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1.进一步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永恒的话题,它“所涉及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环境逐渐变得丰富多元,并且朝向平衡状态演变的过程。”然而当下,我国乡村正在面临这个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各种“干扰”元素。乡村,原本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能源,但却因为发展不平衡、开发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生态平衡受损,以至于不能长久应对未来的发展。当代乡村环境设计,应当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可持续的环境氛围,以保证其在空间与时间中持续发展。除了必须要掌握的:对土地和植物的理解;对气候条件的掌握;对水流的通晓;对能源资源的节约方式;等等。之外,还要发展文化可持续,将建筑景观中注入可持续文化,例如:利用乡村景观设计带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利用废弃材料通过科学技术再创新。

2.城乡一体化、互补化

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在发展中本应是互补的,而非矛盾的。乡村拥有城市所没有的:广阔的土地、富足的农渔产品、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间技艺,等。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与措施,确定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策略。但是,政策的主题只强调了城市对于乡村的作用,而忽视了乡村本身的优势同样可以优化城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就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可见,在未来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只有实现城乡的优劣互补才能够真正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上海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娄永琪则将乡土景观与创意文化品牌相融合,带领学生下到农村,组建“设计丰收”团队,将新鲜血液注入到农村,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引导农民利用地域特色创建属于自己的乡村文化,不仅提高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城市人回归农村,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3.乡土地域性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并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应该顺应时下发展潮流,突显本土化的同时敢于创新。乡村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文化,还应该极力发展创意、创新产业,将乡村的乡土地域优势通过跨文化设计的力量注入当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去,资源整合,将集结村民的智慧、政府的政策、城市的互助、产业的改造升级、品牌的打造、网络的推广,等方式,充分保护乡村乡土地域景观特点,传承乡土精神。

二、当代乡村环境设计的意义

1.传承土地文脉,传递场所精神

传递当地“扁担精神”,进行大峡谷传送,通过美术馆及周边景观的设计提高石板岩乡的地域识别性。

2.推动生态可持续建设

对地域资源能源进行保护和创新性利用,保护传统技术工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类型。

3.丰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提高乡村生活适应性

置入展览、教育、休闲等体系,改善和丰富村民和游客的生活娱乐空间,将农田与景观同时纳入公共活动空间之中,将传统乡村中晒场、集会地公共空间融和现代设计和现代人需求,使之成为新乡村环境的新景观。

4.整合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创立文化品牌,确定衍生产业。吸引外出移民回乡置业,进一步解决乡村社会遗留问题;农村产业置入文化整合之后进入城市市场,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结语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密性;心理学;园林景观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日渐增多,如何实现城市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和谐统一,如何在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与总结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注重体现私密性的设计要素,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园林空间的休息、放松、精神需求,为城市居民创造温馨、愉悦的园林景观空间。

2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的情况综述

所谓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园林规划私密性,是指有选择地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园林景观布局进行设计,从而起到控制城市公共空间作用与性能的预期目标。因此,研究者认为“私密性设计”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能动的积极选择和创造,打破城市公共空间的距离感和封闭性,确保城市居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享有舒适、自由的个人领域。根据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当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生存权利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将转而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可以确立为,向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生态环境、劳动环境与其他活动环境相互交融的私密园林景观场所。

3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的时期,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园林设计不够重视,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业生产与劳动力发展方面,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小、布局狭窄,呈现出私密性特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建筑开发商过于看重经济利润,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导致部分园林景观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设计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4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设计的注意事项

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重视细节空间的设计,才能真正达到使用者的满意,有效提升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

4.1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小群生态性

通常情况下,在园林景观的公共空间中,人们的交流都是三三两两一组的,这种交流方式就是社会学中提到的小群生态。从私密性应用的角度看,私密性不仅针对个人还针对这样的小群,小群生态也不喜欢受外界干扰,而小群体的大小有差异,则相应的空间形式也存在较大区别,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私密性应用的层次性和多样化特征,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选择的多样性。

