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品牌含义;零售环境;体验服务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童编号:1673-291X(2010)16-0178-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的产品差异化已经难以维持零售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开始提供体验品牌的服务以创造品牌差异化。美国开始重视“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向“以体验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变(Pine和Gilmore等,1999)。娱乐业顾问Wolf(1999)也认为,随着娱乐业不断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购物与娱乐将会结合起来日。这种结合给零售业注入了新活力,它推动了零售业向提供“体验服务”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学者先后引入了各种提供体验服务的旗舰品牌商店、主题娱乐品牌商店和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等新的零售环境概念,从定性分析角度初步探讨新的零售环境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本文将结合美国迪斯尼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1998-2007年的收入增长情况,研究这些新的零售环境的品牌效益。

一、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的产生与发展

据HoHenbeck等(2008)介绍,随着“体验”消费逐渐增长,从“旗舰品牌商店”到“品牌展览馆”等各种零售环境相继产生,消费者也日益成为零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Kozinets等(2002)提出了旗舰品牌商店、主题娱乐品牌商店和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等三个零售环境概念。旗舰品牌商店是企业在营销中设在某地最高级别的品牌形象展示店。一般是处于地理位置较好、客流量较高、销售较好的样板商店,代表着某品牌或某商品的专卖店。旗舰品牌商店是企业顺应商业发展需要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品牌竞争的有效方法。其经营重点在于树立员工素质和形象,建立合理的购物环境。这不仅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形象。因此,旗舰品牌商店的基本零售任务是建设、强化品牌并销售品牌产品。Kozinets指出,旗舰品牌商店具有三个特征:(1)经营单一产品品牌;(2)品牌为制造商所拥有;(3)运作的目的在于建设和强化品牌形象,而不仅仅销售产品以获得利润。

主题娱乐品牌商店是销售某种特殊主题的品牌服务的独有经销商店。这种主题零售环境注重于销售品牌服务而非销售品牌产品。它是一种通过娱乐活动建设品牌并销售品牌服务的商店。

主题旗舰品牌商店是一种在经营现有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提供娱乐服务的零售店,是旗舰品牌商店和主题娱乐品牌商店的结合体。它向顾客提供了体验品牌、体验企业以及体验产品的场所,并通过娱乐活动宣传其品牌历史和文化内涵。

Kozinets等(2002)还进一步指出了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的四种类型特征及其实施条件和作用。他们认为,消费者进入主题旗舰品牌商店不仅仅是为了购物,更重要的是体验品牌、企业及产品。2004年他们进一步探讨了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环境下,顾客行为与零售环境的关系。他们通过对芝加哥的ESPN乐园的案例研究,证明了顾客的消费行为与他们的消费体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Honenbeck等(2008)则引人品牌展览馆的概念,对主题旗舰品牌商店进一步深入研究。他们定义品牌展览馆是一种具有历史联系和展览馆特征的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然后,他们分析了品牌展览馆的特征,提出了品牌展览馆如何强化品牌含义和品牌展览馆为零售商带来了扩展品牌含义的新思路。品牌展览馆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它着重运用艺术、文化、历史事迹等方面来宣传品牌的含义和传授品牌知识。Honenbeck通过对可口可乐品牌展览馆的案例研究,指出品牌展览馆能够从以下七个方面扩展品牌含义,从而达到提高顾客忠诚度的目的。

(1)品牌人格化(Humanization ofthe brand):指赋予品牌个性和生命,使品牌富有亲切感,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2)品牌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thebrand):品牌展览馆给人们提供活动场所,让人们能够在那里留下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使顾客更加眷恋品牌。(3)品牌本土化(Localization 0fthebrand):品牌建设与本土化特征的结合,顺应顾客支持本土商业的心理,因此有利于建立顾客忠诚度。(4)品牌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thebrand):展览馆汇集该品牌的各国广告,创建一种国际化主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顾客。(5)品牌背景化(Contextualization ofthe brand):展览馆通过介绍品牌的成就和发明创新成果,向顾客宣传品牌的成功历程,这能够使顾客更加了解品牌,更加崇尚品牌精神。(6)品牌戏剧化(Theatricization of the brand)-:展览馆给顾客提供体验品牌的娱乐舞台,为顾客营造愉悦的零售环境氛围,也为顾客表现自身地位提供平台。比如在可口可乐的品牌展览馆里,顾客能够品尝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产品,参观品牌的艺术作品。这些活动都会给顾客带来不同的感触,使品牌融入顾客的生活中。(7)品牌个性化(characterization ofthebrand):这种品牌特性是通过将品牌与实际生活的个体(如历史人物、专家、企业创业者及公司员工等)相联系起来得以实现的。品牌展览馆向顾客宣传企业的品牌历史和文化,树立了品牌的社会形象。

