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间构建与设计

空间构建与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间构建与设计

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北京市;兰州市;集中式城市;分散式城市

1引言

集中式和分散式是中国典型的城市结构特点,集中式城市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分散式城市主要问题为各个功能分区会延长,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合[1]。本文以北京和兰州为代表城市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指标因素进行比较探究,以期优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

2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的类型

2.1历史起源

初期的城市一般位于河流交汇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城市的出现和繁荣。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为围合的新城、庄重的形态和自由的形式。近现代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特点逐渐多样。

2.2类型

2.2.1集中式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集中式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用地的汇集分布上。虽然集中式城市拥有林荫大道和轴线景观,但是这种美丽的代价不免会导致“城市病”的形成[2]。北京集中式城市结构越来越明显,为集中式发展的典型代表。2.2.2分散式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分散式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主要表现为功能用地扩散分布。分散式城市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现时,许多大城市开始效仿分散式城市。兰州是受地形影响的典型分散式城市。

3北京与兰州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

1949年5月,北京成立了都市规划委员会[3]。之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结构[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结构[5]。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在试图解决集中式城市结构带来的问题,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兰州城市规划经过40年发展,第一版城市总规划分明确的功能分区,建立带状群体的城市结构[6];第二版城市总规确定了“带状群体分布”的城市用地配置和建设发展原则[7];第三版城市总规扩大周边的城市空间,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8];第四版城市总规实现区域多中心发展,构建“两城五带多区”的城市结构[9]。在过去40年的规划历程中,兰州为了平衡城市发展,着力构建多中心分散式的城市结构。

4对比探究

北京是集中式城市,这种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会导致“大城市病”。所以,开创新的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改善“城市病”问题,是目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新趋势。兰州是沿山谷发展形成的分散式城市,由于地形条件使得城市可建设用地被限制在山谷地区范围内,限制了城市的发展。这也是兰州城市发展比北京滞后的重要原因。

4.1土地利用分析

北京的管辖范围从市区逐渐向内环外的农村和山地扩展,形成现在的城市区域。1980年,北京总的城市用地面积为47900hm2,占比3%;1989年为90400hm2,占比5%;2020年为165000hm2,占比10%。北京总的城市用地面积连年增长,城市用地规模也在连年扩充。目前北京的城市用地面积大约只占城市总面积的10%,但是北京城市的土地利用已经逐渐扩展到农村,集中式城市有利于城市的扩张并加快城市化。兰州受地形因素的限制,形成分散式城市结构。兰州市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在2011年为16451hm2,到2020年约为24998hm2。兰州因地形原因受到发展限制,纵轴发展导致运距加大。兰州的城市功能分区非常明确且均匀分布,也不易产生环境和交通问题。兰州的城市空间设计相比北京较均匀,北京呈集中式发展,城市内聚力强;兰州呈分散式发展,城市内聚力薄弱。相比北京,其城市功能分区优化的区间会更大,且兰州的用地布局比北京均匀。可以看出,分散式城市的用地布局比集中式城市均匀,而集中式城市比分散式城市更易扩张和发展。

4.2绿地系统分析

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33.2%,增长到2020的40%;自然保护区面积由2002的12万hm2,增长到2020年的16.6万hm2;森林公园由2002年的4.3万hm2,增长到2020的7万hm2[10]。集中式城市不可避免导致“城市病”。集中式城市要合理地布局绿地系统,发挥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兰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造就了相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2011年,兰州的绿地面积为1974.27hm2;规划到2020年,兰州的绿地面积为4044.48hm2[11]。由于地理因素,兰州朝纵向布局发展,可以很好地防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又过分集中,绿地分布均匀,利于保护环境。相比北京而言,兰州的绿地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北京的绿地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且对中心城区的环境保护有影响。因此,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会影响绿地系统的分布,分散式城市绿地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比集中式城市有一定优势。同时,一般情况下分散式城市的环境质量比集中式城市较好。

4.3道路系统分析

在现代城市中,道路设计是交通系统的重要部分,也会影响市民出行效率和方式。北京城市道路系统从1953年初创,基本沿袭旧城环形放射状的道路结构[12]。2020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约700km2,计划到2035年约850km2。根据《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北京2019年—2020年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47min,单程平均通勤时耗较长,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在最新的规划中,北京的道路路网由中心向外发散。同时,道路组织路网密集是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集中式城市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兰州是西北重要的交通要道。2011年,兰州市区道路面积为19km2;规划到2020年,兰州市区道路面积为39km2[13]。兰州的道路在不断扩增,道路系统呈分散式带状发展,且分布均匀。根据《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兰州2019年—2020年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33min,单程平均通勤时耗较短。因此,目前看兰州交通拥挤与堵塞问题相对较轻。尽管如此,作为西部工业城市和枢纽的兰州,道路路网呈带状,纵向距离长,使得运输距离和成本增加,这是分散式城市兰州在交通上的不足之处[14]。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和兰州的城市道路系统得出: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结构与空间设计会相互影响。北京为环形聚状的路网易导致城市交通拥挤与堵塞,出行通勤时耗较长。而兰州为集散方格式的道路,道路系统呈带状形式分布且相对均匀。兰州交通堵塞问题比北京相对缓解,交通出行时耗也更短。因此,分散式城市道路路网比集中式城市道路路网分布更均匀,集中式城市交通出行通勤耗时不仅比分散式城市更长,也易产生交通堵塞问题。