4.2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私密空间的可视性

园林景观中向私密空间通行的路线应当是可视的,要尽量提高空间的使用率。针对不同程度的私密性,可设计不同程度的可视度。可视化通常指对园林景观边界入口的处理,所设置的边界入口空间,能够直接影响到使用者是否顺利进入空间及进入的数量。与公共空间比较而言,私密空间的入口应当设计更多限定条件,既要充分考虑空间感,也不能从视觉上隔绝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疏密有致的组合性质,延长道路和场地间的距离,增大空间私密程度。

4.3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辅助设施的灵活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针对人们的不同需求,充分满足使用者扩大空间及多样化使用功能需求。园林景观公共空间的标签并不明确,空间的公共性或者私密性由使用者的使用状况决定,比如可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使外部景观设施的灵活性显著提升,像园林景观中的观景踏步、花台边缘以及矮墙等等都可设计成座区,但设计时要考虑与人的尺度相符,使人们选择形式及范围拓宽。

4.4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空间范围的适度与合理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呈现空间范围的适度性与合理性,避免公共园林空间过于狭窄,产生打扰他人休息活动,进入他人私有空间的感受;公共园林空间也不能过于宽广,给人们一种疏离、荒凉、空旷的孤独感。因此,有关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当合理把握空间范围的规格与合理性。

4.5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设置过渡空间与边界

作为设计公司及其所属的设计人员,在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私密性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过渡空间与边界的科学设置,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联系起来,既不能让私密空间独立于公共空间的整体之外,应当做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面材质、高差和标志物等因素,将对城市居民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与限制,容易让居民产生走入其他空间的感受想法和心理活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灵活应用上述设计对象,赋予景观园林强烈的心理感观,营造空间感和私密感,为城市居民打造既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又具有独特性和私密性的公共空间。

4.6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呈现自由与舒适的空间性能

作为设计公司及其所属的设计人员,在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私密性设计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公共空间的自由与舒适属性,满足人们休息、放松、休闲的心理要求,设计出便于沟通交流、进行活动、安全自然、视野开阔的城市公共空间。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的私密性设计过程中,应当从自由与舒适的空间性能、科学设置过渡空间与边界、空间范围的适度与合理、辅助设施的灵活性、私密空间的可视性和小群生态性等方面加强注意与思考,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还要注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作为设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与技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打造优美、舒适、愉悦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金超.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乡村科技,2017(20):43~44.

[2]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3]杨春顺.浅谈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中私密性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7(4):72.

[4]戚勇,杨涵.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7(1):66~67.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徽州村落;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45-01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徽州村落可以说是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完美典范。对徽州村落景观的分析研究并得出有效的结论,是现代城市建设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探寻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徽州村落的形成与特点

(一)社会因素。徽州人自古擅长经商,大量财力的聚集也让徽州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商者好儒,儒而雅,在良好的经济、自然和文化条件下,徽派建筑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纵观明清时代的徽州建筑,马头墙高立,门头、门罩装饰精美,不仅起到防火和装饰的作用,而且还是家族荣耀、地位的体现。一些徽州商人为了显示家族的富贵,在客厅和寝室之间修建狭长的天井,兼具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与此同时,四面屋雨汇集天井,也有着四水归堂之意,反映出了徽州商人的价值观。

(二)宗族特性。宗族是一种社会单位,是由若干核心家庭组成的群体,以血缘为发展纽带,具有非常浓厚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在村落的布局上也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纵观徽州村落的祠堂庙宇,无不显得气宇轩昂、庄严肃穆,它们是各个村落的标志,也是宗族荣耀的体现。这些建筑也大都位于村落中心位置,视野开阔,成为整个聚落外部空间序列的开端,同时也起到了丰富村落景观的效果。

(三)风水特点。徽州人以自然山水为根基,将风水学巧妙地融入到园林建造当中,使得村舍、山水、田野等融为一体,形成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景观效果。

(四)交往习俗。村落是人们交流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徽州村落空间布局直接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在徽州村落中每一个场所,例如街巷、井台都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场所,当然还包括一些为公共交往活动设立的专门场所,在每逢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时,可以有效地扩大徽州人民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和文化生活。

二、现代水景观的设计

水环境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作为一个造景要素,不仅可以调节环境温度、净化空气、给居住环境增添一定的舒适度,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态价值。本文结合徽州村落水系对现代水景观设计的启示进行如下分析。

