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两周的实训在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实训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abc公司为实训资料,通过用友软件建立一套系统管理,对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会与不会连自己都评判不了,而这次实训则截然不同。打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目录的上篇就是用友软件的的实训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求实训的内容。总观目录,其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如管理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处理等。凭着这些文字及其解释,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单枪匹马上阵还真是为难,错误百出。首先,是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才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总之,此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内容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8、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关键词:中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和理论”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而这也决定了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且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专业。尤其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覆盖,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成为了当前中专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兼顾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就应当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中心,以岗位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为主要方向。而我院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建设上,按照“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强化专业实用性能力”为主要原则,通过实验教学场地以及实际训练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训练的阵地,同时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力度,通过顶岗和综合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构建,就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需要,明确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主要目的,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能够统一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划分类,形成模块课程,从传统的流程式教学逐渐过渡到混合型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作能力,选取最佳的模块课程,并逐渐推进教学深度,通过如此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成就感更强,同时也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
(三)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特色是吸引生源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动力,为此,中职院校在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结合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院校的培养目的,按照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主线,以产、学、研为基准,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同时,不断对特色方案进行完善。
二、“内外结合、四级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按照企业财务科室环境,为学生提供仿真手工实训室,激发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此外,在室内设置张贴栏,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贴上墙,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岗位角色,还可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联合校外实训单位,获取真实的会计电算化资料,不仅如此,真实资料还同时涉及不同行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业务来往情况。同时邀请校外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真实资料,为学生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处理方法及过程,促使学生逐渐从学生思想转变为职业思想,并逐渐培养其职业思维。
2.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各企业,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实习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即将面对的工作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各行各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社会,最真实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在实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上报,并对实习报告进行严格核实,将实习报告纳入学生档案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进而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最佳的教学。同时实行“双导师”教师模式,分别为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位教师,一位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位为校内专业辅导教师,确保学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均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
(二)“四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四级。(1)基本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会计技能,掌握原始凭证的粘贴、记账和制单等基础技能,所有实训资料均从财务公司获取最真实的资料,通此种方法,确保学生的基础能力符合社会所需。(2)岗位业务实训。在掌握基础能力后,推进岗位业务实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点算操作以及出纳等技能。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以旧带新和滚动实训等方式来完成,并实施“双导师”教师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3)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网上纳税申报以及记账等技能,联合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运用真实的账务来模拟真实操作,结合“轮换岗位和滚动式实训”的方式提高实训技能操作性。(4)企业顶岗实习。将学生安排至各行各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轮换的方式,使每位学生均能够经过2个或3个不同行业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时联合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真实的判断,并要求学生总结实习报告。
2.双轨。在进行四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和手工会计处理技能的双轨模式,促使学生的会计技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素质教育理念下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1.19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并解决一些现实。
[] 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 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
随着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 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24-02
