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遥感技术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遥感技术;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监测
通过运用遥感监测技术,我们能够很好的应对过去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时空阻隔,无法体现整体,费用过高等等,由于当前的生态不断恶化,此时高速全面的遥感工艺已然成为了我们最常使用的监测措施。
1 遥感技术概述
1.1 遥感的概念
所谓的遥感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类借助物体反射电磁波,来实现远程监测目的的一种技术。其借助观测设备,利用各种物体的独特光谱性能来实现观测目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1.2 遥感的分类
(1)如果按照探测波段来区分的话,我们可把其划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红外遥感、微波遥感。(2)如果按照搭载设备的平台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和地面遥感技术。(3)如果按照传感设备的运行形式来区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其分成: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动式遥感技术。
2 遥感工艺在环境监测中的意义
2.1 监测区间宽,综合全面
如果只是从地表观测的话,我们能获取的信息非常少,但是如果使用遥感设备从卫星上拍摄的话,很显然获取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更加真实。该技术可以从总体上观测环境,确保监测工作朝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具有区间宽,综合性强的特点。
2.2 高效快速
因为该项技术使用的飞行装置都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它能够以较快的速率获取所需的资料,所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信息的传递是借助电子光学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其更加的现代化,便于我们更好的创建数据模型。此时我们国家的信息总数较之于一般措施获取的信息总数要多很多。
2.3 措施众多,工艺优秀
该技术能够用来监测普通方法无法监测的区域,比如荒漠以及冰川等区域。借助该技术我们还能够获取红外等不同波段的数据。不仅可以使用摄像措施获取资料,而且还能够通过扫描方式获取所需内容。
2.4 速度快,时间短
对于固定的地区能够多次成像,可以获得最精准的动态信息。
3 具体应用情况
3.1 用来监测大气情况
借助激光以及电脑等先进科技,明确大气信号的传播特点,以及不一样的大气状态之中的信号的具体特点,得到遥感方程式,进而完善有关的理论。由于大气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吸收电磁波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分别测试各个组分的情况。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其中监测的重点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借助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污染。第二,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体现出的植被变化特点,明确污染情况,比如污染的存在区域以及程度和变化特点等。第三,和地表采样获取的信息比对综合,建立完善的定量体系。第四,借助飞机携带监测装置,在污染区域的上方获取样本,进而加以处理。
3.2 用来监测水体情况
对水体的遥感监测是以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光谱特征研究为基础,洁净水能够很好的吸收光,它的反射率不高。所以,此类水在遥感图像是色泽较暗。综合考虑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和数据可获得性,landsat8数据是目前水质监测中最有用,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此外,SPOT卫星的HRV数据、IRS-1C卫星数据和气象NOAA的AVHRR数据以及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也有一定的应用。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浊度、叶绿素、油污染、热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等,其中在水体浊度和叶绿素的定量监测方面已比较成熟。
3.3 用来监测生态情况
生态环境监测又称生态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它可以被用来测定较广阔区间的土地使用状态,同时还可以调查大规模的生态污染问题。
3.3.1 分析土地使用情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早在1960年国外就利用TIROS和NOAA卫星数据通过制备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和土壤覆盖变化。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来分析土地资源,特别是土地分类工作方面利用的更是频繁。
3.3.2 辅助开展生态调查工作
众所周知,植物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环境状况。而且它还可以体现出所在区域的土壤以及水文等特征。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植物特点。由于当前的传感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加之处理工艺不断完善,此时像是植被的成分以及数量等等的特性都可以借助放射数据来明确。NOAA气象卫星数据的优点非常明显,比如分辨率极高,而且所需的费用不多,不会受到外在天气干扰,因此被大量的用到植被监测工作之中。
3.3.3 调查生态污染情况
最近几年,由于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此时垃圾数量也在增加,这就在无形之中导致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而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测试到垃圾的放置情况以及数量等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的处理。遥感监测固体废物的堆置对图像空间分辨率的要求比较高,需达到3~10m的水平。
4 发展方向
4.1 遥感技术层面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方面,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热红外遥感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雷达遥感工艺的特点较为显著,比如它能够全天性的获取信息,而且有着强大的穿透性,所以被大量的使用。建立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2)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方面,遥感信息机理模型的发展和拓宽,特别是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综合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3)遥感数据共享方面,积极发挥出国际卫星体系的优点,认真开展交流与沟通活动,确保从时空层面上加以互补。
4.2 与环境监测结合层面
(1)积极发展监测技术,切实发挥出当前监测的作用,将遥感工艺和地表监测措施结合到一起,完善当前的监测体系。(2)开发集成GPS,RS,GIS,ES于一体、适合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综合多功能型的遥感信息技术。
4.3 不同环境要素层面
(1)大气环境遥感的定量化、集成化、系统化和全球化;大气环境的主动和被动式卫星遥感一体化。(2)利用新型遥感数据进行水质定量监测,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水安全定量遥感监测体系,由于水体类型不一样,可以建立对应的反演算措施;提升监测的精确性;开展监测模型研究工作;发挥出“3S”科技的优点。
参考文献
[1]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环境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康志文,刘二东,贾飚.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6):177-180.
