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壤板结的防治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蔬菜菜篮子污染
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在栽培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保证“菜蓝子”的安全、健康,解决这些问题也显得尤为迫切。该文从蔬菜生长过程中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地膜等的不当使用,大水漫灌、蔬菜残株的随地丢弃等不规范栽培技术的操作等方面,阐述蔬菜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化肥
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能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但是化肥的不当使用也导致重金属污染、硝酸盐累积、土壤酸化及水体富营养化等乱象。
1.1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污染
从化肥的原材料的开采到产品的形成,总是会给化肥产品带来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的污染,而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锌、铜、钴和铬。例如生产磷肥时,其主要生产原料磷矿石中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并且在磷肥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还会带入镉、铬、汞、砷、铁等其它重金属。另外,采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会产生三氯乙醛,同样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1.2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
化肥中以施用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相对较少,长期施用容易引起土壤营养失去平衡。氮元素的不断累积,导致NO3-过量,被作物充分吸收后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NO2-是强致癌物质,易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各种消化系统癌变,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
1.3土壤酸化和板结加重
随着蔬菜连作问题日益严重,要获得蔬菜高产就需要长期大量的施用化肥,就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大量化肥特别是氮肥的过量施用,在硝化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导致土壤不断酸化。土壤中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中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替换Ca2+、Mg2+等阳离子,使得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
1.4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主要由于大量施用化肥,氮、磷、钾等元素随雨水或者浇水流到江河、湖泊中,造成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2农药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它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尽快减少损失,应用范围广,使用简便,费用低。如果合理的使用农药,既能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少,也能保证作物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经济损失。但是不合理的使用农药,易造成土壤板结、抗药性增强、害虫天敌数量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等危害。
2.1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到大气中,飘动的农药易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通过降雨,又流入水中,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更易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易造成土壤板结。
2.2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倍数,形成恶性循环。
2.3毒害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没有选择的杀伤各种生物,其中包括有益的生物,如各种蜂类、蚯蚓等,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造成害虫数量的增加。
2.4危害人类健康
过量使用农药易造成蔬菜农药残留,残留农药可导致人体消化功能紊乱,超过一定限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肌肉麻木、咳嗽等,甚至会诱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各种癌症,大量进食超标蔬菜,会危害神经中枢,可能导致痉挛,严重可致死。
