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伤急救的技术

外伤急救的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伤急救的技术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第1篇

本文在回顾已有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江苏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江苏省1995~2009年的数据,通过建立技术进步效应模型分析了FDI对江苏省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研究结果表明,FDI是江苏省技术进步的长期和短期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

0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指的是广义FDI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非市场渠道导致其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论、管理经验等的非自愿扩散,以及由于FDI的进入加剧了当地企业间的竞争,从而促进了当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对东道国经济长期增长作出贡献,而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得全部收益的情形。从经济学上而言,这是一种经济外在性的表现。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少。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外资集聚,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在引资规模、质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FDI是否在中国实现了技术外溢效应,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由此带来了激烈的争论,因投资环境、引用数据、选取地区等众多因素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和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江苏省作为本次研究的代表,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经济计量学进行分析和检验,研究FDI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影响,并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针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有国内外学者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1974年,Caves首次提出了用于检验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模型,计量分析得出本土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外资企业的进入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对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与否,国内外学者进行的实证分析有不同的结论看法。如Barry等(2001)考察爱尔兰制造业1990~1998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大量的负溢出效应,原因归咎于东道国与跨国公司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竞争。

近年来,国内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FDI技术外溢效应。如何洁、许罗丹(1999)对中国工业部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工业部门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并存在随着引资规模的扩大而加强的趋势。沈坤荣、耿强(2001)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FDI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作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了FDI与GDP的动态相关关系的结论:FDI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就可以提高0.37%。赖明勇和包群(2003)用1979~2000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是具有一定的时滞。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在对一些个别省份的研究中发现FDI存在技术溢出的负效应或者溢出效果不显著。如潘文卿(2003)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地区外资引进不理想,FDI在西部地区产生了不太明显的负面效应。代峰(2005)基于广东省11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广东省11个城市的技术溢出存在负效应。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不可忽略的是实证分析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计量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等各种因素,以及所选地区的引资特点、市场环境等差异,因此结果可能不尽相同。

目前,中国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仍以全国层面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主,近年来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对具体省份的研究。但是国内关于此类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为单一零散,在具体层面上的分析较为缺乏。如果忽视个体情况的研究,既不能全面深入认识和分析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又不能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外资政策,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总体上,FDI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对于江苏这单一省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技术外溢效应?FDI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江苏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将围绕此展开研究分析。

2 FDI对中国本土企业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

2.1 江苏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概况

1995~2009年,江苏省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852.26亿美元。从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上来看,FDI在江苏省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从外商直接投资年增长率来看,FDI在江苏省总体上呈现正向增长,在部分年份增幅为负,其中2003年引用外资增幅最大,为上年的52.44%,而2004年FDI总量下降,增幅为负。总体而言,江苏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江苏省的经济始终以持续、稳定的趋势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的GDP值呈现稳步提升。2009年,江苏省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人均GDP)为44744元,比上年提高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仅仅够得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总体上来说,江苏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技术水平的落后。因此创新能力提升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近年来,江苏省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显著。那么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的FDI与江苏省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否存在关联呢?FDI是否江苏省技术进步的催化剂呢?本文将通过建立技术进步模型加以验证。

2.2 技术进步效应模型

1.计量模型设定

(1)索洛—米德模型

假设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产出只受到这两种要素的影响,则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

其中,Y表示产出GDP,K表示总资产,包括外商直接投资,L表示劳动人数,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除了K、L两种要素外的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反映包括知识、人力资本、管理等在内的技术水平,用此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对式1进行转换,得到

(2)

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式3进行回归,求得α的估计值。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有。求得的参数估计值,即可求得全要素生产率A=。

(2)验证FDI与技术进步指标—A(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关系

第一,为了避免因为时间序列的不平稳性而出现的“伪回归”等现象,运用ADF检验法对FDI以及A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其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其次,检验FDI以及A时间序列的单整性。

只有在FDI与A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变量时,才能进行协整,进一步检验FDI与A时间序列的长期关系,否则,协整不能进行。

