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伤急救常用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居创伤的首位,占全身部位创伤的9%-21%,病死率高及伤残率较高[1]。重症颅脑外伤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各种并发症高发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抢救治疗重症颅脑外伤69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3-84岁,以青壮年居多,单纯颅脑外伤27(打击伤27),复合性颅脑外伤37例(车祸37例),坠落伤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瞳孔、血压改变,部分患者有呕吐、肢体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抢救成功63例占91.3%,死亡6例占8.7%。
2急救护理
2.1伤情评估患者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评估患者。检查主要脏器损伤情况,仔细观察生命体征,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时的情况及受伤的原因等,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迅速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粘液、血块、泥土沙石等异物,取下口腔内活动假牙。分泌物多时,用负压吸引器吸痰,吸痰管每次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如有舌后坠,应立刻用舌钳拉出,必要时给予口咽通气管,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昏迷患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术并及时吸痰,预防肺部并发症。避免颈部屈曲和胸部受压。
2.3护理颅内压升高的程度与患者预后有直接相关,控制颅内压是脑外伤治疗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早期采取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措施也为神经外科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1]。无休克者给予头高足低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低血压休克患者,遵医嘱采用胶体液升压,常用20%甘露醇,适当加用呋塞米及地塞米松。躁动不安者加放床档和保护带。
2.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也是进一步急救的基础。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建立2个或以上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药物并对症治疗。如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频繁、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肢体瘫痪、血压上升、脉搏缓慢等变化,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在15min内输完。在输液过程中要勤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和滴速等,观察尿量,了解脱水剂及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2.5病情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颅内高压,会有剧烈头痛或频繁呕吐。还要注意有无进行性意识障碍、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和呼吸变快等特征,如颅内压持续增高,脉搏呼吸变快,可引起脑疝,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做好降低颅内压和抢救准备。若患者出现中枢高热,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及四肢大血管处给予冰袋冷敷,或人工冬眠降温防止代谢增高,保证脑组织的温度适宜。给予心电监护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还应注意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可能性。尿潴留患者,采取按摩膀胱排尿或导尿,导尿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系感染。
2.6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尤其骶尾部受压处和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每2小时按摩一次,做好记录并认真交班,预防压疮发生。
2.7心理护理由于导致重症颅脑外伤的原因多为意外,患者与家属都无思想准备,精神负担重,从而感到恐惧甚至绝望。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鼓励与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战胜疾病。
3体会
急救人员作为第一救护人,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置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病人生存及预后有较大影响[2]。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不断提高急救意识和观察能力,掌握高超的急救技术,才能保证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3]。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重度颅脑损伤48例急救及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1,(10):62-86.
关键词 小学生 救护知识 爱心 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2
生活工作中常会遇到意外情况,如急性心肌梗死、呼吸道异物、车外伤、多种中毒等,各种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等,心脏骤停4分钟内实施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术,则存活率可达40%[1]。而在许多事故现场由于人们不懂这项急救技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机会。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救护不及时,另外则是由于在校学生普遍缺乏急救常识和急救能力所造成的。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省南昌市4所小学在校生480名。在爱心救护培训前后各发放问卷240份,总计480分。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意外伤害如触电、溺水的急救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术,中毒病人的抢救,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逃生等,以及学生对救护知识和安全认识的调查。第一阶段随机选择的240名小学生为对照组,直接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随机选择的240名小学生为观察组,首先对观察组进行爱心救护知识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教育,然后再进行问卷调查。前后两阶段调查问卷内容一致。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第一阶段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98.75%;第二阶段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97.72%。结果采用两大样本均数的U检验。
结 果
两组对爱心救护知识的掌握得分比较:经U检验,差别极显著(P≤0.01)。按α0.01。以观察组对爱心救护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对爱心救护知识的掌握得分比较(X±S)
注:U7.2233,P≤0.01。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校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仍然存在缺失,在多数小学生课堂上,校内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意外伤害如触电、溺水的急救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术,中毒病人的抢救,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逃生等教育至今仍是空白。也很少有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自救和互救方面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根本就不清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受到意外伤害,孩子们看到突然倒地的生命垂危患者也不知道如何救人。通过爱心和救护教育能真正唤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理念,树立起自护自救和用爱心救护他人的观念,锻炼了自护自救及救人的能力。
