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研究,是对城市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在某个时期内的发展蓝图,是对城市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凭证,是城市建设或者是城市运行的根本。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针对其基本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合理有效的的进行规划设计。而在进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时,城市规划对其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以及城市宜居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分析

1、城市土地使用体系的要素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城市景观体系的要素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科学性不强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地方特色表现性不高

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3、城镇化问题

有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片面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大搞开发区,大搞“造城运动”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

四、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倡导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生态破坏现象降到最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城市规划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统筹兼顾,从而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前组织人力且领导重视,深入实际进行实地调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避免在城市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容量紧张及重复建设浪费现象的发生。

2、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

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以及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其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因此,结合社区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可以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粗略地分为两大类:①公共庭园、街道、广场、绿地及水体等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外部空间系统;②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在实际的城市居住社区中,二者往往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存在的,具有其较多的城市特色与风貌,综合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规划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住宅单体功能的先进与完备已不是衡量社区环境质量的唯一标准,社区公共空间系统的发达与完善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标准。这也是人性化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营造,区别基于现代功能主义规划理论的传统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重要表现。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是必须建立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大背景下的,需要与周边环境产生有机的结合,需要更多地关注细节与使用者的行为

3、城市绿地规划

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如通过规划有绿色景观轴线,形成主景观轴线以及其他主要城市道路形成的次景观轴线。

结束语

现如今,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其城市文明与城市素质的重要因素。根据其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城市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中的基本要素,进而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用。确定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提高城市居住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

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主题公园;航海文化;自然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116-02

0 引言

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当时的旅游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

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主题的模拟景观公园,其内的游园形式及内容均围绕此主题展开。主题公园类型丰富,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基本涵盖了科学、历史、文化、生态、游乐等门类。国内的航海公园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外,目前只有两个航海公园正在筹建中。所以本项目顺应了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将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发展前景广阔。

1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项目概况

小窑湾商务区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的环小窑湾区域,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界线相接,北临双D港产业园区与电子信息园,西靠大窑湾保税港区。航海主题公园位于商务区的南端,西靠滨海路,东临小窑湾海域,项目占地34.36万平方米。基地属于填海用地,沿岸环境优美,生态资源良好,拥有不可多得的岸线优势。总体地形属于西高东低的走势,场地内平均绝对标高为6米,东侧临海的防浪坝高度在4-5米,百年一遇的潮位高度为3.03米,两侧滨海路的绝对标高在6.3-7.2米。

2 航海公园景观设计的价值与目标

2.1 促进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的建设步伐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是依托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公园建成后,将为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提供配套的城市绿地景观,提升商务区的环境形象,完善商务区的配套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的建设步伐。

2.2 传承大连航海历史文化,普及航海知识 航海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大连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城市文化的新名片、休闲的新乐园,并达到具有科技感的新高度。大连三面环海,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海洋文化历史悠久,航海公园内将设置一处以航海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航海史,并详细展示了大连本地的航海文化,向公众普及航海知识。航海公园的航海主题表达以中国航海史为主,着重突出大连航海历史的脉络,使之贯穿整个公园,强调游人的航海体验,增强游人的参与性。

2.3 丰富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 航海公园的建设将为周边居民提供大面积的公共生活和休闲游憩绿地,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同时,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大连金州新区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2.4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通过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达到对水体及其周边岸线整治的目的,提升现状自然环境的洁净度和宜人度。同时也合理利用了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大大提升周边城市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

3 设计原则

3.1 自然生态的原则 设计要以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发展为基本目标,多采用大写意,小细节的设计意向;公园以自然、绿化为主,适当减少铺装面积。

3.2 因地制宜的原则 考虑地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水平,营造城市绿地环境。最大程度应用乡土树种,多采用当地的材料进行施工设计。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潮汐、海雾、盐碱等不利因素对公园的影响。

3.3 可实施的原则 滨水景观的建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性、建设性。公园建设分期分阶段进行,在周边用地未投入使用的阶段,尽量减少设置需要人工维护的场地及设施,多使用朴素的,耐久的景观设计元素,对于预留建筑用地采用绿化覆盖手法,减轻后期建筑施工对公园的破坏与影响,并在近期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公园形象。

