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练习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2.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培养友善待人的习惯。

3.理解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懂得名字里蕴含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

练习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吗?怎么称呼我?对,我姓陈,名俊宏,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陈老师也想认识一下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叫什么名字吗?你们的名字真好听,谢谢大家!

一、导——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攀枝花今年建市已经54周年了,我们学校也准备为她献上一份贺礼,所以校园电视台打算拍摄一个节目,叫做《名字里的故事》,陈老师想邀请大家参与这个节目拍摄,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真好,但是想参与拍摄,得有一个先决条件,你们都有名字吗?

生:有

师:名字人人都有,但名字里的故事不见得人人都能讲,这个先决条件就是讲《名字里的故事》。板书《名字里的故事》

二、析——明确要求,牛刀小试

1、要讲些什么,怎么讲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59页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勾画出本次口语交际中要求我们做什么?出示幻灯片2

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3:(

1)和同学交流名字里的含义或来历。

(2)遇到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要有礼貌地向讲的同学提出来,进一

步了解。

(3)

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回家给家里人说说。)

2、

师:那你们知道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出示幻灯片4:

(1)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板书:讲清楚   礼貌回应

3、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弄清楚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哪位小朋友愿意第一个上台来告诉大家你名字里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5:(指名学生说)

他在讲的时候,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怎么介绍的?

4、你们真是会倾听的孩子,相信你们一定获取了许多信息,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下吗?(学生举手,点名发言)(板书:叫什么,是哪几个字,来历,故事)

5、如果让你介绍,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希望、谁取的,字的含义等)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叫什么  具体哪几个字  来历 故事  希望 教师引导鼓励评价(仪态大方、声音洪亮······)

6、现在我们归纳一下,要把名字里的故事讲清楚,得讲哪些内容?

(生回答:叫什么、具体是什么字,每个字代表什么,)同学们真棒,自己就总结出了讲名字里的故事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要讲哪些内容,但要把名字里的故事讲清楚,要有一定的顺序,(出示幻灯片6:)要先说自己叫什么,然后说具体是哪几个字,谁给取的,最后讲含义或来历。

三、练——组内初练,激发兴趣

现在我要正式开始招募了!(出示幻灯片7:)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推优招募“名字里的故事”的优秀讲述者吧,每个人都要向组内成员说出名字里的故事,组内推选一名最佳讲述者,与其他组的pk。

1、为了帮助你们更好的介绍,老师这里有一张助力卡,你们可以这样说(手指板书)(出示幻灯片8:)

大家好,我叫(   ),(    )的(  ),(    )的(    )。我的名字是(    )给我取的,我名字中的(

)字有(       )的意思,(  )有(    )的意思,我想我爸爸肯定是希望我成为一(            )的人。

(课件出示,教师范说。)

2.其实名字里的故事这个节目并不是我们最先录制的,早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就录制了,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介绍的。(播放视屏《名字篇》)

3、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推选最佳发言人,小组合力出主意帮他语言表达完善(语态自然,有礼貌、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四、展——展示汇报

1、同学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了,看来都准备好了,请我们每一个组的最佳讲述者上台。(请生上台)三个一组。

评委们,准备好了吗?请你们回顾交际要求,认真倾听,做好评价! 选手们,准备好了吗?招募正式开始!

2、小组推优选手讲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既好听又富有深刻的内涵。有的名字包含着出生时的时间、地点或自然现象,有的是根据五行八字,有的出自古代诗词典籍,总之都饱含着家人对你们的希望和爱。那除了知道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你还知道其他人名字里的故事吗?

五、拓——讲家人名人名字里的故事

现在我们要提高要求了,请讲一讲你家里人或名人名字里的故事。请两名学生讲。(一个讲家人的名字,一个讲名人的名字里的故事,请大家来猜是谁) 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讲述者,在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流露出来的那种自然而然的交流状态和热情,让我感动,我觉得你们都可以参与这次的节目拍摄。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验 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核。语文教育一旦回归生活,便不再是枯燥的、令人头疼的语词、课文背诵,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文学风景区。经验在语文课堂上是尤为重要的,这里的经验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能在一定层面上让孩子与语文课堂产生切不断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就会提高。

一、经验是兴趣的激发

语文教学应该是最生动、最有趣的,教师要善于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在挖掘文本内在之美的同时,给学生一种生活化的体验。在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都跟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但有很多课文是脱离我们现代生活的。比如一些古诗,一些历史类的文本,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三顾茅庐》等,这些文本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实在太遥远,上起课来学生可能会没什么兴趣。而在此时,老师是否可以利用学生的间接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案例一:来上一段话剧,开开门路: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独幕剧的表演,给学生先亮亮眼,顺带介绍一些剧本的小知识,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一些生活中的间接经验,一只只小手就会举起来。

生:“老师,我奶奶经常听京剧的,我知道很多有关京剧的东西。”

师:“那请你说说看?”