4.4城市宜居指数分析

城市宜居指数会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而城市环境治理率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北京市2015年—2020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PM2.5年平均浓度值在逐年递减,城市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逐年递增,环境在不断优化,生态可持续发展越显著[15]。根据兰州市2015年—2020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PM2.5年平均浓度值在逐年的递减,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逐年递增,城市治理率也在逐年提高[16]。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和兰州的城市治理情况,得出城市治理率都在呈上升趋势。北京是集中式城市,易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环境污染。而兰州是分散式城市,其城市的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不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根据《2019中国100座城市宜居指数排行榜》数据显示,北京位列第五名,城市宜居指数为1.7277,而兰州未上榜前二十名。可见,北京比兰州更适宜居住。虽然北京环境污染度比兰州更大,但是北京城市治理率比兰州城市治理率提升较快。北京环境污染度随着城市治理率的提升,与兰州逐渐接近,在未来几年或许会低于兰州。

5结论与讨论

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第2篇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汇编》,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汇总自评价过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公司内控缺陷,并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计划等。最后,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内控自评价的实际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等,编写《内控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6重视内控环境建设

6.1进行全方位内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参加的内控基本知识和针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内控人员的内控专题培训。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解决“为什么企业要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内控体系建设”“如何进行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的内控工作开展的文化环境。

6.2建立内控工作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建立了内控工作沟通机制,实现了内控工作信息的实时传递。首先,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例会制度。内控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内控工作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在会上汇报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事项,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工作指导,会后审监部跟踪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落实情况。其次,公司建立内控体系的半年工作总结。每半年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并通报给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三,建立重大风险项目即时汇报机制。对于公司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求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和审监部进行汇报,以实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6.3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为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者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性,公司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与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从而激励管理层切实关注和推动内控管理工作。

6.4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内控体系建设

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地域性 环境空间设计 专业教学框架

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教授在其著作《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书中将“建构”(Tectonic)解释为具有文化性的建造或称为“诗意的建造”,其本意是关于木、石材等材料的结合问题。它注重建筑的建造方法,包含构造材料的内容和要求考虑人加工的因素。中国的建筑理论体系很早就认识了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技术与形式的高度有机结合,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造型全然得益于结构的本体,这原本是完全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极为积极的因素,理应成为我们所继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在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架构中,体现出将设计的技能训练分成几个独立的知识加以传授,割裂了其中的有机联系,也割裂了空间和建构。我们应当研究中国建筑的空间和建构内涵,发展营造学社和先辈建筑家的追求,将对空间的认知和建构思想贯彻到设计教学中补充和完善以往的教学。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岭南建筑从建构特征与方式上具有建筑与环境空间本质性的特征,从其民居与祠堂的空间构成上和岭南地域的人文、气候、地理、生活方式、当地材料与构造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建构特征,我校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土壤中迅速成长,环境空间的设计教学体系也摸索走出地域特色化的建设之路。

一、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目的与方法

与纯艺术不同,建筑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它是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象征性的符号。建筑与环境空间是与技术、建造方式以及应用的材料密切相关的,在材料的外部表现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追求真实。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是以地域性空间设计分析的共性问题为主线,如岭南地域建筑与环境的空间要素、空间类型及次序、建筑细部等问题,由若干共性问题的专题单元构成稳定而开放的教学体系。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运用适宜的地域化材料和技术,在既定的基地内创造出符合内外使用需求的空间和形式。在一年级空间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中贯穿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构成建筑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在二、三年级教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强调功能解剖及组织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建构分析方法、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启动、推进及整合设计的程序方法。

培养岭南地域建构空间建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岭南建筑空间类型与要素的认知训练、岭南园林空间环境与行为的解读训练、岭南地域主义概念设计与功能的构思训练、岭南地域化生活行为模式与空间的组织训练、岭南地域性技术材料与空间的建构训练和地域性理念构思与设计的综合训练。

二、岭南地域性建构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建构教学的主线是环境的概念,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场地和场所。在这条线中,四个层次设置了景观限定、街区限定、坡地以及街道限定四个场地条件。

