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小学数学课教学,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往往让人感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天真活泼,面对教师呆板、单调、落入俗套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心智与情感的浪花就难以激起,甚至表现出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而新课改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和活力,有是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和客观事实出发,从图画情景的展示出发,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事,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有了进步。几年来,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现在,就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几个观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得意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会交流、会思考、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比用的手法,不过一些固定的呆板形象并不能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尽管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暂,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电视动画片,却能长时间一动不动坐着看到底,对喜欢听的童话故事,也能坚持坐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下去。因而,我们可以选在学生喜欢的神话传说或小动物编成故事进行教学。我在教(7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考虑到(葫芦兄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它与7的分解与组成又能联系起来。于是我准备了7个不同颜色的葫芦兄弟,并以葫芦兄弟瓜熟落地动态形式出现,把学生带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书中知识,学得积极主动,又有兴趣,教学效果又明显。

三、教学知识生活化,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教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控据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往往会收到可喜的效果。如以同学们踊跃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为例,编出应用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祖国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教育。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腾出一定时间复印出不同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在课堂亲临数钱,认识钱。并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让学生“买卖东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拿钱找钱,会用钱,并让学生要爱惜人民币,初步学会识别人民币、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赋予教学时代气息、学生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又有新鲜感。

如果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以致用”。那么,就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

(一)家庭作业生活化。在新课改理念下,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打破传统,不能只是那些生字数学算式或课文内容的重复书写。要让学生放学回家,摆脱课堂的束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以时间活动为主。例如:在教学完《一位数的除法》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这种除法。第二天,学生纷纷向我汇报:“妈妈买菜时用到了这种除法。一斤芹菜2元钱,妈妈买了3元钱,买了几斤?算式3÷2”,“我们分值日组时用到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求每组多少人?算式16÷4=4有四个组,每组4人”,“我家花500元买了2吨煤,要求一吨煤多少钱时用到了除法……。”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准确无误的汇报,我知道他们学会了到生活中去摄取知识,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中去,我布置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了兴趣化的舞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在学完了《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动手量一量”的实践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小组动手亲自量一量,动脑算一算的实践活动。汇报总结时,学生发言活跃,向我汇报了操场的长和宽,旗坛的长和宽,树干的周长,乒乓球场地的长和宽。在学完《一位数的乘法》后,正赶上学校要搬迁新校,安装暖气,建锅炉房。我因地制宜,又上了一节“我为学校算一算”的实践课。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了解了各种材料的价格,列出了一份份账单。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在情境中教学,调节情绪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创新分析

引言:人文地理学主要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从历史数据上增加人文活动的范围,对人文地理的思维进行分析。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与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规律,是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纽带。

一、信息时代地理学的主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研究了人地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很多学者对信息技术人文地理学从深远的角度来分析,包括对信息产业和技术以及地理关系。以信息时代为背景,以人文地理学的创新为依据进行分析,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联网信息和地理学,地理学的思维创新与人文地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主要路径。

二、信息时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研究的创新

(1)空间分析的框架和思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文地理学已经从流动空间的信息技术延伸到地理空间的领域[1]。主要是以空间分析和框架结构为依据,将传统的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界的地理学为基础。人文地理学能够以新的信息技术为基本概念,从而促进了人们形成新的流动时空和流动区域的形成。新的流动范围将围绕自然科学预地理学作为重点的基础内容,将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相互结合。对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将流空间从单一的要素向网络分析转向虚实空间的互动,还能向耦合结果的流动空间转变,以空间分析为主要框架。并且将流动空间能及时从移动信息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信息时代向现代方向转变,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空间和时间的距离维度上相互融合,流动空间的本质是信息时代的活动内容。也是对公共场所的一种建设,从而实现了远程控制的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的出现将重新塑造城市与空间区域的结构,对范围的集聚和扩散变化程度进行整体的补充,也能促进城市形态的变化和感观形式的出现。所以,流动的信息时代技术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分析的主要方法是以理论依据为主导,具体如(图1)所示。

(2)新型的人地关系的变化

随着新型的人地关系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地理學,主要强调人地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优化过程,科学系统的人地关系构成和综合实践以及动力学模拟都是根据3S技术的新方法和手段为开发依据,这种新的开发技术将不断应用到人地系统的研究领域[2]。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问题上,主要是针对人文地理的理解从理性的的角度分析人的情感关怀,并且向地理学的角度去延伸来认识自然环境和资源共同组合,逐步转向对要素流动和地域创新能力方面扩展,对时空关系从不同的角度都有新的认识。一些新的人地关系主要是以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为理论依据,还能以人地关系的协调作用来促进人文地理与自然和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提倡绿色生态建设的动态感观意识。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信息时代将改变了传统的现状,以新型人地关系为目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文地理关系的实现,主要强调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将人文地理关系和地理学相互统一。通过科学技术的实现来解决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在高新区域内协调和城乡相互融合的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逐步向智慧城市的阶段跨越,新城市的建设对处理人地关系的相互协调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和移动技术以及新型的信息手段来维护将传统数据相结合。充分实现精确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经济的模拟,并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以此来展现高层次的人文地理关系的协调和发展作用,为构建信息时代的新型人地关系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3)创新研究方向

