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技能培训

电工技能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技能培训

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维修电工 技能培训

针对部分职业学校近年来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职业学校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很多学校采取了“双证融通”的措施,即指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互相融会贯通。学生经过在校的培训,获得一定的技能,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维修电工”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维修电工是一种特殊的工种,应由国家安全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操作考核,合格后可发给国家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证。[2]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同时领取学历毕业证、维修电工技能证书、电工安全操作证书就业上岗。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主要培训学生对典型控制线路原理按工艺要求进行安装接线、通电试验、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维修电工基本控制器件应用方法,以及企业典型电器控制系统的设备制作安装、调试与检修,结合自动化技术实训,达到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操作水平。

要想掌握维修电工技能,需要首先能进行基本控制线路安装,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一)按照控制要求绘制电气控制电路图

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合理,便于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电器元件选用合理、正确,使系统能正常工作;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选择电器元件及清单、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对元器件进行测试

检查元器件的性能,首先看元件外形有无损坏,若没有损坏,测试元件活动部分动作是否灵活,如用螺丝刀按下交流接触器的凸起处,查看常闭触点能否断开、常开触点能否很好地接触。如果有不良情况,要求学生分析原因,并亲自动手维修。

(三)绘制电气控制电路接线图并安装元器件

电气控制电路接线图是为安装低压电器元件、元件之间配线、故障分析及排除而设置的。在电路接线图上,所有低压电器元件都是按照它们的实际位置绘制的。画的走线也是按照实际硬线的走线绘制的。这样不仅能保证快速安装电路、电路安装准确无误,而且对故障分析和排除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1.首先在原理图上进行线号的标注,线号按照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标号。如图1所示: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接线图都可能各不相同。为了避免学生考虑不周到造成布线不合理,教师应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2.根据控制电路原理图画出实际接线图,首先根据画出元器件实际分布图,然后根据所标线号,在分布图上标上线号,其中相同的线号标在实物的同一侧,并且采用就近原则,使相同的线号距离尽可能近些。这样在实际接线时可能节省材料并使接线相对简单一些,然后将相同线号的端子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如图2所示:

(四)电路接线

要求学生按规范接线,以保证接线的可靠性。接线工艺要求如下:

1.按钮上接软线;触点和线圈上接硬线,软硬线通过接线盒换接。

2.按钮的接线柱、触点、线圈每一个端子最多接两条线。

3.同一方向的所有硬线要紧密平行排列;垂直方向的不能交叉。

4.一条硬线应拉成直线,拐弯处折成直角。

5.控制电路不能悬空、主电路可以悬空,所以接线时要先接控制电路,后接主电路。

6.软线不能有毛刺留在外面,以防两线短接造成短路。

7.硬线不能留有部分,以防漏电。

(五)断电测试

接线完毕后,经学生自我检查,在断电情况下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按照电路工作原理,测试控制电路两端是否通电,人为地使电路动作,看万用表的指示是否符合电路工作原理。如果经过学生测试,认为是符合电路工作原理的,再由教师或师傅进行检测。

(六)故障排除

若断电情况下测试电路不符合工作原理,首先要进行故障排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万用表逐一排除。如有短路现象,可以一支表笔接控制电路一端,另一支表笔逐渐往电路内侧移动,逐步缩小故障范围,以便准确找到故障点。

2.直接检查法。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针对出现故障几率高、或是一些特殊故障,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然后使用万用表测试或使用性能良好、规格相同的器件进行替换,看故障是否仍然存在。

(七)通电测试

将电动机和电源线连接到线路板上,通电,观察运行情况是否良好。

(八)故障排除

在完成通电测试后,要在线路上设置故障。可以是元件故障,也可以是线路故障。在设置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设置故障进行排除。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单元电路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学会常见故障分析方法,为比较复杂的控制电路故障排除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完成整个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应急于帮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可能范围和可能原因,并指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例如,在“电动机电气互锁正反装控制”进行通电测试时,发现电动机不运行,教师可以指出:可能是电源故障、热继电器的触点问题、开始按钮的触点问题、接线问题、接触器触点问题,等等。检查方法是断电情况下利用万用表电阻档位测试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逐一排除,最后再通电试车。由于学生自己成功地解决了实习中的问题,因此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习或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设备的维修保养知识,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文明生产、爱护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处理不要遗留问题,以免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影响以后的实习教学。例如,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学中,电器设备较多,极易出现故障,如熔断器接触不良、接触器螺丝脱落、端子排损坏等。出现了这些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日积月累,将造成电器严重损坏。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逐渐被应用到各种生产机械上。维修电工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社会。[4]

