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试剂和器材 金胺O荧光染色液和萋-尼染色液均按《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配制;使用德国蔡司CX-21发光二极管全冷光源荧光显微镜及奥林巴斯CH30生物显微镜。

1.2检测标本 痰标本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全部为初诊患者。本实验共收集432例患者的痰标本1296份。每位患者收集3份深咯痰标本,分别为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标本量为3~5 ml,每份痰标本涂抹2张玻片,分别进行萋-尼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

1.3涂片 用竹签挑取痰标本的脓样、血样或干酪样部分约0.05~0.1 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宽1.0 cm,长2.0 cm的椭圆形痰膜,厚薄适中,室温下自然干燥。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1]进行初染、脱色、复染。

1.4镜检及结果判定 萋-尼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10倍目镜、100倍油镜观察。在淡蓝色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金胺O荧光染色用发光二极管显微镜,10倍目镜、40倍物镜观察痰涂片,在暗视野背景下,结核分枝杆菌呈现橘黄色荧光,呈杆状或短棒状。萋-尼染色镜检结果报告标准为: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3+):1~9条/视野;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每视野。金胺O荧光染色镜检结果报告标准为:金胺O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阴性:0条/50视野;金胺O荧光染色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9条/50视野;金胺O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1+):10~99条/50视野;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2+):1~9条/视野;金胺O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3+):10~99条/视野;金胺O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4+):≥100条/每视野。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金胺O荧光染色组432例可疑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中检出138例阳性,阳性率为31.9%;萋-尼组检出80例阳性,阳性率为18.5%;χ2=7.21,P

3 讨论

金胺O荧光染色方法染色镜检时抗酸杆菌在暗视野背景下发出橘黄色荧光,黑色背景与抗酸杆菌对比鲜明,非常明显容易发现,金胺O荧光染色染色读片放大倍数为400倍(40倍物镜,10倍目镜),所观察的视野面积大,故它的灵敏度比萋-尼染色方法普通显微镜镜检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阳性率为31.9%,萋-尼组为18.5%,χ2=7.21,P

参考文献:

[1]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13-29.

[2]尚美.刘冠,赵立平,等.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实验室诊断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5):275-278.

[3]陈燕梅,钱明,江勇,等.荧光染色发光二极管显微镜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585-587.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39-01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1]。 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1 原理与意义

中性粒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将α-磷酸萘酚水解,产生的α-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沉淀,定位于胞质中。具体操作方法参见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批号为507007)的说明书,最后计算出阳性率和积分值。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增高,从而出现阳性率和积分值增高,单纯病毒性感染时NAP活性一般无变化,据此可大致鉴别出感染类型。NBT试剂自己配制,具体实验方法参见郑州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NBT阳性细胞超过10%,该标本就是NBT试验阳性;病毒性感染时,该试验阴性。

2 结果

细菌性感染时NAP活性增高,NBT试验阳性。我们为了比较这两种方法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性,随机选择100名已被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并且没有血液病的发热病人,同时进行NAP染色及NBT试验。结果如下:100名病人中NAP活性增高的有98人,NBT试验阳性的有96人。经χ2检验,NAP活性增高率与NBT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72,P>0.05)。

对于感染性发热病人,NAP活性不增高的一般不是细菌感染,NBT实验阴性的一般不是细菌感染。我们为了比较这两种方法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随机选择100名被确诊为单纯病毒感染并且没有血液病的发热病人,同时进行NAP染色及NBT试验,结果如下:100名病人NAP活性增高的有13人,活性正常的有87人;NBT试验阳性的有4人,阴性的有96人。经χ2检验,NAP活性正常率与NBT阴性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4.11,P

3 讨论

由以上资料可看出,在鉴别发热是否为细菌感染时,NAP染色与NBT试验相比灵敏性相似,特异性稍差。NAP的活性还受某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特异性稍差的原因[2]。NAP染色虽有以上缺陷,但是它有市售的试剂盒,质量有保证,操作不太复杂,不需特殊设备,所以对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要利用好NAP染色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发热病人是否有影响NAP活性的血液病。第二,不同年龄段NAP活性不同,要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

[参考文献]

[1]付立础.NBT试验在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22):36-37.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第3篇

1.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四川南充 637000;

