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1.Pre-reading(阅读前)现阶段英语读前环节基本采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这一方法最初起源于精神病理学,现在更多地强调为推动和激发产生新的理念与设想而不加任何限制的自由探讨与联想,鼓励学生之间在互相商讨与启发的背景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继而帮助学生加快阅读信息理解与英语思维共鸣。2.While-reading(阅读中)阅读中环节的主要方法包含scan-ning,skimming和detailedreading若干种。略读(skimming)部分要求学生限时通读全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阅读初期迅速捕捉文章主题、预测其发展与结局的能力。扫读(scanning)部分是要求学生对细节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其捕捉具体信息与重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他们在提取、筛选和重组文本信息过程中归纳和概括文意的能力。细读(detailedreading)方法是要求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段落当中的语言,培养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比如理解文章中结构较难、意义复杂的词句与结构,挖掘作者的主观写作意图和具体阐述观点等。3.Post-reading(阅读后)阅读后的环节也可以称作评价性阅读,也就是reproduction,要求学生以完成一定预设活动的模式,进一步思考文章的观点、主题、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的特色等,以任务驱动模式为动机,以独立思维为杠杆,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操作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璞”、“真”是指事物固有的朴素规律,“返璞归真”就是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和语文能力发展的规律,不搞花架子,不赶潮流,朴素、实在地教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阅历、性格等不同,对文本阅读的体验和理解必然存在差异性。于是,我们经常能在课堂上听到独特、多样的声音,甚至能亲眼目睹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颇为精彩的“实话实说”。面对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看法。

一、教师要耐心倾听

教师要善于倾听和关注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核心,合理而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他们创新的思想,继而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美术老师上课让学生画一个杨桃,大多数学生都画出了杨桃的原形,而有一个学生却将杨桃画成了一个星星,老师问他:“杨桃是多边形的,你为什么将它画成了五角星?”学生说:“我坐在这里的位置上看杨桃,它多像一个闪闪发光的五角星呀,为什么不把它画出来呢。”老师听后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希望以后你能画出更多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试想,如果这位美术老师认为学生违反了画画规律,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学生还会喜欢上美术课吗?很可能他从此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甚至碌碌无为。

教师耐心的倾听无疑给了学生求新的勇气及前进的动力,也因此更能够发掘学生内心的潜能,从而产生独创的灵气。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可以是多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要求一致,不拘泥于既定答案,“重视学生真实的感受,亲身的体验,独特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展现了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方向。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真实体验,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自然地展现自身特色与风采,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的理想化、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设计要“新”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用每一句话表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把握好尺度,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时机和空间,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发现、创新的乐趣,让学生在不同问题面前得到不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以便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如何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维和实践,以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如何归纳和总结,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如何呈现和使用,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如何进行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课堂教学模式要“新”

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的教学更容易体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课堂的开放性体现为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异想天开地辩解和争论,对问题的理解可以犯错,可以让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理解方法,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元化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重视和受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能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可以代替教师成为主体,在评价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教学中要以开放题的教学作为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新教材中所编排的开放题为开放式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我国语感教学派的杰出代表洪镇涛老师所提倡的:“变讲堂为课堂。”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凌永年.传统语文教学抉微.语文教学之友,1998(7).

[2]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

[3]段崇轩.语文课要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通讯,2004(4).

[4]胡潇.论思想认识中的非逻辑机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2).

[5]李寰英.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之路.语文学习,1998(4).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实现策略

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拓宽了我国教育的思路,为我国广大教育者落实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材料选择集群型、教学设计结构化以及育人功能隐喻是群文阅读最显著的三大特点,也正因为如此,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一、群文阅读的价值分析

群文阅读是传统阅读方法的一次创新,是教育者对探索更优教学方法的一次尝试。群文阅读法改变了传统阅读教育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的阅读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加快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

群文阅读对“大阅读量”的依赖性较强,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课本教材已经不能匹配需求,因此教育者在落实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更为宽广的教材领域以外,为学生找寻并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的过程可以被认为是课程开发的过程,线性的知识变成了面状的知识,课堂知识得以强化,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教学深度加大,学生的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升。

2.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将本为整体的知识打散成点,学生以认识点为基础,构建知识的线以及知识的面,进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与传统教育教学的思路不同,学生不是从点开始认知事物,而是从线和面的角度开始接触事物,思维不再受到点的制约,思维局限被打破,每当接触新的文章时,学生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线”,线上的点因此遭受冲击,学生的理解也将更深刻。

3.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只注重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手段,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教育最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情感方面会有所缺陷,学生的后期发展也会因人格的不健全而产生制约。群文阅读模式以大量材料为基础,通过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进入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时,就能够“感同身受”,也更容易构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群文阅读的策略分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合理地解决传统阅读教育模式下的弊端,有效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感受,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发展也将更加迅速。