第二条线是空间的概念,将通常的功能空间类型简化为单一功能空间、单一功能组合空间、简单综合空间以及复杂综合空间。

第三条线是建构的概念,材质和建构是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中强调的应是材质而不是材料,材质强调的质感、形象以及表现力,而材料强调的是物理性能。设计师的建构活动是通过设计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地域性的空间建构方法与地域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补充验证设计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地域性建构理论研究是研究地域传统的营造体系理论或者说是传统构件的建构关系与建造过程的原理课程,环境空间设计一年级在整个空间设计教学体系中被定位为空间形态设计入门阶段,可以将空间设计形式分为空间与体积、场地与场所和材料与建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解释了建筑和景观环境存在的基本含义,即使用空间的要求、场地的几何特征和场所的肌理感、材质与材质运用的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岭南的建筑文化,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六个层级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设计内在与外延的逻辑关联性,掌握通过设计分析来形成设计成果表达的设计专业工作方法,实现以建构为主线的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实现空间建构实践性教学的互动与反思,将现有的设计教学框架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单元教学为组织单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具体如下:

1.专业课程单元分为四个。在一年级时进行功能认知与形式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形态与材料建构单元和空间类型与组织单元,在三年级教授综合设计课题单元。

2.基础课程单元分为五个。在一、二年级时进行历史理论研究单元,同时在一年级时进行工程制图与模型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计算机设计表达单元。另外,一、二年级时还应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单元和设计专业英语单元。

3.“回归本源”的教学思路构想。即让环境空间设计回归至最初的解决场地与环境、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等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正如张永和在《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谈到的:“建筑的基本功能在于掌握设计的技能,即分析、综合、组织建造、基地、空间、使用诸方面条件和可能性的能力。”因此,对建筑设计的基础训练,应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概念的认知,一直到设计构思、真实建构。传统的建筑教育最终成果是图纸和模型,教师根据图面内容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也就到此为止。空间建构教学进一步深化教学目标,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空间认知到设计到建构的完整训练过程。

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据有关资料统计,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5%~35%,而在施工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25%。由此可见,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关键阶段,必须重点控制。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合理”的原则,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本文分析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探讨了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相应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些方法。

l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1.1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造价的关键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结构设计在最大程度满足建筑方案的前提下,以规范为准则,使建筑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统一。工程造价则足指工程项目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等环节所花费的总费用。

1.2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相互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大概在35%~75%范围内,即设计可以使工程造价在很大范围内波动,其中结构设计占有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设计方案对投资的影响

研究表明,单项工程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都有很大影响。如基础类型、结构形式等。

1.2.2设计过程对投资的影响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的细部设计及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过程的掌控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如截面尺寸选取、钢筋形式、钢筋连接方式等。

1.2.3设计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据统计,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诸多原因中,设计责任所占比例接近50%,很多建筑因设计时功能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或受力不合理引起应力集中,而导致重复投资或设计图纸质量太差造成各专业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从而造成停工、返工,引起较大的投资浪费。

2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建筑体型的选择和项目规模的确定,一个工程方案确定后也就基本确定了其工程规模,即有了工程造价的雏形和轮廓。初步设计完成后,工程量也大致可以确定,据此就可以做出工程概算,也就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依据。所以,结构设计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2.1采用结构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对结构设计有着很重大影响,所以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与初步设计过程中应尽早介入,与建筑师一起共同确定建筑方案,在满足建筑功能布局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结构的合理性。不要等到方案已经确定进入施工图阶段时结构专业才介入,若此时结构专业才对建筑方案提出较大的修改意见,其结果要么是对原建筑方案进行大幅的修改;要么为满足规范的要求而采取各种加强措施,这样势必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2.2选用合适的结构体系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对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同一建筑,如果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造价相差可能很大。如果结构选型不合理,其工程造价就会相应的增加很多。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结构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功能要求、建筑高度、抗震等级、场地地基条件等特点,选用合适的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砖混结构的工程造价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的60%~70%,这类结构钢筋混凝土用量少,施工较简单,多适用于7层以下的住宅建筑。但砖混结构是由墙体承重,对墙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不如框架结构布局灵活,而且其使用功能受到一定限制。7层~12层的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若在其适当位置设置适量的抗震剪力墙,可减小柱、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不仅可达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高层住宅则更适合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既能满足现代住宅对平面、空间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室内不露柱角,抗震性能较好,造价也比较经济。

3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3.1构件截面尺寸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梁、板、柱截面尺寸的确定即是满足建筑物净空、美观与结构构件经济性的高度统一。截面尺寸太小,造成配筋率过大,用钢量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截面尺寸太大,则容易造成肥梁胖柱,工程造价增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截面尺寸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合理选择截面尺寸可有效降低结构自重,减少材料用量,最终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1.1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见表1。

3.1.2梁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一般根据梁的跨度估算其截面高度h,再根据高宽比确定其宽度b,对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取主梁为:h=(1/8-1/12)L。,b=(1/2-1/3)h。次粱为:h=(1/15-1/20)L。,b=(1/2-1/3)h式中:b―梁截面宽度;h―梁截面高度;L。―梁的计算跨度。

