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87-02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任务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框架更具整体性特征。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试以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就项目教学法的相关应用问题作详细分析与阐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分析
首先,项目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所选取的项目大多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具有明确的目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所选择的项目立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适当增加难度,能够挑起学生在项目执行中的挑战欲,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具有价值的体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建立在就业导向的基础上,不仅有助于学生筑牢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在学校当中就能够接触到有关元器件焊接、电路连接、整机产品组装在内的多项岗位实际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过程中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得到体现。
最后,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各个阶段项目作业的开展都要求学生同步完成对相关文件、工具的整理工作,并且此项工作也被纳入学生试训考核的全过程当中。由此,其不单单能够有助于学生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始终处于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学生有不同的角色划分,担任不同的工作职责,学生也由此对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相关岗位的职责有一个充分认识,继而增强团队意识和效益意识。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实例分析
下文试以“设计可供应用的数字抢答器”为例,分析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明确项目目标任务。本次实训项目的目标任务为:设计可供应用的数字抢答器。要求所设计的数字抢答器能够在满足抢答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以数码管为载体,对计数结果进行显示。同时,在抢答按钮作的情况下,需要点亮与所按下抢答按钮相对应的指示灯。并且,在预先设置的时间阈值内,若未触发抢答器操作按钮,则抢答指示灯需要转入熄灭状态。
第二步:制定学习思路与方案。学生接到项目教学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对与该数字抢答器设计相关的工作原理以及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设计方案的基本方向。组员需要分别研究本次设计工作中的关键知识点(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知识点、直流稳压源知识点、数字集成电路知识点、逻辑代数运算知识点、波形变化知识点等在内)。此阶段中,学生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与数据,对所制定的电路设计结构示意图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改,交由教师进行审核。
第三步:实施项目计划。在设计方案交由教师审核通过之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计划的实施步骤进行细化,将项目任务细化至各个组员,结合所设计的数字抢答器电路安装图,在万能线路板上对各个电子元器件进行布局与安装,焊接调试后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成果。此阶段,要求教师对小组项目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动态性的监督与控制,要求学生同步记录心得,总结经验。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1)电路设计,包括主体电路的设计、灯光显示电路的设计、音响告知电路的设计、裁判控制电路的设计和电源电路的设计。(2)读图,即在电路统一标准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电路图的内涵与意义,熟悉电路图的工作过程,尤其是高低电平的变化需要引起关注。(3)结构设计,此环节中需要明确包括音响告知电路配备情况,直流电源配备情况等方面的内容。(4)电子器件购置,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购买相关电子器件的方式,充分认识同类元器件,并了解不同型号的元器件的特点,做好产品的替换备用方案。(5)焊接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焊接技术,能够在线路板上实施焊接作业,尽量避免焊接期间出现虚焊、脱焊或线路板短路方面的问题。(6)在线路板上进行元器件的排列、组合工作。(7)焊接组装:在焊接组装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按单元电路进行。先装电源电路,再装主体电路,进而是灯光显示电路、音响告知电路、裁判控制电路。(8)检查调试:保障抢答器运行可靠。
第四步:项目成果评价。要求小组内委派学生代表,对小组项目成果进行演示和评价,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进行交流。接着由实训课以及专业课教师,对各个小组所提交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指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不足,给出改进的意见。具体评价标准可安排为:(1)成果评价:针对课题完成的最终结果由教师给予评定,分数占70%;(2)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查找不足,分数占10%;(3)小组间互相评价:对于成员的协同合作以及掌握情况进行评定,分数占10%。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以项目教学下的教学目标、任务为载体,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清单,作为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依据与支持。教师应针对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列示教学清单,清单要求包括教学任务、教学材料、防护材料、教学巡视等内容。一般来说,教学清单及其相关信息数据最好是通过表格的方式加以呈现,以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项目教学的任务、目标,在教师所提供的指导方法作用下,培养锻炼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项目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应在项目教学实施前,就将教学清单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充分认识项目教学的主体任务,学习起来更具针对性,学习行为更加自信与自主。
第二,应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在多媒体的作用之下,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应妥善处理与信息化教学资源之间的融合工作,尽可能地将纸质教学资料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加以呈现。通过多媒体终端,以Flash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方便师生就该项目的有关资源与信息展开充分交流与共享。
第三,为了保障项目教学法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教师除了要具有整个项目顺利完成所需的全部专业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备课阶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过程当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准备,确保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能够有所准备。
第四,教师在选择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项目时,应注意项目内容以及主题思想要与学生当前所掌握的知识密切相关,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能力,以便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探讨,培养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对项目的设计工作,所选择的项目应当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实际生活现象与教学理论知识点的充分融合,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很好地解决生活实际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综上,本文主要围绕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顺.双证融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 (17)
[2]居宇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以《维修电工》(项目教学)为例[J].职业,2010 (20)
[3]仲小英.项目导向下的“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电工技术”教学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
1.对电子技术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对放大和整流电路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曾经也做过简单的单管收音机,但与这次的相比,无论从原理还是实际操作上来讲那都只能算小儿科。
2.对焊接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对焊接程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熟悉了焊接的方法技巧。看着我们的焊点从最初的惨不忍睹到最后的爱不释手真的很有成就感。
3.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一开始的盲目行动,我们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居然把元件焊在了印制板的反面,先焊了集成块等等。随着实践的进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事前分析规划的重要性,相信这是没有进行过这种实践活动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4.对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也认识到了所见和所做的差距,尤其是当我们满头大汗颤颤抖抖焊集成块时,才知道原来保持抓烙铁的手不抖都是很难的。
5.对电子产品的调试纠错有了更多的经验。我们的收音机制作真的可谓命途多舛,第一次接通电源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才一点点分析,检查每一个焊点,分析电路板的接线,最终完美解决了问题。
6.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抓烙铁的是一只手,可是后面有许多个头脑在指挥和支持着,大家一起分析电路图,一起解决我们面前的每一个难题。