讨 论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国民的急救培训,并立法规定煤矿、天然气等高危岗位职工必须考核急救技能。在国外,非医务人员构成院前急救队伍的主体。而在我们国内院前急救主要是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的。基于这种现状,对如何提高我国国民的急救技能,国内许多学者对此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总结来看首先加强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是大多数学者的观点[2]。学生掌握了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传播给周围的人,以期达到全民普及,比如气道异物采用Heimlich手法[3],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能够及时采用有效的心肺复苏技术等,那么将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医院外死亡率,并且能够为医院内的进一步急救提供宝贵的时间。根据我省四所学校的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习急救知识的意识在入校后就应该牢固树立。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紧急情况如何求救和自救的培训,急救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心,学到真本领。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现场止血和心肺复苏的内容,反复强调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操作步骤。通过现场模拟实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践能力。并注意对车祸伤、烧烫伤以及各种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等救护措施的详细讲解,我们要抓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她们进行道德、思想、奉献和救护知识教育,为国防建设储备后备力量,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急救培训所需的场地、工作人员和使用的示范假人等工具都价值不菲,但是急救培训本身收费甚低,因此急救培训常面临着难以延续的局面[3]。
而我省目前因为有一定数量的红十字志愿者,我们在南丁格儿奖获得者章金媛主任的带领下和省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建立了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在许多社区和小学校免费进行爱心救护培训,展现我们的风采。志愿者每周六下社区服务,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小学生和社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救护水平才得以提高,同时也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关键词】 血胸;早期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事件的增加,如:交通事故、锐器伤和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外伤性血胸因有活动性出血及胸内压的改变,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有直接影响,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死亡率较高。我院自2005-2011年共收治了37例严重外伤性血胸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年间本院接收严重外伤性血胸病例共计37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2岁。
2 就诊时间
受伤后6小时4例。
3 早期处理
迅速、细致的体格检查,快速、准确的初步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在急诊室及转运检查期间,要密切注意循环及呼吸的监测,如有休克,尽早抗休克治疗,确诊血胸,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促进呼吸及循环的回复,同时可以观察出血情况。
4 致伤原因
交通意外17例,高出坠落12例,锐器穿刺8例。合并:肋骨骨折29例,合并胸骨骨折2例,肺挫伤29例,心脏挫伤7例(其中一例心脏破裂),气胸22例,食管破裂1例,气管断裂1例,休克27例,纵隔气肿4例,创伤性窒息2例,连枷胸1例,头颅外伤11例(脑挫裂伤5例),腹腔脏器损伤(肝、脾、胃或肾破裂11例),其他部位骨折9例。
5 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32例,死亡5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26例,开胸手术15例,胸腹联合手术11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其他部位骨折对症处理。死亡病例中严重心脏挫裂伤(心脏破裂)至心包压塞1例,失血性休克2例,重型颅脑损伤1例,创伤性窒息1例。
6 讨论
严重胸部外伤所致的血胸常常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1]。所以,对于严重胸外伤所致的血胸应积极予以院前急救,伤员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到达急诊室进行诊断及有效的抢救治疗,一旦明确血胸,应常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从而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奠定有效的基础。
笔者认为,对于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气道堵塞及心包压塞后,听诊肺部呼吸音改变,应先行胸穿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选择32-34号为最好,同时注意保持侧孔存在,防止胸管堵塞引起延误诊断。外伤性血胸的治疗首选胸腔闭式引流有较多优点[2]:①了解胸腔出血量及速度;②有利于肺及时复张,改善呼吸状况;③如有合并气胸时,肺复张后,脏、壁层胸膜紧贴,能压迫创面止血并能控制漏气。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外伤性液气胸是可行的。但是,如有下列情况者,应及时开胸探查:④有心脏破裂或心包压塞症状;⑤有进行性胸腔出血;⑥胸腔异物;⑦持续有气体溢出,肺复张效果差,怀疑大气道破裂;⑧凝固性血胸。判断进行性胸腔出血的标准:①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②输血后血压不升或上升后迅速下降;③胸腔引流每小时大于200毫升,连续3小时以上;④胸腔引流血液很快凝固。本组患者开胸手术15例,胸腹联合手术11例,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手术,除1例严重心脏挫伤致心包压塞患者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
严重外伤性血胸在早期诊断治疗中,除胸腔闭式引流外,还应注意:①抗休克治疗:对于急危重血胸患者,常常伴有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如果血压下降,低血压病因不能尽快明确时,应注意检查气道有无异常,呼吸频率有无增快,心率有无增快,四肢末梢血运情况,排除心包压塞后,注意及早抗休克治疗,如畅通气道,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稳定血压,置入两腔静脉导管,输入胶体液或血浆,输注速度可达15分钟以上给予200-300毫升,以上速度被认为是安全的。如血红蛋白低于10g/L,可考虑输血,如血压仍较低,可考虑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应用[3]。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注意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控制晶体液,葡萄糖尽量少给或者不给,以免出现肺水肿。抗休克治疗应尽早,本组病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就诊时间均大于6小时。②注意合并外伤:严重外伤性血胸常常合并其他部位外伤,如: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重度颅脑损伤、脊椎及四肢骨折等,所以在抢救治疗遵循“保命第一”的原则,在诊断—抢救—再诊断—再治疗过程中,不断完善诊断和治疗。首先处理最危急生命的创伤,如有心脏大血管损伤,立即开胸探查;合并腹腔脏器损伤,一经确诊,在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下,行胸穿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继而送手术室对胸腹腔内损伤器官进行处理[4];合并颅脑损伤时,有条件时应行头颅CT及MRI,对颅脑损伤诊断有重要帮助,应积极进行多学科合作,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本组病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死亡一例,手术未予进行。
在上诉治疗的同时,早期呼吸机支持治疗也非常有效。常用方式为:经鼻腔气管插管,呼气末正压通气。使用呼吸机治疗有利于改善通气,促进肺复张。注意病情好转后及时撤除。本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除重度颅脑损伤及心脏破裂2例死亡外,均恢复良好。另外,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休克的治疗,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防止ARDS的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积极的院前急救,迅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及时的胸腔闭式引流,抗休克及呼吸机等有效的治疗,是成功治疗严重外伤性血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牛津急救手册:2002:184-185.