生:“我知道京剧是流行在北京的戏剧叫京剧。”

生:“老师我也知道,我跟我奶奶听过京剧中的《白蛇传》,但是我没听懂,不过我看动画片看懂的。”

……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戏剧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种剧叫独幕剧……”

学生一个个坐得直直的、挺挺的,丝毫没有表现出对剧本的不感兴趣。

……

鲜活的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都竖起耳朵听着,生怕听漏一个精彩的细节。所以这些间接的经验给了学生无穷的兴趣,促使他们认真仔细地挺好每一个小环节,为课堂的推进发挥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经验是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育只有以个人的情感共鸣为起始点,让学生体察生活的变化,才能收到表情达意、欣赏陶冶,进而起到潜移默化浸润心灵的教育功效。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

案例二:利用直接经验,感悟作者心情: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要学生理解“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拖住母亲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力气差点就“仰面摔倒”呢?真的会摔倒吗?话音刚落,一个小朋友的手就举起来。

生:“老师,我做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拿个包裹,我以为很重的,于是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往身上一抱,结果没站稳就摔倒了。”

师:“你为什么要用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我也不知道那个包裹原来那么轻,我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妈妈叫我搬我就搬了。”

师:“是这样啊,那同学们,你们想想看,这里的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生:“是的,作者也不了解自己的母亲到底多重,所以用了很大的力气去抱,导致他会差点摔倒。”

师:“所以,作者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内心会因为不了解母亲而感到难过,是吗?”

就这样,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地解决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

学生大多数都能点头回应我,再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和场景,都能动情地读好这段文字。所以最熟悉的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能学好课文,上好语文课,这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体现。

三、经验是话题的延伸

学生看不到生活里的繁华盛景,自然描述不出美丽的天光云影。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进行多元分析,因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来自不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孩子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来自他们口中的语言或理想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1.经验是自我推荐的理由

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中,要求围绕“推荐或自我推荐”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想一想,班里学生谁适合担任班委?为什么?考虑好了,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觉得自己适合担任某项职务,也可以自我推荐。

这节课上,很多孩子说出很多自己在幼儿园时令他自己骄傲的事情,比如: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了,大合唱比赛第一名,钢笔字过了3级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学习委员……所有令他们骄傲的事情都搬出来,就为了获得学生的投票,这些经验都是自己曾经获得的,也是令他们感到骄傲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他们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这些都是经验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对这节语文课无法忘怀,这样不好吗?不正是陶行知对“墨辩”(墨子对知识的看法)的第一种分析,即:亲知。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2.经验是续编故事的源头

就在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对《受骗以后》进行故事的续编。自从被狐狸骗走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现在的学生,一看到故事,他们的激情还是没减。尤其是看到这么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一开始我有些担心,害怕因为故事内容太久远,他们二年级就已经学过了的课文已经没什么好编的了。没想到,从他们口里说出来的故事内容还真的是令我捧腹大笑。有的学生根据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对故事中的狐狸进行改编:“狐狸没得逞,大叫道:我一定会回来的……”有的学生根据看的童话书,把狐狸给写成正面人物,他们竟然已经对任务的正面与反面有所了解。还有的一如既往地将乌鸦编成贪慕虚荣的家伙,但却把乌鸦的儿女写成了所谓的“好人”,他们也懂得“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一)修订“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校要求修订了“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修订后的新大纲有了以下变化:

1.新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接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置。改变了以前只重知识传授的目标指向,更重视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的训练目标。

2.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学生教学能力形成为核心,以传授最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改变了章节式教学结构,以专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共设16个理论教学专题和一个教学能力训练的实践专题。每个理论专题在1-3次课内完成,实践专题(20学时)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修改后的大纲将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最新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等方面,并在学生实践专题中完成学生讲课、说课的实践和指导。这样的改变力图通过“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基本的教学设计,能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改革“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论”作为必修课,多年来的教学传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学习多,课堂研讨和教学实践少。2013年课程改革后,实行分班授课,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基本上是三线并行:课前5分钟练习、教师授课与案例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实践。

