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幽默 智慧 教学
一、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之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应体现教师的机智和俏皮。幽默风趣,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教师运用恰当的幽默,顺其自然,不须刻意追求,简洁自然。如在开学的第一天,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讲了一个小幽默故事,来说明其重要性:一天,一只老母鸡看到一只猫想要吃她和她的小鸡崽,老母鸡灵机一动,“one,one,one,―(汪,汪,汪―――)”。猫听到叫声后,赶忙逃窜。老母鸡回过头,语重心长地说:“还是学好一门外语好啊!”学生兴趣大增。成功运用了幽默这种形式。它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受到教育和启迪。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幽默,就会达到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效果。
2.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进一些幽默,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作用,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幽默是在教师和学生们之间保持一种轻松、友好、开诚布公、相互体谅的气氛的奇妙策略。当笑声来自温暖、同情和爱时,这种幽默就是好的;当一群人一起笑时,这笑声就似乎用一种团体感、集体感温暖了我们共享的空间。有益的幽默使人们更加亲近因为他能放松人们之间的气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种幽默感。充满幽默感的老师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幽默的方式和方法
那么,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幽默呢?
1.贴近学生生活,改编教学例句。用学生熟悉的本班同学和电影、体育明星等举例,使幽默形象化,更贴近学生生活,会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根据潮流,编制幽默笑话。一般来说幽默具有它的实效性,很多幽默话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从有趣变为乏味。创新是幽默力量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善于根据身边的事情编制幽默。学生由于熟悉这些素材,很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
3.我国幽默大师余光中先生说过:“一个真正幽默的心灵,不但会幽默他人,也会幽默自己;不但会嘲笑他人,也会释然自嘲。”一个性格开朗、幽默风趣的教师不但能调侃他人,更应心胸开阔,有勇气笑谈自己,笑谈自己的谬误和生活,使学生感到教师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4.以幽默的形态语言,使幽默更加形象化。讲台即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滑稽的模仿动作,让学生领会到另一种幽默――形象幽默。或许我们在上外教课时总有这个感觉,外教老师在上课时肢体语言特别丰富,时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学生在欣赏幽默时不仅听到了教师的声音,而且看到了教师的面部表情。这些动作、表情和姿态,都能不同程度地传播一定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确切地理解幽默。
5.利用多媒体等,向学生展示幽默故事。有些幽默在运用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幻灯片、漫画、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边听教师的讲解,边欣赏那幽默、夸张的图片。学生得到视觉、听觉双重感受后,记忆效果自然会增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运用丰富多彩,曲调动人的英语歌曲,利用简洁,风趣,省时,随意的简笔画,也可利用小品或表演完成对话,这都能大大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兴趣经久不衰。
6.即兴幽默。任何幽默在其合适的时间、地点方能产生最佳的幽默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内所发生的事情,灵活改变原有设计,即兴发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体验语言,学习语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机智。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设意境;以说促写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愈浓,观察就越仔细,感受亦愈强烈。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
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出示了这些事物,是静止的画面,学生看后没什么反应。这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认为这样的画面符合课文内容吗?如不符合,该怎样具体设计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小石潭,他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设计画面,老师综合后,出示带有动画的小石潭课件,学生激情高涨,尽情地领略小石潭的优美风景。由此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创设意境,增大课堂容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鲜明生动的情感纽带,将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紧紧地连结起来,使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能产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教人的效果。而这种情感纽带并非机械地组合,而是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强烈的共鸣。
如在教学《荷叶 母亲》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这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自然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即:‘我为了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哪些情绪的诱因和需要的源泉而来的。”这就是说,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而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同样需要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只有当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表达的时候,才能写好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静止画面,让学生“看景讲述”或“看景想象”,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师 主导作用 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04-03
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出现这种现象,一是与德育课的学科特点有关:说理性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不是专业技能,发挥课程实效的周期较长,学生认为不如专业课实用;二是与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的特点有关:中职学生往往厌学情绪严重,班级的后进生比例较大,对德育课抱有逆反心理;三是与中职学校办学思想误区有关:重专业课,轻德育课,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往往漫不经心。其实,上述这些都不是关键因素。一堂课有没有活力,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中职德育课堂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师没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德育课教师必须掌控课堂教学全局,通过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结合,主动投入学习,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活起来,建立高效课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前提
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动态、高效、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它既有学生的学习活力,又有教师的教学活力,更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活力的课堂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没有活力,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要么过于偏向教师,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要么过于偏向学生,课堂仿佛一盘散沙。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正确理解何谓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精髓在于“导”,教师的导是对课堂的一种调控,引导教学的方向,传导学习的内容,开导学习的思路,指导学习的方法。正如建构主义所提出的,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学习策略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由此可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在课堂上摆正位置,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激发课堂活力。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德育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基本条件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在座位上却昏昏欲睡,甚至不听课去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不想学”变成“我要学”,是解决德育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塑造充满活力的教师形象,打动学生,激活课堂。