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生 学困生 合作学习
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源于美国,合作学习的具体开展形式是分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合作学习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激发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初中生语文学习成绩。本文就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数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遇到困难共同解决,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功能。就初中语文学习而言,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就是将若干学困生与优生分成一组共同学习,在优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逐步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
二、初中语文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
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开展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制定整体学习目标,比如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让小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再按照自己的目标细分任务。具体做法是:合作学习之前明确讨论主题是寻找学习方法,然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语文学习体会,之后由其余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轮到下一个同学继续分享,每个小组5个人,其中优生2人,学困生3人轮流进行分享,使得每个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确定适合所有同学使用的语文学习方法。
2.科学规划合作时间
初中语文教师组织优生和学困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有效把握合作学习时机,使合作学习发挥最佳效果。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讲解试卷的课程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很多学困生往往不能够发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优生和学困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优生能够帮助学困生指出错误原因,很容易帮助学困生发现错`的真正原因,此外,对于优生和学困生都解答正确的题目,由于解答角度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能够让学困生向优生学习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便于自己以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3.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也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合作秩序混乱,还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在优生和学困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充当引导者就足够了,让优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过多地干涉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可以让学习委员进行分组,根据语文学习成绩,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二名或者是由学生共同选举二名优生为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每个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此后由副组长负责记录合作过程,整个过程由初中语文教师监督进行。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副组长负责统计,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给教师帮助解决。
4.优生和学困生要加强互动交流
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每个同学不只是为了完成设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要加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一组的优生和学困生的的互动来有效带动其他小组的互动,小组内需要互动交流,小组之间也需要互动交流,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说明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多,碰到的困难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困难,以便其他优生和学困生共同探讨,结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的时间为课堂时间的2/3,剩余1/3的时间留给小组之间互动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优生和学困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困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还能够促进优生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初中语文学习中优生与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通过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方面,在合作学习之后,学困生都能够获得很大改善,这不仅在语文学习方面有利,同样有助于学困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玉红.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学周刊,2012(27):10-15.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背景;调查研究;转化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并且相继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旨在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初中教育处于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此也备受关注。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提出是初中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一部分学习语文吃力的学生而言的,这些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吃力,而且成绩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做一定的探讨。
一、农村语文学困生形成的背景
1.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家庭原因是导致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笔者的实际调查,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朋友都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任其发展,导致孩子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或迫于生计不得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则成为留守儿童,与知识水平较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于是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良好的帮助。这样的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较低,不仅不能准确地掌握初中语文知识,而且在一次次的学习受挫后也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变成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学困生。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失母爱或父爱导致性格上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无心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进一步把学生推向语文学困生的队伍。
2.社会环境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在学校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开设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营业性场所。但是由于农村地域的特殊性,一些黑网吧、KTV、酒吧等不适合初中生却又充满诱惑力的场所屡禁不止。加之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模仿欲,他们喜欢去模仿成年人去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年纪的事,例如,抽烟、喝酒、赌博和早恋等,想借诸如此类的行为来彰显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些不良的社会因素无疑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他们可能沉溺于其中,乐此不疲,对学习却拒而远之,望而生畏,最终使一部分学生彻底沦为初中语文学困生。
3.学生的自身原因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笔者认为学生个体对自身学习初中语文的影响是造成农村孩子成为语文学困生的一个关键原因。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及其家人的溺爱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懒惰不愿思考的恶习。怕吃苦、怕动脑、不思进取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本人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小范围里取得一定的成绩就放松了自己对学习语文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找不到语文学习的语感与方法,从而变成初中语文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本质上是爱学习语文的孩子,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及技巧,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他们在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学习时间后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因遭受挫败而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致使这部分学生也逐渐迈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群体。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的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请教老师及同学,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所欠缺的语文知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跟不上语文老师上课的节奏,自身心理上的压力以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会让学生更自卑,情绪更低落,最终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而沦为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实际调查
结合实际的考察,目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数量是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几倍,这部分学困生的语文成绩长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但是具体分析每位学困生的具体原因时,我们总是能够在之前第一部分的三个原因中找到每个人所对应的缺点。综合分析后,可以将学困生的现状归为以下几点: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没能学好语文,受到老师和父母的压力后逐渐对初中语文课程不感兴趣,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更有甚者演变为对语文老师的不喜欢,这些因素会严重阻碍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进程。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语文的基础较差,语文基础知识及语法知识还未能掌握,从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和分析出来的句子错别字与语法错误严重,这也会大大影响了他们的语文成绩。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导致其在课堂上不能紧跟着语文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学习,加之对自己的课堂要求过于散漫,从而不能掌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内容,也不能学习到语文老师上课时所传授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因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所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符合老师培养的要求,也被划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行列。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正确的引导是转变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必要途径
