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护理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37-01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系统化服务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临床中。根据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启发[1],借鉴国外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出新生儿黄疸全程管理流程,探索一套比较完善的新生儿黄疸筛查、监测、干预和治疗临床管理路径,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医院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档案的孕妇722l例,共出生活产新生儿7199例,其中男3699例,女3500例。
1.2方法:以新生儿科为管理平台,产科、输血科、检验科多科合作,制定全程监测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参与全程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流程实施监测干预,并及时将信息反馈至新生儿科,不断修正完善新生儿黄疸全程监测干预管理流程。
2结果
全程式管理为规范医疗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程。管理以患者为中心设计出的工作流程,探索了新生儿黄疸筛查、监测、干预和治疗临床管理路径,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整合和强调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突出了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2]。医护人员在全程监测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责,有效避免了重复性检查,实现了资源共享,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实效性。如产科主要负责孕期教育、产前检查和高危孕妇的干预治疗以及产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高胆新生儿相关资料的及时转送;输血科负责产前相关抗体检测和新生儿出生后溶血检查;儿童保健科负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这些对及早发现诱发高胆的病理因素,为临床在短时间内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证据。全程管理模式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简化了科室之间的工作程序,杜绝了科室之间推诿现象,保证了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实施新生儿黄疸全程管理以来,72h新生儿高胆诊断率明显提高。无一例胆红素脑病发生。平均住院口由以前的5.8d缩短至3.4d,减少厂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程式管理为医院提出了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传统的医学学科分类切断了内在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临床治疗研究单一,不易有所突破和进一步产生合力[3]。全程管理新生儿黄疸的丁作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医院服务方式及管理方法,打破了科室之问的框架,整合了检查、检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种处置措施。使个体的医学资料信息更加科学,完整。参与全程管理的各类人员按照流程进行各项活动及评价结果的同时,及时反馈临床实践信息,有利于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多科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医疗团队合作和组织沟通,推动了学科的优化组合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科的整体效能水平,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钊.美国护理实施系统的最新模式-全程护理管理[J].巾国医院管理,2000,20(5):15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护理责任,全面落实和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护理人员的思维和医疗行为,无处不为患者的利益,将患者的所有活动摆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过程应该简化,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低耗,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让患者的身体舒适,用帮助来平衡患者的心理,获得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以高品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内涵。当新生儿黄疸时,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可增强疗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优质护理
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儿严重的中毒性脑病如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等影响尤为严重[1]。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黄疸是在儿科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原因为胆红素产生太多,肝功能异常,胆汁引流障碍,胆红素代谢紊乱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大脑中的高胆红素浓度引起胆红素脑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3],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代丹丹[4]研究认为,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康复时间短,能够有效控制治疗后遗症。
1新生儿黄疸症状特点
1.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复现等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过重出现手足心发黄,新生儿精神差、拒奶、体温升高、尿液深黄色,大便呈灰白色,更为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等现象。
1.3道梗阻可出现黄疸,肝脏疾病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到医院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特别是核黄疸发生时,会损坏神经系统,也称为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时治疗生存下来也会有智力低下,如视听障碍、手足抽搐等后遗症。
1.4黄疸期密切观察、及早采取干预手段是治疗的最好办法,临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中药“茵栀黄”在配合照射蓝光治疗,定期使用黄疸测试仪监测黄疸的情况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儿体内合成的胆红素超过成年人的2倍,这时其肝、肾脏器还未发育充足、排泄和胆红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黄疸发生的风险[5]。黄疸发生高风险因素还包括新生儿合并酸中毒、缺氧、脱水、饥饿及胎便延迟排[6]。严重的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7]。
2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喂养次数、改善外部环境、密切观察病情、新生儿抚触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关教育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其宣教相关的知识并解答问题,同时对蓝光临床照射治疗原理与治疗成效简单介绍,使之明白蓝光照射治疗流程与治疗过程当中需注意的事项[8]。
2.1.1护理人员要以一对一的形式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包括患儿皮肤、臀部的护理和应急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母乳和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关于黄疸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家属对黄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肤护理。黄疸患儿受黄疸湿热相加的影响,会产生剧烈的皮肤瘙痒感。指导产妇时刻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净清洁,防止新生儿不自主的将皮肤抓破。
2.1.3指导患儿家属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以保证患儿肠道内部能够创建正常的菌群,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作用。帮助产妇正确掌握新生儿的进食规律,指导产妇在新生儿感觉饥饿啼哭之前进行哺乳,使新生儿自行建立内循环肠道菌群系统。掌握新生儿的排便规律,母乳喂养多为3~4次/d[10]。
2.1.4脐部护理。指导产妇每天坚持使用低浓度的碘伏或安尔碘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消毒。
2.1.5喂药护理。指导产妇在为新生儿喂药时,保持新生儿的头部略高于身体,向左侧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儿出现反流现象,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
2.1.6指导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的发病时间、病程进展、大便颜色,观察有无出现发热、皮肤感染、脐带感染等其他症状[11]。
2.1.7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2.1.8护理过程中要适当增强患儿的体质,每天都坚持游泳和抚触,并利用蓝光照射15min。