第二,在满足协整的条件下采用E-G(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对FDI以及A序列进行协整分析,考察其长期因果关系。首先假设FDI(为表示简便,以下用字母Z表示FDI)、A均为d阶单整序列,可建立模型:

(3)

其中残差为。

第三,检验的平稳性。如果{}为平稳时间序列,则是协整的,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是非平稳的,则不是协整的,两者不存在长期关系。

(3)检验FDI以及A两者的短期因果关系

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条件下,为弥补长期静态模型的缺陷,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FDI的短期因果关系。对于具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FDI,其误差修正模型为

(4)

其中,Ecm表示误差修正项,体现了对即FDI长期均衡关系的控制,一般条件下0

2.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1995~2009年江苏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其中GDP用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表示;FDI为江苏省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对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用当年的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价进行转换;K用江苏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L用全省的从业人数表示。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3.计量回归分析

(1)利用统计软件Eviews5.0对式6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生产函数的估计式为:

(5)

从回归结果看,江苏省在1995~2009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的产出弹性为77.61%,从业人数的产出弹性为0.2239=22.39%,回归结果是显著的。依据,可求出全要素生产率。

(2)运用ADF检验法对FDI(以下用Z表示)以及A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其平序列的平稳性,并检验其单整阶数,检验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在ADF检验下,{}、{}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则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也为平稳时间序列,即{}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

(3)在具备协整的条件下,进一步检验FDI与A时间序列的长期关系。对式3进行回归,得到估计方程为:

(6)

因此,得到残差为,对残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ADF检验值=—3.8045,小于其临界值—3.1199(显著性水平为5%),因此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则{}为平稳时间序列。

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A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长期均衡关系。FDI每增加1亿人民币的投入,将会带来4.78*10-6个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FDI对A的影响是正向的,即FDI存在技术外溢效应。

(4)短期因果关系分析

对式4短期因果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式7说明在每一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其长期均衡值的偏离由71.78%得到纠正,全要素生产率在受到短期冲击后,将会很快回到其长期增长路径上去。

综上,在1995~2009年期间,资本投入产出弹性为77.61%。从业人数的产出弹性为22.39%,由此计算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A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长期均衡关系:FDI对江苏省的技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即每增加1亿人民币的投入,将会带来4.78*10-6个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 FDI存在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得到证实。在每一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其长期均衡值的偏离由71.78%得到纠正,说明FDI也是技术进步的短期原因。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FDI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并且是其技术进步的长期和短期原因,但是技术外溢效果并非十分显著,这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数据限制,样本容量受限和数据处理方式问题;

二是产业分布不均,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具有产业导向,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上,技术含量较低,仍处于价值链的较低端,而且FDI在不同的产业中作用方向可能不一致,总体考察时可能会相互取消,由此也可能导致检验数值较小;

三是FDI在资产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在内外资企业中形成的正反馈机制中发生的作用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抑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四是从FDI技术进步效应模型可知,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确产生了一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果并非十分显著,效应较弱。加上近年来江苏省的FDI规模一直持续扩大,但在江苏省GDP的比重中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在FDI在最近几年中的利用效率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创新型江苏建设正稳步向前推进。但从整体上,全省科技水平还不够高,科技实力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仍需继续努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江苏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结合江苏省当前的发展现状,应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有选择性的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三是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四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自主技术创新;五是政府支持。政府更应该担任好“中介”这个角色:为内外资企业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或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发挥其作用,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合作或者技术转移。

【参考文献】

[1]代峰.FDI对广东省十一城市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何洁,许罗丹.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1992(2)

[3]蒋殿春,张宇.行业特征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6(10)

[4]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08(7)

[5]赖明勇,包群.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3(8)

[6]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4(12)

[7]李杏.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4~88

[8]李占风.经济计量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15~236

[9]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2003(6)

[10]沈坤荣,耿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5)

[11]王春法,姜江.引进外资就能引进技术吗.红旗文稿,2005(8)

[12]王艳丽,刘传哲.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回顾与展望.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2)

[13]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3.2(3)

[14]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

[15]张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7~56

[16]周剑.外资技术溢出机制溢出分析与实证检验:兼论本地企业的机遇与风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6~40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外伤 应激反应 心理护理