由于初中语文科目知识面较为广泛,内容较为丰富的特点,学生在经历几次挫折之后就会放弃原先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语文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语文学好,让学困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机更加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把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交给语文学困生,以便让他们在圆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及技巧,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老师在讲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可以鼓励学困生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然后老师再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不同,进而领悟诗歌朗诵的节奏及其技巧。当然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给学困生相应的鼓励与赞赏,可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站起来或举手示意老师发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学困生的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还可以让他们经常得到老师的点评,使语文学困生在老师的关注下和经常性的指导下获得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与技巧,逐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摆脱学困生的头衔。这一过程中需要语文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公正、平等的评价,更要让他们时刻感觉到语文老师一直在努力地帮助自己提高语文成绩,一直给予自己无私的关爱。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恢复学习语文的信心,更愿意去接受语文老师的指点,更愿意主动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爱的教育是开启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心智之门的钥匙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对待具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语文学困生,我们应该用爱的教育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用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去拨动他们的心弦,进而让学困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曾经带过一位姓袁的学生,该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有些科目还比较优秀,唯独语文成绩极差。但综合该生各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该生学好语文并不是难事。后来经多方了解,经常受到语文老师表扬的袁某同学,在小学三年级时因生性活泼、话多好动时常违纪而被新换来的语文老师多次批评,导致该生对语文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主动放弃语文学习,逐渐步入语文学困生的行列。为了转化该生,作为其语文老师及其班主任,我决定用爱的教育去发掘该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主动与之接触,关心他的生活,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向他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技巧,课后不忘对他进行必要的辅导。最终,该生消除了对语文老师的抵触情绪,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扔掉了语文学困生的名号。他曾在一次题为《最难忘的人》的作文中写到:“感谢您,那个用爱叩开我心灵之门的语文老师;感谢您,那个让我再次感受到文学艺术魅力的语文老师;感谢您,那个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语文老师。”
3.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就像鸡蛋一样,从外界打破只是鸡蛋液,但是从内部打破就是生命。所以说,初中语文老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拥有自己学习语文的动力。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童趣》一文时,老师可以换种授课方式,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让他们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从而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面对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学习的效率自然成倍提高,学习动机也会更加强烈,学生记忆知识的速度也会相应加快,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会得到快速的提升,最终使语文学困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囹圄。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驱动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在合作,通过合作能弥补学生个人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方面的局限性,变“单枪匹马”为“人多智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既能消除同学们对语文学困生的歧视心理,又能帮助语文学困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还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一箭双雕,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笔者都是把所带的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把语文学困生指派到特定的学习小组中,再指定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引领整个学习小组并帮助语文学困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各个学习小组都能找到适合本组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病的辨析与修改”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小组根据本组合作探究的结果,以数学公式形式“两面性词+两面性词”“防止(禁止、避免、预防等)+肯定形式”等对某些语法知识及语病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如此直观形象的归纳总结,对于语文学困生,特别是那些偏爱理科的语文学困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诱惑力的语文学习之旅。
5.赏识教育是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就是通过赞美、鼓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赏识教育可以变学生“要我学”的学习模式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最近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与笔者聊到,当年刚进初中的她,语文成绩并不及格,但她的声音较甜美,朗诵技巧也不错。该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被笔者点名范读课文,每次都能得到笔者的表扬及同学们的赞许,后经笔者推荐其成为校园广播主持人和元旦文艺汇演主持人。该生大受鼓舞,立志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经过三年的努力,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重点高中。所以俗语说:“泥鳅要捧,孩子要哄。”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的声音好美哦!”“你的思维很独特!”“你的知识面很宽!”“你说得很有道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语言的无穷魅力,多说几句鼓励性的话语去解救更多的语文学困生呢?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出现受到了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结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现状与实际教学的案例,探究了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策略,希望初中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让更多的孩子摆脱学困生的“头衔”,能健康、积极地学习与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意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基础,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语文教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这样的积极情感为抓手,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以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心理敏感、心思细腻,渴望教师的认可、渴望学习的成功、渴望同学的尊重。基于这样的状况,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因势利导,将积极的教学情感融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注重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教学中保持态度和蔼、语气温和,从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以民主平等的姿态进行,耐心听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愿望,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尊重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从而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笔者还充分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还是思想上遇到了障碍,都积极地予以辅导疏导,如利用周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等,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以无私的师爱温暖学生的心田,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和谐与快乐,这样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以激励教学评价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渴望得到成功,渴望享受成功的快乐。除了考试考核等固定的形式之外,教师还应当充分改进教学评价模式,以激励性教学评价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如对默写优秀的学生予以抄写免做的奖励,激励学生主动、扎实地记诵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显著进步,教师应当在全班进行表扬,让他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在全班学生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激励大家都认真学习。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掌握好频率和门槛两个要素。频率是指每节课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运用要把握一定的数量,过多过滥不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的内在对表扬的渴求降低。要保持恰当适量的激励性评价,保持一种饥饿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门槛原则是指教师在对不同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时,要注意他们的自身实际状况,激励评价标准应当因人而异,尤其是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弥足珍贵的,教师应当多发掘这些群体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成绩的进步还是态度的转变,都应当加以表扬和鼓励。