会计电算化是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中非常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一门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将财会类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涉及到的内容不但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作为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成为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会计电算化教学重点理应放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即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使学生熟悉各项会计电算化制度。虽然会计电算化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优点呈现,现代办公都普遍采用电算化模式。但现目前在电算化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令人担忧,已严重影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进。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式仍然比较传统。虽然中国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但在部分学校,教学仍然是依靠“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由于机房安排等原因,理论教学课时占相当大比例,上机时间、实训时间严重不足。或者即使是按照教学大纲安排了足够的时间上机,但是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也不具体。相对来讲,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也不具体这个问题,才是目前电算化教学最大的问题所在。在这方面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倾向。这种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个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违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宗旨。
3.没有分配好课程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大篇幅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与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内容重复。从教育部职成司指定的教材到各省电算化考证教材或者众多中职学校采用的其他教材来看,这个问题还比较普遍,严重挤占电算化模块教学与实践。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软件架构学习和软件操作取向的问题。部分学校对于软件架构比如系统开发、编程、函数、逻辑运算等等内容也有深入学习,这些方面的深度以及广度已经超过了中职电算化教学的要求,反而影响了电算化软件操作为重点取向这个根本。
4.实践不足的问题。许多学校的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现象。体现在实践时间不足、流于形式、与社会需要脱节等方面。而且,会计电算化相对手工会计来讲,本来实训课时就少,课程又只有一门,就更使得实践不足问题突出。
5.仅仅讲授一个电算化软件,没有尊重市场有多个软件并存的现状。中国中职学校80%以上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的,但是,根据研究机构CCID的《2009―2010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显示,在2009年,用友市场占有率却在20%左右。众多学校采用用友软件来作为唯一教学软件的原因,除了用友是销量第一的软件外,也因为用友是现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但是市场现状却是多种财务软件并存的局面。
6.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现有中职师资状况还存在学历层次低、梯次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实践与从业经验等问题。虽然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缺少校外实践工作,且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7.考核方式与社会衡量标准严重脱节。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采用纯粹笔试的方式或者简单机试的方式考核学生,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训实践能力测量。而社会衡量标准则是考核雇员动手实操各功能模版的技能。学校评测严重与社会脱节。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具体建议
电算化教学应面向会计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做如下改革:
1.应重新审视教学培养目标问题。重新审视教学目标问题,就要取消以考取电算化证为纲、以及以教完某本教材为任务的短期行为。教学目标应重新定位为:培养具备会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特别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应是结合实例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各模块功能详述、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各种类型企业电算化特点等,为达到培养具备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最终目标服务。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重实践课程设置。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在电算化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应改革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也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实操电算化软件。现代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必须尊重且遵循这个基本前提。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重视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从知识模块来讲,具体应重视:使学生学会电算化初始化设置、基础财务环境架构、填制凭证、账本生成、报表设置与生成、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资产管理等重要模块的各项操作。在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和岗前实习环节,这是亟须改善的。
3.与会计电算化考证结合有度。如前所述,以考证为纲倾向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这种以电算化考证为纲倾向是否合理呢?我们分析一下财政部的考证大纲,其内容共四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计算机的一般知识,硬件、软件常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
而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电算化技能的现实需求则是:能熟悉初始化设置、基础财务环境架构、总账操作、报表生成、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资产管理等重要模块的各项操作技能。而考证大纲第四章才含这部分内容且不完整。所以,电算化考证大纲并不适合作为教学大纲。而且,考证大纲中有大量计算机基础内容,严重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重复,且挤占了电算化模块教学时间。所以,与会计电算化考证,就需要结合有度。比较好的做法是:参照考证大纲而不是全部照搬,取消其中计算机基础众多章节,强化核算软件操作内容。另外,对其自愿考证的同学另行辅导作为补充。
4.加强师资建设,培养高素质电算化教师队伍。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操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为此,建议如下:(1)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培训或专业进修。(2)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3)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把企业里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4)在职称评定标准中,修改现行的科研型唯一职称评定标准,认同实践能力型职称评定标准。
5.课程内容设置应重新分配好计算机内容与电算化内容。笔者建议:一是要删,即删除众多与计算机基础课程严重重复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的一般知识、硬件、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章节;二是要增,即增加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内容,比如数据库安装、服务器配置、财务软件安装调试维护等必备知识,而且增加的知识点,只需要简单讲解,并不需要像计算机专业那样深入讲解,但是,这些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内容,却是会计电算化人员必须掌握的。试想:连一个软件都没有安装成功且设置好,怎么运行呢,更谈何实操呢?
6.改进实训,建立三种实训模式。除了前述的应加重实践课时设置外,对于现目前单一的按教学模块实训模式,也应该改革,应建立三种实训模式。一是按教学内容模块顺序实训,这适合于教学初期,这也是现目前普遍采用的模式,但仅有这种实训是不够的,还应补充以下模式:二是岗位实训模式,即设计多个实验角色,如系统管理员、主管、会计、出纳、制单等,并采用分项目组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换岗位实训,这种实训模式比较能反映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能做到教学与学生就业相融合。三是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一体化模式,即采用基础会计最好是财务会计课程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另外,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这就造成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所以为了完成电算化实训课程,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
7.改进考核评测方式。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应试式的,这种方式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所以应改革。建议如下:一是分模块阶段考核,即分模块按模块完成进度程度评分;二是综合考核,即按照完成综合实训进度的程度评分。这种改革,有利于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会计电算化已是现目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模式,培养具有电算化实操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真实需要的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