手外伤是较常见的急诊手术,病人由于剧烈的疼痛和较重的心理负担,多数表现过度紧张、焦虑。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有应激反应。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85例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除按一般外科急诊护理常规护理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语言护理,心理调适,行为放松疗法,观察病情和遵医嘱对症处理。由此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心理护理效果。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外科收治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85例,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18~73;平均年龄26.7±12.6岁。

2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手外伤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发的。因此,患者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加之面对陌生的环境及面孔,容易出现极度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因此,必须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初步了解病情,热情解答疑问,并说一些宽慰的话。由于病人多由重物挤压所致,手部末梢神经较丰富,表现为剧烈疼痛,并且对手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是否影响生活等问题颇为关心,因此要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手术医师及成功病例,使之消除顾虑,产生安全感,正确面对手术,积极配合麻醉。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情绪反应如焦虑、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教,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放松,例如:做深呼吸、分散注意力[1]。病人手外伤后往往出血不止,导致患者过度紧张,易出现休克状态。因此,做每一项操作时,均应先告知病人。防止微小刺激加重病人的恐惧心理,导致意外的发生。娴熟的技术也能减轻病人恐惧,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手术开始后,及时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病人反应,借以了解麻醉效果。同时密切注意手术进展、生命征及输液情况。并及时反应给麻醉师。术中不可谈论与手术无关或对病情不利的话题,以免使病人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特别对严重手外伤病人由于突然中断工作,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病情颇为关心,注意力全集中于医护人员的谈论中,任何坏消息都会对病人造成心理伤害,所以在病人清醒时尽量不谈论病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

2.3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回访病人时,仍然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让病人减轻对手术后遗症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在不违反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要给患者以满意的答复。通过这样的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均能平静地面对手术的结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行为放松疗法,使患者的焦虑得以缓解具体方法是:训练患者的自我分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联想能力,嘱患者合上眼,慢慢深呼吸10次,再10次,重复至患者自我感到已经放松不再紧张[2]。另外,保持手术室的整齐、清洁、安静,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维持适当的温湿度,可帮助患者减少恐惧感和紧张感。同时,给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家属心理平静。可以避免或消除患者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影响而加重患者的应激反应。85例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71例减轻,12例消失,2例无效。总有效率97.6%。

3讨论

整体护理观是将服务的患者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人。从而根据不同的个体,给予与之相应的护理。对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手外伤有应激反应的患者,除遵循急诊外科的一般护理常规外,应用心理护理措施在时间上和顺序上、要具有灵活性,并因人而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而充分的心理护理,病人对手术的顺从性明显提高,应激反应显著降低。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手外伤的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热烫印;汽车内外饰件;工艺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品质追求越来越高,汽车内外饰件是关乎品质和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烫印工艺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上,符合汽车内外饰多元化的发展,提升汽车内外饰表面质量,在空调出风口、门踏板、中央饰框、散热格栅、标牌、外饰条等部分都有应用,热烫印工艺在主流的汽车厂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将针对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的应用上进行研究。

1.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应用的原理

汽车内外饰件上采用热烫印技术比较普遍,衍生出三种工艺技术:模内转印、嵌片注塑、传统热烫印技术。模内转印是在注塑时,也转印上了各种装饰效果,具有创意,融合了模腔熔胶和注塑模腔的转印薄膜,将预涂的谁图案凝固在塑件上,定位精密,也不需要后期的处理,此类工艺由于步骤单一,可以极大的节约成本,也方便更改设计,尤其是在汽车内外饰设计多元化的今天,具有很大的优势。嵌片注塑可以补足模内转印对产品装潢深度的限制,常用高压成型或热吸塑成型,按照产品外形裁出嵌片,最后内外饰件上就可以呈现装潢效果。传统的热烫印技术应用较多,主要是烫金属箔技术。