3地膜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使用地膜起,我国地膜栽培经历了一个从半膜覆盖到全膜覆盖的变化,许多农民作物种植已经无法离开地膜。由于不具备回收的技术,伴随着地膜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残留的地膜也越来越多,使地膜残留成最大污染源。地膜是由高分子的聚乙烯化合物及其树脂制成的,具有不易腐烂,难以分解的性能。这种性能,导致残膜对环境及生产蔬菜都具有极大的副作用。
3.1残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了土壤孔隙的连续性,致使浇水时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难以下渗,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蔬菜的抗旱能力。残膜易造成土壤中水分养分运移不畅,土壤通气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受到阻碍,最终影响土壤正常的肥力水平,在局部地区可能会引起次生盐碱化危害。
3.2残膜对蔬菜的危害
由于残膜的影响,土壤理化性状的破坏必然造成蔬菜根系生长发育困难。例如栽培胡萝卜、萝卜等根类蔬菜时,土壤发生板结、或有地膜残留时,容易造成或萝卜、萝卜等蔬菜肉质根的分叉,从而失去利用价值。
4蔬菜残株
蔬菜采收结束后,大量的蔬菜残株被随意地丢弃到水中或大量堆积到路边,这些蔬菜残株腐烂后产生的渗出液可能随雨水流入水塘,从而导致水塘污染。在堆放和运输蔬菜残株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易引起大气污染,同时蔬菜残株的随意堆放易滋生蚊蝇、传播真菌和细菌,影响环境卫生。生产后期的管理粗放,植株残体中会携带大量病虫,不及时正确地处理,会成为下茬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来源,使病虫害发生加重,对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5防治措施
5.1减少化肥的污染
应当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化肥生产和施用过程的监测管理,提高菜农对化肥危害的认识,调动菜农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对已酸化和盐渍化的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有针对性的施用钙、镁肥和微量元素,采用少量多次原则减少肥料损失。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5.2减少农药污染
摘要:总结了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为苗木猝倒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苗木猝倒病 发生 防治
苗木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为世界性病害。发病率20%-50%,严重时80%幼苗死亡。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是林业育苗的一大灾害。苗木猝倒病可以通过圃地选择、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等措施来预防。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硫酸亚铁、敌克松或木霉菌粉、枯草芽孢杆菌液剂进行防治。
一、症状
一是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出苗前。种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亦称种腐或芽腐。表现为缺苗断垄。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后,苗木密集或湿度大,被病菌侵染,也称首腐或顶腐型。三是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使基部呈水浸状腐烂,苗木快速倒伏,此时苗木幼叶仍为绿色。也称萎倒或颈腐。四是苗木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病菌自根部侵入,使根部皮层变色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称根腐型立枯病。
二、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原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和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等原因造成;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丝核菌、腐霉菌,偶尔也见到链格孢菌。常见的有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孢菌中的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F.oxysporum Schl);腐霉菌中主要有德氏腐霉(Pythium debaryanuml和瓜果腐霉;链格孢菌中主要有细链格孢(Ahernaria tenuis)。
三、发病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生以下的幼苗。尤其是出土1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后也易流行。其中主要诱因有:①前作感病植物,土壤病菌多;②雨天操作,易板结,不利于种子萌发;③圃地粗糙。土壤粘重。苗床不平或太低,圃地积水;④肥料未腐熟,常常混有病菌;⑤播种不及时,过早延长幼苗出土期,过迟遇到高温导致发病;⑥种子质量差、播种量过多,以及管理措施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四、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
用新垦山地育苗。苗木不连作。土中病菌少。苗木发病轻。若无新垦山地,可采用熟土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栎类苗木为好。前作若是茄科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针叶树苗圃。或经消毒后再播种。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地方不要用作苗圃。若在排水较差的圃地育苗应开好排水沟,适当作高床,床面要求平整,避免积水。
