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研究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1]。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分析

1.1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目前,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部分幼儿园提前把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这样就导致了幼小衔接工作中,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现象,甚至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数幼儿园缺乏全面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专业教师,导致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推动力不足。以上现象均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2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

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过程中增加另一个学习环节,实质上是指幼儿园应该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完成与小学的过渡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在本质上,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缓冲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坡度,真正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分离的整体。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指教师要把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教给幼儿,而是合理利用小学与幼儿园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其入学前做好坚实的心理准备。幼儿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小学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实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这也为幼儿入学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工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自己,注重培养幼儿珍惜时间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幼小衔接工作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自律能力,可以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

2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2.1真正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差异

事实上,幼儿在入学前的知识储备只要求能够适当识字并且能够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授小学内容。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第一,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幼小衔接工作进程。第二,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身处地为幼儿设计团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真正尊重幼儿和关心幼儿。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幼儿园,幼儿绝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减少。在学习上,幼儿园注重寓教于玩,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小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规则意识,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并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教师也应该注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玩耍或者思考[2]。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小任务和小活动,要求幼儿用自己带的物品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

2.2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心理介入活动,以多种形式优化幼儿合作与交流能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在课程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个体特殊性和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真正提高幼儿衔接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时间和环境的游戏,比如“我要上学啦”、“十分钟能做什么”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为了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的沟通与协作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可以使幼儿真正了解小学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要求,建立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加强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联系。两者可以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小衔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幼儿进入小学初期,可以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的生活内容与学习内容,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多增加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趣味形象的活动,安排合理的上课时间和作业量,逐步提出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幼小衔接工作的育人环境[3]。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幼儿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让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幼儿比较自然地进入小学生角色,真正培养幼儿长期学习的欲望。总之,我们要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理论上和行动上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敢于探索教学方式,敢于创新教学内容,真正地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斯婧.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广西教育,2016,23(37):122-123.

[2]毛芬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学苑教育,2016,8(4):11.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是反应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应。它的形成往往来源于感性认识,而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如果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杆秤具有三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成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的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计作+3°,零下3度,计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

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意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公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及其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是获得的概念更加准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意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第3篇

一、 感悟生活

作文的本质就是通过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因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用情感悟,就会觉得生活五彩缤纷,作文也会鲜活、灵动。

1. 引导感受自然美。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万物的美。如日月星辰、高山流水、花鸟鱼虫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这些自然物的美,观其形,闻其声,把握它们美的特征,在习作时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感受。

2. 引导感受社会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从美的角度去感受它,就要求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掌握社会现象的本质,从日常的平凡事件中去挖掘美。通过自己的眼睛,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独特的美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佳作。

二、 走进生活

“家庭学校”,在两点一线上运动的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十分有限,但他们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于是,我就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引导他们大胆实践,让他们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如初春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我就让他们动手制作风筝,然后带着他们来到草地上,尽情地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因为要使风筝飞上蓝天,他们就必须不断地尝试,如果风筝飞不起来,他们就会寻找原因,不断改进,试飞,直到能飞上蓝天为止。望着高飞的风筝,孩子们充满遐想,从中也悟出了一定的道理。然后再让他们把完整的过程和真切的感受记录下来,变成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思考生活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窄,缺少对生活的认识,作文缺少深度也就在所难免。因而,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思考生活,提高他们思考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走出作文没有深度的困境。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第4篇

今天我的演讲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抛开技术,抛开方法,就讨论未来学校一个大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部分来描述一下我们认为走向未来学校的一条必走的路,就是互联网之路。第三部分要用一个最具体的事例,一个棘手的问题,说明到底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怎么做。