2.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的工艺应用

2.1热烫印膜

作为烫印技术的主要形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烫印技术的发展,以其形式多样的优点应用十分广泛,如汽车内外饰件、贺卡、化妆品、电子元器件等,热烫印膜的品种、规格多,可以根据附着层和外观分为颜料箔、金属箔、木纹箱等,图案上有刷纹、亮银、亮金等,金属箔在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上应用最为常见。热烫印膜是在薄膜片上镀一层金属,通过载体镀层转移性工艺涂层来实现烫印,基本上有五道工序。

(1)首先是载体,也称为基膜层或片基层,厚度规格不一,对其它层起支撑作用。其材料多为PET聚酯膜,具有易降解、耐高温、单向拉伸性好、不易断裂等优点,另一种载体有涤纶,应用相对较少。

(2)剥离层,热烫印要将胶层、铝、颜料等脱离载体转移到饰件表面上,需要迅速的剥离,剥离材料有水蜡、石蜡等,较为常用的是石蜡,由于物理性能稳定,但附着在载体上时需要专业的设备,将石蜡以雾状、粉状、固态等形式喷洒在载体上,烫金纸是最为常用的剥离涂层。

(3)颜料层,也称为保护层,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颜色效果,同时可以保护精镀铝层,增强亮度。颜料层主要由染料与合成树脂组成,呈现蓝、绿、红等色泽,可以发挥烫金纸丰富的色彩。

(4)金属层,金属层的制造工艺是经真空高温的蒸发、冷却、升华,然后沉积形成。

(5)胶粘层,其组成材料主要是树脂或热熔性塑胶,热烫印时,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将染色层或金属层粘结在汽车内外饰件上,该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烫金纸的应用范围。

2.2烫印模具

汽车内外饰件不规则的特点,在热烫印时,多采用平压与立体烫印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立体烫印是一种复合技术,融合了凹凸压印与烫金技术,将需要的图文制作成阴模和阳模,凹凸压印和烫金技术一次性完成。烫印版具有深浅层次变化,凹凸模的深度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工艺可以减少套印不准或加工工序,提升加工的效率,节约成本。烫印模具的核心就是烫金版和底模与工件的吻合度,汽车内外饰件中的饰条、饰框、饰圈等具有尺寸小、曲面小的特点,烫金版和底模凸版相对简单,如下图1与图2所示,最关键的是要确保烫印的吻合度。

图1:烫金版

图2:底模凸版

以宝马公司的散热器格栅,两侧表面弧度适中且型面长度不大,采用立体烫印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一般的平压平式烫印很难应对,容易出现漏烫、漏印等问题。针对平压平式烫印存在的缺点,现阶段大多采用分段式的烫印技术,将整个烫印部分划分为左、中、右三段,这样可以根据每段的特点进行设计,可以适应汽车内外饰件的多样化需求。对于3D曲面形状或球体产品,可以采用烫印膜包裹在烫印面上。热烫印模具中的关键部分是印模,分为硅橡胶印模和金属印模,硅橡胶印模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工具,但受压力、温度和烫印型面的影响,烫印的质量随之下降。当前的硅橡胶印模耐温极限为280摄氏度,变形厚度小于20%。汽车内外饰件的形状比较复杂,型面有凸钉或峰角,容易损坏硅橡胶印模,印模的厚度越低,弹性也越低。金属烫印模多采用平烫技术,如烫印刻度、绘图仪器上的文字、量尺等,在汽车内外饰件上应用很常见,在烫印条件下不会塑化。

2.3烫印夹具

完成高质量的烫印不可或缺的另一个条件是烫印夹具,烫印夹具垫在塑料件下面,起定位或支撑作用,防止塑料件发生偏移,确保烫印面的高质量吻合。大批量生产时,则多采用金属制作底模,而底模的固定方式是关键,其连接方式、固定点位置等保持不变。烫印夹具的制作需要根据塑料件的特点设计,但由于汽车内外饰件形状多变,因而需要考虑夹具制作的成本,尽量考虑通用性,降低成本,提高加工的效益。