参考文献:

[1]贾秀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2]谢红亮.高级维修电工教学思路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3]陈力.关于维修电工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能力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体制;人力资源;培训

前言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人才正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是现代企业五大资源(人力、物资、财力、技术、信息)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一直以来,供电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都比较重视,每年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人员培训。然而从取得的效果看,回报与付出之间却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并不能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而企业却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所以如何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1 当前供电企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

1.1 技能培训意识存在误区

对于很多供电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认为参加培训是负担。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企业行为,把培训当形式,有的即使出去培训了,也是把培训作为外出游山玩水的一个机会,而外请专家到本企业讲课则可听可不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知识的学习只希望到外面去,不善于开展自学活动。员工对自己在素质和技能方面存在“短板”认识不清晰,对公司确定的培训内容不甚认同,加之工作繁忙,员工对公司“硬性规定必须参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未健全,部分员工培训动力不足,强制性培训多,自发和自主学习少,有关培训管理制度仍未达到规范管理的要求。现有的培训管理制度,经实践检验,也存在需要进一步修订、更新、规范、细化等问题,如在培训积分管理上,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培训管理水平还落后于生产管理水平,标准不够科学规范,缺少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因此,部分员工学习热情不高,基本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培训。

1.2 缺乏需求分析

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选择能力不强,难以切中要害。培训之前缺少需求分析,不能很好的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这样往往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发展和组织战略的需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只是根据以往经验照搬照套,没有找到员工之间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缺乏对症下药的培训,效果有限不说,还容易造成“工学矛盾”。

1.3 机制不完善

生产岗位晋升途径缺失,生产岗位晋升通道缺少一个明确的指引,缺少工作标准,生产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安心工作。而且有时具有专业技能职称的员工没有被给予相应合理的薪酬待遇,且发展空间受限,所以有的企业出现操作技能明显下滑,一些一线技能人员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在某些环节过于依赖施工单位、厂家和外委单位,操作技能有明显下滑的趋势。

2 加强技能培训的策略

2.1 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学模式

课堂讲授与现场案例分析相结合,现场实操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逐步改变以理论授课为主的传统培训方式。采用拓展训练、技能操作、案例分析、事故演习、跟班轮训等形式,加强从培训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效果转换。重视网络教学作用,使员工能灵活把握时间自主学习。在班组培训上,给予更多自由开展培训的空间,调动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特殊岗位需加强针对这些特殊岗位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很多营销岗位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所以应有相应的沟通和礼仪方面的培训;出色的班组长对班组员工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对于班员开展自学和互学,培育班组培训文化起到核心作用,所以需加强班组长培训;内训师的师资授课能力(教练技术)、课程研发能力、培训策划能力也是需要加强培训的内容。

2.2 加强“学习型”班组的建设。

“学习型”班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创建学习型班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团队精神;教育培训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二是树立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企业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理念。公司提出的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现代公司的战略,对供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与其企业干部员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既为企业,也为自己。三是在干部员工中树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和终身参加教育培训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得到双向强化。当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要让全体干部员工认识到,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变被动接受新知识为主动自觉掌握新知识,树立终身参加教育培训的理念。

2.3 建立和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在培训上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计划,并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将培训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首先,把培训效果纳入对员工绩效考评的范畴,所设置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包含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其次,把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作为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使员工培训与晋升、职业发展密切关联;再次,把培训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依据员工绩效状况及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确定员工受培训机会的多少及所参与培训档次的高低,使员工为获得培训的机会而积极进取。

3 结语

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学习型”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不重视虚心学习的企业会遭到市场的淘汰,同样,不重视虚心学习的员工会遭到企业的淘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企业员工属于企业内最活跃、最积极、最基本的单元,所以培养“学习型”员工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而言之,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对员工长期的技能培训,而对员工的培训,离不开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文海云.电力企业生产人员培训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经过认真的筹备,春节长假后我县第一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惠及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失业返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县陆续出现失业农民工返乡,截至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含季节性返乡)已达4.0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的8.5%,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已达到2.99万人,占失业农民工返乡总数的74%。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已成为我县当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本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县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各乡镇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实际需要,举办本期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失业返乡农民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

“外出务工把钱赚,不在家里当穷汉”,已成为同志们的共识。但我县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外出务工,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者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劳动者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农民工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的实际举措。

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一、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培训整体资源优势