[2] 石美鑫,张延龄,张元芳,张光健.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67.
参加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业务方面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护理知识,熟悉掌握救护车单元,同时具有娴熟地使用抢救器材和各种急救措施的技术,掌握院前常见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应用与观察技术及各种创伤抢救的敷料应用技术。
2救护车单元的完整性是重要保证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补充救护车单元内物资、药品、设备处于应急状态,并纳入交接班内容。
3连接“120”迅速调度是首要环节
“120”电话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120”电话必须24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须用简练和蔼的语言在最短时间内问清伤员的详情地址,伤病员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及时调动相关人员出诊。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交通事故应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医院抢救小组出诊抢救和援助。
4争分夺秒迅速出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电话了解,迅速出车、及时抢救,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出车整个过程应在5min内完成,要争分夺秒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5途中联系患者确保通讯通畅是中间环节
在途中联系患者,清除患者紧张情绪,告之患者我们正以最快速度前往,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有效的自力救助,对哮喘发作的患者指导患者采取端坐位,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比较特殊的患者,应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患者到院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患者。
6准确进行病情判断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是关键环节
当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按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的指导下进行抢救。首先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和症状,同时迅速对其进行全身体检,体检越早越迅速而越仔细越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了解病情。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一般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可安全转送。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改善后及时转运,对于由于设备条件限制要采取边救边送或边求援的方法尽量争取时间。例如一氧化碳中毒者,首先在良好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最好用留置针以防在搬运过程中滑脱;骨折肢体按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对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并注意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对开放性气胸患者要用急救包和厚敷料严密封闭,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用带瓣穿刺针排气;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给氧,心电图检查,给予扩冠镇静止痛,如合并心源性休克者,院前急救时应尽快对患者实施现场溶栓等再灌注疗法,如无条件应尽快将患者送医院,不可在院前作过多停留;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有序的抢救护理措施,不能盲目行事,以保证急救工作的有效性。
7稳定生命体征安全转运患者是重要环节对患者进行了现场初步急救护理后,应快速将患者转至医院,使其能尽早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对减少伤残率至关重要。在将患者抬入救护车时,应保持身体各个部位成一个整体,应使患者头在前,脚在后,以使患者感到舒适为宜。进入救护车后,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静脉通道。掌握液体及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做好相应的护理观察。在院前急救的用药中,护士执行三清一复核的用药原则。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一复核即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复核,切忌出现用药差错。对用药的空瓶应暂时保留,以便在空闲时间进行核对。到达医院后要与接收的医护人员交班,内容包括病情处理及用药等情况。
8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给进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及信息。
【摘要】目的 通过远洋船员急症电话处理分析疾病分布情况,指导船舶药品、设备配备及高级船员对急症的应急处理培训。方法 对215例远洋船员急症救治电话处理分析疾病发生分布情况及处理效果 。结果 远洋船员疾病内科系统发生率48.37%,其中消化道系统疾病有34例,占内科疾病32.69%;外科系统疾病发生率39.54%,其中泌尿系统疾病32例,占外科疾病37.65%;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74例,发生率34.41%。结论 国际航行船舶推荐药品配置需要进行更新;提高高级船员医疗技术培训水平及急症处理能力。
【关键词】远洋船员,急症电话,疾病分析