2.1.9及时记录患儿的信息资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踪随访工作。在社区的产后访视中,很多新生儿健康问题都是因为护理和喂养不当造成的,所以社区医生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2.2外环境的准备护理人员对病房卫生应密切关注,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的温度应在25℃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照射治疗温箱的温度在31℃左右,温箱要有软棉布覆盖,并将新生患儿头部放置于温箱的一侧,目的是防止在婴儿活动的过程中受伤.在将患儿放入温箱中治疗前,要修剪患儿的指甲并给患儿带小型手套,防止患儿抓伤自己的皮肤。
2.2.1加强患儿的补水护理。在促进排尿降低胆红素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如果小便次数小于6次每日,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补液等治疗措施。
2.2.2合理喂养。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可加速粪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除严重的母乳性黄疸外,应按照患儿需要尽早给予母乳喂养,一般每4小时1次。当患儿黄疸严重躯干和四肢出现时,需采用人工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为避免因喂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配置奶粉时需严格按照规定,否则会对患儿机体营养状态造成影响。喂养次数的增加:每隔4小时对患儿进行一次喂奶,喂奶时需注意应选取右侧卧位,此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颈部位,对空气有封闭作用,能够避免其进入婴儿胃中,当喂奶结束时,选择正确舒适的侧卧放置患儿,防止发生患儿溢奶窒息的情况。发现患儿有呕吐现象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检查,并进行清理,维持温箱内的环境卫生。
2.2.3抚触按摩。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治疗。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有助于胃肠活动,可刺激患儿胎粪排出;也可以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儿使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在确定水质清洁、水温在37℃的温水中进行游泳练习。游泳练习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蠕动使食欲增强。在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温箱中,可轻轻抚摸患儿的头部,此方法可使婴儿很快自然入睡,给予患儿安全感[13]。当患儿平静下来,需对患儿采取正确的放置于箱内,在患儿背部与腹部进行环形抚摩,可对皮肤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兴奋脊髓神经,使中枢的兴奋性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14],同时还能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进婴儿食欲,使其摄奶量增加,使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增长加速,促进尿胆原的生成,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在给患儿抚摸的同时,播放婴儿催眠曲,如此能够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2.2.4院外护理。交代家属患儿应多休息,运动适量,避免疲劳过度。加强家长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出院治疗依从性。做到饮食合理,按医生规定复诊。优质的护理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是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儿科护理。蓝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部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发现照射灯管与患儿的距离、患儿体温和辐射区域大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重点加强对疾病的细节治疗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为了减轻黄疸症状应避免脱水的发生,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记录小便次数尿量,充分评估患儿体液量。患儿的饮食干预,加速胆红素在胃肠道内的排泄,使黄疸症状减轻。通过抚触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加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出,使胆红素在胃肠道的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黄疸指数[15]。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加强患儿的抚触护理,让患儿有亲切和信任感。采用个性化的指导,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了基础护理,提高家庭满意度,与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患儿退黄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避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优质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雨燕.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3):90.
[4]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5]杨红炬.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艳.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9]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44-145.
[11]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5-96.
[12]杨燕.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2):3420-3422.
[14]王玉红.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8.
[15]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3.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34. 94%。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我所在实习医院出生的部分新生儿黄疸病例,共9例。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病理性黄疸3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5例,中度3例,重度1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9例患儿中,足月儿6例,早产儿3 例;女婴4例,男婴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结果
(1)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护理疗效判定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早产儿>256umol/L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17.1umol/L);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17.1umol/L);无效: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9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黄疸;干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80-0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院内护理服务已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活动已经逐步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影响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1]。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中,有70%左右发生于出生后7 d内[2-3],因此,保证新生儿健康十分重要。新生儿黄疸是产后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为了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分娩后产妇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在逐渐缩短[4],致使大多新生儿黄疸均在家中发生,只能借助产后访视跟踪新生儿黄疸的情况,而随着对产后访视工作的逐渐开展和重视,产后访视率也逐渐提高[5]。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产妇产褥期康复,确保新生儿健康意义重大[6]。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分别在产妇分娩后7、14 d进行上门身体检查、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服务,30 d新生儿和产妇回院随访检查,笔者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予以及早处理。由此可见,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能有效地干预新生儿黄疸的进展,保证新生儿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10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历资料,将经过产后7、14 d访视,30 d回院随访检查等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经过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的5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体重2.5~4.5 kg,平均3.50 kg,孕周38~42周;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体重2.3~4.6 kg,平均3.45 kg,孕周38~42周,所有患儿的Apgar评分为8~10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产后7、14 d进行上门家庭访视,访视时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7]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属,让家属了解黄疸的初步判断。医护人员经皮测量黄疸指数,观察分析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询问家属新生儿喂养情况,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黄疸的加重和消退情况。询问产妇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8],判断生产过程有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等。若黄疸指数超过12 mg/dl或未达此标准值,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差者应转诊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黄疸指数低于12 mg/dl者,教会家属怎样进行阳光照射、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如何观察判断黄疸消退或加重的情况。