实践心得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践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焊盘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三、实践课程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很多实用的东西,通过组装一个光控报警电路让我们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电路的组成以及一些电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正常工作的检测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得到延伸以及拓展。不仅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也同时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真正的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的所在,并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解释,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电路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都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在我们以后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硬件中应该也是很有用的
通过了电子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比日光灯电路安装更标准的电路,学会了许多。也学习了一些低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其规格、型号及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国家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政策规定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目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正有力地推动着课程的改革。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我校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一、把握校本教材建设的一个核心
即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可以说,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教材的灵魂和生命。在任何一个教育系统中,课程都是居于核心位置――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领导为优化课程而管理,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
1.体现社会适应性。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它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开办和办好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应该开发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2.提高学生基本能力。中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之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这些雄厚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的基础牢了,将来的发展才有后动力。我们只有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打造人格健全、素质一流的中职学生,在21世纪信息时代,他们才能够在竞争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3.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上述职业必需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中职毕业生有了一技之长,有了一书多证,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够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技术骨干,成为企业、行业中的精英。
4.体现创新精神。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亦即能够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掌握必要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应用技术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电子专业着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我校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
基本过程为: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课外活动课程化(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它是在科任教师自发实践活动的推动下,学校管理者组织进行的校本教材规划与开发。
我校有教师自发进行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每天下午第三、四节课,课外活动形成课程化。电子专业组建了电子装接工、维修电工、电子CAD等专业兴趣创新小组,举办了专业部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师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学校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技能训练氛围。
在专业课兴趣小组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校本教材整体结构,提炼能体现行业特点专业技能,确定校本教材的项目,指导校本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在中职第一学期开设的《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校本教材中,设计校本教材的项目有三项:项目一为元器件的识别检测;项目二为基本焊接技术;项目三为安装一个小的功
放电路、稳压电源、简单的调频收音机电路等。
三、我校兼顾校本教材价值的三种取向
1.学校想做什么。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自己的发展正确定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我校电子类专业的建设,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专业建设应拓展该专业建设发展的口径,改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工人的目标作为专业定位,引进电子类行(企)业的生产、维修标准,再按照示范专业的标准,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一线实践提供条件。而要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专业的知名度,这就要求我们校本教材的开发适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出既适合行业要求,又符合学校办学方向的校本教材。
2.学生喜欢什么。校本教材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应通过调研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调研的项目应包括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喜欢的理由和希望达到的技能目标等。为此,我们在学生、家长中开展问卷调查,让学生知道我们开发校本项目的目的、方法、途径等,学生对我们专业课程有那些方面的要求,并据此统一形成书面的报告,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3.学校能做什么。即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在具体的校本教材开发中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可平分秋色,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突出其中一个方面同时兼顾到其他方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切相关力量的共同参与沟通协作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的集合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有行业的专家、资深的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专业骨干教师等参加。领导小组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调研报告,确定学生在每一阶段应该要达到的理论及技能水平,从而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全面的项目课程开发的方案。
四、避免校本教材被过度“文本化”
我校教师通过编写教师指导用书,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讲义和活页式的学习材料,使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生成。同时,重视改进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校本教材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和专题讲座外,还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创造、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公益活动、观摩考察、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形式。每周三上午四节课,电子电工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对学生在学习学校校本活页材料或其它形式的校本教材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反馈和利用集体的智慧去分析探讨。另外,本专业组教师也经常就教学中的某一案例进行分析,互相交流心得,以便及时改进。
五、注意建立校本教材的学生评价制度
一个好的评价应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的特点,遵循知识和能力相统一原则来拟定。例如《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考核,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往返的小车控制电路,从电路原理图到安装接线图,然后将安装接线、调试,可以突出过程性的检查,列出各部分的分值,条目清楚;《电子基本技能与训练》考试,可以让学生安装一个小的功放电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包含: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路故障的排除等,分别所占整个考核的百分比。这样,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团结、协作、创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小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5):97-98.