首先,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人文地理格局的发展过程之间是相互雇佣的关系,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结构,将系统全面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大数据来定性人文地理学的创新研究方向。其次,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内容,观察地理文化的流动和变化情况,避免对产业组织和地域空间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充分将地理空间的距离和交通网络以及自然环境以网络空间的形式定性。信息技术的实现提高了空间地域的流动性和变化规律,并且增强了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将人文地理学重新规划和调整。也实现了创新研究的发展方向,而信息时代的功能与结构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将流动空间的框架为指导依据,信息时代加快了地域发展的空间流动性,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地域空间的生活和实践影响。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情感搭配,并且与地理空间的互动模式为新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和展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情感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对空间布局和空间数据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演变,评价出不同的地域发展状况。最后,还要加大对数据的分析,结合传统的方法对新型数据整体总结,构地理与创新研究的体系。

结束语: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是实现社会发展的依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还需要结合新技术来实现。这就需要摆脱传统的信息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相互作用,对新技术的实现将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人文地理学有了新的内涵,同时还能更好的实现地理学的创新过程和研究。

作者:刘进波

参考文献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1.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1.1高等地理教育面向应用领域扩大

高等地理教育的改革发展最显著的一点变化就是面向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由于地理学科的周边学科不断发展,与地理学科的关系也在进一步的密切。如今的高等地理教育发展,已不仅仅把局限于地理学的专业课程,相关的其他专业,如土地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等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专业虽在目录上并不属于地理学,但学习过程中却都需要开设地理学课程[1]。这些时下热门专业得到追捧的同时,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也进一步的拓展开来。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高等地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地理专业课程的体系也愈发完善起来。

1.2高等地理教育中人文地理比重增加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相对于自然地理注重的是对于地理环境的研究,人文地理更侧重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人们为了我国经济飞速增长而感到欢欣鼓舞时,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令人们感到忧心忡忡。环境污染、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等各种环境问题的接踵而至引起了国际性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占领了地理科学的教科书。人文地理重在关注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提出促进了地理教育解放思想,在更新观念提高学科知识素质方面高等地理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人文地理比重增加体现在高等地理教育的课堂上,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吸收,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对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对于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

1.3高等地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加强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深化着身边事物的概念。鉴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是要从地理现象入手来认识其发展规律,既要求学生注重时间空间的变化又要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等地理教育中可以说是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必然要做出的选择。首先,从课堂而言,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黑板教学,图形文字与影像声音并茂,更加生动形象的将地理环境与地貌变迁呈现出来,动态模拟也更易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其次,从教学而言,信息化教学升级了教学工具,将更多的数据二维条件下无法呈现的数据在三维数据中体现出来,更加直观清晰的让学生了解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最后,从地理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丰富了高等地理科学的内容。尤其对于实地探测试验部分来讲,GPS、GIS等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即时数据和高精度定位,更是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对于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理解。

2.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

2.1学科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等地理教育发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科设置的不合理。很多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都设立了地理学专业,但这些专业的目的性和应用性却并不鲜明。以本科生为例,就目前的专业定位来看,学生首先要学量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这其中既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等几大领域的知识内容,也涵盖了资源、环境、旅游、景观等各个小方向的内容[2]。这就导致了地理学科根基被削弱,结构混乱难成体系。这个问题的出现,要求各大高校在进行高等地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学科基础的强化,将重点放在突出专业特色上。

2.2教学内容难跟发展节奏

我国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各领域的急速发展不断更新着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经济、政治、人文变化,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地理学的思想、认识和方法。但是由于许多原因的综合影响,我国的高等地理教育很难及时吸收这些内容并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不但如此,教材的更新也比较缓慢,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等地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今社会,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就意味着落后,这对于一门专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高等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注意密切关注学科进展和社会需求,及时对教学与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结束语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图教学 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运用

地图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同时也是地理学习中需要经常用到的研究工具,对于地理学习而言,认识地图,熟悉地图,熟练掌握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在地理学习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不过由于地理考试当中一般没有直接针对地图知识的试题,因此很多教师不注意让学生学习地图知识,掌握地图运用方法,这使得地图这一重要的地理知识和工具在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学中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学生对地图不了解,对地图上的很多概念不知道其地理意义,不懂得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这造成了学生地理知识基础的薄弱和地理学习方法掌握不牢固。而要充分地发挥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了解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要解决这个问题,以下就从具体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让学生了解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意义