二、主题零售环境对品牌含义的扩展作用

在当今的市场中,消费者拥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零售商创造条件吸引顾客并提高顾客忠诚度愈显得重要。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对吸引顾客有着重要的作用。Berry等(2008)界定品牌含义为:品牌带给顾客的理念和印象,并形成顾客心中的名誉和形象。Berry还进一步阐明组织的现有品牌、品牌的交流以及顾客体验都会影响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Berthan等(2007)研究说明了影响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的因素包括了:传递给顾客的信息内容、顾客的文化背景、顾客交流以及零售的品牌管理。由此可见,品牌含义实质上是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所形成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的一种自我观点,因此它也是顾客借助品牌树立个人地位的原因。如果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物质或娱乐的满足,或留下与品牌相关的美好回忆,抑或是在精神感受上与品牌精神产生某种共鸣,那么顾客就会重复购买品牌产品或服务,并逐渐将该品牌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Berthon等(2007)的研究得知,零售商扩展品牌含义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零售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就是通过建设主题零售环境为顾客提供体验服务,以扩展品牌含义。根据Kozinets等(2002)所提出的四种不同环境主题旗舰品牌

类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环境对品牌含义的扩展作用体现如下:(1)自然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注重自然特色,其环境设计风格多以自然为主题。它运用自然景物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晚的零售环境,让人们在购物过程中能够同时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在欣赏过程中卸下身心疲惫。所以,自然环境主题商店也是顾客陶冶情操的驿站。(2)市场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关注不同社会文化特色,零售商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进行定位,以建设主题环境。市场环境主题旗舰品牌使品牌社会化。它给品牌注入了社会文化特色,让品牌更富有亲和力。社会文化给品牌穿上了人格外衣,它能够吸引崇尚该文化的顾客,也可以帮助顾客表现自身的社会地位或立场。(3)网络环境主题旗舰品牌零售环境下,零售商通过运用科技创造独特的虚拟环境,给顾客提供奇特的虚拟环境体验,创造出品牌个性化。同时,也可以激发顾客的好奇心,使该零售店成为顾客寻求新奇体验的处所。(4)精神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从企业文化、历史塑造品牌的精神内涵,向顾客传授品牌精神。这种零售环境可以给予顾客某种精神文化教育,使顾客了解品牌的历史,体验品牌的精神,并使品牌与顾客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例如,嘉士伯啤酒展览馆让顾客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使得嘉士伯的历史同啤酒的历史融合在一起。顾客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嘉士伯的发展史就是啤酒的历史,而啤酒就是从嘉士伯开始的。这种历史文化能够给予顾客无穷的回味。

由此可见,主题旗舰品牌商店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程度地扩展品牌含义,提高顾客忠诚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结论

当今社会经济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消费逐渐倾向追求精神的满足,所以向顾客提供体验服务消费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渠道。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给顾客提供了体验服务,扩展了品牌含义,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顾客忠诚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国零售企业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革新自身的经营手段以维持竞争优势。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Joseph Pine.I,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M].Harvard Business SchoolPress,1999: 130-142.

[2]Wolf,Michael J.The entertainment economy [M].New York: Random House,1999: 221-227.

[3]Candice R.Hollenbeck,Cara Peters,George M.Zinkhan.Retail Spectacles and Brand Meaning:Insights from a Brand Museum CaseStudy [J].Journal of Retailing,2008,84(3 ):334-353.

[4]Robert V.Kozinets,John F.Sherry,Benet DeBerry-Spence,Adam Duhachek,Krittinee Nuttavuthisit,Diana Storm.Themed flagshipbrand stor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ory,practice,prospects [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2 (78): 17-29.