[4]毛君芬.中职电子技术活动课的构建[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6.10.
[5]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研究与实践[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期刊网,2007.10.
[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0.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李正斌(1979-),男,河南安阳人,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范秋凤(1978-),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南?安阳?45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安阳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GJ-2012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83-02
安阳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9年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于2010开始招生。根据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要求,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一个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实验/实践水平迫在眉睫。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第一,建设电力相关实验室要求条件十分苛刻,所需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与之矛盾的是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第二,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验证性实验中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固定,学生只完成“连线”、“装配”,缺乏能力培养,创新无从谈起。第三,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同时多数情况下“能看不能动”,学生所学有限,效果欠佳。第四,由于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适合作为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较少。同时高校连年扩招,原有实践教学合作单位容纳能力有限。第五,所处地区不够发达,政府投入高效经费有限,实习费用较低。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实验室建设
(1)建设课程群试验平台,满足课程需求。单一的课程实验室存在投资大、综合型实验开出能力有限的弊端。为解决此问题,我院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先后建设“检测技术课程群综合实验室”与“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其中“检测技术课程群试验平台”是对“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技术”等主要专业课程的整合与关联,不仅满足了课程实验教学,也能完成相关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而“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是对“电力系统分析”、“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及“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等主要专业课程实践实验环节的系统整合。课程群试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可以将各相关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便利开设各种综合型、设计性试验,同时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提供了硬件平台。
(2)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多数情况下“能看不能动”的原因主要是: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缺乏。针对以上情况,我院与许昌中意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工业控制实训中心”,该中心模拟中意公司实际现场环境,配置高端西门子PLC、触摸屏、伺服控制器、步进控制器、变频器、以太网模块以及继电控制等设备,并组成系统。学生可在该中心得到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然后在中意公司完成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
(3)依托仿真技术,软硬兼施,建设仿真实验室。在二年级开设“现代计算机技术”课程,向学生介绍ANSYS、PSPICE、MATLAB以及组态王软件的使用方法。可在高年级时利用上述软件在仿真实验室开设部分关于“集散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综合型、设计性仿真实验,提高其创新能力。
(4)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验领域。电力系统实验设备造价昂贵,而我院建设资金相对不足。在此情况下,积极与安阳电业局职工培训中心联系,该中心有各类电力系统设备,并且允许学员参观与操作。我院聘请中心内部人员作为“高低压电器”、“工厂供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课程的实验指导教师,并安排部分实验在此集中完成。这样既解决了有关实验难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生产实习等部分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也可在此完成。
2.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现有三个实习基地,分别是校内“工业控制实训中心”、安阳电业局职工培训中心和河南许继集团。
“工业控制实训中心”基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电机继电控制的设计、装配实训,主要面向经过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第二部分为电机PLC控制、伺服电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主要让大四学生进行专业训练,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也在此进行。实习项目部分按照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大纲(中级维修电工)进行,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帮助。经过该实习项目的实操训练,每年有近半数学生通过国家维修电工中/高级考试,学生反映实习效果非常好。
河南许继集团主要承担部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参观学习、在岗实习教学内容,安阳电业局职工培训中心承担部分专业训练的供电设备参观、电气设备操作内容,以及部分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内容。
除了校内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还要继续加强与安阳钢铁集团、安彩集团、安阳化工集团等合作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协议商谈中已取得巨大进展。
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专业课程设计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选择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但是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单一,与具体的生产实际要求脱节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没有合适的实验硬件条件;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场指导教师。我院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设计要求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或由具有工业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现场指导完成,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设计/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关键是要实现课题的真实性、知识的综合性和设计的创新性。近年来,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师数量和毕业设计课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要求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由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指定,或组织学生到外地公司和工厂开展毕业设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集中实践环节设置如表1所示。
三、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综合了解各兄弟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验方面等情况,发现近年来在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集中实践教学方面教材编写不尽如人意。因此,我院根据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的情况,组织一批教学、实验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现场工程师编写了相关的实验(实习)大纲和指导书,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教材,并顺利投入使用。该实验教材既能满足实验设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经过不断探索与锤炼,通过软硬兼施、校企联合等方法,建设并实践了新增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对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资金有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该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高燕,等.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37-03