三、以因材施教模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既有记忆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有学习方法、技巧乃至情感态度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成绩,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度各不相同,效率也存在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通过认真分析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基本信息,采取差异性处理的方式,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教学目标及其指引下的整个流程体系,设置“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标任务,引领他们充满信心地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因材施教原则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目标任务要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也应始终与差异性目标保持一致。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好的,目标难度适当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难度、作业难度、检测标准都有所提高。对于处于班级后列位置的学困生群体而言,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提问、巩固练习、教学考核都适当降低难度,以保证与他们的自身实际学习状况相吻合。有了这样的分层教学体系,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所接受的目标任务符合自身的能力实际,避免过深过难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信心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四、以资源空间拓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都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空间的拓展作为两大抓手,让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得到延伸,形式方法更加多样。一方面,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拓展传统文化资源,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内容入手,将其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以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研究方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采访家中长辈,分析研究本地过节传统方式,探究传统节日的地方特色等等。成果展示形式灵活,如手抄报,班级专题汇报,小组制作展板等。这样的乡土资源能够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高了拓展活动的形象性。另外,笔者还注意发挥各种课外活动载体的作用,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兴趣活动,如阅读、演讲、写作、书法等等,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个性需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不再枯燥乏味,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堂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的学习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以新课标为指引,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发展?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重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较为淡漠,师道尊严成为了许多教师的潜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并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对于师生关系更为敏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更要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和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无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都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法的辅导,也可以动员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和鼓励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论英雄,平等地看待不同成绩的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增加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满足、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充分地改进,从单向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双向模式,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发挥启发点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一批先进的教改经验,能够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能够精心设计逐层深入的研究提纲,将其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的整个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难点,区分是属于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凡是属于共性问题的方面,还应当针对教学对象群体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三、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差异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水平。初中生因为自身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以及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模式通常会顾此失彼,无法得到这一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以分层模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是兼顾学生差异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让学生认识到分层教学的科学意义,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基础,选准层级;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分层的实际状况,差异性制定教学目标,开展师生互动,布置课后练习,以及开展考试考核,让学生的差异性兼顾融入到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基础,制定与他们最近发展区域相吻合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在教学互动中还专门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相应的探究和提问内容,在作业布置中科学区分难度、容量,并且在考核中运用AB卷形式,保护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型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工作实际,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技巧,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媒体使用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创新,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将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接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以图片、文字、图表、视频相组合的形式,设计制作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课件,为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发挥促进作用。第三,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既要保证多媒体手段在最为需要的时候使用,不能铺天盖地、过多过滥,又要对使用的时机进行科学掌握,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在互动过程中补充信息,以及在思想渗透中深化情感等。
五、开展语文第二课堂
一、建立和谐关系,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在人格上更趋于独立,在思想上呈现出独特性,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一定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语文,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以积极的心态,如满足感、幸福感、成功感等,有效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给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在为学生开展辅导、指点薄弱环节的同时,组织班级语文优秀生与后进生进行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融洽程度,以良好的关系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不断优化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如果还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陈旧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以促进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将教学模式的优化作为切入点,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中提升成效。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123”模式的改革,即坚持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一条主线,强化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两个关键节点的作用,按揭示目标、组织探究、及时反馈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将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主,尤其是改变教师直接传授和给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重难点启发引导方面的作用,主要流程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研究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向学生出示探究题,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加以点拨引导,最后开展学习成效当堂检测活动,全面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方式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之中提升教学成效。
三、补充教材信息,让教学增加针对效果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的是教材中的信息容量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学过程干瘪枯燥,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教学媒体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信息进行补充,将教材从单纯的文字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课件演示,增强了针对性效果,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例如在教授《“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教学生动性,让课堂更加情境化,笔者在备课时专门下载了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画面视频,在教学中进行播放,并同时播放了全世界华人华侨与祖国人民一起欢呼庆祝飞船升天的场景,学生在多媒体的配合下,身临其境,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教学活动始终在浓郁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成效得到了明显提升。另外,在讲授说明文的时候,笔者也经常遇到学生直观感知不足的现象,为了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笔者同样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补充,成效也比较明显,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四、组织丰富活动,让教学空间得到拓展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深化与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与教学相吻合的兴趣小组,如建立文学社团,将写作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指导训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得到满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二是组织专题研究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开展专门的研究活动,例如针对某一种文学体裁开展深入研究活动,也可以结合某一种思想理念的文章进行专门研究,还可以就某一位诗人的作品进行研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结合各类语文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营造相互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