生产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应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专业管理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共同组织,明确各方责任,发挥其优势作用。人力资源部制定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定生产技能人员队伍建设培训计划及相关的培训激励政策,发挥在师资调配、培训组织管理、教学设施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制定公司高级技能人才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培训教学的激励机制。专业管理部门掌握公司相应专业的发展规划、专业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现状和各基层单位生产技能人员素质现状、全公司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员情况,以及他们在专业管理方面的权威性。基层生产单位发挥在培训实施、培训基础资料建设和培训的针对性等方面的优势。在具体培训工作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配合,根据培训需求,共同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及奖惩措施,编制培训大纲及实施方案,协调确定培训教师,按计划组织进行与生产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必要时在培训结束后,请行业协会进行技能鉴定,颁发鉴定证书。通过各方密切配合,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工作的整体资源优势,以达到培训目的,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对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应该摸准培训需求,以日常工作当中所用到的技能知识为重点来进行要根据公司生产和基建工作需要,考虑新技术设备的应用、新规程规定的实施、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员工岗位素质要求、员工职业发展方向和员工职业技术现状等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确定培训人员的多少,决定采取集中办班还是结合现场工作跟踪培训、导师带徒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集中培训开始时,应通过考试、考核对学员掌握的知识、能力状况进行摸底测试,改变以往只进行结业考试,忽视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的不良状况。

培训内容应密切结合现场工作实际,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主,如带有共性问题的操作、“两票”填写、安措的制定和落实、新设备投运前的验收把关、检修结束后的验收等,辅以必要的设备原理、相近专业知识的了解等。可以结合系统内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典型分析,对照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找出实际工作当中应该注意的危险点和薄弱点,作为事故防范的重点。操作技能培训要以实际运行设备为培训模块,以设备的原理、结构、调试、故障和缺陷处理为知识技能的培训单元,实施模块化训练。学员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可以更多的发现现场带有共性的问题,培训教师要掌握现场工作人员的心理,除了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不能忽视对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系统内不少次事故就是因为擅自扩大工作范围、不规范着装、替别人值班时不了解工作范围及性质等原因所致。

三、丰富培训手段,重视培训能力建设

不能一提到培训就是讲课,老生常谈,既乏味又影响培训效果。培训手段要多样化,要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相适应。首先,建设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的培训设施是培训能力建设的基础。生产技能不是在课堂上练成的,也不可能仅仅靠听几节讲课和观摩演示就能练成,必须要让学员亲手操作,甚至多次演练才能形成。因而必要的培训设施是有效培训的前提。条件允许时可进行一些仿真、模拟培训。培训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我们尚没有条件建设很先进的仿真培训系统,但可以就地取材,如利用老旧设备进行拆装讲解检修、保护校验等,利用模拟线路练习登杆作业、处理导线缺陷、模拟带电作业培训等,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也便于学员掌握和记忆。版权所有

其次,要重视培训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培训基础工作做得再好,培训设施再先进,没有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培训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一是要建立一批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可以考虑在培训资料订阅、课时补助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是要以兼职培训教师为主,形成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培训员队伍。二是要创造条件,组织这部分培训骨干参观学习兄弟公司培训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行交流取经,拓宽我们的培训思路。三是给有专业特长、又能胜任培训教学工作任务的技术人员分解培训任务和指标。他们中的许多人有着多年现场工作的丰富经验,不少人具备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这些都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有些人仍然工作在生产一线,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便在培训时于把技能培训与现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要经常对专(兼)职培训员进行培训和管理,要求他们在培训工作中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和为学员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最后,要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培训开始前,对学员提出要求,让学员带着现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来参加培训,由培训教师进行分类汇总,并在培训中穿插讲解,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交流,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员在讨论中总结学习体会和心得,互相切磋和借鉴,促进学习效果。对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学员,可让其参与培训计划、培训资料的完善和补充,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避免教师“一言堂”、学员走过场的现象,使培训工作真正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重视培训的效果跟踪调查,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人员 培训体系 问题诊断 对策分析

一、问题诊断

随着供电企业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技能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培养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实际技能水平总体偏低。部分基层单位技能人员年龄老化,水平偏低,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缺乏善于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人员,尤其是对从业人员体力有较高要求的岗位,如输、配电专业,年龄偏大的检修人员难以有效开展此类工作。

2.新进员工成才速度较慢,存在一定人才浪费现象。部分单位不能有效激发、引导员工学习技能,部门主管和班组长对新员工的工作安排不尽合理。技术专职不能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作用,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未能发挥其解决难题、传授技术、宣贯标准的作用。