2、细致整地
圃地经过犁耙后。要细致平整。整地要在土壤干爽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板结。播种前。在条播沟里垫一层1cm厚的心土或火烧土。播种后。用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种子。为防止心土雨后板结。旱季龟裂,心土不能垫盖太厚,以不超过1.5cm为宜。在播种期多雨的地区。覆土厚度以种子似隐似现为宜。
3、土壤和种子消毒
一是用以五氯硝基苯为主的混合剂。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以丝核菌为主要病原的地区用此种药剂做土壤处理效果好。但它对镰孢菌及腐霉菌无效。所以最好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锌、敌克松等合用。其混合比例一般为五氯硝基苯75%。其他药剂25%。施用量4-6g/m2。先将药量称好然后与细砂土混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在播种行内垫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盖。药土的量以满足上述用途为度。二是用黑矾(也称青矾)。一般浓度为2%~3%,用量为9L/m2;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干土混2%。3%黑矾粉,配成1500~2 250k/hm2药土。三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结合整地,撒生石灰300~375 kg/hm2,对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和促进植物残体的腐烂有一定作用。
4、合理施肥
肥料应以有机农家肥料为主。无机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可能带菌应堆置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5、精选良种,及时播种
成熟度高、品质优良的种子生活力、抵抗力强。适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航病性能强。
6、化学防治
幼苗发病后。来势很快。必须立即用上述药土施于苗木根颈部。如苗床较干。则配成液剂施于苗木根颈部。还可以施1%硫酸亚铁或70%敌克松500倍液。施用之后要随即用清水喷洗苗木。以防颈、叶部分受药害。如发现茎、叶腐烂型立枯病,要立即喷1:1:120~170波尔多液,每隔10~15d喷1次。
关键词:银杏叶片枯黄原因防治
0引言
邳州栽植银杏历史悠久。据考证,从汉代开始种植,盛于唐,发展于明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邳州银杏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1986年邳州市被国家和江苏省批准为“银杏商品生产基地县”以来,全市掀起了银杏基地建设热潮,在种植规模、社会化组织、新品种选育和科研实验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使邳州银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邳州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在鲁南苏北银杏产区,银杏叶片大面积早期失绿枯黄,导致早期落叶,特别是银杏平茬采叶圃,梅雨季节过后,更是落叶严重,失去商品价值,发生“早秋”现象,给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根据近连续三年的调查、观察,将失绿原因、症状识别及防治对策作以总结,以供参考。
1邳州银杏产业背景
据调查,邳州市24个镇中有18个镇种植银杏,重点银杏产区集中在邳州东北部的沂河冲积平原上,形成了以陈楼、官湖、邳城、铁富、港上、邹庄等镇为主的全国着名的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全市现有银杏成片园28万亩,其中银杏综合工程园近15万亩,四旁栽植1000万株,定植银杏总株数达16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6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5000吨。2000年4月,邳州市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同年被确定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2000年以来,邳州市按照现代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管理要求,建成银杏叶用GAP生产基地3多万亩。2005年6月,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中药材(银杏叶)GAP生产基地。科农工贸配套成龙。全市围绕银杏生产,建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9家,13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银杏黄酮250吨,内酯25公斤。其中2个银杏黄酮提取厂具有自营出口权。先后建成千吨银杏恒温库一座,银杏叶烘干厂5家,季节性烘干能力达6000吨,银杏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40多家。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了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成立银杏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建成银杏叶提取物检测中心,这些都标志着邳州市银杏产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邳州市和美国宇源药业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江苏艾博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银杏酮胶囊5000万粒,片剂3000万片,袋泡茶1亿袋,可新增销售收入5600万元。