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朱熹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我们不妨以这首诗来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职德育课程具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说理性强的特点,很多中职生认为德育课古板教条、形而上,加上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存在逆反心理,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氛围往往严肃有余,活力不足。假如把德育课堂教学看作半亩方塘,怎样才能让它充满活力呢?须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给予补充。它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是教师。只有充满活力的教师才能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如何扮演好源头活水这个角色呢?可以从思想观念、思维、情绪、态度、仪表、仪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入手。一个充满活力的德育课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观念先进、思维活跃开阔、情绪饱满热情、态度和蔼可亲、仪表时尚得体、仪态端庄大方、语言生动幽默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使得德育课里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的教师会用充满个人魅力的表现打动学生,引领学习,激活课堂。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中提及:“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与学生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他所教的课程,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职德育课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内容,本着德育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改变学生认为德育课实用性不强的错误看法,同时也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课堂之外,教师还应该多跟学生接触,关注学生生活,重视学生心理需求,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就可以和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学生一旦在心理上接受了教师,就自然会发生情感的迁移,从“亲其师”向“信其道、乐其道”转化,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学,乐于根据教师的引导主动学习知识,师生共同创建活力高效的课堂。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是激发德育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保证
“气氛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教学气氛亦称课堂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情境的烘托和教学效果是否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积极情绪状态。德育课堂所追求的良好课堂气氛是一种“活跃”之中又保持“静谧”的教学气氛,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处于适宜兴奋状态,积极发言,但在热烈、活跃中却能冷静思考问题,而不是乱哄哄的学生凑热闹的场面。这对德育教师主导课堂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是教师,德育课教师要主导课堂,就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具体实践可以从备课和讲课两个环节入手。
第一个环节是备课。教师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的,教案、教学设计应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只有做好备课工作,教师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课堂活力。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具和备学生。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好课。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该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特点,把握体系结构,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精通教材才能有效地开发课程。教师不仅要开发教材本身,还要开发教材所生成的价值,从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从文化教育扩展到素质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教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心理氛围和活动场所,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提供物质保障。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关注个别差异,力求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应创设符合他们年龄、心理特征和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情境学习形成知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做好备课的工作,才能为创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讲课。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教学的设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还是要通过组织、管理课堂教学来体现。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形成和谐的互动呢?教师要做到倾听、关注和引导。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中职德育课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更容易激起学生讨论,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教师通过倾听发现学生的困惑、创意、闪光点,及时予以解答和肯定;通过倾听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的情况,查缺补漏;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诉说,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发言的同时又能认真地思索。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通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打造热烈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管理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协调、控制好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使它们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有序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做到热烈而不混乱,严肃又不失活泼。教师在管理课堂时不能一味地卡、压,而要因势利导,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有效地激活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四、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是激发德育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德育教师要改变过去德育课堂那种“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调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教师的教学活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师生共同激发德育课堂的教学活力。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设备,包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综合运用语言、教材、幻灯片、录像、视频、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下转第10页)(上接第5页)多种手段。教师可以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引导教学的方向,目标明确,使学生在踊跃发言时不会出现跑题;紧扣教材传导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兴奋的同时保持克制,通过书本知识探求问题的答案,既活跃了气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借助图形图像、动画、声响等多种媒体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开导学习的思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的教学手段必然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帮助教师成为课堂的调控者、主导者。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践中要把握好度,找准教师和学生为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不能独霸讲坛,也不能放任自流,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目的。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创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是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中职德育课要解决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活力的问题,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力和教师的教学活力相生相长,才能激发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中职德育课育人教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孙俊三.教育学[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节公开课。教科书关于《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是以综合探究课的形式呈现,教材图文并茂,材料充实丰富。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生本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生本教育课堂的建设,越来越要求教师能够克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思想贫乏、人文精神退化,叩问心灵缺少的现状,让历史与社会能感性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进驻学生的心灵,进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去认识、评判、思考历史,让历史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提升自我意识,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精神殿堂。