地图作为重要的知识与工具,在地理研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虽然不需要学生去研究专业的地理问题,但掌握地理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非常重要,这也是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了解地图,学会运用地图去解决地理问题就是地理研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这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地理学习的基础。由于地理考试直接针对地图运用的试题相对较少,因此一些学生不注意了解地图知识,掌握地图使用方法。而这是地理学习的一个误区,只要学习地理,研究地理问题,地图就是一个绕不开的知识和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不会运用地图的研究者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取代地图的作用而研究地理问题。因此,了解地图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用于地理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乃至学生地理综合基础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交给学生地图使用的一般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图,掌握地图,让地图在地理学习上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给学生地图使用的一般方法

要使用地图首先要了解地图,地图上很多知识和概念必须要建立在深刻了解其意义与作用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作用。例如比例尺、经纬度、指向标等地图知识,如果学生事先不掌握此类知识的地理作用,就无法在使用地图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因此教给学生了解地图上的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掌握使用地图的一般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首先向W生讲解地图上涉及到地理概念的一般性知识,如比例尺、经纬度的作用、表示河流的线段特征,表示公路铁路的线段特征,国界线与区划线的区别等等,让学生在使用地图中对最常用到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其具备学习地图和掌握使用地图的基础。在了解了一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利用地图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方法,例如根据比例尺与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实际地理距离,利用指向标判断一条河流的实际走向,利用地图上的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判断其国别,区划信息等等,通过让学生掌握地图使用的一般方法,使其更好的具备利用地图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地理学习上的独立意识。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给学生地图的一般知识与使用方法后,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地图来解决一些实际的地理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使用地图来解决:从地图上观察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哪个区域?从地图上观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主要有哪些?其中面积大的国家有哪些?等等,通过让学生使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训练其熟悉与掌握地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脱离开教材的直接内容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地图解决的地理问题。如:请利用河北省区划图测量石家庄到北京的距离,请根据地图找出从西安到郑州经过哪些铁路,等等。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先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在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再循序渐进,设计难度稍微高一些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来解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符合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的一般认知规律,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四、结语

地图作为地理学概念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在地理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注意让学生学习地图,掌握使用地图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和建立学生地理学习基础的必要措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重视地图,熟练掌握使用地图,养成运用地图来研究与分析地理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打破死记硬背固定的地理知识而不注重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僵化学习模式,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培养建立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为其在将来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芝明.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技能培养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04).

[2]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学周刊,2011,(32).

信息地理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不同历史时期全球化对地理学的塑造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世纪之交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但全球化至今仍是一个边界难以界定的多元概念,各种认识甚至包括基本的概念和原则都分歧纷呈,难以弥合。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会呈现波折和动荡,呈现一定程度的逆全球化的特征。因此,全球化存在阶段性的特点基本是共识,但是对全球化的具体阶段的划分却存在争论。对全球化阶段划分有若干观点[3]:(1)两分法;(2)三分法;(3)四阶段说;(4)五次浪潮说。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庄芮以科技革命和世界重大事件为特征进行的分类较为理想[4],她把全球化分为19世纪60~70年代到1945年,以及1945年至今。事实上,全球化开始的时间也许更早,只不过其对全球的影响不像现在这么深入。13~15 世纪,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技术传到欧洲,与欧洲本土科技成就相结合,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也为航海世纪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哥伦布及麦哲伦等航海家的全球航行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地理学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地理现象和知识的了解。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学说纷起,部门地理学开始蓬勃发展,地理学教育侧重于探讨企业区位。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量地理学、理论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始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侧重于用计量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分析地理现象。

二、全球化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批研究国外地理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外国地理研究室研究东南亚、非洲(东非)、苏联;华东师范大学西安北美地理研究所研究西欧、北美;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研究非洲;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地理研究所研究东北亚、苏联;河南大学大洋洲研究室研究大洋洲;华中师范大学拉丁美洲研究室研究拉丁美洲;西南大学西亚研究所研究西亚、北非。随着国外生产中心开始往国内转移,我国形成了一批工业城市,我国部门地理学开始蓬勃发展,研究国外地理的机构逐渐消失,地理学的研究侧重于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随着生产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转变,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布局等相关研究开始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对全球化出现的新变化尚未反映在中学地理教学上。

三、全球化驱动下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展望

1.加强地缘政治相关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了维护我国的海洋及边疆等利益,必然需要相关的地缘政治策略为之服务。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研究全球性重大战略问题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针对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重大战略需求,及时为国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是世界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应该关注的内容。

2.增加世界地理相关研究内容。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特别是伴随着我国在国外的投资及人员进一步增多,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外的自然状况及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因此,要修改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增加世界区域地理和国家地理内容,减少部门地理内容。

在分析全球化对地理学塑造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化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提出一些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地缘政治相关内容;增加世界地理相关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赖香恒.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2011(1):125.

[2]钟作慈,李岩梅,李通,等.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教学研究,2001(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