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邳州市银杏科学研究所,专事银杏科学研究和综合开发,并兴建银杏专业批发市场2座。邳州银杏贸易网点如织,产学研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框架基本形成。邳州市2008年银杏产业综合收入达18亿元以上,全行业直接为农民实现收入近9.5亿元。据统计,全市银杏果、叶、苗、盆景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户近4000户,其中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00多户。银杏产业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也成为邳州市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生原因银杏叶片泛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2.1立地条件选择不当
2.1.1土壤过于板结、贫瘠和缺素
所谓“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板结)有机质含量极低(贫瘠)又由于土壤呈强酸性,南方红壤低丘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土壤中的钾、钙等元素缺乏(易被H+代换到溶液中而淋洗掉)因根系生长发育差,苗势或树势弱致植株叶片黄化。
2.1.2低洼积水或土壤持水量过大
最忌水渍,银杏树根系为肉质。若苗圃和造园地处低洼地段(块)或造园地壕沟两端未挖通并与排水沟相连,或直接于低丘岗地上挖穴栽植而又未开挖围沟、中沟,则银杏根系在数月之久的雨季间处积水或土壤持水量过大的环境中,根系因窒息而严重生长不良乃至腐烂,叶片必渐黄化。
无论何种地段(块)圃地或造园地均应开挖围沟和中沟。防治措施是选择有明显落差的田块(地块)育苗;低山、低丘岗地造园应作水平梯田(带)同时。
2.2耕作不当
2.2.1育苗密度过大
适当加大育苗密度有利于幼苗生长,育苗密度过大会形成草害。银杏幼苗稍耐阴。但南方不能照搬北方的育苗密度。南方土壤板结且雨季集中在3~7月,此间“天无三日晴”加之地温、气温较高,杂草滋生速度远远逾越银杏幼苗,若幼苗密度过大,既无法进行中耕除草,又不能施用除草剂,如此,银杏幼苗被挤压于杂草之下,田间通透性极差、闷热,银杏叶片受蒸煮呈纸质状黄化。
2.2.2未采取遮阴或树盘覆盖措施
陡然进入继续3~4个月之久的伏、秋旱季节,南方于7月中旬前后结束雨季。由于气温高,田间持水量和大气湿度极低,而银杏叶片蒸腾作用又极强,易使叶片失水致黄化、叶枯。
2.2.3肥害于降雨前后撒施尿素,由撒施化肥或土壤追施化肥过量造成。前者为图省工。结果尿素颗粒落于叶面或分枝处,又未降雨,因渗透压作用灼伤枝叶而使叶片黄化;后者为使幼苗或幼树加速生长,于土壤中沟施或穴施尿素过量,亦因渗透压作用植株失水而植株死亡或叶片黄化。防治措施一是按技术规程施用追肥;二是于土壤中灌水或对地上局部清水喷雾,一旦肥害已发生,可对地上局部灼伤枝短截。
2.2.4药害
新造园地慎用除草剂,由施用除草剂和使用杀菌、杀虫剂浓度过高引起。防治措施是银杏苗圃地禁用杀灭性除草剂。施用农药应按规定浓度。
2.2.5栽植季节不当
此间地温较低、气温较高,目前南方银杏栽植季节仍为早春至暮春。新植银杏苗很快便萌芽、展叶、抽梢,而根系尚未或刚始萌动,吸收水、养分的功能弱,由此随同着叶片增多、增大、增厚和蒸腾强度加大,根系吸收的水、养分供给缺乏,导致叶片失水黄化。防治措施是改春植为秋末冬初植。此间植苗因地温、气温尚高,植株受伤的根系能得以愈伤并发生一定量新根,翌春根系不只转入正常生长且萌动先于芽体。如此则能保证地上局部对水、养分的需要。
关键词 烤烟青枯病;发病规律;发生原因;防控措施;云南腾冲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37-02
烟草青枯病又称“烟瘟”,是一种由土传性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最显著的症状是枯萎,一旦发病即可造成全株死亡,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是威胁世界烟草生产的一大毁灭性病害[1-2]。腾冲县种植烤烟已有30年的历史,随着种烟年限的推进,烤烟青枯病危害有上升趋势,对生产优质烟叶影响较大。
1 发病规律
青枯病菌在植烟土壤中或附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农事操作如追肥提苗时,烟农习惯在烟苗周围打孔浇肥液、揭膜培土、地下害虫危害容易把烟苗根系造成伤口,青枯病菌从烟根伤口侵入危害。烤烟大田移栽后,烟苗进入团棵至旺长,是腾冲烤烟青枯病发病期,此时期若遇干旱高温,烟苗生长缓慢,抗性差,青枯病发生严重,若遇寡日照多雨,气温偏低,推迟青枯病发生。烤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坏死,叶片一侧凋萎带青色症状,发病初期烟苗一侧1~2片叶凋萎下垂,另一侧生长正常。烤烟青枯病发生与土壤类型、轮作年限有直接关系,旱地和干渴田发病较重,水田发病较轻,发病重的土壤多为砂壤土、粗砂土、土壤带酸性、板结。
2 原因分析
2.1 肥料使用单一,土壤酸化、板结
青枯病发生流行与土壤、气候有直接关系,青枯病菌最适宜的生存土壤属于土质黏性大和砂性过大的土壤,土壤较板结,呈酸性,pH值在6.6以下,高温高湿容易发病,pH值5.5以下发病最重。目前,我国部分植烟土壤存在板结,酸碱度不平衡,部分植物必需矿质元素含量不足,有机质活性低等问题,导致烟草根茎类病害,尤其是烟草青枯病愈发严重[3-4]。根据腾冲县2015夏烟测土配方化验结果显示,腾冲植烟土壤pH值在4.79~6.72之间,土壤呈现微酸性至酸性。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大麦、油菜、苞谷为主,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特别是大量尿素肥料的长期使用,尿素中的铵离子进入土壤后在其硝化作用中释放出氢离子,使土壤逐渐酸化;烤烟生产中,长期大量使用单一化学肥料,植烟土壤复种指数大,水旱轮作年限短,加速土壤pH值酸度化,为青枯病菌提供了栖息场所;现代农业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推广,饲养牲畜逐步减少,农家肥施用数量不足,使不少植烟土壤酸性化、板结。