[3]陈玲,赵建夫.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精细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问题;解决途径
收稿日期:2011-06-04
作者简介:张旭(1990―),男,内蒙古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211-03
1引言
精细农业也被称为因地制宜农业、处方农业。它可以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支持下,进行抽样调查,获取作物生长的各种影响因素信息(如土壤结构、含水量、地形、病虫害等)。通过进行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对比,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获取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可以根据每个地块的农业资源特点,按需实施微观调控,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和机械化,精耕细作,获取高的经济效益。
遥感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解译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黄惠珍,2010),通过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对远距离物体的识别。
2遥感技术应用于精细农业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因耗能高、产量低,正逐步被新型农业所代替,而精细农业,适应了现代农业产量高、投入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姚建松,2009),它的出现,是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型的必然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
遥感技术是精细农业获得田间数据的核心来源。没有遥感技术的服务,就没有精细农业的发展。由于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地表温度(谷纪良,2010),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生长情况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波谱发射特征。因此,通过对作物本身及其生长环境的波谱特性研究,可定量测定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信息(李新磊等,2010),了解生态环境变化,为及时作出合理化的调整提供最权威的数据资料。因此,精细农业要发展,必然需要遥感技术的应用。
3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这是精细农业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因些,遥感可以在很多方面为精细农业服务。
3.1作物养分诊断与监测研究
作物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如果缺乏会导致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和产量降低。近20年来,利用遥感进行作物养分(尤其是氮)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一直是农业应用研究的热点,其中,高光谱遥感可很好的对作物养分进行诊断和监测(姚云军等,2008)。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作物氮、磷、钾等含量的变化会引起作物叶片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造成作物光谱反射特性变化的特性。作物养分高光谱诊断与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回归方法诊断作物养分含量,基于特定吸收波段内波谱特征参数的作物养分诊断。
3.2农作物播种面积遥感监测与估算
搭载遥感器的卫星或飞机通过田地时,可以监测并记录下农作物覆盖面积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农作物分类,在此基础上可以估算出每种作物的播种面积。目前商业销售的遥感图像已经达到1m空间分辨率,在这种高分辨率图像中可以进行精确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估算。
3.3遥感监测农作物长势与产量估算
作物长势是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评价的综合参数,长势监测是对作物苗情、生长状况与变化的宏观监测。构建时空信息辅助下的遥感信息技术与作物生理特性及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模型便于作物长势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不同阶段进行观测,获得不同时间序列的图像,农田管理者可以通过遥感提供的信息,及时发现作物生长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措施进行田间管理(如施肥、喷施农药等)。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了解不同生长阶段中作物的长势,提前预测作物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有关研究部门与高校合作,利用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进行大面积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的研究与试验。这为我国作物产量的提前预报奠定了科学基础。
3.4作物生态环境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面积、主要分布区域与土地盐碱化变化趋势进行监测,也可对土壤水和其它作物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这些信息有助于田间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调配,及时改善作物生态环境,使作物更好地成长。
3.5灾害损失评估
气候异常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与定量评估作物受灾程度,作物受旱涝灾害影响的面积,对作物损失进行评估,然后针对具体受灾情况,进行补种、浇水、施肥或排水等抗灾措施,减少损失。
4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4.1遥感数据库不足
遥感技术在应用于精细农业中,因作物的生态物理参数(如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等)各异,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作物与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都会变化,这就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给遥感农业带来了不便。而现有精细农业中的遥感数据库还处于发展阶段,数据量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4.2解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尚且处于探索阶段,许多解译方法尚不成熟,如多种田间组分(作物、土壤等)混合光谱的研究等。而现代遥感技术单一解译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混合光谱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加强解译水平,完善解译体系。
4.3建立标形植被光谱数据库
深入开展农业应用中标准地物光谱特征研究,总结标准地物在不同条件下光谱变异规律,完善和扩充农业光谱数据库,在应用研究时将目标物与标形地物的波谱特征进行对比,观察波谱图像,总结波谱特征规律,进一步确定目标物的现实特征,进而实施相应手段,提高作物产量。
4.4建立健全解译体系
加大遥感解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常用地物的解译体系,特别是完善农业遥感中的解译系统,将传统解译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将不同地区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纳入解译体系,提高解译水平。
建立标形地物波谱数据库,加强农田水分条件、肥力条件、病虫害等因子在遥感图像中的解译标志,实现农作物征兆信息的智能化提取,上述关键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阐明作物生长环境和收获产量实际分布的相关机理,有助于遥感动态监测定量化,建立作物长势与产量预报定量模型,这对于提高农业田间科学管理(灌溉、施肥或喷洒农药)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促进精细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随着更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必将更进一步。未来精细农业中遥感的定位,将从定性监测逐步转向定量监测,定量遥感将在精细农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定量遥感的研究力度,完善定量遥感体系,建立定量遥感农业模型,将为农业遥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必将促进精细农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惠珍.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4):46.