[5]Robert V.Kozinets,John F.Sherry,Diana Storm,Adam Duhachek,Kfittinee Nuttavuthisit,Benet DeBerry-Spence.Leduc Agencyand Retail Spectacle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4,31 (3): 658-672.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1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特征

第一,全方位展现风景园林的设计空间。现存的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只能够向人们传达出风景园林空间要素中的部分讯息。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将风景园林的整体空间精准地展现出来,即使是极小的部分和微小的要素,也绝不会被遗漏。第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浏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师可以先在自身的计算机设备上创建出设计作品,然后通过VRML的方式发送给建筑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接收以后便可在网络上进行远程作品浏览。第三,极大地方便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能够在每一设计阶段,创建虚构的风景园林环境。并且通过漫游观察的方式,体验自身的作品,预先感受空间要素、尺度要素、材料要素,有利于风景园林设计师及时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实时修改和调整。第四,方便公众参与,实施辅决策。要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能够顺利完成,需要设计、建设、管理及决策部门与公众有效合作,虚拟现实技术就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合作平台。

2风景园林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开始阶段的可操作性分析

首先,明确设计条件,实地勘察现场情况。了解现场的基地情况、气候情况、环境情况、业主造价情况等。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列出设计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难题。其次,将收集到的文字信息输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进行初步的模拟和探索,让设计师在思维上对该场地形成总体认识。最后,利用GIS技术,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场地中的各个道路情况、树木情况、河流情况等,为形成设计概念提供科学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模型建构技术,对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

例如,在建造园林水景时,首先,设计师就必须调查选址地的水文情况,做出相关的水文调查表。其次,设计师结合其它重要因素信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将选址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属性。再次,根据区域本身的特性,利用Auto技术完成园林水景的平面图设计,接着再将其导入到3DMAX技术中,针对弯曲起伏的地形,可以对其进行线形弯曲的水体模型。

2.2概念设计阶段中的概念设计分析

设计师在通过现实虚拟技术建构模型以后,就可摆脱二维图纸的制约性。设计师可以沉浸和漫游在自身构建的虚拟环境中,从而全方位地研究和分析相关情况,获得感官信息。在多重感官信息的刺激性,设计师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就能够不断地对场地形成设计概念。如果此时设计师的思维形成的是不稳定的图形信息,那么将其输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就可以实时地修改和调整相关设计元素,让设计师抓住一瞬即逝的设计灵感,有利于设计师筛选和深化各种设计概念。对于计算机三维造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利于通过计算机的视觉体验,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形成新的图像情景。

2.3设计发展阶段的主体构思工作

一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准确地刻画场景,实时成为三维图像。通过改变场景中的各项特征、造型,刺激设计师的感官和创作思维。另一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复合性。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体造型本身,还要对周围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空间因素等紧密结合,从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功能,有利于设计师实时控制场景,为其提供更有效的交互平台,方便设计师及时调整和更换园林中的要素模型,通过比较与审查,使设计出来的方案更加合理。

例如,在建设某城市展览馆时,将选址定于体育场北边,紧靠繁华路口的坡地边,并且市政府要求展览馆的高度不得高于20m。在设计方案时,设计师首先摘选出来模拟该区域的重要建筑物。其次,将设计好的方案置入到虚构场景中进行模拟。再次,根据建设进度,将设计师设计好的2个方案再次置入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和调整。最后,把多个设计方案整合在一个场景中进行比较。最终经过方案比较,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展览馆的建设。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大空间公共建筑,乃是一种为大量人群的公共活动使用,能提供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类型。“大空间”是动态的、开放的、相对的概念,本身无法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大空间公共建筑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型,也不局限于对结构跨度的限制,它可以是单一的空间,如体育馆的比赛厅,也可以是复合建筑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文化中心、展览馆、商业建筑的中庭或门厅等。

一、大空间公共建筑存在的问题

1、供不应求与低微效益。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缺口很大,但一栋建筑建成不久又冷冷清清。据粗略统计,体育馆有观众的场次仅在5%一10%之间,上座率仅及30%, 电影院平均每天放映一两场,上座率也徘徊在30%左右。各单位的礼堂、俱乐部等,一年之中开不上几次大会,每周只演三两场电影,大部分时间是空在那里。

2、设计意图与使用现实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同原设计意图出入很大,甚至大相径庭。设计的主要活动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一些为副或未曾考虑的活动却处于多数地位。例如, 体育馆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比赛,但实际使用中比赛一般仅占1/3 一1/4 ,文艺演出却占2/3 一3/4,而且空闲时间占到80%一90%。向群众体育开放,使用时间则可大大增加达50%左右,于是这种仅作权宜之计的活动却填补了大部分时空,成为实际使用的主体。这种现象用图来表达可能更形象化。比赛只占一个顶尖,时间只及文艺的1/3,大量时间是锻炼和空闲。