2.4热烫印工艺

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工艺具有一般性的流程:烫印前的准备工作、装版、垫版、参数确定、试样、签样、正式生产。以烫印箔为例,首先是烫印箔与基材的接触,然后是转印到基材表面,再者是卸除压力,进行剥离,最后是进给烫印箔。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拟定的工艺执行,细微的疏忽也有可能影响表面质量。热烫印的工艺参数包括压力、时间和温度,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烫印效果,汽车内外饰件的烫印温度一般是在215摄氏度左右,但烫印的温度和材料关系比较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问题,过低时易出现断笔划、烫印不完全等问题;温度过高时易出现变蓝或白花的情况,影响色泽和美观。热烫印的压力需要依据汽车内外饰件的结构、体积、烫印形式来确定,同样需要控制合适的压力,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质量,如果压力过高,容易出现烫迹不清晰,过于光亮,糊版等问题;压力过低时,容易出现发花、脱落等问题。烫印时间需要固定为一个常量,然后根据烫印的时间调整温度和压力,这样便于控制。从烫印的效果来讲,以较低的温度、较平的压力和稍慢的车速是较为理想的。烫印过程中还要考虑烫印版、基材、设备、夹具等影响,并研究一般环境,对基材温度、室内温度、空气清洁度等进行研究,拟定适宜的烫印方案。

此外,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还与塑件的要求有关,塑件多为ABS、PC/ABS等材料,受使用环境的影响,需要满足实验的要求,如耐温、耐湿测试等,因而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不仅考虑的是外观效果,还要根据塑件的要求和使用的环境,满足长期稳定可靠的特点,因而需要针对塑件的材料特性进行专门化的研究。

3.结束语

汽车内外饰件影响整车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是汽车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体现,某种车型要抢占市场,不能忽视热烫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已有经验,分析热烫印的基本理论,研究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的应用,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谷晓杰.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的应用[J].丝网印刷.2014年第02期.

[2]陈.包装印刷中的电化铝烫印技术浅析[J].今日印刷.2005年09期.

[3]李伟.浅谈烫印技术[J].印刷技术.2008年05期.

[4]刘尚华,鹿春鹏,任铮.浅谈汽车内外饰用塑料[J].重型汽车.2008年10期.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急性脑膨出;救治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病死率较高,主要因为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严重脑水肿、脑挫裂伤、恶性高颅压等[1]。其中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处理困难,临床预后较差。由此,我院对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来院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5±2.4)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砸伤或打击伤12 例,坠落伤15 例;受伤机制:均有直接损伤,加速伤10例,减速伤28 例,旋转性损伤10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按照重型颅脑损伤(GCS,Glosgow Coma Scale)评分:6~8分28例,3~5分20例;其中轻-重型11例,重型29例,特重型8例。脑疝时间>2h的患者26例,脑疝时间

1.2 方法

对术前出现呼吸障碍的患者,需立即实施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血压较低者需及时输血、补液,保持呼吸功能稳定。术中将患者头部抬高15°~20°,选择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标准,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自颧弓上屏前1cm,于耳廓上面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正中线,随后向前沿正中线至前额部发际内2―3cm处。骨瓣要足够大,一般顶部骨瓣距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cm,于骨窗靠近颅底处咬除蝶骨嵴,去除骨瓣大小为12cm×15cm。术前评估有可能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若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先进行颞肌下减压术,然后迅速切开头皮,分离颞肌,实施颅骨钻孔,挑开硬脑膜,排出硬膜外或硬膜下血性液,随后进行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开颅。保证硬脑膜处于敞开状态,清除硬膜下血肿并彻底止血[2]。通过减压术后仍然还出现脑膨出,可能是因为颅内发生其他迟发性血肿,若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需立即使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且过度换气,并做好止血措施。经相应处理发现脑膨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剧,需立即进行CT扫描,发现新血肿并立即清除,完全清除坏死的组织并使用脱水机与激素,且过度换气,保持收缩压控制在90mmHg以下,逐渐清除术中出现的脑膨出,最后切除膨出的脑组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脑膨出程度及术后GCS评分,包括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昏迷,植物生存状态、死亡等。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比较不同程度脑膨出患者的预后效果,本组病例中轻-重型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程度为(1.21±0.12)cm,重型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程度为(1.58±0.14)cm,特重型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程度为(1.76±0.15)cm,术中脑膨出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组病例中恢复良好11例,占22.92%,中度残疾24例,占50.00%,重度残疾5例,占10.42%,昏迷、植物生存状态3例,占6.25%,死亡5例,占10.42%,不同程度脑膨出的预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程度脑膨出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n.%)