当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航天航空、通信手机、机器人、数控设备、计算机等等,数不胜数。随着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理论、会动手的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传统技工教育的《电子技术》课程开发,将工作任务分解成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以分解后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从而使得课程缺乏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获取情况、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制定计划、检查控制与评价反馈等重要的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现代职教观认为: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再进行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构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调研,我们确定《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学生能利用万用表等仪表检测电子元器件,会判断其质量好坏,并能根据需要挑选元器件;能参照电路原理图组装与调试应用电路,制作出实用电子产品;能利用工具、仪器仪表检测电子电路,能排除电路中常见故障;会根据需要设计小型应用电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工作要求对接合一。通过行业座谈会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后需要对这些典型工作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在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时既要考虑电子电路的工艺、工具、技术等专业学习内容的完整性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同时又要将职业行动领域的相关工作要素融合在学习任务中。考虑到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本课程共提取了六个典型的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任务以产品制作与调试为主线,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由新手到能手的成长过程。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包括软资源和硬资源。软资源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材、电子仿真教学资源等;硬资源则主要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在软资源建设方面,为配合任务引领、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的开展,设计学习工作页、学习任务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并进行学习情况记录,设计《工作计划表》、《完成情况记录表》来辅助“班组长责任制”的开展,最后将工作现场使用的《产品说明书》、《元件清单表》引入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训在教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训受到实训时间、空间和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进一步的需求;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实训耗时多,操作难度大,仪器设备局限,演示可视化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很难在课堂内穿插演示。为此,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笔者主要进行仿真教学方面的资源建设。
电子仿真软件可以设置各种真实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参数、工艺以及事故等,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灵活,因此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职业院校、公司及企业的重视。仿真教学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是未来智能化教育的基础。在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条件,学生可以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材方面:围绕《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中六个学习任务,采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编写实验指导书。在本书指导下,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即将真实实验的内容进行仿真预习,然后再做实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教材方面:采用了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仿真,它能快速、完整地建构实验原理图,并且能够完美地仿真实验过程,实现了“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去”的设想。围绕《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六个学习任务的教学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各个学习任务的实验和教学设计。开发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针对主要知识点精心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验中;(2)实用性强:每个仿真实验都有完整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总结);(3)图文并茂:每个仿真实验的结果都以图片或表格的形式详细呈现,方便阅读。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每个学习任务都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通用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分为6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实施如下:
接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习任务对应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学习任务初期,先让学生观看电子产品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产品技术要点,明确制作电路的任务,最后学生接受任务并就如何制作电路提出自己的想法。《评价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和指引,在学习初期就下发给学生。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内容就及时进行对应的评价,这样便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做准备 此环节模拟生产前期准备,在接受任务之后,教师提供电路原理图,学生自行完成材料清单的编写并领取工具、材料、元器件。材料清单如表2所示。
定计划 定计划包括制定学习内容、计划时间、实用时间和负责人。《工作计划表》如图2所示。表中每个项目的使用说明如下:(1)内容。对于第一个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示范给出比较详细的指引,学生通过填表学习做计划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从第二个学习任务开始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2)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表中设计有“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两个栏目,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学生可以比较计划与实际所产生的偏差,便于发现问题。(3)负责人。表中的“负责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承担最少一项,为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做准备。
实施 根据认知规律和学习目标,笔者制定了从易到难的4个实施环节:认识电子元件 认识典型电路 制作和调试电路 拓展(可选)。其中认识电子元件和认识典型电路是做好知识的准备,制作和调试电路是完成学习任务,拓展是知识的迁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和“5S”管理制度——拉近工作与学习的距离。为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班组长责任制”,在制定《工作计划表》时明确每个学习内容的负责人(“班组长”)。每个组员都需要承担其中一项学习任务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检查全组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完成情况,并指导组员完成,收集汇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完成《完成情况记录表》。“班组长责任制”使组员联系起来,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组长,都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员,有自己的职责,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企业现场5S管理制度,营造出一个清爽、明朗、洁净的学习场所,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职业要求。(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电子产品的制作作为学习内容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引领整个学习过程;“头脑风暴”法—小组确定制作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合作能力;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3)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监控,保证目标的达成。每个学习内容在《评价表》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与之对应,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就要完成对应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评价 在成果展示、答辩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其中,安全与考勤纪律实行一票否决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在课外,通过观看学生上交的课外拓展训练成果,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考虑到《评价表》可执行性,最终的评价结果采用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方式进行,以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
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写心得体会,借此了解学生的情况。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效果
几年来,我们对《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开发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行《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和学材。从实践效果看来,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创设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与职业操守,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动手中享受劳动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一体化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某生荣获2011年“广州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维修电工项目比赛第二名。课题组的两位教师参加“2011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在教学设计和说课两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奖,分别是教学设计二等奖和三等奖,说课一等奖和三等奖。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崔仁泉,黄远飞.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易谷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胡峥主.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