文化宫、礼堂、俱乐部等也类似,演出活动少、群众自娱和学习活动多。游泳馆比赛无几,大部分时间是训练和锻炼,有些游泳馆则因向群众开放会遭致更多亏损而关门谢客。展览馆的展出时间也大大少于商品销售时间。

众多事实说明,大空间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占时最多的是训练、锻炼、排练、销售等活动, 是实际使用的主角,是某种意义的主副逆转,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功能单一与多种使用。我国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单一比较普遍,却作多种使用,因而质量不佳。矛盾之尖锐尤以电影院为突出,传统影院多为单厅,房间组成简单,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群众文化生活多样化需要,不得不走上改造之路。八十年代以来,全国三千五百多座影院已有一半以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由单厅变成多厅、由简陋向舒适方向发展、由单一经营转向多种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使影院恢复了一定生机。此外,还有不少厅堂建筑很难进行改造,如体育馆、剧场、礼堂等功能格局被大量固定座席所限制,做多总是用不过是勉强凑合是质量大打折扣。

二、大空间公共建筑发展趋势与设计对策

1、通用型大空间

建筑的功能周期与全寿命使用周期之间存在矛盾,建筑的功能周期短,一般二三十年,而建筑的全寿命使用周期长,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二者的不匹配是造成建筑短期老化和闲置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大空间建筑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衍生出“通用型大空间”的设计概念,意在创造一个更加灵活、更具适用性的空间,以适应多种功能的需求,使大空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均得以充分利用。

为了达到空间通用的目标,设计应具有前瞻性,注重挖掘大空间建筑的功能潜力,通过把握空间系统各要素和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及相关设备设施的支持,提高空间系统整体的适应能力。具体设计时要区分“主空间”与“服侍空间”,“主空间”是指主要的功能空间(此部分设计为通用空间),“服侍空间”主要指服务于主要功能空间的辅助空间、设备空间等,这两类空间按各自的功能、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区别对待,从而达到“主空间”的通用。这一设计理念在北京奥运场馆规划设计中有所体现,如奥运中心区除设置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建筑,还设有40 万m2 的会展博览设施. 其中会展建筑设计成通用的大空间,平时作为展览馆赛时兼作比赛场馆。通用型大空间以其多用的特点,已成为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2、伸缩型大空间

“伸缩型大空间”的构想是由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问题而引发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为大型活动而设计建造,一般以最多使用人数的使用需求为设计依据,赛后往往会出现闲置或不能充分发挥空间作用的情况。学术界关于大空间多功能和复合功能的研究都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起到很大作用,但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如何利用空间的考虑。如果从空间本身考虑,我们可以设想将大空间中的固定部分按照合理的使用规模设计,其他部分考虑伸缩设计。这一想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的设计中已经实现,体育场南、北两端可在赛时增加容纳3 万座席的临时看台,赛后即被拆除。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设计在此方面也作了精心考虑:一是展厅之间可灵活伸缩,既彼此独立又可连接成更大的展厅;二是通过打开室内展厅的外维护,与室外展场连接,实现展示空间的最大化伸缩。打破空间界限实现空间伸缩,是适应大空间使用容量变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涉及的问题相对复杂。体育场的“伸缩”较容易实现,而体育馆等室内大空间的“伸缩”涉及屋盖结构等技术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对此方面的探索已经开始,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自由伸缩的大空间公共建筑一定会出现。

3、活动型大空间

“活动型大空间”想法的提出,是受世博会外国馆会后拆卸的启发。大空间公共建筑并不一定都是百年建筑、固定不变。一种新型、可动的大空间建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从更深层面应和了可持续发展观,表达了人类对于环境的爱护,体现了“轻柔触摸大地”的生态思想。2005 年日本爱知县世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世博会结束后,会场内几乎所有的新建造物都被撤除,恢复了基地的原状。这种建设策略对于像世博会、园艺博览会等大型博览活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活动型大空间建筑可采用装配式结构,1851 年建成的位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展览馆,采用了装配花房技术,这座主要由钢与玻璃构成的建筑在9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建设,展会结束后被移至锡德纳姆(1936 年毁于一场大火)。美国最杰出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富勒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在1967 年设计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览会美国馆球体的直径为76m,因为使用两种简单的、可以随时安装或者拆卸的金属构件,非常容易制造和安装。

另外,借助可折叠展开的空间结构也可创建活动型大空间建筑。所示某自成型的游泳馆生成过程,其结构方案同样适用于临时性大空间。目前建筑界对于活动型大空间的探索刚刚开始,建筑实例大多仅是一次性拆迁,可重复拆迁的活动型大空间建筑将是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建筑类型。