2.2 不注意烟田卫生,不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主要随植物残体遗落于土壤中越冬,也能在其他寄主体内越冬,带菌的土壤、病残组织和含有病菌的有机肥料等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的传播主要靠灌溉水、雨水、带菌苗、农具、病土及人畜活动等[5]。不少烟农烤烟生产过程中不注意烟田、烟地的卫生管理,无烘烤价值的脚叶打出后不及时清除至烟田外进行集中销毁处理,而是打除后就地丢在烟沟里;封顶打叉时期,打除的烟尖、烟花、烟叉直接丢在烟沟里;喷洒农药的药瓶、药袋随便乱扔;烟叶烤完后,不及时清除烟根、烟树和病株,而是过一段时间用刀砍烟树基部,烟根留在土壤里。这些耕作习惯对种植土壤造成伤害,也为青枯病菌提供了越冬场所,严重影响烤烟可持续发展。
2.3 烟苗根系损伤,为青枯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
烤烟生产过程中农事操作容易损伤烟苗根系,为青枯病菌提供侵入条件。烟苗追肥管理,烟农习惯在烟苗两侧各打一个施肥孔,并且距离烟苗较近,容易损伤烟苗根系;揭膜培土时不但容易损伤烟苗根系,而且把烟沟里的带菌土壤培到墒面上,加快了青枯病菌侵入;土壤内部存在害虫,咬伤烟苗根系。因此,在烟草移栽造成的根伤口或团棵、旺长期根快速生长时,农事操作造成的根伤口有利于青枯病菌的侵入,这些时期应对根部进行药剂保护[2]。
2.4 植烟土壤轮作年限短,青枯病菌不彻底杀灭
植烟土壤分为水田和旱地,间隔年限1~2年,不能彻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特别是旱地间隔年限短,杀灭病菌不明显。旱地烟的轮作间隔年限至少要3年以上,轮作作物最好选用禾本科作物[2]。部分水田要靠降雨才能有水,加上苞谷与稻谷的价格问题,部分水田改为旱地种植;植烟土壤类型多数为砂壤土和粗砂土,保水能力弱,长期处于干渴状态,青枯病菌难于彻底消除。据有关资料报道,烤烟青枯病菌在干燥土壤中存活8~25年不等,在病株残体上存活逾7个月。
3 烤烟青枯病防控技术措施
烤烟青枯病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防控为基础,辅以化学防治,才能有效控制青枯病发生。
3.1 植烟土壤坚持轮作制度
土壤是烟草青枯病的侵染源,也是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特别是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数量,是防治烟草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6]。在烤烟生产中坚持合理轮作,不但消灭土壤中病菌,而且有效调节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不但对烤烟青枯病等有较好的防控效果,而且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品质。
轮作方式很多,水旱轮作2~3年杀灭土壤青枯病菌效果较好,有条件的烟区尽量采取水旱轮作方式;旱地轮作至少要3年以上杀灭青枯病菌效果才明显,并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苞谷、旱谷轮作,不要与苦荞轮作,苦荞容易使土壤酸性化。坚持合理轮作,不仅能充分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肥效,而且有效防控烤烟病、虫、草的危害,实现粮烟双收的效果。
3.2 进行土壤改良
改良土壤酸性化、板结是防控烤烟青枯病的重要措施,植烟土壤施用石灰不但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可以起到土壤消毒杀菌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有施用石灰水、生石灰和碳酸氢铵等对青枯病进行防治的报道。对于轻度酸性土壤撒施石灰粉300 kg/hm2,重度酸性土壤撒施石灰粉600~900 kg/hm2;植烟土壤坚持施用腐熟农家肥,并用石灰粉堆捂发酵;在青枯病未感染烟苗之前,用1%石灰水200倍液浇根,采取3次浇根防控,每次每株烟苗浇根量500 mL左右,第1次在烟苗移栽后15 d左右浇根防控;第2次揭膜培土完成后及时浇根防控;第3次烟株进入旺长期浇根防控,用石灰水浇根,不但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而且可以达到土壤消毒杀菌的目的,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效果比较明显。
3.3 规范农事操作,加强烟田清洁管理
烤烟青枯病菌侵染先决条件是土壤带菌或带菌的水源及农家肥,从根系或烟根伤口侵入,感染到烟株维管束,导致维管束坏死。避免伤害烟苗根系,规范农事操作,是农业防治措施之一。烟苗追肥时不能打孔追肥,只能把肥液顺着烟根浇施;揭膜培土时不能铲烟墒两侧杂草,只能用手拔出,以免损伤烟苗根系,也不能打出脚叶,防止烟根脚造成伤口。在烤烟生产中要注意田间清洁卫生管理,喷药后的农药瓶、农药袋、封顶打叉的烟尖烟叉及采摘烘烤在田间的废叶要清除烟田外集中销毁处理;烟叶采摘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烟根烟树,不能用刀砍烟树,避免烟根腐烂在烟田里,为青枯病菌提供生存场所。
3.4 消灭地下害虫,保护烟苗根系不受伤害
害虫伤害烟苗根系,为青枯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烟苗移栽当天傍晚用2.5%功夫杀虫剂1 500倍液喷雾,栽后5~7 d用2.5%功夫杀虫剂2 000倍液与追肥液一同浇烟根,消灭地下害虫,保护烟苗根系,防止青枯病菌侵入。
3.5 及时揭膜培土,降低烟墒温湿度
根据腾冲县烤烟青枯病发病规律,烟苗进入团棵期前开始发病,这个时期要及时揭出薄膜高培土,降低土温及土壤相对湿度,防止高温高湿,避免青枯病发生严重。
4 参考文献
[1] 卢燕回,钟启德,韦大跃,等.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4):418-422.
[2] 丁希武.生石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6):77-79.
[3] 魏国胜,周恒,朱杰,等.土壤pH值对烟草根茎部病害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40-143.