1.2.1 游泳护理 在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服务中,可指导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选择吃奶后1 h在特定的游泳圈和游泳池中游泳,水温38℃,分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份,游泳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伸展活动四肢,游泳10~15 min/次,1次/d[9]。游泳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脐带未脱落者游泳前脐部贴好防水贴,游泳后做好脐部消毒处理以防脐部感染。
1.2.2 抚触护理 抚触一般在沐浴或游泳后进行,护理人员双手取少量婴儿润肤霜涂抹双手掌,对新生儿做全身皮肤轻柔抚触,抚触后喂食新生儿少量温开水。
1.2.3 阳光照射法 选取挡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把衣服脱下露出皮肤直接阳光照射,做好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可以先露一个部位照射完毕包裹好再照另一个部位,照射时把新生儿眼睛用小毛巾遮盖避免阳光刺激损伤眼睛。一次照射1~2个部位,每个部位照射20~30 min,轮流照射,2次/d,早上7~9点或下午5~6点的阳光最佳,不要在阳光猛烈的中午照射,以免晒伤皮肤。照射完毕,如果新生儿出汗比较多应给予更换衣服防止受凉,再给予喂食少量温开水。
1.2.4 药物治疗 黄疸指数相对高且没有超过12 mg/dl,一般情况相对好的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各项护理及阳光照射治疗,按家庭医生医嘱给予退黄药物口服。
1.2.5 健康教育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向家属告知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治疗和护理,解除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全心全意照顾护理新生儿。指导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让家属掌握各种护理的注意事项,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后的正常反应。如果判断是母乳性黄疸应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及粪便的性状、颜色、次数。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是产后7~10 d,高峰期过后黄疸渐渐消退,如果新生儿出现拒奶,黄疸不消退或加重,或者黄疸消退后再出现应回院检查。
1.2.6产后 14 d访视时目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消退程度,询问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果新生儿皮肤红润,无黄染,一般情况好,表明黄疸已消退,皮肤微黄或深黄经皮测胆红素,黄疸指数高者应回院检查治疗。30 d一般是新生儿回院常规体检,黄疸未消退应经皮测胆红素,超过正常值应按医嘱做相应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住院5 d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肝功能无异常;显效:住院7 d黄疸未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未恢复到正常值但较入院时降低,肝功能无异常;无效:按医嘱治疗7 d后黄疸消退不佳,血清胆红素下降慢,肝功能反复异常,或转归核黄疸遗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 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10]。产妇分娩后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住院期间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可及时发现,出院后由于家属医学知识缺乏,肉眼观察判断的错误性而延误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或发展为核黄疸,由此可见,产后访视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大多是母乳性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大多属于迟发性黄疸,多在出生后7 d左右出现,黄疸持续3周以上[11]。一般产妇顺产3~4 d出院,剖宫产6~7 d出院,有很多新生儿在住院的这段时间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出院后渐渐加重发展成病理性黄疸,社区产后家访是产后7 d和14 d,这时上门家访能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30 d回院随访检查可发现复发性黄疸及黄疸延迟消退要治疗的新生儿,在访视的过程中,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解释病理性黄疸的严重性,让家属认识病理性黄疸的危害性,加强家属重视,可及早就诊治疗,避免引起核黄疸遗留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教会家属做好游泳护理、抚触护理、阳光照射法,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放下心理负担,解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全心全意照顾新生儿,让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黄疸早日消退。家访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其他异常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处理,降低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保证母婴安全[12]。西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加、肝功能低下、肠肝循环的特殊这3个主要的特点导致的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所致[13]。游泳时的导热性比空气大,人在水中活动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动增强,粪便排泄增快,有利于黄疸消退[8]。抚触是一项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增进食欲、排便量,加速胆红素的排出[14]。病理性黄疸危害很大,如延误诊治会引起严重后果[15],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护理服务可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核黄疸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减轻由患儿核黄疸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和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淑杰,肖祺.产妇产褥期的整体护理140 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2-123.
[2] 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1-1982.
[3] 白雪林,陆敏.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0):3498-3501.
[4] 张宝芸,郭秀静,王玉琼.医院开展产后家庭护理访视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7-58.
[5] 黎月仪.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临床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91.
[6] 龚满英,龚丽芬.社区护士开展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干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92-93.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8] 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9] 陈丽芳.游泳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9):2418-2419.
[10] 金兰,孙小娅.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1,32(8):1343-1345.
[11] 李翠萍,李桂英.产后访视的最佳时间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2,8(1):87-88.
[12] 曾果花.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36-37.
[13]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14] 农志飞,吴要伟,潘利忠,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0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