上述三种大空间模式虽然有的只是设想,有的刚刚起步,而且实施将受技术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认同的制约,但却给我们很大启迪,预示出未来大空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涛,凌云琪.大空间公共建筑[J]. 林业科技情报. 2003(01)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展览空间 世园会 园艺文化中心

1、设计背景与理念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于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是一次世界级园艺文化盛会。园艺文化中心为世园会的一座永久性展览馆(图1)。

根据组委会要求,园艺文化中心(下文简称“文化中心”)以数字互动展示内容为主,园艺植物实物展示为辅。旨在宣传、推广历史悠久的园艺文化,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师在概念设计阶段尝试了数字展览场所、实物展览场所、自然环境的戏剧性组织排列,将园艺文化贴近生活、融入自然的内涵戏剧性地表达出来(图2)。

2、体量生成

文化中心场地可利用面积较少,建筑师克服了高差较大、有多处保护树木及地下管线三面临近园区道路等复杂限制条件。顺应基地丘陵地貌的起伏地势,选定了具有流动性的曲面体量。经过合理的扭转,使得体量同园区中华园主路、地池景观及北边主园区景观形成了呼应(图3)。

结合文化中心不同展览空间的基本需求及形式特征,文化中心由一个圆台主体、月牙形围合部分及沿地势攀升的内部庭院三个部分构成。从参观者的角度完全可以将文化中心理解成一个具有多样化体验的院子,而格栅的缝隙与撕开的部分则轻巧地形成了建筑的多个出入口。

文化中心展览等候区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珍贵树木,并设置了由树阵构成的广场。发散式的广场地面肌理由内庭院向基地边缘延伸,内部庭院的高差走势同地形走势相同,形成了内外通透的绵延效果(图4)。

3、流线布置

文化中心以介绍园艺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题,主要展示空间由四个主题组成。考虑到大量人流短时间参观的需求,将观览流线布置为线性模式。进而选取了坡道式的展览空间衔接模式。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始终通过坡道前往不同的标高层,展览流线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得到增强(图5)。

建筑的主入口位于主体体量的正面,参观者由格栅的缝隙被吸入建筑主体,在序厅中感受双层表皮产生的近乎于树荫的投射效果(图6)。进入建筑主体后,首先呈现的是环形展览空间,布置微光的多媒体展示环境同室外等待广场的自然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在这里驻足后,将沿着位于圆形展示空间外圈侧面自然采光的坡道进入半地下展示廊道。圆形主体下方的第二篇章的展示空间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了大型园艺场景,无自然采光。第三篇章的展示空间强调观众互动。这种互动不但体现在展示的形式上,空间剖面精心的错层设计也将观众不同的行为联系起来。第四篇章的展示空间从地下向地表逐渐攀升,格栅与玻璃幕墙逐渐分离形成的半室外空间引入自然生长的植物,和谐地将“园艺生活”的主题烘托出来,观览者由超现实的数字展示空间回归自然的光与热后,展览也至此结束。位于展示序列最后的纪念品商店还能够同内部庭院的表演人群形成互动。

文化中心的空间相互渗透和合理连接,形成了环环相扣、一步一景的多样性展示序列(图7)。园艺文化中心背侧的次入口采取同质异构的手法,塑造了同主入口风格迥异的戏剧性效果(图8)。

4、技术参与

文化中心在概念设计时即引入参数化建构技术,配合Rhinoceros与Grasshopper软件,使建筑表皮和幕墙系统得到了优化和深化。最终选定的格栅式表皮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遮阳作用,室内外空间的透明性得到增强。格栅表皮通过背侧的龙骨同玻璃幕墙系统的支撑结构形成了统一的结构体系,合理简化了构造,赋予建筑极强的构造感。与此同时,格栅表皮的材质选取了表面会逐渐生锈的金属材料,充分考虑到青岛盐分较高的海洋气候特征,回应了园艺建筑的地域性,回归了园艺文化朴实、自然的特质。

文化中心的设计采取了多项低碳绿色措施。文化中心采用种植曲面屋面,在具有良好自然保温及隔热效果的同时解决了雨水及浇灌用水的回流问题。钢结构在表皮及承重体系中的运用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及再生。文化中心充分考虑了展馆特殊结构及空间形式背景下设备系统的一体化问题。室内热环境调节采用了组委会推荐的地源热泵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避免了机房对于展馆形象的影响,提升了展馆的绿色环保宣传意义。

文化展览馆设计概念范文第5篇

Abstract: Today, new function and requirement emerges in the design of college librar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mmon compound models of library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rationale for compound library design in future.