[2] 姚建松.我国精细农业发展前景探讨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3):26~28.
[3] 谷纪良.浅谈我国精细农业的应用情况和技术构成[J].消费导刊,2010(8):224.
[4] 李新磊,苏俊.试述现代精细农业的技术构成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79~81.
[5] 姚云军,秦其明,张自力,等.高光谱技术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301~306.
[6] 任丽萍,杜波.精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145.
[7] 王建强,王丽梅.3S 技术在精细农业发展中的综合应用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3):235~236,244.
[8] 杨淑芳.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展望[J].农业科技展望,2008(7):39~42.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把中医药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的战略目标,把中医药科技创新作为富省兴民的区域首位产业,全力推进其持续、稳定发展,促使甘肃省中医药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综合指数法和AHP法作为评价研究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方法,其确定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指标方案权值与实际情况符合度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能准确地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一)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也称综合评判法,其将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分解成若干不同的更低一级的子系统,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各子系统评价指标,再划分其表现程度的不同等级。归一化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之后,将各评价因子的指标数值进行权重叠加,获得各子系统的评价总指标数值。最后,将每个子系统评价总指标数值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各不同单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数数值。综合分析各不同单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数数值后,才能科技创的评价。
综合评判法模型,主要表现形式为:
式中:iW为第i单元评价指数数值;j为评价指数;ia为第j单元评价指数在第i评价单元的赋值;jb为第j个评价指数的权重;m为评价单元数;p为评价指数数值。
其权重确定均采用AHP法。
(二)AHP法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一般应用于管理、社会等较为复杂系统的分析决策。
运用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确定权重的比较好的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由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复杂多样。首先把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层次化,分解成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等五个方面,将问题层次化,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估结构模型:
式中:U={1u2 u∧mu }是u价因素集。
若比较判断因素iu与j u得iju,则ji u =1/iju。
依据矩阵,应用线性代数相关知识,计算得到T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将其归一化处理,可得权数分配。
二、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评价因子,本文立足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根据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特征,以研究研究中医药科技发展创新为目标层,以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分布率、中医药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中药发明专利授权数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为方案层,建立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布、中医药核心期刊发表率、中医药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
从以上5个评价指标共同构成影响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因素。
三、实证研究
(一)AHP法确定甘肃中医药科技发展创新体系因素权重
(二)综合指数法对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综合评价
图1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评价因子数值情况
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由于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的多元性,本文主要对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从中医药科研机构的从业率等五个方面组成: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权重0.6414)、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布率(权重0.0711)、中医药核心期刊发表率(权重0.2756)、中医药发明专利授权率(权重0.032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率(权重0.0215)。
四、结论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评价能较好的反映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现实状况,综合研究影响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性评价因子。
从评价结论中得出,若要推进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则应丰富、发展传统中医相关理论,发挥甘肃中医药在国民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技术和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甘肃民族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甘肃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当地民族医药的临床医疗服务规范化,推动甘肃中药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甘肃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增强甘肃中药保护、发展,将甘肃中医药人才作为该领域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加快甘肃中医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非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导致间歇性跛行的护理现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影像等学科的进步,有学者则认为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有部分患者对疗效均不满意,故对症状轻者不主张积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又因腰椎管狭窄症起病缓慢病程长,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持续性的间歇性跛行,使其整体形象受损而影响患者心理健康[3],长此以往易刺激机体产生慢性应激反应而诱发抑郁症,有资料显示抑郁的发生与慢性应激反应成正相关。因此,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导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及应激源管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2应激源的定义及应激源的分析