1.课前5分钟练习,让学生初次体验登台讲课的感觉。每次正式上课前,按照学号每班一个学生讲课5分钟,教师点评。教学内容自选,要求讲课内容要有知识性,讲课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录在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

2.教师授课,理论讲解与课例观摩并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内容,课上注重联系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并辅以教学录像和文字课例观摩分析,学生观摩后评课并写出课评,作为平时作业成绩。

3.小组合作学习,由合作探究到真实的教学实践。在学期后半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外时间,每周一次在教师能力训练中心共同备课,学生各自分工合作,最后每组指定两人分别做讲课和说课,所有人的活动按照参与情况赋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分,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短时训练,每组推荐的优秀者可以模拟授课50分钟,其余学生观课、评课。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四)继续推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廊坊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的特色手段,开始于2011年。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20人左右为一组,接受由中学优秀教师和校内导师合作进行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训练内容按顺序有两个学期的基本功与教师入门、两个学期的校外见习、两个学期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基本功和教师入门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形成教师最基本的板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校外见习是对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包括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教学训练和微格教学则是侧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是教学理论的运用,也是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从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到教育教学见习再到模拟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三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师生共同努力,导师制也显现出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学生参与导师制的要求也有了提高,由自愿参加变为必须参加,并要求校内外导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课题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2010、2011级语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调查,2010、2011、2012级导师制辅导调查等,参加调查的学生有558人次。

(一)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较高。对于“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内容,2011级和2010级有18.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有76.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但有5.3%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趣味性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几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表示很满意的学生是16.8%,比较满意的学生是69.5%,另有13.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集中体现在理论讲授多、学生实践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几个方面。

2.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强烈的期待与选课结果的背离。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和2010级学生有66.25%的人表示想选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如果把教师教育模块内的课程作为自由选修课,有81.4%的学生想选修学习。但事实情况是,学生在选择模块课程时更多地选择了文学模块和语言模块,而非教师教育模块。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认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趣味性和专业性不足。文学类课程因有作品赏析和作者生平经历而显得有趣味,语言类课程更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专业课,而教学类课程是边缘性课程,不受重视。第二,学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由于是新调整的课程,学生选课时对每门课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担心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也担心在能力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选课时只有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选择,造成每学期都不够开课人数的状况。第三,考研方向影响课程选择。三年级和四年级是学生考虑考研问题并开始进行准备的时候,他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一般会选择和自己的考研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积累知识,有助于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研方向以文学和语言为主,教育教学方向的考生比较少。

3.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渴望。2010级和2011级平均有71.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非常有必要进行试讲。在学生建议的内容中,“实践”都排在建议的第一位。他们建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要增加实践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要增加实践环节,要多使用案例,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必要时要安排到中学进行试讲;“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方法要增加学生活动,要在学生讲课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实践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他们对于教学理论没有什么兴趣,而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却非常积极。

(二)导师制调查结果分析

1.参加导师制的目的明确指向获取教学经验。2010级95%、2011级97.1%、2012级96.3%的学生都以获取教学经验作为参加导师制的目的。另外,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位列前三的是教学方法与技巧(46.2%)、教学经验(34.23%)、学生管理与沟通(23.05%),还有获得教学实践机会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方面。这几方面也都侧重于教学与管理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个结果与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互相印证,说明学生对教学实践机会和获取教学经验有非常强烈的渴望。

2.学生参与导师制积极性高,但活动主动性差。2010级自愿参加136人,2011级68人,2012级全员参加113人(学校规定)。每次都能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的比例为67.7%,有时不参加活动的比例为31.06%,只有1%的学生从不参加活动。但是,能主动到中学向校外老师请教的只有19.05%,不去主动请教的有57.8%,偶尔会去请教的有23%。与他们希望获取教学经验的愿望相比,获取锻炼机会的行动却显得非常被动。

3.导师制指导内容设置满意度较高。对导师制设置的指导内容表示很满意的三个年级平均是23.5%,比较满意的平均是59.1%,不满意的平均是17.56%,这是由于个别教师指导不力造成的。对于辅导收获的大小,平均有19.18%的同学表示收获很大,收获比较大的占39.54%,一般的占33.25%,没什么收获的占8.04%。