1.为群文阅读教育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实施,对群文阅读教育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落实《秋天的雨》的教学时,教育者可以利用文中所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都有哪些颜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雨都把这些颜色给了谁?让学生先积极讨论,在他们给出答案以后,再给出作者的答案: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利用讨论的模式,师生得以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此时教育者再向学生推荐同类文章,如《我爱你,秋天》或者《多彩的秋天》,等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点,也将更主动地深挖阅读,教学效果自然让人满意。

2.打造开放式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致,在阅读方面也有自己的特殊倾向。传统的阅读教育材料较少,阅读的类型、形式也比较单调,无法面面俱到地匹配所有学生的兴趣,群文阅读以丰富的阅读资料为多样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条件,学生不再受到教学阅读的限制,思考、联想变得更加活跃,更愿意与他人交流自身的想法见解,课堂也将因此“活”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型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开放型课堂的“度”却并不容易把握,教师应积极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例如,在落实《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教W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鼓励学生运用故事情节编写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编写过程中思考,并尝试着在课堂上演绎故事。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小王子》,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等,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童话编写并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演绎、点评,教学模式因此得以活化,课堂也将因此“活”起来。

3.调动学生的思维

虽然群文阅读的中心是读,但教育的目标如果只停留在“阅读”这个层面上,那么学生所能得到的收获将微乎其微。教育者应充分把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在落实群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课前探究、课后反思,尝试着自己解决阅读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合理地运用阅读中的材料,将“思”转化为“动”,进而不再将阅读思考当成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是能够用思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利用思考发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用生活实践提高自身的思维认知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教育者应善于在学生的发言中捕获“亮点”,及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放宽眼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知识,这样才能够收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加自主、灵活地学习,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在广大教育教学者的不断努力之下,群文阅读一定能够朝着创新、严谨、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也一定能够将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崔勇.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与实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4-8.

2.林芳.试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3:74-77.

3.向玉芳,喻东.“在阅读”到“会阅读”――浅议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J].新课程(上),2015,12:297.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设计问题 追问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领略文章的表达方法,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这些都需要预设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达成。可以这么说,提问就像“投石问路”中的那块石头,只有选择合适的石头,在合适的时机投出,才能“问”出路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在“石头”和时机的选择上做到恰如其分,顺利打开“课堂生成”的大门呢?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案例直通车:

学习《搭石》第二段

师:哪几个词让你感到搭石的美?

生:早早、谴责、无论……

师:为了挑选一块合适的石头,老人是怎样搭石的?

生:只要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几个来回”是什么意思?

师:对于老人的这种做法,你想说点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现状分析:目前,提问过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步步为营”牵着学生向备课时预定的答案靠近;问题琐碎,迂回反复,支解教学内容,不仅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还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枷锁,费时低效,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对策导航:“主问题”相对于简单应答的“碎问”而言,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它着眼于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持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的“板块”。而且,实践证明,板块式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许多创造展示的机会。那么,如何设计阅读课的主问题呢?

方法一:量身定做,依据文本的题材设计主问题。

记事的文章,从情节入手,如: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以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感悟相机落实教学目标,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散,始终围绕“感动”品读词句,形散而神不散。

记人的文章,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划出有关的词语(表情、言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划出有关的词句),删去琐碎的问题,围绕人物的言行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还阅读课文本来面目。

写景的文章,从学生的感受入手,如: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有选择的、个性化的阅读,难度不大,给孩子更大的思维空间。

方法二:抓住题眼,引导学生聚焦问题。

文本的题目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而成,他们或涵盖文本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本的中心。而题眼又是题目的精髓所在,可以这么说,只要抓住了题眼进行深究,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个主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可以让学习完成。

方法三:依托中心句,以主问题引领全文。

在不少教材中,为了突出中心,会反复出现一个句子,这就是中心句。如果我们能一开始就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感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巧妙追问挖掘动态资源

案例直通车:

学习《纸船和风筝》最后一段

师:轻轻地读这一段,你体会到了松鼠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生:兴奋。

师:对,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心情吗?

生读,在读到“美丽、连忙、一只只”等词语时加重了语气,老师当即予以表扬,说:“读得多好啊,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又一位学生站起来,但是没有前一位读得好。又请了一位还是没有读好。老师只好自己点出来:“‘美丽’应该怎么读?‘连忙’应该读得快一些……”

问题分析:这次的阅读教学还是比较到位的,采用了“读――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的教学模式,效果应该是不错的。遗憾的是,面对课堂上有价值的生成(读一些重点词加重语气)没有进一步进行挖掘,错失良机,等到后面出现状况方才醒悟,虽然及时补救,但效果已大打折扣,只好强行灌输。

对策导航: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中其结果,更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加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次数,关注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追问,及时挖掘课堂上生成的有效资源:

1.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获知结果时追问其过程。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仅仅停留在一问一答,很少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往往注重最后的答案,而忽视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与方法。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或“你是从哪儿发现这一点的”就能将师生、生生对话的层次呈螺旋状上升,使隐性的教学资源得以挖掘,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获得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维搁浅时追问促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种“思维惰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思维表现出较大的肤浅性。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应答进行恰当的追问,就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其深入思考。

3.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回答错误时追问其原因。

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或有错误时,否定或批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破坏课堂气氛。如果能按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反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来进一步思考问题,最终改善答案,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预设提问,为孩子预留更多的空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加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次数,关注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追问,及时挖掘课堂上生成的有效资源,创设动态和谐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

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1.请专家讲学,进行专业引领

为了让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我们多次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其中,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刘正言教授,全国特级教师靳家彦,华应龙老师、俞国娣老师,姜铭芳老师等教育专家,结合自己的示范课,为我们做新理念讲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的理念讲解。使教师对课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还多次请到市教研院的杨长久主任,高明珠主任,解读新课标,分析新教材,并与一线教师共同备课研讨。使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形成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新格局。

2.利用内部资源,成立校内讲师团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这是每一个二十小学教师的座右铭。我们深知,坚持经常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掌握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为此,我们把学校的领导、教学骨干、学有专长的老师聘为讲师团成员,每年学习一本专著,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理解、消化、查阅、补充,将书中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并力求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化的语言有机融合,精心制作演示文稿在开学前一周,进行专题讲座,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至今,这样的讲座已达39人次。教师从这样的集中学习中吸取精华,做到系统提高。这些系统化的学习,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拥有了更丰厚的底蕴,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网络优势,搭建学习平台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和更新快的特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开通育龙网服务项目,班班配有数字化高清电视。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业务提高,教师经常在多家网站上浏览、查阅、下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提高。并积极参与网上教研。2012年的10月至11月,我校的全体教师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网络展示――说课大赛。从赛前的跟帖,对教案进行修改,到竞赛专帖中浏览全省各地市的选手参赛内容,观看现场说课,聆听专家点评……教师从中受益匪浅。通过专题的网络教研的互动,使二十小的每位教师都紧跟住课程改革的步伐,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二、多层次同伴互助,引领教师实践新理念

1.进行学年组开放式备课

结合我校骨干教师多、组内平行班级多、新调入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开展组内开放式备课,以整合资源,共同提高。具体做法是:每一位教师先独立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会学生哪些方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在集体备课时间里,由教研组长带领,请每课的中心发言人,说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在此基础上大家就这节课进行研讨,从教材的把握,资源的利用,到教学环节设置、难点的突破都要进行仔细的探讨,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完成教学设计的预案,然后每个人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特点再做相应处理,突出了教师的个性和特色,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个性风格的教学设计。

2.开展学年组课题研究

为了使教研活动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师生双赢为目的,我校开展了以学年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各学年根据自己学年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年的研究课题。各组组长组织学年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五年组作为课改的先行学年,结合省级数学研究课题“促进小学生数学评价的研究”,确定了组内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他们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数学评价方法,如,数学卷后感悟、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促进了学生数学潜能的发展。2012年初,他们学年又确立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力求形成初步的数学综合实践领域的教学模式。为后面的学年提供良好的借鉴。

我校通过“一课四讲”活动,有效落实学年组内的这些研究课题。组内确定研究课题后,由一位教师负责准备,大家研讨后确定教学设计。在班级试讲,其他几位教师听,听后评议,修改,再到第二个班,第三个班讲,大家再评,确定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后,组内其他成员也依次进行。在多次的讲、评、议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组内的研究成果。在学期末,上成果汇报课,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校本研究必须是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切实进行了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研究,专题研究与常规研究相结合,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专题研讨和现场观摩活动。在学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题讲座的内容。我校开展了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快乐作文尝试。数学四大领域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等专题。让教师在理论学习,实践验证,理念升华中不断进步与提高。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全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为了激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为了巩固研究成果,再度创造辉煌,我校开展了特色课评选与展示活动。无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还是老年教师,把自己在各级赛课及公开课中得到好评的课申报为特色课。不论年级如何改变,老师都可以跨学年上特色课,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咨询。在不断实践完善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三、多角度反思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自我反思

我们倡导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对自己本课的成功与再研讨之处进行反思,在教案上写反思小记。每月上交一份最满意的反思,可以是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是课上的精彩生成,还可以是根据校领导及同学年老师的建议进行教学后的收获。

2.组内反思

(1)每周一次的学年备课,中心发言人首先进行说课。全体教师把自己课上的成功之处和组内的老师分享,把自己的困惑和组内的同志共同商讨。在每月的“一课四讲”中,学校不给教师打分,让实验教师充分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寻找感觉,走向成功。

(2)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沙龙式反思,交流当天或近期课堂上的成功与困惑,互相当参谋,集思广益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

3.定期进行反思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