(一)水景观设计现状。在水景观设计方面,徽州村落更有其出众的一面。自古以来我国园林建设就有“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这一点在徽州村落水系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徽州村落大都依山傍水,这就使得山、水、树、建筑成为徽州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徽州水口布局一般遵循前有朝阳山、后有倚龙山、溪水似玉带的要求,从而达到两山对峙、山涧溪水环匝的理想境界。

(二)现代水景观的层次设计。创新是现代水景观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勇于创新才会使建筑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结合徽州村落水系的特点,在现代水景观设计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水景。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可以借鉴世界著名水城的水岸生活,可以在地面集中表现,也可将水引上高空、引上屋顶顺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

(三)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河道和水系。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是徽州村落水系给现代水景观设计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目前,广泛流行的水景观设计是努力营造出一个湿地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湿地、海洋和森林,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包含沼泽、河流、滩涂以及湖泊等。利用湿地作为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维持原有的水系河道,保持原有生态系统与植物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水景观塑造和规划。

三、总结

徽州村落的布局风格完美体现了风水理论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徽州村落水系的现状和特点出发,从水景观的设计创新、层次感及现有资源的利用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为现代水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洋.传统村落的生态经验对城市设计的启示[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张纵.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J].中国园林,2007(06).

[3]方贤松.试论古村落景观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6).

[4]麻欣瑶,丁绍刚.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9(04).

作者简介: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农村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布局和景观规划不合理,缺乏特色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农村住宅布局的形式来看,布局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排排座、的形式出现。小区内道路系统混乱,内部缺乏功能分区,生产与生活功能相互混杂,景观性较差。由于没有明确空间的功能性,导致小区内部一些消极空间和功能性缺乏的空间成为农民用来晾晒衣物、谷物、腌制咸菜的场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住宅景观的艺术性,一些废弃地更成为农民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废材和农用生产工具的堆放场地。许多新农村住宅景观忽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仅仅只有简单的行道树种绿化,形成一条路,两旁树的单一呆板形式。

(二)景观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细节

由于我国大力加强了、村村通电、的建设力度,农村居民在用电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除此之外,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中,在排水、给水、集中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严重落后,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公共服务设施还是一片空白。道路景观设计时,对材料的选择和艺术性的表现上更是简单草率,小区道路铺装率较低。亭、廊、健身器械、儿童游戏器械等公共服务性的景观设施无法满足农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在小区景观设计的细节存在设计粗糙、不合理、不科学、缺乏景观联系性和观赏性等问题。水景内容过于简单,驳岸设计过于粗糙,加上疏于管理,水景景观便成为农民生活用水的来源,如洗衣、洗菜、拖地等。

(三) 绿化设计不科学、植物配置不合理

我国新农村景观小区绿化面积较少,主要为一些点状绿化、线状绿化、草坪绿化等生态效益较差。除必要的道路绿地和建筑周围的宅旁绿地外,对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例如住宅小区中心花园、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等休息场地等相当不重视甚至缺失。有些小区虽然有绿化,但是规划设计不合理、不科学。一方面,植物品种单一,缺乏养护管理。大部分只有一些香樟、杨树、槐树、柳树等农村常见树种,花卉、灌木品种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忽视乡土树种,植物配置不合理。一些政府为了追求景观效果,盲目选择和引进国外树种) 植物配置中缺少乔木、灌木、花卉的结合,根本达不到。四季有景看,四季有花赏的景观要求。在植物配置中,主要以简单的行列形式栽种,少有大小韵律之感。照搬城市的模式,景观的可持续性不强我国许多新农村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照搬城

市的模式,脱离了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现对同一张景观设计图纸进行简单修改、重复使用的现象,结果形成新农村住宅千村一面的现象。我国的新农村景观规划容易忽视农家群落的特点,忽视农村生产与生活结合的特点和民族风俗特点等。设计时不能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景观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由于对农民停车位估计不足,出现了见缝插针的侵占绿地的行为,破坏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且未进行人车分流更会造成安全隐患。