注释:*与轻-重型比较,*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病,具有病死率、致死率高的特点,主要因为在原发性脑损伤的基础上继发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疝,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该病主要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其对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有决定性意义[3]。

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中,其可获得较大的骨窗,能充分暴露额、颞、顶叶、颅中窝及颅前窝,清除率较高,可达到95%以上,能降低颅内压,可清除急性颅内血肿和挫裂伤区坏死组织[4]。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恢复良好11例(22.92%),表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本组研究发现重型和特重型的死亡率较高,急性脑膨出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常见并发症,针对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机制,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包括:①对颅骨骨折部位引起硬膜外血肿及颅内迟发性血肿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颅内小血肿的位置及脑挫伤情况[5]。②对弥漫性脑肿胀及脑水肿的患者,若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需立即使用脱水机,且过度换气,并保持血压控制在8.0~12.0kPa,持续3min。③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膨出患者,术中需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确保脑动脉供血正常及颈部静脉回流通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6]。

综上所述,针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按照其发生机制、脑膨出程度采取合理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洪敬,张连志.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7):4-7.

[2]潘红松,汤崇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及硬脑膜网状切开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06-607.

[3]李建国,李琳,胥国锋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63-264.

[4]陈小军,黄军.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9):2972-2974,2977.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快速开颅技术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8-02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指的是颅内出现所导致的一种脑疝症状,该疾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易形成脑疝,血肿量较大且出血速度较快等临床特征,患者通常存在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快速恶化等临床症状,发展到脑疝后期后,则会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1]。本次临床实验对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中应用快速开颅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5)岁。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4例坠落伤,18例打击伤,38例车祸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间隔为1h至5h不等,平均间隔时间为(3±1.4)h。其中,15例患者有继发性昏迷症状,45例患者为原发性昏迷。患者术前的GCS评分结果为:23例为6至8分,37例为3至5分。21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一侧发生光反应迟钝,一侧发生光反应消失。39例患者单侧瞳孔散大。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通过外伤大骨瓣切口或扩大翼点进入颅内,切口一次性完成,自帽状腱膜处将皮瓣分离,游离到颞肌前方时,将颞筋膜切开,在颢深筋膜的深浅层的间隙,向前继续分离到关键孔部位,形成肌瓣及皮瓣,并分别牵开。钻6至7只骨孔,利用线锯形成骨窗[2]。

实验组患者行快速开颅技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第一,钻颅快速打开减压小骨窗:选择并标记出开颅切口,以手术切口中的颞段作为起点,从耳屏处起向上切开,直至绕顶结节,手术切口长约4至7cm,将达骨膜全层切开,并用牵开器撑开,使颞骨鳞部充分暴露,依据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在靠近颅底的血肿较厚处,主要是颞骨鳞部翼点后侧行一钻骨孔,并将其扩大为3cm直径的小骨窗,直接流出硬膜外血肿,如果是硬膜下血肿,将硬脑膜切开后,自行流出血肿。如果是为颞叶脑内血肿,则需重新行血肿定位,将脑皮质切开,开放血肿腔。利用小骨窗快速清除血肿,也可在直视下行止血处理。第二,肌皮瓣的快速形成,切口深入骨膜层,并在骨膜下,将骨膜、颞肌及皮肤全层分离,形成肌皮瓣。若果首次减压即有较好的效果,可从帽状腱膜下将皮瓣分离,并游离到颞肌前侧,将颞筋膜切开,在颞深筋膜的浅深层间隙中,向前连续分离到关键孔处,形成肌瓣和皮瓣,并分别牵开。第三,铣刀的术前准备,行3至4只颅钻钻骨孔,并用连续用铣刀快速形成骨窗。第四,自血回输:小骨窗减压无法解决骨窗外出血问题,血液持续放出会提高患者失血量,实施自血回输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需血量。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