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契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最好体现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只有不断更新我们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上的组织者、主导者以及设计者,出发目的就是为学生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采用合理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尽量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出来的,教师绝不加以暗示,学生能经过探析出来的,教师也绝不代劳,从而让学生能养成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同时学生要根据自身掌握知识情况,解决学习中力所能及的问题,能让他们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多一点成功的感觉。
二、让所有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它体现的就是一种基础性和普及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够切实做到能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育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他自己独有的才华和能力,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的给出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当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要让学生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的困难中被消磨掉。
三、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者是学习对象,产生的一种想要对它进行认识和探索的想法,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时,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所以我们经常说学习兴趣,它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成功彼岸的领路人。
(1)以情节激发兴趣。由于初中生具有喜欢新鲜感、好奇心强,但是学习的自觉性和注意力的持久性都比较不稳定等等特点,为了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到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推进教学的进度。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时候,我就这样向学生提问:节假日时,商场都会做一些促销活动,当遇到全场打八八折或者是满100元立返现金20元的情况,要怎样去选择才是最经济最实惠的。由于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情景,所以学生就能认真主动的去思考,然后积极踊跃的进行回答,这样学习氛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2)以鼓励话语激发兴趣。在新课标里明确的指出了,教师给与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进步之处,以及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潜能,让他能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尽可能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罚的方式。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有所进步,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树立起“只要我努力,那我也一定能行”的信念。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功感”,促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着眼于传授知识,还必须要通过数学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具体而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1)在教学中设计思维情景。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思维始于问题和惊讶”,其实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和到最后解决问题的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设置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欲望,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都是在遇到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发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要细心的对思维过程进行设计,创设一种思维的情境,让学生能从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采用合理教学方式构建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不依照常规的、努力寻求变异的、从多个方面找寻答案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核心,无论是哪一个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完整过程,都是要经过由集中到发散,然后再集中、再发散这样多次循环以后才能完成,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忽略对其中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并且发散性思维还具有思路广阔、善于分解重组和多种方法间的变通,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造就一代敢于创新的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对典型的例题进行解题训练,特别是像一个例题有多种的解题方法,以及举一反三的例题训练等,在让学生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我们能仔细的研究新课改的内容,不断的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时常关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要想实现让初中数学的教学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就并不是什么难事。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知识结构相对系统,专业程度更高,接受能力更强,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但积极性较难调动,配合意识较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积极的、快乐的情绪状态;二是既不快乐,也不沮丧的中性的情绪状态;三是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经常人们经常变现出来的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研究表明:强烈的求知欲、清晰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进取心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赖以生存,不断突破自己的驱动力。
2提升教师的积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能够发挥积极的心理能量,人们运用其自身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来调整心理状态,并改变其悲观的人生态度。外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满足感与自信。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应正视各种压力,以此转化为动力,享受外语教学的乐趣。积极心理学理念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自己,由“消极”变为“积极”;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全面展现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宽容心。
3构建积极和谐的研究生外语课堂
课堂环境是教学的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和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同时,它也是一个组织系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影响着系统功能的发挥。外语课堂,不仅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同时又是师生之间多形式的交互过程。
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和形式更加灵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被淡化或者忽视。怎样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外语课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堂这个空间,促进学生身心积极的发展、能力的快速提高,是研究生外语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改变传统的外语教育关注理念。以往的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缺点,过分强调弥补弱势,会造成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抑制学生天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能,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培养并形成积极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独特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最优发展。第二,重视师生的情感需求。师生的情感需求既包括信任感、归属感、安全感,又包括自尊心、爱心、自信心、灵活性、趣味性等。在课堂上,教师需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主宰者、决策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换位思考,真诚的对待学生,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焦虑感,形成其安全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更利于课堂环境中学生积极力量的调动、激发。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付出,体谅老师的辛苦,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收获满足感,以更好的发挥积极力量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增加积极的体验,多参加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增进了解和感情,以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自主性、安全感、归属感的积极、和谐的课堂会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第三,重视师生的双向活动,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科知识专长,丰富内容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尽可能赋予无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针对研究生的特点,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内容,介绍研究方法与思路,或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参与性与趣味性共存,形成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4小结