4.导师制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一是学生真正实践机会很少。在“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阶段,多数指导教师没能很好地组织小组内的模拟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试讲的比例只有22.4%。二是部分指导教师没按要求开展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没有规划,活动次数不足或没有活动。三是对学生没有严格管理,学生是否按要求参加活动,教师并没有严格要求,基本凭学生自觉自愿。四是学生对导师制辅导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学期应该做什么。

三、改进措施与改革前瞻

(一)改进教师教育模块选课方式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对他们教学能力形成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模块课选课之前,应该集中对模块课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的主要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等。另外,选修课程的选择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块或自由选修,可以尝试多种方式。

1.模块选择与自由选择相结合。模块课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但现实是学生在三年级选课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茫然。考研还是就业?做教师还是考公务员?当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的特点对课程选择就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模块课程的缺点是选择一个模块就要放弃其他模块,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模块选择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选定一个模块之后,其他模块课程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2.模块课程与限选课程相结合。教师教育模块有些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技能训练”。因此,无论教师教育模块是否能正常开课,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模块,这门课程都应该作为必选课,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这也是此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目标。3.重新组合模块选修课程。取消模块限制,在三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每学期每个模块选修课程不少于1门。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需要,又可以兼顾学生学习兴趣,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内容。

(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比例

“语文教学论”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1.增加小组合作的内容,丰富合作活动的形式。学生按照每7人一组的标准进行小组合作,合作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分组进行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学会备课。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备课讲课,小组合作准备1课时的教学内容,推荐本组同学进行说课和模拟讲课。三是每个学生另外准备15分钟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同组同学模拟中学生配合课堂互动,录制的教学视频经过教师评判赋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个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模拟授课,且大家互为师生,真切体会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角色的不同特点,思考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2.增强教学视频观摩后现场评课的力度。结合所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中学语文教学视频观摩的次数,并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现场评课,评课内容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印证。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会。

3.学生讲授和讨论“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对“语文教学论”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备课讲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思考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也锻炼讲课能力。对于某些新的有争议的观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三)进一步加强校内外沟通与合作

双导师制的实行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学生受益匪浅,但也存在多种问题。为了能提高导师制的辅导效果,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的沟通与合作。

1.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宣传与说明。有些学生对导师制的要求并不明确,更没有认识到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因此,校内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导师制的宣传和说明,介绍每一学期的指导内容、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要求评价校外导师指导的质量,以便改进存在的问题。

2.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合作。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要求,校内外导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指导方面要充分合作。比如,校内“语文教学论”课程开设的学期,是学生进行校外教学观摩的阶段,校内导师可以在讲授了教学的基本原理之后,让学生去校外导师处进行观摩,记录校外导师教学的过程;或者由校内导师布置教学设计的作业,学生的教学设计由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校外导师根据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由校内导师监督执行。这个过程既符合学校双导师制的设计初衷,也能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两位教师教的都是《少年王勃》一文(苏教国标本第六册第九课),理解诗句过程具体如下:

案例1:

师: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小节描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意思。

生: (生浏览课文、很快发现)第3小节。

师:好的,请你说说“秋水共长天一色”什么意思。

生:就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非常好。那“落霞与孤鹜齐飞”呢?

生:就是“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好的,刚才我们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接下来请大家背一背课文第三小节。

案例2: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意思?

(生读课文段落)

师:将诗句和课文内容对照,你发现了什么?

生:(思考)顺序不一致。

生:诗句先写了近处的野鸭,再写了水天一色,而课文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

生:我想是因为运动着的野鸭容易最先引起别人的注意。

师:有道理。是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14个字中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层次非常分明。

师:那位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称王勃为“奇才”。请你再读一读诗句,你觉得“奇”在哪?

(生自读体会,部分学生对照前面的课文内容读)

生:我觉得这两句诗写的景色特别美。

生:这句诗读起来特别有气势。

生:(突然地)老师,落霞能飞吗?落霞不是指夕阳落山时的云霞吗?