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摘要] 目的 比较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菌龄条件下鞭毛的染色效果,探索细菌鞭毛染色形态鉴定理想的培育基和培育时间。 方法 ①将普通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在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3种不同培养基内,37℃培养18 h后,染色镜检,选择取出染色效果最好的理想培养基;②将普通变形杆菌接种到理想培养基上分别培育8、12、18、24 h不同时间后,染色镜检,选择出细菌鞭毛染色效果最好的培育时间。 结果 ①血琼脂中培养的细菌鞭毛结构清晰、形态完整、背景干净,镜检效果最好;②12~18 h菌龄的细菌菌体中等大小,鞭毛清晰完整,镜检效果好。 结论 血琼脂是鞭毛染色教学和形态鉴定理想的培养基;12~18 h是细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中的最佳生长时间。

[关键词] 鞭毛染色;培养基和培养时间;镀银染色;普通变形杆菌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035-03

The study of culture conditions in bacterial flagella staining

WANG Yan1 ZENG Yu2

1.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Pathogenic Subject, North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acterial flagella staining effect in different medium and different age conditions, and to explore the best medium and incubation time for bacterial flagella staining teaching and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①The Proteus vulgaris were inoculated in broth medium, agar medium, and blood agar medium 3 different media, cultured for 18 hours based on 37℃, then stained and checked with the microscopic, and the best medium was chosen. ②The Proteus vulgaris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ideal medium culture for 8, 12, 18, 24 h respectively, then stained and checked with microscopic, and the best time of cultivation in flagella staining effect was selected. Results ①The bacterial growth on blood agar had good results, with complete structure, clear morphological and clean background. ②12-18 hours age had the best effect with clear and complete flagella. Conclusion The blood agar is the best medium for bacterial flagella staining teaching and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eanwhile, the best time of bacteria in culture is 12-18 hours.

[Key words] Flagella staining; Media and incubation time; Silver staining; Proteus vulgaris

细菌鞭毛是指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的呈波浪弯曲的细长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鞭毛在不同细菌中的着生位置和数量是不一样的,是细菌种类鉴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4]。细菌的鞭毛非常纤细,长5~20 μm,直径仅10~20 nm,小于光学显微镜的0.2 μm的分辨率,因此,鞭毛需经过增粗直径后再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5]。鞭毛的染色效果与细菌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类型密切相关,如刘少有等[6]发现嗜肺军团菌在BCYE培养基上生长的鞭毛较NYE培养基中数量多、生长好;谢文熙[7]研究结果表明,8~12 h为细菌鞭毛染色的最佳观察时间。

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周鞭毛菌,易于观察,是细菌鞭毛教学和实验的理想菌种之一。鞭毛染色步骤繁琐且结果不稳定,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细菌鞭毛的染色效果影响很大,如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是细菌鞭毛形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8-11]。同时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成功率偏低,使得鞭毛染色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往往较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以普通变形杆菌为菌种,通过常规染色方法(镀银染色法)来比较普通变形杆菌在不同培养基(基础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和不同培育时间(8、12、18、24 h)下的鞭毛染色效果,探讨适宜普通变形杆菌鞭毛培育的最佳条件(培养基和培育时间),以提高鞭毛染色的成功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为普通变形杆菌,保存于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所用的试剂: 肉浸膏、蛋白胨、琼脂粉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NaCl、FeCl3购于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硝酸银购于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兔血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动物中心;培养箱购于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为SHP-250)。

1.2 培养基[12]

1.2.1 基础肉汤培养基 于1000 mL蒸馏水中加入固体物质,包括3.0 g肉浸膏,10.0 g蛋白胨,5.0 g NaCl,1000 ml蒸馏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7.6,煮沸3~5 min,用滤纸过滤;分装于适当试管内,121℃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后,置阴暗处贮存备用。

1.2.2 基础琼脂培养基 于基础肉汤培养基中加入15%的琼脂粉,121℃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后倒入平板上冷却待用。

1.2.3 血琼脂培养基 将已灭菌的普通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其冷却至50℃左右,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脱纤维兔血5%~10%,轻摇匀(勿使有气泡)后倒入平板上冷却待用。

1.3 菌种

从菌种库取出普通变形杆菌,采用点接法将细菌接种于基础培养基平板上,放入37℃恒温培养箱里连续培养18~24 h,后再转接于另一新鲜平板培养基中继续培育,如此重复培育3代(次)后备用。

1.4 染液制作

媒染剂A[13]:3.0 g FeCl3·6H2O,溶于0.01 mol/L的HCl溶液100 mL中,室温存放,长期稳定。

媒染剂B[13]:单宁酸15.0 g溶解于100 mL蒸馏水中,加入37%甲醛1.0 mL。室温存放,长期稳定。

银染液C[14]:AgNO3 5.0 g溶于100 mL蒸馏水,取出10.0 mL备用,向余下的90 mL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加浓氨水,边加边摇动,直至形成沉淀完全溶解重新形成澄清液为止,再将备用的AgNO3溶液缓慢回滴,直至形成稳定薄雾状溶液。