一、以实际问题导入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课堂交流,师生体验合作快乐
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要求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
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四、注重开放性,激发求异思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五、强调创新,重在探究
一、以实际问题导入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实践――理论――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课堂交流,师生体验合作快乐
新课程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要求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这样,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1.注重开放性,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2.强调创新,重在探究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研究型作业;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4-02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通信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直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该课程理论多、公式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感觉不明显,学习兴趣不大。很多同学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考研而学,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在复杂的理论推导中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学习现象,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者对我校通信工程2009级学生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期解决该课程的种种问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实施方法
1.借助Matlab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用Matlab软件演示课程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推导和数学演算,附加板书讲解。比如使用Matlab编程演示单位脉冲序列、单位阶跃序列、矩形序列、序列的傅立叶变换、有限长序列的卷积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等[1]。这样学生在读程序的同时,也大概掌握了运算过程,更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理论。
2.设计研究型作业,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研究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对自己录制的音频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研究型作业,学生在学会理论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实际应用,符合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课程网站,减小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巩固学习成果。建立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站,把教师课件放在网上供学生自由下载。设立在线答疑专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每堂课程录像,把视频文件放在网上便于学生随时学习。为了鼓励学生在线学习,对提问和下载资源的学生进行加分,这样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有所提高,在线学习积极性也较高,部分上课听不懂的内容可以重复学习,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减少了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4.对课程考核机制在考试形式,学生准备和课程分数构成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往学生主要针对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机械的记忆,在考试中有时会因为一个定理或公式记忆的不准确而导致丢分,考试分数并没有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应试现象较为严重。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我们调整了学生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由原来的80%调整到如今的60%,增加的研究型作业占据了总成绩的20%,对个别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程序进行较大改进的同学,平时成绩给予满分。其次,本次考试以考查学生应用为主,学生可以在考试之前准备一张预备纸,写下任何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并可以把预备纸带到考场上,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机械记忆。再次,题型由以前的填空、判断、计算、选择和论述等多种题型,变成以论述为主,其他为辅的考试方式,实现了学生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课程改革的对象是我校通信工程2009级110名学生,110名学生中二表生为60名,三表生为50名,经问卷调查,反映了以下情况。
1.教学改革实际效果。①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7%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很有意思,学习兴趣很浓,38%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学习起来不枯燥,36%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学习兴趣一般,9%的同学认为一学该课程就头疼。通过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通信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数据进行比较,学习兴趣很浓的比率提高了5%,学习起来不枯燥的比率提高了10%。②学生成绩更趋于合理化。通信工程2009级学生的该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布更趋于合理。其中不及格人数占总数的6%,60分段的人数分占总数的20%,70分段的人数占总数的48%,80分段的人数占总数的14%,90分段的人数占总数的12%,成绩符合正态分布,成绩能真实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③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在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学生在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相关内容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该软件的掌握,所有学生都能简单操作该软件,其中50%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所学内容和阶段的不同布置研究型作业,80%的同学能按照教师提供的程序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17%的同学可以对教师给定的程序进行简单的改进,3%的同学可以自己编程完成作业,数据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显著增强。④学生对课程所学的内容印象较深,记忆时间较长。课程考试完成一年后,对通信工程2009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4%的学生认为对该课程绝大部分内容仍然记忆犹新,52%的学生认为可以回忆起该课程的一部分内容,35%的学生认为只掌握了该课程的一小部分内容,9%的学生认为学过该课程和不学差不多。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印象较深,记忆时间较长。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①二表生学习效果较好,三表生整体学习效果较差。二表学生整体学习氛围较浓,学生对Matlab软件掌握较好,在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三表生对Matlab软件掌握一般,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所以应根据学生对Matlab软件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在教学开始应加大三表学生Matlab基础知识的复习,待学生基础知识牢固了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②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很好,但对于一部分考研的学生,课堂讲授内容与考研内容差距较大,期末考试题型和考研题型脱钩在通信2009级学生中有22名学生准备考研,绝大部分考研专业课要考《数字信号处理》,他们普遍认为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反映课堂讲授内容和考研时可能遇到的内容着重点不同的问题,即使本课程学的再好,考研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期末考试题型和考研题型差距较大,很难实现考试和考研的对接。针对这部分学生,目前并未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让学生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一向被学生认为是门难课,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依据考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改革机制,提出改革盲点。实践表明,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改革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可以说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于家城,高永清.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0):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