未来学校一个大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一,我们认为未来学校是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为一体的学校。三方必须成为同一个体系,像一个机器一样运转,而不是现在只有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某种程度上还会成为学校教育的负担的一个情况。家庭教育本身是好的,可是父母没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教育思路,孩子回到家里反而会影响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果,这就是三方极不统一造成的,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学校之间联合在一起成为一所大学校。一所大的学校不应该是一所学校,而是多所学校,是所有学校联合在一起构架出一个更大的学校。我们现在的痛点是什么?不要说全国性,以地域性为例,一个城市教育资源是不平均的,很多好的学校每天投入大量的成本在做微课、视频、课件。而很多学校没有任何的资源,没有任何的能力,或者说能力有限,不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好的学校能稍微将资源倾斜到一般学校进行帮扶,那又会是什么情况?这是第二个发展阶段。

第三,未来学校是一所扁平化的学校。让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资源、角色的限制,打破课堂、学校、城市、国籍的围墙,实现无边界的自由教学互动,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可学习。

我们如何走向未来学校一个大学校?就是使用互联网的方式

第一,我们先回顾一下互联网能够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包括为教育做些什么。互联网诞生的第一天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角色之间快速流转,而这件事情对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有了互联网,我们能做到什么?教育、社会协同化,老师会变多,因为每个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变成老师,当然他要具备为人师的水平。

第二,互联网给了我们重新塑造教育的方法的机会。我们提到了游戏性学习,提到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都是基于互联网的自身特点形成的方式,所以它给了多元的选择,方法多了。

第三,互联网能够兼顾规模化和个性化。一次课堂可能一个老师,只教10个孩子、100个孩子,但是通过互联网可能教上万个孩子。教上万个孩子,难度不小,教度质量也可能受影响,但是互联网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反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的使用,使教学规模化,并且数据反馈及时,教学改进迅速。互联网可以坚持个性化。在搜集所有的数据、跟踪所有的数据、储存分析所有的数据之后,就会得到每个老师大脑中不可能计算出来的每个孩子特点。所以我说,互联网能兼顾规模化和个性化,学生多了。

第四,能提供一种跨界的整合。互联网给每一个非教育化企业、非教育的机构提供一种输出的可能性。为每一个需求者提供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跨界的整合是学校多了。通过互联网,老师、学生、方法、学校会变多,如果把多变成无限大,那么人人皆可学,哪里都能上课。

我们怎么做能实现上述那些远景?家校共育是一个难题。为什么是难题呢?每个校长都想做,但做起来比较麻烦。他的方法很单一,形式也很单一,可能每个学期要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父母会有类似的事情,每次开起来都很难。互联网有可能最短期改变目前的一些困难的状况。

学生可以圈在学校里教育8个小时,你不可能让父母随时随地来到学校受教育,而且父母年龄明显大于学生,已经过了被教育的黄金年龄。如何能够向父母合理灌输学校的理念学校的想法,让他们配合校长,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如何做好这件事情?你需要什么?一是专家,二是课程,规划、理念、培训,这里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运营。不运营好,父母是不会按照我们学校的步骤和我们的理念去继续向前成长的。

互联网时代应该怎么做

我们依托于新教育的优秀教育理念与专家团队,建立的是一个常态化的家庭教育的家校共育。我们探索的是方法,如何用互网把这个事情解决。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搭载互联网,专家、老师、校长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进行授课,这个过程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或者是课堂课程。专家包括区域内的专家,包括全国范围内类似新教育组织目前已经囊括的这些顶级的专家,都可以在线上进行互动。父母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育儿心得、教学心得,老师可以介入课堂,在教室内与孩子实时互动,还可以把他每天在上课的画面以最低的成本同步放在互联网上。如果老师需要,父母也可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孩子是在教室内跟着老师上课,而父母是拿着手机听孩子们的课,而且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反馈。这在我们未来学校当中包括现在的互联网的功能中都是可以做到。

在我们的这些系统的常态化的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们所积累的就是数据,孩子每天的数据,家庭每天的数据,交互每天的数据,在这个维度上每天的数据。这些数据汇总以后,孩子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数据存储,学校能形成一份只属于自己相关工作这个维度的工作报告。比如这种学习,这种学校的管理报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说是手心网自己生成,只要学校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家校共育合作,最终每个人不同的周期都会形成一个自动的能帮校长、教育管理者分析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数据。流量活跃,这是教育工作者并不太理解的,那就是父母这个月问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什么类型的,哪些专家解决了这些问题,父母的疑问是什么样,这可能是校长最关心的东西。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安培训 案例教学 分析 思考