[4] 周本国,高玉良,徐进才.烟草青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1997(7):30.
大豆根腐病发病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菌源数量及土壤温湿度以及植株抵抗力等条件。要更好地防治大豆根腐病就必须根据这些发病条件进行防治。改变以往单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式,采取农业措施防治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避免连作,科学轮作。由于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以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的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加之大豆连作地块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了大豆根部的正常生理活动,降低了根系生理活力,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因此,大豆连作年限越长,块根腐病发病越重。
目前,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的制度。但是,在当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条件下,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重、迎茬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适宜种大豆的前茬作物有玉米、春小麦、高粱、马铃薯、亚麻等。
2.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科学选地。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较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发病轻,土壤肥沃地较土壤瘠薄地发病轻。
3.根据土壤温湿度调节播期。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温度低于9℃出苗就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播期土壤温度低、发病重。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潮湿地,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4.采用科学的栽培耕作方式。一般垄作栽培的大豆比平作栽培的发病轻,大垄栽培的大豆比小垄栽培的大豆发病轻。其原因是垄作栽培可以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低;平地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使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及侵染根部,发病较重。
5.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大豆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幼苗出土速度,播种过深,加之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使病情加重。
6.采用平衡施肥方法。施肥水平对根腐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黑龙江省普遍重视磷肥,而忽视氮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很少使用农家肥,重迎茬地块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下降,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营养失调,使作物抗病性下降。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技术进行平衡施肥,合理补充氮、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可显著提高大豆对根腐病害的抵抗能力。每667平方米施入1000kg有机肥,可增产大豆10%以上。
7.防治害虫,减少病菌从虫口侵入的机会。一般根部有潜根蝇危害,有利根腐病害发生,虫株率越高发病越重,反之则轻。
8.采用合理的化学除草剂。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应用得好,可以对大豆田灭草起到良好作用,但某些化学除草剂因施用方法和剂量不当,可造成大豆幼苗药害,使幼苗生长受阻,同时也加重了根腐病的发生。
9.选择抗病品种。可选用发病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品种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可选择黑河48、黑河38、华疆4等品种。
10.增加播量。对于重迎茬地块,要确保豆苗株数,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减轻减产幅度;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常大豆增加8%~10%播量,并提高播种质量,增加保苗株数。
11.精细耕作。大豆重迎茬地块,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深松耕法,改善大豆生育环境。另外普通大豆种衣剂拌种后,药效只能维持15~25天,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尤其在地下根部受害以致死亡的情况下中耕培土措施更为重要,以促进地上茎基部侧生新根的形成,能及时补充肥、水,否则造成无侧根使幼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