(师微笑不语)

生:我知道了,那一只野鸭在飞,晚霞也在轻轻飘荡,王勃就写它们一起在飞了。

(生哇,惊叹状)

生:我还发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很妙。其实赣江的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颜色,此刻在落日的映照下,作者说“与长天一色”就太美了。

生:也许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呢。

师:同学们,落霞本无意飞,秋水本没有色,但在诗人王勃的笔下都有了别样的风采。怪不得都督忍不住拍案叫绝――

生:(齐) 奇才!真是奇才!

师:其实文章中对都督的描写是一处侧面描写,我们再找找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王勃的侧面描写?

第一位老师根据教材后的问题设置,围绕“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展开教学。另一位老师则将目标定位为赏析诗句,体会诗文中用词的精妙,并感受文章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后,老师们围绕这两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A:我认为第一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在第113页中明确指出:“在这两句话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分析与指导,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赏景中感悟。”第二位老师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个人认为有些偏难了。

教师B:我更欣赏第二位老师的目标确定。教学参考书也只是以多数学校和多数教师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而设计的,很难照顾到不同层次学校和不同水平教师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也应该从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参考书只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向导”,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紧箍咒”。实例2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学得很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地体会了,将教材用活了。

教师C:语文教学参考书是为了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的,目的是为教师备课时提供一些方便。其实,过去曾有一些语文教育专家不大主张为语文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认为那样不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但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特别是那些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的教师,迫切需要有一本分析教材、指导教学的参考书。因此,苏教版编写的语文教材,也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但是,教学参考书并不能代替教师对教材的独立钻研,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确定教法,组织教学。

教师D:我在网上还看到有一位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时,将《滕王阁序》全文印发给学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背诵比赛呢!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是因人而异的,它和个人的思想、阅历、性格、爱好有关,这些又都会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另外,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还要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内容、教学目标而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学生,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有个性地处理教材,有个性地设计教案,使教学活动尊重实际、贴近生活。

三年级语文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党和国家要求未来的基础教育应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需要和善于对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育人目标和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由过去的听说教学发展而来,但是比“能听会说”的要求更高,更具有时代特征。所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的成果,农村进城务工群体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极为突出,给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农村许多小学相继拆并,办学设备和条件师资条件较差,使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为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头等大事,是每个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国家新型人才的奋斗目标。可是,学校领导每期开学安排教师工作后,对新课程实施无计划、无措施。而教师对实施新课程十分茫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变得雷声大,雨点小。

二、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认识模糊

由于目前农村小学体制变革,许多教师一人包班,工作量极重。很多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认为口语交际训练就是让学生练习“说话”;还有的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不好上,不知道该怎么上,学生不喜欢“说话”也不会“说话”,所以要么不上,要么走过场。新课程对口语交际教学按年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就每一课应该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往往不能自主把握,造成有些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教学目标把握不准,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没有要求,给一种没有系统目标可依的感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盲点。

三、农村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文化基础限制学生的口语交际

农村小学生的性格较之城市孩子更加内向,特别是在老师和众多同学面前,更容易显得胆怯、害羞,压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影响了口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在农村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极为突出,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孤僻内向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差;有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学习条件相对落后,没有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以至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挑战更大。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加强管理,切实实施新课程

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第一责任人,是新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制定实施新课程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才能使教师全员参与,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切实将新课程中的每一个课题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建立完整的校本教研体形,组织全体教师分年段明确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定期,定课题,定执教人(骨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拓展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农村资源,不断探究,在平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只要通过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能彰显出它的勃勃生机。

由于教师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自身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它的培养目标和训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培养” 。同时,新课程分别从“听”和“说”的角度对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指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只有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仔细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掌握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点,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2.学会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教材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一般性的,不一定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使用自己的课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究开辟途径。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次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口语交际《讲名人的故事》,教材要求学生把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而对生在农村,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名人”知之甚少,根本讲不出几个名人的故事。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备课,课堂就容易“一言堂”或“一人堂”,空洞而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听,教师没有兴趣教。如果教师稍对教材作一下处理,把“名人”故事扩展成讲“你喜欢的”故事,这样,能讲故事的学生就多了,课堂参与的面就广了,训练的效果也就明显了。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使用的教材做出相宜的“裁剪”、“修改”和“取舍”,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真正实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要有意识地选择教法,引导交际: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得好。制定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设定恰当的交际目标是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着力点。

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很“紧”。要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建立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如何才能使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呢?一是提倡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或者依据教学内容把课堂上当时真实的情境作为教学情境。二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