

强度大的抗震因素不需要韧性。墙壁与斜撑的韧性较小,框架构架的韧性较大。

5.抗震因素平面上的平衡抗震因素平面上的平衡不良的建筑物,在承受地震作用时容易产生伴随扭力回转的变形,刚性弱的部分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形,使该部分的破坏有增大之虞。由于地震作用是属于惯性力,因此力的作用中心要与重心一致。所谓的在平面上采取平衡,也就是地震作用的中心,亦即重心与抗震因素之刚度的中心(被称作刚心)必须一致。即使平面上的刚性(框架的刚度)一致的建筑物,当它向后退缩时,由于下方楼层的重心会从中心偏离,将会产生失稳。此外,如抗震墙与钢骨框架之类的刚度大的抗震因素呈偏心配置的建筑物,就容易产生失稳。

6.抗震因素之剖面上的平衡

当抗震因素的刚度在上下方向不均匀,且硬楼层部与软楼层部混合在一起时,地震作用就会集中于软楼层部,使该楼层部分承受的力及变形变大,会有增大破坏之虞。尤其是二楼以上的部分墙壁多且一楼没有墙壁的建筑物,称作悬挑建筑物,有许多在地震时会发生一楼瓦解的破坏。建筑物由几种构架构成,且各种构架的上下方向能够采取平衡时则很理想,而以各层之框架的刚度总和采取平衡亦可。

结束语

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建筑物的高度与规模不断增加。随着高层建筑进一步的发展,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材料、力学分析模型都将日趋复杂且多元化。实践表明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设计、技术人员只有概念清晰,措施得当,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高层建筑过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法

引 言: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为了关键问题。

1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

1.1 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科学进行施工组织。由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往往涉及到多个施工工序,以及大量的施工人员同时进行作业,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协调。在施工之前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研究,掌握图纸当中的每个细节,从而保证施工能够充分的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来进行。

1.2 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提高施工效率。强化对新的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防止新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问题。

1.3 做好相应的工程测量工作,由于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关的测量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任何测量的偏差都有可能为建筑留下安全隐患。同时在施工过程当中,精确的测量结果也为施工提供相应的参照,保证施工能够精确的按照设计图纸的标准来进行。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应该做好相应测量工具的维护和保养。同时还应该定期对仪器进行相应的校准,保证精度。

2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2.1基础埋置较深。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 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 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高层建筑一般将地下室建成 3~4 层,深达 20 多米,所以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2.2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风险较大。高层建筑在城市鳞次栉比,施工场地狭窄。由于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这是地下工程极其富有变化的领域,它包含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 5m 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土方工程包括大量土方挖运和拆除支护以及回填,有的工程土方量很大,如何挖运是重要内容。拆除支护支撑,也是在设计方案中应考虑的问题。

2.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箱基和筏基的底板较厚,特别是厚筏板其底板混凝土常达 3~4m 厚。

2.4正确处理好主房与裙房的基础关系。这是建筑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往往设置主楼与裙房,并必须连结在一起。主楼高裙房低,沉降不同。因此在设计与施工时,必须防止两者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使其符合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降水及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涵盖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电路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电路布线系统、通信系统、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等众多施工环节。基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构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耗电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系统结构复杂、铺设线路工艺复杂、方式多样、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需求较高、电能消耗量大、自动化集成控制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各个电气工程施工环节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思路充分适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照明系统的构建中,我们应本着事前控制的原则,在土建施工中考虑周全,对楼道内、走廊中及车库、电梯等场所的照明系统以及安全应急照明、高层室外环境的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环节施工进行预留到位处理。基于高层建设高度较高及居民住宅分布密集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的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的按照防雷类别进行细化施工,并利用建筑桩基、地梁及柱内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同时确保其建设数量的达标,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4通风与空调工程

高层建筑多有空调机组以供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车库及梯间设通风及防排烟管道与风井。屋顶设置正压加压风机,以满足良好的通风环境。为此施工过程必须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严格执行,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尤其是事前的预控工作,严把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特点对风管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空调水系统安装、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进行三大控制,即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

5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是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能否持续、健康、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一旦高层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供水系统断水或排水系统堵塞现象,那么将会使用户日常所需的水源连续供给受到严重的影响并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该施工环节我们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连续、畅通的水源供给原则,对管网进行科学布置设计与高水平的建设施工。在高层建筑室内的给水管道施工设计中应确保其不穿越重要的变配电房间、高层集中通讯控制机房及大型的网络枢纽控制间等,不应为了施工便利就将其布线从生产设备的上方通过。另外高层建筑内部生活给水及排水管的埋地铺设环节也应做到科学有序,不能将两管道进行就近交叉铺设,其平行距离应在半米以上,给水管在上、排水管在下,且交叉距离不应小于0.15 米。当进行给水管道的隐藏敷设时,不应将其直接设置在建筑的结构层中,而是应通过穿越地下室及高层建筑外墙的方式进行暗敷,且对于穿越屋面的管道部分应通过选择防水套管设置的方式为其进行必要的防水保护。

6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7 结束语

总之,对高层建筑各个阶段的施工及整个过程的施工技术,都要严格依据国家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及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并对之予以全面、认真、科学、切实的组织和管理,以期按时、优质地完成高层建筑的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