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

线上音乐课教学的好方法范文第1篇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一、 感受广东狮子锣鼓音乐,感悟乡音、乡情与乡土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广东狮子锣鼓的兴趣。

二、 在即兴舞狮游戏(体态律动)与演奏活动中感受、体验广东狮子锣鼓的节奏特点和狮舞的特点,探究锣鼓乐与狮子舞的配合。

三、 初步掌握三星锣鼓乐的节奏特点,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三星锣鼓的演奏方法;感受广东狮子锣鼓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教学用具]

民族打击乐器(鼓、锣、钹)、自制的学生用打击乐器(鼓、锣、钹)、大头佛面具、扇子和有关课件。

教学反思

如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执教的《广东狮子锣鼓》一课,荣幸地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现场总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新课程带给我的一次机遇和考验,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升华和洗礼。

《广东狮子锣鼓》一课为自编整合教材,由于教研员一开始就将其作为一个教研专题来进行研究,使我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新课程音乐教学法的培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使该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了民族性、趣味性、生成性、创造性等特点,并将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自然地融入其中。该课在构建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努力:

一、 课堂上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设计开放的课堂,必须有积极主动的学生,必须有学生尊重、爱戴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奋进的时候,学生的心态才能开放,他们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才能大胆地进行学习。如:在教授锣鼓谱时,我坦白地对学生说:“老师也是刚学的,看谁能比我学得更好。”这句话让我与学生的距离立刻拉近了。这种带有鞭策、激励、赏识的语言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课后有学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虽然也是刚学,但是也能像您做得这么好了。”透过学生这句简单的话语,我感到他们已经把我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愿意把自己成功的快乐跟我分享。

二、 师生共建学习的课堂

新的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可能面对学生的挑战。如:在学习广东狮子锣鼓的相关文化时,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开动小脑瓜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最后终于把我问倒了……当时,我心里真有点难堪,但我还是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你们提出的有些问题就连老师也没有想过,课后让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寻找这些答案,下节课看谁回答得最多好吗?”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三、 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人为本地设计整个教学结构。广东狮子锣鼓是广东的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上,当他们所积累的有关信息被老师在课堂上提及时,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回答和表演就像一幕幕生活片段,自然地展现在课堂上。

四、 学习资料的多样化

为了收集广东狮子锣鼓这一主题的资料,我们一方面在图书馆、音像店和各网站里寻找,同时还发动学生和家长参与寻找,最后收集有关音像资料十几盘、文章五六十篇,图片达上百幅。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我带上摄像机多次到各地拜访舞狮老师,从广东狮子锣鼓的传说故事、舞狮表演的场面及规模,狮子的刘、关、张门派的分类及南北狮子的造型特点到狮子舞的采青、叩拜等套路,锣鼓乐中的高狮鼓、低狮鼓、三声鼓、七声鼓的演奏方法和相应的舞狮套路等等。我们汗流浃背,却又如饥似渴。心中拥有了沉甸甸的满足感――我们的努力使这节课增加了丰厚的教学资源。

五、 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等心理特点,本课教学采用将广东狮子锣鼓繁难的技巧化为儿童喜欢的各种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使知识技能在“玩”中被掌握,既生动又形象。教学设计了听一听、想一想、读一读、奏一奏、舞一舞(体态律动)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了解广东狮子锣鼓及其相关文化。如:设计了学生随着广东狮子锣鼓音乐片段跟老师做简单舞狮动作进教室这一环节;在新课导入前,采用了节奏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三星锣鼓的节奏等等。旨在通过看、听、读、奏、舞、创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六、 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积极的自我激励成为评价的主流

1. 多变的教学形式

为了给好动的一年级学生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本课教学去掉了学生座椅,师生围坐在地上,而且不断变化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排列,如:凹型、大、小圆型和月牙型等许多位置的摆法,这不但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有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安排,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位置的排列。如:学生在聆听老师讲述广东狮子锣鼓的传说故事时,学生可以随意地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师生在这种形式下共同学习。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利于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对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组里,每位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得更加完整。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小组共同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也分享着成功与快乐。多变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2. 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式上,要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评价者由单纯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鼓励学生评价老师。在舞狮示范完毕后,老师大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结果一个学生这样评价:“老师,您的狮子舞跟我看过的差远了,因为您的气势不够,动作太单调了。”从来没有学生敢这么直接地评价老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完全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做到师生间的评价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要求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在评议时告诉大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诚恳的建议。于是孩子们学会用宽容的有深度的目光看待每次表演,并且能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作出肯定的评价。如学生说:“我比刚才进步了。”“他虽然舞得不好,但是他已经尽力了。”“他敲得真不错,就是太紧张了,能笑一笑就更好了。”孩子们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宽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

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冒险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伍毅韵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

专家评析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智慧的结晶,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中小学生们来说,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这些古老的音乐文化,可以增进他们对自己民族的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深厚的感情。本课所选教学内容――广东狮子锣鼓,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老音乐文化之一,教师以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

本课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师能够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选材方面,由于狮子锣鼓的种类繁多,伴奏音乐也各具特色,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既学习音乐、进行合奏,又能共同表演,是本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伍毅韵老师选择了广东狮子锣鼓中比较简单的“三星锣鼓”,其特点是乐器简单(只有三件乐器:鼓、锣、钹)、节奏简单(谱例1),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合奏。

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伍毅韵老师的目标内容具体,容易操作,容易落实评价。正如曹理教授所说:“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它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本课教学目标强调“感受广东狮子锣鼓音乐”,通过律动表演、演奏乐器“感受、体验广东狮子锣鼓的节奏特点和狮舞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中要以多种形式、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体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在教学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上,教师采用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学习。例如在导入阶段,学生先跟随教师学习三星舞狮的脚步,并随音乐与教师一同表演,接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三星舞狮以及它的伴奏音乐,熟悉它的节奏。

在三星锣鼓乐的学习阶段,教师以引导―发现的方式,吸引学生自己探索、学习锣鼓乐的节奏,通过认识乐器―听记节奏―分声部模仿节奏―三声部合作―乐器合奏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三星狮舞的伴奏音乐。

表演活动设计以乐与舞的配合为主,其中三种速度的体验较好,教师带领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变化进行表演,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熟悉了三星舞狮的音乐,了解了音乐的变化与舞狮动作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将音乐的基本要素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但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本课对“音乐”的学习有些不够,例如学生的表演不十分到位,道具大头佛等的使用有些零乱,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