1.5 载玻片处理

将新载玻片放入洗衣粉水清洁液中煮沸10 min,取出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洁液浸泡煮沸10 min,自来水冲洗干净。使用前放入95%酒精浸泡24 h,用时取出用纱布擦干。

1.6 染色方法

1.6.1 细菌培养 ①将传代后的普通变形杆菌分别以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接种于肉汤管,点接法接种于基础琼脂平板和点接法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内,37℃恒温培养18 h,经染色镜检后,选取染色效果最好的培养基。②将传代的普通变形杆菌接种于染色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上(随机接种3份),分别在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8、12、18、24 h后染色镜检,确定染色效果最好的培育时间。

1.6.2 制片 于处理过的载玻片一端滴加2~3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法取菌落边缘细菌一环,悬于蒸馏水中,待水滴稍变浑浊后立即移开接种环,静置5 min让鞭毛舒张开来,稍倾斜玻片,使菌液从玻片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放置台上,自然干燥。

1.6.3 染色 取A液1 mL滴入带有塞的试管内,再加入B液1 mL,充分混合,用酒精灯火焰微热20 s,稍冷却后取适量混合液滴于制片好的菌膜上并完全覆盖菌膜染50 s,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因A、B混合物不稳定,故要尽快使用,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滴加银染液C覆盖住菌膜,加热至蒸气微冒(约持续20 s),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保证染液不被蒸干。

1.7 镜检观察

用吸水纸吸干已染色好的载玻片,后在显微镜(油镜)下镜检、观察、拍照。为了避免实验误差,每次实验均在同等条件下重复3次,不同批次所得的染色玻片均由同一人进行镜检观察。

2 结果

2.1 培养基对细菌鞭毛染色效果的影响

分别比较接种于3种不同培育基(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和普通血琼脂培养基)上普通变形杆菌鞭毛的镜检效果可知,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鞭毛伸展性好,菌体形态完整,粗细均匀,总体效果好,而普通肉汤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的鞭毛较稀疏,结果则相对较差。

2.2 菌种培育时间对细菌鞭毛染色效果的影响

培养时间长短对普通变形杆菌的鞭毛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将普通变形杆菌接种在培育效果较好的血琼脂培养基中培育,分别培养8、12、18、24 h,比较不同的培养时间下普通变形杆菌的镜下效果:8 h菌龄的细菌菌体粗大且很长、鞭毛周身如毛绒状,这可能是变形杆菌菌体还处于分裂繁殖阶段,而鞭毛也正在发育;12 h菌龄细菌菌体中等大小,鞭毛清晰完整,效果好;18 h菌龄的细菌菌体较短小,鞭毛周身且完整,易于观察,24 h菌龄细菌菌体短小,鞭毛比较稀疏,有些菌体的鞭毛已脱落。因此选用12~18 h菌龄的细菌做鞭毛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见图1。

a:8 h;b:12 h;c:18 h;d:24 h

图1 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菌鞭毛染色图(1000×)

3 讨论

鞭毛染色步骤较多、过程复杂,影响其染色效果的因子较多,且难以量化,使得细菌的鞭毛染色历来被认为是难点多、不易掌握的一种方法。笔者结合本研究结果及工作实践中的多次试验,不断总结,就如何提高细菌鞭毛染色效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注意事项:①载玻片要处理干净,不能有油渍,否则细菌游动不开堆积在一起,无法进行观察。较好的玻片标准:当滴加一滴蒸馏水在上面时,水滴能快速均匀的扩散开来。②在平板上接种细菌采用点接法,一般一个平板点接3处。③培养时间要掌握好,一般培养时间控制在12~18 h内,若时间太短,刚形成的鞭毛较小,且菌体较粗大不利于观察鞭毛,若时间太长则鞭毛易脱落也不利于观察。④制片时,应选取菌落边缘的幼龄菌,且接种环应先放入载玻片上的蒸馏水中静置待用,当细菌游动开来再拿出,切忌用涂抹法制片,否则易造成鞭毛脱落。⑤制得的片子只能自然干燥,不能加热固定,否则细菌变形后鞭毛脱落不利于观察。⑥染液A、B混合时要掌握好时间,且混合后尽快使用,不可久置,特别注意每一步染色后均需用蒸馏水进行充分地漂洗,否则背景杂质颗粒,不利于观察。⑦用银染液染色时要加热,且加热过程中应及时添加染液,保证染液不干涸。

[参考文献]

[1] 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20.