2.1应激源的定义 应激源是指引起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作出适应性反应的因素的总称[4]。
2.2应激源分析 腰椎管狭窄患者多发于中年男性,长期的反复的腰痛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而对病房、医护人员及新环境的陌生等,又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继而产生了更多的应激源,由应激源引发的不良反应又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疾病的恢复等而造成恶性循环[5]。因此,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应激源进行干预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护理干预对策
3.1影响缓解间歇性跛行的因素
3.1.1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知识缺乏,使患者得不到最新的全面的专业健康指导。②缺乏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有效评估,准确的评估疼痛及功能障碍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第一步。
3.1.2患者方面的因素 ①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它包括患者的年龄、人格因素、社会文化与教育等[6]。
3.2正确评估 对疼痛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上用于疼痛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等量表, 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简单、快速、精确、易操作,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3.3非手术治疗腰椎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护理进展
3.3.1加强护患沟通,作好健康指导 ①嘱患者无论站、坐、行走或卧床时均采用屈曲位姿势,能有助力增加椎管容量减少椎管后缘对椎管内的压迫从而缓解不适症状[7]。②睡床方面应尽量选择硬板床,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及痉挛,恢复腰部肌肉、韧带的原有平衡状态。③运动方面 有观点认为对多数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最好的康复活动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改善整体机能并减轻体征,同时增加内源性吗啡肽,后者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不适感[8]。
3.3.2正确评估疼痛,有效减少疼痛对机体产生危害 疼痛所伴随的总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急性疼痛以焦虑为主,慢性疼痛与抑郁为主,这些心理负担作为一种恶性刺激会加重疼痛的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对治疗而及预后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9]。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通过我们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获得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记录评估疼痛的变化,达到身健康、降低疼痛、早日康复的目的。
3.3.3正确评估功能障碍指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间歇性跛行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无法正常行走。休息后缓解又周而复始出现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迫切想摆脱间歇性跛行的痛苦远大于疾病本身。运用国内领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调查表[10]正确评估患者间歇性跛性了解功能障碍指数,合理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3.4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指导患者进行腹肌和自身悬吊牵引的训练有助于加强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进行1~2次/d,30~40 min/次,坚持练习1个月后,在家进行,做效果评定1次/月。共锻炼3个月,有利于减少腰椎前凸并扩大椎管;同时增加腹压,迫使下肢静脉血经椎管静脉系统回流,以扩大椎管有效容积。腹肌力量加强后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处于腰椎前屈位,有助于增加腰部向前的屈曲,以减轻症状。②起床时戴护腰,并坚持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早、中、晚各1次,第1次30 min[11]。③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抑卧位,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锻炼,尽力抬高,以明显疼痛为限,早晚各1次/d,30下/次[12]。坚持锻炼腹肌和自身悬吊牵引。加强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利于减少腰椎前凸扩大椎管;同时增加腹压,迫使下肢静脉血经椎管静脉系统回流,以扩大椎管有效容积。腹肌力量加强后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处于腰椎前屈位,有助于稍增加腰部向前的屈曲,以减轻症状。为了巩固疗效,嘱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坚持功能锻炼半年以上[13]。
3.3.5患者的心理护理 腰椎管狭窄病程长,持续的下腰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产生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应激性反应。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仅仅依靠经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而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14]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根据评估结果,找出应激源。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心理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3.3.6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疏导与渲泄: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人们作为现实接受了;是常见的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②认知治疗:治疗的目标是转变患者的消极地认知,用更接近现实的解释替代消极地认知,使患者更好的面对现实,处理好现实问题。③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问题 ,其目的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④心理音乐治疗:依靠听觉器官感受音乐,领悟音乐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达到心理上产生的自我调整作用,是该疗法的重点,其包括被动感觉式和主动感觉式2种。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及应激源管理的护理干预是从患者入院后就开始,是一种衡量脊柱外科护理的人性化工作标尺,可切实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准确度。因其干预方法多样化、护理指标不一致、护理措施细化量化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的探索更好的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郝跃峰,张正之.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8(4):232.