关键词:复合型;展览;会议;现代教育中心;服务休闲设施

Key words: compound;exhibition;conference;modern education center;service leisure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79-01

0引言

高校图书馆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综合社会效益。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静态的阅览空间、藏书空间,而且设置多种供校园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影视厅、各种会议室和文化活动的报告厅、展厅、陈列厅、教室等,为开展学术和社交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还有包括各种为读者生活服务的设施和书店等,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学术活动的新型高校图书馆综合体。

图书馆积极介入到校园的职能范畴,越来越多地纳入原本属于校园功能结构。复合型图书馆建筑逐渐构成了各级职能中心。

1图书馆和展览中心

传统图书馆中也常常设置展览厅,但大部分是结合门厅走廊设计,内容也多为新书推荐,图片展览等,且为临时展位。而现在的图文信息中心设计中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常借助图书馆的核心位置,整合整个校园的展览空间,把展览空间升级为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长期设置展厅,展品等级较高,展示空间可承担中大型展览,此类空间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底层或高层的上部。

2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作为大学这样一个科研和教学的专门机构,学术交流活动必然是大学机构中的主要文化活动,传统大学设计中常单独设立会议中心,但常面临会议中心单体建筑体量较小,处于校园的边缘地带,形象不突出的问题。而图书馆常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中心和文化建筑,如果能承担起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那么就可以使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更加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会议中心一般均有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对内部设施的也有相应的联系结点;对外出入口宜避开主要道路和主要学生人流。其常设置于图书馆一至四层内,同时还需考虑汽车停车场地以及车库有便捷的流线到达会议中心。

3图书馆和现代教育中心

随着终生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读者群类型也不再是由学生、教师的简单构成。它可能由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组成。在校园中,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它将为终生教育服务。

同时现代开放式校园使大学图书馆成为一个地域的信息中心,它将成为该地域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中心。它可能需要设置多种供社会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多功能可以兼作放映厅的报告厅、进行社会性培训的教室等,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复合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综合体中常常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共用图书馆的许多电子设备,现代教育中心设计中常常独立设置,并且常有一些特殊要求。

4图书馆和服务及休闲设施

传统功能分区的校园设计,教学区、生活区是截然分开,图书馆内只安排纯图书阅览空间,还有很小的小卖部。师生们课间休息、交流所需要的快餐店、咖啡厅、小商店、书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则大部分远离教学区,尤其在规模较大的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间往返距离长,造成了对服务设施使用不便,也使图书馆缺少生活气息而单调、乏味。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交流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直接交流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构成了大学文化生活的主体,在大学课室中,知识交流基本是单向式的,在大学宿舍中,有效的文化性的交流是有限的,可在大学图书馆中设置一定的交流和休闲场所,可以将单向式,单调的知识摄入变成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具成效,而且休闲场所的设置也能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档次,能让读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符合校园生活随意性和多样性的复合化空间组织,应将二者空间有机的穿插和融合,如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图书馆将咖啡厅设于首层,二层报告厅的下面,既保证了咖啡厅有充足的客源,又可以为图书馆的会议中心服务。图书馆与生活领域空间的复合使教学与生活并重,寓教于乐,寓学习于生活之中,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诠释了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新概念。

生活服务设施一般设于图书馆首层或二层,对内对外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对于咖啡厅一般设在景观较好的一面,也可结合场地设计室外茶座,设置餐饮功能时应注意气味对图书馆主体的影响。

5与学科组织单元的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了学院制的结构改革,学院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以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和共建。学科间的联合和共同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多功能的综合体,如美国哈佛大学科学中心,面积27000m2,包括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实验研究用房,大阶梯教室、图书馆、行政服务用房等功能。

并非每个图书馆综合体中都包含以上全部功能,它可能是其中几种功能的组合,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设计。

综上所述复合型图书馆不是将各功能块的面积指标简单地相加,而是在资源共享和集中效应的前提下,以图书阅览为主体,以增强图书馆活力为目的。为此,将报告厅、展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功能集中成为学科群内的交流中心,在这里既有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展示,也有代表学术前沿的专家大师们的精彩的讲演;既可以在课堂上共同聆听学科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在休憩的闲暇互相探讨和交流,在这里将各学科的师生吸引到一起,在不经意的接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戴利华著.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