3.4 零碳的原则 设计主旨是以生态和人为本基础,修复和重建当地生态系统,设计中运用了新型的可持续技术。并且,零碳公园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所共同倡导的“低碳发展”的理念。同时,它向来访者展示了一种健康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 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4.1 功能分区 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规划四个功能分区,由北向南分别为:航海展示区、中轴线区、航海文化区、沙滩娱乐区。航海展示区由公园绿地和航海博物馆组成,在公园绿地中通过各类航海雕塑以及码头的帆船模型等展示大连航海文化,并将于航海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国以及大连的航海发展历程,主要是向人们展示航海家的航海历程,描述了四大航海家的历史足迹。由于航海博物馆将在二期建设,未建成前场地设计以大面积的疏林草地为主,这样既预留了待建设的场地,减少了重复建设的工程难度与费用,同时也保证了公园前期使用的完整性。中轴线区位于小窑湾商务区的公共服务轴线延长端,是航海公园的主要轴线,由主入口广场,中轴广场和观海广场组成。主入口广场可以用来举办各类广场活动,主入口大门由大连港大连门提炼而来,中轴广场上依次布置了大连—中国—世界的航海主题元素,寓意航海公园作为门户窗口,向公众展示小窑湾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风貌。观海广场设计世界地图与格林威治子午线铺装,以特色铺装来体现航海文化;设计海上看大连的公共码头和帆船停靠码头。航海文化区主要由大连航海史展示及码头广场组成,其中大连航海史主要有展示了船的起源、大连航海史介绍、世界航海及船舶之最、大连滨海风情。沙滩娱乐区为游人提供了各种活动的可能,使游人可以漫步沙滩,也可以进行沙滩运动。曲线形的滨海步道为公园增添了浪漫的气息;绿道系统连接四大航海家的历史足迹,使游人在休闲的同时,了解航海历史;基地南侧建设一处以航海探险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场和舰艇俱乐部,增强游人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4.2 场地内的交通组织 航海公园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设计,除了紧急通道与后勤服务通道外,园内以人行为主,公共停车场与车行路线设置在公园靠近滨海路一侧。人行路线分为两线一道,两线分别为市民公园体验线,滨海观海线路,一道为全长2.3公里的绿道。因为航海公园为全开放市民公园,所以在出入口组织上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最大程度的满足来此处游玩的市民的要求。园区内设置了4处生态停车场,提供大型旅游客车及普通机动车的停车位。

4.3 航海公园附属建筑设计 航海公园建筑设计将管理与为游人服务综合考虑,在地块中设置管理用房与厕所、淋浴等附属用房。因为航海公园属于分期建设,在投入使用的前期,考虑到人流及周边相关地块的人气聚集还得有一段时间,所以管理上不能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同时景观设计上也是强调自然生态的风格,航海公园常年会受到海风盐碱的侵蚀,避免使用金属等易受腐蚀的材料。因此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采用朴素有质感的混凝土为主要材料,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在人造沙滩的一侧,结合场地高差设计了具有特色的曲线式挡墙以及半地下服务建筑,建筑构思来源自海水海滩相接触的状态,采用双曲线的造型,技术上采用混凝土挂板,整个形态优美,与海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4.4 绿道设计 场地内设置的绿道系统与小窑湾整体绿道相融合,并具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其复合功能有:自行车租赁、小型零售点、导识系统等,规模面积:60m2,休息节点服务半径为100米,位于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场地用相对柔和的碎石铺设平整,简单设置了自行车停车位、座凳、垃圾桶等,保证服务功能完善。为节约成本,休息节点间隔设置了太阳能亭,为休息节点灯光提供能源。

5 工程难点与技术措施

5.1 零碳措施 零碳公园以生态和人本为基础,设计中运用了整套新型的可持续技术。并且,零碳公园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所共同倡导的“低碳发展”的理念。航海公园在公园休憩处和停车场可以设置太阳能伞,太阳能伞不仅可以用来遮阴避阳,而且还能收集太阳能,为公园提供照明和动力。航海公园在建筑周边运用光导照明系统,通过室外的采光装置捕获室外的自然光,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然后经过光导装置强化并高效传输后,由浸射器将自然光导入室内需要光线的任何地方。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阴天或者雨天,该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十分充足。