远洋运输船舶常年航行在国际航线上,船舶开航后,船员突发急症通常由具有救护资质的高级船员初步判断病情后[1],通过无线电与岸上医生取得联系,汇报病情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操作。通过近四年我科接到船舶急症求治电话215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船舶药品配备及船员急症处理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到远洋求治电话215例,医生与求治者直接通话,详细询问病情,通过船上人员简单的体格检查和问诊得知病人大概情况,指导进行基本救治(包括用药)和病情观察。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科疾病分布:远洋船员急症电话各科例数见表1。内科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32例,占总比15.81%,外科疾病中泌尿系统疾病32例,占总比14.88%。
2.7 对215例急症电话分析发现内科系统以消化道系统疾病为多见,其中急性胃肠炎占比例较大。外科系统以泌尿系统疾病为多见,其中以泌尿系结石与外伤发生比例大。船员急症救治电话大多数为常见病,经电话指导处理后大多数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继续于航行中治疗。即避免了盲目拖延病情,危及船员生命又防止了盲目呼叫直升机或者急救船甚至改变航线等,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3 讨论
远洋船舶环境相对封闭,医疗设备、技术、药物等条件受限,距离陆岸遥远,又时常面对巨浪颠簸,在船上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难度较大。
结果分析表明,内科疾病中以消化道系统疾病为多见,说明消化道疾病仍是船员的常见多发病,船上要配备必要的消炎、制酸、止血药,还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合理安排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和酗酒,防治结合。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感冒、发热多发,嘱多喝水,房间内保持通风,症状重者口服感冒药和抗病毒药物,多休息,进食清淡饮食。咳嗽剧烈可口服止咳药,加服抗生素。船上人员做好保护性隔离,可用白醋熏蒸房间。
在14例循环系统疾病中,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占57.14%,在远洋航行中,血压控制不当,加上各种诱因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对有基础疾病的船员,应加强保健工作。岸上休养时配合医生治疗,控制血压;上船工作后要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发现头晕、头痛等不舒服时及时通知同事,采取紧急措施。船务公司应印发相关小册子,达到提醒和警示作用。
泌尿系结石在外科疾病中占比较大。船员在体检发现有泌尿系结石后,应咨询医生意见,及时在岸上做排石治疗,为出海作准备。出海航行时应注意饮食合理,多喝水,特别是炎热天气,出汗较多时,以达到冲洗的作用。船上应配备必要的解痉、止痛药和抗生素,最好能配备止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五官科疾病22例,占10.23%,除了眼部疾患较难处理,其他通过医生指导都能得到控制。大多数五官科疾病都不是突发病,在船员上船前就已存在而没有及时诊治,如牙龈肿痛、流脓等,上船后炎症发作,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船员上船前应及时治疗各种慢性炎症,以免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发生严重后果。
意外事件造成伤害约占17.21%,提示船舶作业要注意安全,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防范严重工伤事故的发生[3]。高级船员培训要加强作业外伤救治的培训,止血、包扎、固定知识要牢固,要训练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例电话咨询消毒隔离措施,多为发现肝炎病人后船舱的消毒措施。群发事件中1例3名船员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另1例为流行性感冒,6名船员发病,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后续工作着重于消毒隔离措施。防疫部门应对高级船员进行培训,对常见消化道隔离、呼吸道隔离知识进行普及,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采取简单、必要的隔离措施,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保护船员安全。
一些慢性病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示船员上船前体验的重要性,负责船员体检单位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细致,确保体检质量,为船员生命安全负责。
远洋船舶开航前应根据国际航行船舶推荐药品表分别准备好各种药品[4]。根据结果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结石高发率,提示解痉止痛药和制酸、止血、等常用药品要备齐备足;心血管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片在急救处理时非常有效,而且价格便宜,可配置,同时要准备适量的抗生素。烫伤药磺胺嘧啶银乳膏、京万红软膏可适当配置。血压计、体温计等为基础设置,静脉输液设置、清创缝合包、局麻药以及各种型号的夹板、三角巾、敷料等急救设施要完善。健之素牌消毒片是医院常用消毒剂,可用于日常生活环境、食具、物品表面、容器浸泡及手的消毒,而且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掌握,建议船舶配备用于日常消毒及传染性疾病发生后的消毒。
高级船员通过救护资质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进行船员急症的紧急处理。但掌握知识有限,而且疾病发生突然,疾病种类繁多,有的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也不能立即判断准确,所以培训应有针对性,以常见病的处理和急救处理为重。要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简单的体格检查,能准确的向通话医生描述病情,便于医生判断;要掌握止血、包扎、固定技术和浅表的简单的伤口处理能力和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能早期处理突况,防止伤害加重,为抢救船员生命创造条件和时间。建议要建立继续教育机制,不断提升急救应急能力,并加强船员出海期间医疗保健工作,保障患病船员得到良好的保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悦华.谈高级船员的医疗培训.交通医学,2000,14(5):448
[2]吴琴.远航船只急症电话处理体会.交通医学,2000,1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