3.各种相关激励机制薄弱,员工参加培训不够积极。大部分供电企业没有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实行了“技能倾斜”的分配政策,对获得技能等级员工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薪酬措施,但并未形成激励体系。

4.培训执行环节尚需完善,培训实际效果不尽理想。培训需求分析不准,缺乏与公司战略的有效衔接,培训内容上没能很好地分清培训与教育的界限。集中培训较多,现场培训、仿真培训太少,且培训开始后就很少有人跟踪、监督。

二、原因分析

为了能够系统分析供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有必要引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培训系统模型图

根据此理论模型对上述问题诊断分析如下:

1.缺乏科学的配套体系支撑。一是职业化体系、岗位序列设置、薪酬、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与培训的衔接不够紧密;二是对各部门、单位培训职责问责不够,对员工没有指明相应的培训义务;三是对于各单位培训工作的评价仍局限于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竞赛成绩、人才当量等方面,缺乏对“出苗率”等人才培养指标的量化考核。

2.培训制度有欠完善和周密。公司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培训标准与制度,但是从精细化、精益化的标准来看,制度还不够完善;从公司层面来看,缺乏重大事件跟进式培训制度和跨专业培训模式等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制度;从基层来看,没有出台促进基层单位培训管理机制与能力建设的相关制度。

3.既存在资源不足又存在资源闲置。从硬件来看,部分实训设施利用率较低,网络大学的课件仍局限于员工自学,未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一些闲置设备没能有效地补充为培训资源,资源配置侧重于公司层面,而基层单位使用资源相对不足;从软件来看,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中的兼职培训师没有多专业相通融,专家对培训支持有限,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等。

4.多环节不力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一是培训需求征集工作比较粗浅,缺乏广泛的发动和深入的调研;二是培训实施过程仍需优化,集中授课较多,现场实训、仿真培训相对较少;三是培训后缺乏有效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和学习层,缺少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根据以上分析,从管理基础、制度建设、资源配备、培训执行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做出相应鱼刺图如图2所示:

图2 培训体系问题分析鱼刺图

三、对策与建议

1.健全责任体系,界定组织功能。第一,在公司范围内建立一个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培训组织和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与各专业部室、教育培训部与基层单位、班组、员工等五个层次。第二,明确培训责任体系。进一步界定清晰归口管理部门和实施部门的职责分工,突出专业职能部室的培训管理职能,明确基层单位的人才培养责任,增加员工绩效考核中与培训相关的内容。

2.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一体化制度。第一,强化对员工个人培训效果的考核。应试点完善部分员工群体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制度,强化对员工个人培训效果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直接应用在岗位、薪酬变动上,激励员工参与培训,提升技能,争创业绩。第二,建立各级岗位的上岗考核机制。按照一定标准设置每级岗位定员,每年开展岗位业绩与能力评价。适当加大薪酬分配的倾斜力度,合理拉开班组各级岗位间的收入差距,增强员工参与培训的原动力。第三,建立后备班组长的培养机制。指导相关单位制定班组长后备人员培养计划,选拔优秀青年骨干,为其制定成才计划,定期从班组管理、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第四,建立班组长竞争上岗常态机制。加强班组长考核力度,对于年度班组长考核不合格或年龄已达班组长年龄上限的人员,不再聘任,从班组长后备人员中通过竞争选拔,补充到班组长岗位,形成技能人才队伍的良性流动。第五,建立相关人员的岗位流动机制。组织考核、考评,对转岗后多年技能水平不能提升,或长期不能胜任岗位的技能人员,根据个人情况,经培训合格后,转到相关缺员岗位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3.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推进培训精细化管理。第一,完善公司层面培训管理制度。建立重大事件跟进式培训制度,保证各项重大工作高效执行。建立跨专业培训交流新模式,在业务相互联系的各专业间建立常态化的业务交流机制。第二,加强基层单位培训管理机制与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培训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岗位模型和相应考核机制;二是搭建基层单位培训业务交流平台,促进各基层单位的交流互通;三是建立多种类型的培训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第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管理。鼓励专家和技术骨干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在培训实施部门工作,鼓励培训实施部门的专职培训师每年定期到生产单位工作,熟悉最新的流程规范。建立专家梯队,制订专家和后备专家年度工作责任书并实施考评,形成专家队伍滚动更新机制。第二,加强培训设施与场地建设和使用。一是提高培训设施利用率,定期公布电力电缆培训设施以及各类网络培训教室的可使用的时间;二是加强培训资源开发,注重实际需求,为广大员工提供良好自学平台;三是完善重点培训项目,有计划地进行精品项目申报,逐步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