5.2 盐碱地技术处理 小窑湾为填海造地地区,土地多由山石、建筑垃圾等填海而成,自然条件较恶劣,四季多强风,或干旱或水涝或反盐碱或冻害,根据实测地下水位,航海公园需对设计标高低于4.5米以下的场地采用隔盐层植树技术处理。隔盐层植树即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盐分的迅速上升,可在树穴底层铺设“隔盐层”。适合做隔盐层的材料据观察炉灰以20cm以上为好,麦糠以5cm为宜;锯末树皮以10cm左右为宜,其他要适量,要注意隔盐层之上与根系之间要有保护性土层,以防烧坏根系。“隔盐层”以上用原土,重盐碱地换客土,利用优质土来保证生根、发萌。同时,作为有机物的隔盐层腐解产生有机酸形成。

5.3 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工程措施 航海公园绿化分为2界面4片区,其中城市界面绿化主要以草坪空间为主,作为与城市的分割线,既作为城市与公园的自然边界,也作为航海主题公园的背景。观海界面主要以草坪空间为主,形成观海的开敞界面,种植白三叶,以减少人工养护。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设计了各有特色的绿化分区。植物设计树种丰富,保持原冠形修剪,多采用适宜大连沿海种植的乡土树种,注意孤植与群植相配合,注重季相搭配,高低错落。植物的选用要求没有病虫害,上下截口位要做防腐处理。在植物的选择上临近海的区域需考虑抗海雾的树种,如龙柏、柽柳、白蜡等。为了保证外来树种的成活,在施工中对土壤进行了更换,先回填500mm黄粘土,种植草坪的表层土建议采用种植土或黄土+草炭土搅拌,经济适用。

6 结语

通过这次设计的经历,可以体会到滨海空间的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从现状的地形地貌、区域文化、功能分区、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中既要从宏观的规划框架上把握,更重要的是从现状细节上实施,处理好城市、滨海与游人之间的关系。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唯一以航海文化为主题特色的自然生态公园,也将成为大连乃至全国以航海文化为主题公园的建设典范。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大连小窑湾商务区的景观绿化环境,使周边居民感受“城市绿肺”带来的环境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福智.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生态设计;景观要素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一、综合性公园的界定及研究的必要性

(一)概念界定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中定义综合公园为: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

(二)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多地城市空气重度污染已成为我国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度以及自然人文景观美感的降低,使城市人们的户外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而一处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公园景观在遭受各种污染的城市里无疑是一块异常珍贵的自然之所,关系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公园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但随着城市公园数量的逐年增多,许多新公园在注重景观营造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的可持续构建。公园景观的生态可持续是一个整体的联系,从而发挥一定的生态效益。因此,认识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探讨综合性公园景观各要素的生态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自然景观要素生态设计的探讨

(一)植物的生态设计

植物作为综合公园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发挥着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植物不仅是用于造景的元素,其配置更要满足使用功能、美学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要求。因此,公园场地植物的生态设计可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尽可能保护场地原有植物。在规划设计前,应对原有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将健康状况良好的植物保留下来。对已有植物的分布绘制成图,在进行公园规划设计时,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有植物成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进行植物配置时,最好以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作为较大规模的种植设计理论基础。植物配置应综合考虑植物间的形态和生长习性,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

绿化系统应保持物种生物多样性。以地带性植被为种植设计的理论模式,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多年生与一年生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速生与慢生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形成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以利物种之间互补共生。

邻近公园外受空气污染较重的区域,应选择相应的抗污染植物种类。大多数针叶树和常绿树不抗污染,而落叶阔叶树的抗污染能力较强,如国槐、银杏等就属于抗污染较强的树种。

(二)动物与微生物

公园中的动物与微生物主要分布在绿地及水域,包括鸟类、鱼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等野生动物,适度的野生动物可以提高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和补偿了生态环境。由于综合性公园中存在大量的人工设施与人类活动,区域生态景观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营造适合部分本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公园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的相关科学资料,包括本土的野生动物和迁徙的鸟类,在环境要素设计上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创造不同的生境。

公园内的道路设置应尽可能避免从生境内部穿过,以保护动物栖息生境的完整性。为某些物种所需不同的环境条件创造较为稳定的生境斑块,对于生境破碎化敏感种来说是很重要的。

植物群落创建的同时应考虑与动物生存环境的关系。例如,不同鸟类由于筑巢高度不同,丰富乔木与灌木的高度可以吸引各种鸟类筑巢。以及提高下层灌木的复杂性,可增加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