3.1.3柱

框架结构柱的截面尺寸常常是根据轴压比来进行估算的,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轴压比限值的依据是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参考国外的类似条件确定的,其基准值是对称配筋柱大小偏心受压状态的轴压比分界值。针对不同抗震等级,轴压比的限值见表2。

3.2采用高强钢筋降低含钢率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控制工程的钢筋用量,是降低工程造价最有效的办法。结构设计时,受力钢筋采用高强钢筋显然要比采用强度低的钢筋时用钢量少,造价低。在保证结构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的前提下,广泛采用HRB400钢筋,改变不顾实际情况一律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和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的传统习惯。

实际上HRB400钢筋无论从强度、延性还是性价比上都是HPB235、HRB335级钢筋无法比拟的。一般跨度不大或厚度较大的板,其配筋往往由最小配筋率来控制。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受弯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取0.20和45f/fy中的较大值。显然,最小配筋率与钢筋等级有着直接关系,在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前提下,最小配筋率随钢筋强度设计值增加而减少。此时,板采用HRB400级钢筋其含钢量较低。特别是当混凝土强度较高、板厚较大时采用HRB400级钢筋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如地下室底板设计,因为要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的要求,板厚不得小于250mm,当地下水位较低不需考虑抗浮设计时,通常板筋都是按最小配筋率构造配筋。下面分别采用三种不同钢筋对该类地下室底板进行配筋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钢筋种类表可看出,当板按最小配筋率构造配筋时,采用HRB400级钢筋所需钢筋最少,其中采用HRB400级钢筋比采用HPB235级钢筋省钢筋(765--500)/765x100%=35%。而价格上HRB400级钢筋比HPB235级钢筋每吨仅贵百分之五左右。可见,结构设计中合理采用钢筋对控制工程造价是行之有效的。

4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是工程建设的灵魂。结构设计人员应将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使建筑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卓.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J】.工程技术,2003(2)"44.

【2】杨赞峰,张引鹃.工程造价中的系统分析【J】.人民长江,2003(10):33.

【3】佚名.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空间构建与设计范文第5篇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空间艺术设计、感官艺术设计、光影艺术设计、造型艺术设计等。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种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点,空间艺术设计和其余环境艺术设计种类不同,因为空间的设计属于单独的空间构造,其余的设计种类属于物质形式的改造设计,这就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的具体含义。从广义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具有可重复性,依托不同事物的重叠能够获得不同的空间效果。从狭义上看,环境艺术空间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任何事物的交叠都不可能是原事物,空间也不可能是原来的空间,因此存在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空间设计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为人们观看树叶的时间、空间、环境、情绪以及树叶本身都存在差异,正是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引导着人们对艺术的不同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既有空间层次的不同,又有组合效果的不同。因此,空间含义定性为随时改变又具有永恒性质,这涉及哲学领域。

二、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教学探讨

空间既是多变的又是不变的,所改变的是对空间的设计。我们在划分空间构成时,可以将空间分为多层次空间、多元空间、立体空间三个种类。多层次空间的教学理论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认为空间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层次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多维空间,而是一种空间的层次感。如,底层空间摆放什么造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效果,高层空间摆放什么样的物品能够发挥出高层空间的艺术特性,这些分层的空间感形成了环境设计师的空间层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着眼于流行的空间划分,而应当注重对现实层次空间的把握。多元空间与多层次空间的区别在于,层次是指空间各个方面的空间容积,而多元是指空间与人、与物之间形成的联系特性。在环境艺术设计上,我们总是强调搭配设计,认为设计的根本在于搭配物品之间的艺术魅力,这一艺术设计形式来源于多元空间设计,它强调人、环境、物品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在不同的空间中摆放不同的物品,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不同的人观赏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事物或者人在其中都充当了“元”,空间也不是具体的“容积”,而是由多个“元”构成的艺术形式。立体空间是多元空间的进化。在教学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元”的构成能够直接影响空间的每一面,让空间从虚幻的触碰感中回归现实,即“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以人的认知为根本的立体效果”。因此,无论中西方教学,都将立体空间的设计感观看作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教学方向,通过不同事物的搭配以及空间特性,使空间效果逐步释放,使它和人产生真正的联系。环境艺术教学的构成和培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是人文艺术的积累,更是对空间把握的积累。它注重锻炼思维的创造能力,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提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时展会使得文学艺术的创作环境发生变化,文艺创作以及设计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需求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创造性思维。在空间构成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空间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网络资源以及新媒体,有效整合最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新的语境为空间构成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时代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时下一些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开阔其设计思路。没有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形象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空间构成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整体意识。环境艺术根植在周围环境中,同周围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