朱老师《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沿着这一思路构建的,从朱老师《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一课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来看,他十分重视对包括教材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的整合,通过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践行教学设计思路,并在“以史导论”这一学习思维的教学过程中追求三维目标的实现,凸显历史与社会课的人文魅力。
一、教材整合:优化教学设计
《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一课分两目:“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工业文明大家谈”。若按常规,单纯地照教材序列实施教学设计,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朱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教材原有的叙述模式和例证资料进行调整和重构,按“衣、食、住、行和娱乐”五个方面组织教学内容,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资料、图片资料的展
示、呈现和解读。通过组织活动,学生经过欣赏、运算、思考、讨论等感受方式,在笑声和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分别感受工业文明在“衣、食、住、行和娱乐”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从中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一结论。
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和重整,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活动质量、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炼学习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价值。
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源泉和动力。在学习中,离学生生活越近的教学内容,学生越感兴趣。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这一道理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用过的、学过的实物资料和图片资料,激发、保持和发展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上,朱老师把“蓑衣”“斗笠”“冲锋衣”和洗衣服用的木制“棒槌”实物一一展示出来时,学生立马就变样了:眼睛睁大了,嘴巴张大了,脸露笑容了,脖子伸长了,背挺直了,手举高了……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向学生说“蓑衣”“冲锋衣”和“棒槌”就不能起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除实物资料展示外,朱老师还用多媒体展示了图片资料,也同样起到了相同的课堂效果。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图片;“打秋千”“下棋”“打马球”等古代游戏娱乐的图片;“迎龙灯”
“道情”“走马灯”“红曲酿酒”等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等。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效果来看,这些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物资料、图片资料的展示、运用,既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活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让我们的学生充满探究表现的欲望,开启学习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能站在历史的环境中去感受历史,体会历史,思考历史。
三、组织活动:有利于思维深入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调动了学生思维,从而获得学习的领悟和体验。那么怎样的活动才是恰当合理的呢?我认为恰当合理的活动一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二要与教材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三个这样的学习活动:
1.让两位学生分别穿上蓑衣、冲锋衣,或试做掘地动作,或做出造型,让全班同学欣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冲锋衣和蓑衣相比的优点和缺点”。这个活动既直观、又有趣味,引起学生开怀大笑的同时,又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学生们在欣赏中很自然能感受出“冲锋衣”的优点(重量轻;防雨性能好;携带方便;漂亮时尚;舒适……)和缺点(不是纯天然材料……)。
2.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件“蓑衣”是从杭州千岛湖的一位大学同学处借来的,如要到千岛湖拿这件“蓑衣”用什么交通工具最合适?接着用多媒体出示如下资料:义乌到千岛湖的距离是135千米。请你算一算,选择以上各种方式出行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A.步行 约5千米/小时
B.骑马 约30千米/小时
C.坐船 约15千米/小时
D.汽车 约70千米/小时
这个活动是一道数学题,对八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问题,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出现,学生们更是很乐意地拿出笔,计算着……这样学生们在计算中又很自然地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很轻松地感受到快
捷、舒适是汽车比步行、骑马的优点。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的图片、不同文明时期的住房图片和古代游戏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工业文明在住、食和娱乐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分组讨论的活动学生并不陌生,分组讨论的问题与前面两个活动的问题类似,学生有经验。所以,学生们借助教师展示的图片,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既能避免在讨论中冷场的尴尬局面和偏离主题的现象出现,又能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地完成讨论的任务,在课堂展示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工业文明在住、食和娱乐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学生通过以上的欣赏、计算、讨论和思考感受,得出“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一结论就水到渠成了,从而解决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朱老师通过这些具体而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历史,生成结论,学习好像在不经意地进行(学生经意的是自己在活动中的乐趣)。这样,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都得到了提升,“言而有据,推论得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意识得到强化。这正如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所说的“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了”,“我们的学生尤如抛秧成长起来的禾苗,如饥似渴地吸收着,
生成着智慧和能力”。
四、价值追求:服务学生发展
教师的水平再高,那是教师的。我们教师工作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多么有学识,多么有理想。教师的水平不仅体现在自身对学科知识、能力及学科的理解,更体现在能够将这些理解设计成学生可以足够自主学习、足够自主发展的权利的
活动,关注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可能生活。这也正是朱老师这节课展示给我们的一个突出亮点。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朱老师的这堂历史与社会课也是高效的,因为他是站在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高度设计历史与社会课堂问题和组织课堂学生活动的,让学生在问题和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和
领悟工业文明。
还有课堂上朱老师与学生眼下的学习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图片和材料的展示对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将产生深远影响。如展示“肯德基的‘变异鸡’”的图片之后,学生先是迷惑为什么会这样,待教师解释原因之后,学生又是惊讶怎么会这样;又如比较完“衣、食、住、行和娱乐”之后,教师展示了义乌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图片,并告诉学生想了解更多“衣、食、住、行和娱乐”方面的实物、技艺,可以选择去图片中的地方,学生马上发出星期六就去的响应;再如展示完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图片后,又提供给学生义
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传人及其照片,告知学生他就是我