公园的水环境对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繁衍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中污染物、分解毒素并且吸收重金属物质。营造适宜水生动植物生长的自然驳岸水域和湿地,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水体

公园系统中的水体不仅是构成景观的要素,也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转和发展的物质。在进行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设雨水收集、节水灌溉和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这几项技术。充分利用收集的雨水和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中水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浇灌水源,结合景观设计营造出宜人的休闲空间和场所。

1、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主要是规划建设集雨绿地和生态渗透池。集雨绿地是有植被的洼地,能降低排水流速和侵蚀程度,具有较强的渗透力。生态渗透池也可利用原有水体改造或新建,水池剖面一般设计成高、低水位两段。平时生态渗透池维持在低水位,下雨时水位可升至高水位以降低地表径流,其蓄水量可慢慢渗透地下。

2、节水灌溉

灌溉是对园林绿地在自然降水之外的额外用水补充,构成公园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的灌溉方式由于水分蒸发而被浪费,因此可采用滴水灌溉将水直接引导到植物的根部,极大节约用水量。除此之外,应尽可能使用公园中集雨系统收集的雨水和经过生态处理得到的中水来作为灌溉用水。

3、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综合性公园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如直接排放,则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营建湿地净化系统,将污水以自然生态方法处理成为中水,作为景观和植物灌溉等非饮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同时,探索把这种生物净化系统与景观塑造和功能活动安排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公园生态与使用功能的统一。

三、人工景观要素生态设计的探讨

(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场地

场地是公园内动植物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不仅是创造不同空间的有效手段,更可通过自身形状和高度的多样性营造不同的生境。场地的设计将生态原则放在首位,在生态科学的前提下确定景观美学特征,为丰富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提供更多的空间。保护和合理利用公园场地,使场地保持生态健康应做到: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和破坏。通过规划确定尽可能小的施工区域可减少损害健康的场地,同时保护位于土壤最上部10~25cm的表层土。因其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是植物根部活动重要的依附土层,如被破坏会严重影响局部的生态系统。

恢复被破坏的场地。在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中,被破坏的场地一般分为废弃地和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地块,对场地的自然生态活动构成障碍。对场地被污染的土壤必须重建适当的地形,以及进行微生物或植物修复。

重视湿地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场地中存在的各种自然湿地应作为保护区予以保留,限制建设和游憩活动等,以保护其自然结构和功能,并作为生物栖息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使用生态材料

为了实现公园整体景观环境的生态可持续,除了植物所构成的生态环境外,公园的道路铺装、构筑物、服务设施等也应选择低碳环保、节能的材料类型。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1、使用当地和蕴涵能量低的材料,以减少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以及使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竹材等。

尽量利用天然和废旧材料,场地内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时要最大限度利用旧建材。

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包括建材及维护公园绿化使用的肥料、除草剂等。

公园铺地也尽可能选择生态环保及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传统材料如砖、砾石、卵石等也在铺装中发挥着独具特色的作用。

(四)绿色能源的使用

绿色能源是指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城市综合性公园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公园的生态化建设中具有普遍和实用意义的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用来为建筑和照明设施提供所需能源。

公园中建筑规模相对较小,且功能单一,利用太阳能提供建筑物内所需部分或全部能源,以降低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同时将太阳能发电系统转换的电能用于园路灯、草坪灯等照明设施。风力发电系统在公园中的选址需考虑不同地点风向和风速的差异,高耸独特的形体可成为公园内的标志景观,结合太阳能光电系统为公园提供多种气候条件下的绿色能源。

四、结语

公园在提供给人视觉美和娱乐空间的基础上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生态循环中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将不断渗透到公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生态格局的稳定正是建立在各要素保持较好的生态连接。因此,综合性公园中自然和人工景观要素的可持续性统一是实现城市景观环境良性循环与生态效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插花地,凹口,隔层错位,退台,设计单元 小阳台,护墙,网架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本工程座落于美丽的城市南广场旁,与北广场隔江相望,地处成熟生活旧区旁,交通便利,三通一平,周围绿树如荫,占尽地利,有了良好的周边生活,交通环境,建筑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功能齐备与使用舒适度及建筑结构的持久性。

这是一个插花地,除了美丽的城市广场,周边是旧的城市建筑,多是7,8层楼高的普通住宅。市政上要求所建住宅需有“点睛”之笔,一改旧貌,但又要与广场建筑相互映衬,协调。