[2]高家骏.腰椎管狭窄非手术治疗原因探寻[J].家庭医药,2009,34(1):26.
[3]陈秋珍.面瘫并抑郁原因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6,30(6):627.
[4]张志娟.住院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应激源的分析[J].天津护理,2010,9(3):
[5]李山,余欣欣.初中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3,25(3):118-120.
[6]李宏辉,刘秀芳.慢性心理应激对机体影响及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7,22(12):673.
[7]陈增霞,李乔.腰椎管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28(3):318.
[8]谢冰柯,许乐.疼痛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77-680.
[9]蒋方田.腰背疼痛心理治疗研究疗[J].颈腰痛杂志,2002,25(2):156.
[10]郑光新,赵晓欧,刘广林.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34(1):25.
[11]蓝勇波.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8,12(1):29.
[12]李沛,曹志洪,等.直腿抬高训练在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康复中的作用[J].中医正骨,2005,8(17):53.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产业监测;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遥感技术已经被应用在诸多行业中,也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新契机。就农业产业监测工作来说,遥感技术被应用在农业土壤、气象以及多方面内容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近几十年,中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由手工作业逐渐转向机械作业。随着近代的遥感技术出现,将农业产业推向全新高度,农业逐渐迈向高效化、精准化发展方向,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遥感技术概述
所谓的遥感技术,就是指对较远的区域具有感知意识。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遥感技术的出现,能够进行远处探知,并根据所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以及处理。遥感技术能够对不同事物特征加以分析,感知地面事物性质。此外,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事物或是物体,呈现出不同波普,对地面上的多种事物或是物体加以识别,具有极强地远方感知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利用天空中的飞机、卫星等多种飞行物所含有的遥感器,对地面的数据加以收集以及整理,并对不同的数据进行识别、分析以及传送等,这也是遥感技术主要特征。
二、遥感技术的主要特征
(一)信息获取速度快卫星可以根据地球自转周期进行运转,并能在运转工作中,对最新的数据进行获取,并将获得的信息技术更新,也能对原有数据加以更改。同时,快速信息获取速度,能够对新旧动态变化进行及时监测。
(二)信息获取受限少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为复杂,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质、地貌存在较大差异。像是沼泽、沙漠等区域,人类不仅难以跨越,更难以对其地面工作进行检测。而利用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上,所受限制较少。遥感技术不需要技术人员到区域现场进行观测,能够借助远程控制系统,在恶劣的情况下借助遥感技术,获取多种信息数据。
(三)信息获取方法多对目前的遥感技术加以分析,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去需求,选取不同的波段以及遥感一起,对信息进行收集工作。较为常见的有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以及微波探测等。这些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由于不同波段,对物体造成的穿透性存在差异,进而对不同地面物体信息加以获取。
三、遥感技术在农业产业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一)分析农业生产所需资源遥感卫星在地表开展扫描监测工作,主要用用多波段传感器,多波段传感器,能够根据布偶听的物体信息,对其数据进行颈环收集。就目前所获图像来看,不同的地表物体,具有不同的纹理、形状以及色调,这些信息之间都存在差异。只有根据不同的识别特征,并对地表的物体特征加以分析与识别。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监测的这一过程,也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
(二)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产业情况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农业产业监测工作中,能够对不同的农业作物加以区分,不同的农业作物,其所呈现的光谱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图像以及不同的波普,能够对农业产业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关注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此外,利用不同阶段的生长信息,还能对农作物产量进行评估。就我国遥感技术应用来说,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小麦以及水稻监测工作中。
(三)监测评估可能出现的农业灾害不同的农作物其所呈现的波谱特征存在差异,就算是一种农作物,也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的特征,其光谱反射率的曲线也是不同的。而遥感技术,正是应用此种方式,对农业产业进行监测工作,并根据不同的波普特征,对农业产业灾害问题加以监测与评估。
(四)监测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的生产环境关乎农业产量,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产业生产环境加以监测,像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中。其中,对大气环境的监测,主要是对其空气成分加以监测,并对大气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而水环境,则是对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水质进行分析。而自然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主要指对农村生态变化、城市开发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等多种情况进行监测。矿区生态破坏以及森林覆盖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监测。