三、新农村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建议

在对农村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周边自然环境状况,运用植物学、建筑学及生态学的原理处理好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使得建筑和她周边的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以当地绿色植物为基本载体,组成一个适合人居住的自然生态系统,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具体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当地绿色植物的应用,要注重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的相互搭配融合,以使整个系统更趋向于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回归自然。过去,乡村过于注重经济,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直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才意识到其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赖以生活的最基本的先天条件,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进行环境规划也要讲究必要的策略方法。如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经济、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注意在对局部环境进行改变时,必须注意自然环境的可承受度,杜绝由于建设不当造成环境破坏的现象出现;还有对农村进行景观规划时,要注意不同的地块进行不同的景观规划,要根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土壤、温度、水等的不同需求合理进行种植,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具体来说

如下:

(一)因地制宜规划乡村景观改造设计

我国的村庄众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地区间也有很大差别,乡村景观建设要考虑这种差异性、因地制宜,尊重当地传统的地域文化、在原有乡村景观的基础上,考虑各自特色,对其进行补充、创新、发展和完善。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景观政策,做好规划和改造设计,避免重复和浪费,做到可持续发展,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不合实际的改造建设,以免劳民伤财,同时,分析各个景观要是和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对其进行合理的回话整合,注重民族、历史、文化因素的融合,赋予其景观一定的内涵,这样可以避免某种文化的衰减和消退,从而达到改造建设特色乡村景观的目的。

(二)加强乡土景观的保护,加强景观内涵

乡土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与文物部门保护的,对中国广大城乡的国土风貌、景观特色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和土地格局及空间联系,像村头的树、水塘、一条小溪、界碑、一条栈道及一座小庙,都是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这些民间的、乡土的遗产景观和他们祖先以及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就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基础。中国的农业社会,一直就是建立在这种对先辈崇拜的宗法体系及对万

物崇拜的土地信仰基础上的,并一直保持着一种较稳定的结构。人们热爱家乡的土地,是因为它有祖先与先贤的灵魂、精神,能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这些是相对较显露的文化,规划设计者都应该注意同时加以利用这些特质。还有一些隐性文化,它以一种更通俗的方式让人们更广为的去接受,那就是,散落民间流传于人们口头的那些美丽神话、历史典故及名人逸事。选择适当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有价值的历史,可使乡村景观更有内涵。

(三)发挥其经济职能,促使景观产生效益

农村的生产场地、生产场景、特色养殖、区域经济都能成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而乡村的经济是以块状经济为主,比如以养殖业、种植业、手工业、工商业及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如果乡村景观的规划能够考虑当地的经济实际,就会在乡村的景观建设和当地的经济之间找到结合点,从而立足于当地经济,以经济的发展作为景观建设的支撑,那么,景观规划思想就能贯穿始终;也只有当规划思想被证明它是经济的、有效的,乡村特色景观之路,才能走得更远。实际上,长远看来,绝大多数成功的规划思想,基本都能引导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另一小部分,尽管它的经济作用不那么立竿见影,却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成功。

(四)加强专业规划人才建设,为农村景观建设保驾护航

城市规划曾得到政府、业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农村景观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有特色,城市规划的经验不能一成不变的用在农村。目前,在农村景观规划中,缺乏专业的对农村环境了解深刻的规划师,农村景观规划中的大部分工作都还是被那些缺乏乡土知识的城市规划师们来完成,这使得乡土景观规划在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合理、到位的规划,而且也失去了乡土原本的地方特色,设计出来的景观、不城不乡、。所以,要结合实际需要,培养专门的乡土景观规划师,他们既要懂得空间规划相关知识,又要深刻了解乡土文化。并且要让乡村规划师深入到实际场地长期体验,使其在对自然深刻了解,和谐融入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桃花源似的极具特色的中国乡村布局和美不胜收的民宅民居。

结束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三农”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设计的新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传亮.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景观特色的传承[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3,01:59-62.