1空间布局

1.1空间切割

用地除了留出消防车道、人行道、停车空间、江滨退线空间以及必要的日照间距退线后,仅余38米X39.4米的长方形地块用于建造。充分利用这个场地的后果可能是内部居住环境的恶劣,与较低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在裙楼之上的居住空间,方体中部设了中庭,并在南部设了4米宽的开口;利用结构的防震缝,建筑分隔成笔直的|形与]形两个单元分布东、西。每单元沿中庭内侧东、西两向分别设置楼电梯系统,作为公共空间,使人流疏散均匀,路线明朗。我们强调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在两楼电梯外侧再次做了切割,形成凹口,居住空间由四方体被切割成了]形与工形。借着这些开口,成功的将光线与气流打入了公共及住户空间,打消了内部的气流死角,大大减小了火灾隐患,造就了建筑不一般的透明度与舒适度。

隔层错位的露台设置

由于凹槽的利用,平面变得不规整,我们须在东,西向凹槽处加设结构连廊,以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层层连廊的存在会影响内部居室的通风采光,于是在满足结构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做了变通:连梁层层设,但板则“隔”层“错位”设置。这也成了本工程的新亮点:从第五层起,隔层就有两户有自己可以利用的露台,错位的设置更减弱了上层板对下层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

退台,外型有了梯度变化

作为商住楼的主要部分,居住空间在面江一侧做了8米退台,建筑外型有了梯度变化,实现了商业与居住功能的明确分区。高层与河岸景观也少了一种视觉紧迫的尴尬,在保留观景空间的同时也为低层住户带来了小农经济的希望。

空间的整合,带来了高品质的生活质素,协调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入户花园、空中露台、居室处外飘的小阳台的设置,在追求立面效果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在土地匮乏的时代,圆了住户“种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梦,使建筑有了个华丽的卖点。

2 立面设计

2.1 分区

这是一个自带停车场的商住楼,首层做商铺以及附设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配电房,垃圾房,水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夹层与二层做为停车场用地满足住户的基本停车需求;三至十六层居住空间;天面不仅是机房和水箱用地,同时还对整座建筑做必要的“点睛”。

2.2 分项设计

2.2.1低层的商业氛围是整座建筑的活跃点与提亮点,应有一定的通透度。设计中除了于首层运用大量透明的落地玻璃门连窗与固定窗,还借用了夹、二层车库的外墙立面,穿插式的加入了大的幕墙构件作为商业广告牌位,配以大的玻璃窗,以延伸商业空间。重色调的幕墙构件高低错落的突出在白灰色铝合金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暂定了建筑的格调。

2.2.2我们在立面上做了横向分割,于四、六、九、十二、十五层楼面设横向的大飘线,并以横向大飘线做为设计单元的划分,每个单元在沿江立面上设置间或从卧室飘出的小阳台。小阳台在立面上有规律错落的平凸,丰富了建筑的立面也取悦了住户。

2.2.3我们利用阳台的隔墙做竖向粗线条延伸至天面,竖墙与横向分割线相交成为大的网架,网架中竖墙又带着一层层横向的阳台和间或存在的小阳台,白色的线条与玻璃栏板形成了明暗虚实的络式网格,又似镶嵌珍宝的格栅,在流动的空间中幻彩迷离。在天面,网架以竖墙与层叠的飘架组合作为收笔。建筑四角的玻璃幕墙与横向的玻璃栏板、飘窗,在变幻的云霞下更显其建筑的妙色彩。

2.2.4在面临广场一侧,建筑的两个边角,我们将下部的结构继续向上做了延伸,局部突起。天面耸起的护墙与飘架咬合在一起,打破了建筑长方体沉闷的形态。实现与天际自然衔接。

2.2.5在主体建筑的配色上,我们尊重周边环境的色调,以广场建筑物的“原”色为基调,选择与周边建筑外墙能自然过渡的赭石红为主色,在白色纵横线条的映衬下,带出了明暗光影,并在视角的变化下呈现不一现的画面。

3平面布局

3. 1对于首层商铺,平面布局上我们根据甲方要求,将它分隔成三个大的空间,用做不同的商业活动。于外墙处设置大量的落地玻璃门连窗与固定窗,除了造就透明式的商业活动氛围,还给商户灵活的布置铺货空间以及走火通道带来方便。