[2] Leifson E. Staining shape and arrangement of bacterial flagella [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51,62(4):377-389.

[3] 杜晓艳,鞠晓红,孙艳美,等.4种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5):390-391.

[4] 杨健,何永林,刘晔华.微生物教学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18(4):165.

[5] 谷海瀛.细菌鞭毛染色方法及其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9):611-615.

[6] 刘少有,贾力敏,万超群.嗜肺军团菌简易鞭毛染色法及在不同培养基上鞭毛的生长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2(3):57-59.

[7] 谢文熙.细菌鞭毛染色的效果和影响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208.

[8] Grossart HP,Steward GF,Martinez J,et al. A simple,rapid method for demonstrating bacterial flagella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0,66(8):3632-3636.

[9] Finegan SM,Smith RA. Enhanced staining of bacterial flagella using aged mordant in the silver stain [J]. Biotechnic & Histochemistry,1994,69(4):199-202.

[10] Mayfield CI,Inniss WE. A rapid,simple method for staining bacterial flagella [J].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1977,23(9):1311-1313.

[11] 陈翠萍,梁如玉,陈强.细菌鞭毛染色方法的改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2(4):19-21.

[12] 杨继文.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0-60.

[13] 谷海瀛.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的创新[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1):106-111.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妇科体检; 宫颈刮片; 宫颈癌; 发病年龄;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60-02

宫颈癌在我国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生理构造的特点,使子宫颈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使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需要经历一个较长且可逆转的瘤前病变时期,因此可以经过早期检查和早期预防来实现预防宫颈癌,对其进行及早诊断和处理有助于妇女的身体健康。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宫颈刮片越来越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和女性的欢迎。宫颈刮片检查是发现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使用方便、患者基本无痛苦、操作简单、患者能承受的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筛查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80名女性,对其宫颈刮片进行染色分析,并对可疑的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研究分析宫颈刮片对宫颈癌治疗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发病情况,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5月至 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80名女性,对其宫颈刮片进行染色分析。所选取的180名女性中,25~35岁的女性有50例,35~45岁的女性有80例,45~55岁的女性有30例,55岁以上的女性20例。

1.2治疗方法:在进行检查的前三天不要给予阴道冲洗,不使用阴道内的药物,禁止在经期检查。进行宫颈刮片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轻轻地把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擦干净,然后用刮板略微倾斜地放在宫颈鳞柱的结合处,采用顺时针的方向3 圈,将刮取到的物质涂抹在载玻片上,再放入 95%的酒精,将其固定13分钟左右,将其送往病理科进行染色,并用光镜阅片以及分级。

1.3分级标准:采用巴氏五级分类法进行分类,具体标准如下:I 级表示正常细胞的图像、II 级为炎症图像,说明宫颈细胞有炎性的病变,但经过治疗之后可以恢复正常、III 级表示恶性的癌变细胞图像,具有核异质细胞以及其他可疑恶性特征、IV 级表示高度的可疑恶性细胞图像,应加强注意力、V 级表示典型的恶性细胞,可以确定为不良的恶性细胞。

1.4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x^2检验 ,用P

2 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1)III 级以上宫颈癌发病情况为35至45岁的女性和35岁以下的女性进行比较,两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在宫颈癌发病情况比较上具有差异(p45 岁和

3 结论

宫颈癌在我国是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生理构造的特点,使子宫颈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使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次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年龄和宫颈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大于35岁的女性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发人群,且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发病的年龄基本集中在35 ~ 45 岁。我国的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和控制。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需要经历一个较长且可逆转的瘤前病变时期,因此可以经过早期检查和早期预防来实现预防宫颈癌,对其进行及早诊断和处理有助于妇女的身体健康。宫颈癌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阴道镜检查 、碘试验 、H P V 检测,但具有取材难度大、准确性低、医药费昂贵等缺点而无法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宫颈刮片检查是发现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使用方便、患者基本无痛苦、操作简单、患者能承受的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预防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体来说,妇科体检宫颈刮片筛查是保证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女性应该定期地进行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妇科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妇科体检宫颈刮片是最简单、最安全、经济又有效的预防妇科疾病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郎景和,李艳华,乔友林,等.宫颈癌-发展中国家女性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J].中华养生保健,2009,12(3):5―7.

医学检验常用染色方法范文第5篇

1.菲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菲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菲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是需要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染色剂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碘液能使动植物细胞着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在观察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时用碘液做染色剂,使细胞核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植物花药离体培养时,可以通过染色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离体培养的发育期。

12.吲哚酚试剂与维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13.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4.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5.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

16.刚果红检测纤维素分解菌

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应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7.植物花粉细胞核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