[2]章翔. 关于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探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6:10.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景观 符号 乡土生活 景观特色 传统文化 城乡发展

一、乡土景观的符号特征

宽敞的庭院,冒着青烟的烟囱,家门口的泡桐还有杨树,在各家庭院中飞翔的燕子,还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一切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居所——乡村。在人们从小生活的乡村,每一条小溪,每一块碑界,每一条故道,每一块农田,每一座祖坟,每一片树林,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居民和动植物,都在见证和书写着这座古老村落的发展和兴衰,并留下了懵懂的记忆。其是一个村落,乃至是整个村落居民的精神寄托和乡村景观的符号载体。

“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乡土景观则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①

二、乡土景观发展遇到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承受着巨大的资源匮乏、人口膨胀、土地紧张等压力。树林被砍伐,基本农田被占用,动植物种类也逐年锐减。农村拆迁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被就地掩埋,大量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的板结,河流被污染,各种漂浮污染物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我们首先是动物,是生活在草地、森林、海洋和平原中的生物,我们天生喜欢吸入新鲜的空气,脚踩干爽的路面,沐浴阳光的温暖。我们天生喜欢泥土的芳香,绿叶的清新,天空的蔚蓝和宽阔。内心深处,我们渴望这一切,他时而强烈,时而沉寂,但从未消失。”②

这种农村景观的特有符号在逐渐消失,中国数千年所形成的传统民间文化正在遗失,乡村景观已不再具有地方性和特色性,大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村庄被拆毁。

三、新农村发展的思考

这些遗失的乡村景观值得人们去深思。现今,大部分新农村规划照搬个别乡村的成功经验,而忽略了自身独特的乡村景观特色。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人们应该保留其优势,而不是一味地抹杀,现有的绝大部分新农村的规划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过分追求利益,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应该在保持现有村庄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合理调整村庄特色资源,谋求村庄用地结构与物质基础、人文基础的有机结合。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乡村地域文化及空间形态的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

四、以鲁中山区冕崮前村为例的新农村整治思路

(一)区位介绍

冕崮前村地处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位于鲁中丘陵北部,沂山山麓、弥河上游,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少。土质以碱性土为主,土壤比较贫瘠。气侯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2.4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578.6小时,无霜期191天。经济较为落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居民收入低。

(二)保持乡土生态的完整性

冕崮前村自然景观面积广大,使得村庄的景观结构完整,景观类型多样。由于村庄产业的发展,山区坡度较缓和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普遍较高,很多不合理的开垦和放牧,使村庄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

冕崮前村地形条件复杂,地面坡度较大,将整个村域的土地分为平地、山地和河谷地区。平地农业用地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土壤较肥沃,光照充足,距离灌溉水源较近,适宜种植一些传统的北方旱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大豆等。山地地形由于坡度变化大,不利于开垦农耕作区,故根据坡度的大小分为林果区、耕地林地混作区、经济林区、自然林区。由于河谷地区地形狭长,河岸宽度较小,不利于开垦,所以将对随意开垦的河段予以退耕还湖,保持河道的原始自然特性,增强河道的生态功能。

由于鲁中山区的地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冕崮前村局部地域内地面发生断裂错层,错层上植被覆盖率低,加上雨水冲击极易发生滑坡。为了有效利用断层,并带来经济效益,结合鲁中山区一些特色作物的成活特点和一些传统种植经验,在断层坡顶种植一些攀援的植物进行护坡,在断层出挖出一个山洞,由于这一类地区不易存留雨水,断层处土壤干燥且为板结土壤,不易坍塌,洞内保温效果好,故种植一些菌类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断层。

(三)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加强社区文化交流

冕崮前村是一个具有历史的完整文化载体,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规划的公共社区,但所有这些活动是构成村庄生命和活力最重要的方面。针对本村独特的文化气息,结合绿化在生态环境中的调节作用,设计制作了符合当地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公共社区,设计院落能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公共场地。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分布位置是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特定,构成了开放空间的各个层次。在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规划中,保留这些空间对维护冕古前村的社区文化氛围交流十分重要。

村庄近期的发展目标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收入,在保障自然环境不被影响、继承具有当地农村特色的文化传统之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把农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环境整治与保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统一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村庄景观规划的最终原则。

结语

乡村是中华大地生态与文化生命系统的承载体。每个乡村都具有自身发展历史时期的独特特性,它们以乡村的每一种事物来承载和传承,而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如得不到合理的修复和整治,将对乡村文脉的延续和长远发展造成影响。因此,要保持人地和谐、保持文化的传承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

[2]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 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