3. 2夹层,二层的停车空间,通过优化住宅柱网,来尽可能多的停放车辆。因用地所限及经济考虑,在符合防火规范的前提下,设1个7米宽的双车道汽车疏散坡道。并设置的室内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及室外消火栓使车库处于最佳的防备保护中。在排烟设置中除了外墙的铝合金百叶与可开启的窗扇,还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送风排烟。

3. 3作为标志居住建筑实用度的住户布局,除西南部的两户较小外,其余做大空间设计,基本上为四,五房两厅的理想住宅,配备完善的厨卫设施及充裕的外飘空间,加上优美的地理位置,是成为许多人向往的住所。小户型的设置也适应了经济大环境下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带来了买卖双方共羸的局面。

4总述

每一座建筑其形态特性除了要新颖独特外还需要融入周边的环境。环境与建筑是相辅相成的。设计上所有的要素都是相互作用的,需要综合的考虑。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的同时,要进行取舍判断,取其利避其害,创造有利环境顺应人心。

参考文献:

黎志涛.建筑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ISBN978-7-112-11532-7.

城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市广场 滨水景观 设计要求

1.引言

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

2.城市广场概述

2.1广场的起源

广场、公园绿地、道路共同构成城市的开敞空间系统。广场作为城市的智能空间,提供人们集散、交通、集会、仪式、游憩、商业买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欧洲“广场”源于古希腊,最初广场的出现,是由各种建筑物围合而成的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是一段宽敞的街道,应始于公元前5世纪,成型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

2.2广场的分类

2.2.1按广场的性质分类

广场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2.2.2按广场的形态分类

广场形成的形态,因受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功能、地形地势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分三类:一类是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二是不规则的广场;三是复合型广场。

2.2.3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分类

广场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平面型广场在城市垂直方向没有高度变化或仅有较小变化,而立体型广场与城市平面网络间具备较大的高度差。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趋向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这就要求广场设计利用空间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的垂直变化。

2.3城市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2.3.1“以人为本”

城市广场的设计、布局、规模、设施与审美性均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为衡量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21世纪的设计理念应趋向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在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中都应考虑到人的特性。

2.3.2绿色生态化

合理绿化,不但可以美化广场环境,而且可以起到为人们遮阳避雨、减少噪音污染、减弱大面积硬质地面受太阳辐射而产生的辐射热,改善广场小气候的作用。

2.3.3突出城市历史及地域文化

地方特色包括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两方面。首先,城市广场设计要重视社会特色,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广场设计构思当中,以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

其次,自然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树木、地势高低起伏考虑广场的布局和形式,将广场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周围的环境中。

3.滨水景观

3.1滨水的概念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

3.2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性

城市滨水区是临海、临湖、临河的城市区域。滨水地区具有城市中最宝贵的自然风景资源,成功的滨水区开发不仅会大大改善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而且会在促进城市功能转变、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3滨水广场中水体的应用

城市广场因为增加了水元素的内容,不但可以活跃广场的气氛,而且可以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水体是城市广场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滨水广场设计应强调广场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把“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这两门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学问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3.4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求

3.4.1水滨作为网络体系

水是流动的、变化的。一个自然地表水系并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结构。它像一棵树的树根、树干、枝叶和花朵,主要和次要的脉络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来适应水流的变化,同时也为滨水的动植物提供丰富的生存场所。

3.4.2滨水生活品质

作为水体与陆地之间的交替,水滨是久居城市的人们的重要生活地点,水域和水滨是城市和景观空间中吸引人的景观要素,也是形成美好的城市意象的关键元素。城市中的水元素加强了空间特性,向城市居民展示了洁净地表水的珍贵价值。

3.4.3滨水灾害保护

虽然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它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滨水空间是我们预防自然水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滨水的灾害保护应与滨水景观的处理很好地融合。各种堤坝、沙丘和湿地可在海滨和内陆的江河流域形成保护区和缓冲区。

4.总结

城市滨水广场的规划设计应按照广场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理地安排和布局广场内的各项景观和设施,使水体、绿化、小品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又都独具个性,使滨水广场的设计突出城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只有准确定位的广场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脉络,才能有特色和内聚力及外引力。

参考文献:

[1]文增.城市广场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1-71.

[2]王珂,夏健.城市广场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6.

[3]蔡永洁.城市广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