一、教学案例

2016年7月26日是三伏天初伏的最后一天,艳阳高照、烈日炎炎,正午时分,气温高达37摄氏度,南宁人纷纷躲在家里享受空调。笔者和几个朋友坐在球场边的树荫下闲聊,享受着偶尔吹过的微风。突然球场另外一边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循着声音望去,发现那边立着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上边的电线伴着烟雾冒出半米高的火焰,一边还在往下掉着燃烧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燃烧的电线分成了两边,其中一边仍挂在电线杆上,而另一边则掉落在球场内的水泥地面上。电线分开后也停止了燃烧,但是掉下的燃烧物瞬间引燃了电线杆下边的青草,青草旁停放了一排崭新的电动车(为了防盗,电动车用铁链串锁在了一起),如果电动车燃烧起来损失就更大了,必须快速灭火。一位值班的保安看到了这个情况,他快步往电线杆旁边走去,查看火情。作为一名拥有电工技师资格证的专业电工,笔者知道断裂后掉落在地面上的电线会产生跨步电压,走过去的保安有触电危险,于是大声提醒他不能走过去,应该先通知人断开电闸。在笔者的提醒下,他走了回来,一边打电话联系主管,通知断开电闸,一边找来了干粉灭火器,在确认断开电闸的前提下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了火焰。从发现电线起火到熄灭地面火焰,一共所用时间在5分钟以内。

二、教学分析

1.起火原因

仔细查看电线结构,我们发现电线杆上有一组主干线经过,在电线杆这里引下两组分支,两组分支分别通过两根电缆走地下引向不同的两个方向,为两个区域供电。起火的是引下两组分支中的一根分支接头。分支线材是19根线芯的架空绝缘铝绞线。线芯连接后由绝缘胶布包裹。众所周知,铝材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被氧化,其被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铝会增大接触电阻。当供电量无限增大时,问题容易出现在线路最薄弱部分,也就是接头位置。空调的大量使用,导致电线上电流增大,加上接头被氧化或老化而引发的接触不良,促使接头部分的发热量增加。当热量达到接头绝缘层的着火点时,绝缘层冒烟、着火。着火的热量反过来作用于接头,材料受热膨胀加速接头两边分开,分开的接头所产生的电弧又加速绝缘层着火。如此循环导致接头起火燃烧,燃烧物也就是绝缘层随之落下,引燃地面的青草。

2.保安灭火

当出现起火事故时,巡逻的保安立即走近查看,在确认电线起火后,及时用对讲器报告部门领导,告知断开电闸;并迅速找来干粉灭火器,将燃烧着的青草扑灭。扑灭火灾后,坚守在现场,等待部门领导和主管电工来查看情况;在查看结束后,与增援的同事一起拉起警戒线,将事故现场隔离。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面对火灾保安的反应迅速,说明他的责任心是比较强的;能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会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符合“巡逻保安员发现火警、火灾处理”的要求;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他的报告及时、讲述清楚;发现安全隐患后,积极处理直至最终拉上警戒线,始终坚守在事故现场。他的整个操作,符合保安员消防安全行为规范。唯一没有处理好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断落在球场地面上的导线对他及其他有可能参加灭火人员的人身威胁,险些酿成新的触电事故。

三、教学侧重点

安保人员是小区的安全卫士,他们直面危险,需要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武装,安全用电常识应该作为一个培训的侧重点。

1.安保人员有必要进行安全用电的培训

电是很危险的,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常使用的220V、380V电压,只要流经人体,在1分钟内就可以让人死亡。安保人员在处理火灾或其他突发事故的时候,不可避免要和“电”打交道,只有知道用电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区。培训要有针对性,针对管理的区域,将用电的线路布局、安全隐患、处理方法等培训到位;培训的内容以够用为原则,既能做好触电事故的防范,又区别于专业电工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