们学校教务主任的家属,如果在座的各位学生有想学这门技艺的,可以拜他为师。这些虽然仅仅是几张图片和几句介绍,所用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教师的介绍,在惊讶、笑声、响应声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的震荡,肯定会自觉不自觉地反省自己的生活、学习,在反省中生成生活化、个性化的认知,很有可能内化到实际的思想行动中去,影响了学生后继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一辈子。
整堂课听下来,我没有听到朱老师的一句说教,感觉他很轻松;学生的学习在不经意中进行,享受着活动的乐趣,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显现了。这堂课体现了富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课堂创意,朱老师通过引领学生
去感悟历史、帮助学生去生成历史结论、促进学生去思考今后该怎么做,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公民素养,把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水融。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的不是掌握这节课,而是受益终生。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堂“散发人文魅力与价值”的历史与社会课呢?我认为基于朱老师自身深厚的学养和教养才能巧妙地整合教材,充分引
入多元的教学资料,才能轻松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乐趣,组织恰当合理的活动,把知识、学问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心灵深处形成感应和共鸣,因而成就了历史与社会课的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融合;智慧课堂;创设
1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会对教学诸要素带来影响,使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发生改变,进而促进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而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1.1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
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就要对教学诸要素进行认真研析,包括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在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的背景下,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硬件设备的变化更为显著,教学环境的改变进一步促成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同时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形式、载体等都呈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刘琳,2018)。
1.2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组织者,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能否有效融合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关系密切。为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从政策保障、培训渠道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创造更多机会,重点培养实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同时,教师应根据从事专业的特点和自身需求,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上通过自学及培训得到提升,并能够主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
1.3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样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提升促进二者的融合(胡增宁等,2018)。
1.4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重要载体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近年来,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得以开发,除了少部分优质课程使用率高之外,不少优秀的资源被闲置,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却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的资源,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建设好教学资源平台才能使教学资源的价值体现出来,才能进一步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郑路,2018)。
2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创设
构建智慧课堂因素一般应考虑三大方面,即教学参与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共涉及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四个具体要素,智慧课堂的构建一般也应从这四个要素入手。
2.1基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构建
任课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教学特点、信息化素养水平都影响着智慧课堂的创设。在构建智慧课堂时,一定要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在完整的教学生态系统中妥善处理好教师生态位和其它生态位的关系,使智慧课堂呈现出个性化特点。例如,擅长于管理的教师构建的智慧课堂,其平台中必然应体现出严密的管理特点,从管理中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进行奖罚;而擅长互动的老师,在智慧课堂构建时,就要发挥好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无论课前或课中,均应体现互动特色。
2.2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化的构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是智慧课堂构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构建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实质上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鉴于以上原因,构建智慧课堂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学生学习需求。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规划调查等,综合这些信息,最终形成全面完整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报告。
2.3基于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构建
教学资源是影响智慧课堂构建的另外一项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水平,往往影响着智慧课堂的构建。基于教学资源信息化构建智慧课堂时,应畅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例如智能手机APP学习软件,就能畅通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顺应了现代大学生热衷手机学习模式的现状。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监控指导,方便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管理。
2.4基于教学内容体系化的构建
教学内容是构建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是智慧课堂构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构建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时,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取舍,重点选取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线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
3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实施
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教学环节。
3.1课前环节
课前环节以学习资源推送以及设计课前任务单为核心,重点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推送,把教学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题库等资源有机整合,有序上传,形成系统性的智慧课堂信息资源库,及时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个性化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通过资源平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学习互动,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2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关键要强化师生互动和教学活动智慧化,重点是充分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疑难研讨、预习检查、要点讲授、课内训练、学生展示、小组活动、小结回顾等流程,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精讲多练。课中环节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各自的作用,发挥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3.3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重点是积极利用智慧化教学手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线上线下作业及测验。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及疑难点发起在线讨论,安排学生完成在线作业及小测验,通过问卷等手段调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便能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